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标题: 市场配资源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离解决主要矛盾渐行日远 [打印本页]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3 19:22
标题: 市场配资源加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离解决主要矛盾渐行日远
刘世锦: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人 目标需要倍增至9亿

2020年10月13日 12:38:46
来源:第一财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今天(13日)表示,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使这一群体人数倍增。

在参加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13日主办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时,刘世锦作了题为“双循环背景下的绿色城镇化”主旨演讲。他表示,开放型、内需为主的国内大循环需要补上三大短板,需要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中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这三大短板即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

刘世锦说,除了补齐三大短板,还需通过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这两个翅膀赋能。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不仅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也可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方式的转型提供引领。

谈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问题,刘世锦表示,“最近,有人说是中国要由外循环转成内循环为主,这个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中国历来以国内循环为主,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循环,其出发点和归属点都在国内。

他分析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超大型经济体,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世界上唯有中国,4亿中产阶层在一个统一市场。跟其他大国相比,中国更有必要也有可能形成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大循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需要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后退,更不是关起门来封闭发展。自给自足也不是什么产业都自己搞,而且都得搞成世界第一,都不进口了。实际上,封闭发展不可能,也做不到。”刘世锦说。

他认为,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使这一群体人数倍增。“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人,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刘世锦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需要提出另一个目标,即用10年至15年的时间,使中等收入群体达到9亿人左右,实现倍增,“这是今后相当长时间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潜能所在”。

“出路在于加快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刘世锦说,未来,人口流向不仅由农村进入城市,更重要的是由小城镇进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不仅是农民进城,同时也应允许城市居民下乡,城镇要素双向流动、相互融合,大都市外围城镇发展更为重要。

刘世锦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仍有20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空间,都市圈、城市群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结构性潜能,在“十四五”和更长一个时期,绿色城镇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和主战场。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3 19:24
东北31城小学生6年数量变化:少了50万人,仅3城正增长

2020-10-13 05:31:25  来源: 第一财经   作者:记者





  小学在校生数量变化,是衡量一个城市、区域人口流动变化的重要指标。2013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明显,尤其是东北地区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人口外流。这个过程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也出现明显减少。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东北地区31个地市2013年以来小学在校生数量,仅沈阳、大连和长春三个城市的在校生数量为正增长,包括哈尔滨在内的其他城市均为减少,其中四平、齐齐哈尔等城市下降幅度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地市数据不详,在此没有纳入统计;另外,大连的数据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据;葫芦岛2013年的数据缺失,在此采用2014年的数据;通化和辽源暂无2019年的数据,在此采用2018年的数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仅“沈大长”三城在校生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普通小学在校生9360.5万人,2019年这一数据为10561.2万人,6年间增加了1200.7万人,增长12.83%。但在东北地区,2013年以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小学在校生数据均出现减少,减少的数量分别为9.3万人、17.63万人和26.1万人,三省合计共减少了53.03万人,相比2013年下降了10.7%。

  上述31个城市中,仅沈阳、大连和长春的小学在校生数量有所增加。这其中,虽然大连增量达到了6.2万人,但由于大连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据,因此若平摊到小学阶段,则增量或在4万~5万之间。

  相比之下,辽宁省会沈阳近六年小学在校生增加5.9万人,是整个东北地区增量最多的城市。作为大区中心城市以及东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沈阳近年来大力放宽落户门槛,吸引人才。

  今年4月初,沈阳市出台了全面取消人才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落户政策的7条补充意见,真正实现人才落户“零门槛”。根据当地统计,自2020年4月3日至6月8日17时,沈阳市通过“落户新政”迎来22457名“新市民”,其中购房、三投靠、人才引进落户者居多。可见沈阳在东北地区的吸引力。

  近年来,沈阳的人口总量也明显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31.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户籍人口746万人,增长1.2%。2019年末,沈阳全市常住人口832.2万人,户籍人口756.4万人。可见,有不少常住人口转变为户籍人口。

  长春2019年的小学在校生数量也达到了40.4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0.9万人。根据近两年长春的统计公报,2018年末长春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51.3万,2019年末为753.8万人,也明显增长。

  上述3个正增长的城市全部为副省级城市,这也说明,在近年东北人口外流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流向了东南沿海地区,还有一部分流向了东北的几个中心城市。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东北,普通地级市与这几个中心城市的差距比较大。比如在吉林,省会长春要比其他地市发达很多,教育资源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将小孩送到省会城市去读书。另外,小学生到中心城市读书,往往是由于父母到中心城市工作,大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以及小学生逐渐向中心城市集中。

  不过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中,哈尔滨小学在校生数量也出现下降,由2013年的42.23万人下降到2019年的39.88万人,减少了2.35万人,下降幅度较小。这一方面是由于哈尔滨总人口超过了1000万人,但下辖9区、7县和2个县级市,相当一部分的人口来自下辖的县市,这些县市的人口也在外流,有一部分流向哈尔滨市辖区,也有一部分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

  从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也能看出东北人口的流动趋势,其中东北几所名校的毕业生去向分布颇具代表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地留存率仅为11.89%,在哈工大的就业地区分布中,最高的是广东,占比高达19.5%,第二去向是北京,为17.13%。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的毕业生本省留存率也只有17.2%,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为27.02%,大连理工大学也只有27.54%。这几个名校毕业生的省外去向中,位居前两名的主要是北京和广东。此外,上海、浙江等地也是东北名校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通地级市面临收缩

  上述31个城市中,有28城出现小学在校生减少,主要来自普通地级市,其中四平、齐齐哈尔下降幅度较大。

  数据显示,四平2013年小学在校生为18.85万人,2019年为9.56万人,减少了9.29万人。衣保中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四平与长春距离近,是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组成部分,联系很紧密,有不少人流向了长春。

  衣保中说,普通地级市小学生数量减少,主要还是因为产业不发达,导致就业机会少,年轻人口外流,整体老龄化程度比较高。

  小学在校生的数量变化只是一个缩影,在东北地区,除四个副省级城市,普通地级市无一进入到中国GDP百强市行列。衣保中说,东北的地级市大部分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城市,都是因为某个产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城市功能,一旦某一个产业出现衰退,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丧失了发展活力。

  尤其是随着2014年以来能源价格的下行,这些产业结构单一的地级市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不少城市呈现收缩的局面,其中人口减少幅度较大的城市有鹤岗、鸡西、鞍山、抚顺、本溪、牡丹江等地。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区域的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均衡,而不是总量的均衡。要允许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自由流动。比如东北地区有不少人到了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当地有很好的土地资源可以发展农业,这样一来人均、户均的土地资源就大幅改善,从动态角度来说,也有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3 22:29
稀土卖出白菜价背后:长期陷国际价格战,有企业利润率跌至10%

2020年10月13日 08:11:34



被誉为工业黄金的稀土,60多年来竟一直以“白菜价”在卖。

10月12日,新华网爆出一则消息,60多年来,位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世界级宝山”白云鄂博矿一直被当做铁矿来开采。

按照上世纪50年代的评估数据,白云鄂博矿的稀土储量在占据了全球稀土总储量83.7%的份额。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范宏瑞却指出,这一数据已经有些“过时”,由于当时的勘探技术还远远不够,整个矿床并未完全探清,铁矿体外围和地表500米以下未做详细勘探。

因此,范宏瑞认为,白云鄂博矿的稀土储量或有很大可能超过目前已知的全球稀土总储量1.2亿吨。不过这座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却由于“家底不清,基础研究断档,交易恶性竞争”等原因,长期被当成铁矿开采。

不仅如此,有关稀土的核心技术迟迟难以得到突破,难以进行原料深加工,也使得稀土销售价格严重偏低。

一位五矿集团的管理人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道出了稀土产业在这些年是如何被“轻贱”:“我们开采出1元钱的稀土原料,粗加工后最多卖10元、20元,但是到欧美做成产品后,我们就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略性能源却卖白菜价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稀土和石油一样,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稀土是镧系17个元素以及钪和钇的总称,根据稀土元素间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及分离工艺的要求,稀土元素的类别可分为轻、中、重稀土。

从全球范围来看,稀土矿产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稀土资源量很少。而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稀土资源储量位居世界首位。

更重要的是,稀土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素有“工业维生素”、“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等称号。

据了解,稀土在荧光、磁性、激光、光纤通信、贮氢能源、超导等材料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军事上,稀土是更是“核心”。目前几乎所有高科技武器都有稀土的身影,且稀土材料常常位于高科技武器的核心部位。还有生活中,稀士也是“无处不在”。手机屏、LED、电脑、数码相机都离不开稀土材料。中科院研究员范宏瑞介绍道,“当今世界每六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稀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为何会被卖出“白菜价”呢?

一开始,是对稀土不了解。20世纪60年代,那时中国的稀土生产工艺和技术十分落后,那段时期是美国垄断了全球稀土资源的供给,我国只能低价向外国出口稀土矿,然后再高价进口稀土制品。

一些国家把稀土生产技术作为高度机密对中国实行封锁,中国对于如此重要的矿产资源,只能把它当作一种最原始的原料给掌握核心开发利用技术的国家。就如此次的话题中心白云鄂博矿,采铁矿内销“自用”,稀土矿出口“贱卖”。

后来,在“中国稀土之父”、物理化学家徐光宪的研究攻克下,中国初步掌握稀土的生产工艺,稀土交易市场才真正到来。在当时,稀土行业是高利润行业,地方企业和私营企业纷纷涌入。可惜在计划体制之下,徐光宪发明的生产工艺并没有获得专利保护。不少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纷纷“跳槽”,使得这项技术向社会“传导”,导致稀土生产门槛大幅降低,无数的稀土生产企业破土而出。他们打着“对外开放”的旗号,疯狂开采与出口稀土资源。

有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单一稀土产量约为20吨,而到了2006年就达到了8万吨,约是80年代初的4000倍,那时中国稀土年产量就已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在巨大产能带动下,1990-2005年间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成为全球稀土成品生产企业的主要资源供给地。

然而,急剧增长的出口量背后,却是不计其数的稀土企业展开的恶性竞争。相互杀价成为市场常态,导致国际稀土价格急剧下跌。1990-2005年,稀土矿石价位从11700美元/吨跌至7430美元/吨,国际单一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价格下跌导致稀土生产企业更加依赖规模扩张,2005年时中国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已超过世界年工业需求量的一倍。

难以想象,作为战略性资源的的稀土竟陷入了恶性价格战。

产能大于配额,稀土提价难

其实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出口的情况,国家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应对。

1998年,我国开始对稀土产品出口实行配额管理制,并且配额总量逐年减少。有数据显示,1998至2005年,年均出口创汇总额为4.2亿美元,年均出口总量为46946.63吨,也就是8.98美元/公斤。而2007年,稀土出口均价为24.06美元/公斤,2008年均价约为23.04美元/公斤,价格有所上升。不过,与其高昂的环境成本、以及战略地位相比,这一价格仍不具备合理性。

不仅如此,尽管我国的稀土出口处于配额制下,但仍被钻了不少空子。

新华社援引包头稀交所董事长李振宏表示,“国外都是大买家,而我们是上百家企业分散对外销售,国外买家在低价时大量买进,价格上涨时则停止采购、使用库存,逼着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出售。”

对于稀土资源的合理利用除了实行配额管理制,还走向了稀土整合这条路子,也就是稀土大集团战略。据悉,稀土大集团战略几经调整,从刚开始北方、南方各成立一家,到后来提出的两到三家,再到现在的六大集团,稀土整合的基础已经基本形成。

这六大稀土集团分别为中铝集团、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集团、广东稀土集团和中国南方稀土集团。

不过可惜的是,在这次新华社的调查中发现,国内六大稀土集团及下属企业,在销售环节仍各自为战,贸易方式传统,成交价格不透明,行业内部竞争混乱。包头稀交所董事长谈道,国内稀土企业交易绝大部分通过双方协商交易完成,真实成交价格就像“袖筒里掰手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配额不够,私矿来凑。“黑稀土”交易也是屡禁不止。

AI财经社了解到,2019年全国稀土开采量配额控制在13.2万吨,而在今年前8个月,我国共出口稀土24377.8吨,连去年零头都不到。仅8月(1642吨)的出口降幅就高达62.3%。然而,早在2014年,我国稀土产能就达到40万吨。

也正是如此,稀土的实际产量大大超出市场所求。据业内估计,当前市场上流通的稀土中,来源不明、生产指令性计划外的“黑稀土”,已经超过一半以上,导致供过于求,加剧稀土低价、外销现象。

这一现象也传到到了企业上。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六大稀土集团销售毛利率也明显下降。其中,北方稀土集团的销售毛利率,就从2011年最高72.8%,下降到2019年的10%左右。

文 | AI财经社 孙浪

编 | 嵇国华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3 22:37
据悉中国恒大债务警报难消 主要债权
时间:2020-10-13 07: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恒大集团为挽救自身财务危机快速采取一系列行动,但这并未打消债权金融机构对这家全球负债最高地产商的疑虑。有媒体报道,多家主要债权行据悉近期决定暂停向恒大提供新增融资,并压缩存量风险敞口。

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作为最大债权行的民生银行已要求分行不再对恒大新增信用贷款,并全面压缩包括债券投资在内的存量债务规模。其中一名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机构已敦促民生银行加强风险的管理,因该行为恒大提供的部分短期流动性贷款抵押不足。

知情人士透露,包括中国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和工商银行在内的债权银行也采取了相似的举措。他们并称,大型银行向恒大地产提供的项目贷款只有在抵押品充足且风险与集团隔离的情况下,才考虑提供新增的项目融资。

恒大针对上述消息回应称,目前恒大与各大金融机构的一切合作正常,恒大和民生银行是总对总合作,并未与和各分行合作;恒大并称,民生银行没有买过恒大债券。

彭博社评论说,债权行的决定凸显恒大集团在持续化解自身债务问题上的巨大压力,尽管公司之前已经通过成功说服多数战略投资者放弃回购计划等举措,暂时躲过了一场流动性危机。

由亿万富翁许家印控制的恒大集团融资方涵盖各类金融机构及影子银行贷款机构,截至今年6月末有息负债余额8355亿元(人民币,下同,1684.53亿新元)。其中涉及境内公司债券496亿元,境外债券1852亿元;已售未交楼的涉及204万业主。

通过向投资人发行信托计划为恒大融资的信托公司也开始担忧风险并更为谨慎。一位知情人士说,浙江一家信托公司已要求对恒大的贷款只降不增,并且在到期后至少不再全部续期,同时要求加强贷后管理控制措施;新增融资取决于项目情况,但融资成本会更高。

另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另外一家信托公司已经不再新发任何恒大相关产品,而把重心放在确保存续产品按期偿付。

自9月下旬传出债务压力风波后,恒大据称筹划本周重返境内债市融资,其发行情况将凸显在岸投资人对该公司的信任是否已有所恢复。知情人士透露,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计划于本周在境内市场发行大约20亿元人民币公司债券,期限五年。恒大地产为中国恒大境内核心子公司。

在降杠杆的压力下,恒大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倾力促销,将公寓价格大砍多达三分之一,甚至向电动汽车部门的员工施压,要求他们完成卖房指标,否则将面临减薪。

中国恒大上周宣布,该公司在9月1日至10月8日期间,实现合约销售金额1420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完成了9月至10月两个月销售目标的约71%,但平均售价跌至四年低点。此前,中国恒大还与部分子公司战略投资者签订补充协议,成功减轻股权回购带来的巨额资金压力。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4 20:30
昔日重庆首富尹明善被立案调查,力帆重整路惨遭“暴雷”

2020年10月14日 18:17:18
来源:国际金融报




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无疑给刚宣布迎来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和吉利汽车两位“白衣骑士”的力帆股份重整进程蒙上了阴影。

10月13日晚间,*ST力帆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于10月12日、13日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对其立案调查。

这无疑给刚宣布迎来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和吉利汽车两位“白衣骑士”的力帆股份重整进程蒙上了阴影。

连续两个涨停后,*ST力帆于10月13日冲高回落,10月14日,*ST力帆更是开盘直接封住跌停,股价报5.72元。

对于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否会影响到重整进程,力帆股份内部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具体还是关注更新的公告,“公司现在处于敏感时期,更多的也不方便说”。

“创业偶像”兵败汽车

此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各方中,力帆控股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47.08%的股份。尹明善为力帆控股的创始人,陈巧凤是尹明善的妻子,尹喜地和尹索微则是尹明善的子女,这四人均在公司担任董事职务,合计直接持有公司0.49%的股份,通过持有力帆控股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计47.08%。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便是曾有多重光环加持的尹明善,他不仅是力帆控股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代人心中的“创业偶像”,昔日的重庆首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尹明善的创业史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生于1938年的尹明善在其50岁那年决定下海创业,开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3年后,发现摩托车商机的尹明善又毅然排除万难创立了力帆摩托车,将其从摩托车小作坊发展至行业巨头,尹明善仅用了8年。

2001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净资产跻身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排行榜。

2002年,年过花甲的尹明善仍保持着创业激情,将目光聚焦至汽车行业,但这一次的创业并没有那么顺利。

2005年,力帆拿到汽车生产资质,2006年正式推出第一款轿车“力帆520”。最初依靠模仿造车,力帆确实打造过不少明星车型。2010年,尹明善带领力帆成功登陆A股。

但随着中国车市环境的变化,模仿造车道路逐渐行不通。2014年起,力帆的销量开始走下坡路,而这恰好是很多自主品牌借助小排量购置税减半的刺激政策崛起的时机。错过这波红利后,力帆又遭遇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的打击,销量自此一蹶不振。

随着销量的下滑,2015年,尹明善带领力帆转型新能源,但这条道路“烧钱”更甚,且收效甚微。销量不景气再加上转型投入,力帆开始走向债务危机,并在2019年集中爆发了,这一年末,力帆股份资产负债率涨至85.4%。今年8月,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如今回头来看,曾经的“创业偶像”所创立的企业因资不抵债而被迫重整,尹明善本人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不禁让人唏嘘。

重整或受影响

“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力帆走过弯路,愧把客商辜负;而今走上坦途,工厂客商同富。商家关照,力帆荣耀;力帆妖娆,老尹逍遥。”2017年3月,已经79岁的尹明善在面对力帆经营困境时仍慷慨激昂地对公众发表了上述言论。

但就在当年10月,尹明善正式卸任力帆董事长,接任者并非尹明善子女,而是力帆股份原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陈卫。

陈卫在任期间,力帆股份曾尝试过不少“自救”措施,包括卖地、卖子公司、成立债委会解决债务危机,但都难以弥补资金“窟窿”。

由于陈卫接手后力帆未见任何起色,尹明善只能在今年4月又将公司大权交给年仅25岁的长孙女尹安妮,当时尹安妮仍在国外读研究生,被紧急召回国成为了力帆新任董事长。

尹安妮到来后不久,力帆控股便进入了司法重整阶段。在宣布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不到2个月,便确定了重庆两江新区政府和吉利汽车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速度之快让业内人士猜测力帆或许又“有救”了。

在公布意向重整投资人后,*ST力帆股价连续两个涨停,虽然第三天冲高回落,但股价仍创下了近一年多以来的新高。不过,随着被立案调查事项的公布,力帆控股的重整事项又增加了不确定性,如果重整失败,力帆股份将有被宣告破产和终止上市的风险。


*ST力帆在公布控股股东和实控人被立案调查的当天上午还召开了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财产管理方案》。

*ST力帆在发布的公告中谈到,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但并未提及是否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重整事项。

对此,力帆股份方面也仅向记者表示,现在不方便多说,以公告为准。

“(两个事项)是有影响的。”一位资深律师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可能会涉及到刑民交叉的问题,即既涉及刑事法律关系,又涉及民事法律关系,相互之间可能直接存在交叉、牵连和影响。(记者 肖逸思)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6 21:30
海口葫芦岛全面拆除,百亿灯塔酒店终搁浅,曾喊话“秒杀迪拜”

2020年10月16日 11:06:32
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时代财经 黄银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经扬言要成为东南亚第一建筑的海口灯塔酒店难逃搁浅命运。

海口市生态环境局10月14日发布的《关于拟批准海口市葫芦岛项目重点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整治报告书”)显示,为消除对周边海洋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海口湾近岸的海洋生态环境,葫芦岛项目将被全面拆除。拆除工作由海口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全面负责。

葫芦岛是一个围填海项目,海口灯塔酒店项目是岛上规划建设的唯一一个项目,拟打造为集七星级酒店、产权式酒店、免税购物中心、国际游艇俱乐部、国际会议中心、世界贸易中心为一体的综合体。

海口灯塔酒店项目的开发早已陷入停滞状态,如今葫芦岛被拆,该项目面世的机会亦将完全丧失。

一位海南地产业内人士在10月15日向时代财经表示,葫芦岛被拆除主要是因为海南目前严控围填海的政策。

受该政策影响,很多像海口灯塔酒店这样的围填海项目迎来了发展转折点,或被搁置、或被出售、或艰难复工……

百亿灯塔酒店彻底搁浅

2008年,为充分开发利用海口的热带滨海旅游资源,增强海口滨海旅游吸引力,海口市提出在海口湾进行围填海造地,形成离岸的小型岛屿,建设大剧院和海口湾标志性建筑--灯塔酒店。

形似“葫芦”的人工岛--葫芦岛应运而生。葫芦岛位于海口湾东部浅滩内,面积约29.99公顷,南北宽471米,东西长994米,护岸长度为2693.9米,陆域标高5米。

填海工程完成后,灯塔酒店项目的开发被提上日程。2012年2月,灯塔酒店项目正式向全国公开进行施工招标,招标人是项目开发商海南中汇宏基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中汇宏基”)。根据招标文件,灯塔酒店项目计划在2014年初具规模,2016年全面竣工。

自诞生之日起,灯塔酒店项目就被寄予厚望。该项目被列为海南省“十二五”重点项目,投资达到10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地标性建筑,并将作为海口的城市名片与城市客厅,准备迎接2017年第22届世界石油大会。

“秒杀迪拜”“东南亚第一建筑”“顶尖七星级酒店”…… 带着各样的光环,灯塔酒店当时登上了海南众多主流媒体的头版。

但可惜的是,事情的发展最终变了样。灯塔酒店开局有多风光,结局就有多落寞。

在计划全面竣工的前一年(2015年),陆续有媒体爆出,灯塔酒店工地2013年后已处于停工状态,变成了破败的烂尾工程。

据10月14日发布的《整治报告书》显示,目前葫芦岛尚未进行酒店开发,形成的人工岛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也未遭受重大破坏,岛上主要为一些杂草以及2处废弃的临时房屋。

这意味着直到葫芦岛被要求拆除,灯塔酒店都未有任何实质开发,从2012年招标开始,烂尾了足足八年。

就灯塔酒店项目的开发情况,时代财经尝试致电海南中汇宏基,但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上述海南业内人士则向时代财经指出,灯塔酒店项目一直都只是处于规划状态,没看到有开工建设,具体停工原因不了解。而海口一房产中介则透露,该项目停工的原因应该是资金链断裂。

从公开资料看,资金链断裂的说法不无道理。2017年4月27日,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在当地媒体发布了一则土地出让金催缴通知书,被催缴对象正是海南中汇宏基,催缴金额是该公司领到灯塔酒店项目第一期土地证后未缴清的5.295亿元土地款及相应违约金。

在这之后,海南中汇宏基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天眼查显示,2017年4月26日,海南中汇宏基有四个股东退出,然后引入了新股东--中科金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2018年,中科金控退出,上海同丰棕榈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入局。目前,上海同丰棕榈滩成为了海南中汇宏基的大股东,持股75%,海南中汇宏基集团持股25%。

另一方面,海南中汇宏基自2016年开始就官司不断,案由大多是民间借贷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海南中汇宏基因此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

如今,无论海南中汇宏基资金问题能否解决,随着葫芦岛被拆除,灯塔酒店项目也失去了面世的机会。

“史上最严”环保整改风暴

葫芦岛被全面拆除,在前述海南业内人士看来,主要是由于海南目前严控围填海的政策。于《整治报告书》中,海口市生态环境局亦明确指出,葫芦岛围填海项目建成后由于离岸距离较近,对海口湾的水动力平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海口湾污水的扩散消化。

按照近期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对葫芦岛工程建设的反馈意见,海口市需要对葫芦岛项目进行整改,经可研论证,将葫芦岛拆除,可增加海口湾的纳潮量,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据时代财经了解,海南严控围填海始于2017年,是一场自中央到地方的整治行动。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海南开展环保督察。次年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

2018年7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8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省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针对海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围填海大多是出于地产开发的目的。但在这场号称“史上最严”的整改风暴中,很多像灯塔酒店这样的地产项目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

目前来看,葫芦岛的整改最为彻底,由于岛上地产项目一直闲置,最终全岛被拆。同样被长期闲置的文昌市椰林湾度假村人工岛、文昌南海度假村人工岛,没被拆除,但已不再进行地产开发,而是进行海洋生态修复,重新种上植物、投放底栖贝类苗种等。

而那些已经有地产开发被要求整改的围填海项目,则大多被实施“双暂停”(暂停施工、暂停营业)。

时代财经获悉,包括凤凰岛、中弘如意岛、海花岛、日月湾、南海明珠生态岛、半山半岛等明星围填海地产项目,在2017、2018年间都先后被叫停。

其中,“以国际客运港和邮轮港名义取得海域使用权,但实际主要用于房地产和酒店开发”的凤凰岛项目,在被责令停工进行分类整改之后迎来了出售的命运,持有凤凰岛45%股权的三亚凤凰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9月16日起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

但由于项目本身定位为邮轮港,回报周期长,又没有其他可售物业维持现金流,凤凰岛45%股权至今未转让成功。


中弘如意岛同样在停工期间被出售,2018年7月11日晚,中弘股份宣布以14亿元转让海南如意岛度假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半山半岛逃过了被出售的命运,但项目上的小洲岛度假酒店,洲际酒店的海上餐厅、游艇码头均被责令拆除。

经历过一轮停工整改之后,海南地产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上述大部分填海项目都已经复工,但只限于在建部分。“项目原来在建的部分,目前仍可继续开发,但未建的部分即使拿了地现阶段也没法开发了。”

该业内人士强调,目前海南的整治力度还是比较严格,未来是否有放松很难说,没办法开发的项目部分只能先放着。

今年5月9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布海南督察情况指出,海南省在违法围填海问题处置方面,动真碰硬不够,尺度把握不一,个别围填海项目继续违法违规建设。这意味着,未来围填海整治很有可能依然严格。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18 12:48
流浪汉落户天津 检验社会安全网
时间:2020-10-18 07: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郑海龙

去年,内地诸多一二线城市开启人才争夺模式,纷纷推出积分入户政策。但天津市公安局上周为辖区内193名有语言障碍的流浪汉办理落户手续,解决城市特殊困难群体持续安置问题。如此大规模的动作,去帮这些不能为城市创造财富的群体解决最低保障问题,在改革开放数十年来尚属罕见。

看似简单政策 两年努力结果

被天津市接纳为市民的193名流浪汉有语言障碍,因多方寻亲无果,成为长期滞留在政府救助站里的特殊困难群体。落户后,他们将纳入天津市社会保障体系,从此有了身份、不用再四处漂泊。这一看似简单的人性化政策,是当地民政和公安两个部门经两年努力的结果。天津民政局和公安局推出的“办理落户登记实施意见”,明确落户程序,对各救助站经全国救助寻亲网寻亲、媒体登报寻亲、DNA血样搜集比对、人脸识别比对方式寻亲无果满3个月的长期流浪乞讨者,办理在津落户。

去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西安等城市均推出人才入户政策,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招徕高科技人才,配合城市未来发展。这对城市未来发展而言,无疑是积极和正确的。但同时也难免会令人留下“功利”印象。

“不良资产”考验救助体系

此次被天津市政府吸纳落户的流浪人口,无疑对于城市而言,属于“不良资产”,不仅不能带来生产效益,可能还会消耗城市资源。天津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流浪乞讨人员能否够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检验社会救助安全网是否密实与牢靠的重要标志,是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个完备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应关注城市所有角落的弱势群体。天津将这批流浪汉纳入帮扶的对象,不仅提升救助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准,也拓宽人文关怀和社会治理的宽度。此举也获得市民普遍支持。接下来民政部门应采取精准救助措施,才能让流浪者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和城市的关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21 01:57
中国正成为全球技术开发的重要参与者 © AFP 2020 / STR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科技
23:20 2020年10月20日(更新 23:32 2020年10月20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列昂尼德 •科瓦契奇
0 30
中国正在积极积累技术实力,过去十年间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一个能够为世界提供自己的创新成果的国家。在5G、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领先者。中国技术发展有哪些优势?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在塑造新技术格局方面将扮演什么角色?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就这些问题同莫斯科“开放创新”论坛与会者、北高峰资本创始人闵万里博士进行了交流。
致力于促进全球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的“开放创新”论坛每年在莫斯科举办,但今年这一次很特别。首先,由于新冠病毒疫情以及国际交流方面遇到的困难,很大一部分与会者只能以在线方式参加。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论坛议题具有非常清晰的方向。数字新常态——我们做好准备迎接变化着的世界了吗?健康跟踪——技术如何帮助健康行业挽救生命?因COVID-19导致生活方式改变的话题贯穿了此次论坛的几乎所有讨论议题。


© REUTERS / DADO RUVIC
中国开始应对美国挑起的技术战

一方面,新冠疫情无疑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它导致的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给许多人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必须承认COVID-19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各种在线会议、远程医疗、电子商务、机器人化——所有这些不可避免地必须尽快实施。结果,电信公司提高了其技术能力以应对互联网流量需求的激增。各国加快了采用5G、人工智能甚至机器人化的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抗击疫情、恢复经济。
中国是成功应用技术的一个典型例子。尽管最先在中国记录了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中国比许多其他国家更好地应对了这场灾难。今天,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增感染病例,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已降至两位数。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这应归功于积极使用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引入了“健康码”——使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跟踪每个中国人的动向和可能的接触,并据此确定谁应被隔离,谁不需隔离。接触者追踪是抗击流行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之前是手工完成的,而如今人工智能让追踪变得容易得多了。

高科技成了医生的助手。中国公司开发的AI算法已能分析CT扫描,早期发现肺炎征兆。这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5G通信技术已帮助医生分享经验并实时帮助偏远地区的患者。在医院机器人分送餐饮、消毒和测量温度,因此降低了护士们等员工的感染风险。

中国在全球技术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北高峰资本创始人闵万里博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强调,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中国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闵万里博士说:“中国拥有开发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科技的能力。它已经拥有745家人工智能公司,约占全球AI公司的22%,数量仅次于美国。 据《日经》和《爱思唯尔》公司称,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30个最热门技术领域中被引用最多的研究论文的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 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机构中,美国占30个,而中国有15个。”

闵万里博士承认,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仍落后于美国。例如,领先的机器学习开源平台-Tensorflow、Pytorch都是美国的。在硬件(芯片和微电路)方面,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几乎也处于垄断地位。 但中国也在努力在这方面赶上美国。闵万里专家指出,国家支持在这里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他接着说:“政府坚定而持续的支持是AI在中国的主要推动力。 2016年中央政府启动了一项五年计划中的AI计划,并掀起了至今仍在持续的AI投资热潮。自2016年以来中国的AI初创企业已投资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另一个优势也显而易见,中国拥有11.4亿移动互联网用户,似乎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激发了AI的研发极其成果的商业化,以实现逐步发展。”

中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中国发展自身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2015年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它涉及加强工业基础、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效率并加强环保、提升中国品牌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等。需要在10个行业中取得技术突破,包括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新能源动力汽车、机器人技术、生物医学和航天工业等。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确保在这些领域实现最大程度的进口替代。在一些行业,例如ICT,这一数字应该上升到70%。

还单独制定了开发新一代AI的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到2030年中国应在这一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据闵万里专家介绍,实施这些计划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并将加速数字化转型。

闵万里博士说: “为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设计的顶层计划和路线是非常成功的,以智能制造作为发展中国工业智能的方向和核心目标。今年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新基础设施倡议,以加快“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 中国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和新兴技术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是下一代IT(在5G网络开发中有华为和中兴)、高铁和超高压输电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已转变为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 通过AI的应用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美国对抗中国,只能让中国政府更加坚信需要开发本国基础技术。尽管美国对包括华为在内的许多中国科技公司实施制裁,但中国在发展第五代通信网络方面仍能超越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50多万个5G基站。第五代网络用户数量已超过1.1亿。

在新基础设施和数字化方面的投资具有良好的乘数效应。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对数字技术的每一美元投资都可以产生20美元的GDP。就效率而言,这是传统行业投资回报的6倍以上。到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达到2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4.3%。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27 19:29
百亿级项目“烂尾” 集成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
时间:2020-10-27 11: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核心高端芯片并非易事,中国在这一领域本就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还对其产业特性和规律认识不足。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应坚持“主体集中、区域集聚”原则,做好规划布局,避免“遍地开花”带来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日前,6个百亿元级集成电路大项目先后“烂尾”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日益增加的外部压力再次揭开了中国的“缺芯”之痛,产业发展因而吸引了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投资过热也带来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甚至是“骗补”等行业乱象,亟待规范整顿,恢复理性发展的产业秩序。

集成电路投资过热缘于其市场重要性。以芯片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也被称为“工业粮食”,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万物互联时代,从手机、高铁、机器人等硬件终端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都离不开集成电路。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但多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却超过石油,位居各类进口产品之首。也就是说,国产集成电路自给率严重不足。

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华为、中兴等国产龙头企业的遭遇更暴露了中国集成电路的短板。于是,相关企业纷纷着力发展芯片制造,芯片人才被重金争抢;各地先后出台扶持政策,芯片产业园兴建热情高涨。在市场和政策、资金的激励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一哄而上、良莠不齐,在好项目涌现的同时也不乏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最终造成了资源和资金浪费。

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应对集成电路产业有更清醒的认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核心高端芯片并非易事,中国在这一领域本就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还对其产业特性和规律认识不足。集成电路产业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产业发展需要巨大资金投入,时间周期长,高端人才又支撑不足;另一方面,产业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快,研发、投入往往赶不上变化,绝非一夕之功。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只关注短期政绩,对长期资金和政策保障缺乏统筹协调,给“三无”企业以可乘之机,造成了“一哄而上”的资源错配。

要谨防集成电路产业投资过热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集成电路产业“一哄而上”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是部分项目“烂尾”造成的资源浪费,还会导致优质资源分散,哄抬人工、原材料等产业生产要素价格,搅乱行业秩序,带来恶性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使得一些龙头企业竞争力被削弱,形成主体分散和布局分散的行业乱象,不利于我国芯片行业长期发展。

整顿行业乱象要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规划。集成电路是高度国际化、标准化的产品,因而,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应坚持“主体集中、区域集聚”原则,做好规划布局,避免“遍地开花”带来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防范机制,加强与银行机构、投资基金等方面的沟通协调,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引导地方加强对集成电路重大项目风险意识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地方投资的积极性,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28 18:30
​任正非重磅发声,详解华为困局!让穷孩子吃上二两肉比修大房子强

2020年10月28日 17:08:25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任正非重磅发声,详解华为困局!和平需要实力,允许一部分人是"梵高",让穷孩子吃上二两肉比修大房子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任正非讲话,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10月27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一篇创始人任正非9月14-18日访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与部分科学家、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题为《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一篇讲话中,任正非提到,我国的基础工业还是不强的,小小一滴胶,就制约一个国家的故事。他表示,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依托全球化平台,在战略方向上压上重兵产生突破,而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我们不可能又做产品,又去制造芯片。

正如他多次呐喊的一样,在此次讲话中,他再次提到,要重视基础教育。如果国家每年给边远地区一些经费,让穷孩子每天能吃上二两肉,也许比修些大房子强。要允许一部分人是“梵高”。这位天才,在成为艺术家之前,他做过很多工作,但都失败了。

我国基础工业还不强

任正非在讲话中表示,我国的基础工业还是不强的,小小一滴胶,就制约一个国家的故事,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分子工程,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而这几千种胶、研磨剂、特种气体……都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我国现在还基本达不到,很多种技术一年的需求量只有几千万美元、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少,试看泡沫经济下有几个公司肯干这种事。缺一种就会卡了一个国家的脖子。

任正非指出,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依托全球化平台,在战略方向上压上重兵产生突破,而有什么错误。而是我们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我们不可能又做产品,又去制造芯片。就如我们缺粮,不能自己种稻子一样。

任正非认为需要重视科研、重视人才、重视教育。他说,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中最主要的是宽容,我们要耐得住科学家的寂寞与无奈。例如华为公司的5G Massive MIMO,起初没有人认同,搞了八年终于成功上市,成为核心竞争力。

任正非说,习主席在与科学家座谈会讲了,基础教育、基础研究、基础理论、基础工业,也讲了科学家的好奇心驱动。国家不仅要重视科学理论、工程技术的研究,也要重视一些不以应用为目的的纯研究。不然我们怎么能向上捅破天呢?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允许一部分人是“梵高”应该是可以的。

他还说,我们今天受到百年未闻的打压及围剿,20万员工的忘我奋斗,正在挽救公司的存亡,如果我们还有可能胜利的一天,我们不要忘了千万奋斗的英雄,各级干部部门要作好记录工作,追溯英雄,是为了产生更多的英雄。英雄是平凡人,不要忘记他们。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现在我们像二战前的美国,和平需要实力

任正非认为,我们今天的科研状况很像二战前的美国,二战前50年时间,尽管美国产业已经领先全球,但在科研上充满功利主义,不重视基础研究、基础教育,大量依赖欧洲的灯塔照耀,利用欧洲的基础研究成果,发展短、平、快的产业。

二战即将结束时,罗斯福总统的科技顾问范内瓦·布什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提出,要重视不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研究,面向长远,逐步摆脱了对欧洲基础科学研究的依赖,从此,美国基础科学研究远远领跑全球,形成若干重大突破。

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唐纳德·斯托克斯1997年在“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中,强调美国不仅需要纯技术研究,即波尔象限,也要纯应用开发的爱迪生象限,更强调应用驱动的基础科学研究。理论上遥遥领先,又与应用结合,这样既拓展了科学认知,又能创造价值。例如,北大张平文副校长说,据说波音777飞机的风洞吹风是使用全新的空气动力学软件模拟仿真的,使过去需要80次风洞试验减少到现在的7次左右,那么说明美国已把空气动力学的漩涡都变成了经典力学方程。而我们不吹风还不敢造飞机。

俄罗斯将核发动机小型化,形成了战略威慑;美国把核弹小型化、战术化、无污染化。和平需要实力相当才可获取,祥林嫂式的和平是不存在的。美国的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面镜子,我们以此来反思我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的系统性、科学性。学人之长,长自己之力。

现在美国主张中美科技脱钩,美国是因为开放才走到今天的强大,封闭会重返落后的。清华张钹教授讲,美国越讲脱钩,我们越要高举科学无国界,坚持开放和国际化。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东方科学、西方科学。论文都会公开发表,可以查询的,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摸到上帝的脚。我们要坚持向一切先进学习,封闭是不会成功的。

让穷孩子每天吃二两肉比建房子强

任正非指出,我国每年有七八百万大学生毕业,加上中专生大约有一千万,聪明人很多,如果允许差别化的教育,就是姹紫嫣红。一二一,齐步走,同质化就缺少活力,就不易产生天才。

世界有一个乔布斯就改变了移动互联网。差异化就容易产生尖子,政策要支持少数人因材施教。同时,也要重视农村教育,现在有些种田能手、养猪状元,如果他们过去有机会受到系统教育,也许就能成为精英、天才。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大多来自农村,毛泽东、粟裕……

我们今天的农村孩子中,怎么知道不会有明天的爱因斯坦呢?深圳很重视中小学教育,全国达到深圳的水平可能有一些困难。但如果国家每年给边远地区一些经费,让穷孩子每天能吃上二两肉,也许比修些大房子强,房子总会旧的,孩子总会成为博士的,而且他们会更忠于祖国。那么二三十年后,我们的创新能力就大幅度增强,与美国的差距会适当缩小。没有创新是支撑不了我们这么大的经济总量持续发展的。

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不同人才选择不同的方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智。多学科交叉突破会更有可能,横向融合创新才能形成颠覆性的效果;科学、技术、工程垂直打通才会形成能力,真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因此合作交流越来越重要,当然,大学还是应偏科学理论,偏重发现;企业偏重技术、工程,偏重发明,结合起来,力量才会更强大。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的年青人又如此活跃,我们的国家一定充满希望。同学们快快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你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华为近况

近日,有外媒报道,意大利已阻止电信集团Fastweb与华为签署协议。据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这是迄今最明确的迹象,罗马方面正对这家中国公司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瑞典正式宣布禁止,任何进入瑞典的电信运营商都不可以购买使用任何华为的5G设备,已经建设的5G设备也要在2025年之前全部拆除。

据路透社报道,三星电子的显示器部门已经获得美国有关部门的许可,可以继续向华为供应部分显示屏产品。韩联社则补充称,三星获得的是向华为出口智能手机显示屏(OLED)的许可。

三星是当前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美国品牌获得向华为供应的许可。此前,美国企业英特尔和AMD已获得了美国商务部的许可。而英特尔、AMD均是华为笔记本的首要供应商。

在华为正式遭断供以来,有超过15家业界知名大企业纷纷向美国提出了供货申请,除了上述企业外,高通、台积电、联发科、索尼、中芯国际等企业均表示将积极争取恢复向华为供货。但全面突围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28 18:45
富豪争上榜,不是打工人

2020-10-28 14:54:32  来源: 子夜呐喊   作者:子午




  9月底开始,“打工人”这个词突然火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象层面相关介绍的文章已经比较多,在此不再赘述。

  “打工人”的段子火了一段时间之后,官媒的释义才姗姗迟来,一如既往地给“打工人”端出了一碗浓浓的“鸡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比工人日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对“打工人”释义的话语权争夺,下面这条网友公认的释义才是一针见血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工人日报、中新网试图把“打工人”变成美称之后,网友发出“你为什么要‘打|工人’”的调侃,工人日报一本正经地发了一则断句声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嘛,你们还真以为群众不会断句了?在毛泽东时代全民扫盲、普及教育之后,是完全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的,网友的调侃不过是对媒体试图把“打工人”美称化的抗议。

  “打工”这个词大约起源于50-70年代,资本主义“蓬(原)勃(始)发(积)展(累)”的香港地区,80年代随着三资企业在大陆的兴起而传入大陆。

  1976年,由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半斤八两》在港上映。许冠文的兄弟许冠杰为电影演唱的同名歌曲《半斤八两》,唱出了香港当时打工族的辛酸,被经久传唱。

  歌曲在结尾道出了“半斤八两”的涵义:“出咗半斤力,想话摞番足八两;家阵恶揾食,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

  转成普通话,大意就是:“出了半斤力,想挣回八两的工资(古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即八两),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句歌词揭穿了资本主义“等价交换”的谎言,道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附带说一句,由于深受六七十年代红色中国大陆的影响,香港地区的文化界、文艺界有着强烈的左翼传统,这一传统随着80年代的局势骤变,右翼殖民主义文化才死灰复燃,重新占据统治地位。)

  打工——这个词在八、九十年代刚刚传入大陆时,往往指的是那些从中西部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资、台资厂做流水线工人的农民工,在当时市民阶层眼中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歧视色彩。

  当今基层劳动者的主力是我们这些70-90后,我们这一代的童年都曾经高唱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用的新华字典里的例句是:“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然而,“班”没有接上,父辈们却都已经遭遇了下岗,公有变私有,工厂曾经的“主人翁”变成了“雇佣劳动者”,经济学家眼中与一般生产资料处于对等地位的“劳动力”。弹指二三十年,骤然发现,我们都成了“打工仔”,不管你是流水线上月入三千的工人,还是办公楼里月入三万的程序员。

  谁也不必看不起谁,谁也不必有“小确幸”,你我就是个“打工的”。坐在夜深人静却灯火辉煌的大楼里加班的时候,还真以为自己是“奋斗者”,是在为了中华民族崛起而“打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如“社畜”、“996ICU”、“大厂人”和“程序猿”等等戏谑的称呼一样,“打工人”的调侃热潮,是对“奋斗者”心灵鸡汤的拒绝,是对自身“雇佣劳动者”身份的确认,更是无产者阶级意识觉醒的萌芽。

  80年代以来,“阶级”这个足以揭示不平等本质的词就逐渐淡出了公共视野,精英们翻新花样地向庞大的“待富”人群灌输:“贫穷可耻、致富光荣”,“教育改变命运”,将“待富”人群自身的不幸遭遇归咎于他们的个人能力、勤奋程度。再到后来,贫困代际传播、富裕也代际传播,于是连“能力”和“勤奋”的遮羞布都不需要了,“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

  正是因为“边有半斤八两咁理想”,“打工人”与“老板”之间的差距才会越来越大,少数人的富甚至以大多数人的穷为大家,“先富带动后富”也就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事。

  今年上半年,就在打工人还在为连连上涨的物价叫苦不迭的时候,就在打工人开始摆地摊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叹“六亿人收入不足一千”的时候,先富们的财富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着。

  这个月几份富豪榜单陆续发布:

  10月7日,瑞银和普华永道联合发布《2020年亿万富豪报告》,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内地共有415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总财富在过去的四个月就增长了41%,而2018年、2019年的人数分别为325名、389名。

  10月20日,2020年的胡润百富榜发布,千亿级企业家人数比去年骤增一倍,达41人;百亿级的企业级则达到620位,比去年新增近200人,这意味着这一年平均每周都诞生4位百亿富豪;今年中国上榜富豪们的财富达到了十万亿人民币,是过去5年增量的总和。

  病毒来袭,对于“打工人”来讲是灾难、是危机,对于老板来讲却是机遇。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美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打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打工人与老板的差距就必然要拉大。“奋斗者协议”的被承认,企业家参与地方决策,马爸爸向金融系统发起猛攻,显示着老板们的权力仍然扩大,“打工人”仍在失语。

  总体而言,“打工人”的自嘲仍然停留在“身份政治”的范畴;这种自嘲是阶级失语背景下的被动响应。任何试图将“打工人”再次鸡汤化、扼杀无产者阶级意识觉醒萌芽的行为都是极端无耻的。

  “打工人”的自嘲回归阶级议题的广泛讨论,回归马列毛才是唯一出路。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28 19:10
你过了45岁,卖菜都不要你了······
2020-10-28 09:41:57  来源: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作者:晚睡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导语

  政府把民生工程招标给一些民营公司运行,结果他们一手拿着政府的补贴,一手还在老百姓身上大肆敛财。比如这次胜利菜场的改造,目标是建成不亚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菜篮子,不仅环境如商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改变以往人们对于菜市场脏乱不堪的印象,这看起来是好事,但尚未入驻就一堆奇葩决定,到最后商户和老百姓真的能受益吗?

  我们的社会中到处隐藏着歧视,富人歧视穷人,好看的歧视不好看的,学历高的歧视学历低的,位高权重者歧视底层群众,现在年轻的又开始歧视中年人了。这种被歧视的痛感几乎遍布了每个人,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开始认同,不优秀不强大不努力就活该被歧视。

  文章来源 |公众号“晚睡”(ID:wanshui01)

  作者|晚睡

  转载编辑|Ripple

  后台编辑|童 话

  小时候老师会问我们有什么理想,科学家、老师、解放军稳居理想榜前三名,剩下的就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了。

  我的回答一般是当作家、记者,但其实我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当一个售货员,每天收钱,日进斗金,多爽啊。

  财迷而又无知的我全然忽视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我卖的可能不是我自己的东西,另外一个商品也是花钱买来的,这里面有一个成本的问题。

  长大了我也很喜欢卖货,我有个舅舅家是开小卖店的,每到寒暑假我都会欢呼雀跃地去他家帮手,接待顾客、算账收款,每张毛票都理得整整齐齐的,有些皱巴的还喷上水,压在玻璃板下面,直到彻底服帖再扎成一捆捆。

  鉴于我如此有热情,以至于后来我一去,被强迫上岗的表哥就立马消失,留我一个人干得津津有味。

  理想的火焰很难扑灭,前几天我还说如果老了没事干,我就去摆摊卖货,顺眼的就便宜点,不顺眼的就贵点,爱买不买,不买拉倒,想想就刺激。

  结果还没想几天,我就被人刺激了。

  昨天看新闻,武汉一菜市场升级改造,《入驻须知》上明晃晃地写着,要求入驻的女摊贩不能超过45岁,男摊贩不能超过50岁。

640.webp-(1).jpg

  看完我都懵了,女45岁、男50岁,还没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却被菜市场拒之门外,想做个小商小贩都不成了。

  我想起治矫达人尔冬升在《演员请就位2》中提醒陈宥维,“你年纪大回去当偶像也不行了,没人看你了”,很扎心有没有,但我们普通人不做偶像,只想卖菜凭什么不行啊?

640.webp-(2).jpg

  网友也都懵了,清醒过来是各种刻薄的调侃。

  没要求英语八级就不错了。知足吧。

  以后会不会要求必须本科毕业才能卖菜呀?

  我们家这的市场就没有几个45岁以下的摊主。

640.webp-(3).jpg

  已经过了45的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恶意,女人过了45,不仅被直男癌们看成是失去了女性魅力的中性动物,还被剥夺了谋生赚钱的权利。

  一个人选择去做小商小贩不就是因为没有学历、年龄、性别、长相等等限制吗?别说45、50正当年富力强,只要人家愿意,人家卖菜卖到一百岁要你管?

  你不就是一个菜市场吗?你又不是世界500强招聘,还要规定学历年龄,在国外这种带有明显不当歧视的公司,能被人告到当裤子。

  记者采访菜市场的工作人员,询问对“45岁、50岁的限制是否违法”,工作人员的回答依旧傲慢且无知,“违反哪条国法?不觉得有风险吗?(摊贩)每天搬上搬下,你得考虑身体强度啊。”

640.webp-(4).jpg

  好像还挺体贴,“你看你年龄大了,干不动了,还是回家歇着吧”,谁不知道回家歇着好,可人家一家老小你来养吗?

  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病也病不起、死都死不起”的顶梁柱阶段,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每一个被你们撵回家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濒临绝路的家庭?

  还有,四五十岁经商有什么风险?这家吉庆街胜利街菜市场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很多早期入驻的人都超过了六七十岁,最小的基本都过了50岁,人家都干得好好的,扛不动可以雇力工,只要是能赚钱的买卖,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640.webp-(5).jpg

  一位卖鸡蛋的大爷表示,今年77岁了,从39岁就在这里卖鸡蛋,卖了快40年,这一升级改造,把自己的饭碗给升没了。

  管理人员在回应记者时,还强行辩解年龄限制是因为做售货员很辛苦,再加上场地一租就是10年,工作10后45岁的女性和50岁的男性就到了退休年龄了,而且对希望进驻的原经营户会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真是玩的一手好文字游戏,因为10后你就到了退休年龄,所以这10年你也别干了。再说适当放宽是多少,谁来掌握这个尺度。

640.webp-(6).jpg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的寿命都变长了,就算真退休也不能回到家里混吃等死,也应该回归社会、适当从事劳动。

  看钟南山老人,80多岁了小身板堪比年轻人,领奖章时走路一阵风,还能带团队搞科研,治病救人、奉献价值。

  怎么当科学家没有年龄限制,卖菜的却有?

  如果说这是某家私营企业雇服务员,要求年方二十貌美如花,只要你出得起工资,只要有人愿意去,那是你们之间的私人契约,无所谓。

  现在是什么情况,这个菜市场是武汉市政府农改超3.0项目,计划将原有的菜场升级为集合餐饮和生鲜超市功能的吉庆街中央市集,不仅原有的经营户会入驻这里,还要新招一批用户入驻。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市政府挂牌的民生工程,政府通过招投标等方式把这个项目交给社会公司去改造并管理。

  政府对这种民生项目是负有监管权的,不能交出去任他们胡来,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而经过认真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三家公司奇葩的何止是年龄,各种管理规定中还有狠的呢。

  比如他们打着“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旗号,要求入驻人员必须接受付费两周的封闭式培训,合格了才能上岗,商户们好好地还要格外掏一笔培训费。

  还有,所有产品都得以“田间地头”的价格入场,按市场统一规定的批发价和零售价出售,所有单品价格要低于武汉市同类菜价3%,强行压低价格。

  除此之外,要接受卖场合伙人机制,需缴纳保证金、合伙人金、销售提点、设备使用和收银系统使用费、工装费、电子商务后台使用费等一大堆花样翻新的费用,加重了摊主的负担。

  最最要命的是第五条,“不允许脱离卖场使用自有平台和自己的渠道在线上线下卖货”,这句话说得很隐晦,说白一点就是不允许你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比如之前商户可以有定点的饭店、酒店、企业食堂等客户,现在都不允许了,而这原本是很多商户最重要的销售途径。

640.webp-(7).jpg

  升级改造后的菜市场一定会驱逐一批原有的小商户,让那些资金雄厚有能力做自有品牌、压抑菜价的商户进场。

  企业搞出种种幺蛾子,已经脱离了服务民生的范畴,完全是为自己敛财。

  他们只关心看起来好看不好看,将来给政府汇报有没有吹嘘的资本,自己能不能赚钱,却完全没有顾及到老百姓的生活和需要。

  我见过很多这种菜市场改造,没改造之前生机勃勃,虽然环境杂乱点,可是商品新鲜,价格便宜,摊主与顾客之间像朋友一样熟悉,“今天的虾新鲜你不来一斤吗?你妈不是爱吃?”“芦笋今天有新货,上次你嫌有点老……”

  逛一圈就像回家一样,挑挑拣拣、嘻嘻哈哈就把菜买全了。菜市场是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我到哪里都爱逛菜市场,那里藏着最本真最朴素的生活。

  改造后进了整齐划一的市场,看起来环境改善了,装潢摆设都高大上了,但实际上管理费提高了,乱七八糟的费用一大堆,成本高商品价格也会高,卖不动开始滞销,越不新鲜大家越不来,搞到最后死气沉沉,跑了一大半摊主。

  现在很多小区附近的菜市场都拒绝改造,一升级就死成了他们最害怕的魔咒。

  比如这次胜利菜场的改造,目标是建成不亚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菜篮子,不仅环境如商场,实行标准化管理,改变以往人们对于菜市场脏乱不堪的印象,这看起来是好事,但尚未入驻就一堆奇葩决定,到最后商户和老百姓真的能受益吗?

  可能只有他们的钱包日益充实。

  政府把民生工程招标给一些民营公司运行,结果他们一手拿着政府的补贴,一手还在老百姓身上大肆敛财,当然监管部门也不无辜,这里面的猫腻我都懒得说,说多了容易封号。

  目前武汉市的官方监管部门回应,负责胜利生鲜市场运营改造任务的是龙骧网(武汉)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中市集(武汉)商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桥进出口(湖北)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入住须知》也是企业自行制定和张贴,与政府无关。

640.webp-(8).jpg

  区市场监管局已约谈三家企业,要求企业不得违规设置不合理条件,并责令企业立即改正。

640.webp-(9).jpg

  我都不需要细看,就知道官方回应一定是这样的,一曝光必约谈,不曝光,啥都看不见。

  我们的社会中到处隐藏着歧视,富人歧视穷人,好看的歧视不好看的,学历高的歧视学历低的,位高权重者歧视底层群众,现在年轻的又开始歧视中年人了。

  这种被歧视的痛感几乎遍布了每个人,可怕的是,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开始认同,不优秀不强大不努力就活该被歧视。

640.webp-(10).jpg

  在一个崇尚强权的社会里,弱者的生存空间被无限积压,弱者们只能互相倾轧,但结果是社会环境更加恶化。

  套用那句著名的话,

  当他们开始歧视穷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有钱;当他们开始歧视不好看的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丑;当他们歧视学历低的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学历高;当他们开始歧视中年的时候,我终于感到痛了,但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

  反对一切不公平,哪怕这种反对微不足道,那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或许能够撬动起沉重的强权铁板。

  正如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每个人对于他所属的社会都负有责任,那个社会的弊病他也有一份。”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0-29 00:45
专家解释中国为何今年出现很多亿万富翁 © AFP 2020 / Johannes Eisele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21:55 2020年10月28日(更新 22:00 2020年10月28日) 缩短网址
作者: 伊利亚• 贡恰罗夫
0 13
根据《2020胡润百富榜》的最新报告,2020年中国将有257位亿万富翁。平均每周有五位新的亿万富翁诞生。其中有14位年龄在40岁以下。2020年中国亿万富翁的总收入超过1.5万亿美元。新冠疫情引发的危机不仅没有阻止,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们财富的增加。

2020年胡润富豪榜发布 马云蝉联首富
© SPUTNIK / ILYA PITALEV
2020年胡润富豪榜发布 马云蝉联首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智勇认为,所有在这场危机中其财富增长的亿万富翁都是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的公司的创始人,这是导致亿万富翁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王智勇专家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此解释到:“疫情期间人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互联网,比如电子商务、网购等,而且物流配送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领域。另外,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比如云技术、云医生(网上看病)以及类似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40岁以下的最富有中国人榜单》上排名榜首的是39岁的杨惠妍,她的财富为331亿美元。她还被认为是亚洲首富。她是从事豪宅建设的碧桂园公司的主要股东。

排在第二位的是京东时尚和奢侈品顾问,现年27岁的章泽天。 2020年她的财富增长了111%,达到235亿美元。这要归功于京东的迅猛增长。

而34岁的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昊赚了213亿美元,排在第三位。

第四位是字节跳动创建者张一鸣。他的财富为162亿美元。

王智勇告诉卫星通讯社记者,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做得很好。因此,有更多的有钱人。王智勇接着说:

“在2020年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国家表现都比较差,经济呈负增长态势。然而中国的经济在前三个季度都保持了小幅度的增长,相对表现良好。那么在中国经济比较理想的背景下容易出现一些富豪。”
相比之下,美国富翁创纪录地变得更加贫穷。据彭博社报道,包括因股市走低,IT行业十大最富有的美国商人损失了440亿美元。

例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财富减少了90亿美元。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财富缩水了85亿美元,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9月份亏损了29亿美元。

俄罗斯富翁也并不幸运。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自年初以来他们累计亏损167亿美元。诺里尔斯克镍公司 的主要股东之一弗拉基米尔·波塔宁仍然是彭博排行榜中最富有的俄罗斯人:他的财富减少了15.4亿美元,目前为265亿美元

根据《2020胡润百富榜》的资料,中国现在有878位亿万富翁,其总净资产为4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有788位亿万富翁。还在十年前的2010年,中国只有189位亿万富翁。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1-7 01:20
内蒙古致32死20伤瓦斯爆炸事故案一审宣判:32人获刑
来源:新华社
2020-11-06 19:33
当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人民法院、阿鲁科尔沁旗人民法院、林西县人民法院、克什克腾旗人民法院、喀喇沁旗人民法院分别对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12·3”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所涉9起刑事案件进行一审公开宣判,对事故单位22名责任人和10名相关职务犯罪被告人依法判处刑罚。

2016年12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宝马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2人死亡、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399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2008年3月起,宝马煤矿长时间、长距离、大范围、大规模疯狂越界违法开采煤炭资源,累计越界采掘煤炭资源总量4061972吨,总价值102036.72万元。宝马煤矿在越界区域内冒险蛮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最终引发瓦斯爆炸事故,宝马煤矿及其母公司宝马煤炭物资公司相关责任人员应依法对事故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内蒙古煤矿安监局赤峰监察分局等相关部门部分工作人员履职不到位,日常监管严重缺失,未发现和有效制止宝马煤矿长期存在的越界违法开采问题,存在玩忽职守行为,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另外,宝马煤矿部分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后故意毁灭煤矿井下测风记录,干扰事故调查,相关部门部分国家公职人员还存在受贿、行贿、挪用公款行为,亦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12·3”事故发生后,部分被告人赶到现场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罪行,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减轻处罚。宝马煤矿和宝马煤炭物资公司部分管理人员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投资入股煤矿,予以从重处罚。

法院据此作出判决:对邱则田等10人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和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十三年至五年六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对赵海生等7人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2人缓刑。对高启柱等4人以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对吕虎以帮助毁灭证据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对鲍青春等10名国家公职人员以玩忽职守罪、受贿罪、行贿罪或挪用公款罪分别判处十五年至一年九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大部分被告人还同时被处罚金刑。

宣判后,大部分被告人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0-11-9 00:38
一个百亿医疗灰色链条被打破
2020-11-08 20:11:18作者:你们的中产先生来源:局势帝

从1.3万降到700,又一个医疗灰色链条被打破,还有哪些别的暴利医用耗材?

- 1 -
暴利

2019年,苏州三甲医院附一院,心内科明星主任杨向军被抓。

这位昔日的名医,被他的博士生实名举报“给患者乱装支架,一个支架收代理商回扣一万元”,总计收受回扣超亿元。

什么叫乱装支架呢?心血管堵塞需要装支架疏通,但是目前存在滥用的现象。

有的病人情况不严重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也被建议装支架,或者只需要装3个支架,结果装了8个支架。

算一笔账,一个患者多装5个支架,一个支架回扣1万,据报道这位明星主任每年有600例手术,那一年的回扣就是3000万。



苏州附一院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杨向军是苏州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心内专家和领军人才,事发后一时间舆论哗然。

心脏支架有这么暴利吗?回扣居然这么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大健康成了最热门的产业,其中心血管相关的更是暴利产业,因为是救命用的。

普通人做支架手术,如果放一个支架,用国产的整个手术下来大概3万,进口的要5万,价格非常昂贵。

贵就贵在耗材上,一个国产支架就要1万多,进口的要2万多,加上周边耗材,价格就上去了。

而心脏支架我们知道,非生物材料主要就是不锈钢和镍钛合金等,成本不到千元,为何到了患者身上涨了几十倍。



多的钱去哪了?

- 2 -
链条

一个支架是怎么进入医院的,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链条,每个环节如何盈利?

支架出厂基本只要千元,然后就是漫长的入院过程,从厂家进入医院需要经过多个层级和环节。
首先是代理商。

代理商也是多级的,独家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现在很多都是省级统一招标,个别的可能还有市级代理,地级代理,五级代理下来,每一级都要要加价,因为代理也就意味着需要打通关节,打点关系,这很费钱。

采购和招标,这里就不写了,懂得自然懂,代理商关系硬的,进入医院其实比较容易,一般走个合规的招标流程就进去了。

不硬的就要靠医药代表了。

当然一些关于药代的奇葩事迹被人们有点过度解读了,说得好像男药代都要陪酒塞钱,女药代陪睡全科室,其实也没那么严重。和其他行业一样,暴利的地方狗血自然也多,看下金融和银行。

最后,耗材进了医院用到病人身上就完全看医生了。

其实医疗这种事大家都懂,里面的空间其实很大,用多少量用哪一家,都在医生一念之间,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给回扣。

很多药代每个月都会到被他“打入”的医院拉医生的处方单,然后按照用量给回扣,甚至打单的操作员也要打点一下,免得少打了得罪医生。

所以你看,大到一个心脏支架,小到一个药片,很多时候就是通过这样一个链条送到病人手中的。

很多人会苛责医生,但这只是医生的错吗?

- 3 -
困境

中国的医生,说实在的,我们之前在医闹的话题中写过四个字:

高高在下。

原因事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中国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

2019年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中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为2.59人,医院、床位数量都不足,岔开一句,为何年初新冠疫情武汉如此严重,为何中国不做群体免疫一定要严防死守,就是资源不足怕引起医疗挤兑。

另一方面是医生的尴尬处境。

医生和教师很像,因为特殊的职业关系,一直处在市场和体制的模糊地带。

武汉的疫情我们也看出来了,医生有做行政的,有做科研的,临床的医生最辛苦,待遇不高。

以心脏支架手术为例,一台手术下来病人要花三五万,医生花了几个小时才挣1000块,这里面还需要在主刀和两个大夫、三个助手之间分配,每个人就几百块,还不如去隆胸拉皮,简单还多金。

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存在即合理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任何不合理的现象都会用另一种不合理来弥补。

比如医生收红包,一台手术下来,主刀医生要给,特别是麻醉师也要给,不收不放心。

然后就是以药养医,以耗养医成为被默许的潜规则,医生多开药,开贵药,感冒了给你开5块钱的西药还要配80块钱的中药口服液。

不过,在这里我想为医生说句话,我们不能用一个白衣天使的帽子就让医生过度劳动,就像不能用辛勤园丁和马路天使来要求教师和环卫工人辛勤付出一样。

一般来说,被立牌坊的都是要你有所牺牲的,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也不比谁傻,靠忽悠的年代过去了。

- 4 -
破局

从近几年看,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不时有伤医事件发生,这里面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医疗体制的问题。

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坦然接受医疗体制的痼疾,却将怒火发在医生身上。

其实,医生和患者都是这个链条的受害者,最收益的是这个链条流通环节的既得利益者。

所以,要破局首先就是打掉流通环节吸血。

这方面国家一直在做改革:

2017年,取消药品加成,提高医生技术服务价格,破除以药养医。

2019年,推进药品管理法,厘清药企、医院和患者关系。

2020年,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减少流通环节加价。

此前的一次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成了大型砍价现场,一些贵族药被砍到最低价:



比如治疗糖尿病的安达唐,平时9.6元一片,砍到4.36元,价格直接腰斩全球最低。其他的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

昨天,最新一次带量采购砍价,均价1万3的支架被砍到700,堪称打一折都不到,百亿支架市场一夜坍塌。

在带量采购面前,除了心脏支架,其他一些高值医用耗材行业估计在瑟瑟发抖,像是骨钉、透析、口腔这些困扰人们的昂贵治疗,也许也要恢复正常价格了。

这说明,只要国家想办,没有办不成的事,希望医疗其他领域也能继续改革破局。

就这样。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2-17 20:53
从春晚看南北差异
时间:2021-02-17 07: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早点

京腔新韵

杨丹旭

yangdx@sph.com.sg

中国央视的牛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各种喝彩声和吐槽声中落幕后,有朋友传来一篇关于春晚收视率的文章,向我感慨:“原来春晚也有南北分割线。”

有自媒体统计,作为每年农历大年三十的保留节目,春晚在东北三省收视率最高,都超过80%。越往南走,人们对春晚的兴趣越低,尤其到了长江以南,春晚收视率都不到20%,在广东、海南等省份,收视率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个位数。

有舆论因此总结,从北往南,中国民众对春晚的态度,依序是“必须看”“一般会看”“偶尔看看”和“啥是春晚”。

上网了解了一下春晚收视率南北差异的原因。在幅员广阔的中国,南北过年的习俗有极大地域差别,但春晚展示的年味以北方年俗为主,例如春晚节目中常提的过年包饺子、吃饺子,在北方是家家户户的习惯,可过年吃汤圆、年糕的南方人却难以找到共鸣。

倾向从北方文化视角出发的春晚,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是卖点,但相声在京津地区发源繁荣,小品则长期由东北的二人转演员扛大旗,这些节目因为文化差异和缺少语言上的共通性,在南方经常都不讨喜。面对令北方观众捧腹大笑的“段子”,南方人常常摸不着头脑。在问答网站知乎上,关于广东人不看春晚的讨论中,有网民直言“实在是看不懂啊”。

与天寒地冻的北方不同,气候温暖的南方在除夕夜也有更多活动选择,绝大多数人不会窝在家里看电视,而是会出门逛花市、看花灯,和亲朋好友外出聚餐、看电影、打麻将。

春晚收视率的南北差异,也让一些舆论联想到中国经济南北不平衡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每年年初中国各地公布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成绩单”时,南北差距都会受到中国舆论关注,今年也不例外。上个月出炉的2020年各地GDP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城市前10强排行榜,北京是唯一上榜的北方城市。

“南强北弱”的态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越来越明显。1978年,中国经济10强城市中,北方城市占据超过半壁江山,但随着深圳、杭州、苏州等南方明星城市崛起,哈尔滨、青岛、大连和沈阳等北方城市纷纷掉出榜单,只剩下北京和天津。去年第三季,天津首次被挤出10强榜单,北京成为仅存的北方城市。很多业内人士也相信,若北方一些省份更早被发现GDP严重“注水”,挤掉水分后的南北差距扩大甚至可能来得更早。

中国投资圈素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形容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不过山海关”的意思是不去东北地区。投资人用这句半调侃式的形容,表达对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欠佳、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担忧。去年天津被挤出全国10强后,投资圈连“山海关”都嫌远,干脆提出“投资不过南宋版图”的新说法。

南盛北衰的现状,是中国经济新旧更替的折射。长期以重工业、国有企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北方地区,早年曾经有过辉煌的制造业;但中国改革开放后,东南部沿海地区因为地理优势,快速与外部世界对接。没有计划经济的包袱,南方的民营企业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经济活力明显超过北方地区。

不同的人文土壤,也让南方地区在创造市场化营商环境上有更好的条件。这几年在中国外派,有机会到辽宁、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出差,虽然每次短暂停留只能了解城市的皮毛,但还是能从跟当地人有限的接触中,感受到城市之间民众观念和风土人情的不同。北方人更加粗犷大方、重情重义,注重人情、讲关系、讲圈子;南方人则精明务实,有时显得冷漠无情,但他们守规则、讲契约,社会关系在南方远不比在北方重要。

南北差距在中国受到关注,就连春晚收视率的话题,都让人立刻联想到南北经济的悬殊,再次凸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实让人忧心。这几年“北雁南飞”的人口流动趋势,以及投资往新经济不断涌现的南方流动的情况,导致南北悬殊恶化的循环更加难以打破。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近日在一篇评论形容,南北差距拉大,这是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胜利,证明北方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春晚的主办方精心打造一年一度的晚会,希望争取到更多人捧场,得从南方观众着手。中国要迈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看起来还得从掉队的北方地区入手。
链接

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 五年计划70年大事记 计划+文革正名
3 个回复 - 1993 次查看
王颖: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怎么来的?(附历次五年计划图解)2020-10-27 22:43:16作者:王颖来源:秘书工作公众号 【编者按】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 ...
2020-10-28 00:57 - 焦典 - 焦点时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2-17 21:00
中国77城每平米房价超过万元人民币
时间:2021-02-17 17:2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共有77个城市的平均单价超过了1万元每平方米,其中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最为集中,四省单价过万的城市之和占比过半。

据第一财经报道,记者梳理了中国房价行情平台上各城市的1月二手住宅平均单价数据发现,当前,在中国300多个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普通地级市)中,共有77个城市的平均单价超过了1万元每平方米,其中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最为集中,四省单价过万的城市之和占比过半。

此外,有八个城市单价超过了3万元每平方米,其中深圳高居榜首,甚至有知名歌手感叹买不起深圳房子。

在77个城市中,东部沿海总共有55个,占比达到了71.4%;中西部有18个,占比为23.4%;东北有四个,即东北的四大副省级城市。

从省份分布来看,东南沿海最多,江浙闽粤四个发达省份之和达到40个,占比过半。其中江苏数量最多,全省13个地级市中,有12地市过万,唯一一个未过万的城市镇江,也离万元大关十分接近。江苏房价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南京、苏州和无锡,这也是江苏三个GDP位居中国前20的城市。其中南京达到每平方米33556元,位居中国第八。

总体上看,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房价差距很大,这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21个地市中只有七个地市的人均GDP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且全部都在珠三角地区。

当前,房价前十的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厦门、广州、三亚、杭州、南京、天津和福州。其中,前八名的城市平均单价均已超过了3万元大关。深圳房价高居中国第一。数据显示,2021年1月深圳的平均单价已达90049元,是北京的1.35倍、上海的1.45倍、广州的2.2倍。

由于外来年轻人多、住宅供应有限,房价高,深圳的住房自有率也比较低。2019年10月,贝壳研究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市场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湾区11城中有8城住房自有率低于60%,深圳住房自有率仅为23.7%。

深圳籍知名歌手、《丁香花》原创歌手唐磊在社交平台上感叹:“我真的很后悔当年离开深圳去外面打拼做歌手,如今的我回到深圳也买不起深圳的房子,空有一个深圳的户口。”

唐磊告诉记者,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到深圳工作,户籍也落在了深圳。不过,刚毕业的时候收入不高,因此也没在深圳买房子。后来为了发展歌唱事业,2005年离开深圳到北京、广州发展,“因为深圳做唱片行业的人很少,所以不得不离开深圳”。

虽然离开了深圳,但唐磊的户籍一直在深圳,社保、医保也一直交在深圳,目前也没打算把户籍迁出深圳。唐磊告诉记者:“我对深圳很有感情,深圳的环境很好,生活品质很高,我有一个念头,就是有一天当我不想在外边奔波时,我想回深圳去。但是现在一看,我没法在深圳买房子。”现在深圳一套房子动不动就要1000多万元,这已经不是靠努力工作就可以做到的了。

唐磊说:“我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有点担心。”他说,自己发帖不是心怀抱怨,而是对为深圳奉献了青春的年轻人而发出的感慨。年轻人到深圳工作、生存压力很大。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2-18 00:52
下午察:农村“剩男”配城市“剩女”

时间:2021-02-17 21:5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官媒一篇有关农村“剩男”的报道日前登上热搜,原因是文中受访专家提出,城市“剩女”多,农村“剩男”多,建议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

此番言论自然在中国网民间引起强烈反弹,指出解决“剩男剩女”问题不能像鸡鸭配种一样。

事实上,由于中国进入低生育率国家行列,政府近年不遗余力地催生、催婚,但在方式方法上往往因为太急于求成而格外生硬,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官方宣传农村“剩男”结合城市“剩女”?

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旗下的“新华视点”在西方情人节这天(2月14日)发了一篇有关农村“剩男”因高额的彩礼面临娶妻难的文章。

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吴修明在文中接受采访时建议,地方政府也可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解决一些性别“结构”难题,如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也可以牵头组织跨区域“鹊桥相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中国专家建议,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以解决双方婚嫁问题。(互联网)

吴修明还说:“从长远看,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才是治本之策。”他提出,要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让城市女青年不把农村视为畏途。

网民集体讨伐

吴修明的提议顿时引来中国网民的犀利反驳。

网民指出,农村剩男是因为没有钱、没有本事而“剩”,城市剩女则大多因为财富自由、不愿意承担家庭压力而“剩”;这样一来,农村剩男的素质也根本无法和城市剩女生活在一起。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在昨天(2月16日)刊出的另一篇报道中也指出,剩男剩女背后是两个问题,他们剩下来的性质不一样,而且与城乡差异关系也不大,简单匹配是“想当然的看法”。

吕德文分析,农村的天价彩礼问题,并非完全是性别比失衡导致的,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圈被打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农村婚嫁习俗中的彩礼往往是“天价”。(互联网)

吕德文还指出,城市“剩女”多,也是婚姻观念变化的表现,城市女性并不把这个婚姻当成唯一选择,不结婚也是可以的。

有媒体委婉称,提出这样的建议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会引发更多矛盾,呼吁“别乱点鸳鸯谱”。

还有评论指出,随着中国婚恋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人相信,对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婚姻和生育,都不再是必选项,不妨“少一些歧视和偏见”。

尽管农村剩男向城市剩女输出的建议确实有欠考虑,但官媒的报道也折射出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焦虑。

中国人口出生率走低恐致经济萎缩

中国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共有1003万5000名新生儿登记入户口,比2019年的1179万户籍登记的新生儿数量下降了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新生儿数量出现大幅下跌。(法新社)

上述数据虽然不是去年全部中国新生婴儿的数量,但从各地已经发布的人口数据来看,新生儿数量出现大幅下跌是普遍现象。“全面二胎”政策的效果也远远低于预期。

出生率下降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退,这对于还没有完全从劳动密集转型为技术密集的中国产业来说是一大挑战。

对外来看,劳动力成本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竞争力;对内来看,人口下降也会导致消费力萎缩,内需不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成本升高。(新华社)

此外,中国养老体系也面临压力。中国老年人口已是全球最多,随着出生率持续下降,将来很有可能出现退休的老人越来越多,而供养退休人员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追本溯源,面对持续走低的人口出生率,大量的未婚未育青年自然也成了政府操心的对象。这倒也不稀奇,许多低生育率国家也对此出台了许多政策试图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

但是,中国的催生、催婚方式往往有凌驾个人意愿之嫌,甚至故意矮化“不婚不育”,方式生硬而难以让人接受。

历年生硬的春晚催婚小品

作为反映国家每年主旋律的舞台,今年中国央视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再次承担起号召大家解决人口出生率的责任。

和专家强行匹配“剩男剩女”的效果一样,在用各种猥琐的段子和言语讽刺单身、硬性推销“结婚”的好处后,该小品在网络上遭到了大量吐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今年央视春晚小品上赤裸裸的催婚方式并不被中国年轻人接受。(视频截图)

有网民指出,原本“催婚”这个词语就让不少适婚人士感到焦虑了,小品中还出现“闺女28岁没有男朋友”“单身是狗”“结婚要是不好人家能结三回?”等台词,不仅引人反感还让人觉得毫无道理。

小品中的妈妈一听到女儿有男朋友就马上琢磨生孩子以及生几个、叫什么的问题,也暴露出在中国社会传统观念里,婚恋嫁娶就是为了生儿育女。

这当然不是春晚第一次催婚、催生。2017年央视春晚小品《真情永驻》就讲述了一对夫妻因没有孩子,女主角担心“三代单传,到我这儿断了”而主动离婚的故事。

小品结尾以“现在科技发达,可以试管婴儿”实现“大团圆”结局,这让“催生”主题得到了升华,却也使得广大未婚青年更加恐婚。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5-12 22:55
北京人见证了人口涨到几千万,各种资源变拥挤,真不希望资源和人口再去大城市了


枫若犹红
4小时前
【本文来自《陆铭:如何缓解人口困局?眼下有个“一石数鸟”的办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见证了北京城市面积越扩越大,人口从几百万涨到几千万,道路越来越堵,住房停车教育医疗都越来越拥挤,空气质量虽然有周边河北兄弟的吐血支持这两年有所好转,但是长此以往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真心希望中国的发展趋势不要继续再集中资源和人口到大城市了,而是大力下沉资源到广大乡村和县地级小城市,发展青山绿水,建设新农村,让我们城里的居民也好好喘口气。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5-18 21:38
全国流动人口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人口流向了哪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本报记者 李 婕
2021-05-18 09:4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宋 博制(新华社发)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于近日发布。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除了人口总量变动这样的“宏大”数据,区域人口、家庭人口、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形态特征等分类信息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传递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信号。本报今起连续推出“透过‘七人普’看变化”报道,围绕“七人普”部分数据展开分析,探讨人口变动背后的原因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编 者

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江浙人口增加也很多——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31省区市最新人口版图呈现在大家面前,并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哪个省份最“年轻”?哪个省份劳动力最充足?哪些省份吸引人?哪些省份要留人……人口数据背后,释放着丰富多样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31省区市的人口版图和流动趋势。

数 量

广东人口最多,山东次之。

广东和山东人口最多,人口均超过1亿。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35.09%。

人口流动

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现象普遍

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从流向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年龄结构

西藏最“年轻”

西藏0-14岁人口比重为24.53%,为全国最高。

性别结构

东北女多男少

吉林(99.69)和辽宁(99.7)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黑龙江以100.35紧随其后。

受教育程度

北京“学历”最高

北京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41980人,为全国最高。

各省人口之“最”引人关注

——广东人口最多,西藏最“年轻”,北京“学历”最高,吉林、辽宁女多男少

数量、结构、素质等是人口的基本范畴。围绕这些方面,全国省区市的人口之“最”也纷纷出炉。

看数量,广东人口最多,总量为126012510人;山东次之,为101527453人。这也是全国人口超过1亿的2个省份。

目前人口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值得一提的是,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即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五省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达35.09%。

看年龄结构,西藏最“年轻”。数据显示,西藏0—14岁人口比重为24.53%,全国最高;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52%,全国最低;除西藏(5.67%)外,其他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

从全国水平来看,0—14岁人口比重为17.95%,与2010年相比上升1.3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比2010年上升5.44个百分点。在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的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看性别结构,东北女多男少,广东、海南、西藏男多女少情况突出。

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分别是吉林(99.69)和辽宁(99.7),意味着这两个省份女多男少;黑龙江以100.35紧随其后。东北三省性别比均低于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07。全国人口性别比最高的3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海南和西藏,都在110以上。

看人口素质,北京“学历”最高。北京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41980人,为全国最高,其后分别为上海、天津;北京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64年,也是全国最高,上海、天津同样紧随其后。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人口数据背后,传递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信号。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看来,整理、分析和开发、利用人口数据,是各地都要做好的一项工作。比如围绕当前社会较为突出的“一老一小”问题,可结合当地人口实际提前谋划,推动社会“适老化”改造,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等,有针对性地制定人口相关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流动规模更大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城镇化率持续提高,未来城乡之间还将呈现大迁移大流动的基本格局

在拥有逾14亿人口的中国,每年的人口迁徙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向哪儿了?有哪些趋势性特征?

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现象已相当普遍,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分省份看,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其中广东增加超2170万人。

“从流向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

刘向东认为,人口流向背后首要的动力是地区的经济活跃度。有没有好的产业、优质的就业机会,能否带来较好的收入,是影响人口迁徙流动的主要因素。此外,宜业还要宜居,医疗、教育、生活环境品质等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选择。“可以看到,许多城市不仅积极发展产业,也致力于打造优质生活圈,改善民生,这正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留住人才的需要。”刘向东说。

从城乡发展来看,人口流动也与城镇化进程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认为,人口迁移流动是城镇化率从2010年到2020年相继冲上50%和60%大关的主推进力,广东省由此继续成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发达国家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当前仍然处于城镇化率有潜力以较快速度提升的发展机遇期,‘十四五’时期可突破65%的城镇化率,城乡之间还将呈现出大迁移大流动的基本格局。”翟振武说。

面向未来谋产业聚人才

——人口流入流出,人才的集聚等处在动态过程中,各地需因地制宜,并将人口红利进一步转化为人才红利

人口迁徙流动的同时,也有地区呈现人口净流出的态势,进一步引发关于“地区如何留住人”的讨论。

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常住人口为9851万人,比2010年减少了1101万人,在全国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8.18%降至6.98%,下降了1.20个百分点。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解释,东北人口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主要是长期低生育水平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和人口净流出双重因素叠加所导致。这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东北在中国处于高纬度地区,冬季相对漫长且寒冷,一些东北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这也是全球不少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美都有这种现象。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这提醒各地要靠发展产业、提供就业来留住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刘向东说。人口流入流出,人才的集聚效应等都处在动态过程之中,不同地区也面临着不同的考验。“对人口流入较少或经济活跃度不足的地区,要关注产业结构,看是否有调整转型的空间;而对于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则要关注并着力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更好地承担起经济和人才集聚的功能。”

对全国各地而言,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如何将人口红利进一步转化为人才红利。“提高人口素质,让更多人有成长成才的机会,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这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刘向东说。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5-28 16:27
意外!这个超大城市突然收紧落户了

2021年05月28日 11:38:26
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

超大城市开始收紧落户了。

近日,《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将核准类学 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全日制本科 ,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落户门槛全面收紧。

深圳新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历落户的人才底线——全日制本科,技术人才底线——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

2、本科入户年限从40岁调整为35岁,硕士从45岁调整到40岁;

3、夫妻投靠由满2年调为满5年,老人随迁,子女入户时间由8年调为15年。

4、稳定居住、就业基本年限要求由5年调整为10年。

换言之,未来,在深圳 ,大专生将失去直接落户资格,35岁以上年龄的本科生也失去了政策优待,而积分落户的门槛提高到了10年 ,堪称全面收紧。

作为户籍门槛最低的一线城市,深圳收紧落户,释放了什么信号?

01

就在深圳收紧落户之前,深圳人口暴增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深圳常住人口高达1756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720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首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一数据,一改人们对于深圳人口的传统印象。要知道,2019年深圳统计公报显示,常住人口还只有1343万。这次借助人口普查陡增400多万人,可见深圳人口规模之大。

普查人口之所以过去的统计人口出现巨大差异,原因在于平时均是通过抽样调查而来,存在明显误差,而普查数据更为精准。

事实上,前些年,就不乏广州、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000万的说法。这次广州深圳齐头并进,释放了大量的统计外人口,人口增量霸榜前二。

数据显示, 深圳10年大增720万人,广州597万人,成都582万人,而北京、上海仅增加了一两百万人。

这样的人口规模,对于一个城市面积不到2000万平方公里的城市来说,确实称得上“人口众多”。

更关键的是 ,深圳实际人口或许已经接近了此前规划的人口天花板。

深圳此前曾表示2035年常住人口将达到1800万,如今还有15年时间,深圳只剩几十万的增长空间了。

前不久,深圳发改委答复了市人大代表建议时,就释放了收紧的信号。答复称,

深圳入户政策几乎最为宽松,若实施敞口式政策,户籍人口增长或将面临失控局面,最终造成人口剧增,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同时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导致与实现民生幸福城市背道而驰的后果,因此不宜再放宽。

庞大的人口规模和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入,加剧深圳原本就存在短板的教育资源,更是推高了深圳及周边地区的房价,这让收紧落户有了现实的压力。

02

曾几何时,“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

虽然很多人最终不免变成了“东莞人”、“惠州人” ,但深圳的吸引力仍旧独一无二。一些人到深圳来,是为了找寻未来;还有一些人到深圳落户,则是为了获得房票。

过去,深圳是落户门槛最松的一线城市。

京沪大门紧闭,广州只放开到大学本科生落户,而深圳早在5年前就放开了大专学历落户,而且学历落户不设指标数量上限,有来必落,上不封顶。

更具“杀伤力”的一点是, 凡是高学历人才,落户深圳不仅能获得一笔数万元的人才补贴,而且还能获得直通售楼处的房票资格。

在最松落户新政刺激之下,深圳户籍人口5年增长了近60%。据官方提供的数据, 2020年末,全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587.4万,较2015年增长217.8万。

这些新落户群体里,不乏借落户获得房票的买房群体, 自然让深圳原本就供求失衡的楼市更是火上浇油。

为此,2020年,深圳出台新政, 落户满3年且连缴36个月个税或社保方可买商品住房。

这一举措,打破了一些人靠落户直通售楼处的终南捷径,但仍不足以打消楼市炒作的热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番,深圳全面收紧落户门槛,大专生被排除在直接落户之外,对于楼市的影响可想而知。

03

深圳收紧落户,其他城市跟不跟?

这要分城市来看。

对于一些弱省会及三四线城市来说,零门槛落户仍旧是大势所趋。 这些城市,即便取消所有落户限制,也未必能吸引到人才,户籍门槛对这些城市已经失去意义。

对于一般的二线省会来说,落户门槛应当还会持续松绑。 人口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是经济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使然,只要人口不超过城市承载力,放开落户反而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然而,对于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尤其是这一轮人口普查释放巨量人口的城市,落户门槛可能不会再继续大幅松绑。

北京、上海 且不说,两城落户门槛一直都没怎么松绑,不仅如此,两地反而还在抽疏中心城区人口,未来人口政策可能仍旧趋紧,只会在郊区进行一定松绑。

这次普查,人口超出预期的城市主要有深圳、广州、成都、西安等。 成都高达2093万,广州1867万,深圳1756万,西安1295万,相比10年前分别大增582万、597万、720万448万。

这些城市的落户政策,很有可能会进行调整。未来,或许不再来者必应,而是以高学历群体作为主要落户对象。

这也带来一个提醒,落户大城市,宜早不宜迟。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8-10 00:15
中国十年人口大迁徙!149市人口减少 他们去了哪里

2021年08月09日 21:13:28
来源:第一财经





近十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而在一些城市、区域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相应的有相当多的区域人口外流。

第一财经记者整理了各地公布的七普数据,梳理了全国330多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以下简称“市”)十年来人口变化发现,共有149市人口出现减少,占比达44.7%,人口减少市比较多的是东北、中部及西部的甘肃、四川等地。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地发布的七普数据中,部分省份单列公布一些省辖市为县级市,为了保持口径统一,本文没有纳入统计,其中海南只纳入4个地级市的数据;另外有个别省份发布的数据中,单列了个别功能区,在此也没有纳入统计。

全国149市人口减少

统计显示,在直辖市以外的27个省份,共有330多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84市实现人口增长,149市出现下降。

其中,人口下降的149市来自23个省份。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共有14个,占下降城市总数的9.4%;中部地区有47个,占31.54%;西部地区有55个,占36.91%;东北有33个,占22.15%。

分省份来看,149市所属省份主要来自东北、中部地区和西北的陕西、甘肃,西南的四川、云南等地。有一部分地区如东北、山西等,工业化和城镇化比较早,人口出生率比较低,加上能源重化产业比重较大,但近年来能源重化产业下行压力较大,不少地方人口外流,因此人口下降的地市较多。

这其中,东北地区只有三个城市人口增长,即沈阳、大连和长春这三个副省级城市,其他地市人口全部出现下降。比如,与2010年六普数据相比,黑龙江常住人口减少646.39万,降幅高达16.87%,全省13个地市人口全部下滑。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的出生率较低,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同时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机会减少,很多年轻人口流向东南沿海。这十年来,东北一直处于人口外流的状态。

山西作为能源大省,人口减少的市也比较多。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为3491.56万人,与2010年六普的3571.21万人相比,十年间减少79.65万人,减少2.23%;11个市中,有9个出现下降。

山西之外,安徽、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人口下降面也比较大。比如,安徽16市中,有10个市下降,湖南和湖北(不计入省直辖的县级市和林区)各有8个,河南和江西各6个。

中部地区人口下降的地市多,一方面与中部地区距离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较近有关。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络的快速发展,三大经济圈的腹地不断延伸,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部与三大经济圈的人员往来更加便利。

以河南为例,与10年前相比,河南流出到江苏、浙江、上海的人口占全省流出人口比重分别增加5.1个、2.3个和1.4个百分点。河南外出到苏浙沪的人口占到河南外出人口的近四成,比10年前高出近一成。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包括高铁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也使得河南与苏浙沪之间的产业对接和人员往来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包括湖北、湖南、安徽等地人口下降的地市州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近些年这些地方的省会城市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省会占全省GDP、人口的比重快速抬升。省内地市的人口外流,一部分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一部分流向了所在省的强省会。

以湖南为例,邵阳、衡阳、益阳、常德和岳阳几个城市的人口减少幅度都比较大。其中,邵阳比2010年减少了50.8万人,衡阳减少了49.6万人。省会长沙十年共增加了300万人,总人口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4.79万人,成为中部地区第3个突破千万人口大关的省会城市。

这种情况也出现在西南、西北等一些省份。比如陕西10个市中,有7个市出现人口下降,同时省会西安近十年增加387.97万人(不含西咸新区咸阳片区),以1295万人的总量超越武汉等城市。在四川,省会成都常住人口十年增加581.89万人,同时,四川21个地市中,有13个城市人口减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口流向哪里

统计中,有4个省份的所有地市都实现了人口增长,分别是东部的浙江、海南和西部的贵州、西藏。

浙江是东部几个经济大省中唯一一个实现所有地市十年来人口都增长的省份。这与浙江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均衡有关。2020年,浙江所有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杭州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海孺分析,浙江城乡收入差距小,区域发展较为均衡。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很多县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基础非常牢靠,在此基础上,以地市为单位,每个市人口都实现正增长。

海南省因陆地面积较小,区划行政单位较少,一直实行省直接管辖各县市,既包括地级市,也包括县级市和县,共19个市县。七普数据显示,十年来,海南虽然有3个县人口减少,但4个地级市全部实现增长。

这几个所有地市都实现人口增长的省份中,既有像浙江这样经济发达,且区域发展均衡的省份,也有一些地方如海南、贵州、西藏,由于出生率较高,所以各地市的人口都实现了增长。

如果扩展到其他省份来看,一些增长面比较大、仅个别地市人口下降的省份,如山东、福建、新疆、广西等省份,原因也较为类似,要么与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流入较多有关,要么与本身出生率较高有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人口迁徙流动的方向来看,迁出的城市主要来自东北、中部和西北、西南的部分省域。从149个城市的名单来看,除了哈尔滨这个副省级城市之外,其他城市大多是三四五线城市。不过,这些城市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其中,东北的很多普通地级市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收缩型城市,不仅市域总人口在减少,甚至连中心城区也在收缩。

由于地市人口指的是市域范围内的总人口,既包括了中心城区人口,也包括了下辖的县、县级市人口。对中西部很多地市来说,虽然市域总人口下降,但并不意味着市区人口减少。实际上,下辖县市的人口一部分往沿海和省会城市流动的同时,也有一部分流向了所在地级市的中心城区,因此这些城市中心市区也在不断做大做强。

从人口流入的方向来看,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地成为人口流入的主要地区。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显示,有8个南方省份十年增量超过了300万人,分别是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合计增加了5696万人,占全国增量的79%。其中,东南沿海5省份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和上海增量合计达4443.58万人,占全国增量的61.7%。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十年来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万人,增长20.81%,广东增量占全国增量的30%。数据显示,广东目前共有流动人口为5206.62万人,其中外省流入人口为2962.21万人。

不过,广东的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存在很大的差距。经济发达的珠三角,不仅吸引了大量的省外人口流入,也吸引了省内粤东西北大量人口流入。因此,尽管粤东西北一直以来出生率都比较高,但广东还有6个城市人口减少。这也说明珠三角的人口吸引力之大。

除了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外,在中西部很多省份中,省内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主要是省内普通地市向省会城市、中心城市转移。尤其是河南、四川、安徽、湖北、云南等中西部省份,近年来强省会加速发展,省内其他地市人口加快向强省会流动。


链接

生产力/生产关系不平衡绝对性 56789压公有制主体=最大不平衡
3 个回复 - 62 次查看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派遣工与外包工的前世今生(一) 2021-08-09 15:27:56 来源: 多数事务社公众号 作者:林少猫   编按:最近,一篇名为《南京禄口机场那些“卑微”的受感染女工》的公众号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
2021-8-9 17:53 - 焦典 - 焦点时评


反腐永远在路=反对资产阶级永在路上 反资最大不充分不平衡
2 个回复 - 12290 次查看
反腐败的最高境界是反资产阶级 2021-05-08 21:33:30作者:青年毛思想信仰者来源:热风2021   有人说,反腐和反资是我们当前的两手:一抓腐败分子,二抓阿里巴巴。  我们说:错了,或不彻底。反腐、反资,归根 ...
2021-5-9 00:29 - 焦典 - 坛友之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4 12:54
全国城市人均GDP排行榜:深圳只排第七 这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

2021年10月02日 12:20:05
来源:数据宝平台



原标题:全国城市人均GDP排行榜:深圳只排第七,这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无锡第二,北京第三



数据宝联合腾讯证券推出《经济透视》系列,数据显示,从城市人均GDP来看,江苏成为最大赢家,前十名有4个江苏省城市。广东省位居次席,有两个城市进入前十。

随着七普数据披露,全国各个省市的人口数据也逐步呈现出来。各省市人均GDP情况值得观察。数据宝制作了《2020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排行榜》。数据显示,不包括港澳台,省级行政区中,北京人均GDP16.49万元位居第一位;城市方面,新疆克拉玛依蝉联人均GDP排行榜首位,达到18.08万元。放在国际上比较,克拉玛依18.08万人均GDP,已超过了西班牙,位居全球第二十四位。

从城市人均GDP来看,江苏成为最大赢家,前十名有4个江苏城市。广东位居次席,有两个城市进入前十。

北京人均GDP全国省级行政区第一

数据宝统计显示,全国省级行政区2020年度人均GDP居前十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天津、浙江、广东、重庆、湖北、山东。全国共有6个省级行政区2020年人均GDP超过10万元。广东省虽然2020年GDP超11万亿元居全国第一,但由于其人口突破1.2亿人,在全国排第一,因此人均GDP仅排在全国第七,不到9万元。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数据显示,全国省级行政区2020年度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11个。

从排名变化来看,江西升幅最大,较2019年上升4位。值得一提的是,前十中福建从2019年的第五位升至2020年第四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城市人均GDP排行榜出炉

数据宝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2020年的GDP数据,制作了各城市人均GDP排行榜。由于部分数据的缺失,数据宝制作的榜单,包括了全国220多个城市(不含港澳台)。数据显示,新疆克拉玛依市人均GDP为18.09万元,蝉联全国第一。据百度百科,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市名源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

2020年全国人均GDP前十的城市和2019年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克拉玛依、无锡、北京、鄂尔多斯、南京、苏州、深圳、上海、常州、珠海。其中,北京从2019年的第八升至2020年的第三;南京从第七升至第五。三亚从第四降至第五;深圳降幅最大,从第二降至第七,主要是人口大幅增长;苏州从第四降至第六;福州从第九降至第十。江苏省成为最大赢家,前十名有4个江苏城市,包括排名第二的无锡、第五的南京、第六的苏州和第九的常州。

我国人均GDP前十的城市,在全球是什么水平?数据显示,克拉玛依人均GDP为18.08万,已超过了西班牙,位居全球第二十四位。而排名第十的珠海,人均GDP跟葡萄牙差不多,后者排名全球第二十九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9个城市人均GDP不足2万元

人均GDP居前的城市主要位于沿海城市,而人均GDP靠后的城市,也多集中在甘肃等人均GDP靠后的省份。《2020年全国城市人均GDP排行榜》数据显示,甘肃临夏州人均GDP为1.57万元,位居倒数第一,不足榜首十分之一。另外,甘肃的定西、陇南两个城市,人均GDP均不足2万元。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在人均GDP这个指标上也得到一定体现,像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在这一指标上可谓强者恒强。

由于人口数据的变化,部分城市人均GDP有了较大的变动。典型的比如深圳,人口暴增至1756万以上,人均GDP相比2019年下降超21%。另外,广东的其他几个城市,中山、惠州、东莞等,也都是因为人口暴增,导致人均GDP下降,降幅均在15%以上。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城市因为人口下降而致使人均GDP上升。比如天津,七普人口相比2019年下降170多万,人均GDP上升超12%。人均GDP相比2019年增幅第一名的铜陵(超过30%),同样是人口出现了下降,七普人口不到132万,2019年人口超161万。此外,广元、巴中、乌兰察布等人均GDP大幅增长的城市,人口也都出现了大幅减少的情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一线城市之首

以一二三四线城市划分的话,北京超越深圳,成为一线城市中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二三线城市方面,无锡蝉联二三线城市人均GDP榜首,超过16.5万元,也超过了北京高居全国第二。二三线城市前十中,江苏再成最大赢家,前四被江苏包揽,无锡、南京、苏州和常州,另外,扬州排名第七,镇江排名第八。浙江有三个城市进入前十,分别是杭州、宁波和舟山。2019年排名前十的三个城市,武汉、厦门和长沙,2020年均未进入前十,武汉从第七退到第十二,厦门从第九退到第十三,长沙从第十退至第十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线城市前几名,基本被资源型城市所霸占。第一名的新疆克拉玛依,第二名的内蒙古鄂尔多斯、第三名山东东营,第四名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五名陕西榆林,都是资源型城市。福建三明位居第六位,接近11万元。此外,龙岩、威海、芜湖、乌海等城市分列第六至第十位。


链接

中国人口分布为何会呈现“南稠北稀”格局:元代形成
2 个回复 - 2694 次查看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趁此,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历朝历代的有关人口问题。 ...
2016-1-23 19:16 - 秦朝阳 - 焦点时评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4 16:02
全国14个特大城市房价皆过万:杭州最高,哈尔滨最低,长沙买房最轻松

2021年10月03日 11:35:12
来源:[url=]第一财经[/url]







原标题:全国14个特大城市房价皆过万:杭州最高,长沙买房最轻松

当前14个特大城市的房价均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其中杭州最高,哈尔滨最低。长沙的房价收入比最低,买房最轻松。从区域变化来看,不同地区的特大城市楼市分化较大。

特大城市是城区人口规模位于500万~1000万之间的城市,在城市规模层级上仅次于超大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照城区人口排序,全国现有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4个。其中,14个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那么,这14个特大城市的房价水平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中国房价行情平台上的数据,对14个特大城市9月的房价水平统计梳理发现,当前14个特大城市的房价均超过每平方米1万元,其中,杭州最高,哈尔滨最低。长沙的房价收入比最低,买房最轻松。从区域变化来看,不同地区的特大城市楼市分化较大。

杭州最贵,长沙收入高房价低

数据显示,14个特大城市中,共有5个城市房价超过了每平方米2万元,除了武汉之外,其余4个城市均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第四经济大省浙江的省会杭州,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南京,房价均超过了每平方米3万元。

杭州以每平方米38956元在特大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六,整体房价水平较高。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杭州房价上涨幅度较大与购房需求的大量增加有关。近几年杭州的人口流入位居全国前列,大量的人口流入随之带来购房需求的同步提升。

不仅房价高,近年来该市土地出让金也一直位居前列。2020年,杭州土地出让金虽然不再位列榜首,但也达到了2574亿元,位居第二。这是杭州连续第4年卖地收入超过2000亿元。5年来,杭州土地出让金已经超过了万亿元大关。

杭州之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省会南京以每平方米35647元位居第二。作为长三角城区人口规模第三大城市,2020年,南京实现GDP14817.95亿元,经济总量继2016年首次进入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城市后,又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之列。

5个均价超过2万元的特大城市中,唯一一个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是武汉。当前,武汉均价达到了20101元。武汉是中西部地区高教实力最为雄厚的城市,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42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259家,数量在中西部地区领跑。

今年9月11日,武汉发布《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在重点二线城市中率先向“零门槛”落户靠拢。

从榜尾端来看,房价最低的三个特大城市是哈尔滨、长沙和沈阳,三城均价均低于1.3万元。这其中,位于中部的强省会城市长沙房价为每平方米11325元,在14个特大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二。长沙是一个“收入高、房价低”的典范。

近年来湖南其他地市人口正在加速向长沙集聚。数据显示,长沙十年来市域人口共增加了300万人,总人口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4.79万人。这300多万的人口增量,主要流入中心城区,2020年长沙城区人口达到555万人,迈入到特大城市行列。

在收入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长沙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77.60元,同比增长5.7%,收入水平位居中西部主要城市第一位,超过了东部沿海的青岛、天津、福州、泉州等地。

不过,长沙的物价、房价都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根据今年5月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新一线城市居住报告》,长沙是典型的居住友好型城市,收入涨幅明显跑赢房价,房价收入比仅为6.35。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这一数据在特大城市中最低,也就是说在特大城市中,长沙市民的买房压力最小。

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长沙近几年的房价也有上涨,但总体上涨幅度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主要是长沙本身的调控一直处于较严态势,尤其在限购和限售层面控制严格,严堵炒房漏洞,在二线城市中长沙的投资性需求一直处于较低位置,这是房价控制的重要因素。缺乏炒作土壤后,自住性购房需求占绝对主力,结合地价的控制,长沙房地产市场房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表:14个特大城市平均单价 单位:元/㎡。来源:中国房价行情平台)

区域分化大

哈尔滨和沈阳的房价在特大城市中也都比较低。这两个城市虽然是特大城市,但规模大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有关。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早,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东北的城市发展的程度比东南沿海要好,当时这些大城市重工业多,产业工人多,因此城市规模本来就比较大。

从发展速度来看,这几年这些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扩张要慢很多。因此,即便是特大城市,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增长也远不如东部和中西部的特大城市。另外,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办社会,很多国有企业给职工建房,因此这些城市都有不少非商品化的房子,所以住房存量也会比其他地区的多一些。

也就是说,哈尔滨、沈阳、大连这几个特大城市以及东北的另外一个副省级城市长春,虽然都是大城市,但整体的楼市需求并不旺,当前这些城市楼市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因此部分城市出台鼓励人才购房和落户的政策、稳定市场。

比如,9月28日,据辽宁省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消息,沈阳市日前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首次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新修订)》提出,博士毕业生补贴由6万元提高到7万元,硕士毕业生补贴由3万元提高到4万元,本科毕业生和技师补贴由1万元提高到2万元。

实际上,这也是当前区域楼市分化的一个缩影,即不仅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在分化,在一二线城市内部分化也十分明显。在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因楼市热度高不断收紧调控的同时,也有部分来自东北、华北、西南的二线城市、特大城市面临着下行压力。

以昆明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昆明8月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了0.6%,环比跌幅在35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一。8月11日,昆明市房地产开发与经纪协会在落实“三稳”工作要求座谈会上提出,对扰乱市场现象,尤其恶意降价行为,情节严重者将停止网签。

张波分析,二手房环比下跌明显的城市都是市场降温的一个信号,从安居客线上的二手房挂牌价格趋势来看,昆明在过去两年经历了一波房价上涨行情,从今年7月开始,二手房挂牌价格出现下滑。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0-16 22:31
熊志:“逃离北上广”是个伪命题?
时间:2021-10-16 14: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熊志

随着新加坡人口增长的放缓,人口之于地区发展的价值,尤其是青年人才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

那么,对于青年人才,到底哪些城市更具吸引力?日前,有知名求职平台和研究机构联合推出《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在“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武汉、郑州位列前十。

10月15日,首届新金融青年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也提到一个数据:海归金融人才中有近30%选择上海作为首选工作地,居全国第一。而国际金融中心正是上海的城市定位之一。

北深上广一线城市领跑人才高地,杭州、南京、成都等重点二线城市紧随其后,这样的青年人才吸引力排名,应该和很多人的观感相一致。当然,和经济体量的排名,也比较吻合——GDP十强城市中,只有重庆没有进入“95后”人才吸引力十强城市。

强大的经济实力面前,逃离一线城市是伪命题

以上数据,很容易让人想起,前几年的讨论中,逃离北上广深的话题时而出现。一些人卖掉大城市的房子回小城市过安逸日子的故事,更是为不少人说道。但事实上,就整个人才的流动趋势看,逃离一线城市其实是个伪命题。

哪怕是互联网给中小城市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比如直播、电商等。但总体上,人才乃至总体的人口向一二线重点城市流动,是一直在上演的趋势。

这方面,一线城市深圳是典型的代表。众所周知,深圳的高等教育并不算发达,顶级高校数量不足,但深圳的人才虹吸能力不容低估,它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意向城市。近段时间,深圳中学教师岗位招聘,吸引各路名校博士,就是一个直观的缩影。

当然,深圳能够吸引大量“95”后人才,宽松的户籍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同理,杭州等城市也是。这些城市不仅产业发达,就业机会繁多,还为大学生开出了优厚的补贴。如深圳本科毕业生,落户的住房补贴就多达1.5万元。

在此前的抢人大战中,它们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发放补贴,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其实不只是青年人才,对全年龄段的人口,这些一二线城市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深圳、广州、成都的常住人口增长,都超过了500万人,郑州、杭州则超过300万人。

至于像北京、上海,尽管因为疏解城市功能、破除大城市病的缘故,常住人口的增长进入了停滞的阶段,但高学历人才,还是处于持续流入状态的。这从上述人才吸引力排名榜的位置就能够看出来。

中国人有句俗语叫“人往高处走”,不管是基于就业机会还是工资水平,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自然会倾向于向更发达的地方流动。

而一二线重点城市,能够具备一流的人才吸引力,除了经济实力外,还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产业结构——它们往往是新经济的聚集地,是创业的高地,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这种开放时髦的产业特征,符合年轻人的习惯和偏好。

新生代的年轻人,成长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可能更热衷那些有挑战的新兴职业。《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就提到一个重要细节——从行业看,“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年轻人选择传统行业倾向明显降低,而对于互联网、电子、通信等新兴行业更加青睐。

优质产业集聚,对青年人才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那么,互联网、电子、通信等新兴行业,包括薪资水平较高的金融等行业,到底集中在哪些地区呢?说白了,还是一二线重点城市。

比如,杭州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一跃成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在各类人才流动或者就业趋势报告中,杭州都是很多大学生的毕业首选。

另外,在一线城市中,广州的互联网产业属于相对薄弱的。广州和深圳的这一产业差距,可以为“95后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的趋势,提供一个观察维度。

互联网产业方面,一二线城市还可以掰掰手腕,像金融产业这种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产物,它的集中度还要更高。内地的大型金融机构,基本就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相关的就业岗位和人才,几乎要被这几个城市包揽。

文章开头提到的,海归金融人才中有近30%选择上海作为首选工作地,就是一个最现实的写照。

总体而言,人才吸引力和经济实力的高吻合度,既说明青年人才对城市发展的经济价值,也说明城市要保持发展活力,就更应该善待青年人才。

这种善待,首先意味着要在经济,尤其产业结构层面发力,做强新兴产业,为青年人才提供匹配他们兴趣偏好的就业岗位。但除此之外,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商业、文娱等基础设施的打造上,同样要持续努力,营造宜居的品质城市空间。

毕竟,在落户门槛整体下降的前提下,人口迁移更加便利,安家的选择也更多元化。对很多青年人才而言,选择一座城市,不仅是因为就业的因素,更会考虑到配套水平,考虑到城市的开放性、包容性、舒适度等。

另外还要指出的是,人口流入带动房价水涨船高的趋势,也在各大城市上演。房价指标同样是影响一个城市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高房价对产业和人才的挤出效应,也可能会稀释城市在人才竞争上的各种优待政策。

如果房价负担太重,哪怕毕业生毕业时选择这座城市,等到攒了几年钱后,很可能还是会回到房价更低的地方。因此,要保证人才吸引力,通过加强调控、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等手段来稳房价,也是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最近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研究和规划,成了各大城市的一项“热门”工作。
链接

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高新聘来的'战略人才'只为人民币服务
2 个回复 - 1737 次查看
从钱学森回国与出国不归看教育 2021-10-06 10:29:14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宁可抗日死   今天国家培养的大量学子出国不归,他们宁可为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美国服务,为美国造导弹,也不愿意回国报效生他养他 ...
2021-10-6 17:47 - 焦典 - 坛友之声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1-11-3 14:19
人口进一步流向大城市:常住人口500万以上城市91座 地级市“缩水”
2021年11月03日 00:50: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年11月1日开始,我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入户登记启动。

此次调查在北京市16个区抽取23万户进行登记,涉及340个街道和乡镇、3791个社区居(村)委会。从最新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北京继续坐稳我国人口“第三城”的宝座,但与成都的差距在缩小。不过,以北京为代表,我国人口流向大城市的趋势加剧:从七普数据来看,我国共有91个城市人口在500万以上(包括4个直辖市),这些城市的总人口达到7.85亿,占我国全部人口的55.63%,这一数据较2010年提升超过4个百分点。

从拥有500万以上常住人口城市的数量来看,山东以10城位列榜首,广东、河南则分别拥有9城,并列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这91个城市的人口增长并不均衡,过去10年,69个城市实现正增长,22个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过去10年大城市人口增长与否,与城市可以运用的资源息息相关。“比如,省会城市的人口增长很快,因为其可以调动全省的资源进行支持,同时教育和资源也聚集在省会,这对城市吸引人口非常关键。”

人口向直辖市、省会聚集

过去10年,我国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

在91个城市中,以厦门为代表的9个城市是新晋成员,但也有5个城市人口在过去10年人口跌穿500万大关,因此城市数量从87个增加到91个。

重庆、上海、北京和成都的人口在2000万以上,广州、深圳的总人口在1500万以上,排名我国城市人口的1-6位。

成功“晋级”的城市中,厦门从2010年的353.13万人,增长到516.4万人,增速达到46.23%。孙不熟指出,厦门尽管相对较小,但是行政级别高,是计划单列市。加上厦门的教育、医疗和城市环境在福建省内非常突出,使厦门吸引了很多人口流入。

“同样的,省会城市也由于拥有较多资源和行政权力,过去10年吸引了很多人口。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这两年崛起的态势也很明显。”孙不熟说。

在省会城市中,贵阳、太原就是典型,这两个城市过去10年常住人口增速达到38.5%和26.2%,在“晋级”500万人口城市中人口增速排名前列。

在其他“晋级”的地级市中,不少都受到城市群和都市圈“辐射”,从而带动人口流入。比如,惠州、嘉兴、绍兴等城市成功“晋级”,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尽管同为5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但是过去10年大城市人口增长,大部分是由直辖市、500万以上人口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贡献的:过去10年,这三类城市的总人口由2.82亿人增长到3.51亿人,增速达到24.5%。

孙不熟认为,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城市的行政地位,导致了城市的资源进一步聚集,从而引发了人口流入。“有些城市的人口也很多,但是行政地位相对不高,它们在大城市中缺乏人口竞争力,人口仍然会被省城虹吸。”

数据显示,在91个人口5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2个过去10年出现人口下跌,除了哈尔滨之外均为地级市,部分城市人口“缩水”超过10%。

大城市如何提升生育率

不过,在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另外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应对人口增长?

孙不熟指出,公共服务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每增加一个常住人口,就需要增加一笔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包括教育、医疗和交通等。

以广州为例,11月2日,广州召开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宣布广州“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0万个,其中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30万个。

而在“十三五”期间,广州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4.45万个,增长18.15%,年均增长率为3.63%。其中,幼儿园增加约12.93万个,增长29.05%;中小学新增学位21.51万个,增长14.80%。全市累计增加公办基础教育学位32.34万个,其中幼儿园新增10.86万个,增长72.83%;中小学新增21.49万个,增长20.38%。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大笔的投入:师资力量、办学场地、教学楼、设备等。广州提出,要强化教育规划用地、经费、师资保障,确保教育设施按标准配置、及时建设并投入使用。

“很多城市其实很难拿出太多的财政投入,相对来说,省会城市更有优势,因此我更看好省会城市在人口上的增长,过去10年的情况就反映了这一点。”孙不熟表示。

而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由于大城市的生育、养育成本非常昂贵,在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聚集的背景之下,如何提升大城市的生育率?

“由于人口会跟着工作机会走,所以人口一定会向大城市聚集,目前这个趋势仍然会持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学者黄文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大城市相对生育成本更高,但是大城市是更有财力和其他条件来提升生育率的。”

黄文政指出,人口向大城市聚集,这促使整个经济效率的提升。比如同样建一所学校,在农村建设的投入产出比相较低,大城市则更有能力去配置相应的资源。


“大城市可以多建幼儿园等基础设施,而配置好这些条件,对于生育率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黄文政表示,另外大城市也可以使资源进一步向多子女的家庭倾斜,包括现金补贴等。

但他指出,由于提升生育率是一个短期看不到成效的事情,同时大城市更有能力从其他地区虹吸人口,这些城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提升生育率,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通盘来考虑相应政策。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黄文政认为,一方面,国家可以将地区生育率纳入到考核,另一方面人口流入地应该对人口流出地进行一定的补偿,否则人口生育成本更低的小城市也没有太大的动力来提升人口出生率。“总而言之,要通过激励机制,让个人、人口流入地、人口流出地都能够获益,使提升人口生育率的成本与收益更为匹配。”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4-27 23:08
26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url=]第一财经
2022年04月27日 18:34:59

[/url]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省份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有15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另外,30个省份中,有26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0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从26个公布出生人口数据的省份来看,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达到或超过20万人的省份共有20个,其中,有4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50万人,超过100万的仅有广东。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在全国各省份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的河南多了39.01万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15年以来广东、河南和山东三个人口大省出生数据发现,广东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领先第二名的优势逐渐扩大。尽管近年来受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广东出生人口数量也有所下降,但其下降的幅度要比山东河南小很多。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相比2017年下降22%,同期山东下降了57%,河南下降了43.6%。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的人口出生率较高,出生人口多,一个原因是广东流入人口是全国最多的,由于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处于生育年龄段的比重很大,所以出生人口多。同时也跟当地受传统宗族文化影响,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

从出生率来看,共有12个省份2021年出生率高于7.52‰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四个省份出生率高于1%(即10‰),全部位于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云南也超过了9‰。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0个省份人口为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位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其中,包括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倒数第一,为-5.11‰;辽宁为-4.18‰。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出生率低,一方面有人口结构和历史惯性的因素。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企业以国企为主,很多就业人员是在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所以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当这批独生子女进入到生育年龄后,这批人也成为目前东北生育的主体,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生育率也会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东北青壮年人口外流。青壮年是生育的主力军,他们外流后,生育率也会明显下降。

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

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例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城镇化水平情况来看,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人们在城市生活,住房、交通、消费等等压力很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等行为都会有实际的影响。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32%,超过了东南沿海的发达省份福建,位居全国第七。

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育龄妇女人数递减、生育意愿下降、疫情防控导致生育推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人口出生率继续走低。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20.83万人,比2020年减少3.05万人,人口出生率6.49‰,比2020年下降0.98个千分点,比2010年下降2.68个千分点。2021年重庆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5‰,比2020年下降1.32个千分点,比2010年下降4.32个千分点。

26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人口单位:万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公报、公开数据整理


链接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0 22:29
蜜糖嗝儿·
2小时前 来自 iPhone 11(紫色)
#河南多家医院近40名专家跳槽郑大一附院#
郑大附属第一医院,一度被网友称为“宇宙第一医院”,因其规模特别庞大、营业收入碾压一众医院而闻名国内。

这样一家规模超大、效益惊人的医院,它要招揽人才,就跟闹着玩儿似的,什么专家大牛都能收为己用。虹吸医疗人才、虹吸病患,是郑大一附院的家常便饭。

站在跳槽专家的角度来看,人家追求高额待遇并没有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毕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专家大牛们都去了超级医院,附近其它中小规模的医院咋办?老百姓碰上稍微大点的病,就必须往大医院跑,诊疗费用更高不说,关键是看病的难度也更大。

有人说,中小医院干嘛不开出更高的薪酬,留住那些专家大牛?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专家们的薪资待遇,最终不还是来自患者身上?不还是来自老百姓的医保资金?如果中小医院给员工的工资待遇跟超级医院持平了,那么毫无疑问,其诊疗费用也会跟超级医院持平,老百姓看病只会越来越贵。

一句话:这次专家跳槽事件,怪不上专家,也怪不上中小医院待遇偏低,要怪只能怪当地医疗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河南多家医院近40名专家跳槽郑大一附院#
0讨论 0阅读


转发24评论255赞2793

蜜糖嗝儿·
为什么别人走?为什么留不住人?
1小时前 来自湖南 117

佳琪吖bb
教师,医生,律师。这些行业都在追逐金钱。
1小时前 来自广东 85

Lazycat8220
可以理解专家的选择,但一附院一下子招那么多专家,把人家一下子挖空了,真的不地道。
1小时前 来自广西 176

折叠的时间
正解,明白人,以后河南患者会发现问题的
1小时前 来自江西 87

楼上想想
高薪和救死扶伤并不冲突,都不是喝露水长大的,任何行业高精尖人才都值得高薪待遇,看看国外医疗行业的待遇吧,老百姓应该庆幸国家没有允许医疗私有化,不然是真的看不起病了
1小时前 来自江苏 25

七月吖bb
这就是医院商业化的后果
1小时前 来自广东 56

董云飞爱唱歌
哈哈哈 人往高处走
38分钟前 来自甘肃 4

圈圈追娱
这是留不住了
1小时前 来自广西 1

圈圈追娱
啊哦[二哈][二哈][二哈]
1小时前 来自广西 1

Lima_Galaxy
羊毛出在羊身上,它能开这么高的工资最后都要患者买单,提高医生待遇没错,但是公共服务领域搞这一套真的很一言难尽。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5-21 16:09
“一个病区几乎瘫痪” 近40名专家跳槽同一医院,河南省卫健委紧急叫停
2022-05-21 14:00:37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

“几乎5月17号同一天,我们心外科一下子就走了14个。事先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连法定的执业地点都没变更,这边还等着出诊、查房,那边可就任命职务上班接诊了。我们还是从微信朋友圈里知道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位副院长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们心外科一个病区,现在几乎瘫痪了……”
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同样忽然间遭遇专家集体流失的,还有阜外华中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该院一位科主任告诉记者,“从周一到周三,也就是这两三天,超声科走了4个,心外科走了7个、麻醉科走了2个、重症护理和专业辅助走了9个。这22位突然换东家的骨干中,高级职称的专家就有11位……”
据了解,忽然被“虹吸”流失近四十名专家的两家医院,一家是国家规划在河南省部共建的区域医疗中心,另一家是郑州市心血管病防治的学科领衔医院。这些集体易主的专家平均年龄42.3岁,专业集中在心血管疾病学科和与之相关的重症救治及其辅助学科。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和业内骨干。他们的新职位无一例外地都去了同一城市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位副院长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是我们新院长上任后谋划了几个月,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实施的人才引进战略。随后省内、国内还会有更多的优秀中青年业务骨干,陆续加盟郑大一附院……”
面对几乎一个科室团队的集体去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愤愤不平地表示,“作为市级基层医院,近年来我们在引人、留人和发展上面临很大压力。人才不是不可以流动,关键是该怎么流动。不讲规则悄无声息地挖人,而且一挖就是一个团队,弄得我们正在诊疗的临床业务措手不及。目前这个情况,已经向郑州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了。”
郑州七院这位副院长还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6月原河南省卫计委就发出《关于确保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的通知》,明确一系列硬标准,规范基层人才合理流动划出红线,要求确保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稳定,完善基层人才激励机制,遏制卫生人才非正常流动。2020年7月,国家卫健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提出禁止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下级医疗卫生机构“虹吸式”抢挖人才。
多位受访的基层医院负责人均表示,大医院、或者说超大型医院对人才的虹吸,势必会加剧对患者的虹吸效应。这与国家推动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相违背,也不利于构建总量扩容、布局合理、群众便捷就医的医疗服务格局。”
近四十名专家同时集体去职到郑大一附院,在河南医疗行业引发争议。河南省卫健委一位调研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些医务人员确实没有变更执业地址,就去郑大一附院了,省卫健委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已经发函叫停。但郑大一附院是郑州大学的直属机构,省卫健委也只是诊疗业务领导。人家听不听,恐怕都不好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广泉)
作者: 焦典    时间: 2022-6-20 22:02

东北流失的人口都去哪儿了?前三省份是山东、北京、河北
中国新闻网


2022年06月20日 06:51:05 来自北京







原标题:中国新观察|东北流失的人口都去哪了?

中新财经6月19日电(记者 李金磊)人口数据的变化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东北人口流失,这是不争的事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人口10年减少1101万人。那么,东北流失的人口都去哪了?东北人真的“包围”海南,让海南成为“东北第四省”了吗?

东北人最多的前三省份是山东、北京、河北

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多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

这些东北人去哪里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可以给出答案。

根据“全国按现住地、性别分的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人口”一表,户口登记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人口最多的省份前三名是山东、北京、河北。

其中,在山东,户口登记地在辽宁的人口为174663人,户口登记地在吉林的为344030人,户口登记地在黑龙江的为631631人,合计1150324人。也就是说,在山东,户口登记地在东北的人口超过115万人。

在北京,户口登记地在辽宁的人口为370648人,户口登记地在吉林的为284376人,户口登记地在黑龙江的为455150人,合计1110174人。也就是说,在北京,户口登记地在东北的人口超过111万人。

在河北,户口登记地在辽宁的人口为168371人,户口登记地在吉林的为156219人,户口登记地在黑龙江的为337060人,合计661650人。也就是说,在河北,户口登记地在东北的人口超过66万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见,居住在山东、北京的东北人口均超过100万人,是东北人口外流的最主要的两个目的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对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分析,东北地区近些年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大批东北人流向山东和北京,是因为山东、北京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好,有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而且距离东北的地理位置比较近。

冯文猛表示,人口流动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因素、迁移成本、人际关系等等,因此,如果说流入就近区域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人口向就近区域流动就会相对多一些,山东之所以流入东北人最多,一方面山东是第三经济大省,另外一方面,两地历史联系紧密,历史上山东发生过“闯关东”,大批山东人迁移到东北,两地人口交流联系比较多,现在出现人口回流,也不难理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众多游客在三亚大东海旅游景区海滩享受碧海蓝天。 骆云飞 摄

东北人真的“包围”海南了?海南外地人最多的是广东人

长久以来,很多人的印象是海南的东北人很多,甚至有人将海南称之为“东北第四省”。那么,东北人真的“包围”海南了吗?

数据显示,在海南,户口登记地在辽宁的人口为20362人,户口登记地在吉林的为25301人,户口登记地在黑龙江为55006人,合计100669人,也就是10万人。

而海南外地人最多的是来自广东,数量多达138295人。也就是说,在海南,户口登记地在东北三省的人口加一起还不如户口登记地在广东的人多。

海南省的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人口总数是1088143人,东北三省的占比只有9.25%。

那么,为什么还会有东北人遍布海南的感觉呢?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统计的只是户口登记地在东北三省的海南常住人口,已经落户海南的籍贯是东北的人并不包括在内。

冯文猛认为,海南外来人口中广东人最多,是因为两地临近,人员流动比较方便,周边临近地区的人员流动感觉不太明显,识别度不高。而在海南地区,东北人因为语言和口音特色很容易被识别,再加上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差异,东北人进一步聚集,就会形成相对比较明显的存在标志。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让东北人极具存在感,造成人们觉得东北人无处不在的印象。

冯文猛表示,另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东北地区冬季严寒,很多东北人是去海南过冬,属于冬天来的“候鸟”,这类人居住时间没有超过6个月,就不会被当作常住人口统计进去。(完)









欢迎光临 主人公论坛 (http://www.zhurengong.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