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7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反经济侵略 国安不含金融安全 赵胡v邓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20:5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邓小平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9日 19:09 央视网
本文摘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03期,作者:李强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一个重大方面,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和政治保证,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因此,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小平同志创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的过程和领导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大实践活动,深入总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经验,不但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领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尤其是改革开放必须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基础之上的重要性和正确性,而且对我们深刻体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新的变种保持高度警惕和加以旗帜鲜明地反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的创立者和重大实践活动的领导者

一、邓小平最早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概念

在中共的文献中,“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概念最早是邓小平提出的。1980年12月25日,他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正式提出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概念。

资产阶级自由化这股思潮,实际上早在1979年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时期就表现出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当我们党领导人民努力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的时候,一种右的错误倾向即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也开始涌动、浮现出来。1979年,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散布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煽动一些青年人上街闹事。党内也有个别同志不但不承认这种思潮的危险,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加以某种程度的支持。邓小平及时洞察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虽然这种人在党内外都是极少数,但是不能因此而忽视他们的作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些人不但可以而且已经对我们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邓小平代表中央提出,“今天还是有很大的必要来强调宣传这四项基本原则”、“着重对从右面来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进行一些批判”。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既是为了纠“左”,也是为了纠右,而且从实践的发展来看,其根本性的任务越来越表现为纠正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在八九动乱后指出:“四个坚持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自由化。”

二、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小平同志讲得最多,也最坚持

邓小平曾经说过:“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这是符合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

最能体现邓小平思想的重要文献是《邓小平文选》和《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统计涉及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和文章在《文选》和《年谱》全部讲话与文章中的比例,可以清楚地反映出这个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份量和重要性。

《邓小平文选》第2卷收录了邓小平1975年到1982年9月的讲话和文章,从他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时候算起共有32篇,在这段时间,资产阶级自由化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涉及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和文章有8篇,占25%。《邓小平文选》第3卷收录了小平同志1982年9月年到1992年2月的讲话和文章,共有119篇。在这段时间,资产阶级自由化迅猛发展以至泛滥,因此,内容涉及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和文章比例很大,有52篇,占43.7%,几乎占到一半。《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查询“四项基本原则”有44条记录,查询“资产阶级自由化”有30条记录,查询“自由化”有36条记录。

这样的比例和频率在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文选》和《年谱》中是没有的,“我讲得最多”这个结论是完全站得住的。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是最坚定、最坚持的领导者。

1979年的中央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刚一露头,邓小平就敏锐地洞察了问题的实质,亲自出面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在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981年出现了《苦恋》(《太阳与人》)事件,针对一些人的犹豫、姑息,邓小平明确表态:“对电影文学剧本《苦恋》要批评,这是有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

1979-1981年,在邓小平领导和主持下,起草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提出了在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课题。《决议》的通过,不但从历史上,而且从理论上回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成为我们党长时期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指导思想。

1983年,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宣扬抽象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思潮。邓小平对此不但明确表示反对,而且要求主要的当事人公开澄清错误和写出检查。针对思想战线上的混乱情况,他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发表了《党在组织路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明确提出,“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

1986年,在讨论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时,针对有的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决议不要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意见,邓小平明确表态:“搞自由化就是要把我们引导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所以我们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提法”,“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最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写进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内容。

1986年底,针对学潮事件,邓小平同中央几位领导同志谈话,严肃指出:学生闹事“凡是闹得起来的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这也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是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是放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就出在这里。”他还指出,对于那些明显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要坚决处理。

1987年,邓小平同意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他在与外宾谈话中指出:这几年,一直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但反对不力。尽管我多次强调要注意这个问题,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党的领导不力。这是胡耀邦同志的重大失误。所以党中央接受了他提出的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请求。随后他又在一系列与外宾谈话中提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至少在本世纪剩下的十几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都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这些谈话,突出的一点,就是进一步阐明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长期性。过去讲十年二十年,或者是至少二十年,现在明确讲还要进行七十年,要把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贯穿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邓小平与美国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的那次谈话,实际是警告西方,不要对中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走社会主义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会有任何的妥协和退让。

1989年4月,针对学潮和动乱,邓小平在与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明确表态,对中央政治局常委碰头会关于动乱性质的判断及果断采取措施的决定表示完全赞成和支持。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不是一般的学潮,是一场动乱。这一场动乱完全是有计划的阴谋活动,他们想把一个很有前途的中国变成没有希望的中国,使我们永远没有希望。要害是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准备迎接一场全国性的斗争,坚决把动乱压下去。此后,在邓小平和其他老同志的坚决支持下,中共中央果断采取措施,平息反革命暴乱,并撤消了赵紫阳的总书记职务。

以上对邓小平领导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大实践活动的简单回顾表明,的确,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小平同志“最坚持”。

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的五个重要观点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本文限于篇幅,主要论述以下五个重要观点。

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长期性,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过了曲折的历程。邓小平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变化了的具体历史条件,作出了不同的判断,其间经历了五次大的变化:

第一次是在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通过三年整党清除精神污染。1984年2月28日,他在同薄一波谈话中指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是长期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侵蚀也将会是长期的,因此反对思想上的精神污染也将是长期的。这是邓小平首次提出反对精神污染不以三年为限。第二次是1986年9月28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反对自由化,不仅这次要讲,还要讲十年二十年。第三次是1986年12月30日,邓小平在与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的谈话中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至少还要搞二十年。第四次是1987年3月,邓小平在与外宾的两次谈话中提出,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至少在本世纪剩下的十几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都存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第五次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间大约是一百年。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什么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呢?从邓小平的有关论述看,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长期性。

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指出,“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了的,是一定要来的。”邓小平所说的“国际的大气候”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邓小平指出:“美国,还有西方其他一些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美国现在有一种提法:打一场无硝烟的世界大战。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是想最终战胜社会主义,过去拿武器,用原子弹、氢弹,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现在搞和平演变。”“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以前,邓小平也讲过,“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时候,已经意识到将带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消极影响。西方好的东西,应该借鉴、学习。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

无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其反对社会主义的本性是不会变的,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推行的“和平演变”也将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存在。

第二,国内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存在的长期性。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为全党所接受,分别写入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邓小平曾多次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在总结八九政治风波时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是要颠覆我们的国家,颠覆我们的党,这是问题的实质。不懂得这个改变问题,就是性质不清楚。”“他们的根本口号主要是两个,一是要打倒共产党,一是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实际上是指明了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邓小平的这个观点,1991年,江泽民代表中央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论述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时明确指出:“这种斗争集中表现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同四项基本原则的对立,斗争的核心是依然是政权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多年来阶级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阶级斗争在现阶段具体化的科学描述。

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阶级斗争所具有的长期性,也就决定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长期性。

第三,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性

邓小平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他还特别针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长期性指出:“既是斗争的过程,也是说服教育的过程,但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如果我们本世纪内达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们清醒一点;到下世纪中叶我们建成中等发达水平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就会大进一步地说服他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

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为什么从“党内外都是极少数”发展到泛滥直至到反革命暴乱的地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讲话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指出: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两个基本点,即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不是错了?我最近总在想这个问题。我们没有错。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的都很少。不是错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的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工作太差。

这就提示我们,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那么,怎么才能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呢?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

邓小平多次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1983年,邓小平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一些方面泛滥的趋势指出,这是由于“对这少数人的错误言行缺乏有力的批评和必要的制止措施”,对中央的决议“贯彻执行不力”、“领导软弱涣散”造成的。

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又指出,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对于造成思想混乱和精神污染的各种严重问题,必须采取坚决严肃认真的态度,一抓到底。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出来讲话。

1986年,邓小平针对学潮指出,“凡是闹得起来的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这也不是一个两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是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的结果。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是放任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就出在这里。”

1987年,邓小平又指出,“这几年来,一直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但反对不力。尽管我多次强调要注意这个问题,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党的领导不力。”

第二,在重大原则是非面前要讲话,对“不争论”要有全面正确的理解。

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指出,“现在有些错误观点自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有的则公然向马克思主义挑战。对此,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站出来讲话。思想战线的共产党员,特别是这方面担负领导责任的和有影响的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斗争的前列。”

有些同志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邓小平“不争论”的思想,因而对自由化采取了听之任之甚至是纵容的态度,不敢或不愿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结果“从中央到地方,在思想理论战线上是软弱的,丧失了阵地,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个放任的态度,好人得不到支持,坏人猖狂得很。好人没有勇气讲话,好像自己输了理似的。”

所谓不争论,根据邓小平的有关论述,是指在改革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如经济特区、证券股市等,要大胆实验,用实践检验,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以利于抓住机遇,争取时间,发展自己。但是,邓小平关于“不争论”并不是没有界限、没有条件的,在事关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上,在事关大局、事关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他从来都是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的。比如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邓小平指出:“有人对我们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理论问题的讨论有议论。我认为,有这些争论是好事,千篇一律倒是僵化的表现。你们的报纸有多少不同的议论!我们过去的报纸办得太单调,所以现在一有争论就有人以为是‘权力之争’了。这是过去简单化形成的这么一种印象。”他亲笔拟出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提纲专门指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必要。他还认为,这场争论的意义重大:“这个争论还没有完,海军现在考虑补课,这很重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上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历程也突出地表明,在自由化出现和泛滥时,总是邓小平尖锐而深刻地揭露其实质并亲自指导全党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针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多次明确指示要争论:

1983年9月,邓小平在谈到清除精神污染的办法时指出:“中心的办法是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理论上的争鸣。马克思主义者要出来说话。允许宣布资产阶级这一套,不允许共产主义者出来争?现在是共产主义者不出来争。”

1983年10月,邓小平针对思想战线的混乱强调:“毛泽东同志说过:‘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有些人把‘双百’方针理解为鸣放绝对自由,甚至只让错误的东西放,不让马克思主义争。这还叫什么百家争鸣?这就把‘双百’方针这个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歪曲为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方针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好文章。建议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思想战线的同志认真学习一下,并且按照文章的精神办事。”

1989年5月,邓小平在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做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

第三,不能把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央认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以后,邓小平又多次更明确地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开放政策,同时也要求刹住自由化的风,这是相互关联的问题。不刹住这股风,就不能实行开放政策。要搞四个现代化,要实行开放政策,就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

但是,国内外都有一些人把改革开放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一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认为政策要变,改革开放要“收”,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妨碍改革开放。针对这种看法,邓小平明确指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不是今天才讲的,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在讲的。有人说我们改变了方针政策,那是一种误解。”“中国的政策基本上是两个方面,说不变不是一个方面不变,而是两个方面不变。人们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如果中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那么肯定会有动乱,使我们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们制定的方针、政策、路线、三个阶段发展战略的目标统统告吹。”

第四,对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要坚决处理。

1986年12月30日,邓小平关于学生闹事问题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对于那些明显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这次就要处理。可能会引起风浪,那也不可怕。对方励之、刘宾雁、王若望处理要坚决,他们狂妄到极点,想改变共产党,他们有什么资格当共产党员?”他还指出,“前几年,我们不是对那几个搞自由化并且触犯了刑律的人依法处理了吗?难道因此中国的名誉就坏了吗?中国的形象并没有因此而变坏,我们的名誉还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三、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在“左”和右的问题上,邓小平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论断,这就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但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个论断,就必须深刻领会邓小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的一段重要言论:1981年3月27日,邓小平在同几位军队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黄克诚同志讲,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我赞成他的意见。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这一段话,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反倾向斗争上的全面、辨证和实事求是的观点。

首先,邓小平认为“左”、右都是客观存在,并始终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可能和事实。1981年,他在指出重点纠正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是时候,又指出“只是这样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纠正右的倾向”,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又要反右;1983年,他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思想战线上不能搞精神污染并指出:“不少同志片面地总结历史教训,认为一讲思想斗争和严肃处理就是‘左’,只提反‘左’不提反右,这就走到软弱涣散的另一个极端。”1985年,他在同外宾谈话时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纠正极左思潮”,“同时我们提出还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1987年,他在强调我们主要是反“左”的时候又指出,“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强调主要是防“左”的时候,仍然要求我们警惕右,记取两任总书记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上栽跟头的教训,防止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可以说,在提反“左”防“左”的同时不忘记提反右防右,这是邓小平在反倾向问题上的一贯特点。

其次,邓小平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以把反右提到反倾向问题的主要方面。1979年3月,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刚刚结束,邓小平就代表中央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报告,其着重点就是“对从右面来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进行一些批判”。1981年3月,他提出:“现在的问题是,要更多地宣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3年9月他在谈自己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稿的起草问题时指出:“我最近的有些话,要同我以前的讲话衔接起来。他们抓百家争鸣,我的讲话里还有别的话嘛。既然叫百家争鸣,马克思主义至少算一家嘛,我还讲过要批评和自我批评。最近翻了一下自己的讲话,过去两面的意思都讲了。那一方面的意思讲得多一点,那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讲的。那时“四人帮”什么都不让搞。针对那种情况,那一方面讲得多,另一方面的意思也有。现在倒是要强调另一面了。”1983年10月,他指出,“对于思想理论方面‘左’的思想和观点,仍然需要继续进行批判和纠正,”但是,“应当明确指出,当前思想战线首先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纠正右的、软弱涣散的倾向。”1987年1月,他提出:“过去我们对‘左’的干扰注意的多,对右的干扰注意不够,那么这次学生闹事提醒了我们,要加强注意右的干扰。”1989年,他坚决支持中央政治局常委碰头会关于89政治风波性质的定性,坚决支持镇压反革命暴乱。这些事件都表明,邓小平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反倾向问题的主要方面。

邓小平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把反右提到反倾向问题的主要方面的思想,是完全符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并且“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的科学论断的,是对这个科学论断的具体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20世纪80年代的产生、泛滥以至酿成反革命暴乱的客观事实,完全证明了邓小平这个思想的敏锐的预见性和正确性。

第三,对“左”、右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一贯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左”、右问题,是邓小平在反倾向问题上的又一大特点。邓小平指出:“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解决部队的思想问题,也要实事求是。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

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肃清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影响的问题时,有一段非常辩证的分析,可以从方法论上给我们分析“左”、右问题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丝毫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是封建主义残余比较严重,还是资产阶级影响比较严重,在不同的地区和部门,在不同的问题上,在不同年龄、经历和教养的人身上,情况可以很不同,千万不可一概而论。”

四、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究竟是什么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关键究竟是什么?根据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发展情况,邓小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出了科学的结论。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认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要是社会上的一些人,“党内也有个别同志”“不但不承认这种思潮的危险,甚至直接间接地加以某种程度的支持”。

1980年和1981年,他针对思想战线和文艺战线上存在的涣散软弱、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的状态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对党的领导,而没有党的领导也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

从1983年以来,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的地方都是因为那里的领导旗帜不鲜明,态度不坚决,是党的领导不力。他还因此同意党的总书记的更换。

1985年5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原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指出,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

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后,邓小平“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的思想越来越清晰起来。综观邓小平1989年5月31日以来对中央领导同志的几次谈话,这个思想都是贯穿其中的一个主题。那么“共产党内部”指的是什么,联系邓小平的多次谈话来判断,是指党的领导层,特别是中央领导层。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的这个思想有了完善和精练的表述,他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五、要动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本来就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本来是无须多言的一个重要观点,但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历史却反复证明,忘记这一点,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发展、泛滥乃至酿成反革命暴乱的重要原因,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力的重要原因。而坚持讲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在必要时动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则是我们反对、限制资产阶级自由化乃至最终粉碎反革命暴乱的重要保证。因此,重新回顾邓小平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几段重要讲话是十分必要的。

1986年12月30日,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必须讲,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讲。要争取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人民民主专政不行,不能让那些颠倒是非、混淆黑白、造谣诬蔑的人畅行无阻,煽动群众。他还讲,没有专政手段是不行的。对专政手段,不但要讲,而且必要时要使用。

1987年3月8日,邓小平提出,如果有人搞得我们总是不安宁,也不能排除使用某种专政手段,使用纪律、法律手段。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

1989年4月25日邓小平提出,“四个坚持”中有一个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手段要用起来。

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谈到国内稳定时指出,我不止一次讲过,稳定压倒一切,人民民主专政不能丢。你闹资产阶级自由化,用资产阶级人权、民主那一套来搞动乱,我就坚决制止。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肯定弱于资本主义,不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在四个坚持中,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一条不低于其他三条。

邓小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理论,作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一个基本点,对于保证八九政治风波的平息、对于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成功,其重要意义早已得到历史的证明。现在的问题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在现时还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意义?

在前面,本文已经指出,邓小平认为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这样算起来,至少到21世纪下半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即使按照70年的说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理论也要管到2050年,从现在算起,也还有40年的时间。

当然,并不是邓小平每一个对具体问题的结论我们都机械地照搬照用,关键在于,邓小平所分析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长期性的三个大的条件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从国际上看,西方的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用军事干涉与和平演变的策略手段,攻击我们的四项基本原则,主张把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强加给我们。仅以最近来说,他们不但积极支持藏独分子的暴乱,而且肆意歪曲新闻真相,恶毒攻击我们的人权和民族政策,还百般阻挠我国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以达到他们分裂中华民族、诋毁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从国内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仍然不时的以各种面貌出现,比如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图,还有人提出否定共产党的合法性,否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主张私有化,搞全盘西化的“改革”道路;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正像中共十七大所说的那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些都说明,产生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根源还存在,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因此,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将继续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邓小平早就指出:“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讲的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下开展的”。

今天我们继续改革开放,同样存在一个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就在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不是有人公开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吗!中共十七大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并郑重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就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某些继续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幻想,我们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将继续为正确制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邓小平早就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但是他强调指出:“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全党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如果像‘西单墙’的一些人那样,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去‘解放思想’,实际上是把自己放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去了。”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党一再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与某些希望中国共产党转向,搞西方那一套、全盘西化的企图相反,中共十七大庄严宣告:“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这就告诉我们,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制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时,必须放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必须放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继续维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自由化思潮一发展,我们的事业就会被冲乱。总之,一个目标,就是要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安定,政治动乱,就不可能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都谈不上,治理国家,这是一个大道理,要管许多许多小道理。那些小道理或许有道理,但是没有这个大道理就不行。”事实也证明,从“西单墙”到86年学潮再到89年政治风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危害和破坏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根源,也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中共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后,社会上有一种观点,把“和谐”和“矛盾”、“和合”和“斗争”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要用所谓和合哲学来回避“矛盾”,取消“斗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实际上是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对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又深刻地提示我们,现实社会中外有西方战略压力和影响,内有主张自由化、私有化的势力,以及两极分化和腐败等问题,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保持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高度警惕,是不可能建立和谐社会的。

中共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作为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不仅如此,中共十七大还强调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这就告诉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我们要牢记我国八九风波和苏联解体的教训,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道路不是平坦的,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保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健康发展。


链接

费孝通:老来缅怀胡耀邦同志
0 个回复 - 1600 次查看
费孝通:老来缅怀胡耀邦同志2021-03-27 10:32:25作者:费孝通来源:搜狐新闻 费孝通:老来缅怀胡耀邦同志http://news.sohu.com/20140415/n398238347.shtml2014年04月15日07:25 来源:人民网
  •   振兴文 ...
  • 2021-4-2 15:19 - 焦典 - 资料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21:08:35 | 只看该作者
    邓力群人称“左王” 91年曾高调反对邓小平改革思路

    2015-02-11 07:23:59    人民网

    邓力群生平旧照:与毛泽东合影

    1989年风波刚过,老左派就认为清算改革开放的机会到来了。忍受了几年边缘化,该报一箭之仇了。

    1989年下半年,民间传言透出凶险和不祥:

    “听说改革开放要收一收,该抓抓阶级斗争了。”

    “知识分子尾巴又翘起来了,还是毛主席说得对,得让他们夹起尾巴做人。”

    “留学政策要变,回国探亲的出不了国门了。”

    “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

    ……

    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时任中宣部长王忍之的长文《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文中提出一个日后引起激烈争议的著名议题:“推行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还是推行社会主义改革?”

    这是八九风波之后,第一篇提出问一问姓“社”姓“资”的重头文章。

    作者所说的“资本主义化的改革”指什么呢?文章说:“一个是取消公有制为主体,实现私有化;一个是取消计划经济,实现市场化。”

    文章还质问道:“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

    这是把私营经济和自由化绑在一起。

    北京《当代思潮》1990年第1期发表《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文章说:“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




    1990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文章说,“搞自由化”的人“企望从经济的多元化中,自然生长出政治多元化和权力多元化”。

    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长文《谁说社会主义讲不清》。

    读过《邓小平文选》的人知道,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谁说》一文的作者明知道邓小平的讲话,却批判道:“‘社会主义不清楚论'是一种嘲弄马克思主义,糟蹋共产主义政党,向正在开拓通往社会主义之路和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广大群众大泼冷水的理论。”

    这样说来,该文作者自然清楚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了。他在文章中给社会主义下的定义,第一条就是“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这篇文章的矛头,显然是对着支持私营经济的邓小平来的,对着改革开放来的。

    要请教作者的是,中共十五大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7,第22页。这个定义符合不符合社会主义呢?

    以上几篇文章,都是质疑私营经济的正当性,这是一个焦点。

    当时另一个焦点,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问题。

    199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两个问题》。文章说:“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公有制的经济,因而必然要求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即从整体上自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10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长文《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信念》。文章说:“资产阶级自由化……集中攻击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以及道德伦理方面的集体主义,竭力美化资本主义。”

    1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文章说:“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恰逢这一年,柏林墙倒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接一个垮掉。几代中国人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降下,苏联共产党解散。

    中国紧张地注视着,惶惑不安笼罩着人们心头。谁要是提改革开放,就有“自由化”之嫌。人们在会上发言,都要跟报纸对口径。有人提出,北京应该出头,挑起世界革命重担。

    12月24日,邓小平讲话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3页。

    这就是韬光养晦。

    1991年初,邓小平来到上海。他这是第五次来上海过春节了。这一次,他心事重重,有重要的话要说。目睹上海老旧破败的面貌,邓小平心里不是滋味。1月28日到2月18日,邓小平与上海市干部多次谈话,主要内容是后来收入《邓小平文选》的《视察上海时的谈话》。

    他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6页。

    邓小平对京城一些人提出问一问姓社姓资、批判市场经济很不以为然。他说:“当时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有许多人不同意,家庭承包还算社会主义吗?嘴里不说,心里想不通,有的顶了两年,我们等待。”他说:“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邓小平鼓励上海人不要被左的声音吓住。他说:“希望上海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7页。

    邓小平谈话在上海干部圈内引起了震动。他的谈话精神,通过一个奇特的名字传遍了全国。

    这一年2月13日,距春节还有两天。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处长施芝鸿打电话给解放日报社的朋友,说市委书记朱镕基在市委办公厅第一党支部会议上传达了小平同志在上海六次讲话的精神,很有新意。报社党委书记周瑞金和评论部主任凌河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请施芝鸿出来一聚。三个人聊天之际,周瑞金拍板决定,大年初一的评论就按照小平同志讲话精神来写。

    2月15日,大年初一,羊年头一天。《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凌河执笔的评论《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署名皇甫平。文章说,要“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施芝鸿执笔的一篇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也署名皇甫平。周瑞金事后回忆说,这是最重要的一篇,这篇文章把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提了出来。文章说:“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

    半个月之后,3月15日,《人民日报》与《解放日报》针锋相对,发表《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文章说:“有些人总是……对计划经济任意加以否定。”“市场经济原则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我国4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巨大优越性。”

    《解放日报》吃了豹子胆,不理会北京的责难。3月22日,《解放日报》发表老作者沈峻坡执笔的一篇评论《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发表时仍旧署名皇甫平。文章的要害在下面一句话:“如果我们仍旧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

    皇甫平系列评论触碰了老左派舆论的要害,立即遭到围攻。

    4月20日出版的《当代思潮》第2期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文章说:“在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的日子里,曾有过一个时髦口号,叫做不问姓社姓资。”“结果呢?在不问姓社姓资的排斥下,有人确实把改革开放引向了资本主义化的邪路。”“在不问姓社姓资的口号流行时,主张经济上私有化、市场化,政治上多党制、议会制,意识形态上多元化的思潮,曾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拖上绝路。”

    北京出版的《高校理论战线》6月出版的第3期发表《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一文。文章说:“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还是姓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姓社还是姓资两种不同的改革观。”

    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邓力群的长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这篇文章重新祭起了阶级斗争这个“法宝”。文章说,全国人民面临着“双重任务--阶级斗争与全面建设”。这就把基本路线规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了两个中心,非但如此,阶级斗争还排在经济建设的前面。邓力群说:“只有正确估量和进行阶级斗争,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岂不是要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拾“以阶级斗争为纲”么?

    邓力群在这个敏感时刻提出这样重大的理论修正,显示了老左派领军人物的分量。邓力群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的十三大上,由于他坚持左倾思想,名声很差,结果在中央委员差额选举中落选,紧接着,又在中顾委常委选举中落选。邓小平说:承认选举,不作变动。故此,邓力群对邓小平一直耿耿于怀。邓力群所著回忆录《十二个春秋》说,中委和中顾委常委落选,对我有刺激。邓力群自1982年到2001年,在老左派群体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核心作用,社会舆论也称邓力群是“左王”。

    左王上阵,鼓舞了左倾阵营的士气。《真理的追求》7月号发表《重提姓社与姓资》。文章说:“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就是改革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通俗表达。”“所谓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本来是精英们为了暗度陈仓而释放的烟雾弹。”

    夏天,有点心虚的人民日报社社长高狄南下上海,秘密调查,质问《解放日报》发表皇甫平的文章有什么背景?结果无功而返。

    8月下旬,《求是》1991年第16期发表《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文章说:“我们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的界限,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在事关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基本政策措施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看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通俗的说法,就是问一问姓社姓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避免重大错误。”

    8月20日出版的《当代思潮》发表《为何不能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直接批判皇甫平。文章说:“我们不应该在提出新的改革措施时,一听到群众要问姓社还是姓资,就认为是‘新的思想僵滞'……如果把群众的革命本能,轻率地归之为‘新的思想僵滞',会不会压抑群众对资本主义复辟的警惕性和爱国主义感情呢?”

    9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当前改革的三个问题》。文章说:“我们的同志中,有的也在抹杀两种改革观的分野,忌言姓资姓社。”“在改革问题上的两种主张、两个方向即两条道路的斗争,仍以不同的形式在继续。”

    10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文章重申邓力群的观点,说当前我国的阶级斗争,“比建国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鲜明、激烈、尖锐”。

    11月出版的《求是》第22期发表《大力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工作》。文章提醒各级干部说:“我们有些同志,对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模糊,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对待改革,划不清两种改革观的基本界限,甚至连姓社姓资都不管不顾了,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般连珠炮般的指责,实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

    入秋,形势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先是邓小平对媒介上出现的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等提法提出批评,说不要再这样提了。

    9月1日晚,江泽民在看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提前播报的《人民日报》第二天的社论提要之后,当晚下令,要《人民日报》删去社论中的“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问一问姓社姓资”这句话。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150~151页。

    但是,老左派哪肯服输?一直到1992年1月5日,即南方谈话前一刻,邓力群还是强硬之极,再度出面高调反对邓小平。

    这一天,北京出版的刊物《理论动态》刊出他以“华之俏”为笔名撰写的《反和平演变三论》。这篇文章继续他前一篇文章的基调,宣扬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文章的口吻,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腔调。他说:“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焦点、中心,还是个政权问题。”“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阶级矛盾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斗争还存在,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还存在,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资产阶级的思想、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还要顽强地表现自己……我们要进行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要防止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复辟。”

    左倾思潮急剧膨胀导致了严重后果。董辅礽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十四章说,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私营企业人心惶惶。1989年,全国个体户减少到1234万户,从业人员减少到1943万人,分别比1988年下降15%和157%。私营企业则减少了50%。

    从1989年到1991年,GDP增长一直徘徊在5%左右。

    改革者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自然十分焦急。当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明瑜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吉等人,先后把左倾思潮严重泛滥的相关情况收集起来,报告给邓小平。

    正如胡绳所说,到了这个时刻,改革开放的命运已经岌岌可危。邓小平不能不出手了。

    进入1992年,邓小平已经88岁高龄。老人家一直在紧张地思考,看看从哪里打开缺口,驱散疑云和阴霾。时间留给老人的机会已经不多。幸运的是,老人抓住了这个机会。1992年1月到2月,南方谈话的声音再一次震动了全国。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的“天鹅之舞”。南方谈话开启的新时代,比80年代的改革更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因为这一次是从经济体制上再造了中国。老人家在垂暮之年,凝聚全身力气,最后推了中国一把。这是邓小平对中国突破与发展所作的最大贡献。真正的邓小平时代,是从南方谈话之后出现的。在老人家去世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中国经济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也是南方谈话结出的成果。

    邓小平以他多年的政治经验和洞若观火的目光,一语中的,击中要害。他说:“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页。

    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在这一年召开的十四大上,根据江泽民的提议,中国的经济体制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还提出,主要是防止“左”。

    老左派第二波进攻落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21:11:06 | 只看该作者
    敌对势力是怎样利用“文艺创作”进行渗透的?

    2021-04-15 10:30:29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作者:丁国旗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由于政治制度和政治信仰的不同,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时开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各种斗争就从未停止,并且一直非常激烈。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强大,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阵营在不排斥战争手段的前提下,越来越开始通过其他方式和渠道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围攻和打击,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可以“不战而胜”的方式便是通过意识形态而进行“和平演变”,正如当年尼克松所说的,“有一个介乎和平和战争之间的广大的中间领域,斗争将在很大程度上在这个领域决定。”从今天的现实来看,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围攻与打压,主要就是从意识形态方面对我们进行“西化”“分化”和“瓦解”的,而通过文艺创作的和平演变即是一个重要方式。

      一、通过文艺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苗头动向

      文艺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有姓“社”姓“资”的区分,有资产阶级的文艺,也有社会主义的文艺。以宣扬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为思想内容的文艺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讴歌广大人民群众和一代新人的生活方式为基本内容的属于社会主义文艺。文艺对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文艺在总体上具有政治倾向性、阶级性。文艺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来传递思想情感、审美趣味、文化价值、社会理想等内容的,具有较强的个体化、民族地域化和艺术化特征。因此,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展现与其他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等意识形态内容不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一点上,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文艺为其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服务。在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中,文艺领域已成为一个重要阵地。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非常重视文艺的意识形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文艺工作都非常重视,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中,他将文艺队伍与“拿枪杆子的队伍”相提并论,称为“拿笔杆子的队伍”,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等一系列重要的文艺理论命题,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历史文献。新时期之初,邓小平提出的“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所做出的有关文艺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等,都对文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所发挥的重要任用给予了充分论述。但应该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走出极“左”文艺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使西方的各种理论思潮随之涌入,可谓是众声喧哗,杂语共生。由于受“西方文明中心论”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西方文明在这种交流、对流中占据主动和主导地位,他们以“全球化”的名义大力输出自己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图书等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文化全球化变成美国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的“同质化”“一元化”“一致化”“一体化”,达到通过文化“全球化”进行文化渗透来影响、改变我国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的目的,加紧推进“文化西方化”“文化美国化”“文化霸权化”甚至“文化殖民化”,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形成严重威胁。

      (一)以影视为主的文化产业是西方意识形态输入的主流阵地

      美国的影视大片是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推行“文化美国化”的重要工具。这些影视大片中宣扬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大量涌入中国,对人们的思想认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一些人对西方社会的各种认同甚嚣尘上,给思想理论界、知识界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例如以“梦工厂”为口号的好莱坞电影,其高科技、大投入的制作,不仅使全球影迷对美国出口的视听大餐大快朵颐,同时也为炫耀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输出美国意识形态,进行文化输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以电影的形式把整套的美式文化、美国生活方式输入我国,使中国的少年儿童从小就受其深刻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文艺创作在这种条件下,似乎也进入到了一个绝对自由和意识形态管理的“真空”状态,大量的文艺作品追逐消极的思想情绪和低级趣味,“朦胧文学”“性文学”“消遣文学”“宣泄文学”“痞子文学”“下半身写作”“个性化写作”等纷纷登场,一些作品直接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和腐朽的生活方式。

      此外,中国电视也被一些起源于西方的娱乐节目充斥着,如借鉴美国的各种选秀节目而诞生的各类偶像选拔赛、真人秀等节目占据着国内电视的黄金时段,这些选秀活动使社会风气变得浮躁,青少年不以追求知识为实现理想的途径,而是梦想着一夜成名。这些事件又成为各类文艺作品创作的题材,以出版物的形式对青少年再次输入,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国内青少年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国家的发展无疑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名目繁多的文艺理论是西方意识形态输入的“坦途”“栈道”

      与“含沙射影”式的影视艺术输入相比,西方另一种意识形态文化的输入则显得十分的“光明磊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引进了大量西方的新思潮、新理论、新观点,但却没能将这些理论资源“中国化”,没能实现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我国现实文艺实践和思想发展的结合。这几十年来,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文艺理论几乎全是对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种种形式、手法的袭用,从表现主义、意识流、精神分析、存在主义、接受美学、女权主义到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全是西方话语。不得不说,最近几十年来,国内最好的批评家也只是复述西方话语而已。特别是,通过文艺创作和理论探讨,误导我们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怀疑乃至于反对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否定毛泽东思想和共产党的领导,攻击共产主义运动,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抵毁人民民主专政,从而实现了赞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美化其“三权分立”“民主、自由、人权”“金钱万能”“个人至上”以及富贵风流的生活方式的目的;鼓吹政治上的多党制、议会制,经济上的私有化、市场化、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西方化,兜售“新启蒙论”“补资本主义课”等现象也愈演愈烈,以达到政治上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不得不说,看似名目繁多、形式各异的西方文艺理论资源之下,其实只有整齐划一、单调乏味的西方意识形态景观。

      (三)各类国际评奖是西方意识形态输入的又一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社会还“利用中国文艺急于走出去的心理”,通过国际文艺作品评奖,影视作品评奖的指挥棒作用,使一些思想价值不高,艺术性不强的作品,甚至一些内容书写存在严重问题的作品在国际上获奖,从而造成不良的示范作用,进而利用美国等国家文化文艺的传统优势以及“中国文化相对还较弱”的公众心理,不断推销他们的文艺作品,以达到他们对于我国“西化”“分化”的目的。中西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在文艺文化的“西强我弱”一时难以改变的前提下,其意识形态企图是十分明显且十分有效的。上世纪80年代之后,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些时期,由于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思想教育的现象,客观上也为西方文艺和思想理论的输入创造了条件,为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沟连破坏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从而导致“资产阶级自由化”、西方学术观点的引进、文化建设上的崇洋媚外等现象盛极一时,大量的属于西方的思想文化影视作品等蜂拥而至,给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后果,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日益严重。

      文艺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在今天已经成为国内文艺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就是以各种“戏说”“重评”“歪说”,将历史事件的性质视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的碎片化,恶搞历史人物、小历史、污名化英雄,戏说历史,轻视人民。与这种思潮思想文化氛围相适应,鼓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一切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个人至上,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提倡抽象的人类之爱,提倡“反思文学”,宣扬自我表现,主张“新启蒙”等,这些现象随处可见。在文艺理论方面,作为文艺工作理论指导的马列文论课、毛泽东文艺思想课也渐次降级,由必修到选修,由选修到不修,逐渐被西方当代文论给排挤掉了,最终造成马列文论无人教、没人上,西方文论与西方思潮课却堂堂爆满,讲座海报随处可见。可以说,“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动摇了国民的思想意志、价值观念、信仰体系,更严重危害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上所谈到的文艺作品“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等现象,可以说正是对此的形象化表述与刻画。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但更是境内外敌对势力长期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之后通过文艺文化思想方面所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的结果。

      二、通过文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基本特点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苏东剧变之后,西方社会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增强,尤其是特朗普时代以来,美国针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斗争日益突显。从现有情况来看,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文艺创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日益常态化、长期化,总体呈现为以下一些特点。

      (一)利用“大众文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的影视、图书出版等“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消费的控制值得警惕。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对发达资本主义“单向度社会”和“单向度人”的判断和论述给我们的文化输入带来了警醒和启发。当今社会异化、物化现象非常严重,文化的畸形消费值得重视。西方社会利用文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利用“明星塑造”构建起对大众的影响力,对明星的生活方式的崇拜心理,是文化消费的一种畸病。然而西方大众文化的入侵,有增无减是我国文化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特色,中华文化优势、文化自信倍受挤压。加之大量西方的创作理论、文艺文化理论的输入,那些借助“小历史叙述”的所谓“新写实小说”“家族记忆”等的“新历史主义”写作理论日益为国内一些创作者所接受,以“私小说”“个体化写作”方式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已经司空见惯,方方的《武汉日记》即为一例。

      (二)以输入“名著”,持续进行渗透

      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我国的文艺作品提升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我国文艺作品总体上棱角不鲜明,弘扬民族精神意识不强,中华文化价值突出不够,艺术水准不高,精品不多;加之文化上的差异,难以对西方国家产生足够吸引力,西方读者接受起来较难;对于国内庞大的文艺文化消费群体而言,也明显存在高质量文化产品供货不足的尴尬局面。

      而另一方面,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以欧美为主的西方学术、文化、艺术作品等被大量地介绍到我国,虽然它们价值多元,质量上良莠不齐,但对我国文艺文化与学术界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之所以几乎凡外国著作都会被冠以经典、名作、新说、精品而得到中国人的欢迎,一定程度上与这些著作的译介填补了国内相关作品、著作不足给读者带来的需求空白有关系。当然,对于输入进来的大量作品,缺乏应有的学术批评与理论反思也是造成对西方盲目崇拜的原因所在。加之国内许多出版社的商业炒作,免费为西方思想文化渗透作广告也在推波助澜,不自觉地为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当了“炮灰”,致使大量鱼目混杂的所谓外国学术“名著”、外国文艺“名著”开始主导中国学术理论潮流与阅读趣味,主宰一代学子的精神文化食粮。至今这种现象并没有根本性好转,这是最为值得警惕和担心的。有什么样的思想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文艺创作,甘愿接受西方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和文化影响,又进一步为西方的持续长久渗透铺平了道路,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感淡漠的主要原因就是多元价值观不断引进冲击的结果。

      (三)拉拢收买分化,实施文化殖民

      一些现象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早已不满足于利用传播媒体从外部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输入,他们正在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文化优势,用金钱收买和所谓的“国外资助”的方式,在中国国内收买、建立、掌握服务于其不可告人目的报章杂志和其他宣传媒体,直接从我国内部“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搞‘文化殖民主义’”。随着中西文艺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经贸交流、民间交流以及各级各层面中外双边多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社会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增强,这就为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机会进行拉拢腐蚀提供了可能。他们往往利用各种“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活动,利用国内人员外出学习、归国工作、讲学交流、合作研究、国际会议、外出度假、各种培训等机会,通过捐资办学、经费资助等形式,拉拢腐蚀一些人,进行文艺意识形态渗透,潜移默化地对中国作家、学者、知名人士、青年学生等施加政治影响,甚至暗中搜集我国情报。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形式由于是在意识形态性相对较弱的文化与人文学术交流背景下展开,而且多是由对方给予了某种帮助下进行的,所以隐蔽性更强,被拉拢和收买的对象防备意识较弱,对西方文艺文化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念、思想认识更容易接受,当然危害性也更大。这些人很容易在不自觉中、甚至自愿地成为西方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四)强化网络文艺阵地的意识形态渗透

      互联网带来的意识形态挑战前所未有。互联网带来了人们表达方式、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各种利益群体舆论和言论的爆发,极大地影响着公共事务的走向。各种国内外信息的沟通互联,极大地削弱了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健康甚至腐朽的文艺作品,加之网络文艺作品篇幅长,写作队伍庞杂,作品数量巨大,网络文艺监管还存在一些难度,这些都给敌对势力通过网络文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带来了便利条件。把西方价值取向进行包装,隐藏在网络文艺文化商品中,向社会大众进行渗透成为惯用的手段。比如美国批量进入我国的好莱坞电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媒体甚至把好莱坞电影称为“铁盒里的大使”,以比喻这些电影的意识形态渗透功能。西方发达国家的这种文化渗透方式隐蔽性和迷惑性都很强,通过这种“润物无声”“无为而治”的文化传播与渗透,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网民大众。可以说,“网络已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比武擂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搏斗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硝烟战场,日益成为意识形态表达的新空间、意识形态竞争主战场。”

      除以上这些特点外,国内外敌对势力还通过培养扶植“民运分子”“自由分子”,以及加强对高级知识分子的腐蚀分化利用等工作,使国内外的一些精英分子成为他们安插在我们身边的“第五纵队”,形成内外勾结,内外呼应的态势,对于这些人我们也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另外,境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斗争方面还呈现出了“弹簧式”“游击战”特征,表现为你强他弱,你弱他强,你进他退,你退他进的状态。这一特征提醒我们,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需要保持一种高压态度,严厉打击,这样才能挫败他们的嚣张气焰。

      三、对通过文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从“党、国家和人民”的三位一体的高度,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西方日益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方面的渗透。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文艺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之所以能够发生,就在于作家的创作观出了问题(正确指导的缺失,艺术家没有德艺修养或者修养存在问题,没有精品意识,对金钱的追逐等),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批评的错位与无力,读者和受众低级的趣味等。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来应对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斗争,挫败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结合现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教育很重要。要教育我们的国民增强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而不是在中西比较中迷失自己,总觉得外国什么都好,中国什么都不好,甚至幻想用西方的制度来改造中国。通过各种教育的途径引导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做到全面、真实地了解自我,了解世界,而不是盲目的自卑或者盲目的相信。这就是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教育宣传工作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所在。

      1、拓展教育对象

      教育的对象以青少年为主,同时也要抓住一切机会和途径拓展到各类人群。青年人的教育尤其以大学生教育为主,大学生群体大多比较感性,容易青睐并追逐各种外来文化产品,也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产品所包含的价值观、生活观。互联网具有自己鲜明的传播特性:快捷性、海量性、开放性、互动性、多媒体性、虚拟性等特征。加之互联网传播低成本、难监控、受众广、匿名性,这些都为为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渗透提供了绝佳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是目前反渗透的当务之急。其次,艺术家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主体,其意识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其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让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实践出真知,才能锻炼出一支思想、业务过硬的文艺家队伍。另外,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对各类教育工作者、知识分子、网民的教育等,都是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应有之义。

      2、明确教育内容

      在教育活动中要整合教育资源、明确教育内容。主要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方向与目标。坚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其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是各类教育活动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体现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理念和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性内容贯穿于各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方面。(2)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中寻找教育资源,挖掘优秀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加以弘扬和宣传。(3)文化自信教育: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通过文化自信教育坚定国人的精神信仰。(4)党史国史教育:这既是教育内容,又是教育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考察时强调)因此,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近代中国经历的屈辱历史,汲取历史教训,学会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准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学会全面、客观、历史、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这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人类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效途径。(5)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已有的社会主义运动和革命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及教训来看,一些国家发生的剧变和动荡,基本都是从意识形态领域的退让开始的,而意识形态领域丢掉片片阵地的原因则主要是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所以顶住和平演变的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尤其要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装演门面的标签或把马克思主义学术化,更不是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名搞假马克思主义甚至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并将之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对内加强对文艺工作的指导、引导、管控工作

      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看,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其实就是对人民“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稳定的措施与保障。对文艺的利用是资本家们早已有之的,马克思最早看到了这一点,也最早对此进行了批判,当然对文艺的利用也可以是正面的,这是文艺的二重性所定的。文艺是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文艺的管理而言,就要使其趋利避害。对电影、电视、小说、戏剧等文艺创作形式,尤其要多给予关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抓早抓小抓细,要用系统思维,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临阵不乱,构筑抵御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

      一是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绝对领导。把任何题材的写作都纳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根本的新时代的文艺本质属性上来,以此来衡量文艺的水平,不管是古典题材文艺创作,现当代文艺创作,或是网络文学创作,都应如此。另外,对文艺创作任何链条都不能松懈。例如,对海归留学回国后从事文学教育、文学研究的人员要加强观察管理,对基层群众的文艺创作、网络文艺创作、新媒体文艺创作等,都要做好最后“1公里”的管理。

      二是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正面引导。壮大文艺队伍,多出文艺精品,使文艺充分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些使命的实现都需要加强对文艺工作者的正面引导。一方面,要重视中国社科院文学学科的理论实力,加大文学研究所的服务功能,利用好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编写、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等学科平台的优势。另一方面,要重视作协和文联的各种功能发挥。文联和作协要不断锻炼和提高服务本领,服务能力,放眼全局,站位全行业,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诸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是加强文艺批评,做好文艺评论工作。要加强对网络文艺评论在内的文艺批评的引导指导和管理。(1)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评论观;(2)摒弃不健康的批评观、错误的批评观,要敢于亮剑;(3)要培养主流文艺批评队伍,形成主力军,以青年队伍为主;(4)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批评培训,培养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作协,文联理论研究各层各级都要进行相关的培养培训,当然前提要有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评论教材;(5)开展不同文艺批评观的辨析与甄别,开展对错误批评观的理论斗争,用好现有的批评队伍,同时培养新的有生力量。

      四是加强对文艺网站及相关网站的作品发表、信息发布、宣传介绍等的意识形态把关及管理管控工作。根据网站性质进行分类管理,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必须强调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我们能否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他还指出,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要解决“本领恐慌”问题。

      (三)建立国家文艺安全管理工作部门,主动应对,积极反击,做好规划

      一是建立文艺工作意识形态应急反应反击机制,培养意识形态应急反应专业化队伍,成立应对研究机构,适时建立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意识形态反渗透安全研究中心(国家机构),建立反渗透网络,形成反渗透合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同时,还要力争反戈一击,用文艺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集中扶植一批揭露资本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历史观的作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是认真谋划,制定文艺意识形态长远备战规划以及相关法制体系和行政组织体系。政府应当通过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资源实现国家文艺安全管理,科学配置、合理部署各种文艺行政管理力量,明确权责界限及其行使范围,规范资源共享制度,长远规划,积极预防国家文艺安全隐患,及时干预各种文艺危机事件。

      (四)做好自我文化建设,建立文化强国

      一是加快推出中华文艺文化精品,加大引进力度,加强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互通。要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繁荣文化创作,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大中国古典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的外译工作。加大文艺精品外输、作品内引的把关工作。二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加强中西文艺文化交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沟通了解。同时,也要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国际文化事业的管理和介入,如举办国际级文艺评奖活动,适时推出中国自己的国际文艺评奖奖项,扩大中华文化吸引力,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文化中心”地位。三是团结其他国际文化势力,多结善缘,多交朋友,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建立国际文化双边多边命运共同体,团结可以团结的各种国际文艺文化力量,以便更好通过他们传播中华文化、中华精神。

      2021年2月26日稿

      2021年3月16日合稿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1-4-15 21:21:40 | 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重提:毛泽东讲“准备吃亏”时列了17条困难!


      作者:记者    来源:“人民网”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1-04-14 07:53: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今天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重提这段历史。文章指出,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党的事业总是在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学习历史,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我们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  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当年,毛泽东同志总结革命斗争经验,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为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这样走过来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同时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这些风险挑战,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也有来自自然界的,既有传统的也有非传统的,“黑天鹅”“灰犀牛”还会不期而至。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党的事业总是在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中前进的。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在讲“准备吃亏”时一口气列了17条困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摆在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建党一百年这个重要节点,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当年,延安整风使全党端正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破除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明确了继续前行的努力方向,对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许多民主人士由衷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学习历史,要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我们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始终坚守革命理想,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就能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们一定能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风雨无阻、坚毅前行,一鼓作气、继续奋斗,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原载《人民日报》2021年04月13日第01版,原题《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在七大作报告】

    毛泽东:有一个问题要讲清楚,叫做“准备吃亏”
    1945年5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结论报告,讲了三个问题: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党内若干思想政策问题。在讲到国内形势时,毛泽东表示,有一个问题要讲清楚,叫做“准备吃亏”。

    有些同志希望我讲一些困难,又有些同志希望我讲一点光明。我看光明多得很,国内民主运动已经兴起,将来更有希望,苏联援助我们,美国、英国的无产阶级将来也还是要帮助我们的,这些都是光明。但是我们更要准备困难,我下面讲的困难有十七条:
    第一条,外国大骂。现在英、美的报纸和通讯社都在骂共产党,将来我们发展越大,他们会骂得越有劲。他们有人曾经向我们示过威,说:你们那样不行,美国舆论要责备你们。我说:你们吃面包,我们吃小米,你们吃面包有劲,嘴长在你们身上,我们管不了。这叫做没有办法,要准备着挨外国人的骂。
    第二条,国内大骂。是大骂,不是小骂,他们将动员一切人来大骂,什么破坏抗战,危害国家,杀人放火,共产共妻,毫无人性,等等。只要是世界上数得出的骂人的话,我们都要准备着挨。
    第三条,准备被他们占去几大块根据地。不是说几小块,也不是说统统占光,而是被他们占去几大块,他们要打内战“收复失地”。在十年内战时期,他们就曾经占去我们几大块,这次我们还要准备被他们再占去几大块。
    第四条,被他们消灭若干万军队。一九四一年中央曾打电报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说我们要把估计放在最困难的基础上,可能性有两种,我们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那时我们有五十万军队,准备被搞掉二十五万,还有二十五万。这二十五万是什么?原来五十万是伸开的手掌,这二十五万是握紧的拳头,虽然缩小了,可是精壮了。现在我们的军队差不多有一百万,我们还要发展,到将来蒋介石进攻我们时,我们可能有一百五十万,被他搞掉三分之一,还有一百万,搞掉一半,还有七十五万。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第五条,伪军欢迎蒋介石。伪军摇身一变,挂起蒋介石的旗子,欢迎蒋介石,欢迎阎锡山,使我们很不好办。日本人撤出的地方,他们马上就占了,我们来不及。我们要有这种精神准备。
    第六条,爆发内战。我们要用各种方法制止内战。现在的揭露就是一种方法,我们要经常揭露,在大会文件上、在报纸上、在口头上揭露。此外,还要用别的办法来制止内战。内战越推迟越好,越对我们有利。抗战八年以来,我们的政策就是使蒋介石既不能投降又不能“剿共”。我们的政策还要这样继续下去,使他不敢轻意地发动内战,但是我们要准备他发动内战。
    第七条,出了斯科比,中国变成希腊。这种情况我们要用各种方法来避免,如果发生了,就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针。我曾经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的原则是三条:第一条不打第一枪,《老子》上讲“不为天下先”,我们不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第二条“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三舍九十里,这是《左传》上讲晋文公在晋楚城濮之战中的事,我们也要采取这样的政策。第三条“礼尚往来”,这是《礼记》上讲的,礼是讲究往来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你来到我这里,我不到你那里去,就没有礼节,所以我们也要到你们那里去。我叫国民党的联络参谋把这三条告诉胡宗南,希望他们也采取“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礼尚往来”的政策,这样就打不起来。他们不喜欢马克思主义,我们说:这是老子主义,是晋文公主义,是孔夫子主义。无论斯科比来了也好,蒋介石来了也好,我们都是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不打第一枪这个原则我们要谨记,从一个时期来看好像不一定有利,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很有利的。当然到了该打的时候,就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有人讲两面作战怎么得了?他们要搞两面作战,我们有什么办法,我只好准备这一着。我们现在好像坐牢一样,前门是日本人守着,后门是蒋介石守着。
    第八条,“不承认波兰”。这里是比喻我们得不到承认。现在我们是一个中指头,你不承认,将来是一个大指头,你也不承认,到了是一个拳头、两个拳头的时候,看你承认不承认?你九十年不承认,一百年不承认,将来到一百零一年,你就一定得承认。因为我们的政策正确,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第九条,跑掉、散掉若干万党员。将来如果形势不好,蒋介石、斯科比两面夹攻,到处打枪,有些党员就向后转开步走,跑掉了,散掉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散得最厉害的是一九二七年,还有散得多的是内战时期,有组织的党员只剩下三几万。在不好的情况下,党员中有一部分悲观失望的人就跑了,有一部分被压散了,也无非就是这样,我们准备散掉三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
    第十条,党内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中国革命是长期的,从一九二一年到现在二十四年了还没有胜利,还要搞下去,还要牺牲许多党员和军队。党内会出现悲观心理、疲劳情绪的问题,不仅要对我们大会、中央、中央局,还要对区党委、地委这些领导机关都讲清楚。从前我们党内有一个传统,就是讲不得困难,总说敌人是总崩溃,我们是伟大的胜利,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现在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估计到光明,也要有充分的信心估计到黑暗,把各方面都充分估计到。
    第十一条,天灾流行,赤地千里。天灾是天不下雨,玉皇大帝不帮忙。最近得到报告,华北、华中很多地方都天旱。古人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困苦给共产党以锻炼本领的机会,天灾是一件坏事,但是它里头含有好的因素,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今年我们边区没有收成,这是一件大事。所以,我们要讲节省,从中央起都要讲节省,准备天灾流行,赤地千里。共产党有本领就是要在这种情况下打出一条生路来!华北、华中许多地方都要准备这一条。
    第十二条,经济困难。有天灾经济是困难的,没有天灾经济也是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大力学做经济工作。我们曾经提出这样的口号———在两三年内学会做经济工作,要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克服困难。
    第十三条,敌人兵力集中华北。有的同志问:日军退出华南、华中,把兵力统统撤到华北,怎么办呢?现在日本法西斯作战是寸土必争,看样子是不会撤的。但我们要把事情往坏一点想,即使长江流域的日军统统撤到华北,难道我们就呜呼哀哉了吗?中国抗战的局面是明年日本就要被打倒了,它横行不了多久了。敌人集中华北,提出和平妥协的条件,跟英、美讲和,假如这件事出现了怎么办?我们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这些办法大家想,中央也想。
    第十四条,国民党实行暗杀阴谋,暗杀我们的负责同志。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事,所以我们要有准备,以防万一。
    第十五条,党的领导机关发生意见分歧。不要以为不会发生意见分歧,上述困难一来,许多情况出现,就可能产生党内意见的分歧,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不满意等等。如果我们准备了,分歧就可能少一些,没有准备,分歧就可能多一些。
    第十六条,国际无产阶级长期不援助我们。中国革命是长期的,由于各种情况的原因,国际无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帮助我们,他们还料不到我们的困难来得这样早,就是料得到也没有办法,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要做国际联络工作,做外交工作,很希望国际无产阶级和伟大的苏联帮助我们。但由于各种情况的原因而没有援助,我们怎样办?还是按照过去那样,全党团结起来,独立自主,克服困难,这就是我们的方针。
    第十七条,其他意想不到的事。许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们的高级负责干部要有这种精神准备,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这些,我们都要透彻地想好。
    (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人民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5#
     楼主| 发表于 2021-4-18 01:43:31 | 只看该作者
    徐吉军:真正的问题不全是阿里,核心是美国和资本!!

    2021-04-16 15:07:03  来源: 鼎新观点 微信号   作者:徐吉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1年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

      本次处罚的理由是阿里巴巴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自2015年以来,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以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对于本次处罚,阿里巴巴的态度绝佳: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这种态度的转变,与此前云中马的嚣张桀骜完全不同,说明阿里内部在遭到当头棒喝后已经清醒过来。

      罚款182.28亿元,这种金额在国内市场执法中绝无仅有。但是这笔钱,对于阿里来说,根本不会伤筋动骨!

      尽管这个数字非常惊人,但执法部分显然已经照顾到了被罚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

      4月12日,阿里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表示,预计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这就是巨头的底蕴和实力!

      讲真,182亿的罚款金额,汉唐君真的被惊着了!但是,阿里主席张勇的表态,更让我震惊:阿里咋那么有钱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反垄断

      全球范围内来看,反垄断力度最大的地区是欧盟。

      原因在于,在世界范围内有资格构成垄断的企业,当然是美国企业为主。美国对本国企业当然尽量优待,而美国企业在欧盟面临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与在中国市场受到的特殊优待完全没有可比性。

      欧盟在进入21世纪后,就将反垄断的目标锁定为美国几大互联网IT企业。

      微软、英特尔、谷歌、脸书、推特,是欧盟反垄断打击的重点。一个原因是这些企业确实涉嫌利用垄断地位绑架用户,另一个原因是这些企业营业额和利润都超大。

      罚款当然要罚巨无霸企业,唯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获得更多的罚款收入。

      2017年6月,欧盟宣布互联网巨头谷歌存在违反欧盟竞争监管规定的行为,因此对谷歌罚款24.2亿欧元(约合27亿美元)。

      2018年7月,欧盟对谷歌处以了43亿欧元(合49亿美元)的创纪录罚款,并要求该公司改变在Android移动设备上安装搜索和浏览App的方式。

      2019年3月,欧盟宣布科技巨头谷歌滥用其主导地位,迫使其AdSense业务的客户签署合同,为此谷歌被罚14.9亿欧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Google之前,微软和Intel才是反垄断的焦点,两家的市场垄断问题组成了2000年的世纪垄断大案,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微软用Windows捆绑IE浏览器,排斥第三方的网景浏览器,然后又用office三件套霸占了办公市场。

      比尔·盖茨在法庭上表现得相当狂妄,认为执法人员愚蠢无比。这种姿态,与云中马如出一辙,结果直接触怒了美国法院。

      美国联邦法院于2000年判决微软垄断事实成立,要强制拆分微软公司。

      比尔·盖茨开始进行公关,通过中间人游说美国政府。游说果然见效,一个月后负责微软案的法官托马斯·杰克逊被爆出违反司法程序,然后被撤职了!

      换了主审法官后,微软与美国司法部签订了和解协议,最终向欧盟交了6.13亿美元的罚款。

      微软案的过程,充分证明反垄断案的处罚弹性非常大,可运作空间同样很大。

      谷歌等企业在欧盟的遭遇,基本上也证实了这一点,公关得当则处罚力度轻,公关不到位则处罚力度大。

      欧盟针对美国大企业毫不客气的反垄断态度,值得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借鉴!

      有些部门,根本看不到大企业大财团存在的问题,沉迷于针对普通老百姓进行各类处罚,执法格局实在太低。

      最令人厌恶的就是各种莫名其妙的交通违章,超速、压线、停车等行为,实在是不胜其烦。

      现实中对比可以发现,很多地方为了实现超额罚款收入,最积极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各个交通路口以及高速公路架设数不清的监控摄像头。

      能够带来罚款收入的事务,很多单位都抢着参与,而与钱不沾边的民生事宜,很多人带着能躲就躲的态度,缺乏应有的积极性。

      人民群众偶尔的行为不当,永远不会动摇社会的根基。那些被罚款182亿元依然不影响公司运营发展的巨无霸企业,才是各单位真正应该下力气研究的对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资本的能量

      云中马作为中国首富,实力当然非凡。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头牌,当然具备呼风唤雨地动山摇的影响力!

      阿里巴巴旗下覆盖了超过5亿的消费者,2017年为在线零售商提供约1405万个工作机会。服装和纺织品、日用品和家用电器是提供工作最多的三大零售商品。

      据统计,阿里巴巴如今为国人提供了将近3000万个工作岗位,假如阿里巴巴倒了,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导致3000万个员工失业。

      2017年,马云称,(现在如果)停了阿里,就等于停了3000多万就业;停了蚂蚁,可能金融就断掉很多;停了我们,可能很多小企业就彻底麻烦大了。马云底气十足地表示:现在看来,停了这个,可以看那个,停了那个,都有很多的替代。但是我们现在看来,就没有替代。”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本次针对阿里的罚款依然改变不了阿里垄断的现状。而且,阿里也缺乏主动改变垄断现状的愿望。

      事实上是,罚款改变不了现状!阿里都已经说了182亿的罚款对公司没什么影响。这从侧面也显示了阿里的资金实力。

      以之前的反垄断案件为例:2015年,中国发改委宣布对美国高通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收取过高专利许可费的垄断行为作出处罚,高通被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罚款。高通拖到了最后一天才缴纳罚款,而且高通专利收费模式还没有改变,不合理的反向授权条件依然存在。

      用众多用户关心的问题来说:阿里和淘宝能否允许在交易中使用微信支付以及其他支付方式,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

      在针对阿里进行罚款后,监管部门第三次约谈蚂蚁金服,措辞更加严厉,提出的问题依然没有有效整改。

      事实上,蚂蚁金服的问题确实也难以整改,整改意味着重新来过,意味着此路不通!

      国际跨国资本借助中国各大互联网金融投资平台,大规模进入中国,通过潜藏的资金关系和股东关系形成战略同盟,渗透并控制了无数关键的金融企业、互联网平台、高科技企业、食用油企业等。

      如今,跨国资本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业链垄断,随时可以操控中国多种民生领域关键产品的价格。

      近年,农产品市场频繁出现“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葱击波”、“糖高宗”等现象。一系列农产品的价格非正常暴涨,反映了游资炒作的能量以及市场价格监管不力的现实。

      这些事件基本可以视为资本控制产业链的演习,在演习的同时实现短期收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资本的目的

      国际跨国资本的全球总指挥就是共济会。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机器和战争机器,帮助国际跨国资本在全球实现扩张、吸血、掠夺。

      今天的资本掠夺模式,本质上与19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并无差异。

      有些人认为批判马云、否定了马云,世界就进入正确的运行轨道了。

      这种思路,根本没有看到蚂蚁金服和阿里的本质问题。阿里和蚂蚁金服的问题在于,控股股东根本不是中国企业!

      阿里号称是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承载国际跨国资本中国梦的最佳工具。

      但是阿里的股权结构显然受外资控制。截至2017年6月9日,软银集团持有阿里巴巴29.2%的股权,为阿里的第一大股东,雅虎持有阿里巴巴15%的股权,为第二大股东,马云持有阿里巴巴7%的股权,为最大个人股东。

      蚂蚁金服境外股权高达57%,中国国有资本持股只有9.7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借助10亿中国用户交易产生的隐私数据,蚂蚁金服成为中国金融领域首屈一指的领军企业。

      国际跨国资本通过入股蚂蚁金服,搭乘中国经济腾飞的便车,牟取超额回报的同时,或许还可以继续渗透中国其他领域。

      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中国全面崛起,逐渐进入到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通过资本运作,阿里系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商业帝国。

      云中马通过湖畔大学培养资本精英,号称资本家的黄埔军校。阿里陆续收购控制了几十家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操控舆论。

      从数不清的金融财富,到各行各业的企业精英,再加上同进同退的媒体矩阵,阿里和云中马在中国的能量远超过一般的封疆大吏。

      原本在中国一言九鼎的大型央企,如今在阿里面前已经是缺乏竞争力的小弟。

      我们一方面鼓吹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一方面对国企经营进行干预限制,最终培养出一个战无不胜的资本主义怪胎。

      许多年以来,膜拜西方的经济学者一直鼓吹拆分中国国企,让市场自由竞争。但是,拆分国企让出来的市场,纷纷被国际跨国资本扶持的各种类型的企业迅速占领。

      反对国企垄断,是西方资本渗透,操纵出来的一场舆论闹剧。很遗憾,在这种舆论攻势下,我们的官方和民众,都被有意误导,国企污名化一度成为潮流。

      可悲之处就在于,通过拆分国企或者改革国企,为其他经济成分让渡出来的市场,中国民营资本并没有实力去抢占,反而是外资凭借强大的资金优势提前布局实现崛起。

      这种持续了很多年的国退外进的悲剧,最终实质性削弱了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使外资在中国获得了超出合理预期的投资回报。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西方经济学培养的忠实信徒起到了极大地误导作用。中国国营企业数量如果继续压缩,后果将不堪设想。

      牺牲本国经济利益和环境,成全外资外企在中国的野蛮生长,最终诸多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都成了外企领先,民营企业生存日益艰难。

      面对已经建立起强大优势的国际跨国资本,中国民族资本普遍缺乏与之抗衡的实力。既然无法抗衡,那么只能选择合作,所谓的合作很多时候就是投靠。

      国营企业被妖魔化之后 ,不断地裁撤、合并、压缩,数量一减再减;民营企业获得资本的能力弱于国营企业,在政策方面又难以获得和外资企业一样的特殊优待。

      国际跨国资本进入中国,利用资金优势(汇率优势)和政策待遇的叠加效应,迅速发展建立起固有的优势,最终在中国市场确立不可动摇的地位。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4、三个关键问题

      国际跨国资本通过各种复杂至极的金融运作,暗度陈仓进入中国攻城略地,目的绝不是为中国人民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跨国资本进入中国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本持续增值,利用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获取利益,迅速利用资本优势实现野蛮生长,在特定领域建立不可动摇的垄断地位。

      资本在任何时期任何环境都追求永续赢利无限扩张,期待资本主动停止牟利根本不切实际。

      资本的本质就是追逐利润,不追求盈利的资本,还叫资本吗?

      在国际跨国资本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意利用掌控的资源,在理论层面进行误导,在舆论层面施加影响,最终造成管理层制定政策时产生误判。

      建立起垄断地位之后,国际跨国资本又通过幕后串联,充分利用游戏规则,设计各种形式的协调合作机制,最终形成不可战胜的资本同盟。

      如果将国际跨国资本视为一个整体,那么资本进入中国的更深层目的就是要在中国坐地生根发展壮大并最终改变中国的国家属性。

      正因如此,阿里事件、蚂蚁金服之类的问题,我们的舆论不能浮于表面的是非对错之争,更不应该继续纠结于对云中马的个人批判!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云中马只是国际跨国资本在中国的代理人,我们真正的对手是国际跨国资本!

      所有人都应该好好思考我们的社会现状和面临的危机,共同关注我们的未来。

      决定未来中国人命运的关键问题有三个:

      中国和美国国家竞争的结果,决定中国是主导世界还是被世界奴役;

      资本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到底是国家控制资本还是资本控制国家;

      中国本土资本能否捍卫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以及应对全球范围内的资本竞争。

      这才是关系到中国国家命运以及每个中国人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

      作者:徐吉军来源:汉唐荣耀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39
    6#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13:44:3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 04-2308:58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推动中国经济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讲话。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4月20—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暨2021年经济形势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党组成员杨笑山,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主席团秘书长蔡昉,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出席会议。


    谢伏瞻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很难解释、预测危机之后出现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理论发展也由此进入分化、瓦解和重构的阶段。当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我国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树立全球视野,研究、揭示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着力点,也是中国经济学界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


    谢伏瞻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对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要在学理层面做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济实践的宏大叙事,阐述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源流、发展和原创性理论贡献,提炼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要着力深化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依据与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正确解读中国实践,系统总结中国经验,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研究的理论水准。要深入研究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长期停滞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前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因素、房地产调控等现实问题,不断深化对城镇化率、国企改革、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把问题和症结搞清楚,提出符合现阶段发展情况的对策建议,为服务党和国家决策贡献智慧与力量。


    谢伏瞻强调,我们既要重视基础研究也要重视应用研究。只有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够既出高水平的、能够推动文明进步的基础理论成果,又出高质量的、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智库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持续推进评价体制、激励机制创新,完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类评价机制,为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创造好的条件;要将学科调整的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加快推进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要创新研究方式,开展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要重视人才培养,形成发展梯队,不断提高学术、决策、社会和国际影响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学部委员高培勇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培勇表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分析范式也须作出相应调整,以揭示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典型特征,在学理和方法论层面归纳出若干条理论依据作为发展依循。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行动须与时俱进、务实精准,特别强调要在坚持完整、准确、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新发展理念前提下,从忧患意识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同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直接相关,外部环境的发展已由量变演化为质变,对我国经济安全、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集中凸显的是“安全”二字,它的实质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内在统一性来看,当前的宏观经济分析范式必须加入安全维度,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以实现发展质量、效益、规模、速度、安全相统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王灵桂表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形成了以3家国家级高端智库为引领、24家院级专业化智库为依托、若干所级智库为基础的智库建设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色的应用对策研究方阵,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积累了经验,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做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下一步建设,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要强化联合研究、集成作战,创新研究方式;要有效对接决策部门,全面融入决策、全面服务决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主席团秘书长、学部委员蔡昉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蔡昉以日本为“反事实情景法”分析案例,通过丰富翔实的数据,深入剖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影响。他表示,日本的人口增长有两个转折点,一是劳动年龄人口峰值和负增长带来了供给侧冲击,二是总人口峰值和负增长带来了需求侧冲击。第一个人口转折点出现时,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受到了一定冲击,但供给侧的潜在增长率下降更为突出。到第二个人口转折点出现时,需求侧受到的冲击大于供给侧,这说明很有可能存在需求侧的潜在增长率。过去常谈的经济增长速度下行,其内涵是供给侧的潜在增长率下降,也被称为供给侧新常态。从日本情况来看,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需求侧新常态,这也是日本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的理论与政策启示。中国还没有真正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必须避免重蹈日本覆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学部委员李扬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李扬表示,超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目前已成为长期现象,对传统的金融运行秩序提出了严峻挑战,也给中国带来了外部环境恶化、中外息差扩大、金融运行条件变差等影响。对此,我们应有全面对策。一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应更关注内部均衡,不宜为维持汇率和资本流动等外部均衡而牺牲内部均衡。同时,应着眼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合理使用降息空间。二是有效监测跨境资本流动,有掌控、有次序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维护国内金融安全。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注人口增长率、资本劳动比、全要素生产率等影响利率的核心因素变化,并采取有效举措。四是加速国内金融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推动养老机制改革、鼓励各类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五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的专家学者围绕“‘十四五’与中国变局”“迈向‘碳中和’”“财政与金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议题发表观点,展开深入讨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谢伏瞻、高培勇、杨笑山、王灵桂、赵奇、蔡昉、李扬等为2020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获得者颁奖。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学部委员朱玲主持会议开幕式及第一单元。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科研局、智库建设协调办公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支持。会上还举行了2020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经济学优秀论文评选颁奖仪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高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