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砍人民公社 美帝逼农业回指令计划 备战备荒为人民 刚开始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2-14 19:04:34 | 只看该作者
耕地问题调查: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
2022-02-14 15:47:52来源:经济日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14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
2021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耕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这意味着,守住耕地红线,不仅数量上不能减少,质量上也不能搞“变通”。

然而,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保饭碗的耕地数量正在减少,局部质量也在变差。

耕地究竟怎么了

万物土中生。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土地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朱道林说,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自然基础,天然具有稀缺性。当前耕地问题表现在耕地数量减少,优质耕地减少趋势也在持续。

据统计,1957年至1996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超过600万亩;1996年至2008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000万亩;2009年至2019年,年均净减少超过1100万亩。这一趋势反映在人均耕地面积上是,一调(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为1.59亩、二调1.52亩、三调1.36亩。现有耕地19.18亿亩,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减少,10年后可能会突破18亿亩红线。

事实触目惊心。目前,一些省份耕地保有量已突破耕地红线,有的甚至低于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国土三调显示,10年间我国耕地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净流向园地0.63亿亩,有6200多万亩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被用来种树。

记者梳理各地近年来通报的典型案例发现,除用于经济建设外,耕地减少主要有以下几类:有的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绿化造林;有的在铁路、公路两侧占用耕地超标准建设绿化带;有的以河流、湿地治理为名,擅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人造湿地;有的把自然保护地以外的连片耕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有的通过擅自调整县乡国土空间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审批;有的存在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的情况。

与耕地数量减少、耕作层被破坏不同,耕地“非粮化”是指一些适合种粮、原先种粮的耕地由于种种原因被用于其他农业用途。耕地“非粮化”与种粮效益直接相关。朱道林算了一笔账,2021年全国粮食亩均产量387公斤,假如土地流转费500元/亩,在现有粮价水平下,种粮并不挣钱。由于土地流转费是经营者要付出的成本,在粮食生产比较收益低的背景下,通过流转获取的耕地往往被用于效益更高的非粮化耕作。

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现有耕地中,真正种粮的面积约占七成,其余为经济作物、园地、林地、休耕等。南京林业大学“中国村庄经济”师生课题组2021年对江苏省无锡市的调查发现,种粮规模经营户平均每亩纯收益仅34元,一些经营户被迫缩小面积或调整结构。

更严峻的是,受制于生态保护,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现有部分耕地还要退出。2016年底公布的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经过持续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8029万亩,大规模开发利用方式已不再适用。其中,4722万亩受水资源限制,短期内不适宜开发利用。最新数据显示,现存25度以上坡耕地以及分布在河道、湖区高水位线下的耕地还有8000多万亩,属于不稳定利用耕地,需要逐步退出。

耕地问题同时也表现在质量上。我国耕地质量可谓“先天不足”,优质耕地资源紧缺。朱道林介绍,一年一熟地区耕地占比48%,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地区耕地占比65%。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唐华俊说,全国耕地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10个质量等级,平均等级仅为4.76等。其中,一等到三等耕地仅占31%,中低产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

走进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一块玉米地,记者在黑土断面观测点分辨出黑土和深层黄土模糊的交界线。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黑土层自清代末年开垦以来,由于重用轻养,加上风蚀水蚀,每年要减少约3毫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再过几十年,恐怕就要消失殆尽了。

黑土是世界公认最肥沃的土壤,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年至400年,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调出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东北黑土退化问题严峻,耕层持续变薄,厚度不足20厘米的耕地约占一半,有的地方有机质含量较开垦之初大幅下降。

黑土退化是我国耕地质量“后天失调”问题的缩影。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一级巡视员陈章全说,长期以来,由于高强度利用,耕地基础地力呈下降态势,2018年化肥施用量是1978年的6.4倍,而粮食产量仅是2.2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局部地区退化势头明显,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气候、酸雨等综合因素,强酸化耕地增加70%以上,由于水盐运动失调,盐碱化耕地增加3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副所长周卫认为,从耕地类型来看,我国耕地可分为“七块地”,即东北黑土地、北方旱地、南方水田、南方旱地、盐碱地、设施农业用地及后备耕地。以北方旱地来说,由于高强度利用、耕地浅旋、地下水超采,造成华北平原耕地耕层变浅、水肥保蓄能力差。以南方水田来说,低产水稻土面积超过1亿亩,集约化种植使得“瘦、板、烂、酸、冷”等水稻土典型问题日益严重。以设施农业用地来说,由于长期覆盖栽培、农药肥料高投入,设施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传病害加重等问题。

近年来的布局北移也是耕地问题的一大表现。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介绍,我国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光热水较差、复种指数较低的北方耕地所占比例较10年前增长5个百分点。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5个省份耕地占全国耕地的40%。即使在相同耕地面积下,这种布局变化也会相应减少耕地产能。

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利对解决耕地问题至关重要。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0.37亿亩,节水灌溉面积达5.6亿亩。不过,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日常管护不到位,灌溉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常年“带病”运行。在一些中型灌区,渠系渗漏、坍塌、决口等现象普遍,直接制约耕地质量。

耕地保护难在哪

那么,耕地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症结又在何处?

纵观人类历史,因关系生存发展,耕地备受重视。工业革命后,尤其是现代城市发展后,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全球的共性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这个矛盾不可避免。

一方面,土地投入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量已超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我国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多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与土地相关的财政收入起到了特殊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基础设施超常供给能力形成的关键。但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市扩张用地等需求十分强劲,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是导致耕地持续减少的重要原因”。郭永田说,城市周边的地相对平整,都是好地、成规模的地,当城市像摊大饼一样快速长大,正好和优质耕地高度重合,很多地慢慢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国土三调显示,2019年建设用地6.13亿亩,较2009年二调增加1.28亿亩,增幅26.5%。深层原因在于,GDP增长与地方有切实关联,但粮食安全是关系长远的宏观大局,和当地自身经济发展关系不大。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也就放松了粮食安全这根弦,放松了对当地粮食种植面积下滑的警惕,没有充分认识到各地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过去较长时间,不少地方依靠的是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使建设用地需求居高不下。

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之间的这种冲突,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也是导致我国耕地分布持续北移的直接原因。在不少经济发达地区,高质量耕地往往最容易被建设占用,补充耕地的质量又难以得到保证。

在广阔的农村,尽管常住人口趋于减少,但农村建设用地也不降反增。自然资源部曾表示,违法占用耕地建房正从局部地区向全国范围、从普通房屋向楼房别墅、从农民自住向非法出售、从单家独户向有组织实施蔓延。国土三调显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29亿亩,其中村庄用地占3.29亿亩,占比62%。

背后的关键因素是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之前,只有经过国家征收后才可入市交易。同时,随着农村人口增多、经济条件改善,住宅需求快速增加。但在不少地方,宅基地分配还沿袭当年的分配格局。在内外因素推动下,农村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屡禁不止。

造成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原因除了比较效益低外,还有就是有的地方片面推行农业结构调整。朱道林分析,由于多种经营对农业增收作用很大,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有的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说,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后,片面追求利润、实现集约种植,改种经济作物,加剧了“非粮化”倾向
此外,一些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修建景观、造林、铺草,于是在耕地甚至是永久基本农田上植树造绿、挖湖造景。在城镇化背景下,有些农民选择种植效益更高、劳力投入更小的林木。

郭永田分析,耕地保护难的核心问题是耕地利用中存在多重目标冲突,围绕耕地保护产生了多种利益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经济利益上的最大化往往占据上风。“种粮食,还是盖房子?”“种粮食,还是种经济作物?”根本上这是对选择国家利益还是地方局部利益的考量。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近几年在地方调研中,总书记都十分重视察看耕地,在不同场合表示,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然而,变相侵占耕地的现象在各地并未杜绝。

在耕地数量下降的同时,对耕地质量的忽视也应引起重视。耕地质量的治理提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难度大,见效慢。特别是土壤质量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化验检测等手段才能发现问题,而一旦发现问题,治理起来已经十分困难。

因提高产量的现实需要,农业生产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退化加重。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的典型调查显示,农户层面的种养结合比例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超过70%下降到现在的约10%,导致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王贵满直言,“以前种地用农家肥,秸秆转变成粪肥回到地里,种地又养地。大量使用化肥后,黑土的营养一点点流失了”。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也在发生变化,对土地疏于养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说,第一代农民工的基本轨迹是离土—出村—回村,第二代农民工基本上是离土—出村—不回村,他们与土地的关系、对农业的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再热衷于保养地力。

耕地问题也有法律制度的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耕地保护法。2021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有关于“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规定。在此之前,对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行为,有“禁止”条款,但没有罚则,地方处置中仍无法可依。这导致土地执法不严、违法违规占用现象仍然存在。

18亿亩红线是怎么来的

无论是分析耕地问题的具体表现还是深层成因,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红线是怎么来的呢?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说,18亿亩是综合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粮食单产等因素测算划定的。考虑到复种指数,18亿亩耕地对应每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4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约17亿亩,其余用于棉、油、糖、菜等种植。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粮食亩均单产不到800斤,以17亿亩的播种面积计算,对应的产量是1.3万亿斤以上,这正是目前粮食产量所站稳的台阶。近年来,我国进口大量农产品,等于变相利用国外耕地。以进口量最大的大豆为例,2021年进口9652万吨,如国内生产,以亩产130公斤计算,需要7亿多亩播种面积。考虑到粮食需求还在增长,红线已退无可退。

18亿亩只是个概数,其实际指向也是与时俱进。国家“十一五”规划期间提出耕地红线保持18亿亩,“十二五”规划上升为18.18亿亩,“十三五”规划明确保持在18.65亿亩。耕地红线数据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耕地保护的目标在持续加压。

新中国成立后,耕地保护几经波折,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矛盾,为实施耕地保护作出大量努力。

当年在“以粮为纲”的大背景下,耕地保护受到重视。朱道林回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垦制度得到充分发展,各地还大规模开垦了陡坡地做梯田,耕地规模有所发展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探索“包产到户”,农村改革拉开大幕。1979年小岗生产队粮食产量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这个时期,农民对耕地有了新的保护意识——保耕地就是保饭碗、保收入。然而,也是从此开始,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住宅需求日益旺盛,乡镇企业在农村纷纷开办,乱占耕地问题开始出现。198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对此作出规范。

1985年财税体制改革,地方财政大包干大大激发了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由此也带来大量的土地占用,耕地严重流失。1986年,我国颁布土地管理法,以法律形式对耕地使用进行规范。就在这一年,诞生了专门管理国家土地资源的机构——国家土地管理局,一改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分而治之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地“开发区热”造成了大量的耕地占用,由此也导致工业用地价格扭曲,企业因土地成本低,占地过多,而且出现了园区土地投机等弊端,这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普遍。有鉴于此,1992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严禁开发区和城镇建设占用耕地撂荒的通知》,严格查处愈演愈烈的乱占耕地行为。

199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发布,提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订。2006年,“十一五”规划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红线的约束性指标。这一时期,我国还实行了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并建立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耕地保护空前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协同。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同时,提出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回答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耕地保护政策的四梁八柱开始构建。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提出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规范省域内补充耕地指标调剂管理,并探索补充耕地国家统筹。2019年,我国再次修订土地管理法。2020年,中央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1年,修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管控型政策工具不断完善。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明确了耕地利用优先序,推出了防止“非粮化”的系列举措。2021年,自然资源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同时,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9亿亩。多部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动酸化和盐碱化耕地治理。郭永田告诉记者,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完善灌排等措施,高标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2021年,甘肃670万亩农田持续遭受大旱,高标准农田的成灾率比一般农田低20个百分点;台风“烟花”过境浙江余姚,当地高标准农田仅用两天就排出最大深度60厘米的积水。

记者梳理发现,围绕耕地保护,我国已形成管控型、激励型及建设型三类政策工具箱。管控型政策是通过规划管控、用途管制、利用计划、占补平衡等手段严格约束占用耕地的行为。建设型政策是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地力,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激励型政策是通过经济手段对种粮农民给予补贴,对保护耕地的地方给予奖励,包括耕地地力补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等。
趋于完善的政策措施表明,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坚定的决心,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保护耕地不能只算经济账

先天不足的农业资源禀赋、超多人口的粮食供给压力,使得我国耕地被迫长期超强度利用。

事实上,耕地质量保护和数量保护同样也是世界级难题。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荷兰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工业化、城市化压力下,平均每年损失耕地1万公顷。为此,荷兰更新耕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从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统筹城乡土地规划,防止城市化侵蚀农业用地。得益于严格的耕地保护,荷兰已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虽国情农情不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我国而言,耕地安全愈重要,耕地保护却也愈艰难。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视角下,千方百计确保耕地安全,要处理好地方与全局、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当下与长远三对主要矛盾。当务之急是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构建统筹数量、质量、利用于一体的耕地安全制度体系,梯次解决“有没有地”“好不好用”“种不种粮”的问题。
首先,针对用地利益冲突,要严格耕地数量管控,解决“有没有地”的问题。办法是,强化耕地用途管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优先保护优质耕地。

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成熟的今天,违法占地难逃“法眼”。在卫星影像上,田块清晰可见,湾塘一览无余。只要占地动工,必被“天眼”监控。这使得通过定期遥感监测能及时发现问题线索。要严控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强化地方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终身追责。下达带位置带责任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针对“天眼”发现的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建立完善“增违挂钩”机制,将违法用地数量与土地计划指标挂钩。

据统计,我国土地流转比例已超三分之一,工商资本占流转土地的比例约10%。2021年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提出,“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依法建立分级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各地应加快完善企业经营信誉档案、信用担保等操作性细则,加强流转土地监管,对非法占用土地或破坏耕地层的,及时追究法律责任。

记者调研发现,优质耕地减少的速度快于一般耕地,发达地区耕地减少的速度快于欠发达地区。有必要优先把光热水土匹配较好、复种指数较高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特别是要把水热充足、一年多熟的耕地保住。同时,对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的耕地,划定不同作物的优势产区或产业带,实行区位锁定,防止优质耕地流失。

其次,针对土壤地力透支,要强化耕地质量建设,解决耕地“好不好用”的问题。手段是,加大耕地建设投入,加快耕地科技创新,优化灌区续建配套。

采访中,各地普遍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与实际建设成本相比差距较大,多数地方财政资金配套困难,管护经费也普遍不足。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副司长吴洪伟建议,各地要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与财政奖补、信贷担保等方面的政策衔接,吸引社会资本和新型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行管护。

耕地质量提升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机、农艺、种子、水肥等多学科。长期以来,我国耕地科技力量布局分散,突破难点的思路不清晰。不久前,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集聚院内农业资源、作物科学、农业机械等学科协同攻关。下一步,应在更大范围内强化科技资源整合,推进“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创制、模式构建”全链条科技创新,打造耕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水利是改善耕地质量的关键要素。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倪文进说,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灌溉。要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开展骨干灌排工程设施除险加固、配套达标,注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衔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副所长张宝忠认为,要因地制宜建设水系连通与引、蓄、灌、排等供用水工程体系,以数字灌区为抓手建设水调控系统,将有助于耕地质量长久提升。

再次,针对耕地“非粮化”,要创新激励措施,解决“种不种粮”的问题。方式是,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扩大金融保险手段运用。

耕地又有一般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之别。耕地利用不能完全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量。应当明确,一般耕地应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菜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是优质耕地,已依法划定约15.46亿亩,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已建成9亿亩,原则上全部用于生产粮食。要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不与粮争地。不过,也不能把“非粮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对立。各地在防止“非粮化”增量同时,要稳妥处置存量问题。

在地方调研时,农民们告诉记者,“只要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耕地问题不能只算经济账,但也要用好经济手段。区别于“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要综合运用政策、市场等手段来纠正“非粮化”,让经营主体愿意种粮。既要“晓之以义”,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各省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又要“辅之以利”,完善农业价格和补贴政策,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民种粮多得利。

2022年1月,四川省首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在宜宾市落地。承保的锦泰保险公司介绍,该保险通过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来判断是否触发保险补偿。保险周期为3年,参保后,农户每年每亩地仅需缴纳24元保费,如果监测显示有机质含量增长,农户就可获得每亩3年最高1500元的补偿。作为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支持项目,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将一般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受灾赔付变为正向激励,有利于激励种粮农户,可逐步扩大试点。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在耕地问题上决不能犯历史性错误。唯如此,才能实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2-14 19:19:42 | 只看该作者
重温毛泽东《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 2019-07-22 19:47 察网

毛主席这封信反映着人民领袖的人民立场,充满着人民领袖始终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怀。养猪,在普通人和一般领导干部看来不过是小事情,在国计民生大事情中无足轻重,而总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却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确立了养猪积肥的农业发展战略地位,不仅把养猪与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与生产制作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农业、落实农业八字宪法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其和粮食一样重要的地位,而且将此作为党领导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开掘人民群众智慧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毛主席去世后过度使用化肥,土地缺乏营养, 粮食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还可以从任由市场来调节养猪业,猪肉吃不出香的味道和居高不下的价格等无可辩驳的事实,体悟到毛主席重视养猪造肥的伟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9年又是一个己亥年,人们拥抱金猪欢歌笑语。
在庆祝建国70周年的时候,重温毛主席《关于发展畜牧业的问题》,耳畔仿佛响起了 60 年前的己亥年,毛主席发出的“大养特养其猪”号召,眼前仿佛再现当年轰轰烈烈养猪积肥运动的波澜壮阔。老人家“把养猪看得和粮食同等重要”之言推动养猪业的骇世壮举, 让人重新感受到人民领袖炽爱人民的情怀,更希冀猪年关注养猪业,使人民吃上放心肉,使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走向健康发展轨道。
我国养猪业源远流长,人们一直把养猪当作维持家计和致富发财的路径,构成猪种资源众多、养猪经验丰富之世界奇观,形成了浓重的“无豕不成家”传统文化,而且把猪粪当作宝贵的肥料,留下“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千古遗训。所以,中国历朝历代都重视养猪,并由此折射出政治统治状况,从春秋战国时期勾践把养猪作为军事需要,到秦汉时期利用放牧解决饲料,利用猪圈积肥,呈现的养猪专业化和马氏兄弟、公孙弘、孙期、梁鸿等养猪能手;从魏晋南北朝改进养猪方法,《齐民要术》总结养猪经验,到唐代以猪为“乌金”,实行官家与私人养猪并举,促使养猪业成为一个主要行业;从明末杂交改良猪种,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牧养》总结的养猪法,被达尔文称赞“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到“闭关锁国”的清朝引入世界闻名的猪种,出现治疗猪病专著《猪经大全》,等等,不断推进养猪业的迅速发展。不过,养猪也曾成为泛政治化的牺牲品,遭到不少厄运,元顺帝因一场“梦大彘没城”的恶梦,便禁民养猪;明武宗朱厚照因自家姓氏与“猪”同音,就下令“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几乎使全国的猪断种,清末到建国前夕,由于战争和猪瘟病流行,以及苛捐杂税等原因,全国猪的存栏数下降,还没有以牛为主的大牲畜数量多,不能说不是遗憾。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翻身解放的毛泽东,不仅在政治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出了很多彻底改变整个中国一穷二白面貌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而且倍加关心人民群众生活,高瞻远瞩地把养猪积肥与农业农民生活连在一起,使之在农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953 年 2 月他在江苏泰兴调研时发现该地“养猪、肥多、庄稼长得好”的经验,便在多种场合多次宣讲养猪、积肥与农业的关系,引导人民政府和各级领导从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大力发展养猪。1956 年 7 月,周恩来总理签发《国务院关于增产生猪的指示》,肯定了山东石门宋农业生产合作社养猪积肥的经验,毛主席看到后,倡导学习推广,大力发展养猪事业。
尤其是1959年,己亥年,老人家看到河北吴桥县王谦寺公社一个很穷的生产队,因为大力养猪积肥,既解决了吃肉问题又解决了肥料问题,使粮食产量一年翻一番,穷队变成富队,即以关心人民群众柴米油盐的人民领袖胸怀,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社里人”身份,隆重发表《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要求全党把猪“看得和粮食同等重要”,充分认识“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号召全国“大养特养其猪”,实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解决肥料的主要来源,实现农业循环发展,由此掀起了举国上下大搞养猪积肥活动。
《人民日报》于1960年9月29日隆重推出《养猪必须注意多积肥》社论,实际是代表党和政府具体诠释毛主席的指示,也是具体提出落实毛主席指示的方法步骤,要求充分认识养猪必须多积肥对于贯彻实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重大意义,自觉把积肥作为养猪的首要目的,要求坚持“以猪定肥、超额奖励”的制度,强调推广农村创造的定人、定车、定任务的“三定”,与常年积肥和季节突击积肥、集体积肥和社员个人积肥、深坑大圈积肥和沤绿肥、群众运动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四结合”经验,以积造大量猪肥促进农业生产的连续跃进,使得养猪积肥迅猛发展,全国各地粮食产量纷纷“过黄河,跨长江”,呈现出农林牧一体化协调快速发展的态势,老人家去世的1976年全国生猪达23831.5万头,家家户户和队队社社的小型大型“有机化肥工厂”不计其数,促进了社会主义农业飞跃性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古人云“借一斑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我们从毛主席《关于发展畜牧业问题》可以读出许多思想的深邃、远见的卓识和以小促大的战略,读出人民领袖永远从人民需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人民立场,永远与人民心连心的人民情怀,读出当今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1.毛主席这封信展示了以小促大发展战略,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光芒。毛主席这封信虽是信,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反复征求意见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指示号召。所谓“信”确实是他在专列上写给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信;所谓“深思熟虑”确实是他从1953年就开始考虑的养猪积肥与农业之问题;所谓“反复推敲”确实是他胸怀世界字斟句酌形成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战略和布局;所谓“反复征求意见”,因为这封信写好后确实发给柯庆施、陈丕显等领导征求意见,并请他们到专列上专门议论这封信。而“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指示号召”,因为毛主席就是想通过《人民日报》宣传吴桥县以养猪积肥提高粮食生产改变落后面貌这个典型,提高全党全国“农业要抓住水和肥这两个东西”的认识,通过实现“一亩一口猪”解决粪肥把粮食搞上去。尽管毛泽东这封信的确是以信的形式出现,但绝非普通的信,而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农业发展战略,其中不仅包含着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真理,充满着唯物辩证法思想,而且展现了农村农业永久永续发展战略,农林牧互相推进的辩证关系,以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和提高发展水平的出路,可谓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因此发下去以后,全国兴起了一个大办养猪业的运动,促进了社会主义农村的发展,也奠定了农业永续发展的根基。更因为毛泽东这封信虽是信,但却是蕴涵马克思主义光辉的历史性文献,不仅在那个时代放射着“毛主席是咱社里人”的耀眼光芒,引领那个时代极端重视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土、肥、水”,大力提高耕地质量,形成了我国大面积的高产、稳产农田,为后来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毛主席这封信反映着人民领袖的人民立场,充满着人民领袖始终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怀。养猪,在普通人和一般领导干部看来不过是小事情,在国计民生大事情中无足轻重,而总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看问题、想问题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却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确立了养猪积肥的农业发展战略地位,不仅把养猪与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与生产制作有机肥料发展生态农业、落实农业八字宪法紧密联系起来,赋予其和粮食一样重要的地位,而且将此作为党领导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开掘人民群众智慧改善农业发展环境的途径。我们可以从毛主席去世后过度使用化肥,土地缺乏营养,粮食在国际上缺少竞争力,还可以从任由市场来调节养猪业,猪肉吃不出香的味道和居高不下的价格等无可辩驳的事实,体悟到毛主席重视养猪造肥的伟大。
众所周知,1958年毛泽东提出了“土、肥、水、种、密、保、工、管”的农业八字宪法,规范的是保护土地生态和蓝天、碧水、净土,指向是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走的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道路,既符合人类农业的发展方向,又从根本上指明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着力点,从规律上引领我国农业生产力迅速而有效的发展,以保证人民世世代代的幸福。而“肥”排在农业八字宪法的第二位,养猪积肥又是落实的根本举措。这既包括测土施肥、按需施肥、科学施肥,针对土地和农作物的类别增加肥力、提高肥效,也包括广辟肥源,特别是开辟保证农作物当年增产、持续增产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料,就显得格外重要。毛主席虽然也积极重视发展化肥工业,但更重视有机肥的生产,在建国初期就发出“养猪积肥”的号召,这封关于养猪的信又以“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如果能办到了,肥料的主要来源就解决了。这是有机化学肥料,比无机化学肥料优胜十倍。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清晰勾勒出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健康农业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日后生态农业的基础。毛泽东时代,厩肥、绿肥、堆肥、沤肥、老塘水、河淤泥、沼气渣、风化煤等广泛肥源被用于提高土壤腐殖质,形成了全国性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建造“海绵田”的群众运动,不仅集体和社员家庭都响应毛主席号召大力养猪积肥,各公社和有条件的大队都因地制宜的建立了能进行简单生产的土化肥厂,生产出大量含量明确、肥效突出的肥料,而且坚持旱田主要农作物亩施万斤农家肥的原则,在致力推进化肥工业并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有机肥料的推广使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毛主席去世后,农业八字宪法被抛弃,农田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化肥农药滥用造成土地污染,加之转基因种子泛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有比较才有鉴别,毛主席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开展的养猪积肥活动,确实是为了农村农业农民,现在重唱“千山万水连着天安门,毛主席是咱社里人”也就格外亲切,也就更加珍惜“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
3.毛主席这封信确实证明“毛主席比我们早看50年”,他勾画的农业综合协调发展蓝图至今益发显得伟大。开国将军王震曾说“毛主席至少比我们早看50年”,这不仅指政治方面,也表现在经济方面。一些历史浅薄、无视事实甚至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毛主席不懂经济,不懂建设,尤其是大放“建国有功,建设有过”的厥词,实际上毛泽东既是砸碎旧世界扭转乾坤的革命导师,也是善于建设新世界彻底改变中国一穷二白面貌,令西方列强胆战心惊的英明领袖,既是领导新中国走向全面繁荣的千古伟人,也是综合协调推进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的顶级高手,且不说奏响集全国之力开发大油田、研制两弹一星的绝唱,也不说推出《论十大关系》的辩证发展理论经典之独树一帜,单就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战略,单就发掘养猪积肥奇效的远见卓识,便可见一斑。毛主席在信中不仅提出“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农、林业是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林业的儿子。然后,畜牧业又是农、林业(主要是农业)的祖宗,农、林业又变为儿子了。这就是三者平衡地互相依赖的道理”的辩证发展战略,而且把大力发展养猪业置于循环发展的关键位置,因为“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动物是人类的粮食”,而“我国的肥料来源第一是养猪及大牲畜。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如果能办到了,肥料的主要来源就解决了。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这些看似人人都懂的道理,看似人人都可以看到的现象,但能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作为一个大国的农业发展战略,唯有毛泽东能够做到,也唯有毛泽东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大家明白。确实每一个家庭猪场就像一个小小的有机肥工厂,这也是现在要发展环保的必要性。同时养猪如此重要,就必须上规模,如果达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水平,就可以发挥循环发展的巨大效力。毛主席还提出“美国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是证实了确有成效的科学经验”,表明“我国也一定要走这条路线”。这不仅反映毛主席坚持走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综合协调发展思想,而且富有重视“洋为中用”的远见,也是对污蔑毛主席封闭僵化的一记响亮耳光。
我们不能否认,近几十年来,养猪发家,养猪致富,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随着大量养猪专业户的涌现,养猪规模日益扩大,养猪专用饲料厂家数不胜数,养猪快长研究异军突起,养猪业好比脱缰的野马狂奔。然而养猪与积肥完全脱节,乱用催长剂、瘦肉精也愈演愈烈,不时发生的猪流行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一些经过改革和转型发展起来大型养殖集团,违规排放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加之猪肉市场飘忽不定和猪肉的不安全,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原来生猪、猪肉根本不是问题,现在国家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代价去解决,这就倒逼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养猪业之路,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毛主席确实“比我们早看至少50年”,印证了毛主席当年的综合协调循环发展之伟大,也由此证明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的英明,更证明了习近平继承毛泽东伟业的前景光辉灿烂。
老人家关于养猪的信距今已60年,人们大都不记得了,但记得大搞养猪积肥生产出的粮食绝对是绿色食品,记得那个时间的猪肉是那么的香,记得当时吃什么都放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回顾毛主席在上个己亥年关于养猪的一封信及其由此开展的大搞养猪积肥活动,不仅仅是猪文化画上一道靓丽风景,也不仅仅是追思老人家的伟大和高瞻远瞩,而是意识到养猪事小,确属关乎农业科学发展的大战略,也直接影响民生和党的执政根基,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让人民群众能够吃上肉,吃上放心肉,这就是猪年追思毛泽东“大养特养其猪”的根本所在。
【本文原载《中华魂》2019年第6期,授权察网发布,原标题《毛主席猪年号召“大养特养其猪” ——重温毛泽东〈关于养猪业的一封信〉》。】
(一九五九年十月三十一日)
吴冷西同志:
此件很好。请在新华社内部参考发表。看来养猪事业必须有一个大发展。除少数禁猪的少数民族以外,全国都应当仿照河北省吴桥县王谦寺人民公社的方法办理。在吴桥县,集资容易,政策正确,干劲甚高,发展很快。关键在于一个很大的干劲,拖拖沓沓,困难重重,这也不可能,那也办不到,这些都是懦夫和懒汉的世界观,半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雄心壮志都没有。这些人离一个真正共产主义者的风格大约还有十万八千里。我劝这些同志好好地想一想,将不正确的世界观改过来。我建议,共产党的省委(市委、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以及管理区、生产队、生产小队的党组织,将养猪业、养牛、养羊、养驴、养骡、养马、养鸡、养鸭、养鹅、养兔等项事业,认真地考虑研究,计划和采取具体措施,并且组织一个畜牧业,家禽业的委员会或小组,以三人、五人至九人组成,以一位对于此事有干劲有脑筋,而又善于办事的同志充当委员会或小组的领导责任。就是说派一个强有力的人去领导,大搞饲料生产,有各种精粗饲料,看来包谷是饲料之王。美国就是这样办的。苏联现在也开始大办了。中国的河北省吴桥县现在也已经开始办了,使人看了极为高兴。各地养猪不亚于吴桥的,一定还有很多。全国都应大办而特办。要把此事看得同粮食同等重要,把包谷升到主粮的地位。有人建议,把养猪升到六畜之首,不是“马牛羊鸡犬猪”,我举双手赞成。猪占首要地位,实在天公地道。苏联伟大土壤学家和农学家威廉斯强调说,农林畜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认为农林业是发展畜牧业的祖宗,畜牧业是农林业的儿子了。然后,畜牧业又是农、林业(主要是农业)的祖宗,农、林业又变为儿子了。这就是三者平衡地位互相依赖的道理。美国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我国也一定要走这条路线。因为这是证实了确有成效的经验。我国的肥料来源第一是养猪及大牲畜,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如果办到了,肥料的主要来源就解决了。这是有机化学肥料,比无机化学肥料优胜十倍。一头猪就是一个小型有机化肥工厂。而且猪又有肉,又有鬃,又有皮,又有骨,又有内脏(可以作制药原料),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肥料是植物的粮食,植物是动物的粮食,动物是人类的粮食。由此观之,大养特养其猪,以及其他牲畜,肯定是有道理的。以一个至两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任务,看来是有可能的。用机械装备农业,是农、林、牧三结合大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今年已成立了农业机械部,农业机械化的实现,看来,为期不远了。
【原载《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卷572~574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2-14 19:20:59 | 只看该作者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4 19:25:32 | 只看该作者
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2-02-13 18:32

李克强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
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 因地因苗抓好春季田管
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济南2月13日电 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会议2月13日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当前冬小麦苗情偏弱,促弱转壮任务繁重,要因地因苗抓好春季田管,做好病虫害防控和极端天气应对防范,力争夏粮再获丰收。要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保障农资生产供应、稳定农资价格,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保证春耕备播顺利开展。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统筹肉蛋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粮食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李克强总理批示要求,切实强化稳产增产措施,逐级压实责任,全力以赴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胡春华指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大事要事。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完成今年农业稳产增产各项目标任务,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切实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供给,突出加强田间管理,全面做好农业防灾减灾。要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把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和责任人,加快耕地建设改造提高地均产出,用高质量新建耕地保障实现占补平衡。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健全符合农业特点的科研体系。要积极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和设施畜禽养殖,切实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拓展养殖空间,提高重要副食品供给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强耕地整备建设和宜机化改造,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适应农机作业的品种和技术模式。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23:56:08 | 只看该作者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2022-02-22 19:18:42来源:新华社

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2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共8个部分,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文件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工作,以超常超强的力度和更强的执行力,不折不扣完成好今年“三农”各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以下为《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2年1月4日)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冬春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
(二)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三)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加快扩大牛羊肉和奶业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稳定水产养殖面积,提升渔业发展质量。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开展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开展天然橡胶老旧胶园更新改造试点。
(四)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五)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深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专项整治,依法从严惩治系统性腐败。加强智能粮库建设,促进人防技防相结合,强化粮食库存动态监管。严格控制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促进保供稳价。坚持节约优先,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强化粮食安全教育,反对食物浪费。
二、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六)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
(七)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研究制定增加农田灌溉面积的规划。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在水土资源条件适宜地区规划新建一批现代化灌区,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积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八)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九)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全面梳理短板弱项,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加快大马力机械、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推动新生产农机排放标准升级。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塑料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设施。集中建设育苗工厂化设施。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立体生态养殖等新型养殖设施。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
(十一)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修复水毁灾损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做好普查监测、入境检疫、国内防控,对已传入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要“一种一策”精准治理、有效灭除。加强中长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
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十二)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认定时间。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继续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
(十三)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延续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
(十四)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编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建立健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十五)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拓展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域,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发挥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作用。
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十六)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业大县聚焦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企业到产地发展粮油加工、食品制造。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继续支持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
(十七)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县域基层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十八)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十九)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发挥大中城市就业带动作用。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草原休养生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支持牧区发展和牧民增收,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研发应用减碳增汇型农业技术,探索建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巩固长江禁渔成果,强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管。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出台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五、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一)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健全传统村落监测评估、警示退出、撤并事前审查等机制。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
(二十二)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
(二十三)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配套完善净化消毒设施设备。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完善农村房屋建设标准规范。加强对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
(二十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十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动农村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医保信息化建设,强化智能监控全覆盖,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分类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加强乡镇便民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
六、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
(二十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强化基层监督,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基础信息统计“一张表”制度,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二十七)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创新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探索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具体方式,完善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二十八)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构建一站式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宗教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与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
七、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二十九)扩大乡村振兴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振兴公益性项目。提高乡村振兴领域项目储备质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三十)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模式。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省(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治理机制,稳妥化解风险。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统计制度,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户信用贷款。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三十一)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使用农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对县以下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聘“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对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
(三十二)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农垦国有农用地使用权管理制度。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制定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实施方案。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三)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鼓励地方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市县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进行约谈。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鼓励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务实管用活动。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总结评估。加强集中换届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
(三十四)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推进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
(三十五)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3-28 20:15:14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积极推动大豆扩种1000万亩以上
2022-03-28 11:06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产粮大省黑龙江通过政策倾斜、加大科技投入等方式调动农户积极性,确保完成今年大豆扩种1000万亩以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伦是黑龙江重要的大豆生产和贸易基地。眼下正是备耕时节,因为往年玉米产量比大豆高,很多村民还在犹豫种玉米还是种大豆,为解开大家的心结,村干部挨家挨户讲解扩种大豆的相关政策。

让农民种豆有钱赚,黑龙江推出了大豆生产者补贴、轮作补贴和完全成本保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调动了农户种豆的积极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通过在不适合玉米种植的地块推广大豆,在米豆轮作区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地下水超采区域探索“稻改豆”试点等举措,黑龙江稳步推进大豆扩种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黑龙江还积极推广科技种田。在海伦,各乡镇广泛开展土地托管种植,利用数字化智能平台、云计算,从而提供最优质的大豆种植方案,实现节本增效。

黑龙江还制定了优质品种区划布局,主推亩产在350斤以上的高产品种,并通过线上教学向农户传授大垄密植、45厘米双行等栽培技术。目前,已开展普及性培训201.1万人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18:26:2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粮食危机
作者: 林煇智  
2022-03-30 13:47

(早报讯)联合国官员警告,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乌克兰已经从世界粮仓变成了等待救济的队伍。这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将难以向约1亿2500万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食物。
路透社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称:“这不仅仅是对乌克兰和该地区的毁灭性打击,它对全球的影响将是自二战以来所见过最严重的。”
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形势加剧。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供应国,生产全球49.6%的葵花籽油、10%小麦、12.6%大麦和15.3%玉米。

比斯利透露:“世界粮食计划署购买的粮食中有一半来自乌克兰,所以你能设想这将对我们的运作造成多大破坏。”
他补充称,许多乌克兰农民都在前线地区,由于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化肥产品短缺,危机进一步加剧。比斯利指出:“如果你不给作物施肥,产量至少会减少50%。”
比斯利表示,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在应对飙升的油价、食品价格和运输成本等问题。该机构也不得不削减对也门等地数百万人的粮食配给。比斯利警告称,如果俄乌冲突不尽快结束,世界将付出巨大代价。
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问题已在全球引起警惕,美国总统拜登上周表示,食品短缺的问题真实存在,他计划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以应对全球粮食短缺,并在必要时直接提供粮食援助,从而防止危机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17:12:08 | 只看该作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新华网
2022-03-31 16:40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文章指出,要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文章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

文章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第一,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第四,深化农村改革。第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第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第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文章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20:21:01 | 只看该作者
俄总理:俄罗斯粮油鱼肉自给率超100% 2021年GDP增速达4.7%
来源:海外网
2022-04-07 18:31

海外网4月7日电 俄新社7日报道称,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当日在俄国家杜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一场针对俄罗斯的经济战争已经打响,俄罗斯政府将努力使经济恢复正常状态。

米舒斯京称,俄罗斯的粮食、植物油、鱼类和肉类的自给率超过100%,土豆、牛奶和蔬菜的自给率超过80%。2021年俄罗斯GDP增速达4.7%。过去2年,俄经济增速是发达国家的5倍,为建立强大的现代经济奠定基础,劳动力市场也得到恢复。

米舒斯京还表示,西方国家对俄制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冻结俄资产是一种掠夺行为。不过,俄罗斯金融体系经受住了制裁,卢布汇率和股市正在企稳。(海外网 张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4-7 20:22:58 | 只看该作者
俄罗斯总理:对俄制裁已超过6000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4-07 18:10
当地时间7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国家杜马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目前针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超过六千起,目的是打击每一个俄罗斯公民。“对俄不友好国家强盗般地冻结俄罗斯国家资产,实际上是抢劫了俄罗斯。”

他表示,制裁的发起者希望在几天里摧毁俄罗斯的经济,但他们的设想没有实现。(总台记者 朱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