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3[1.5]亿市场主体 公有制主体?服务业中金融虚拟资本埋地雷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14:26:01 | 只看该作者
全国个体工商户突破一亿户
来源:经济日报
2022-01-28 13:17

经济日报北京1月27日讯(记者佘颖)在国新办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蒲淳透露,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到1.54亿户,同比增长11.1%,其中,企业4842.3万户,个体工商户1.03亿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实现历史性突破,是我国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多的。根据调查显示,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以此推算,全国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我国2.76亿人的就业。

蒲淳表示,受疫情反复、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广大个体工商户的生存质量普遍不高,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据调查,困难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一是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一些个体工商户担心疫情持续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业务量持续下降;二是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严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岗位与人才供需信息不对称,个体工商户很难招到合适雇工,用工成本在疫情期间不断上升;三是成本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间,主要是疫情反复、供应链中断等情况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物流费用、门面铺面租金等持续上升,推高了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四是网络平台企业利用资本、数据和技术等优势无序扩张,抬高了收费标准,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挤压个体工商户的生存空间;五是资金链紧张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帮扶个体工商户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二是从财税、金融、社保、就业等方面,研究出台一批精准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实现更多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个体工商户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加强反垄断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严禁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挤压个体工商户生存空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完善服务措施。通过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开展普法宣传、银企对接、技能培训、走访慰问等主题活动,为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让政策直达。同时,探索建立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平台,运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共享方式,提供政策发布、创业培训、用工对接、市场信息、金融支持等各项服务,扩大政策知晓度和惠及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2-3 01:46:5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市监局:民企数量10年翻两番
2022-02-02 19:38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12至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市监局称,中国民营企业占企业总量的比例超过九成,发展活力和韧性充分彰显,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设民营企业852.5万户,同比增长11.7%,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当年中国全国注吊销民营企业390.0万户,新设退出比为2.2,每新设2.2户退出1户,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中国2021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1万户,同比增长23.3%,较2019年多2.5%,高于同期新设企业总体增速10.8个百分点。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1.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设企业增速4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2-7 11:50:43 | 只看该作者
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受疫情影响降至五个月来最低
2022-02-07 11:35
标准
受中国冠病疫情扩散、防控措施相应加码的影响,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降至五个月来最低。

财新网今早(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报51.4,较上月回落1.7。企业普遍反映,经营活动扩张的原因是新业务量增加,但疫情及相应的防疫措施制约了整体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官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去年12月的52.7,跌至今年1月的51.1,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50.3%,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为近五个月低点。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则从12月的50.3,跌至1月的50.1。财新网早前也公布,2022年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回落1.8个百分点至49.1,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

财新网的数据也显示,反映服务业市场乐观情绪的服务业企业经营预期指数,在1月降至16个月来最低。中国企业普遍认为,一旦疫情消退,市况将会改善,加上新产品开发和新市场拓展,支撑业界对产出的增长预期。不过,与疫情相关的不确定因素仍是企业的主要顾虑。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分析,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低迷,海外需求大幅下滑,就业持续承压,价格指数平稳,部分原材料价格高企仍是隐忧,服务业市场乐观情绪下降。

王喆说:“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西安、北京等地出现局部疫情,相关防疫措施的加强对生产、运输、销售环节有所制约,“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之下的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凸显。”

王喆认为,中国2022年政策定位仍需以稳为主,优化结构,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强支持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及时回应市场关切,增强政策可预期性。
延伸阅读
中国1月制造业PMI跌0.2百分点至50.1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2-2-10 20:10:55 | 只看该作者
全国个体工商户超1亿户(新数据 新看点) 约占市场主体总量2/3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2-10 08:46

“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3。这是一个历史性突破,迈上了1亿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个体工商户在我国市场主体中数量最多,其中九成集中在服务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等业态为主。调查显示,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以此推算,全国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我国2.76亿人的就业。

近两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个体工商户仍总体发展平稳。去年,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970.1万户,同比增长17.2%,超过了从2012年到2021年年均11.8%的增速;个体工商户新设退出比为100∶50,与近几年数据基本持平。

相关部门将继续帮扶个体工商户发展,充分发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持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各项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20:49:4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新规:禁止平台以“最严算法”考核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新华社
2022年02月13日 16:30:21

新华社上海2月13日电(记者周蕊)上海人社部门在内的八部门最新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平台优化算法原则,禁止平台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已成为劳动者就业特别是灵活就业的重要方式。由于平台的用工形式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方式相对灵活,难以简单纳入我国现行劳动法律调整,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这一新政旨在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优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

新政明确,对符合劳动关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承担相应责任。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合作用工方式的,与合作企业依法承担各自的用工责任。企业以非劳动关系的名义用工,但符合劳动关系特征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新规同时明确,将以相关平台企业为重点,开展上海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要求平台优化算法原则,禁止平台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遏制“以罚代管”。(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3:46:24 | 只看该作者
子午:什么叫作“代偿”?

2022-02-19 08:21:10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子午



  据媒体报道,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浙江省人社厅表示,“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闻一出,网民热情高涨,奔走相告,很多人脑洞大开,纷纷琢磨怎么利用好这一“利好消息”,怎么样拿到这10万起步的政府“代偿”,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担心空壳公司拉大学生充当群演去骗政府的钱……

  笔者想说的是,浙江地方的确很有钱,但绝不是大撒币。

  目前公布的仅仅是一个政策风向,细则完全没有出来。

  1、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吗?本省毕业的行,外省毕业的行不行?刚刚毕业的可以,毕业20年的可不可以?对于申请准批的数量有没有限制?显然,这里是有门槛的,不是你想申请就能申请到的。

  2、是所有的创业项目可以申请吗?搞科技公司是创业,开直播是创业,加盟某冰城开个奶茶店也是创业,甚至搞个自媒体灵活就业也算创业,是不是都能申请到贷款呢?从已有的信息看,似乎是主要支持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而这些项目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做,不容易很快“死掉”,但想“成功”恐怕更不容易。

  3、最最重要的问题,“代偿”是什么意思?贷款代偿通常的意思是第三方公司或个人替你担保申请了贷款,你还不上贷款之后担保人替你偿还了贷款,不过担保人代偿之后,是可以继续要求主贷人还款的;贷款代偿是很严重的事情,它不仅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不良信用记录,而且这个记录不会像逾期记录那样到一定期限消除,而是会永久保留在征信报告上。

  至于创业贷款“代偿”,是否会像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那样“特事特办”、不对个人征信造成太大影响,这个目前还不得而知;即便按助学金贷款的处理方式,“代偿”也并不是毫无代价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新闻报道的信息看,与创业失败贷款政府代偿同步推出的政策还有:杭州市区以外全面放开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杭州仍要求本科),高校毕业生到浙江工作可以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指定领域就业给予每人每年1万的就业补贴等措施。

  这看起来更像是不遗余力的抢人大战。西安、成都、武汉、长沙这些中西部新一线城市上一轮的抢人大战走到今天,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标志就是房价的横盘阴跌,而抢人大战的目的不也就在这里吗?如今还敢在大战中“卷”进来的,恐怕也只有财力尚还雄厚的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了。

  此外,财联社的报道中,有关方面诠释了通过创业贷款鼓励创业的原因:“必须明确的是,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等不来,也喊不来,必须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创业失败贷款政府代偿,其实就是鼓励毕业大学生想要共富,那就要去创业、去奋斗,不能躺平等共富;这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有点相似。产业扶贫有个经验总结——“四跟四走”,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提供贷款并兜底“代偿”其实也是这个思路。

  不过对于刚毕业的毫无家世背景、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笔者并不乐观。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超过100万家企业倒闭,其中超过90%是中小企业,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周期只有3年,能超过5年的只有10%左右;到了2020-2021年,这一数字就更加惨不忍睹了,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超过80万家企业注销,2021年全年注销企业349.1万户,个体工商户961.9万户,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注销1323.8万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经济下行的内卷大势下,小微企业注定只是充当了土地食利阶层以及大资本的“炮灰”,除了繁荣商业用地、办公用房、办公用品市场,为大资本提供更多的产品倾销对象以及劳务外包对象,能一步步发展壮大的概率是不大的。

  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这是资本运动的必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垄断格局下,小资本、新创业者的大面积失败也就带着必然性了。生产过剩、资本利润率不断下降的结果,哪怕是“现代农业”这样的利润率相对低的行业,大资本也已经纷纷涌入了,淘宝买菜已经直接对接上了菜农,社区团购连传统的个体户商铺都不放过了。

  毕业大学生贷款创办小微企业,表面上有幸忝列“资产者”队伍,与资本家阶级有了相似的属性,但实际上却只是“负产者”,最后的状况可能还不如个体户和劳动人民。

  几年前的万众创业葬送了多少人的前程? 还留下了P2P的满地鸡毛……笔者不希望这样的状况重演。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理解了这句话,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共富”的活水源头其实还是“共产”。

  【文/子午,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遥望黎明”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链接



资本是剩余价值规律实现唯一主体 官媒被终露反马真面目
10 个回复 - 3423 次查看
人民日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不是不要资本人民日报官网 2022年02月08日 07:33:14 原标题: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人民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 ...
2022-2-8 13:53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23:38: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共享经济规模超3.68万亿 外卖占餐饮消费逾两成
发布时间:2022-02-24  来源:中新财经

近日,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21.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6月1日,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展示福州市台江区一处共享单车指定停放点信息。(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新财经报道,报告认为,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继续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6881亿元,同比增长约9.2%;直接融资规模约2137亿元,同比增长约80.3%。

不同领域发展不平衡情况突出,办公空间、生产能力和知识技能领域共享经济发展较快,交易规模同比分别增长26.2%、14%和13.2%;受疫情区域性爆发和部分城市监管政策调整等影响,共享住宿领域市场交易规模同比下降3.8%。

报告指出,共享型服务和消费继续发挥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从共享型服务的发展态势看,2021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中国餐饮业收入比重约为21.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网约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约为31.9%;共享住宿收入占全国住宿业客房收入的比重约为5.9%。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看,2021年在线外卖人均支出在餐饮消费支出中的占比达21.4%,同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网约车人均支出占出行消费支出的比重约为8.3%,共享住宿人均支出在住宿消费中的占比约为5.9%。

报告认为,2021年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受监管政策、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主要领域共享经济市场格局加快重塑,竞争更加激烈,多元化商业模式的扩充和创新更加重要。二是一系列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出台,共享经济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持续完善。三是共享经济市场制度建设步伐加快,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报告还指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持续承压、平台治理和监管强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共享经济企业预期;二是共享经济平台在参与主体、价格行为、用工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合规化水平亟需提高;三是平台企业存在数据过度收集甚至是非法收集、数据滥用、数据泄漏等多种潜在风险,数据安全治理面临新挑战;四是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合规成本,企业“走出去”面临新挑战等。

报告认为,“十四五”中国共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共享经济在生活服务和生产制造领域的渗透场景将更加丰富。随着共享经济的全面发展,平台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制度体系将加快完善,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将进一步明确。从政策导向上看,发展共享经济将成为提升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实效的重要抓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 01:10:19 | 只看该作者
丁安华:外资正在撤离中国吗
IPP评论是郑永年教授领导的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导读
“中国加一”策略,正在成为外资供应链重组的主流方式。深究这一策略背后的动机,至少有四个可以识别的因素:一是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二是政策风险,根源是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三是供应链灵活性,尽量避免对单一供应链的过度依赖;四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不激发与东道国的直接矛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丁安华: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职教授
一、从何谈起:宏观数据与微观现象的背离
尽管各种“脱钩”的言论甚嚣尘上,宏观数据显示,中国吸引外资的势头仍然十分强劲。根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8月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累计1,384亿美元,同比增长20.2%。
从更长的时间序列观察,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迅速融入全球产业链,FDI快速增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FDI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2013-2021年间,FDI金额由1,176亿美元增长至1,735亿美元,占名义GDP比重由1.2%下降0.2百分点至1.0%,年复合增速约5.0%。值得注意的是,新冠大流行期间我国的FDI增长速度不降反升(图1)。
图1:疫情期间,我国FDI不降反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从全球来看,中国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规模与增幅,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OECD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FDI最大的流入国是中国(1,010亿美元)、美国(670亿美元)和澳大利亚(590亿美元)。其中,中国占全球FDI的份额为19.5%(图2)。可见,不论从我国的FDI数据,还是从OECD的全球FDI数据观察,外资目前并没有“脱钩”的迹象,反而呈现出稳步增加的势头。这无疑是令人惊喜的。
图2: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吸引的FDI全球占比近2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来源:OECD,招商银行研究院
然而,若从中观数据观察,情况明显不同。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来看,远不如宏观数据那么靓丽。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数目,从2013年的5.8万家,下降至2022年7月的4.3万家,减少了26%。而同期我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从34.4万家增加至44.6万家,增长了30%(图3)。结合微观的企业调研,某种程度的“脱钩”似乎已初现端倪,至少对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而言是如此。
图3:过去十年,规上外资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了2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宏观数据与微观现实的背离?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外资企业的全球供应链的重整?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国FDI的来源地中,中国香港地区举足轻重。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我们理解外商投资的构成造成一定的困扰。改革开放早期,来源于香港地区的投资占FDI的比重曾高达三分之二左右,最早进入内地的投资者主要是爱国港商。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来源于欧美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迅速上升,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资本直接投资中国的趋势迅猛。而早期以“三来一补”为主的港商投资在成本上升、产业升级和环保压力下,逐渐退出内地市场。到了2005年,来源于香港的FDI投资占比降至30%左右的低点。在此之后,香港对内地的直接投资占比出现大幅反弹,至2011年升至超过60%,原因可能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收缩相关。2013年之后,来源于香港的直接投资占比进一步上升,突破前期的历史高点,2020年已达73.3%(图4)。
图4:来源于香港地区的FDI占比超过7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1999年前维尔京群岛、欧洲、韩国和新加坡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来源于香港的直接投资,对内地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也对我们理解外商投资的真实情况,造成了分析上的困难(图5)。近十年来,香港对内地的新一轮投资扩张,并非早期的简单重复。改革开放之初,港商回内地投资的主要形态是办厂,多为“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而这一轮的投资扩张,不再是早期的港商办厂形态。资本的来源和构成更加复杂多元,有必要穿透至最终所有者,探寻隐藏在背后的真相。
图5:香港地区对内地的直接投资超过千亿美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香港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其资本来源是全球性的。细分来看,真实的来源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国际资本,二是内地资本,三是本地港资。这一轮香港对内地投资的增长,一个合理的判断是,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之后,再返回内地的投资非常进取。而香港本地华资的投资减少,随着香港制造业的衰落,这一轮的港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行业。国际资本的构成复杂,不好简单判定。一种方法是,假定国际资本对内地的直接投资与通过香港对内地中转投资的比例不变,我们可以将我国的FDI减去来源于香港地区的部分,作为替代的观察指标(图6)。剔除中国香港影响之后的国际资本,从2008年开始明显放缓了对华直接投资,部分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这一趋势很可能也会反映在通过香港进入内地的国际直接投资之上。换言之,来源于香港地区的FDI之中,真实的国际资本的占比和增速可能都是下降的。
图6:金融危机以来,剔除中国香港的FDI下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进而再返回内地投资,应该引起更多的研究关注。事实上,过去几年内地企业在香港市场上的融资,无论是IPO上市集资,还是发行中资美元债融资,都曾大幅增长。例如,2019年内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香港发行的中资美元债净融资规模高达519.6亿美元,若加上内地企业在香港的IPO融资,以及其它形式多样的借贷、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远超千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可能以“返程投资”的方式回流内地,是香港对内地直接投资迅速增多、占比回升的主要原因。
内地企业“返程投资”的情况,不但发生在香港地区,很可能也发生在新加坡以及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在我国的FDI统计中,来源于离岸金融中心的直接投资,若穿透背后的最终所有者,相当部分是内地企业或内地居民。“返程投资”成为FDI的最主要构成部分,扭曲了宏观数据的经济意义。所以,仅仅从直接投资数据来判断外资“脱钩”和供应链重组是否正在发生,都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二、破解FDI数据黑箱:“返程投资”
三、FDI行业机构:制造业占比显著下降
全球供应链中,生产布局至关重要,制造业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外资在中国垂直一体化的生产布局,可以通过FDI的结构数据来观察。一个突出的事实是,外商的制造业投资占比明显下降,服务业投资占比大幅上升。2020年,FDI中制造业投资占比21%,相较2013年下降1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比66%,相较2013年上升19个百分点(图7)。事实上,FDI中制造业投资规模已于2011年见顶(521亿美元),之后趋势性下行至2020年的310亿美元,绝对金额减少40%。在此期间,我国制造业投资由10.3万亿元翻番至21.4万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上升17个百分点至41%。此消彼长之间,外资在我国制造业投资中的占比急剧下降。
图7:外商在制造业领域的直接投资占比明显萎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来源: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观察外资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内部垂直一体化已经不是主流形态,更多是与中国内资制造业企业形成合约式的供应链关系。部分内资企业成为外资供应链生态圈中的一员。这一现象,与前文提到的外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下行,可以互相验证。从总量上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并没有下降;但从结构上看,外资供应链的组织方式,正从内部垂直一体化向外部合约供应商演变。这一动向,当然是值得关注的。
外商在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强劲,特别是在研发、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投资规模显著攀升。但服务业通常是轻资产,制造业才是重资产。内地制造业以外部合约供应商的方式融入外资全球供应链,一方面说明中国企业在生产环节上具备的成本和效率优势,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供应链纽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在疫情冲击、外需收缩和地缘政治冲突的不利条件下,内地制造业企业很容易失去订单。
四、供应链重组:“中国加一”策略
这几年,欧美商界广泛讨论所谓“中国加一”(China Plus One)供应链重组策略。概念上,这一策略的要点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办厂的基础上,寻找另一处地方(例如东南亚或南美)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形成对中国生产的“备份”。
我在调研中发现,简单的搬迁,不可能成为外资重组供应链的主流方案,因为它不符合商业逻辑。冷战以后,全球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是中国成功地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生产中心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在仍然具有商业利益的前提下,高调撤离中国市场,无异于政治表态,是一种愚蠢的经济行为。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外资企业对其在中国的业务前景越来越感到不安,这种不确定性催生了“中国加一”策略的形成。从外资的角度,至少在短期内,这一策略似乎可以鱼与熊掌兼得。一方面继续享受中国在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生态等方面的好处,另一方面出于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和减少对中国依赖的考虑,为未来可能的“脱钩”做好灾难备份。
我认为,“中国加一”策略,正在成为外资供应链重组的主流方式。深究这一策略背后的动机,至少有四个可以识别的因素:一是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二是政策风险,根源是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三是供应链灵活性,尽量避免对单一供应链的过度依赖;四是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相结合,不激发与东道国的直接矛盾。
今年以来,外资的“中国加一”策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过去几年,外资垂直一体化的生产基地“加一”布局已经悄然展开,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泰国和印尼,南美的墨西哥,均成为“加一”的热门选项。今年以来,内地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外资供应链上的内资企业开始感到明显的压力。过去两个月间,我分别与上海、深圳、青岛、苏州、泉州、长沙的企业家深入座谈。其中一个发现,就是那些在外资供应链上的生产商,都面临在海外建立“备份”的要求。例如,华东一家为某头部电动车配套的供应商,在外资的要求下,准备在墨西哥“备份”一间生产基地。苏州一家为某外资手机品牌配套的企业,也面临来自外方同样的要求,计划在东南亚设厂。如果不这么做,外商威胁将缩减订单。
五、总结:几点启发
首先,宏观的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并未显示任何“脱钩”迹象。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对外资仍然具有巨大吸引力,成为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时,必须承认,宏观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导。来源于中国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是内地资本的“返程投资”。穿透至最终的资本所有者,一个合理的判断是,国际资本对华直接投资已经开始放缓。
而且,从全球供应链看,外资在中国的制造业新增投资明显减少。这点可以从规模以上外商工业企业数目的减少得到印证。这说明,外资新增生产布局可能已悄然改变,内地企业的参与方式正由内部垂直一体化逐步过渡为外部合约供应商,与全球产业链的粘性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加一”策略似乎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重组的主流方案。“脱钩”不大可能是外资基于经济理性的主动选择,而更可能是外国政客操弄的结果,例如近期出台的美国芯片法案。目前还看不到外资大规模主动从中国撤离、迁往海外的迹象。除非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显著升级,否则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 本文原载于招商银行研究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1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6 15:15:25 | 只看该作者
1.03亿户!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实现历史性突破
来源:新华社微博
2022-01-27 10:41
【1.03亿户!我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实现历史性突破,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记者27日从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2021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九成集中在服务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等业态为主。2021年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970.1万户、同比增长17.2%,超过了从2012年到2021年年均11.8%的增速。(记者赵文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2
2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0 14:26:38 | 只看该作者
苏泊尔等申请对国美电器破产清算?国美:470万债权尚未确认
2022-12-30 09:54:15 来源:澎湃新闻

国美电器对破产清算呈请提出异议。
12月29日晚间,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国美零售,0493.HK)发布公告称,公司附属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电器”)于近日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知,沈阳盛兴达厨卫用品有限公司、辽宁苏泊尔炊电销售有限公司、哈尔滨苏泊尔炊具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及长春苏泊尔炊具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统称“申请人”)以国美电器不能清偿欠付货款为由,分别向法院提出对国美电器的破产清算呈请。
公告称,经本公司内部核实,申请人为本公司附属公司大连国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鞍山永乐家电有限公司、沈阳国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黑龙江国美黑天鹅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及吉林国美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之供应商。申请人主张前述附属公司欠付货款合计约470.6万元,但该等债权债务并未有生效法律文书予以确认。申请人与国美电器之间均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国美电器不存在欠付申请人货款的情况。国美电器依法对该呈请提出异议,法院将在异议期满后裁定是否受理该呈请。本公司将就该呈请的任何重大进展知会股东及投资者,并适时另行刊发公告。
国美电器曾于11月底传出因拖欠供应商数百万货款,已被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的传闻,国美电器有限公司12月1日发布声明否认称,未收悉任何司法机关作出的有关公司被申请破产的法律文书或问询谈话。对公司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充分保障各方权益的前提下协商处理,合作共赢。对于无法协商一致的,通过司法路径予以解决。
国美由黄光裕于1987年创立,已发展成为集零售、互联网、金融、研发制造、地产、投资等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加服务的提供商。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为国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于2004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
今年以来,国美集团旗下多个公司、平台风波不断。今年4月起,国美集团旗下公司开启多轮裁员及变相降薪,国美8月回应称因经营困难而拟将实施减员计划。9月底,因企业转型进程受阻现金流承压明显,员工反映国美欠薪,包括半年绩效和奖金也未发放,彼时集团回应薪酬调整系应急举措,经营好转后补足。11月初,国美要求集团员工签署有关工资延迟发放的承诺函。12月初,员工开启讨薪维权,多次前往北京鹏润大厦办公室,期望与国美集团领导进行谈判,但当时尚未有明确的资金补偿方案。而近期被裁的员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已于12月初收到了补发的10月工资,12月中收到了9月的补发工资,11月的工资以及裁员补偿公司称明年3月底给。
今年12月以来,黄光裕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已向国美集团贷款输血三次,共计5亿港元。由公司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的公司Shinning Crown向国美零售提供免息及无抵押贷款。此前公告称,贷款初始期限为六个月,可由订约双方于届满前以书面形式延长,贷款所得款项将由本集团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大股东黄光裕夫妇也有多次减持,仅12月就减持了8次。在去年12月22日最后一次减持后,黄光裕夫妇持有国美零售股份为205.84亿股,持股60.98%。而截至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12月15日黄光裕夫妇持有国美零售股份为88.23亿股,持股比例为24.7%,意味着年内减持已超百亿股。
截至12月29日收盘,国美零售报0.115港元,跌3.36%,年初至今跌82.58%。
(澎湃新闻记者 邵冰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