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与王海容谈话 邓氏教育再改革 否定之否定积重能返?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0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5 15:01:18 | 只看该作者
【反思教育】挣扎和觉醒的中学生们……

2021-02-25 10:51:18  来源: 红墙往事   作者:红色卫士






  中学生的现状,您了解吗?

  第一,自由被束缚。

  有的学校,一个月就放一两天假,每天从早上五点半起床肝到晚上十一二点,可比程序员的“996”惨多了,也几乎超过所有普通工人的工作时间。

  第二,个性遭压制。

  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在学校被按同样的模式进行加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就像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学生是流水线上待宰的羔羊。

  有的羊羔毛有点卷,有的羊羔角有点长,有的羊羔喜欢唱歌,有的羊羔喜欢赛跑。可是不管你有什么个性,进了“学校”这所工厂,毛长的先把毛给你剃光;长角的角给你砍掉;爱唱歌的,嘴上套上笼头,不准发声;爱跑的,腿上拴上铁链。然后统一关到饲喂厂的格子里,每只羊的活动范围大概只有一平米。

  然后不断地填充各种各样的饲料,把羊养的膘肥体壮。消化不好、营养不良的先淘汰一波。它们一直被圈养在工厂中,连青青草原是什么样也不知道。至于说饲料的味道怎么样,小羊喜不喜欢吃,他们可不管。

  然后开始“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竞赛,老师们拿着鞭子使劲狠抽,千军万马挤着过一座叫做“高考”的独木桥,只有跑的快的才能过桥,剩下的大部分则跌落山崖。为了孩子有一个不错的未来,绝大部分家长加入了“鞭策”的队伍。

  接下来的四年会根据需要进行分类饲喂,就在羊们以为可以到青青草原追寻诗和远方的时候,他们被送到了最后的名为“招聘会”的加工厂。

  他们被大卸八块,根据成色不同,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送到名为“资本”的大鳄口中。大鳄边吃边抹着嘴上的油说,“真香,小羊们,这是你们的福报啊。看看这金灿灿的餐具,成为此盘中的大餐,是多少羊们的梦想啊”。

  这时他们才明白,自己的命运是什么,“好学生”意味着什么。

  当然,戏剧的是,有的羊在变成各种羊肉制品时才发现,他们有极少数同伴其实是披着羊皮的狼,正和他们的老子吃自己的肉呢。

  第三,尊严被践踏。

  旧社会妇女受压迫最深,和男子相比,她们除了受到皇权、族权和父权的压迫,还受到夫权的压迫,所以妇女同志的革命斗志很强。而新时代最惨的莫过于中学生,因为他们在经济上受父母制约,受苦却几无发言的权力。

  而在学校,一百多年前新文化运动以及其后的革命一直在反对“师道尊严”早已卷土重来,面对学阀和恶师,学生几乎只有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于是乎,体罚、侮辱甚至性侵学生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作恶的园丁却鲜被惩罚。

  B站最近曝出的一则消息显示,疫情期间,北京师达中学上网课时一位女老师检查学生手机,要求学生共享屏幕。学生毫无隐私可言,甚至个人照片、个人微信群聊都被查看,老师还以和学习无关为由,要求学生退出一些群聊。那阵势,简直和皇帝教训太监一个样,不容置疑,不许反对,还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第四,健康被剥夺。

  相比于精神上受到的压制,学生身体健康在学校受到的损害也不容忽视。

  超长时间的学习,使得绝大部分学生戴上了眼睛,身体素质堪忧。睡眠不足尤其严重,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有些人几乎一整年一晚上只能睡五六个小时,神经衰弱,精神高度紧张。还有的学生为了多挤出几分钟背单词,吃饭狼吞虎咽,消化系统受损。

  这样的惨状,已然使人不忍直视,但这些只是中学生的“常规套餐”。

  当下的中学生受到如此摧残,使人不得不想起毛主席对学生的关心。

  新中国刚一成立,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当时学生的健康状况,指示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先生:“要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并强调“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951年1月15日他再次致信马叙伦部长:“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

  当他发现青少年负担过重时,指示:“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

  如今的中学生呢?为了分数,不光损害了健康,有的甚至丢掉了生命。

  “新 冠”的袭来,让中学生面临的压制陡然加深。

  比如学校封校,教职员工自由出入,单单封锁了学生。封校期间,严禁外卖,食堂坐地起价。假期违规补课,甚至要求早五晚十,老师摄像头巡视,除夕晚上开班会,初一开早读(这是令所有学生闻之色变的衡水二中干的)……

  同其他社会阶层不同,中学生在经济上没有独立,绝大部分也没有成年,学业压力重。所以他们的反抗成本太高,而且很难建立起统一战线,例如不少家长是非常支持学习补课的。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学生们不靠神仙皇帝,自己为自己争取权利。

  在网络上我们看到了可敬的学生们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有的中学为了抗议封校,勇敢的拉起了横幅,到操场散步。学校违规补课,学生们纷纷拿起电话向教育局举报,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是一个可喜的征兆,因为越来越多的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学校的陈腐说教,厌恶于无休止无上限的“内卷”,他们已经不再把自己当作“分数”的奴隶,而是思考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学生的解放,首先从反思应试教育开始。

  毛主席说,“青少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的中学生没有选择沉默,他们向保守的势力、保守的声音发出了挑战。也正是由于他们没有经济上的拖累,他们更容易反抗,给沉闷的社会带来了生气。

  令人惊喜的是,中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消极地防御,他们还积极主动地思考,征友抱团寻找出路。

  在当下,主流的个人奋斗思想已经使他们苦不堪言。

  例如,明明有关部门已经禁止补课,学校和老师们却视若无睹,顶风作案,学生举报学校违规能否有效果还得看运气。

  有的人或许会说,不努力怎么上好大学,以后怎么生活?可是,好学校的招生指标就那么几个,努力了就能上吗?大家都放假一起休息不好吗?这样无休止的“内卷”究竟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腐朽的封建思想,等级分明,压制个性。现在推崇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少是这种有利于压制学生个性的糟糠,自然也遭到学生们的唾弃。

  公知们鼓吹的民主自由神话和模范大国美国也在疫情中露出了原型,资本主义也太让人失望了。

  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那就是天然可以满足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文化;再加上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创建了新中国,这样的宏大叙事和英雄主义相较于“考个好大学”和“当官发财”,更能够满足学生们的理想和追求。

  我们发现,大批的中学生在苦闷彷徨之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马克思主义。

  他们不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用其指导自己的行动。

  在中学生当中,宣称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其中年纪小的,大约只有十三四岁。

  这是真正的后浪!

  和一百多年前追求真理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青年人相比,他们更年轻,这是历史的进步。

  在这里,我要为觉醒的中学生们欢呼,欢呼你们找到了真理的道路,欢呼你们勇敢的斗争。

  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青年可以挣脱苦海,觉醒起来,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红色卫士

  2021年2月24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0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12:41:30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的侄儿毛远新跌宕起伏的人生

2021-02-28 09:53:40  来源: 太白读经   作者:太白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的侄儿毛远新,是毛泽民与朱旦华的儿子。他的一生可谓命途多舛,跌宕起伏。

  毛泽民是毛主席的大弟,他与大哥从小就兄弟情深。1921年他听从大哥的教导,舍小家,为大家,投身到革命阵营中,成为中共的金融专家和理财能手。1931年,他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第一任行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新疆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要求中共派干部入疆。1938年,毛泽民奉党中央之命到了新疆,化名周彬,出任盛世才的财政厅代厅长,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许多好事,1942年,盛世才背信弃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干部全部下狱,1943年,毛泽民等3位共产党干部在受尽酷刑之后,被残忍的敌人秘密杀害。得知消息后,毛主席无比悲伤,痛苦不堪。解放后,他把泽民的儿子留在身边抚养,视为自己亲生。这就注定了毛远新的不平凡和坎坷的人生。

  不幸的童年

  毛远新1941年2月出生在新疆。父亲毛泽民中年得子,对他极为钟爱,取名远新。可惜好景不长,在远新1岁多时,军阀盛世才突然对共产党发难,抓捕了在新疆的共产党员,他的父母分别被关进了监狱,他随母亲一起被关在女牢。半年后,父亲毛泽民被敌人秘密杀害了。小远新跟着母亲一坐就坐了四年牢,到1946年秋,在中共中央和张治中将军共同营救下,他们和监狱中的百余名干部历经艰险,终于回到延安。

  在延安,朱旦华因为工作原因,照顾不了小远新,只好把他送到延安“洛杉基托儿所”,母子俩很少见面。后来,毛远新又到了解放区的育英小学读书,一直到49年南昌解放后才回到母亲身边。其时,母亲朱旦华已经随军南下到了南昌,并由蔡畅介绍,与当年的新疆坐牢难友方志纯重组了家庭。

  在伯父身边的日子

  1951年夏天学校放暑假,正好朱旦华要到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会议,便带着远新去北京。毛远新到了北京,就住在毛主席那里。主席和夫人江青都很喜欢他,就把他留下来,和女儿李讷一起在育英小学读书。自从毛远新来了以后,给毛主席带来了许多心灵慰藉和精神欢悦,他十分喜欢这个聪明机灵又乖巧听话的侄儿。就这样,从10岁起,毛远新就被毛主席和江青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一直在伯父身边生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远新留在北京后,很快就适应了新家。他虽然只比李讷小半岁,由于从小坐牢,发育晚,去主席家头两年个子比李讷矮一个半头,主席说他是个“小豆子”。从此全家人都叫他小豆子。主席特别疼爱远新,身边工作人员经常要远新去动员主席离开办公桌,出来散散步或游游泳,只要他去动员,主席一般都不拒绝。远新小时候一有空就经常拉着主席给他讲故事。白天就和李讷一起去上学。

  在教育上,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他不太注重分数,虽然毛远新的学业成绩年年都很优秀,但主席却很少称赞他,反而多次批评他学习没有重点,缺乏主动性,批评他只会跟着考试分数的指挥棒转,还说对各门功课要分轻重,门门课考试都要得满分的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主席认为,学校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他批评毛远新不会独立思考,为考试得满分,死记硬背标准答案。

  毛主席还给毛远新讲自己上学的情况,说他读书时对文史类课程感兴趣,最讨厌数学,特别是几何。上几何课时,他基本不听,自己在下面偷着看历史书。主席说:“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主席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教导使毛远新不断进步,终生受益。能在主席夫妇身边生活,聆听他们的教诲,这恐怕是毛远新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辽宁读书与工作

  1960年,毛远新中学毕业后,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系。他在清华大学学了一个学期,觉得不太好,就对毛泽东说:“我的许多同学都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我也喜欢那里。我想转学到那里,好吗?”毛泽东同意了。从此,毛远新转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等到寒暑假,才回到主席身边。

  1961年2月新学期开始时,毛远新正式转入哈军工,在导弹工程系一个班里插班上课。初来乍到,毛远新埋头学习,保持低调。他待人谦和有礼,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他的身上看不到一般高干子弟或多或少存在的优越感和骄娇二气。第二个学期开始后,系里任命他为学员班班长,他推辞不掉,只好担任事事都要吃苦在先的骨干工作,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尽管社会工作多,可毛远新的学习成绩特别好,在班里,他的每门功课从没有出过前三名,这一点让不少高干子弟啧啧称奇。不但如此,他还多才多艺,吹一手令人叫绝的小号。对表现较差的高干子弟,毛远新像个大哥哥,经常找他们个别谈心,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效之以理。他靠实际行动在学员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来。

  1964年暑假,毛远新回到中南海。一天,他在和主席的谈话中聊到了教育问题。主席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你们学院应该去农村搞‘四清’,去工厂搞‘五反’。阶级斗争不知道,怎么能算大学毕业?反对注入式教学法,连资产阶级教育家在‘五四’时期早已提出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反?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当时,毛主席只是随口而谈。但毛远新觉得这一谈话很重要,便作了追记,写出《谈话纪要》。谈话内容迅速传到了高等教育部。高教部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印发了《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作为内部文件传阅,一下子便轰动了教育界。

  1965年,毛远新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和指示,他到了防空导弹三营一连去当兵。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规定1965年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回校参加运动,毛远新也就回到了学校。在“文革”中,《毛主席与毛远新谈话纪要》被红卫兵作为传单广为印行,他的身份便广为人知。他发起组织了“哈军工红色造反团”。他的特殊身份和在学校的威信,使他成了当地红卫兵领袖。

  1968年5月14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毛远新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从此步入中国政界;不久,他又担任辽宁军区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9月,毛远新和辽宁省工人国庆观礼代表团到北京,准备参加国庆观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主席的批评与教育

  到京后,他们接到中央通知,说毛主席邀请部分省市的工人代表住进中南海,给了辽宁一百个名额,还有二十位工人代表可以在国庆节那天和毛主席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恰好辽宁工人代表,就住在一中队的营房。毛远新特别兴奋,因为一中队是中央警卫团专门负责毛主席警卫任务的中队,营房就在主席的住处丰泽园南门的斜对面。

  代表团一住下,他就立即赶到一中队驻地去看望大家。一进院子,辽宁的工人代表们就把他团团围住,拉着他的手诉说他们对主席的赞颂与感激之情。有的说住进了过去皇上才能呆的地方,有的说这里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毛远新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感动了。

  当天晚上,他去中南海的游泳池看主席,依然抑制不住兴奋的情绪,把那些老工人的话,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主席。毛主席听完后,默默地抽着烟。过了很长时间才说:

  “请工人代表住进中南海,是我提议的。这也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群众说些过头话,可以谅解。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你就不能这么说!难道你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懂?我们共产党是干什么的?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群众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在那些老工人老劳模面前,你,也包括我,统统是为他们服务的仆人。仆人请主人到家里来,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嗯?你说呀!”

  毛远新知道自己错了,赶忙向主席认错。

  “也不能全怪你,”主席的口气平和下来说:

  “你到辽宁领导岗位才几个月时间嘛。进城以后,我们许多干部官越作越大,离人民群众也越来越远喽。这在党内是个相当普遍的问题。战争年代,是我们离不开群众。离开了群众,我们连脑壳都保不住,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进城后当了大官了,张口闭口说自己是什么父母官了,好像群众离不开他了。鱼水关系逐渐变成了油水关系,自己高高浮在上面,还不让下面群众透口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毛主席对他说:

  “为我们国家奠定基础的是人民群众,他们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呐。你们辽宁是个工业大省,产业工人多,给国家的贡献也大,但工资却很低。他们创造的价值,要比付给他们的报酬高得多。这不尽合理,是我毛泽东对不起他们,欠了他们债的。现在国家底子薄,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建一座高楼要打好地基,再往上就会好一些,工人的待遇也会逐步提高的。目前能补偿一点的,就是他们的生老病死、居住房屋、孩子上学,公家都尽可能包了下来。你去告诉陈锡联,你们辽宁一定要把工人劳保福利的保障工作搞好,否则,我就更加对不起他们呐。”

  听完主席的话后,毛远新受到了极大的教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庆节后,工人代表团离京返回沈阳。毛远新因病留在北京住进了医院。一天,曾绍山来医院接他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到了门口,毛远新被拦下来,因为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开会名单上并没有他的名字,他只好回到医院。后来毛远新才知道那次是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会议。

  毛远新出院后去看主席,谈起这件事,觉得很委屈,毛主席听完后对他说:

  “会议前一天的晚上,总理送来出席会议的名单上还有你,是我给划掉了。你还有什么意见吗?……大概是中办疏忽了,没有来得及再通知曾绍山,你莫怪他哟。那天,负责签到的工作人员来核实,总理告诉了我,说你已经到了会场门口。是我坚持划掉你的名字,要你回医院去好好治病。……

  你这个人呐,就这么一点点委屈也受不得,没有出息!”

  毛远新低着头说:“主席说得对。我只是怕人家误以为……”。

  主席打断了他的话说:

  “你看你看,还是我说得对。即使人家误以为是你自己跑去的,又被当众赶了出来,那又怎么样嘛,觉得丢人了?面上无光了?有什么了不得的嘛!”

  停了一下,接着说:

  “你这个人呐,和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个人的名声看得过重喽。别人把你捧上天也罢,踩在脚下说得一无是处也罢,你,还是你嘛,有优点,也有缺点,做过些好事也做过错事,我看你优点还是大于缺点嘛。捧上了天,缺点还是客观存在。说得一无是处,优点也还是客观存在嘛。人,要有自知之明,也要有点自信呢。我年轻时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自己走得正,心里没鬼,问心无愧,就不怕人家说三道四,由他说去吧。你嘛,付之一笑,了之哦。”

  主席的这翻话,深深地印在了毛远新的心上,这成了他以后跌入人生低谷时的精神支柱。

  在这次的谈话中,毛主席还对下面瞎搞的什么“三忠于”狠狠地进行了批评。毛远新回到辽宁后,立刻向上级汇报,69年1月辽宁省召开关于落实政策的有线广播大会,规定“三忠于”活动,不能再搞了。

  张铁生事件

  1972年中央准备恢复高考(这个高考是指当时的工农兵学员招生,即: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有别于77年的恢复高考),并在73年开始正式招生。当时主席问毛远新:下乡2到3年的知识青年该怎么参加考试上大学?带着主席提出的问题,毛远新回到辽宁,开始做调查研究,发现大量的干部子弟已经在恢复高考后回城了,有的是请了家庭教师辅导,参加考试上大学的,这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而留下来的知青任务则更加繁重,每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休息都不好。单凭一张高考卷来决定谁上大学谁留下来继续搞生产,对他们是很不公平的。

  一次在省革命委员会的会议上,毛远新问省教育局局长该出什么样的考题比较合适。教育局以沈阳医学院为试点,将出的考题给医学院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医生考试,考试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都不及格。作为主持教育工作的革委会副主任,毛远新不太相信这样的结果。他让教育局长把给沈阳医学院出的考试题和标准答案都找来,自己试做,结果成绩很差。他在省委会上把这个情况讲了:“我这还是哈军工学了四年的所谓的高材生,考的是这么的惨不忍睹,那些知青怎么可能考好呢。”

  这时,锦州考区考场有个张铁生,他交了个几乎是白卷,但在背面写了一封信。教育局长就把这个汇报给了毛远新,毛远新在会上当场念了张铁生的信,并要求组织调查组调查一下张铁生是什么人?

  一个礼拜后调查组回来了,说张铁生很负责任的,在生产队当副队长,积极劳动,是个好知青。那是个穷队,唯一的财产是一匹马,马生病了,张铁生牵着马走遍全县却找不到治好马病的办法,最后马死掉了,他大哭一场。由此张铁生想学医,他想学好了回来给牲畜治病,所以他报的是沈阳医科大学的兽医专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听了这个情况汇报后,毛远新很同情张铁生。就怎么考试的问题,省委开会提了多种多样的方案,他倾向于334方案,就是中学毕业统计成绩占比30%,劳动表现、群众评议占比30%,高考成绩占比40%。这么个方案他也没把握,就建议把张铁生的信在报纸上公布出来,征求广大知青的意见,看怎么高考才比较合理,对一直参加劳动没有时间复习的知青比较公平。

  后来他到北京,见到毛主席。毛主席问:“你们辽宁出了个张铁生,你知不知道!”毛远新当时不知道主席什么意思,就只是顺着答了“我知道”,他也不知道到底主席会怎么评价。

  主席说,这封信很好啊,是向旧的教育制度挑战,十大的党章不是规定提倡反潮流吗?张铁生的信是在反潮流啊。这样毛远新就放心了,知道不会挨骂了。主席又问,编者按也写得好啊,你看过了吗?毛远新说看过了。这时,主席说,你回去要好好组织学习编者按。毛远新就说:那是我写的。主席还不信。毛远新就把调研的过程,张铁生的信的来龙去脉都说了。

  主席问,那张铁生参加十大了吗?毛远新说没有。那为什么不让他参加?主席追问。毛远新说,他党员都不是怎么参加?主席又说,那你们怎么不吸收他入党。这毛远新就没有办法回答了,他只是在搞一个考试的方案,没有想到反潮流、上新闻这些事情。

  主席又给他讲,你们沈阳医学院教授考试,不是他们交了白卷,是旧的教育制度交了白卷。过去那些考上状元的,有几个有真本事的,反而是那些举人都没考取的,有的还有些本事,蒲松龄50多岁考到70多岁,也没有中状元,他成了古典小说的大师。吴承恩、曹雪芹他们好像秀才也没考上,这个还可以考证一下。你们医学院教授是现代的蒲松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书本知识,一种是实践知识,旧的教育制度,就是不重视实践知识。

  然后主席又提出一些建议,如农业院校毕业生合格不合格,要在生产队当一个技术员看看,工科院校毕业生合不合格,可不可以考虑在一个技术工种里干三级工看看。医学院学生第一个学期应该到医院去伺候病人,端屎端尿,喂水喂饭,医学院学生首先就是要培养对病人的态度,对病人的感情。

  毛远新说,我们去试试,回去后就在沈阳医学院,沈阳农学院搞试点,但是试点还没搞完,他就身陷牢狱了。

  海城大地震,拯救十万苍生

  从1974年开始,辽宁营口、海城一带接连发生了一百多次小震,到1975年初,小震越来越频繁,震级逐渐升高。省地震办不断将情况上报,引起辽宁省委的高度警惕,决定由省委常务书记李伯秋负责抗震工作。

  1975年2月4日凌晨,营口、海城一带发生5级左右地震。李伯秋和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毛远新立即查问情况。省委办公厅主任尹灿贞汇报:省地震办综合各方情况的预测意见是,近期在营口、海城一带很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李伯秋问:“破坏性地震具体指什么?”回答是5到6级地震。李伯秋与毛远新商量,向营口、海城一带群众发出地震预报。

  毛远新提出,由辽宁人民广播电台直接播出。李伯秋说:“电台一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如果几天之内地震还不来,岂不要闹大笑话。”毛远新说:“关键在于要让群众离开不结实的房屋,特别是晚上,不能在室内过夜。”当时室外零下十几度,地震如果几天不来,是要冻伤人的。发出地震预报,可能造成恐慌,生产必然会受到影响。鞍钢很多工人的家就在海城、营口一带,影响鞍钢生产,这是不得了的事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商量的结果,预报要发,但采取比较稳妥的办法。省委电话通知营口、鞍山两市,先召集海城县、营口县及当地驻军的紧急会议。同时,通过县有线广播网直接传达下去。

  当天下午两点,在海城召开了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从当天晚上起,辽南地区海城、营口两县,所有人员都不要住在室内,生产队的大牲口、农业机械都要拉到室外。各级干部、党员、民兵全部下去,挨家挨户动员老百姓。在生产队和城镇的居民区,用大喇叭广播动员群众。

  2月4日19点36分,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灾情比估计严重,倒塌房屋很多,救灾部队迅速到达灾区,毛远新也前往海城、营口等地,继续组织救灾工作。

  地震后统计,辽宁全省倒塌房屋一百多万间,伤一万余人,死一千三百余人。据估计,如果不发地震预报,死亡人数将接近十万人。如果预报后没有地震,毛远新不仅前途受损,甚至可能名誉尽毁,但是在个人前程与人民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人民的利益,至高无上。

  后来,毛远新和毛主席见面,说起这件事,主席说:“据说有预报,损失不大。”毛远新说:“别提预报的事了。发了预报后,我心里更加紧张,如果大地震迟迟不来,影响了生产、群众生活,成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说,省委还有何面目去见关东父老。”主席说:“那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后人再给你编一个'辽人忧地'的故事。”主席的内心应该是欣慰的,因为他的这个侄儿能真正做到他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志新案件

  张志新,女,1930年生。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干事。1968年11月下放到辽宁盘锦“省五七干校”。12月张被同干校的女干部告发“现行”问题,被送到干校没有行动自由的“学习班”。此间张的“婚外情”问题被大字报揭发。此后张口头、书面发表了一系列的言论,被多次批判。1969年1月9日张写下遗书,被发现后严加监管。此后,张继续口头、书面多次发表“现行”言论,并多次被批判。1969年9月24日张志新被逮捕。

  1970年5月张志新被第一次判处死刑。这次死刑报到辽宁省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70年6月前),当时辽宁省的最高负责人陈锡联发话:留个活口,当反面教员,不杀为好。于是1970年8月24日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张志新无期徒刑。

  1974年至1975年初,沈阳大北监狱将张志新作为从严处理的典型(因张新的“现行”言行)上报至沈阳市大东区法院,沈阳市大东区法院又将张案上报至沈阳市法院,沈阳市法院建议改判张志新死刑上报至沈阳市委常委会议研究,沈阳市法院院长张铁汉在沈阳市委常委会上汇报了张志新案,沈阳市委常委会同意改判张志新死刑,市委副书记宋光代表市委签字确认,张案又上报至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省高院院长陈一光代表省高院签字同意改判张志新死刑。

  1975年2月26日辽宁省委常委会议研究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张志新死刑的报告,黄欧东主持了会议,毛远新作为省委副书记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省委常委会议共研究了省高院上报的十几个死刑判决建议,“张志新案”是其中之一。全体常委一致同意省高院改判张志新死刑的建议,当时毛远新在同意时说了一句话:“判了无期还这样嚣张”。最后是由主持人黄欧东代表省委常委签字确认同意辽宁省高院改判张志新死刑的建议。这次省委常委会议后,按照当时的“法律程序”以辽宁省革命委员会的名义将“张志新案”等死刑案一并上报给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经过一个多月的认真复审,最后于1975年4月3日以江华院长的名义,核准了张志新的死刑。

  粉碎“四人帮”后张志新案得到平反,迫害张志新成了毛远新的一条罪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审理“毛远新案”时,当时有关部门指定给毛远新的辩护律师张海妮曾经明确辩称,1975年2月26日前毛远新根本不知道有“张志新案”。正直的,张海妮律师是公正的,因为她知道,1970年6月前,辽宁省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研究“张志新案”时,毛远新因车祸受伤而未参加会,因此不知道有“张志新案”;因为她知道,按照当时的死刑报批程序,只有省高院判了死刑,才会上报辽宁省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研究,至于死刑之外的其他刑罚,及最初的批捕等完全由有关部门按照当时的法律办理,无须报辽宁省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这件案的是是非非网上已经有很多文章作了说明,这里就不谈了)

  从巅峰到谷底

  1975年9月,毛泽东病重,调毛远新到中央担任“联络员”,负责与政治局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处理国家大事。 毛远新很尽责,深得主席的信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6年,是中国最黑暗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事件,一月周总理誓世,三月吉林省落下陨石雨,其中一颗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陨石。四月份发生“四五”事件,七月朱总司令誓世和唐山大地震,九月毛主席逝世,十月“四人帮”被逮捕。毛远新因为与江青关系亲密,情同母子,也被逮捕,当时的名义是隔离保护。谁知这一隔离就隔离了十年,十年里他从被保护变成了被审查。1986年,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判处17年有期徒刑,其中一个罪名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劫后余生

  1989年,毛远新在服刑中“保外就医”来到南昌。这时,他的腿已经残废,当年英气逼人的青年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变成了一个瘦得脱了形的老头,虽然这时他还不到50岁。在这里他见到了母亲。这是10多年来毛远新第二次见到母亲。

  1990年初冬,毛远新带着妻女回韶山,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接待。令他感慨不已。人世间最温暖人心的就是亲情,不讲回报的亲情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3年10月,毛远新服刑期满后,化名“李实”,这个名字是1965年夏天毛远新下乡搞“四清运动”前毛泽东给他起的。被安排在上海汽车工业质量检测研究所工作。很长时间只有所长和书记两个人知道李实是谁。那两年,毛远新负责全所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他拖着两条病腿,蹬着一辆旧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常常加班加点,成为全所下班最晚的人,终于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评审。毛远新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在全所有口皆碑,加上质朴谦和地待人处事,很快就融入这个集体之中。他几乎年年被推选为研究所的先进工作者,大照片总挂在大门口。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李实是个做过“大官”和坐过“大牢”的人。

  在上海工作定居后,毛远新和女儿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的女儿李莉出生于1977年1月,那时毛远新刚刚被关押三个月,妻子全秀凤也正在隔离审查。女儿10个月大时,长时间高烧不退,因延误了治疗,又大量使用青链霉素,最后,烧是退了,但两耳听不到了。

  1982年毛远新第一次见到随妻子探监的女儿,又惊又喜,他很想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李莉却瞪着一双充满恐惧的大眼睛,迅速躲到母亲身后,说什么也不让这个陌生人碰自己一下。后来,虽然一家3口住进了上海一间13平米的房间,李莉却总是躲到舅舅房间里,毛远新想摸一下她的手,她都赶紧缩回去。加上语言交流困难,父女之间难以沟通。望着女儿那纯真美丽的面孔,他总有一种负罪感,总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

  为了帮助女儿,使她将来能自立,毛远新引导女儿课余时间学习美术,素描、水粉、透视学,并手把手地教她。初中毕业后,李莉考上了上海聋哑青年技校美术班。技校毕业后,李莉走上工作岗位,毛远新又引导女儿工余时间学习电脑。在生活上,毛远新总是把女儿放在第一位,朋友、同学送给他好的东西,他都要留给女儿。在引导女儿专业学习的同时,毛远新更注重教育女儿怎样做人。李莉也特别懂事,特别争气。她懂得孝敬父母,从不乱花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6年毛远新全家迁入上海市政府分配的新居。毛远新的工资也逐渐增加了。2001年2月,高级工程师毛远新退休,每月领取千余元的养老金。他的烈属待遇终于恢复,每年春节,街道居委会要把“光荣之家”的条幅贴到他家的门上。过着平静平民生活的毛远新,大部分时间用于读书,和医治腿疾。每年,他都要到南昌陪伴年迈的老母亲两个月。从1995年以后,毛远新几乎每年在毛泽东诞生日都要回到韶山。

  2003年9月,新疆各界纪念毛泽民等烈士牺牲60周年,毛远新夫妇应邀参加纪念活动。站在父亲庄严肃穆的墓碑前,天山吹来的风轻拂着毛远新花白的双鬓,蒙蒙细雨冲淡了他苦涩的泪水,他在心里向父亲倾诉:爸爸,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春天,还是冰刀霜箭的寒冬,儿子经受了磨难和锻炼,以您为榜样,捍卫真正共产党人的信仰,永不改变。……

  这就是主席的侄儿,毛远新的人生。他没有因为与主席的关系而得到什么好处,却由此受到许多牵连。但他从不怨天尤人,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淡然处之。

  从幼年时与母亲一起坐国民党的牢,父亲被以“危害民国”的罪名杀害。到中年时自己坐共产党的牢,罪名是“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毛远新的命运充满着曲折与离奇。但他始终能坚守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毛主席晚年为什么常说共产党员要五不怕: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有了这五不怕的准备,就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

  真正的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能经受起考验,即使革命到了低潮,人生受尽挫折,他们仍然要迈步向前。乌云遮挡不了太阳的光辉,历史终将作出公正的评价。让我们向那些为了理想与信念,不惜舍弃名誉与地位的人,向那些为了人类的幸福不惜牺牲自由乃至生命的英雄们致敬!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他们为榜样,踏着先辈的足迹,去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0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2:27:22 | 只看该作者
政协委员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
2021-03-03 09:55:29
来源:红星新闻

【政协委员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全国政协委员马光瑜特别关注到小学生作业繁重的问题,他在提案中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进一步增强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他认为,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重,还衍生出义务教育商业化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学生心理负担。教育的压力也客观导致了年轻人生育欲望的骤减。对此,马光瑜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同时增加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学生体能。同时,应组织专家学者科学编制教材,减少笔头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0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1:09:1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再评天津一中学老师责骂穷家庭学生的现象

郝贵生
   
前不久,笔者就天津一中学老师责骂学生的现象写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私有化改革的必然现象和结果》一文。写完之后,总感觉意犹未尽。今就这一现象再写“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笔者认为,这位中学老师的错误实际有两点:一是他责骂学生,指责学生家长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赞扬那些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家长“素质”高。这显然是错误的。笔者看到,网上批判、谴责这位教师大多是从这个角度。并从这个角度认为这位教师不配做教师,建议开除教师队伍。区教育局对教师的处理意见除党内警告处分和降职使用外,最严重的处分是“取消教师”资格。笔者赞同这种处分决定。但这样处理,只是把这位教师的行为看做个人行为,没有从个别中看一般,没有涉及到教育观念和教育路线问题。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和处理是肤浅的,没有真正从这次事件中使整个教育界应该从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笔者在上篇评论该事件时指出,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和个别上,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别看一般,并从中揭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及其根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教师的第二点错误也是最主要的错误是在她得知骂学生的行为视频被曝光之后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她说““我依旧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教育。你们不努力就会不如你们的父母,就会阶层下移。”“学习不努力,就会阶层下移”,这是该现象的要害问题,实质是一个学习价值观问题,也就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学校究竟用什么样的学习价值观要求学生,而且学习价值观的问题实际也是要求学生做什么人的问题。

什么是学习价值观呢?我们知道, 人类任何活动都具有目的性、意义性、价值性。学习活动也不例外。任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也总是在一定的动机、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所谓学习价值观就是学习者看待学习活动与人类其它活动关系、看待学习的社会作用的一种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形成一种较为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目的和总的学习指导思想。学习价值观是学习主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动力。一般学生学习有两个动力系统即外在动力系统和内在动力系统。外在动力系统主要是给予学习者动力的外部因素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等。内在动力系统是学习者自身所具有的促进自己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因素。这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就是学习者的学习价值观。学习者的学习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学习结果等等。

中国传统社会中大致有这样几种学习价值观:一是“养家糊口”。这种认识把学习同个人和家庭的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改换门庭”。这主要是贫苦农民和社会下层人士不满足祖祖辈辈生存的环境、条件和方式,希望通过识文断字、读书学习这种途径跳出和离开原有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三是“报恩”。主要是家长、老师、学校、社会寄予学习主体以较高的期望值,同时积极创造各种有利于学习主体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反映到学习主者身上,就产生一种不认真努力学习就对不起关心自己的人的报恩思想。四是“功名利禄”。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主要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同时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做官又与发财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读书做官发财的学习价值观。“学而优则仕”、“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正是这种学习价值观的真实写照。五是“明道救世”。在传统社会中,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也能够具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取向,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表现在学习生活中,这些知识分子就能够把学习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明代学者顾宪成为一书院所题的一付对联中写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孙中山先生讲:“努力向学,尉为国用”。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是这种高层次的学习价值观。

以上几种学习价值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主要围绕维持和改变自身的生存和地位为主要动机目的的学习价值观。这种学习价值观主要同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小生产方式相联系。它的着眼点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发展。前四种学习价值观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学习价值观在传统社会中应该说对人们的学习活动不同程度地起了较大的推动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其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这种学习价值观在今天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如有些人的学习单纯为了文凭,单纯为了赚钱,单纯为了离开农村和落后地区,单纯为了出国,单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学习。另一种类型的学习价值观就是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国家、人民做贡献为主要动机目的的学习价值观。上述第五种学习价值观就属于这种类型。有这种学习价值观的人在传统社会中人数较少,同时这种学习价值观也会不同程度地打上阶级的烙印。但这种学习价值观的人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学习效率和结果要大大强于前一种类型学习价值观的人。一般说来,在传统社会中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政治家等等杰出人物大多具有这种学习价值观。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又红有专的人。这是毛泽东教育思想、教育路线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时代就是从第五种学习价值观的角度教育学生。要求把自己的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与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此体会极其深刻。笔者记得,那时整个的社会氛围包括学校的教育是强调,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建立了新中国,我们青年一代要继承先烈的遗志,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我们要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为社会主义为国家做贡献。那时中学也有高考和升学率,但那时的教育是“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无论是否考上大学,都要为社会主义为国家做贡献。文革中废除原有的高考制度,绝对不是取消大学教育,而是探索一条从工农兵中选拔学生的道路,保障大学生真正确立为国家为社会主义而读书学习的学习价值观。所以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时的口号是“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真正在毛主席教育思想建立的高考和教育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在校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性的人才。

但其后,毛主席探索的招生考试教育制度彻底被否定,完全恢复了文革之前的旧的招生制度。如果说原有的高考制度之前还对学生进行“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教育工作,还不存在以单纯分数和文凭衡量人才的简单化现象,但从1977年以后,中国整个教育完全置于高考指挥棒之下,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完全变成了以高考升学率为主要或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同时整个社会完全变成唯文凭论的人才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成为中国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似乎只有大学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学习改变命运”、“不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整个中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或唯一动力。尤其是私有化、市场化改革以来,私有观念以前所未有的素质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渗透到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教育界也不例外,不仅导致学生的学习价值观绝大多数都是围绕个人,而且干部、知识分子中更为严重。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揭示的高校知识分子队伍中极其严重的“精致利己主义”就是私有观念泛滥在大学领域中的典型表现。这种观念也必然影响到学生。近些年高校尤其是北大清华多数留美学生不归,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如清华高才生帮助美国破解中国卫星密码。南开大学高才生成为美国政府反华高参。所有这些事实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教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出问题了吗?难道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方针存在方向路线性的错误吗?毛泽东时代也存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但不占主导地位。经过那个是代的人都知道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批判。但改开来,这种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就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笔者在职时多次给中学教师培训讲学习价值观问题。问中学老师,你们在学校是否给学生讲周恩来的名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这些老师说,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当今社会对学生这样讲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人听,只有讲“你不好好学习,今后就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当工人,干苦力”,学生才好好学习。笔者给大一学生上课搞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为什么要上大学?”答案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是围绕个人如拿文凭、找一个好工作、离开农村、挣钱、出人头地、出国、生活好等,只有一个同学回答“掌握知识为国家服务”,我课堂结合学生回答给大学生讲,究竟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习价值观?举到唯一回答要为国家服务而学习的这个例子。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笑了。我问他为什么笑?他说,那都是假的。他根本不相信有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社会进步而学习的人。他认为只有说是为自己学习才是真实的。多么可怕呀!再举一例:1999年,《中国大学生》杂志12期开展人生价值观讨论。其中提到80年代初大学生“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2000年该杂志第1期刊载几个大学生的短文。其中一个大学生说:“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口号,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了,我们大学生不需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就愿意过一种小男人小女人的平静生活罢了。”

笔者在准备写该文时,想起曾在中国电视台红得发紫的北师大于丹教授2010年在人民网文化频道与青年座谈,题目是“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这实质就是学习价值观问题。笔者当时没有看到直播,但读了文字内容后,很不赞同于丹教授的观点,她实际仍然是从个人赚钱发财的角度谈读书学习的价值问题。笔者当时给人民网文化频道写了信,但石沉大海。后写成短文《也谈“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
—评于丹4月14日人民网文化频道上的谈话》,发表于同年6月2日《天津教育报》上(见附录)。

再回到这位老师的行为上。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好,也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想这位老师骂学生的目的也是如此,正如她自己所说,不好好学习,就会“阶层下移”。这就是问题的本质要害,实质仍然是从个人赚钱发财、个人成名成家、个人能否成为人上人、个人能否通过学习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教育学生。这应该是当今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真正从这件在领导眼里不起眼的事情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师个人的组织处理上,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及所有教师更应该从中深层次地反思我们的教育方针、路线方面是否出现问题?究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应该用什么样的学习价值观教育学生?实际是把学生究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够从这个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只是停留在教师责骂学生的行为上,那么就完全失去了反思这一行为的真正意义。同时也希望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毛主席教育思想,真正用来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
学习价值观不仅是在校学生的问题,也是一切读书学习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人生大问题。至于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价值观的教育,我们自身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也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一系列的问题。本文这里就打住吧!

2021年3月12日



附录:
也谈“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
——评于丹4月14日人民网文化频道上的谈话

郝贵生

人民网文化频道4月14日直播大名鼎鼎的于丹教授关于读书的谈话。编者以“读书在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为题目在文化论坛发表了文字全文。笔者没有看到直播,但读了文字内容后,却不敢苟同于于丹教授。
通读全文,于丹教授的结论是,读书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读书是“应对世界”是“确认自我”,是“养心”,是“改变我们面对这一切(于丹举到地震、金融危机等)的态度”,是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是“滋养自己”。于丹教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第一,于丹把阅读区分为“有用阅读”和“无用阅读”。拿文凭称之为“有用阅读”,无用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給直接的文凭,也不給专业技能,它给“心灵的辽阔”、“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于丹从讲一碗米的价值谈起。一个家庭主妇把一碗米蒸成一碗米饭。这碗米就是一快钱价值。小商人把米泡一泡,发一发,做成四五个粽子,就是四五快的价值。大商人把米发酵、加温,酿造成酒,就可能是一二十快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是因人而宜。”于丹由此推论,一个的生命也是一碗米,越接近原形态,价值就越低;把自己酿成酒,离原形态越远,价值就越高。读书就是酿造自己,就是养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
    第三,于丹教授做一个实验:有三锅滚开的水,分别放入生鸡蛋、生胡萝卜、干茶叶。第一锅煮后,鸡蛋变硬。第二锅生胡萝卜变成萝卜泥。第三锅茶叶片舒展开,释放能量,把水变成一锅香茶。于丹认为生活就如同一锅滚开的水。有人像鸡蛋,被生活煮硬,“愤世嫉俗,以偏盖全,觉得这个世界很艰难。人心很险恶,前途很渺茫”。有人像胡萝卜,被生活煮软,“好好先生”,大家人云亦云,为他人活着,服从别人,失去自我。有人像茶叶,在被社会成就时,也成就社会。于丹教授希望人们选择做茶叶。所以,读书就是自我选择,就是滋养自己。
    由此可知,从讲故事和比喻说起,无非是要说明读书和发展提高自己的关系。于丹所说的读书“有用性”就是发展提高读书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笔者也是赞同这一认识的。但发展提高自己又是为什么呢?发展提高自己同“时代”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于丹教授的谈话中就直接回避了这一问题,或者说于丹教授的比喻推理过程中多多少少隐藏着自己的回答,但结论是浅薄的、功利性的。
    一个事物或行为究竟有什么用?实质上是一个哲学的价值问题。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满足的程度。“读书有什么用?”就是说人的读书行为这个“客体”对“人”这个主体的需要满足程度。唯物史观认为,人既是个体,也是群体、是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价值主体的“人”一方面是指读书者个体自身,另一方面就是指社会、国家、民族、时代。当主体指读者自身时,于丹所讲的读书的有用性并没有错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从读书的修身养性、生活方式的改换门庭、个人的功名利禄等方面谈论读书的有用性和功能等论述太多了。今天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谈论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没用的问题时,也大多从个人生存、赚钱、功名等分析认识问题的。顺便指出,于丹把读书“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看作“无用阅读”是错误的。为个人生命、个人成长本身就是价值,就是有用性,它与为文凭并没有本质区别。怎么能归结为“无用阅读”呢?
    分析和认识读书的价值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作为个体自身的价值主体,还需要把价值主体看作是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等。其实,中国古代有许多思想家已经从这一视角认识读书的价值。明代学者顾宪成为一书院题写的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清末康有为在广州办学堂时教育他的学生“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孙中山先生讲:“努力向学,尉为国用”。还有大家最熟悉的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林语堂先生说过,读书,“从浅近方面说,是要增加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预备在社会上做一个有用的人才;从远大的方面说,是要精研学理,对于社会、国家和人类作最有价值的贡献。”杨玉清先生也说过:“以读书为混文凭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混官的人,不是读书人;以读书为时髦、为装饰品的人,更不是读书人。读书人应该把一切书本上的教训,发为自己的行动。‘辅世长民莫如德,经天纬地谓之文。’能辅世长民,能经天纬地,那才真正是中国之所谓读书人。”我想作为声名赫赫的文化专家的于丹教授不会不知道上述名言吧。可为什么于丹教授就不能够从国家、民族、社会的角度阐释读书的价值观呢?固然,于丹的后两个比喻中也隐含着读书者与社会的关系,且不谈于丹教授把人与物等同起来是否恰当,就比喻说明的“理”还是紧密围绕读书与主观意义上的我的赚钱、我的生存,而不是主观意义上的对社会的作为和贡献。
其实,于丹教授对读书价值观的认识代表了目前学校教师和社会生活中相当多数人的认识。我的一个学生参加一个公共政治课考研辅导班,一位北大教师谈起大学生为什么考研时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遥远,太抽象、太理想化了,你们就是从个人生存理解就可以了。”我接触的部分中学教师也认为,对中学生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空洞,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也不听。你只要告诉学生,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找不着工作,就没有钱,就无法生存。据我所知,目前大中小学大多不给学生进行类似“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价值观教育。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极其严重的功利化倾向侵蚀到教育领域。同时一些思想家、教育家理论上不能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特别是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他们信奉人们行为动机背后的根本或唯一动力就是个人的利益。只有把个人追求同个人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内在的动力。所谓“学习改变命运”的口号就是把读书学习只是看作改变和获取个人名利地位的敲门砖,什么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为他人全是空话、套话,骗人的话。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是对青年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极其错误的误导,也是目前整个社会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和学校教育工作偏离或背离“育人为本”宗旨的具体表现。
其实,古今中外把读书学习同国家、民族、人类命运联系起来,并作为自己读书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的人有许许多多。就是西方一些国家也在倡导这种读书价值观。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1979年在《学无止境》的报告中强调要树立“以解决全球问题为目的”的新学习观,要“为根除贫困而学习,这种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相互了解、安全和保护、爱戴和同情、自主和预见、意图和精神上的正义、以及公平等方面的缺乏。”美国哈佛大学校门上有一段话“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思想“以人为本”就包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我们国家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腐败、贫富差距相当严重,经济、文化、政治等建设方面的任务相当艰巨。时代给当代青年人提出了极其重要伟大的历史任务。中外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国家和民族的贫穷落后现状、时代的历史任务曾经激发了多少有志之士奋发读书,成为历史和国家的栋梁呢!鲁迅讲过,文学艺术应该是引领国民精神的灯塔。今天,难道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应该引导青年学生把读书同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民族、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吗?作为名气甚高的大教授、大博士生导师于丹难道就不应该引导青年学生像无数革命前辈和杰出人物那样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抱负吗?难道就不应该引导他们把读书与目前时代、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吗?
其实,树立为社会、国家、民族的读书价值观本身就是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做人教育。具备这种理想和人生价值观也会作为主体因素反过来极大促进读书者的读书活动,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于丹教授口口声声喊读书为“生命、成长”、“心灵辽阔”、“确认自我”、“滋养人心”,难道就应该把上述内容排除在现代青年人的生命、成长、心灵、自我、人心之外吗?
毛泽东同志1957年曾经指出:“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最近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出现了一些偏向。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好像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针对着这种情况,现在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还说:“要使全体青年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毛泽东的谆谆教诲同样适用于今天。青年人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才干,去用我们的智慧和劳动创造一个更加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固然目前对现代青年人进行这种理想和读书价值观教育客观上是一道难题,但不应该其难而放弃。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义不容辞的极其艰巨的历史责任和任务,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具体问题,特别需要思考像于丹教授那样,如何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方式推进青年人的理想教育。
发表于《天津教育报》2010年6月2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0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4-3 03:09:38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海报】课本中的英烈 我们从未忘记
来源:光明网
2021-04-02 22:3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们的名字总是被我们自豪地说起,他们的事迹曾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深印记。又是一年清明时,打开语文课本,再读一遍他们的故事!(整理:张倩/制图:王丽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大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一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杨靖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狼牙山五壮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邱少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黄继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董存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叶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刘胡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0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4 02:27:55 | 只看该作者
急缺近2000万人才!缺口率将达近50%!这类毕业生,成香饽饽→
来源:央视财经
2021-12-23 23:59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据了解,我国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短缺,是当下就业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眼下正值大学生就业季,职业教育就业有哪些新趋势呢?

大学生就业季 职教本科招聘现场火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的2022届本科生专场招聘会,作为全国首家公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2年,学校将迎来首届职教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属于装备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招聘会信息发布后,短短几天就有200多家单位报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江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 练飞:选取了其中37家单位进校,这次选出的招聘企业的特点,一是薪资高,平均年薪达九万余元。其次就是企业提供的岗位特别适合我们的职教本科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现场,记者看到1700多个岗位涉及技术服务工程师、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等一系列工程技术岗和生产管理岗,很多用人单位被职教本科提供的高技能人才吸引而来。

制造业10大领域 人才缺口超1900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段时间全国多个招聘会显示,当前,用工市场最紧迫的需求,就是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人,2025年这个数字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而且,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某集团南京分公司总经理 梁彦松:像原来纯粹的操作工人很少,自动化、数控的技术越来越多,确实非常需要比较专业的技术人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据人社部2021年8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高级技师求人倍率达到3.11,也就是有3个多岗位,才有1个符合条件的求职者。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高端研发人员,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也是企业迫切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