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标题: 2019年公报 恢复性增长前景不确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1 滞胀 [打印本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1-16 12:03
标题: 2019年公报 恢复性增长前景不确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1 滞胀
10月经济数据来了:持续稳定恢复,餐饮收入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2020年11月16日 10:00: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10月份,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成效持续显现,生产稳中有升,需求企稳回暖,就业继续改善,物价总体平稳,市场预期向好,国民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一、工业平稳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增速较高

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9月份持平;环比增长0.78%。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较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10月份,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0%;私营企业增长8.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制造业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9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1%、38.5%、30.2%、28.0%、20.4%。

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665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8月份收窄2.0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4%,连续8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二、服务业加快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10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4%,比9月份上升2.0个百分点。1-10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6%,降幅比1-9月份收窄1.0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10月份,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他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9.9%、9.2%、8.4%,比9月份分别加快3.4、3.1、1.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降幅继续收窄。10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5%,比9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批发零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2%,连续4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1-9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降幅比1-8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1%。

三、市场销售持续回暖,餐饮收入月度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76亿元,同比增长4.3%,比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68%。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901亿元,同比下降5.9%,降幅比1-9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10月份,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498亿元,同比增长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078亿元,增长5.1%。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372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商品零售34204亿元,增长4.8%,连续4个月正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10月份,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8.3%、16.7%、12.0%。网上零售持续增加。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1275亿元,同比增长10.9%,比1-9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0%,比1-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2%。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投资结构继续改善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8%,比1-9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10月份环比增长3.2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7%,比1-9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5.3%,降幅比1-9月份收窄1.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3%,比1-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94万平方米,同比持平,1-9月份为下降1.8%;商品房销售额131665亿元,增长5.8%,比1-9月份加快2.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比1-9月份加快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降幅比1-9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比1-9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比1-9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0%、9.4%。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2.8%、14.8%;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5%、17.2%。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0.6%,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1%、13.1%。

五、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8370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16194亿元,增长7.6%;进口12176亿元,增长0.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018亿元。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5952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143296亿元,增长2.4%;进口116224亿元,下降0.5%。贸易结构持续优化。1-10月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8%,占出口额的59%。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1%,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2%,比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

六、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8%,与9月份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7小时。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与上月持平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涨幅比9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0%,涨幅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10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2.4%,衣着下降0.3%,居住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和通信下降3.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医疗保健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下降2.8%,鲜菜上涨16.7%,粮食上涨1.5%,鲜果上涨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9月份持平。

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与9月份持平;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降幅比9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1-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0%、2.6%。

总的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进一步显现。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蔓延在欧美等国家造成二次冲击,进一步迟缓世界经贸复苏进程;国内经济仍处在恢复进程中,经济全面恢复仍面临诸多挑战。下阶段,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守住“六保”底线、夯实“六稳”基础,以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以扩大开放培育新优势,不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附注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7)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1-16 13:17
周小川、尚福林、楼继伟、刘世锦最新发声!蚂蚁金服再被提及

2020-11-15 18:21:3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记者





  导读:11月12日-11月15日,“11届财新峰会:重建全球信任”在北京举行,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等大咖悉数出席,就全球经济如何复苏,中国“十四五”新规划、中国金融业发展等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来 源丨中证网、券商中国等

  周小川:全球迫需完善多边机制

  周小川表示,各国自G20峰会成立后,做了一些完善多边机制的行动。在经济和财经方面,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在央行协调方面,有国际清算银行(BIS),反洗钱方面有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贸易方面,有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开放性机构方面,有区域性开发银行。此外联合国也有一些机构,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都显得不充分,和大家的期望有差距。

  “这些机构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但是涉及到全球协调、特别是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协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同时改进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同时要动员有效的资源,特别是财力资源来应对危机,对危机特别是有损害之处要有所救助,在这方面能力应该说是十分不足的。”周小川说。

  周小川指出,全球化进展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到目前为止,全球通货膨胀已经非常趋同,美国的货币政策反复强调溢出作用,这个溢出作用很明显,会导致资本异常流动等。如果从技术上来看,财政货币政策传导也出现了问题,它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没有一种合理的协调共识,同时把溢出的负面效应能够控制到有限的范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周小川 图/新华社

  周小川认为,我们应主张通过问题导向去求解,从易到难去寻找共识,这方面首先要做研究工作,要大胆探索,有所创新。

  在货币政策方面,首先要考虑到货币政策溢出的影响,必须对储备货币的结构有所考虑。对于异常资本流动,需要想办法建立一些初步机制,来加以协调,特别要建立一种全球性机制,可以协调流动性安排,同时也可以考虑创造流动性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解决数字税的问题。数字税目前处于僵局,特别是法国和美国之间。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数字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难度,它有很多是非常不好界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机构应该交税,但因为有税收收入的竞争机制,机构究竟交税给谁这也是一个问题。应该设想有一种多边性的职能机构在中间起到作用,这样就能明显减少争议。

  此外,周小川还提出,多边主义还要改善关于碳中和的问题,各个国家应领走自己的任务,在自己国家内作出重大努力以实现碳中和。

  尚福林: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业态,也应遵循金融业基本规律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金融体制。“我国资本市场在金融市场当中还是个短板。要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同一天,尚福林在会场上表示:不管是传统的金融业态,还是像蚂蚁金服这样的金融业态,都应该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要提高市场效率,同时还要防范风险。

  尚福林提出了五条建议: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服务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重点是要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作用。要加大对“两重一新”等重点领域和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民营、小微、三农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要积极推进绿色金融,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助力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强和改进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国外超常规货币政策和经济过度金融化引发的货币溢出效应和输入性风险,平衡好境外与境内关系,平衡好经济增长和就业民生的关系,平衡好对冲疫情影响与保持金融稳定的关系,在多重目标当中寻求动态平衡,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要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适度货币增长,满足合理充裕的流动性需要;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支持经济发展;保持物价总体平衡。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建立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平衡机制,更加准确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变化,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我国资本市场在金融市场当中还确实是个短板。要深化银行体系改革,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银行机构体系,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要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坚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巩固前期治理成果,防范化解风险。要研究对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交叉性的金融风险,要创新风险处置方式,稳妥推进高风险机构风险化解。要提升金融监管效能。

  坚持金融双向开放。要积极引进国外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金融管理的一些经验,通过开放增强市场对全球优质金融资源的吸引,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的市场的效率。要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好“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支持金融机构在海外合规展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尚福林

  楼继伟:中国现在应研究货币政策有序退出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方挑战,而我国又将如何应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对此,楼继伟表示,下一步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会继续扩张。

  楼继伟指出,目前全球经济贸易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第一,新冠疫情的蔓延反复,可能需要到明年底之后,全球才能控制住疫情;

  第二,逆全球化潮流和贸易摩擦没有停止之势,对全球经济贸易造成下行压力;

  第三,民粹主义潮流在全球蔓延,在一些国家已经不同程度的政治化了;

  第四,债务周期和经济周期错位,以往债务周期的积累,危机、衰退复苏对应着繁荣、衰退、停顿、复苏。

  楼继伟表示,接下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继续扩张,比较艰难的是债务率高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在缩小,扩张的力度要把握好,要更多的用于保民生保中小企业,还要防止企业和居民杠杆率抬高太多。金融业务要继续降杠杆,今年可以看到宏观杠杆率在上升是没有办法。“因此,重要的是需要降下来的还要降,特别是金融业务自身的加杠杆要降目前全球债务周期和经济周期错位,债务的积累经济远谈不上复苏,资产价格却在高位。” 楼继伟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继伟

  此外,谈到货币和财政政策的退坡时,楼继伟表示,从全球看,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经济复苏也走在前列。中国已经到了研究宽松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楼继伟强调,只说是到了研究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并不是说现在马上退。

  目前全球债务周期和经济周期错位,债务在积累,经济远谈不上复苏,资产价格却在高位。一旦经济复苏,过多的流动性需要收回,也有债务破灭的风险。因此退出的节奏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让经济复苏对应债务危机。

  刘世锦:新基建不适合作为政府短期刺激政策的工具

  “新基建”成为了今年投资领域的热门词汇,在不断发力提速的背景下,政府应如何考虑对新基建的施策?对此,刘世锦提出,新基建不适合作为政府短期刺激政策的工具。

  刘世锦指出,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有三点区别。在性质上,传统基建基本是由政府直接主导运营的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而新基建是具有平台经济特性的技术或产品,一般由企业投资运营,可通俗理解为企业的商品。在投资回报上,与政府此前投资的运营效益不佳的项目相比,新基建的“弹性容忍度”更低,因而也不适合由政府主导。

  最重要的是,新基建本质上属于一种由新技术支撑的一种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很多还不成熟,正处在成长期,它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更适合风险投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世锦 图/新华社

  刘世锦认为,当前政府应把市场秩序建设好,开放一些公共部门的信息,保护信息中间的隐私。还要重视数字技术基础研究的短板。“比如像人工智能的一些算法的平台,基本上都是国外那些大公司的。国内现在也在发展,但是还是比较少。”刘世锦说。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1-17 00:04
国家移民局:严格控制不必要人员跨境活动
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11-1219:09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

中新网11月12日电 国家移民局副局长尹成基12日表示,为外防输入,国家移民管理局严格控制不必要人员跨境活动。从严审批中国公民旅游等非必要事由的出入境证件申请,劝阻和限制内地居民旅游、探亲、访友等非必要、非急需出入境活动。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冬季疫情防控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移民局副局长尹成基在会上做出如上表态。
尹成基指出,加强口岸边境的管控是外防输入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移民管理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特别是口岸边境一线的移民警察战胜了染疫的风险,为外防输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口岸和边境的检查检验需要通行的旅客摘下口罩,染疫风险相对高一些。国家移民管理局既要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同时也关注关心一线执勤移民警察的自身健康。
尹成基表示,根据近期国际疫情形势,国家移民管理局把外防输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冬季口岸边境季节性的特点,继续强化移民出入境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严”上。
一是严格口岸通道管控。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关停了46个陆地口岸、66条边民通道,并且加强了值守看管,严防境外人员绕关避卡入境,并且从严限制仍在运行的陆地口岸及边民通道的人员通行,仅保留货物运转功能。
二是要严格控制不必要人员跨境活动。继续暂停外国人持部分有效签证、居留许可入境,继续暂停口岸签证和区域性免签政策。从严审批中国公民旅游等非必要事由的出入境证件申请,劝阻和限制内地居民旅游、探亲、访友等非必要、非急需出入境活动。
三是严密边境地区人员和交通工具通行管理。前期建立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境外疫情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梳理边境管控的薄弱点位和高风险的时段,在前期防控点位不减少、力量不削弱、力度不降低的基础上,调整增设了边境检查站点,优化边境管控的力量布局,对进出边境地区的人员和车辆加大查验力度,全力防范境外人员非法带疫入境。
四是严厉打击非法出入境违法犯罪活动。非法出入境是属于妨害国家、国边境的犯罪的行为,今年以来共查获毗邻国家人员偷渡来华的案件700余起,查处非法入境的外籍人员5000多人,有效地防范了疫情经过非法入境的渠道输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1-30 08:45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20-02-28 09:30 《人民日报》2020年2月29日第5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国家统计局
2020年2月28日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福祉持续增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3.9%。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长5.7%。国民总收入[3]98845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4]比上年下降2.6%。全员劳动生产率[5]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2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3 2015-2019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4 2015-2019年全员劳动生产率[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3.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9]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10]2.36亿人。

12019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40005
100.0

其中:城镇
84843
60.60

乡村
55162
39.40

其中:男性
71527
51.1

女性
68478
48.9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11]
24977
17.8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89640
64.0

60周岁及以上
25388
18.1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17603
12.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57.1%,比上年末上升1.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比上年少增9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全国农民工[12]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13]上涨14.5%。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68个,下降的为2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全国

城市
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
2.9
2.8
3.2
其中:食品烟酒
7.0
6.7
7.9
     衣 着
1.6
1.7
1.2
     居 住[14]
1.4
1.3
1.5
   生活用品及服务
0.9
0.9
0.8
   交通和通信
-1.7
-1.8
-1.4
   教育文化和娱乐
2.2
2.3
1.9
   医疗保健
2.4
2.5
2.1
   其他用品和服务
3.4
3.5
3.1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3107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352亿美元。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8985元人民币,比上年贬值4.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15]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0%,提高2.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与上年持平。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8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59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2473万平方米,减少2618万平方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16]。全年教育、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37.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

  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17]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18]增加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装备制造业[19]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20]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21]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7%。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22]比上年增长17.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3]增长9.8%。全年服务机器人产量346万套,比上年增长38.9%。全年网上零售额[24]1063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分区域看[25],全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51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6.2%;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18738亿元,增长7.3%;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05185亿元,增长6.7%;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0249亿元,增长4.5%。全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84580亿元,比上年增长6.1%;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57805亿元,增长6.9%;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237253亿元,增长6.4%。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26];贫困发生率[27]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7万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373万公顷,减少54万公顷;稻谷种植面积2969万公顷,减少50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128万公顷,减少85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34万公顷,减少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93万公顷,增加6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2万公顷,减少1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594万吨,增产0.9%。其中,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产2.0%;早稻产量2627万吨,减产8.1%;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产1.1%。全年谷物产量61368万吨,比上年增产0.6%。其中,稻谷产量20961万吨,减产1.2%;小麦产量13359万吨,增产1.6%;玉米产量26077万吨,增产1.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年棉花产量589万吨,比上年减产3.5%。油料产量3495万吨,增产1.8%。糖料产量12204万吨,增产2.2%。茶叶产量280万吨,增产7.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年末生猪存栏31041万头,下降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下降21.6%。

  全年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吨,增长1.0%;捕捞水产品产量1400万吨,下降5.0%。

  全年木材产量902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5%。

  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27万公顷,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4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71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私营企业增长7.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

图11 2015-2019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2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纺织业增长1.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9%,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9%,汽车制造业增长1.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

3201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30]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892.1
-6.1
亿米
575.6
-17.6
化学纤维
万吨
5952.8
9.9
成品糖
万吨
1389.4
15.9
卷烟
亿支
23642.5
1.1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8999.1
-3.5
其中:液晶电视机
万台
18689.7
-1.5
家用电冰箱
万台
7904.3
6.3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21866.2
4.3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亿吨标准煤
39.7
5.1
原煤
亿吨
38.5
4.0
原油
万吨
19101.4
0.9
天然气
亿立方米
1761.7
10.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5034.3
4.7
其中:火电[31]
亿千瓦小时
52201.5
2.4
水电
亿千瓦小时
13044.4
5.9
核电
亿千瓦小时
3483.5
18.3
粗钢
万吨
99634.2
7.2
钢材[32]
万吨
120477.4
6.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5866.0
2.2
其中:精炼铜(电解铜)
万吨
978.4
5.5
原铝(电解铝)
万吨
3504.4
-2.2
水泥
亿吨
23.5
4.9
硫酸(折100%)
万吨
8935.7
-1.3
烧碱(折100%)
万吨
3464.4
-0.3
乙烯
万吨
2052.3
10.2
化肥(折100%)
万吨
5731.2
6.1
发电机组(发电设备)
万千瓦
9274.1
-14.9
汽车
万辆
2552.8
-8.3
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
万辆
1018.2
-16.4
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
万辆
876.0
-3.6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27.8
5.9
集成电路
亿块
2018.2
8.9
程控交换机
万线
790.5
-23.7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170100.6
-5.5
微型计算机设备
万台
34163.2
8.2
工业机器人
万台(套)
17.7
-3.1

  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33],火电装机容量119055万千瓦,增长4.1%;水电装机容量35640万千瓦,增长1.1%;核电装机容量4874万千瓦,增长9.1%;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1005万千瓦,增长14.0%;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0468万千瓦,增长17.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61996亿元,比上年下降3.3%[3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6356亿元,比上年下降12.0%;股份制企业45284亿元,下降2.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580亿元,下降3.6%;私营企业18182亿元,增长2.2%。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制造业51904亿元,下降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816亿元,增长1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8元,比上年增加0.1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6%,下降0.43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090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38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585亿元,增长14.5%。

图12 2015-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3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5846亿元,比上年增长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2802亿元,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040亿元,增长6.3%;金融业增加值77077亿元,增长7.2%;房地产业增加值69631亿元,增长3.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2690亿元,增长18.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2933亿元,增长8.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4%,营业利润增长5.4%。

图13 2015-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3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71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99290亿吨公里。全年港口[37]完成货物吞吐量140亿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亿吨,增长4.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6107万标准箱,增长4.4%。

4201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38]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亿吨
470.6
铁路
亿吨
43.2
7.2
公路
亿吨
343.5
水运
亿吨
74.7
6.3
民航
万吨
753.2
2.0
管道
亿吨
9.1
1.8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199289.5
铁路
亿吨公里
30074.7
4.4
公路
亿吨公里
59636.4
水运
亿吨公里
103963.0
5.0
民航
亿吨公里
263.2
0.3
管道
亿吨公里
5352.2
1.0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76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9%[39]。旅客运输周转量35349亿人公里,增长3.3%。

52019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亿人次
176.0
-1.9
铁路
亿人次
36.6
8.4
公路
亿人次
130.1
-4.8
水运
亿人次
2.7
-2.6
民航
亿人次
6.6
7.9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35349.1
3.3
铁路
亿人公里
14706.6
4.0
公路
亿人公里
8857.1
-4.6
水运
亿人公里
80.2
0.8
民航
亿人公里
11705.1
9.3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26150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762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12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增加1905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14644万辆,增加119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3701万辆,增加1112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0]162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1.7亿件,包裹业务0.2亿件,快递业务量635.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7498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1]106789亿元,比上年增长62.9%。年末全国电话用户总数179238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6013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114.4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2]4492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190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43]41740万户,增加4907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220亿GB,比上年增长71.6%。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4]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64928亿元,增长7.9%;餐饮收入额46721亿元,增长9.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2%,饮料类增长10.4%,烟酒类增长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化妆品类增长12.6%,金银珠宝类增长0.4%,日用品类增长13.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6%,中西药品类增长9.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3%,家具类增长5.1%,通讯器材类增长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汽车类下降0.8%。

  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56087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增长5.4%。分区域看[46],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5%,西部地区投资增长5.6%,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12633亿元,比上年增长0.6%;第二产业投资163070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375775亿元,增长6.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47]311159亿元,增长4.7%。基础设施投资[48]增长3.8%。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4.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总计
5.4
金融业
10.4
农、林、牧、渔业
0.7
房地产业[49]
9.1
采矿业
24.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5.8
制造业
3.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7.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9
建筑业
-19.8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9.1
批发和零售业
-15.9
教育
17.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4
卫生和社会工作
5.3
住宿和餐饮业
-1.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3.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8.6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15.6

7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万千伏安
23042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8489
其中:高速铁路[50]
公里
5474
增、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
公里
6448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7919
新改建公路里程
公里
327626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8313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通过能力
万吨/年
12022
新增民用运输机场
3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43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97071亿元,增长13.9%;办公楼投资6163亿元,增长2.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226亿元,下降6.7%。

  全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316万套,基本建成254万套。全国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63.8万户[51]。

82019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投资额
亿元
132194
9.9
  其中:住宅
亿元
97071
13.9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893821
8.7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27673
10.1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227154
8.5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67463
9.2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95942
2.6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68011
3.0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171558
-0.1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50144
1.5
本年到位资金
亿元
178609
7.6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25229
5.1
     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27281
15.1

  七、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342亿元,增长5.0%;进口143162亿元,增长1.6%。货物进出口顺差29180亿元,比上年增加5932亿元。对“一带一路”[52]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出口52585亿元,增长13.2%;进口40105亿元,增长7.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金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315505
3.4
货物出口额
172342
5.0
   其中:一般贸易
99546
7.8
      加工贸易
50729
-3.7
   其中:机电产品
100631
4.4
       高新技术产品
50427
2.1
货物进口额
143162
1.6
   其中:一般贸易
86599
3.1
      加工贸易
28778
-7.4
   其中:机电产品
62596
-1.8
高新技术产品
43978
-0.8
货物进出口顺差
29180

102019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
金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钢材
万吨
6429
-7.3
3699
-7.1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8283
5.5
服装及衣着附件
10447
0.3
鞋类
万吨
451
0.6
3290
6.3
家具及其零件
3730
5.3
箱包及类似容器
万吨
307
-2.9
1878
5.1
玩具
2152
29.6
塑料制品
万吨
1424
8.5
3333
16.2
集成电路
亿个
2187
0.7
7008
25.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
万台
148430
0.8
11415
0.5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机
万台
99433
-11.1
8611
-7.8
集装箱
万个
242
-29.0
459
-33.0
液晶显示板
万个
150780
-14.2
1475
-3.4
汽车
万辆
122
6.1
1049
8.0

112019年主要商品进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长
(%)
金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谷物及谷物粉
万吨
1785
-12.8
358
-7.0
大豆
万吨
8851
0.5
2437
-2.6
食用植物油
万吨
953
51.5
438
39.9
铁矿砂及其精矿
万吨
106895
0.5
6995
39.6
煤及褐煤
万吨
29967
6.3
1605
-1.1
原油
万吨
50572
9.5
16627
4.6
成品油
万吨
3056
-8.7
1175
-11.7
天然气
万吨
9656
6.9
2875
12.8
初级形状的塑料
万吨
3691
12.4
3670
-1.3
纸浆
万吨
2720
9.7
1178
-9.3
钢材
万吨
1230
-6.5
973
-10.2
未锻轧铜及铜材
万吨
498
-6.0
2240
-9.2
集成电路
亿个
4451
6.6
21079
2.4
汽车
万辆
105
-7.6
3332
0.0

122019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金额、增长速度及其比重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占全部出口比重
(%)
进口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占全部进口比重
(%)
欧盟
29564
9.6
17.2
19063
5.5
13.3
东盟
24797
17.8
14.4
19456
9.8
13.6
美国
28865
-8.7
16.7
8454
-17.1
5.9
日本
9875
1.7
5.7
11837
-0.6
8.3
中国香港
19243
-3.6
11.2
626
10.9
0.4
韩国
7648
6.6
4.4
11960
-11.4
8.4
中国台湾
3799
18.3
2.2
11934
1.9
8.3
巴西
2453
10.8
1.4
5501
7.4
3.8
俄罗斯
3434
8.5
2.0
4208
7.5
2.9
印度
5156
2.1
3.0
1239
-0.2
0.9
南非
1141
6.4
0.7
1784
-0.8
1.2

  全年服务进出口[53]总额5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服务出口19564亿元,增长8.9%;服务进口34589亿元,下降0.4%。服务进出口逆差15025亿元。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新设立企业40888家,比上年下降32.5%。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415亿元,增长5.8%,折1381亿美元,增长2.4%。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591家,增长24.8%;对华直接投资金额(含通过部分自由港对华投资)576亿元,增长36.0%,折84亿美元,增长30.6%。全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660亿元,增长25.6%,折391亿美元,增长21.7%。

132019年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
企业数
(家)
比上年增长
(%)
实际使用金额
(亿元)
比上年增长
(%)
总计
40888
-32.5
9415
5.8
其中:农、林、牧、渔业
495
-33.2
38
-27.9
制造业
5396
-12.3
2416
-11.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95
3.9
239
-17.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91
-21.6
309
-1.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295
-40.5
999
29.4
批发和零售业
13837
-39.5
614
-4.5
房地产业
1050
-0.3
1608
8.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777
-36.5
1499
20.6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61
-25.6
37
-0.4

  全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7630亿元,比上年下降4.3%,折1106亿美元,下降8.2%。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0亿美元,下降3.8%。

142019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
金额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
总计
1106.0
-8.2
其中:农、林、牧、渔业
15.4 
-13.0
采矿业
75.2 
-18.5
制造业
200.8 
6.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5.2 
-20.5
建筑业
85.1 
15.6
批发和零售业
125.7 
18.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5.5 
-4.3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1.2 
-10.5
房地产业
48.2 
22.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5.6 
-20.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6.6%,折1729亿美元,增长2.3%。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980亿美元,增长9.7%,占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比重为56.7%。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9万人。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3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税收收入157992亿元,比上年增加1589亿元,增长1.0%。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874亿元,比上年增长8.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图中2015年至2018年数据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数,2019年为执行数。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98.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57.6万亿元,增长4.4%;流通中货币(M0)余额7.7万亿元,增长5.4%。

  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4]25.6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多3.1万亿元;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55]251.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末增长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151.6万亿元,增长12.5%。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2.9万亿元,增加15.4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6万亿元,增加16.8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3.1万亿元,增加16.8万亿元。

152019年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
年末数(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
1981643
8.6
其中:境内住户存款
821296
13.4
其中:人民币
813017
13.5
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
621147
5.4
各项贷款
1586021
11.9
其中:境内短期贷款
472380
6.6
境内中长期贷款
971805
13.7

  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90688亿元,比年初增加20866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439669亿元,增加61667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99226亿元,增加14519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340443亿元,增加47148亿元。

  全年沪深交易所A股累计筹资[56]13534亿元,比上年增加2076亿元。首次公开发行A股201只,筹资2490亿元,比上年增加1112亿元,其中科创板股票70只,筹资824亿元;A股再融资(包括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转股)11044亿元,增加964亿元。全年各类主体通过沪深交易所发行债券(包括公司债、可转债、可交换债、政策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筹资71987亿元,比上年增加15109亿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57]挂牌公司8953家,全年挂牌公司累计股票筹资265亿元。

  全年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58]10.7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2万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9]4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275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8241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649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89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3743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2649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6502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26523元,增长9.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9244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389元,增长10.1%。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61],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962元,比上年增长6.5%。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其中,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2]9886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增长7.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7.6%,农村为3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增加87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5436万人,增加978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926万人,增加12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251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543万人,增加899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474万人,增加1600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8616万人,增加53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1432万人,增加997万人。年末全国共有861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45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39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63]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64]918万人次。全年资助77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和住院救助6180万人次。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861万人。

  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7万个,其中养老机构3.4万个,儿童服务机构663个。社会服务床位[65]790.1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761.4万张,儿童服务床位9.7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6万个,社区服务站16.7万个。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1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209亿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共安排234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45192个项目。截至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15个,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40家。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累计设立21支子基金,资金总规模313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6]1177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67]1888家。全年境内外专利申请438.0万件,比上年增长1.3%;授予专利权259.2万件,增长5.9%;PCT专利申请受理量[68]为6.1万件。截至年底,有效专利972.2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186.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3件。全年商标申请783.7万件,比上年增长6.3%;商标注册640.6万件,增长27.9%。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48.4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62019年专利申请、授权和有效专利情况

指标
专利数(万件)
比上年增长(%)
专利申请数
438.0
1.3
其中:境内专利申请
417.2
1.2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140.1
-9.2
其中:境内发明专利
123.1
-10.8
专利授权数
259.2
5.9
其中:境内专利授权
245.8
6.0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45.3
4.8
其中:境内发明专利
35.4
4.3
年末有效专利数
972.2
16.0
其中:境内有效专利
869.2
17.5
其中:有效发明专利
267.1
12.9
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
186.2
16.3

  全年成功完成32次宇航发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和高分七号卫星成功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嫦娥四号探测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圆满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龙2号首航南极,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

  年末全国共有国家质检中心835家。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和服务认证机构596个,累计完成对72万家企业的认证。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2021项,其中新制定1448项。全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69]为93.86%。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1.7万人,在学研究生286.4万人,毕业生64.0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914.9万人,在校生3031.5万人,毕业生758.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70]招生600.4万人,在校生1576.5万人,毕业生493.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39.5万人,在校生2414.3万人,毕业生789.2万人。初中招生1638.8万人,在校生4827.1万人,毕业生1454.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869.0万人,在校生10561.2万人,毕业生1647.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4.4万人,在校生79.5万人,毕业生9.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713.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9.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072个,博物馆3410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89个,总流通[71]87774万人次;文化馆3325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12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98亿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全年生产电视剧254部10646集,电视动画片94659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850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72]187部。出版各类报纸315亿份,各类期刊22亿册,图书102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73]7.29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3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4341万卷(件)。全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0%。

  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增长11.7%。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增长2.5%。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6573万人次,增长4.5%。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增长3.3%。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4.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增长3.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1.4万个,其中医院3.4万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6.0万个,其中乡镇卫生院3.6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5万个,门诊部(所)26.7万个,村卫生室62.1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7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5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106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01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2万人,注册护士443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892万张,其中医院697万张,乡镇卫生院138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74]85.2亿人次,出院人数[75]2.7亿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国共有体育场地[76]316.2万个,体育场地面积[77]25.9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6平方米。全年我国运动员在33个运动大项中获得128个世界冠军,共创16项世界纪录。全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在53项国际赛事中获得350个世界冠军。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8]62.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4.7万公顷,增长10.3%;房地产用地[79]14.2万公顷,下降1.4%;基础设施用地33.5万公顷,下降9.5%。

  全年水资源总量28670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991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4%。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9%,工业用水下降2.1%,农业用水下降0.5%,生态补水增长0.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80]67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1%。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2立方米,下降7.2%。人均用水量42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65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1.6%。森林抚育面积773万公顷。截至年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个。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81]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8%,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4.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上升1.3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2.1%,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2.4%,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3%,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2.2%,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3%。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岸海域1257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76.6%,三类海水占7.0%,四类、劣四类海水占16.4%。

  在监测的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46.6%,未达标的城市占53.4%。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基于2015年PM2.5年平均浓度未达标的城市)年平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

  在开展城市区域声环境监测的322个城市中,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2.5%,较好的占66.8%,一般的占28.9%,较差的占1.9%。

  全年平均气温为10.34℃,比上年上升0.25℃。共有5个台风登陆。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926万公顷,其中绝收280万公顷。全年因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23亿元,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7亿元,因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次,成灾1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9亿元。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2345起,受灾森林面积1.4万公顷。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9519人。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474人,比上年下降4.7%;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83人,下降10.8%。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1.80人,下降6.7%。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国民总收入,原称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初次分配收入总额,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初次分配收入净额。

  [4]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按2015年价格计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按2015年价格计算)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6]见注释[2]。

  [7]见注释[4]。

  [8]见注释[5]。

  [9]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10]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11]2019年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为23492万人,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为91125万人。

  [12]年度农民工数量包括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和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的本地农民工。

  [1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14]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15]产能利用率是指实际产出与生产能力(均以价值量计量)的比率。企业的实际产出是指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总产值;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在劳动力、原材料、燃料、运输等保证供给的情况下,生产设备(机械)保持正常运行,企业可实现并能长期维持的产品产出。

  [16]由于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口径调整、统计执法、剔除重复数据、企业改革剥离、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核实调整等因素,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1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工业相关行业。2019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18]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19]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20]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

  [21]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八大产业中的服务业相关行业,以及新技术与创新创业等相关服务业。2019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22]高技术产业投资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九大类高技术服务业投资。

  [2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是指工业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

  [24]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25]东部地区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是指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是指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6]减贫人口等于当年贫困人口减去上年贫困人口,也相当于当年脱贫人口减去当年返贫人口。

  [27]贫困发生率是指贫困人口占目标调查人口的比重。

  [28]贫困地区包括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共有832个县。2017年开始将新疆阿克苏地区纳入贫困监测范围。

  [29]见注释[2]。

  [30]2018年部分产品产量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2019年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31]火电包括燃煤发电量,燃油发电量,燃气发电量,余热、余压、余气发电量,垃圾焚烧发电量,生物质发电量。

  [32]钢材产量数据中含企业之间重复加工钢材约25200万吨。

  [33]少量发电装机容量(如地热等)公报中未列出。

  [34]见注释[16]。

  [35]见注释[2]。

  [36]见注释[2]。

  [37]2019年港口统计范围由规模以上港口调整为全国所有港口,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38]交通运输部根据专项调查,调整2019年公路货物运输量、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统计口径,数据与上年不可比。

  [39]旅客运输总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营业性旅客运输量,其中公路旅客运输量占70%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居民自驾出行、网络约车及拼车人数增长较快,分流了公路客运量,导致旅客运输总量下降。

  [40]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10年价格计算。

  [41]电信业务总量按2015年价格计算。

  [4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宽带接入方式和普通专线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43]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电信企业登记注册,通过FTTH或FTTO方式接入公众互联网的用户。

  [4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服务,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其他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

  [4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2019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46]见注释[25]。

  [4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48]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49]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50]高速铁路是指线路最大速度200公里/小时及以上的铁路和200公里/小时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51]数据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中央任务开工数。

  [52]“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3]服务进出口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标准统计,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4]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2019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有所调整。

  [5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

  [56]沪深交易所股票筹资额按上市日统计,筹资额包括了可转债实际转股金额,2018年、2019年可转债实际转股金额分别为80亿元和995亿元。

  [57]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又称“新三板”,是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累计筹资不含优先股,股票筹资按发行报告书的披露日统计。

  [58]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以及公司债、可转债等。

  [59]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

  [60]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61]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62]服务性消费支出是指调查户用于本家庭生活方面的各种非商品性服务费用。

  [63]农村特困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64]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65]社会服务床位数除收养性机构外,还包括救助类机构、社区类机构的床位。

  [66]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指符合《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规定的,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且经过科技部批准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67]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是指符合《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规定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且按照《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暂行规定》经科技部火炬中心审核备案的众创空间。

  [68]PCT专利申请受理量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PCT专利申请受理局受理的PCT专利申请数量。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即专利合作条约,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

  [69]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是指以产品质量检验为手段,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标准实施质量抽样检测,判定为质量合格的样品数占全部抽样样品数的百分比,统计调查样本覆盖制造业的29个行业。

  [70]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

  [71]总流通人次是指本年度内到图书馆场馆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总人次,包括借阅书刊、咨询问题以及参加各类读者活动等。

  [72]特种影片是指采用与常规影院放映在技术、设备、节目方面不同的电影展示方式,如巨幕电影、立体电影、立体特效(4D)电影、动感电影、球幕电影等。

  [73]人均图书拥有量是指在一年内全国平均每人能拥有的当年出版图书册数。

  [74]总诊疗人次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包括门诊、急诊、出诊、预约诊疗、单项健康检查、健康咨询指导(不含健康讲座)人次。

  [75]出院人数指报告期内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医嘱离院、医嘱转其他医疗机构、非医嘱离院、死亡及其他人数,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数。

  [76]体育场地相关数据来源于第七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体育场地普查调查对象不包括军队、铁路系统所属体育场地,数据为截至2018年年底。

  [77]体育场地面积指体育训练、比赛、健身场地的有效面积。

  [78]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是指报告期内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依法以出让、划拨、租赁等方式与用地单位或个人签订出让合同或签发划拨决定书、完成交易的国有建设用地总量。

  [79]房地产用地是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总和。

  [8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按2015年价格计算。

  [81]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能源消费总量等相关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民用汽车、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公安部;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率、社会保障、技工学校数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外汇储备、汇率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市场主体、质量检验、国家标准制定修订、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数据来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减税降费数据来自国家税务总局;水产品产量、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木材产量、造林面积、森林抚育面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增耕地灌溉面积、水资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数据来自水利部;发电装机容量、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电力消费量数据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公路运输、水运、新改建公路里程、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通过能力数据来自交通运输部;铁路运输、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增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数据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民航、新增民用运输机场数据来自中国民用航空局;管道数据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国家邮政局;通信业、软件业务收入、新增光缆线路长度等数据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棚户区改造、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数据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海关总署;服务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数据来自商务部;财政数据来自财政部;货币金融、公司信用类债券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境内交易场所筹资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门诊和住院救助数据来自国家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社会服务数据来自民政部;优抚对象数据来自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技术合同等数据来自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数据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利、商标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宇航发射数据来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数据来自教育部;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图书、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电视、广播数据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影数据来自国家电影局;报纸、期刊数据来自国家新闻出版署;档案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局;居民出境数据来自国家移民管理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残疾人运动员数据来自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自自然资源部;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生态环境部;平均气温、登陆台风数据来自中国气象局;农作物受灾面积、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森林火灾、受灾森林面积、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应急管理部;地震次数、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据来自中国地震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11 01:08
CPI由涨转降!它是主要原因→
来源:经济日报
2020-12-10 16:59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6%;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下降0.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7%,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24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17.1%,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8.6%,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三涨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5%、1.5%和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3.9%、0.6%和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5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5.7%,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4.7%,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6.5%,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一涨三平三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8%、0.6%和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记者熊丽)、国家统计局官网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11 01:14
10个月来新高!1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87.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0-12-10 21:58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今天(12月10日)发布最新数据,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7.1,比上月上升0.1点,连续五个月回升或持平,已升至今年2月以来最高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分行业指数看,8个分行业指数仍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其中,除社会服务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指数分别下降0.3和0.1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环比分别上升0.2、0.1、0.2、0.3、0.1和0.3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分项指数看,成本指数、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虽略有下降,但仍与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一并保持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上,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均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分析指出,1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中小企业运行情况有以下主要特点:

企业信心得到提振。随着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惠企纾困政策以及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显现,经济复苏基础继续巩固,企业信心进一步恢复。11月份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101.6,比上月上升0.4点。在调查的8个行业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5升3降。企业经营状况继续好转。11月份,综合经营指数为96.2,比上月上升0.2点,连续5个月回升。所调查的企业中,七成企业反映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市场预期继续改善。由于内外需持续回暖,中小企业销售明显好转,带动补库存意愿增强。11月份市场指数为78.6,比上月上升0.3点,连续三个月回升,但仍处于8个分项指数中的次低水平。在调查的8个行业中,国内订单指数6升2降,销售量指数5升3降,七成企业的库存有所上升。

经营成本有所上升。11月份成本指数为117.8,比上月下降0.1点,虽处于8个分项指数最高位,但连续3个月下降,表明成本在持续上升。随着需求持续回暖带动要素价格回升,五成企业生产成本、近九成企业原材料成本、八成企业人力成本均上升。

资金紧张局面有所反弹。11月份资金指数为101.5,比上月下降0.2点,虽然连续6个月高于景气临界值100,但增速在连续5个月上升或持平后开始下降。由于央行边际收紧流动性,货币政策趋于回归常态,无风险利率回调,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上升。11月融资指数为89.1,下降0.2点。由于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现金流下降,流动资金紧张。流动资金指数为85.6,下降0.1点。

劳动力需求上升、供给下降。随着经济复苏,劳动力市场呈现供不应求局面。11月份劳动力指数为105.4,比上月下降0.2点,连续两个月下降。其中,需求指数为99.1,上升0.1点;供应指数为111.6,比上月下降0.6点。普通劳动力、技术工人和大专以上毕业生均呈现需求上升、供给下降局面。

投资意愿有所下降。虽然市场持续复苏,但由于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投资信心依然不足。11月份投入指数为81.1,比上月下降0.2点,在连续两个月上升或持平后出现反复。所调查的8个行业中,投入指数3升5降。

企业效益状况有所好转。由于供需同步改善,市场逐渐回暖,企业抢抓机遇积极组织生产自救,效益状况略有改善。11月份企业效益指数为62.1,环比上升0.3点,连续三个月上升,但仍为8个分项指数中的最低值。所调查的8个行业效益指数6升1平1降。

行业景气状况继续分化。11月份,工业和建筑业指数连续三个月上升或持平,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或持平,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转降为升,社会服务业指数由升转降,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连续两个月下降。

分地区看,11月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指数分别为87.2、86.8、86.5和84.4,东北地区指数最低。从指数变动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指数上升,其他地区指数均有所下降,其中,中部和东北地区指数下滑最明显。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通过对国民经济八大行业的300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利用中小企业对本行业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和预期数据编制而成,是反映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13 20:53
22地物价降了!这地方降得最猛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0-12-13 16:50

节录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31省份2020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22个省份11月CPI同比录得负增长,而海南为跌幅最大的省份,降幅达1.9%。仅8省份CPI同比上涨,西藏涨0.9%领涨全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降降降!22省份物价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CPI同比下降0.5%,为时隔11年后再现负增长。各地物价也纷纷骤降,海南、湖北、湖南、山东、河北等22个省份11月CPI同比录得负增长,其中海南CPI同比降1.9%,为全国降幅最大省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7省份CPI涨幅数据超过了全国水平,其中,西藏、青海、云南、甘肃、北京、新疆、山西、浙江这8个省份的CPI为正增长,西藏CPI以0.9%的涨幅数据高居全国榜首。广西、黑龙江两个省份CPI涨幅与全国持平,均为-0.5%。此外,江西、陕西、上海、内蒙古为-0.1%,江苏、河南、天津均为-0.4%,微微高于全国水平,宁夏CPI涨幅为0。

即便部分省份CPI同比上涨,但数据仍为年内低点。以北京为例,北京11月CPI同比涨0.2%,涨幅达到年内最低点。其中,北京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是拉低CPI涨幅的重要因素,北京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17%,比10月份也下降了5.8%。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29 15:38
十组数据读懂2020中国经济
2020-12-29 07:03:00经济日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答卷。(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无论绝对额还是相对GDP比重,都比较大。目前来看,“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的目标任务将如期完成,大规模减税降费正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董碧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困境和压力之下,中国外贸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中国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在市场压力下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中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注入活力。(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前,消费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商品销售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经济加快恢复,再加上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政策落地落实,消费仍将保持回暖态势。(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其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不利气候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全国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积极落实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保基本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济等保障标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就业大局总体稳定。特别是各地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扶持政策,强化兜底保障,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投资政策不断落地见效,特别是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陆续下达,投资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增速不断回升,结构继续优化。(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不利环境,工业领域率先扭转生产大幅下滑的局面,呈现出增速逐季加快的持续稳定恢复性态势,表明我国工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市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复苏态势持续。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丽)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2-30 23:35
2020年怎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政策 © REUTERS / ALY SONG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14:20 2020年12月29日(更新 14:24 2020年12月29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82
近日中国商务部表示将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国内消费并刺激购买力和国内需求上,中国新任商务部长王文涛称,与美国的贸易战问题不再是中国的优先事项,而国内市场则是五年发展规划中所概述的“双循环”战略的基础。

新冠疫情将使中国在2028年提前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 AFP 2020 / JEWEL SAMAD
智库:新冠疫情将使中国提前至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今年第一季度,在遭遇COVID-19疫情的突袭后,因为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抗疫措施,制造业和商业活动大规模停摆,中国经济空前下滑6.8%。然而,这种“牺牲”并非白费。中国比许多发达国家更好更快地控制住了新冠疫情的蔓延。

强有力的抗疫措施使中国得以迅速恢复商业活动和正常生活。用来衡量中国制造业活动的采购经理指数PMI仅在2月份跌至35.7点(PMI低于50表示产量下降)。在3月采购经理人指数即再次飙升至52,而且经济指标逐月改善。11月的PMI达到52.1%。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11月中国出口增长21.1%,进口增长4.5%。 1- 11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7万亿美元,占中国出口的59%,同比增长4.3%。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还增加了医疗产品和个人防护设备出口。在今年的前11个月中,此类商品的出口年均增长42.5%。

但是,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像中国那样成功迅速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这自然会影响到全球的经济活动。由于中国已高度融入世界贸易和价值链,因此这给中国经济带来额外风险。不仅如此,世界各地疫情的严峻给中国增加了输入感染的风险。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大幅调整了本国的经济政策。今年首次没有设定增长目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不再重视设定GDP 增速的数量指标,而是将更加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福利政策以及改善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等措施。

刘英主任说:“首先,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最显著的特征是由量到质的转变。我们不再单纯追求高速增长,而是已经转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最困难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下一个五年规划,规划中也没有提出对GDP增速的具体要求。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我们在今年提出了‘六保’和‘六稳’政策目标,实现包括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保基层运转等在内的一系列目标并最终实现了这些目标。另外,我认为在2020年,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也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功。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转变,也为我们今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 REUTERS / ALY SONG
中国金融科技放弃存款产品

当然,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措施,就不可能实现快速经济复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和其他措施来刺激经济。预算赤字几十年来首次增加到GDP的3.6%,此外还批准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专项债券来对抗疫情,出台了扶持出口企业的各种财政和金融支持措施。此外,地方政府特殊用途债券的规模扩至3.75万亿元。个人免税收入最高限额提高到五千元。包括增值税在内的税率也在继续降低。
短期来看,这些措施是有效的。中国经济从第二季度开始增长,第二季度达到3.2%,第三季度增长4.9%。尽管如此,新冠疫情的冲击还是表明,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寻找其他方式来确保经济发展并减少自身对外部因素和市场的依赖。首先,目前无法确定新冠肺炎疫情在不同国家将持续多久,以及世界经济将受到多大和多久的影响。其次,虽然美国新当选总统拜登似乎比他的前任更有可预测性,但美国两党在遏制中国问题上立场一致。即使拜登可能取消某些特定的制裁措施或关税,但未来几年中美互动的总体情况看起来并不令人乐观。刘英专家指出,过去三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主要重点方面,从国内来看,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特别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优化金融结构防控金融风险。从国际来看,三年来都在努力解决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和争取恢复中美正常合作。但是,现在优先事项已朝着提高自身经济独立性和释放内部市场潜力的方向调整。

刘英专家说:“从2017年8月起在连续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外贸重点都是在应对美国对华发起的贸易战。而到2020年,通过不断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经济已转向高质量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面对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得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增长成为了我们的重点任务。在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后,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0.7%,经济增速成功由负转正,中国也成为了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可以说2020年我们的核心工作就是在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稳定及恢复经济增长,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开放和高效。尤其是在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全面大幅下滑、疫情积重难返,外需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中国能控制住疫情,并且逐步实现经济稳健复苏,我认为这是我们今年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一个成绩,也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所要解决的主要的矛盾和目标。”

© REUTERS / ALY SONG
世界银行相信中国经济将加速增长
依靠国内市场和消费潜力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仅是因为外国市场状况恶化。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正在迅速提高。2008年人均GDP为3468美元,2011年为5618美元,2015年为8033美元。根据许多预测,到2023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将大幅提高——中国将跻身高收入国家之列,人均GDP将达到28000美元。为了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当劳动力成本不再能为中国在出口市场上创造竞争优势时,中国需要意识到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的潜力,以确保经济增长,并因此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未来五年实施“双循环”战略和经济结构改革,将有助于中国巩固自身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根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最新预测,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到202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4 15:00
财新12月中国制造业PMI跌至三个月低点
时间:2021-01-04 13:0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财新/Markit周一联合公布,2020年1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3,不及路透社此前预估的中值54.8和上月的54.9。

Markit网站刊登的新闻稿指出,虽然增速放缓至三个月来最低,中国制造业在12月仍继续保持增长。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企业反馈显示,产出与新订单总量的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属强劲,出口销售也有小幅增长;另一方面,在整体投入成本加速上涨的背景下,企业对用工更加谨慎,用工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展望未来一年,企业对产出前景仍感乐观,但整体乐观度降至三个月低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上周联合公布,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微降至51.9,低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52和11月的52.1,连续10个月处于扩张区间。1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1,低于上月0.6个点。

受冠病疫情爆发影响,财新制造业PMI在2020年2月曾大幅降至40.3,创2004年4月本项调查开启以来纪录最低。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4 15:05
中国去年经济增速料约2%
时间:2021-01-04 09: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国家统计局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在2%左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上周四(12月31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今年中国将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打造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宏观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他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20万亿新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1.32新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连续六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规模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四晚间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时也说,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

中国2020年三季度GDP同比增4.9%,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转正为0.7%。11月经济复苏势头不减,工业、消费和投资均延续上行态势,得益于出口的强劲,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更是升至逾一年半新高,暗示中国经济复苏动力仍强,四季度经济修复性扩张有望进一步加快。

宁吉喆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和基础。打造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宁吉喆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先就业的政策。同时把握好宏观政策时度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急转弯。宏观政策要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等经济运行指标回归合理区间。

他还指出,要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发挥好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作用,协同互动,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7 01:52
世行预估今年中国经济增7.9%
时间:2021-01-06 14:3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世界银行预估,中国经济今年有望增长7.9%。

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经济只会出现低迷的复苏,预计增长4%,但产出仍比危机前的趋势低5%。

报告指出,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全球可能面临“长达10年增长表现欠佳的情况”。世界银行呼吁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实施全面改革。

基于对冠病疫苗将广泛推广使用的预估,世行预计2021年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分别增长3.3%和5%,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经济分别增长3.5%和3.6%。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4 14:17
海关总署:去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1-14 10:37

中新网1月14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4日表示,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李魁文称,具体看,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特点:

一是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快速回稳、持续向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我国外贸进出口从2020年6月份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根据WTO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2.8%、14.2%、11.5%,均创历史新高。

二是外贸主体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3.1万家,增加6.2%。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4.98万亿元,增长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比2019年提升3.9个百分点,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成为稳外贸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44万亿元,占38.7%。国有企业进出口4.61万亿元,占14.3%。

三是贸易伙伴更趋多元。2020年,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4.74、4.5、4.06、2.2和1.97万亿元,分别增长7%、5.3%、8.8%、1.2%和0.7%。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

四是贸易方式更加优化。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5万亿元,增长3.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2019年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65万亿元,增长6.9%;进口8.6万亿元,下降0.7%。加工贸易进出口7.64万亿元,下降3.9%,占23.8%。

五是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66万亿元,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59.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笔记本电脑、家用电器、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0.4%、24.2%、41.5%。同期,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58万亿元,增长6.2%,其中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1.07万亿元,增长30.4%。

六是防疫物资出口有力支持全球抗疫斗争。我国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作用,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尽己所能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2020年3月至去年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亿元,充分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全球抗疫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出口笔记本电脑等“宅经济”产品2.51万亿元,增长8.5%,满足疫情期间各国人民居家生活和工作需要。

李魁文指出,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国外贸进出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实属不易。2021年,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海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外贸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应有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8 10:41
国家统计局:2020年GDP总值为1015986亿元 比上年增长2.3%

2021年01月18日 10:01:39
来源:国家统计局







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 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

(2021年1月18日)

国家统计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一、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长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持平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2020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35.1%。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4%;私营企业增长3.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5%,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1%、6.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3、3.8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9.1%、17.3%、16.2%、12.7%。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比三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0%。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744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5%,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服务业逐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四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三季度加快3.4个百分点。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5%、9.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1.9、8.3个百分点。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其中,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1%,连续6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较快恢复,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3323亿元,下降1.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下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下降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527亿元,下降16.6%;商品零售352453亿元,下降2.3%。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0%、21.2%、17.3%,分别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个百分点。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1.24%。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17361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全部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民间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1.9%,快于全部投资9.0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9.9%和12.3%。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2.32%。

六、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21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26亿元,增长4.0%;进口142231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顺差为37096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2005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18587亿元,增长10.9%;进口13419亿元,下降0.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168亿元。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8.3%,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3.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7.1%,猪肉价格上涨49.7%。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12月份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3%,12月份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

八、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上年水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明显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与上年同期持平。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下降0.4%;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下降2.7%。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长2.8%。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869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644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24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1172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0294元。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名义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名义增长2.9%。

附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0年四季度GDP环比数据、2020年12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19年及2020年各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2.0%、1.2%、1.2%、1.2%、-9.7%、11.6%、3.0%和2.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年各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表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4)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6)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7)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

(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间偏上收入组、中间收入组、中间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

(9)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为实际增长速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项增速、中位数增速为名义增速;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5.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26 21:58
2020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公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6.6%
来源:央广网
2021-01-26 17:09
央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记者 王雨馨)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经过5年的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6.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高技术制造业比上一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上平均工业水平4.3%。

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了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情况,并答记者问。

田玉龙表示,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田玉龙表示,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着力畅通经济循环。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增速逐季回升。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出台并落实落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协调金融机构新增资金支持超过3500亿元。推动出台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无分歧欠款实现清零。


其次,田玉龙称,支撑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力以赴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建立较完整的医疗物资应急、生产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保供能力提升。同时,我们推出了“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公益服务,全年累计查询超过了51亿人次,有效支撑疫情精准防控。目前,高端医疗装备补短板行动正在深入实施,快速核酸检测生产供给能力大幅提升,疫苗规模化生产组织保障工作积极有序开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田玉龙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深化,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正在呈现出集群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态势,增势强劲,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6.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比上一年增长7.1%,高于全部规上平均工业水平4.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率先出台。我们正在培育一批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批领军企业正在做强做优,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正在加速成长。传统产业领域持续转型升级,巩固化解过剩产能成果和绿色制造水平持续提升,危化品生产企业截至去年年底已搬迁改造1123家,搬迁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此外,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田玉龙指出,全年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0.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3%。新建开通5G基站超过60万个,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实现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覆盖。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深入推进,在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实现规模化发展,有力支撑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APP侵害用户权益、电信网络诈骗、“黑广播”等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田玉龙说:“制造强国建设稳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取得阶段突破,我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位势明显提升。” 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成为带动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网络强国建设也取得新成绩,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升级,互联网普及率提前超额完成规划目标,电信普遍服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催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信息通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融合性作用不断彰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30 12:19
财政部: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
2021-01-30 09:03:2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27395亿元,专项债务129220亿元。

资料图:财政部。中新社发 康亚风 摄

资料图:财政部。中新社发 康亚风 摄

  财政部25日公布2020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全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836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72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108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580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1256亿元。

  2020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8.2年,其中一般债券6.6年、专项债券9.2年。2020年12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6%,其中一般债券3.40%、专项债券3.50%。

  其次,1-12月发行情况为:2020年1-1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552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9506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6019亿元。2020年1-1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18913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3527亿元,发行专项债券5386亿元。

  2020年1-12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7年。其中,一般债券14.7年,专项债券14.6年。2020年1-12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0%。其中,一般债券3.34%,专项债券3.44%。

  再者,1-12月还本付息情况为:2020年1-12月,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本金20757亿元。其中,12月当月到期偿还本金652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偿还本金18108亿元、安排财政资金等偿还本金2649亿元。2020年1-12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7963亿元。其中,12月当月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339亿元。

  此外,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数据显示,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2880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428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5185.08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56615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27395亿元,专项债务129220亿元;政府债券254864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51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6.9年,其中一般债券6.3年,专项债券7.5年;平均利率3.51%,其中一般债券3.51%,专项债券3.50%。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2-28 11:32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
时间:2021-02-28 10: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万亿新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1.3万亿新元)。

据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今天发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盛来运在公报中介绍,2020年是“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盛来运也说,“十三五”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量达到6.5万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多1万亿元。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2045元,比“十二五”时期多增156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3-1 12:27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降至九个月来最低值
时间:2021-03-01 10: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在制造业供求增速放缓,就业和通胀压力增加的影响下,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2020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也低于市场预期。

据财新网今天(3月1日)报道,财新中国制造业PMI连降三个月,2月录得50.9。接受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早前预测,2月指数为51.5。

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录得过去十个月和九个月的最低值。报道称,外需继续拖累总需求,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大幅低于荣枯线。调查中,受访企业强调了冬季海内外疫情对市场景气度的负面影响。

受供求增速放缓影响,中国就业市场继续承压,2月就业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且降幅有所扩大。

报道称,中国市场恢复节奏放缓后,企业并不急于补充员工离职后的空缺。此外,当月积压工作数量仍出现九个月来首次下降,显示市场需求疲弱。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说,中国2月制造业复苏动能进一步减弱,但企业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市场信心主要来自过去一年多疫情防控经验的积累,尤其是不利的秋冬时节即将结束的因素。

制造业企业经营者对中国国内外冠病疫情形势好转信心充足,2月生产经营预期指数跳涨至2014年9月以来第二高点。

王喆认为,既要精心呵护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态势,又要给予通胀足够的重视,是政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2月跌至去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4-16 13:36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 统计局: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2021年04月16日 10:01:22
来源:国家统计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业源:新华社

一季度,面对冬春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物价稳定,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332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92623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45355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一方面,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受到上年较低基数、员工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一季度环比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生猪产能显著恢复

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3.4%。目前,全国主要农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耕春播进展顺利,冬小麦总体长势略好于常年。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21.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1.9%;牛奶产量增长8.5%,禽蛋产量下降2.1%。生猪产能显著恢复,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1595万头,同比增长29.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增长27.7%。

二、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制造业增势良好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0.60%。分经济类型看,一季度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2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9.2%;私营企业同比增长29.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4.0%;制造业同比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5.9%,两年平均增长4.8%。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9%、31.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7%、12.3%。从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同比增速均超过60%,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9%,连续13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5%。

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亿元,同比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长3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0%,比2020年1-2月份提高3.15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市场预期向好

一季度,服务业稳定恢复,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2.1%、21.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6%、6.8%。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6.8%。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两年平均增长10.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5.0%、47.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4%、11.5%。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比2月份回升4.4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运行在60.0%以上高位景气水平;受年初局部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四、市场销售逐步改善,网上零售快速增长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84亿元,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345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875亿元,同比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3.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0596亿元,同比增长75.8%,两年平均下降1.0%;商品零售94625亿元,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从商品类别看,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18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5.2%、42.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7.4%、17.1%。全国网上零售额28093亿元,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13.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3067亿元,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1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比1-2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恢复,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其中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月环比增长1.51%。分领域看,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2.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8%,两年平均增长9.9%;商品房销售额38378亿元,同比增长88.5%,两年平均增长19.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9%,两年平均增长14.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8%,两年平均下降0.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4.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长1.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6%、28.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0.7%、8.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0%、49.5%,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1%、24.2%;高技术服务业中,检验检测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5.7%、48.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8%、21.5%。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9.6%;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9%、27.0%,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2.3%、10.4%。

六、货物进出口增势明显,贸易结构继续改善

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7593亿元。3月份,进出口总额30228亿元,同比增长24.0%。出口15554亿元,同比增长20.7%;进口14674亿元,同比增长27.7%。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2%,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七、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其中,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2月份下降0.2%;环比下降0.5%。一季度,城市下降0.1%,农村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6%,衣着下降0.2%,居住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1%,交通通信下降1.4%,教育文化娱乐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及服务下降1.1%。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鲜菜价格上涨4.8%;猪肉价格下降12.5%,其中3月份下降18.4%,降幅比2月份扩大3.5个百分点。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持平。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比2月份扩大2.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8%。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5.2%,涨幅比2月份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8%。

八、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4%。16-24岁人口、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3.6%、4.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比2月份增加0.6小时。一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05万人。

九、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好于城镇居民收入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0元,同比名义增长12.2%,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8元,同比名义增长16.3%,实际增长1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同比分别名义增长12.4%、19.5%、17.0%、10.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43,比上年同期缩小0.0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8014元,增长12.7%。

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凸显,发展中又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力量、守住“保”的底线,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附注

(1)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1年一季度GDP环比数据、2021年3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

2020年各季度及2021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9.3%、10.1%、3.1%、3.2%和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5)服务业生产指数是指剔除价格因素后,服务业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产出变化。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7)根据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调查制度规定,对上年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进行修订,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8)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10)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1)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注:

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全国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增速为实际增长速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项增速、中位数增速为名义增速;其他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2.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4.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

5.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附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5-18 14:49
中国4月经济增长放缓 消费增落最明显
时间:2021-05-18 07:4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4月经济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消费增速回落最明显
孟丹丹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创下有记录以来最快增速后,增长势头开始放缓。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数据,生产、投资以及消费同比增速均有所回落,其中消费增速回落最明显。

受访学者认为,在民众收入难以大幅提振,以及基数因素下,提高消费增速存在压力,但中国经济仍在上行通道中,达到全年6%的经济增速目标没有任何问题,民生改革的推进力度或将加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7.7%,1月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9%,主要经济指标均较上月有不同幅度的回落。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昨天在发布会上指出,中国经济整体处于恢复进程中,投资、消费等需求指标增速尚未恢复到疫前水平。他说,下阶段随着就业扩大,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的贡献将会持续改善。

4月份,中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较去年同期下降0. 9个百分点,1月至4月全国新增就业为437万人,但不及2019年同期的459万人。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在其公众号《宏观大菲》发文指出,外需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带动4月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但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分化加剧,以及居民杠杆率创新高将会限制消费回升。

他引用中国社科院数据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杠杆率降至62.1%,但仍处较高水平,同时4月居民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后续会对消费形成挤出”。

中国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了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据路透社测算,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升4.8%,涨势延续67个月,环比涨幅扩至0.6%;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2个。

下半年仍需基建投资发力

在房价挤压与收入制约下,中国社会4月消费支出疲软乏力,有分析预测,下半年中国经济或仍需基建投资发力。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杨畅则认为,中国经济只是呈现增速趋缓的迹象,但仍在上行通道中,达到全年增速目标没有任何问题,不需要房地产和基建的大幅度刺激。

杨畅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更值得观察的是,在经济任务能够完成的情况下,对于改革的推进力度有可能加速,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都有提速的可能性。”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6-30 16:35


国家统计局:6月PMI为50.9% 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附解读)

2021年06月30日 09:00:00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延续稳定扩张态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7%和50.8%,比上月回落0.1和0.3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慢。

新订单指数为51.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继续增长。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9.2%,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较上月小幅改善。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7.9%,虽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但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放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较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1%,与上月持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9.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房地产、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较上月有所减少。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1.2%,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4%,比上月回落4.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涨幅明显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1.7%,比上月回落21.9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7%,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51.4%,低于上月1.4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涨幅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2.0%,比上月回落5.0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1.2%,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度有所降低。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0.3%,比上月回落2.7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8%,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仍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行业发展继续看好。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3.2%,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有所放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43个行业大类,42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基本持平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有所放缓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1年6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1年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9%、53.5%和52.9%,比上月回落0.1、1.7和1.3个百分点,但均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上,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平稳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微落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景气区间,制造业保持平稳扩张。本月主要特点:

一是供需两端一降一升。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近期部分企业生产活动受到芯片、煤炭、电力供应紧张以及设备检修等因素影响,生产扩张放缓。新订单指数为51.5%,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反映市场需求保持增长。本月各行业表现差异较大,纺织服装服饰、医药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6.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且高于上月2.0个百分点以上,产需增长较快。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指数均降至临界点以下,行业景气水平下降;汽车制造业两个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收缩区间,“缺芯”等因素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进出口指数有所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低于上月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国外订货量回落,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43.0%,回落幅度较大。进口指数落至临界点以下,为49.7%,低于上月1.2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生产用原材料进口量较上月有所减少。

三是价格指数高位回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显现,制造业价格快速上涨得到初步遏制。本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由升转降,分别为61.2%和51.4%,低于上月11.6和9.2个百分点。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看,除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继续攀升外,其他行业均明显回落。从出厂价格指数看,大部分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幅度较大,均落至收缩区间;但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仍高于70.0%,产品出厂价格继续上升。

四是不同规模企业PMI总体稳定。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7%和50.8%,低于上月0.1和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9.1 %,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虽仍位于收缩区间,但景气度有所改善。

五是消费品制造业景气度上升。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年中促销活动等因素带动,本月消费品制造业PMI升至近5个月以来的高点,为52.2%,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4.6%,高于上月1.0和3.5个百分点,行业生产和需求扩张加快。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

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延续扩张态势,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服务业保持恢复态势。受个别地区局部疫情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至52.3%,低于上月2.0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显示服务业稳步恢复态势不改。从行业情况看,受“618”年中促销活动带动,本月与线上消费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增长较快;货币金融服务、保险业均升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活动明显加快。此外,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市场活跃度降低。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4%,继续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且高于近年同期水平,反映服务业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持续看好。

建筑业在高位景气区间平稳运行。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1%,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建筑业保持较快增长。从价格情况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销售价格指数分别降至51.7%和52.0%,其中投入品价格指数大幅下降21.9个百分点至9个月以来的低点,建筑业成本上涨压力有所缓解。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继续保持扩张

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但力度有所减弱。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9%和53.5%。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2-28 14:59
人均GDP突破8万元超世界平均!2021年这些新突破值得铭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2-28 10:48




中新财经2月28日电 (记者 李金磊)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一个个新突破,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创新高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21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预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

人均GDP突破8万元超世界平均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国民总收入突破113万亿元

国民总收入113351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6380元/人,比上年提高8.7%。

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广阔的市场机遇、优化的营商环境使中国继续成为引进外资的热土。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首次突破1万亿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21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产267亿斤,增长2.0%,再创历史新高。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128元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与GDP增速同步。

其中,脱贫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1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6%,实际增长10.8%,快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

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死亡率为7.18‰;自然增长率为0.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5.04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

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8075万人、54797万人、13642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454万人、554万人、293万人。

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432元

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长8.8%。

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4.3%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继续改善。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64.3%;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

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没有变,经济稳定恢复和转型升级态势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变。(完)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2-28 15:00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31.4万亿元 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
来源:央视网
2022-02-28 10:42

央视网消息 :2022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过去一年,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比2020年提高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6.6%。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7.4%,总量达到了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3%,比上年提高了3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2%。三是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7.5%。这是近年来比较高的水平。

肖亚庆继续讲,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得到提升。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和堵点,重点产业链保持安全稳定。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度紧张的集装箱去年增长了110.6%,翻了一倍多。芯片产量也增长了33.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了17.7%,两年平均增速为8.3%。这也是近年来的较高水平。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世界工业经济恢复增长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肖亚庆介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一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8.6%和45%。二是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集群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各项指标呈现好的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同比下降5.6%,是一个比较好的表现。三是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培育“专精特新”4万多家,“小巨人”企业47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800家。

此外,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重大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突破。“天问一号”任务实现火星探测的“绕、着、巡”,“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接续成功发射。“海斗一号”浅海深潜器打破了多项世界纪录。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新型显示、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同比分别增长了44.9%和42.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了1.6倍。

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142.5万个,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到5.2亿户。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都实现了5G覆盖,为打造“智慧冬奥”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家也都体会到,这些极大提升了视频观赛的体验。5G应用在工业、能源、交通等领域也快速拓展,赋能千行百业的成效十分显著,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全年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8%和17.7%。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3-1 12:10
统计局: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2% 市场需求整体回升(解读)国家统计局
2022年03月01日 09:30:00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上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4%,比上月上升0.2和0.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5.1%,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活动扩张有所放缓。

新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景气度回升。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较上月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为49.2%,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改善。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2%,虽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继续放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步伐有所加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零售、水上运输、资本市场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订单指数为47.6%,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放缓。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6.3%,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上涨。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8.4%,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1%,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49.8%,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水平较上月略有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3.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8.0%,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表明节后非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改善。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5.8%,比上月上升6.6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7%,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5%,比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重返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多数非制造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有所增强。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6.0%,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6%,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步伐加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43个行业大类,42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2年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2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51.6%和51.2%,持续位于扩张区间,高于上月0.1、0.5和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经济总体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景气水平稳中有升。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稳定

2月份,企业节后复工复产形势良好,制造业PMI继续在扩张区间平稳运行,需求改善,预期向好,景气水平略有回升。其主要特点:

一是供需两端均有所扩张。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放缓,生产指数为50.4%,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7%,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表明节后制造业市场需求释放有所加快。从行业情况看,医药、专用设备、汽车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0%,行业发展较快;但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低于46.0%,行业供需偏弱。

二是价格指数涨幅较大。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0.0%和54.1%,高于上月3.6和3.2个百分点,两个价格指数均连续两个月明显上升,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涨幅扩大。从行业情况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两个价格指数均继续位于60.0%以上高位区间,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增加,产品销售价格同步较快上涨。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1%和51.4%,高于上月1.2和1.1个百分点,自2020年3月份以来持续位于扩张区间,新动能继续发力。消费品行业PMI为51.8%,高于上月1.6个百分点,假日消费带动作用明显。高耗能行业PMI为48.3%,低于上月1.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景气水平低位运行。

四是企业预期继续回暖。春节过后,制造业生产活动逐步恢复常态,近期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措施,企业市场预期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7%,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从行业情况看,调查的21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相关行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信心较强。

五是大、中型企业景气水平有所上升。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4%,高于上月0.2和0.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均有所上升。小型企业PMI为45.1%,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景气水平低位回落,小型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相对滞后,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虽然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但企业生产经营中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反映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资金紧张问题的企业比重分别为60.2%、36.3%和32.0%,均比上月有所增加,当前仍需推进助企纾困等政策落实,为制造业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升

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有所加快。

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但与往年春节月度相比,景气水平偏低。从行业情况看,受春节假日消费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快递、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升至57.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相关企业业务总量环比有所增长;但零售、生态保护及环境治理、居民服务等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商务活动指数位于45.0%以下低位区间,市场活跃度较弱。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6%,比上月上升2.9个百分点,表明受节后市场逐步恢复,以及扶持服务业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多方面纾困政策等影响,多数服务业企业对近期市场发展较为乐观。


建筑业预期向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7.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6%,高于上月8.9个百分点,建筑业景气水平明显提升。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为55.1%和66.0%,均高于上月,其中业务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运行在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受近期稳投资加快推进,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和项目适度超前开展等因素带动,建筑业企业对行业发展预期向好。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小幅上升

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2%,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步伐加快。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4%和51.6%。


链接

市场私有化问题越大 越颠倒黑白话语权 幸福感真相 生育
5 个回复 - 2681 次查看
调查:不到4%的中国女教师意愿生育三孩 2022-02-06 19:08 一项由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展开的调查发现,意愿生育三个孩子的中国女教师不超过4%,青年未婚女教师呈现出较低的生育意愿,经济、教育、住房、工作强度是影响 ...
2022-2-6 21:48 - 焦典 - 焦点时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3-1 12:16
2月多城新房成交同比下降:北京降幅最大
来源:财联社   2022年03月01日 07:23
据中指院监测的16个主要城市新房成交数据显示,今年2月,各线城市成交同比下降23.4%,环比下降31.3%,仍延续调整态势。

“2月整体楼市成交下行,主要原因是当前楼市仍低温运行,购房者置业信心尚未恢复,市场活跃度不足;此外,受春节假期及部分城市疫情反复影响,多地售楼处到访量偏低。”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

中指院数据显示,2月,一线城市新房整体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4.0%,其中北京降幅最为明显,成交面积为30.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46%;深圳降幅位居第二,同比下降26%,环比下滑45.1%;广州同比下滑22%,环比下滑26%;上海环比下降30%,但同比上涨57%。

值得关注的是,在二手房方面,北京2月成交或创下近24个月新低。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2月27日,北京二手房住宅月内网签完成了7452套,预计全月网签住宅套数仅为8000套左右。

“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北京2月份二手房网签数据走低,但积压的需求在3月份有望释放,市场或迎来小阳春。”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据中指院数据,今年2月,除了一线城市,超九成的二三线城市新房成交也出现下降。其中,二线代表城市新房成交环比下降32.5%,同比下降28.4%;环比下降的城市中,苏州降幅最大,为53.3%;福州次之,降幅为46.0%;武汉降幅为43.3%,位居第三。

而三线代表城市新房成交环比下降16.4%,同比下降48.5%。其中惠州环比降幅较大,为41.3%,韶关环比降幅居次位,为25.9%。

另据中指院监测的300城数据显示,2月土地总体供应量环比回落,宅地成交量较上月降逾六成,整体成交均价环比上扬。而出让金总额同比也在缩水,北京揽金逾486亿领跑。

今年以来,为促进楼市稳定,部分城市依据自身情况,对调控政策进行了调整。

“自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超40个城市从降首付比例、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调整力度加大,有利于缓和市场情绪,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释放。”中指院方面指出。

贝壳研究院分析师认为,相对于当前调控政策侧重对首次购房的支持,预计后期会有更多地方出台支持改善性需求的政策。

“预计3月份楼市成交规模环比会有所上升,但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成交规模同比大概率仍为下降趋势,但热点一二线城市市场恢复节奏或相对较快。”陈文静如是说。

“基于各线城市的销售市场轮动,市场往往由一线城市复苏,随后逐步扩散至二三线城市。”申港证券分析师曹旭特表示。

贝壳研究院认为,从城市市场预期来看,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及厦门、泉州等南方沿海城市预期恢复较快。而长春、哈尔滨及石家庄、青岛、太原等北方城市市场预期相对较弱,市场修复仍需要时间和政策支持。

链接







欢迎光临 主人公论坛 (http://www.zhurengong.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