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88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制度毛遗产 联合劳动大协作团队 神舟无知识产权资本私有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23: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二F火箭首次实现一年完成两次载人发射

2021-10-16 15:27:57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实现太空驻留三个月。今天(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再次飞天,将驻留太空六个月。有着“神箭”美誉的长二F火箭,首次实现了一年内两送航天员飞天、一年送两批航天员入驻空间站,而这也将成为空间站建设期间的常态。
近30年来,长二F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虽然已经执行过十余次任务,但一年完成两次载人发射,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而这还只是个开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记者:一年两发长二F火箭应该是成为常态化了,一年两次将我们的航天员送到太空,在整个的空间站当中,您觉得对于火箭系统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容易:密度的提高也给了我们更高的一些使命和要求,如何能够准确可靠,准时地将航天员送入空间站,我认为对我们国家空间站建设,包括在世界上空间探索的领域都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火箭作为每次任务的第一棒,我们当然也很自豪能够接受这样的使命和要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容易告诉记者,长二F火箭不仅在今明两年计划执行4次发射任务,未来几年,一年两发会成为常态。保证火箭在执行高频次任务情况下依旧能够维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离不开团队每一个人的细心努力和团结付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容易:我们火箭发射10分钟,其实可能是台下几年功,我们所有的工作其实都在平时,在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去干好了。我们整个队伍在几十年的这个过程中,已经磨炼出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叫极端负责、小中见大、精益求精、挑战自我。
这是团队的力量。因为我们航天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人在里面的工作都是一个微乎其微的螺丝钉,所有的螺丝钉集合到一起会迸发出非常强大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6:07:40 | 只看该作者
分析:要走出遭美打压困境 中国芯片业反腐风暴持续升级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陈婧  上海特派员 邮箱: jingchen@sph.com.sg
2022-08-08 05: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华创证券研报,截至2021年1月,大基金一期以367亿元投资的20家上市公司,市值总计959亿元,回报率高达262%。但也有案例表明,大基金为追求回报率,曾参与配售已有20年历史的成熟企业股份,而非投资关键技术环节。有投资人士认为,大基金若一味追求回报,既违背设立初衷,也可能带偏行业投资风气。
但2019年后,美国对中芯国际和华为的打压,令中国芯片企业面对供应链阻断危机;科创板的设立让更多社会资本涌向半导体行业,资金短缺不再是行业发展瓶颈;与此同时,国内半导体产业也日趋分散。
7月15日,管理芯片大基金的华芯投资管理公司原总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国开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路军,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通报调查。同一天,大基金旗下的深圳南山鸿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王文忠据传也被带走调查。
7月28日被查的原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也被怀疑与大基金腐败案有关。不过大基金设立时,肖亚庆尚未在工信部任职。从官方通报中仍称他为“同志”来看,他的违纪违法情节也没有其他三人严重。
顾文军认为,随着国际形势、资本市场、产业构成发生变化,大基金也应该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例如,将投资转向强化供应链安全、降低产业供应链风险为主;将短平快项目交给市场基金投资,专注啃市场化解决不了的“硬骨头”,并重点扶持关键环节龙头企业。
武汉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受访时分析,除了过度追求投资回报,大基金还可能存在其他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通病:由于获取政府资金的成本过低,让投资者有低额买入、高价卖出的套利空间。“以做账掩饰没有把专项资金投入到专项用途的问题,通过其他行业项目获取高回报率。这套操作也为利益输送提供土壤。”
顾文军也观察到,尽管涉案人数众多,但目前只有高松涛、路军和丁文武三人是通报被查,其余几人尚未被明确定性,有可能是协助调查,或情节较为轻微。
(记者是《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
“这次反腐风暴让更多人关注大基金,也为它提供动态调整定位和使命的契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半导体竞争和美国的持续打压,一支与时俱进的大基金,更有助于中国半导体行业突出重围。”
公开资料显示,芯片大基金是在2014年6月由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企业发起。大基金一期募资1387亿元(人民币,下同,283亿新元),2018年5月全部投资完毕,覆盖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等领域头部企业。2019年设立的二期基金募资2041.5亿元,重点投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
此后,坊间又相继传出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和集团前总裁刁石京被带走调查的消息。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通信是大基金投资方之一,而大基金成立半年后,首个大规模投资对象就是紫光集团。
在美国国会表决通过扶持国内半导体行业的芯片法案、并加大对中国芯片企业限制之时,这波反腐风暴令行业措手不及,半导体板块股价应声下跌。荣鼎咨询高级分析师施耐德(Jordan Schneider)认为,这次震荡对芯片大基金下一任掌门人敲响警钟,未来投资风格可能变得更加保守,“因为上头更容易将投资失败归结为腐败,而不承认是投资浪费”。
顾文军指出,大基金在2014年设立之时,半导体行业因周期长、风险高而不被投资人看好;大基金共撬动社会资本和地方政府向行业投资超过5000亿元,也助业内企业解决早期发展和收购等资金难题,为促进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芯片业反腐风暴升级后,关于大基金的负面传闻随之增加。有业内人士透露,为获得高回报,大基金部分款项并未投入芯片行业,而是投资其他行业。另有消息称,大基金初期投资的一些半导体工厂,在建设时将建厂成本夸大10倍,项目也存在诸多疑点。
中国芯片业反腐风暴持续升级,风暴中心的“国家芯片大基金”运作模式也遭受质疑。有分析认为,是时候根据全新局势对这支芯片业“国家队”进行整改,从而更好地协助中国芯片业走出遭围堵打压的困境。
7月中旬以来,共有六名中国芯片行业高管被官方通报调查,或据传被带走接受调查。他们都与俗称“国家芯片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关联。
美国会通过芯片法案后 反腐风暴令行业措手不及
半导体研究机构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顾文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本轮反腐风暴并非毫无征兆。早在去年11月,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就因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监察机关应该自那时起就着手收集更多证据和信息,以便在合适时机收网。
7月3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原司长、芯片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接受中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信部纪检监察组纪律检查、北京市监委监察调查的通报,将这场“芯反腐”风暴推向高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2#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3:33: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将神秘飞行器发射到太空”
参考消息
2022年08月06日 09:43:00 来自北京

【美国太空网站8月5日报道】题:中国把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发射至环地轨道

中国两年来第二次发射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执行前往环地轨道的神秘飞行任务。这种高度保密的飞行器被认为是空天飞机。据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报道,8月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

报道说:“试验航天器将在轨运行一段时间后,返回国内预定着陆场,其间,将按计划开展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据西方媒体报道,这型神秘的飞行器被认为是一架无人驾驶空天飞机,根据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相当可观的有效载荷能力推测,其尺寸或许与X—37B空天飞机大致相当。

中国在2020年9月也曾发射过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西方媒体指出,那型飞行器在太空中停留两天并在轨道上释放了一枚小型载荷,之后返回地球并降落到中国境内。

【美国太空网站8月4日报道】题:中国发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

中国将一型神秘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发射到太空轨道。依据之前的声明和活动,外界猜测它是一架空天飞机。它可能是与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显然在2021年进行了试验—进行配合的轨道飞行器。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采用垂直起飞和水平着陆技术。

虽然几乎没有关于此次飞行任务的信息,但该项目似乎符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其主要下属机构所制定的航天运输发展计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先前曾反复申明发展低成本、高可靠进出空间手段—包括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和空天飞机—的计划。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1月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将“持续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布莱丁·鲍恩说:“空天飞机和可重复使用的轨道飞行器时而受到追捧、时而归于沉寂,现在又再一次回来了。它们可能会有某些边际化和多样化的用途,但是与常规火箭相比,它们极其昂贵,因为重返大气层的过程会对材料和结构造成严重破坏。“

他说:“中国发展空天飞机值得注意。我们应该把空天飞机的开发视为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所进行的更广泛投资的一部分。”

中国还在考虑其他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或空天飞机项目。另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致力于研制名为“腾云”的空天飞行器。

【美国太空网站8月5日报道】题:中国发射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

北京时间8月4日,一枚携带3颗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中国北方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主要载荷是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句芒号”,用于测量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和叶绿素荧光。“句芒号”将用于评估大型国家生态项目,监测大气环境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两个较小的载荷是和德二号G星和闵行少年星。和德二号G星由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用于收集船只航行数据,还将执行远程遥感测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称,此次发射任务是2020年5月以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第100次成功发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1#
 楼主| 发表于 2022-7-26 00:54:02 | 只看该作者
于泽远:歼-35要“歼灭”F-35?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 于泽远   邮箱: yuhs@sph.com.sg
2022-07-25 05:00
蓟燕春秋
中国海军新一代隐身舰载机歼-35试飞的消息,这几天刷爆了军迷圈。7月22日网上又曝光了一架歼-35的高清谍照,这架编号350003的战机已经喷涂了海军正式涂装,显示这款战机的名称已定为歼-35。
中国军事技术进展一向保密甚严,歼-35的高清照片能在网上流传,说明有关方面默许了照片的发布,也说明歼-35距离正式服役已经不远了。
歼-35的前身是已经验证多年的FC-31。早在2012年10月31日,FC-31“鹘鹰”就进行首飞,成为中国继歼-20之后的第二款隐身战斗机。2014年珠海航展,FC-31公开现身还进行了飞行表演。外界当时分析,FC-31是沈阳飞机公司(沈飞)在与成都飞机竞争空军重型战斗机项目失利后,自筹资金发展的隐身验证机,目标是登上中国航母以及对外出口。
2016年FC-31又一次登上珠海航展的飞行表演场,当时装配了国产涡扇-13发动机,而不再是长期依赖的俄制RD-33型航空发动机。此后,FC-31在公众视野中消失,直到2021年10月被外界冠以歼-35的名称再次首飞。这时距离FC-31首飞已过去整整9年,沈飞先后开发出三个版本的FC-31战机,终于打造出歼-35这款中国海军新一代舰载机。
从FC-31到歼-35,名称的变化不难看出这款战机要针对的目标。近年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各型F-35战机大量装备美国以及日本、韩国海空军,性能全面超越中国航母装备的歼-15。中国海军急需一款能和F-35抗衡的五代战机,这个重任就落在歼-35身上。中方将新一代舰载机定名为歼-35,字面上就含有“歼灭-35”的意思,自然是要在气势上压过F-35。
当然,歼-35光靠“嘴炮”肯定不能战胜F-35,必须在综合性能上具备与F-35抗衡甚至超越的实力,才能名副其实。
美国“动力(The Drive)”网站7月22日报道,歼-35的最新照片让外界获得更好了解这种先进战斗机的机会。它的喷涂方案类似于解放军海军歼-15舰载战机,进一步证实可能将加入海军服役。新照片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细节是发动机,有明显的锯齿状排气喷嘴和后机身整流罩。“就算这不是新型涡扇-21发动机首度曝光,也应该是它少数的曝光照之一。”
报道说,最新照片上的这架中国隐身战机看起来外观非常光滑,基本消除了外露的面板、大型紧固件、间隙、折痕、天线和其他可能对其雷达信号不利的元素;目前还不清楚中国隐身战斗机这些设计在现实中效果到底如何,但中国航空工业多年来在相关领域不断发展,包括研制和生产歼-20系列隐身战斗机,无疑已经积累了非常重要的经验。
中国军迷更是对歼-35寄予厚望。知名军事公众号“瀚海狼山”发文说,从FC-31到歼-35,其升级幅度堪称地覆天翻,因此可以算是一种全新的战机,其综合实力也应该有巨大提升。
文章说,歼-35座舱开启与F-35的座舱开启方式一样采取向前翻的方式,是为座舱后部的全机主油箱腾出更大的有效空间,来增加全机的实际内部载油量
如此追求大内油,对一种舰载机来说,自然是为了扩大海基弹射起飞的作战半径。预计歼-35的电磁弹射起飞拦截半径至少有1350公里,比F-35C的作战半径提高至少200公里,对美国F-18EF、俄罗斯米格29K等舰载机不到900公里的作战半径,更是碾压性的全面优势。
同时,歼-35在侧面有相对大面积的侧向相控阵雷达盾面,比机头正面的主雷达盾面小不了多少。如此一来,歼-35就可能有全球舰载机中最强的全向探测能力和空中电子对抗实力。歼-35双发动机尾部的锯齿体量比歼-20的发动机喷嘴锯齿更大也更锐利,因此研判歼-35的发动机应该用上了传说多年的WS-19,或者最终在定型版本上实现单台加力14吨级,双发28吨级的巨大推力。正式服役后的歼-35,在面对单发动机的F35舰载机时,有绝对优势。
还有军事博主认为,歼-35将来不仅可以在中国新航母福建舰上弹射起飞,还可借助强大的双引擎,在辽宁舰、山东舰甲板上进行滑跃起飞。
不过,美国《1945》 网站发文说,中国的歼35不足为惧,因为它只是对F35的“拙劣的抄袭(Bad Copy)”。文章认为,中国在先进武器制造方面一向都喜欢剽窃其他国家的技术,运-20运输机就是抄袭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的技术,歼-20也是抄袭美国F-22隐身战机。
今年秋季中国将再次举办珠海航展,歼-35可能在航展上正式亮相,届时外界有望近距离了解更多歼-35的信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23:07:2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天和“牵手”问天
环球网


2022年07月25日 06:22:46 来自陕西








【环球时报赴文昌特派记者 樊巍 范安琪】编者的话: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运用中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个实验舱,同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载荷——问天实验舱送至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建造关键之战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再度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创下多项新纪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强”把“最重”送入太空

长五B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无疑是发射我国迄今为止重量最大载荷——问天实验舱的唯一选择。

长五B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为了满足空间站建造过程中大舱段发射任务要求,长五B火箭实现多项独有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包括20.5米的国内最大整流罩的分离技术、4.1米大直径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1400千牛大推力直接入轨的精度控制技术,掌握这些技术,为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发射任务也是长五系列火箭首次执行零窗口发射任务,也被认为是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之一。刘秉介绍称,零窗口发射任务要求长五B火箭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分秒不差地发射,否则将无法把问天实验舱送达指定位置,从而需要耗费巨大代价调整轨道,甚至导致发射终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保证准时发射,长五B火箭型号队伍对发射前10分钟的发射流程进行优化,将部分流程前置。此前,各系统只能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去完成发射前的准备工作。“这就像面对逐题试卷限时竞答,一旦卡在前面简单的问题上,后面的题目分数很高却又不能做,显得束手束脚。”火箭院长五B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这样比喻这个过程。但在此次任务中,长五B火箭型号队伍将各系统环环相扣的准备工作由“串联”变为“并联”,在距离发射2分半时,火箭就已完成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可发射。

准时点火只是开始,精准入轨才是成功。刘秉介绍称,长五B火箭还应用起飞时间偏差修正技术,最大修正时间为2分半。“通俗理解,在0到2分半这个时间段内的任一时间点发射,火箭都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动修正,‘追回’因推迟发射导致的飞行偏差,将实验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刘秉称。

据了解,在本次发射任务后,长五B火箭还将“连续作战”,在10月承担梦天实验舱的发射任务,届时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而在明年,长五B火箭还将承担我国第一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发射任务,届时它将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开展更多的深空探测和前沿科学研究。

创下多项中国航天之最

在发射成功后,问天实验舱将按计划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前向对接,中国空间站就此迎来首个实验舱。《环球时报》记者从承研问天实验舱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问天实验舱作为迄今为止我国最大以及全世界现役在轨最重的单舱主动飞行器,舱体总长17.9米,直径4.2米,发射重量达23吨。“块头”和“分量”基本上等同于北京地铁13号线列车的一节车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电总体主任设计师梁晓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介绍称,从设计角度而言,核心舱和实验舱两个生活区的功能定位是一样的,但在细节上略有区别,“比如实验舱的生活区相对核心舱会稍大一点,同时也为每个睡眠舱配了舷窗。在成功对接后,中国空间站上就拥有6个睡眠舱,这将为两个航天员乘组轮换时,短期6人同时在轨创造条件,为航天员提供更加便捷、宽敞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此外,问天实验舱上配备的一对双自由度柔性太阳翼也刷新我国航天器在轨使用太阳翼的长度纪录。这种柔性太阳翼单个翼面展开面积约110平方米,差不多相当于一套三室一厅的面积。而一对太阳翼全部展开后翼展超过55米,比半个足球场还要长。然而这种太阳翼不仅面积大,柔性也大,带着这样大的一对“软翅膀”进行交会对接,控制难度之高堪称空前。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问天实验舱上两个硕大的柔性太阳翼一起工作,每天平均发电量超过430度,在地面上,这个日发电量足够北京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用上一个半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次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在有人驻守的状态下迎来航天器到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GNC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宋晓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对接任务有其独特的难点,在对接时作为追踪器的问天实验舱,尺寸和质量之大均是我国现有航天器之最;所采用的柔性太阳翼具有容易振动的特点,容易对航天器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产生不利影响。上述因素都加大了此次对接的难度。为此,问天实验舱的研发团队采用两次展开的方式去提高对接的可控性。为确保对接时空间站以及航天员的安全,中国空间站上还采用了一项名为“安全椭球”的设计。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组合体构型多变,飞行姿态模式也将随之反复切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杨永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介绍称,这会对空间站的飞行姿态稳定性带来挑战,“特别是问天实验舱这种大舱段的加入,对地面测控系统维持空间站姿态稳定的技术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为此,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深入分析任务关键技术和过程,全面掌握风险因素,扎实制定应对措施,确保任务风险可控。

问天带去哪些太空实验“利器”

问天实验舱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将承担哪些科学实验任务呢?

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吕从民介绍称,空间应用系统问天实验舱任务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4个领域规划部署了十余个研究主题,目前已立项四十余项科学项目,空间站建成后将持续论证、滚动实施相关科学项目。

问天实验舱部署了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科学手套箱与低温存储柜、变重力科学实验柜等科学实验设施,配置了舱内外应用任务共用支持设备。其中生命生态实验柜以多种类型的生物个体为实验样品,开展多种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揭示微重力对生物个体生长、发育、代谢的影响,促进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理解,研究空间辐射生物学和亚磁生物学效应与机制,探索建立应用型受控生命生态系统,为航天员在轨辐射损伤评估、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技术实验柜以组织、细胞和生化分子等不同层次多类别生物样品为对象,探索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长和分化规律与机制,为人类健康、生殖发育提供理论基础;探索重力效应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影响;在高效蛋白质/多肽药物、纳米晶骨骼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发现,对指导组织工程、生物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手套箱提供洁净密闭空间和温湿度环境控制,配置灵巧机械臂具备细胞级精细操作能力;手套箱为航天员操作多学科实验样品提供安全、高效支持。

变重力科学实验柜为科学实验提供0.01G至2G高精度模拟重力环境,采用先进的无线传能和载波通信技术,支持开展微重力、模拟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不同重力水平下的复杂流体物理、颗粒物质运动等科学研究。

在问天实验舱外还部署了能量粒子探测器、等离子体原位成像探测器,用于获取空间质子、电子、中子、重离子和等离子体等环境要素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9#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15:18:35 | 只看该作者
神十四航天员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url=]央视新闻[/url]

[url=]2022年07月25日 10:24:45 来自北京市[/url]


[url=]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于2022年7月25日10时03分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组合体姿态融合控制、小机械臂爬行和大小臂组合测试等在轨工作,并利用问天舱气闸舱和小机械臂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8#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16:09:45 | 只看该作者
把国际垄断资本当代掠夺最重要工具“知识产权”,转化为社会主义大协作,真共产党人与资本店小二斗争的重要方面,不取胜,就不能重建毛主席“两弹一星”举国科研体制,就必被美帝掐死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7#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15:57:55 | 只看该作者
京东科技宣布开放最核心供应链能力与生态
2022-07-12 17:27:40 来源:观察者网

7月12日,京东科技在举办的首届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开放最核心的数智供应链能力与生态。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生态负责人王楠表示,这部分开放能力包括数智供应链开放平台、云筑计划2.0,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协同办公平台、城市产业服务平台、消费促进平台四大场景平台,通过集成、被集成或联合开拓的方式,与各类合作伙伴实现价值互补。
其中,数智供应链开放平台以一个统一的数智技术底座为基础,向合作伙伴提供包括混合多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边缘、区块链等多种技术能力。平台还将开放包括“数智采购、协同研发、智能制造、供应链一体化、全域链接、价值服务”等供应链通用能力模块。
与此同时,云筑计划2.0将继续以京东云为技术底座,与众多生态伙伴联合打造产业数智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京东科技京东云副总裁、混合多云产品负责人刘辰表示,云筑计划2.0聚焦“全球基础设施、通用PaaS、行业SaaS、国产化软硬件合作”四大核心领域,通过强化激励合作机制,最终形成完善京东云产品生态全景图,推动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生态共赢。
据介绍,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刚刚获得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证。 截至目前,京东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连接近180万台工业设备, 为201个产业园区、1050家大型企业和近120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链接

市场决定毁举国体制/华为鸿蒙 出路:弃私有制知识产权保护
14 个回复 - 17408 次查看
下午察:鸿蒙不只是华为的? 时间:2021-06-05 08:1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本周三(2日)晚上8时开启了鸿蒙2.0操作系统(Harmony OS),让其正式搭载到智能手机。一时间,像“力求不再受制于人”“不 ...
2021-6-6 00:37 - 焦典 - 焦点时评








产权最模糊的股份公司美化为产权明晰 掩护谁暗度陈仓?
2 个回复 - 2411 次查看
安邦实际控制人系陈毅之子 三次获监管层开绿灯
  • 正文
  • 财经网微评论(0人评论) 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网 2015-01-30 09:11:39我要评论(0) 影子hml, 天下公民...等18人分享过
  • 打 ...
  • 2015-2-24 13:34 - 焦典 - 前中后三十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12:35:3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GDP占世界比重增至18% 2019年约16%第一财经
    2022年03月11日 09:31:35








    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中国人拒绝“躺平”,中国经济也展现出不竭活力与强大韧性。仔细打量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是为了在巨大逆风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跃升。

    企业研发经费增长15.5%、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去年,中国人均GDP 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世界人均 GDP 的 1.21 万美元。2021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快速增长至18%,而疫情前的2019年,这一数据是约16%,这意味着“巨人登高”,几乎每年攀上一个台阶。

    与此同时,数字终端、智能装备、高精制造……“中国创造”的阳光越来越照进现实。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日前表示,中国创新指数在全球的最新排名上升至第12位,提高了22个位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中国经济扛住压力、提质增效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工作的部署,体现出中国经济更重创新、更加绿色,更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聚焦数字经济、基础研究、企业创新和低碳减排等方面,为大国经济的发展寻找动力、绘制图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今年中国所面临的经济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可能国际局部形势动荡会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速,但也不至于过于悲观。5.5%左右的发展预期是比较稳健的,甚至实际能够达到6%及以上。

    科技研发: 助力中国智造与贸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基础研发挖掘潜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经济的行稳致远。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从1.02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占GDP比重从1.97%增长至2.44%。

    8日上午,王志刚在“部长通道”上表示,科技政策扎实落地,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科技部工作的主线,将从几个维度来做。“我们要抓住一些重点工作,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我们把基础研究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王志刚举例说,同时,要优化创新生态,在创新环境上来抓落实。在政策、法律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以科技人员为中心,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重点来推动落实。

    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也是全国两会上的高频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表示,高校须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这个根基。”丁奎岭呼吁要进一步加强与优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要从“有”“稳”“兴”三个方面进行改善。比如,“有”,即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基础研究应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将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线。同时,应综合利用政策、资源和评价等方式,整合力量,协同各类主体,打开学科边界,深化学科间跨界交叉,产出重大、前沿科学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认为,加强长期稳定支持,不仅可以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减少科学家用于申请项目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减少重复性研究,避免出现关键难啃的硬骨头无人问津的局面。此外,对于参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人才,要分类管理、分类评估,不能“一刀切”。对于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根据学科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在数学、物理学科,年轻非常有优势,但在农业领域,经验很重要,年龄可以适当放开。此外,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年龄也应该有不同要求。

    而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看来,在基础研究领域,如何营造一个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安心、潜心、舒心搞研究的环境至关重要。

    袁亚湘表示,当前,科技工作者还会被一些繁文缛节影响,在许多评估、评比上仍然要花费很多精力,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等现象依然存在;在学科建设方面,难以直接应用的纯基础研究往往很难得到真正重视;在评价体系方面,算“工分”、比经费、数论文等过于重视数量的做法,不区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不区分学科领域的现象,都依然存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在3月5日下午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时也谈到了上海基础研究工作的建议。陈鸣波建议,中央进一步支持上海做实“基础研究特区”,尤其面向全球人才集聚实施特殊政策,充分发挥上海的战略优势,为国家大力引进海外一流领军人才,深化科研体制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在更高层次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以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发展为例称,在看不到实用价值的起步阶段,我国就前瞻性规划了广域量子通信和可扩展量子计算等长远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逐步汇聚人才、积累技术,如中科院组织院内相关优势力量开展协同攻关,从而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卫星量子通信,推动形成了我国目前在世界量子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

    潘建伟表示,要想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根源上需要重视基础研究。他认为,部分企业长期抱有技术“能买就买”的心态,片面追求尽快获利,自主研发的动力和能力不足,这使得我国整个创新体系的上中下游存在一些缺陷,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受限。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院院长刘尚希呼吁,进一步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鼓励头部企业持续强化基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

    其中,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拟提交的书面建议之一,就涉及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他看来,当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正处于系统化、全方位融合的关键时期——随着技术革新,人机交互界面正在迭代,孕育着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机会;传统产业被数字化带动激活,涌现出大量新型平台和业态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力量中,中小企业是主力军,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以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为例,未来跨境电商产业会是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协同与融合,将进一步以数字化赋能跨境贸易新形态,推动跨境电商生态持续繁荣,成为扩大对外贸易的新引擎。

    绿色减碳: 从“弯道超车”到“换道超车”

    2022年预算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增加25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37亿元、增加20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安排170亿元、增幅达42.9%;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

    多位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中国在科技领域要实现“换道超车”。

    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多位来自能源行业的代表、委员也提出尽快制定完善国家氢能源发展规划,鼓励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转化。

    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建议上海加紧布局海洋制氢新赛道。他表示,海洋制氢已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新赛道”,一方面,制成的氢气可运至陆地,助力沿岸工业发展;另一方面,海上制氢场也能变身“移动加氢站”。以氢气为动力源的远洋货轮,途经时能就地加氢,不必再折返沿海港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汪鹏飞建议发展液氢储运技术及关键装备,并建议整合大规模氢制备、液化、运输等产业技术链,形成我国特色的氢能综合利用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提出了绿色甲醇制氢方案,建议利用间歇的光伏和风电,规模化转化由煤化工等基础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制取液态阳光甲醇,实现“一箭三雕”的目标,将快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转化为可储存运输的甲醇,以缓解我国液体燃料短缺的能源安全问题。

    针对我国氢能技术的发展路径,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负责人孙予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技术的材料方面仍然依赖国外,在碳捕获和碳封存方面的创新能力也与国外有一些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碳中和来实现‘换道超车’,前提是基础研究要加强,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原创。加强投入基础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创新,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

    孙予罕表示,绿色甲醇也被称为“液态阳光”。“这不仅仅是一个非常吸引眼球的好题目,而且中国在绿色甲醇方面的技术是引领全球的。”他表示,我们可以利用煤电和可再生能源耦合实现低碳煤电,其中绿电来制备氢气,当然这一项目的商业化进程仍然取决于氢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的价格。

    “我们也在研究未来氢能项目如何能够与‘人造太阳’核能相结合,这些议题都在探索中,希望能够贡献上海方案。”孙予罕告诉第一财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新能源汽车”时隔一年后再次现身——在此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和与之相对应的清洁能源汽车连续多次被提及。然而,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首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内容。

    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中快充占比仅为四成,且快充功率普遍较低,较难满足广大用户的充电需求,难以适应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缓解这些困难,进一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推进大功率快充的发展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发展方向。


    余淼杰告诉第一次财经,在拉动直接投资之外,“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还将发挥乘数效应,对内需产生带动作用。以充电桩为例,既可以算作投资,也是为了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月9日对媒体称,将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乐山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风光、煤电、特高压等关键要素以外,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还应鼓励其他多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在国民生活及产业的应用。”他举例称,可以通过推进绿色产业和绿色交通发展、开展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建立各层级能源管理平台,以及提出全民绿色出行方案并发起行动倡议等,加快构建并完善这一体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5#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20:07:24 | 只看该作者
    致敬!院士放弃专利,让救命药一盒仅290元
    2022-02-02 17:33:35 来源:@央视新闻阅读
    视频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 ... 50.shtml?s=syyldbkx

    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一改“杀死肿瘤细胞时损害正常细胞”的疗法,引导肿瘤细胞“弃邪归正”,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首个可被治愈的肿瘤。为救更多人,他放弃申请专利,一盒药仅290元,且已纳入医保。他说:“我只想病人能好。
    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