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10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空洞与浮华 电影《长津湖》反映中国当前政坛政风+官媒文风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 20: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郭松民: 评《长津湖》——形式与内容

2021-10-03 09:39:16  来源: 高度一万五千米   作者:​郭松民


  01

  《长津湖》上映了,票房不俗,也引发了热烈讨论。

  就《长津湖》而论《长津湖》,当然也可以,但不容易看到进步和变化,如果把《长津湖》和2007年上映的《集结号》做一个比较,很多事情就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集结号》与《长津湖》,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

  《集结号》涉及到了两场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主要是表现抗美援朝战争,但也通过剧中人物的回忆、叙述,涉及到了解放战争。

  战争历史题材的影片,一个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向观众解释英雄人物勇敢精神的来源?或者更准确地说,为谁当兵?为谁打仗?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战争性质,即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而对战争性质的判断,又会影响到观众对历史的态度。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问题最终则会演化成政治认同问题,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立场与情感。

  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集结号》也许可以用“空前”来形容。其具体做法是把战争从历史上阉割出来,孤立地表现战争。由于完全回避了土地改革及土改给中国带来的巨大进步,解放战争在《集结号》中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自相残杀,谷子地和“九连”其他人的勇敢精神,也成了无源之水,靠“兄弟情谊”和神秘不可言说的“血性”勉强支撑。

  《集结号》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审美上完全向自己的敌人看齐。在解放战争中,谷子地这些人换上了国民党军的军装,在朝鲜战场上,又换上李伪军的军装。

  热衷于穿着敌军的军装,反映的是一种自惭形秽的心理,这与文化自信南辕北辙。当然,国民党军也好,南朝鲜的李伪军也罢,都带有很强的美国傀儡色彩,他们的军装都是仿美军的,也就是说,真正令《集结号》编导艳羡的,还是美军。

  和《集结号》相比,《长津湖》在这两个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为谁打仗”的问题上,《长津湖》把抗美援朝战争和保卫国内土地改革的胜利果实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无论是吴京饰演的连长伍千里探亲时和父母的谈话,还是在张涵予饰演的志愿军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的战前动员讲话中,都强调了这一点,“共产党和毛主席刚刚给家乡的乡亲分了土地,美帝国主义就要来夺回去……”

  在审美方面,《长津湖》中的志愿军指战员也不再羡慕美李军的军装了,影片把身着解放军/志愿军军装战士们拍得朴素美观,有一股子人民子弟兵的精气神,这是沐猴而冠的《集结号》所没有的,也是萎靡低沉的《金刚川》所不能相比的。

  02

  不过,《长津湖》相对于《集结号》的进步(在价值观层面),也就止此而已了。

  电影要讲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并不一定要靠剧中人讲出来,更应该通过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来。

  影片一开始,就是连长伍千里回乡探亲的桥段,这是展示经过解放战争和土改洗礼的新中国新面貌的极好机会,著名军旅作家魏巍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的长篇小说《东方》,也是以连长郭祥回乡探亲为由头展开全部故事的。

  但遗憾的是,《长津湖》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表现“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反而把这段镜头拍得非常“好莱坞”。也就是说,这段画面的色彩和感觉,和好莱坞电影表现“迷人的东方景色”常用手法非常接近,桃红柳绿,像小酒吧墙上的招贴画,艳丽但不真实。

  伍千里在回乡途中的所见所闻,也没有任何镜头显示这是一片获得了解放并且正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土地。

  用“保卫分得的土地”来解释志愿军战士的勇敢精神,容易为当代人理解,但很不够,支撑志愿军战士勇敢精神的,还包括这样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土地改革不仅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更重要的,还在于推翻了几千年来一直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地主阶级,翻身做了主人。这种当家作主的“解放感”带给他们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他们绝不愿意让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美帝国主义一起打回来重新骑在他们头上;

  二是,新中国虽然刚刚成立,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已经徐徐展开,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和这个宏伟壮丽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牺牲并不意味着丧失一切,反而是永生的开始——这一点,在《上甘岭》《英雄儿女》中都表现得很充分。

  显然,《长津湖》的编导无力也无意在这方面深入开掘。

  我曾经担心,《长津湖》会被拍成一部“新伤痕电影”,即把长津湖之战表现成一种伤痕,但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长津湖》被拍成了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商业大片,空洞与浮华才是其主要特征。历史在这部影片中变得浅薄、轻飘了,编导对历史的诠释是敷衍的、浅尝辄止的,满足于最基本的政治正确,制造视觉奇观赢得票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链接

继续非毛反毛拿不回失去民心 子弟兵不会为保56789战场杀敌
1 个回复 - 1663 次查看
毛主席逝世45年了,至今还在为我们“站岗” 2021-09-05 10:42:11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秦明   又是一年九月九,毛主席离开我们快要整整45年了。  暑往寒来,岁月的刻刀始终无法模糊人民对于伟大领袖 ...
2021-9-5 15:32 - 焦典 - 焦点时评



民间'躺平'说否认'站起来' 美帝来了谁来保卫站起来富人?
4 个回复 - 11187 次查看
子午:当“躺平”遭遇“美帝来了”2021-05-27 11:11:18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前不久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联系到最近被年轻人追捧、被精英痛斥的“躺平”,笔者想到另一个问题,“年轻人躺平了 ...
2021-5-28 02:06 - 焦典 - 坛友之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8 16:50:24 | 只看该作者
周迅演的是屠呦呦?2021-10-18 16:24:01  来源: 平原公子   作者:申鹏  


  《功勋》系列电视剧拍的不错,特别是第一单元《李延年》,非常惊艳,完美还原了抗美援朝中我国指战员、政工干部的水平。

  但并不是所有单元都很惊艳,比如这个《屠呦呦的礼物》。

  我认为电视剧中周迅这个表演,完全可以去演《三体》里的叶文洁,而不是演屠呦呦。

  我完全没有黑周公子的意思……你看那眼神、表情、气质,感觉下一秒就能喊出:“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为什么说她不像屠呦呦,而像叶文洁呢?因为她身上那股“忿忿不平”的味道。

  因为中国那个年代的科研工作者不是今天大家想象中的“精英洋学者”,而大多数是朴素、接地气、艰苦奋斗的“土专家”,周迅在剧中的表演,完全不是那个味儿.....整天板着个脸,对所有人爱搭不理,讲话开嘲讽,做实验的时候都撅着个嘴,仿佛所有人都欠她三百万,仿佛所有人都对不起她,与她相比,整个团队的领导、政工干部、军代表似乎都是拖后腿的,和她作对的......这是对那个时代的“刻板印象”,有“伤痕文学”那味儿了。

  我们今天的很多文艺工作者、导演啊、编剧啊、作家啊,总觉得自己比屠呦呦还懂屠呦呦,比科学家还懂科学家,比那个年代的政工人员还懂政工人员……

  屠呦呦年轻的时候,是下图这个样子,不是“叶文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科学家专注、严谨、理性、有傲骨、敢于批评领导,这都没问题,但科学家不是网络杠精,不是知乎当今的阴阳师,更不是脱离社会的边缘人……特别是523项目中的屠呦呦!

  523项目不是个简单的科研项目,而是保密级别很高的军工项目,而且是动员了全国军民力量的大项目,屠呦呦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觉得她会是《美丽心灵》中纳什那个形象吗?会是丢三落四、精神恍惚、冷漠、傲慢、走路撞人、到处拿本书翻着、一天24小时面瘫脸、随时开嘲讽的那么一个书呆子形象吗?这是美国电影中常见的nerd!

  在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科研成果都和信仰、组织、政治、意识形态分不开,不要想着强行把科研和政治对立起来!屠呦呦亲口说过,523项目本来就是个政治项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2年3月,在南京召开的“523项目”工作会议上,屠呦呦以“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抗疟中草药工作”为题报告了研究成果。随后,为尽快付诸临床验证,屠呦呦与科研组两位同事主动以身试服,结果表明青蒿素对人体无毒无害。全国多家科研机构也相继积极投入到青蒿抗疟的有关研究。1973年,青蒿结晶物的抗疟功效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523项目”办公室正式将青蒿结晶物命名为青蒿素。几年后,屠呦呦团队与上海科研机构合作确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1984年,青蒿素首次实现人工合成。一种极为有效的抗疟新药由此诞生。

  屠哟哟本人多次强调发现提取青蒿素不是她一个人的成就而是集体的功劳,是党组织的领导,是无数人的奉献,但剧中,又搞成了她一个人的“英明神武”,军政委外行指导内行,后勤人员贪小便宜,甚至还把实验室烧了,团队内部搞政治斗争“宫斗戏”......这就完全歪曲了历史事实,并且输出自己的私货了。屠呦呦是新中国的功臣,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是好莱坞的超级英雄。

  其实想要体现屠呦呦是青蒿素提取的最大功臣,很简单,也没有问题,但为什么非要把整个集体、团队摆到屠呦呦的对立面?塑造成“反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实无论是科学家、政治家还是军人,他们生活中都是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诉求和行为模式,他们中间有特立独行的天才、另类,但没有杠精、阴阳师、神经病。

  有人说啊,屠呦呦本人都认可周迅的表演,对不起,我没有看到确切的出处,所有类似的报道都是娱乐八卦媒体断章取义转述的营销炒作文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看看这都些什么玩意儿?这些娱乐八卦营销号收钱就发的通稿,也能作为证据?

  屠呦呦的访谈网上能够找到,她的演讲也能找到,你们可以去看一看,老奶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诺奖颁奖典礼上,她放出来的PPT有这么一页,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毛泽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今的文艺工作者们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对那个困难年代的斗争、建设、科研一无所知,既不去了解大背景,也不去了解正常人的情感,凭着西方文艺学的一些“造诣”,几十年耳濡目染信手拈来的一些“思想钢印”,随手就捏出他们想象中的几个泥人,说这就是那群人,这就是那个年代。

  他们既不懂屠呦呦,也不懂新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8:37:56 | 只看该作者
大V“罗某平”侮辱抗美援朝英烈被刑拘
2021年10月08日 16:32:15
来源:海南警方

2021年10月7日,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网民“罗某平”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于当天依法传唤罗某平(男,湖南长沙人,40岁,新浪微博名“罗某平”)并开展调查。

经审查,罗某平对其通过微博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言论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已经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对罗某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英雄烈士不容亵渎,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侮辱、诽谤或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查处。希望广大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

2021年10月8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0-7 21:45:56 | 只看该作者
下午察:爱国电影容不得批评吗?

时间:2021-10-07 20: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中美朝鲜战争为主题的中国国产电影《长津湖》自上映以来,不仅打破了中国剧情片单日票房、战争片单日票房纪录、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等十多项纪录,还成为中国各大官媒力捧的对象,交口称赞的优秀作品,可谓票房口碑双丰收。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在电影上映第三日(2日)就发文称赞影片因为“打破常规、情感共振、有效探索”三大特点而取得成功。

这篇充满溢美之词的文章引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一川指出:“最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回答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打那场仗,因为‘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

文章也引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称赞,《长津湖》在战争叙事上的新探索和新表达,无疑为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前进方向,为国产战争影片的后续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新华社旗下新华网今天也以《176分钟的电影<长津湖>凭何引人“热追”?》为题,报道了《长津湖》导演之一林超贤的采访内容,并从拍摄手法到场景布置,从导演监制到演员阵容,都一一做了详尽的分析。

另一导演也是影片监制的陈凯歌周二(5日)则是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把人物写好,戏才有底气》的文章,忆述自己拍摄影片的艰难过程,并感叹道:“哪怕再多的磨难与牺牲,我们也要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CCTV6)官方平台1905电影网周一(4日)还发文表扬了曾是流量明星、如今已成功转型的年轻演员易烊千玺,称他凭借《长津湖》达成了一项无人匹及的成就——他以往主演的电影累计票房已经达到了50多亿(人民币,下同,约10亿新币)。

这部由大陆导演陈凯歌、香港导演徐克、林超贤共同执导、由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胡军等重磅明星主演、历时五年、耗资13亿并赶在今年国庆前夕上映的历史题材献礼片,能获得官方的轮番宣传是在意料之中。

不过,在对电影《长津湖》大力支持的同时,官媒还承担着另一个责任,那就是批评、反驳对影片涉及的这场战役的质疑。

官媒批评对历史的质疑

中国财经媒体人罗昌平昨天在微博中写道:“半个世纪之后国人少有反思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就像当年的沙雕连不会怀疑上峰的‘英明决策’。”

“冰雕连”在《长津湖》中被塑造为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重要象征,是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严寒中牺牲后,仍像冰雕般坚守阵地的英勇形象,而“沙雕”则是网络用语,意思相当于愚蠢、无脑。

罗昌平这番评论被视为质疑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而且羞辱了志愿军战士。

《解放军报》旗下媒体“钧正平”当天发文斥责罗昌平辱骂“冰雕连”,良心何在?文章警告道:“英烈不容戏谑!不可污名!不能侮辱!”

“共青团中央”今天也通过微博发文批评说,某些人不能一边享受着前人披荆斩棘带来的幸福生活,一边却昧着良心污蔑先烈,“污蔑抗美援朝先烈,我们不答应!”

实际上,有关朝鲜战争的讨论在中国网络上一直存在,但在《长津湖》上映后,这类讨论则更加深入,这也是为什么“钧正平”会在电影上映两日后发文质问:“对长津湖的胜利说三道四的人,他们究竟想干什么?”。

文章称电影刚上映,网上就有一些居心叵测的声音出现,称当年是驱使着志愿军官兵在缺衣少弹的情况下去送死,并批评这其实是西方的宣传借口,是借机塑造出以寡敌众、以少打多的形象,以挽回自身作战失败的负面形象。

文章引述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曾评价说:中国从长津湖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文章强调,中国人民拒绝战争,但不意味着会选择投降,并在最后说“当年仓皇败退的,是那个不可一世的美国”。

共青团中央也在前述文章中重申:“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侧面反驳了网络上对战争必要性和正义性的怀疑。

结合最近近年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朝鲜战争这一题材作为献礼片“重出江湖”,背后的政治意涵不言而喻,因此官媒出手批驳网络上对战争的质疑也不足为怪。

但另一个问题是,献礼片是不是连在影评上都有特别豁免权,不容网民就影片制作水准提出任何质疑呢?   献礼片有影评豁免权吗?

被官媒盛赞的《长津湖》在中国评分网站豆瓣中有18万人打分,其中5.8%的人在满分为五星的评价中给出了两星,1.5%的人给出一星,超过30%的人给出三星,使得这部风头正劲的影片目前得分为7.6分(满分10分),不算是高分电影。

其中获得高赞的一条短评写道:电脑特效出戏,战争场面效果粗糙,整部影片时间太长,一些可有可无的叙述太多。

有网民留言说,“片长三小时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时长这么长剧情却没有撑起来”、“很多冻死的英雄竟然一笔带过,让人误以为当年轻轻松松虐美国。”

更有犀利的网民调侃到:“电影套上主旋律,就像打了满满的破尿酸”,“有央媒撑腰的电影谁敢造次?”

一语成谶,影评公众号“深焦DeepFocus”上周五(1日)晚上就因为发表了有关《长津湖》的评论文章《粗制滥造的主旋律,到底献给谁看?》,而被封禁两周,相关文章也被删除。

“深焦编辑部”在告知读者的声明确认了封禁消息,并在结尾写道:“电影没那么可怕,影评更没那么可怕。”

被封禁的影评到底可不可怕?从互联网上留存的影评截图来看,文章主要是从专业角度就特效、剪辑、分屏以及创作理念等提出了批评和建议,也指出一些场次的实际观众仅有一半,质疑票房存在“注水”情况,但完全没有触及任何敏感的政治、历史话题,谈不上“可怕”。

文章批评《长津湖》的特效与国产电影最高工业水准相比基本倒退10年以上,但也称赞影片中的室内肉搏戏部分,镜头相对稳定且较长,营造出了十足的紧张感。

文章最后还说,从创作理念上看,这类影片似乎不需要人物只需要群像,不需要深度只需要广度,其结果就是观众能且只能被感官刺激,真正的共情付之阙如,呼吁今后的战争献礼片能有相对坚实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历史的车轮和棋子。

这篇饱含着作者对国产电影“爱之深责之切”的评论文章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唯一能想到被删的原因,恐怕就是批评对象是献礼片《长津湖》。

但献礼片就容不得任何批评吗?官方媒体曾说,爱国不能成为一门生意,那么爱国就可以成为一块遮羞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23:01:19 | 只看该作者
吴波: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吴波
2021-09-30 06:39

《人民日报》日前刊登署名“宣言”的《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一文,它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姊妹篇。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两篇文章基于历史和理论相统一,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刻论述了“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个道理,既是向全党昭示成功的基本经验,更是向全党发出了新的进军令。

我们如此自信宣示的成功,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这个成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凭借坚忍不拔的自我革命,百年之际依然保持风华正茂、充满生机活力的样子;这个成功,意味着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个成功,意味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新激活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重大命题,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复兴宏大叙事的重新开启。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说,现代化从它一起步,就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并以此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质性内容。经过70多年的艰辛而不懈的探索,以我们骄傲地发出“我们为什么成功”的反问为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成功既有根本性的目标,又有阶段性的任务。当“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问题提出时,成功的内涵也在延展和深化。面向未来,继续成功首先意味着新的阶段性目标的确立。它的丰富性可以表述为,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新路,进一步缩短和减轻现代化过程的弊端和苦痛,更加彻底地实现现代性的内在超越,不断达成新的文明形态元素量的增添和质的提升。

如果用一个词理解这个阶段性目标的话,共同富裕应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仅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对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奋斗目标的矢志不渝上,便可检视中国共产党的殷殷初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的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在专门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时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为一大事而来,既认定其事,便须忠于其事、专于其事、尽其力献于其事。关于共同富裕实践文字表述上的细微变化,不仅折射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和忠实贯彻,更是凸显了解决这一问题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一定意义上,对于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提问,与其说是对党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总结,倒不如说是对党自身问题的现实反思。正是坚持问题导向,这篇文章从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个方面全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保持立于不败之地的实践指向。与执政能力的问题相比较,纯洁性的问题更具基础性和关键性,不能不处于优先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党的十九大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结合在一起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的根本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其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继续成功唯一不变的秘诀所在。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 “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人民群众既是党的事业的实践主体,又是党的事业的评价主体。中国的事情,只要党和人民群众之间保持血肉联系,就一定会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22:29:5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城里娃眼中的农村、医院和死亡

2021-10-02 14:46:30  来源: 红色依依   作者:红色青年白依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未末

  作为一个在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直以来我对农村都没有过多的印象,更谈不上乡土情怀。至今脑海中仍保有的关于农村老家的画面,大抵只剩下儿时和我的哥哥在田间捉蚂蚱、逮蛐蛐,以及被奶奶第一次送到那间黑漆漆的教室上学的场景。

  逐渐成人的过程中,我也很少回到那个儿时的故乡。后来,仅仅是从母亲的口中听过,当年父母为了盖房子,才将我送去奶奶家,姨姨家等一众亲戚那里,年幼的我也是很怜人,跟着谁就喊谁“妈妈”。

  长大后,这些都变成了童年趣事,我和农村的距离也如往事一般随风远去。直到前不久,为了照顾男友病重的母亲,跟随他回到他的家乡——陕南,一片连绵的大山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曾经和朋友共同去过一次他家山顶的屋子,彼时便被那山区中显得与当今的发展有些格格不入的落后惊到。房屋还是土夯出来的,屋内黑漆漆,光线十分昏暗,家里养着两三头牛,因为受制于山地,耕地依然要靠牛,牛棚上就是他居住的一间屋子。

  难怪人们会感叹,从这样的大山里走出个大学生的确不易。他的父母在农村拼搏一辈子也就为了儿子能出人头地,只是很可惜儿子并未如父母期望的那般只是“向上走”。

  此次去到了山腰间的集中安置房,据说这个小二层总共花费20多万,政*府*补贴了12.5万。集中安置房的确看起来比山顶的老房子崭新许多,然而此处离农民的耕地却远了,因此大多数搬下来的人,家中的地便撂荒了。

  他家属于少数还住在山顶放牛耕地的,而如今随着男友母亲的病重、离世,其父亲怕是不久后也要过上外出打工的日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男友原本以为母亲的病能通过中医调理好,可现实远比希望来的残酷。母亲喝了大半年的中药,已然不想再喝,喝时便想呕吐,却也不知是身体不适应还是心理作用更大。

  在一众亲人的强烈要求下,男友只得暂时放弃母亲的中医治疗,停中药后入院输液,每日大几千元几千元的往医院砸,一天的账单都长的要命。

  可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母亲的病情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蔓延,直至最终在他的怀抱中离开。那时,他甚至觉得长痛不如短痛,早点儿母亲便感受不到病痛和身上那些折磨人的管子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去,从未亲眼见证过一个人的离去,而这次我也成了亲历者。

  当医生告知我并下了一张病危通知书的时候,我以为我很冷静,可拿起盒饭时却流泪了。而直到我手忙脚乱地在家中插氧气袋,鞋都顾不上穿跑去大厅打电话的时候,我才真实地感受到了那张病危通知书沉甸甸的分量。

  离开医院的那天,为了买几个引流袋,我拿着医生开的单子四处跑,就是找不到能给我解决需求的人,那一刻很崩溃,崩溃到明明在屋外擦了眼泪,却还是在听到屋内的人没法给我解决的时候,不争气的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哭了,好在她还是给我指明了方向。可这几个引流袋最终也没用上。

  医院贴心的导引台没能给人指明正确的方向,排队等待的人总是一个又一个的接上,诸多窗口的队伍永远长长的,穿梭于医院中的焦虑感、无力感深深袭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这些远没有亲眼看着一个人离去来的痛。

  他的母亲从一开始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浮肿,到最后的偶翻白眼,昏沉嗜睡,时而呓语,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不知她最后意识是否还清醒,是否还有想要嘱托的话,即便有她也说不出来了,我们能做的只剩陪伴。

  我猜,或许是为了抚慰生者的悲痛,农村自有一套送走往者的繁复流程,它会暂时消解人的情绪,使人置身、忙碌于事务之中。

  当然,这其中不乏神鬼轮回之说,也总会看到听到做法的道士身着道袍,口中念念有词。我们年轻一辈自是对此不敢苟同,却也本着尊重之心参与其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虽然为往者举办的这场盛大隆重的仪式能够暂时让人忘记悲痛,但有时仍不免感到其纷繁复杂的流程着实折磨着生者,从精神到肉体。

  我一直很疑惑,为何如今不治之症越来越多?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医疗水平已经发展的相当高,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质量比从前提高了许多倍,按理说不治之症应该比从前更能控制和减少。

  可现实却是许多打工者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换来了一丁点微不足道的看病钱,包括男友的母亲。她曾在石棉厂打过工,那里的化学药品很难不说没有对其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更有人们常听的矿工患上的尘肺病,曾写出《炸裂志》的陈年喜也已确诊尘肺病,哪怕他和其他普通矿工比起来,如今已有诸多声名和荣誉,经济状况相对好一些,但依然抵不过尘肺病的侵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陈年喜

  蒋能杰导演拍过一部片子《矿民、马夫、尘肺病》,其中就跟拍了尘肺病人的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的疑惑电影或许难以给出药方,但至少还有人和我一样在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便令人欣慰了……

  来到大山里其实也就短短7日,可我与农村的深度链接却成几何倍增加,更亲身经历了人世间可称之为最痛苦的生离死别。

  每每回想起来,内心那处柔软依然会被触碰,所以当在影院中观看蒋能杰导演最新上映的电影《矮婆》时,片中女主人公云洁的奶奶离世和举办丧事的场景又让我忍不住泪流满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农村这片广袤天地,每时每刻都在上映着不同人的不同故事,无论是我亲身经历的,还是导演以自己所见所感讲述的。

  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中被裹挟着前进,可这其中个体付出的代价又入了谁的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如云洁的父母撂下三个年幼的孩子,从农村到大城市打工支持家庭开支;云洁奶奶拄着两根拐杖,颤颤巍巍地行走,还要独自一人照顾三个孙女的生活起居;年幼的云洁便承担起照顾妹妹,做饭洗衣责任;缺失了父母管教的同村留守儿童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就连农村学校的代课老师最终也因工资太低难以为继,打工去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电影对农村的描写已然如导演所说,弱化了其更真实残酷的一面,但也足以引起人们反思了。

  农村,过去与我而言只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而未来它将是我一份深埋心底的记忆,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

  今天是国庆节,以毛爷爷的一首作品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22:09:4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外卖小哥的国庆迷思:为什么祖国强大了,而我们的工钱却越来越少?

2021-10-04 09:40:00  来源: 青年骑手之家   作者:骑手微联盟





  作为一名外卖小哥,今年的国庆节和其他的节日并没有太多不同。

  对我们这一行来说,尤其是专送骑手,每一个节日和假期,每一个风沙天和暴雨天,都是必须要坚守的工作日。

  和往常的大多数节假日一样:

  街上的人群和车流超多,纵使有交警坚守岗位,车辆仍然频频堵死,道路阻塞,增加了我们配送超时的风险。

  商圈里的餐厅堂食爆满,商家卡餐把我们卡到哭,不得不又和“忘记”做外卖餐的大厨对骂:“20多分钟了连一个小炒肉都搞不定,赶快回湖南老家种田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爆满的商场,消费的人群

  出租屋里的顾客又睡到自然醒,打多少电话Ta都听不见,楼下门又关着,需要不断地重复拨打乃至于冲着高楼大喊“XXX,你的外卖到了,请赶快下楼来取!”

  站长和他的小弟继续把监工的任性发挥到极致:“任何人,即使单量达标,也不得早于20:30下线,谁早退,下个月底工资发少了,你不要来找我!”

  ……

  但这毕竟是举国欢庆的日子:

  小区里多了一些歌舞场面,很多本地的阿叔阿姨们,平日里大概收租收得手麻了,此刻便争相亮起了嗓子、摇起了身子:“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商场和大路边披挂着各种“与国同庆”的红色宣传,有点过年的感觉,欢迎着源源不断的消费大军。

  手机里则不断弹出“欢度国庆,畅享假期”和“这盛世,如你所愿”等喜庆讴歌的新闻。

  ……

  可是,面对眼前种种欢快的盛世景象,我们的脸上却始终难以挤出一个笑容来,也完全无法融入到这欢腾里去。

  不仅仅是因为今天我们的订单量少、难送、意外情况多发,更由于在国庆这样一个彰显国家实力与主人翁尊严的重要节日,我们这些坚守岗位的辛苦打工人,且不说得到“三倍工资”、竟连哪怕1毛钱之类的补贴都完全没有,这不得不令人心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月以来广东一些地区外卖行业进入淡季,平均单量仅20出头,70%的人收入仅四五千元,但仍然有新人源源不断涌入

  在前年以及更早的时候,节假日单价补贴还是相对普遍的事情。就连去年国庆、中秋双节当天,深圳很多地区的饿了么骑手仍有4倍单价,无数蓝骑士为之拼命冲单。今年,就只剩一地鸡毛了。

  尤其是想起最近几年我们单价持续下降、工伤社保问题一直不被解决、罚款金额翻了4倍从50涨到200、站点近期又强迫我们每个人注册个体户……这些恶性的变化一直在发生着,使我们的工作越来越艰难、日子越来越没有奔头。

  但毕竟职业门槛低,你不做就有其他人做,谁都不敢轻易得罪平台,新老员工利益差别大、人心很难拧到一块,我们无能为力,也没有人和单位实际中为我们出头。

  ……

  这些“负能量”的事实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持续发生着,与祖国越来越强大这一现实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就像一盆盆夹冰的冷水一样,浇在我们对未来充满热情和渴望的脑门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午,淋了一场暴雨

  所以,认知有限的我们不得不困惑:

  众所周知,打工人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国家强大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打工的日子越过越好吗?

  我们遇到的这种直观层面上的“反比”,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对此,有的兄弟说,这一切都是由于我们还不够努力,错过了人生中太多的机会,堕落到外卖这个苦逼的行业,想要改变命运,必须加倍努力,向“单王”们学习,每天干足14个小时,一定能熬到钱,毕竟机会只留给愿意努力的人。

  有人立即提出反对意见,说我们地区的总单量由顾客决定,都是固定的,如果所有人都努力哪怕连干18个小时,挣的钱也不会多的,一些人挣得反而会变少。

  有的兄弟则从国际形势上分析,说这是美帝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一个大阴谋,它们从股权上控制了国内外卖平台,利用它们使坏,让它们一边口口声声喊共同富裕,一边明目张胆干反对共同富裕的无耻勾当。如果不是汉奸,有良心的中国人能干出这种事情来?它们强奸法律,制造矛盾,所有爱国的人都应该警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平台老板傲慢的奇葩名言被广泛转发

  有人反对说:这种汉奸行为连你一个送外卖的都能看出来,国家难道会不知道?国家认为属实的话不早就修理它们了?难道还留着过年吗?

  而有的兄弟则一脸严肃地阐述起来,说这是每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当年的南泥湾,当年的大庆油田,还有无数人艰苦奋斗搞出来的两弹一星,都需要大家自觉勒紧裤腰带用血汗去创业,为子孙后代享福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先苦后甜的必然过程……

  一个大姐打断他:那为啥王思聪、许家印他们的裤腰带怎么那么松啊?

  众人哈哈大笑。

  另一个姐妹发言:天下老板一般黑,只不过有的面子上和和气气,有的张牙舞爪、凶相毕露,只是方法不同罢了,羊毛毕竟出在羊身上,不管中国老板还是美国老板,不管是汉奸还是美奸,他们作为镰刀,不使劲儿割韭菜怎么可能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可能被其他镰刀抢了生意哟!这种矛盾在哪都是无法改变的。

  ……

  面对同行们的这些说法,盯着新买的飘扬在车把上的五星红旗,我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难受,也越听越迷茫。

  总之,这道题实在是太难了!

  有谁知道正确答案吗?

  有热心人能够告诉我们吗?

  但是我想,全天下上千万骑手,大多数人应该也不会傻傻地去等待答案吧?

  毕竟打上几年工、挨过几顿社会的毒打之后,应该都会学到一个教训:很多答案只有傻子和怂人才会靠“等”,真正有种的能人都是靠“争”。

  只希望不久之后某一年的国庆,我们外卖大军脸上的笑容能够像雨后的野草一样噗噗噗地从泥土深处冒出来。而当安家婚配、爹妈养老、娃的教育……都不再压得我们喘不动气时,或许我们才有底气去感受这艰苦盛世之中的喜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

  天空很窄,但是很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21:35:20 | 只看该作者
郭松民:再评《长津湖》——对几个细节的分析

2021-10-04 15:07:56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郭松民





  01

  常言说,魔鬼在细节中,质量也在细节中,一部真正优秀的影片,要重视对细节的打磨,也要经得起观众对细节的追问。

  打个比方,一部电影就像一件西装,如果一眼看去有型有派,但穿到身上后到处开线,纽扣也脱落了,无疑大煞风景。

  有人反对追问细节,说什么“电影不是纪录片”。

  这种反诘缺乏常识。电影当然不是纪录片,也没人要求把故事片拍成纪录片,追问细节的目的,主要看故事情节是不是符合历史逻辑。电影中有虚构情节不是问题,但虚构的情节违反了历史逻辑,就属于胡编乱造了。

  如上一篇影评【点击阅读】所指出的那样,《长津湖》形式大于内容,空洞浮华,许多细节都非常不严谨,需要一一指出,以利于今后进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

  影片一开始,就是吴京饰演的我军连长伍千里抱着哥哥,也是上一任连长伍百里的骨灰坛回乡探亲的画面。

  按照影片的交代,伍百里是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

  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底,吴京回乡的时间是1950年秋冬之交,也就是说,此时距伍百里牺牲已经两年。

  这期间,吴京的连队要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还要做解放台湾的准备,带着哥哥的骨灰,如何行军打仗,冲锋陷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况且,按照我军的传统,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活下来的人要继承先烈的遗志,继续战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毛岸英牺牲后就安葬在了朝鲜),反对小资产阶级的悲情主义、伤感主义。作为基层指挥员,吴京如果随身携带哥哥的骨灰,必然会受到同志们的批评和上级领导的制止。

  在革命战争中,对待牺牲烈士,一般都是就地、就近安葬,解放后,再由各地人民政府统一迁葬于各地的烈士陵园,没有火化后带走骨灰的传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日军才这么做——焚化尸体,带走骨灰。

  那么,会不会是吴京在回乡探亲前返回哥哥的牺牲地,挖出遗体重新火化,并带回骨灰呢?

  在1950年百废待兴,以及九兵团厉兵秣马,准备渡海作战的背景下,就更不可能了。时机,情境,均不适合处理这个问题。

  那么,影片中的这个细节是怎么来的呢?

  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电影中,经常有日军退伍士兵,抱着一坛战友或兄弟的骨灰返乡的桥段。日本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日军士兵作为炮灰在日本战败后当然死无葬身之地,只能被送回日本。

  在解放战争中,有许许多多的革命军人牺牲了,但他们牺牲是有意义的,因为作为我们今天全部幸福之源的新中国就在他们的牺牲中诞生了。

  遗憾的是,《长津湖》“吴京回乡”这一桥段,并没有浓墨重彩地表现解放给家乡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吴京和父母谈论建房子的打算外,能够引起观众注意的,就是这坛骨灰了。

  骨灰,由此成了一个着重号,成了一种注解。

  03

  在影片中,易洋千玺饰演的“包子”伍万里,相当叛逆。为了“让哥哥瞧得起”,他居然不管不顾,抛下年迈的父母,绕过地方政府的征兵程序,直接闯入了哥哥所在连队。

  在跟随连队北上途中,又几次三番耍小性子,甚至闹着要跳火车,这就有点太过了。

  很难想象这是五十年代初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少年的态度。

  “包子”希望被哥哥瞧得起的心情可能是有的,但绝不会用这样的方式与哥哥对抗,因为哥哥并不是一般人,而是解放军的连长,在解放军取得的一系列辉煌胜利的映衬下,穿着军装回乡探亲的连长,走到哪里都会被人当英雄对待,都会赢得仰慕的目光,包括弟弟。

  “包子”的性格,更像是今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自命不凡的、被父母宠坏了的独生子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包子”参军的过程,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1950年的时候,新中国虽然成立不久,但因为有长期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征兵都是有组织进行的,不是说一个连枪都不会打,甚至连子弹都没见过的毛头小伙子,找到一个“坐小车”的大官就可以直接进入作战连队了,威名赫赫的九兵团,难道是一个草台班子吗?

  04

  易洋千玺是追随两位哥哥——已经牺牲的伍百里和现任连长伍千里——的足迹参军,并在战斗中成长起来的。

  这个故事架构让我觉得有点似曾相识。

  1952年,美国好莱坞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了表现长津湖战役的电影《绝不撤退》。影片讲述了美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的一支连队,正在美国享受和平时光,突然奉命被派往朝鲜半岛,此后,经历了仁川登陆,长津湖战役,直到被我志愿军击败逃向朝鲜东海岸的兴南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绝不撤退》也刻画了一个美军士兵的成长:17岁的麦格里德来自一个“爱国”家庭,两个哥哥都在海军陆战队服役,他也渴望能像哥哥们当上海军陆战队员,“被哥哥瞧得起”,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要求自己像一个士兵那样走齐步,拐直角。

  仁川登陆作战中,当美军猛烈炮击海岸防御阵地时,登陆艇上准备冲锋的老兵都表情凝重,唯有麦格里德跃跃欲试,兴奋莫名。但等到登陆战真正开始,周边战友纷纷中弹倒地,他又被吓破了胆,匍伏在一块石头后面不敢动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陆成功后,连长准假让他去探望已晋升为上尉的哥哥,但麦格里德深感耻辱,不愿意去,直到他在随后的巷战中摧毁了人民军的一个据点,获得了嘉奖,他才重新要求去探望哥哥,但哥哥已经阵亡了。

  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发现麦格里德另一个哥哥早在硫磺岛战役中牺牲,麦格里德已是孤儿,于是命令他返回美国,但这时部队已经非常接近长津湖,麦格里德要求和连队战友们度过最后一晚再走,结果当天晚上战斗就打响了。麦格里德在撤退途中坚守高地,掩护主力并身负重伤,成了妥妥的“美国英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包子”伍万里的故事和麦格里德故事何其相似?伍万里的形象是来自麦格里德吗?《长津湖》的架构是受到《绝不撤退》的启发吗?我这里没有结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研究。

  拍摄《长津湖》,无疑是要帮助年轻一代铭记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但如果影片中的人物,不是来自真实的志愿军英雄,而是来自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英雄”,这会引发什么联想呢?

  05

  去年上映的《金刚川》,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即完全摈弃了朝鲜因素,影片既没有朝鲜人民军,也没有朝鲜老百姓,志愿军简直是在一个无人国度里和美军作战。

  《长津湖》中,也沿袭了这一先例,没有朝鲜军民的影子。

  由于无法通过和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之间的互动来阐释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动机,志愿军似乎成了一支只为自己打仗的军队。

  这就构成了一种“历史的缺位”,极易导致对历史的错误解读。

  要知道,和近代以来的许多战争不同,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体现了爱国主义,也体现了国际主义,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完美结合。

  主持国际正义,保卫和平,反对侵略,正是毛主席决策出兵朝鲜的主要理由之一。这一考虑,和保卫自己的安全,“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考虑同样重要。

  在美军仁川登陆后进抵三八线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就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宣布:“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10月4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出兵援助朝鲜问题。听了大家不赞同出兵的发言后,毛主席说:“你们说的都有理,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美援朝国际主义的一面,不应该以纯粹的“史料”的形式存在,也应该在影视作品中表现出来。

  由于朝鲜元素的缺位,《金刚川》也好,《长津湖》也罢,似乎都成了“架空剧”。

  中国人民志愿军难道不是伟大的解放者、拯救者吗?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的影片中表现这一点呢?

  我无意苛求电影编导,从电影语言的角度来看,其实只要加一个志愿军战士从被美军轰炸起火的农舍中救出一个朝鲜儿童小桥段,就可以很好地凸显志愿军作为解放者、拯救者的形象,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

  06

  《长津湖》中的细节,值得推敲的还有一些,简单罗列在这里:

  ——九兵团为了通知吴京归队,派人骑着马,打着火把,在河岸上大呼小叫,直接喊出部队番号,难道不怕泄漏军事秘密?这是花木兰时代吗?为什么不通过地方军区、武装部系统通知休假军人归队?

  ——在影片的结尾,美军登舰撤离,志愿军蜂拥追至海边,像球迷欢呼球赛得胜那样欢呼胜利!

  这个场面令人捏了一把汗,因为美军此时如果使用舰炮或飞机对海岸进行轰炸,会给志愿军造成重大伤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真实的历史中,美军的确猛烈炮击海岸,目的不仅是为了泄愤,也是为了摧毁仓皇撤退时遗留的大量物资和码头设施,所以并没有出现志愿军战士眺望美舰并且欢呼的场面;

  ——胡军饰演的“雷爹”和易洋千玺饰演的伍万里的关系也令人尴尬。大战将临,军列十万火急地开往前线,但伍万里还是一个懵懂少年,“雷爹”不是抓紧时间向他传授一些作战及求生的常识,反而对他采取了调笑和戏弄的态度,用一把空子弹壳冒充子弹交给他。经验丰富的“雷爹”难道不知道这在战场上将意味着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老战士和新战士的关系,在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电影如《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奇袭》《上甘岭》《英雄儿女》中都有表现,真正体现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志和战友情谊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了一起,否则的话如何能够结成无坚不摧的钢铁集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19:19:36 | 只看该作者
云南省通报7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2021-10-04 05:12:18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记者

  1.玉溪市澄江市供销社敷衍应付巡察反馈意见整改问题。2017年8月,原澄江县委巡察组反馈指出原澄江县供销社在差旅费报销方面存在审核把关不严、重复报销的问题,但该供销社对巡察反馈意见不重视,整改落实不到位,仅向县财政上缴重复报销的差旅费4千余元。2019年2月至4月,原澄江县委巡察组对该供销社开展巡察“回头看”,发现其在巡察反馈后仍然存在差旅费报销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督促其按要求清退违规报销差旅费5.5万余元。2021年1月,澄江市供销社原主任李春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临沧市永德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永康镇对违法生产企业监管重形式轻实效问题。2015年至2021年期间,永德县应急管理局对永康镇辖区内一违法生产企业监管缺失,发出责令整改指令书等相关文书后,未对企业整改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督促,存在“一发了之”的问题。永德县自然资源局在立案查处、工作巡查过程中,对该企业长期存在无证开采、不按采矿许可证批准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等提出整改要求,但未对整改情况进行有效跟踪督促。永康镇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对该企业长期存在的违法生产行为应发现而未发现,群众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2021年4月,永德县应急管理局党委、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永康镇党委分别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余秋君、永康镇原副镇长王云楷均受到政务警告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相应处理。

  3.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第二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唐兴锐应付检查问题。2019年12月,者海镇第二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唐兴锐在得知有关部门到学校检查控辍保学工作后,安排人员代写实际未在校就读学生的请假条应付检查,造成不良影响。2019年12月,唐兴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普洱市思茅区云仙乡党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照抄照搬问题。云仙乡原武装部长罗成书在负责2016年至2018年连续三年的云仙乡党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起草过程中,自己没有参与撰写,且在审核把关时对武装干事照抄照搬上一年度党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内容的问题视而不见,造成2016年至2018年云仙乡党管武装工作述职报告内容雷同问题的发生。2020年2月,罗成书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相应处理。

  5.临沧市临翔区原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局局长唐升发拖延办理不动产权证问题。2017年8月至10月,临翔区原国土资源局不动产登记局局长唐升发在办理一起不动产登记手续过程中,未认真保管好申请人提供的不动产转移登记申请材料,且未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导致该不动产权证超过规定时限未能办理,申请人因不动产权纠纷参与民事诉讼长达2年。2020年4月,唐升发受到政务记过处分。

  6.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部分挂号窗口低矮给群众造成不便问题。2018年11月,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为解决患者挂号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决定在医院门诊大厅入口左侧增设2个挂号窗口。在此过程中,因工作不严不实,群众观念淡薄,导致新增的2个挂号窗口未达行业标准,高度仅为80厘米,且未设置扩音器和座椅,给挂号的群众带来极大不便,群众反映强烈。2020年12月,宣威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范榕森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医院院长戴普席受到政务记过处分,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尤高受到诫勉问责,其他相关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医院已对此问题进行了整改。

  7.保山市隆阳区司法局辛街司法所所长王新枚监督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不到位问题。2021年2月2日,辛街乡杜家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出现选票数与到场选民人数严重不符,以及选举过程中社区原党总支书记杨存熊安排14名小组长私自填写选民选票的严重违纪问题,造成杨存熊等人违规当选。辛街乡人民政府按程序宣布选举结果无效,依法重新选举。时任辛街司法所所长王新枚作为杜家社区挂村领导,在对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进行监督、指导中,工作不负责任,监督流于形式。2021年5月,王新枚受到政务记过处分,杨存熊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相应处理。

  来源云南省纪委监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5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0-4 19:16:37 | 只看该作者
警惕全社会滑向不明真相强制执行的渊沿

2021-10-04 10:55:22  来源: 黑鹭君   作者:黑鹭君

  来源:黑鹭君


  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在一些地方,特别在事关几乎全体居民的事务中,今天出现的一个现象越来越让人忧心忡忡。

  这个忧心忡忡,就是在事关几乎全体居民的事务中,老百姓懵懵懂懂,不被告知真相,而执行者只管强制执行,降低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感受。

  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社会就会滑向不明真相、强制执行的深渊边沿。

  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解释、不说明、只执行的方式一旦形成,必然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最终危及整个社会,所有人满盘皆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譬如新冠疫苗注射,生产的厂家、疫苗的风险、费用的支出,无不是信息公开的范畴。

  也只能让公众全面了解,才能对生产厂家性质及背后资本放心,对疫苗的风险进行安全评估,对涉及上千亿医保资金支出更加支持。

  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正确诠释。

  但事实上,国外疫苗问题不时发生,因为打了疫苗而死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并报道,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公开出现一例。

  在打疫苗过程,有些地方后来发展到几百甚至上千元抢人打疫苗,背后的钱从哪里来?有些地方发展到八九十岁蜗居的老人家都逃不脱打疫苗的结局,凡此种种,究竟是行政推动还是利益驱动?

  至今,国民一头雾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譬如在全国多地区特别是东北限电过程中,究竟限电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出现突然的限电?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告别短缺经济,包括电力短缺事实上已经得到解决。

  特别在正常的时期,正是一年生产最好的金九银十时节,出现全国性限电,并且透露还会持续,这几乎是以前无法想像的。

  全国各级相关部门在这过程中,肯定有部门出现了问题,不然不会出现突然地强制性的限电。

  但至今没有权威的说法,导致全国人民莫名其妙。

  于是全国民间出现各种解读,大家不断脑补,甚至有人解读是在下一盘大棋,是一场与西方大国的金融战贸易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特别在东北此次限电过程中,不通知突然拉闸限电,导致企业百姓措手不及。

  在一些特殊性生产、医疗、生活环节,甚至酿成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故。

  网上有人吐槽,东北某民企钢厂,突然停电导致熔炼高频炉散热循环泵停止散热,一炉子钢水全炸出来了。危及生命安全的生产安全事故因此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种人为的停电方式是非常不严肃的。因为这不是突然性的电力事故,而是人为拉闸限电,在这之前,完全可以通知,怎么可以突然拉闸限电?

  无论是打疫苗还是限电,在一些个别地方看到的是群众路线的脱离。

  没有做到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甚至还强制群众。

  事情发生后,不仅真相不明不了了之,而且也不存在谁来承担责任。

  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滋长蔓延,不仅是社会会滑向不明真相强制执行的渊沿,最终将会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损害全体人民福祉。

  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们,一起来警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