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9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流行重创买办及文化 产业链去中国化 各国自主保民生安全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0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论:疫情下,全球经济何时能回天?

时间:2020-04-03 08: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联合报社论

冠病疫情从中国大陆爆发一路延烧到欧美,又从西方烧回亚洲,已造成全球的生产、消费、流通都陷于断链与停滞状态。各国股市仍在崩跌中摇摇欲坠,逐渐脱离疫情的中国大陆则力拼复工,但迎面而来的却是西方国家封关锁城的贸易及消费高墙,情势并不乐观。

这次疫情,如果还拿十七年前的沙斯疫情相提并论,已毫无意义。原因是:新冠肺炎的扩散速度及冲击范围已远远超乎沙斯,且中国经济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已变得关键百倍,而全球市场的相互依赖性和复杂度也今非昔比。更糟的是,疫情三月间从在中国肆虐逆转为全球大流行,让各国均告措手不及。且看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的预测变化,三月初预测今年全球经济成长将下修至2.8%,三月中修为仅成长1%,三月底又下修为零成长。即可知,疫情变化多么诡谲。

尽管疫情的影响与复苏展望难以精确评估,但藉由剖析实体经济面、金融面、底部形成与长期影响等四个发展阶段,仍可约略描述疫情影响经济的架构。

首先,从实体经济的角度观察,疫情使民众大幅减少外出,让零售、运输、观光需求急速萎缩,各国实施的锁国、检疫、隔离、居家令等措施更造成人流、物流中断,除使生产、消费活动受阻,许多产业供应都陷入断链危机。在需求与供给的两面夹击下,多数经济活动急冻,制造业及服务业皆面临营收减少、利润降低、成本上升、库存管理不易的困境,连带使财务品质急速下滑。再加上不确定性升高,迫使企业裁员、投资计划停滞,又进一步拉低民间的消费和投资动能,重挫经济成长表现。

其次,随着疫情造成实体经济重创,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将达到高点,资产价格应声遽跌,触发投资人去杠杆、恐慌性抛售,造成资产价格再度下挫的恶性循环,形成金融失调状态。此时,有些体质受创企业的财务愈发恶化,并触发流动性不足等危机,甚至停工、倒闭,逆向侵蚀经济基本面。亦即,实体经济与金融面的交互冲击,将形成反馈循环,当前美国的状况正是如此。

当然,疫情终有平息之日,实体经济与金融面的走势也会来到底部形成的阶段。然而,未来究竟将呈现V型反转的快速复苏、或U型的缓步复苏,抑或L型走势的经济衰退,则须视各国抗疫措施的有效性及人们日常行为的变化程度而定。

目前看来,V型反弹似乎已无可能;但各国若想要出现U型的缓步复苏,使其发生的前提有三:一、国家要有效实践当代的最佳公卫防疫,并宽松货币与财政政策以提振经济;二、新冠病毒成为季节性病毒,北半球疫情仍会在今秋再现,但各国防疫措施将有改善,使经济活动可以回复正常进行;三、人们日常的消费、旅游行为目前虽暂时降低或中止,但一段时日后仍将恢复;那么,中国大陆经济或可望于今年第三季复苏,而美欧经济则延至第三或第四季回复;但受重创的航空、旅游业则可能要更晚。

这次疫情,也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长期影响。尤其,不少产业因过度依赖中国而引发原料及产品的断链危机,而大规模的人口跨境流动又成为病毒散播的最佳载体,产业界势必重新思考如何调整全球供应链。当然,疫情也将对许多部门造成伤害,使生产力下降,削弱投资信心,一些公卫能力不足却未受到注意的第三世界国家也将很惨。更糟的是,各国对于移民及旅游管制的升级可能长期化,走向“去全球化”的回头路。

这次疫情由中国大陆扑向全球的惊人发展,让世界各国措手不及,这场灾难的经济规模绝对难以低估。各国政府除了全力防疫、聪明地纾困,并合作找出治疗的药物,除此别无捷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19:08 | 只看该作者
郑伟彬:中美台关系从动态平衡走向崩溃?
时间:2020-04-03 08: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3月26日正式签署生效《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暨强化倡议法案》(简称《台北法案》)。该法案在3月4日、11日先后在美国联邦众议院、参议院通过。

该法案要求美国行政部门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参与国际组织以及增强美台双边经贸关系。自蔡英文出任台湾总统以来,台北的邦交国不断减少,三年多时间里减少了七国。该法案的出台,正是美国作为对北京压缩台北国际空间的反应。

自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逊开启中美建交进程以来,中美台三角框架便逐渐成型。美国一直扮演其中的平衡者角色,让台海之间维持对其最为有利的状态。时至今日未曾改变。

不过,此时美国通过该法案,是否仍然能够有效维持中美台三角的有效互动呢?

该法案最早于2018年提出,但当年因未能提上议程无疾而终。此次通过的法案,是由长期亲台的的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贾德纳(Cory Gardner)及共和党籍众议员匡希恒(John Curtis)等人于2019年提出的参、众院版本。

对比最早的版本,2019年版本虽然增加了有关加强经贸关系、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内容,却删除了有关北京“伤害”台北邦交国时,美国将采取何种反制措施的论述。

比如2018年版本中明显写道,对于有意或已经改变或降级对台关系的国家,美国会考虑调整与该国的外交关系,削减甚至中止对其的经济援助。在2019年版本中则删减了相关惩罚措施。

在2018年版本中强调,对于采取严重或重大行动、对台湾安全与繁荣造成伤害的国家,美方会基于自身利益,在与国会协商后,考虑改变与该国的经济、安全及外交往来。在2019年版本中,则改用更加平衡、抽象和空洞的词汇,从积极正面的角度鼓励其他国家支持台湾。

除了措施的弱化、退后之外,在章节安排上同样表现出保守的一面。原来有关内容作为两大章节独立存在,在新版本中则仅作为“加强对台纽带”这一章节下的一小点。

对于该法案的通过,原台湾驻美代表程建人就表示,其实相关内容用原有的《台湾关系法》就可以做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华盛顿给北京释放的信号,表示其关切并对北京施压。这一点符合美国的通常做法。在此之前涉及台湾的还有《台湾旅行法》,涉及香港的有《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等。

但是这种中美台三角框架下的互动与平衡,是否仍然有效,或者说是否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2020年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以及其造成的政经版图冲击,将可能意味着中美台三角框架从动态平衡走向崩溃。未来很难继续在这一框架下保持良好的互动,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

跟踪此次冠状病毒疫情的扩散过程,其实并不难发现,北京与台北、华盛顿先后发生过不少的冲突。对于台湾而言,青年世代的崛起并形成的世代交替变化,对台湾政治版图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过去外省、本省籍的身份差别,已经向台湾人这唯一身份认同转向。大陆与台湾间的区隔只会越来越明显。这即是2020年1月选举蔡英文高票当选的原因,也是疫情之下两岸频频暴发口水战的原因。

至于中美关系,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两国已经在贸易、科技、媒体等领域展开对抗。此次冠病疫情,中美之间同样频现口水战。虽然基于医药物资、美国华裔选票等考量,特朗普暂时转向,展示与中国合作抗疫的姿态。但这种转变必然是短暂的,在此次疫情之后,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只会加剧,不会减缓。

此次冠病疫情对全球政经版图带来的两大冲击,将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关系。首先是全球化供应链的调整。虽然全球化仍然将继续,但欧美国家经过疫情后发现,当制造业主要为中国垄断时,尤其是在医药物资等领域,暴露出自身的国家安全危险。因此,全球化供应链必然得调整,向“多中心化、区域化”调整,必要时在国内建立起相应的供应链。

在政治方面,特朗普主导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明显削弱了美国的领导地位。现有的国际秩序的基础,是美国在二战后所主导建立的。美国的缺位与现存秩序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的失灵,将导致更多国家采取“孤立主义”倾向。这与当前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成为浪潮相吻合。正如欧盟国家内部成员所展示的,当灾难来临时,国民更多的是忠于自身的国家,而非欧盟。

全球化思维主导下的国际组织恐怕将呈现式微趋势。未来能否重新发挥积极作用,将取决于主要大国能否达成共识,协力维持。但倘若中美两国持续呈现紧张的竞争关系,很难说这种局面能够出现。

回到中美台三角框架之下,北京与华盛顿、台北之间频繁的口水战,敌对情绪越来越浓烈,如此长期以往,这样的三角关系必然走向崩溃,转向泾渭分明的敌对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台北必然只能站在美国一边。

从北京方面来看,虽然蔡英文在1月选举中高票当选,台湾“反中”情绪高涨,这与大陆所坚持推行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九二共识”等有关。但显然,北京方面并无意改变其既定政策与方针。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九二共识”只是手段,目标在于“一国两制”。

北京在香港经历大半年的“反修例”运动后,通过派出具有大陆省级治理经验的老将,出任管治香港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来展示其维持并继续推动“一国两制”的决心。台湾不能轻视大陆的决心,也不要指望北京会改变对台战略。

换句话说,当前台湾内部对“一国两制”的反对态度,与北京坚持态度产生直接的冲突。这意味着两者之间缺乏回转的空间。如果台湾要与大陆进行“持久战”,这种不断升高的“反中情绪”、正面对抗的措施恐怕还须要调整。尤其是,如果全球政治进入上述所言更加现实的做法,未来的世界政治恐怕很难有过去这些年的平和了。两岸之间将更是浪高风急。这不是两岸之福。

(作者是北京自由撰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30:47 | 只看该作者
意大利经济学家:反思我们的全球化体系和企业战略
发布时间: 2020-04-03 10:11:33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李朔 编译       

【欧洲时报4月3日李朔编译】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人们都在思考世界究竟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意大利维罗纳大学(Università di Verona)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荣誉教授、经济学家克劳迪奥•巴卡拉尼(Claudio Baccaran)近日在安莎社发表文章称,人们目前所面临的是国家体系、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层次挑战,在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

巴卡拉尼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习惯性地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我们才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脆弱。当疫情在中国暴发时,我们还没觉得这是多大的问题,现在疫情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很多国家开始实施隔离政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样,疫情对各个经济体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巨大。但影响仅仅是这些吗?至少有两方面值得人们深思。

首先,对于病毒来说,各国的边界形同虚设。所谓的边界,其实就是各国为了保护领土主权而划分出的区域。但面对病毒的侵入,边界根本无法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当疫情结束后,对于相关领域的国际审查和全球化进程的优化将是各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其次,人们经历了危机管理的初级阶段。在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普遍传播着一种不安全感,然后这种不安全感迅速向全国蔓延,恐惧逐渐演变成痛苦。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应急保障措施显得力不从心,伴随而来的超市抢购潮更加重了人们的紧张氛围。此外,因为采取隔离措施而变得空空荡荡的城市也引发各界担忧。从好的方面考虑,因为国际上对于疫情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病毒的了解也更加充分,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随着股票交易所的崩盘,利差的增加以及充斥着媒体的激进言论,引发了市场的危机,经济衰退和失业风险不断增加。虽然欧盟各国采取了干预措施,为企业提供支持,但这些措施会冲击欧盟内部稳定条约。

因此,人们除了要面对健康问题,还需要应对经济困难。各国需要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从企业战略角度来看,即使对于业务流程完备的企业来说,也很少能够考虑到这样的变量。因此,公司运营的环境正变得错综复杂:病毒不受控制地传播、国际贸易体系中断、恐慌在民众间蔓延……除了各国出台的公共支持干预措施外,企业应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至少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协调应对紧急情况并预期商业前景;重新调整发展策略;巩固并加强与业务伙伴及相关人员的关系。

决策过程的重新调整要求企业不能仅用既定思维来解决不可预测的问题,决策者需要在已经建立好的既定框架之外留出空间。例如,如果客户不能去书店,则书商可以重塑与客户的关系,并开发出新的商业模式,通过社交和货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交付。

在巩固与业务相关各方的关系方面,企业需要仔细关注工作人员的需求,关注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社区及相关组织。这一过程需清晰、简明以及透明。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例如,因为学校停课而导致工作人员的子女需要协助时,企业要能够协调相关需求;为供应商提供短时的流动性支持以应对危机,与合作伙伴加深彼此的信任。

巴卡拉尼表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是国家体系、企业和个人相结合的多层次挑战,这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如果能够渡过这次危机,我们将会有新的机遇,例如智能工作的发展以及欧盟内部关系新领域的开放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33:10 | 只看该作者
新闻“全欧了”:法国口罩被美国截胡?欧美友谊就这么塑料
发布时间: 2020-04-03 09:29:51          来源:欧洲时报网       



【欧洲时报网】“刀下留人”这种在最后一刻反转的狗血剧情,近日在中国一个机场上演,故事的主角还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和满心怨怼的法国人。

剧情是这样的,有一批法国向中国购买的口罩在中国机场已经装上飞机即将出发,就在最后一秒,美国人出现在了停机坪,并以高价买走了本应该是运送到法国的数百万个口罩。“就在停机坪上,还是用现金。”2名法国高官向媒体爆料,这位美国人直接加价三四倍截胡,飞机直接改道美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媒报道截图。(图片来源:BFMTV)

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PACA)大区主席穆塞利(Renaud Muselier)4月2日向法国BFM TV电视台证实,本周,法国订购的一单口罩已经到了中国机场的停机坪,却被美国人花三倍价钱买走了,而且是用现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采访中,穆塞利停顿了一下,吸了一大口气才说“那个下订单的大区就这么没货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法国大东部大区主席罗特纳(Jean Rottner)也对媒体提及了美国截订单的现象,“有美国人跑到停机坪,掏出了现金,直接付了法国订单价格三四倍的钱。”

就这样,“口罩截胡事件”开始发酵,很多法国网民义愤填膺,谴责美国手段下作,批评中国违背契约精神。眼看事情愈演愈烈,上面提到的两位大区主席又分别出面澄清表示:“我们没有说我们的口罩被美国人买走了啊,我说的只是这个现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罗特纳发文。(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穆塞利发文。(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不过,穆塞利向法新社透露,是一位大区主席对其他主席自曝了这件事情,但他拒绝透露是哪个大区和被截口罩数量。

而随后法兰西岛大区主席瓦莱丽-佩克莱斯也表示,的确有中国的口罩“逃过”法国订购,飞向同样急缺口罩的美国。佩克莱斯在LCI的一档电视节目当中表示,“美国出了高价,买走了法国此前已经确定的一批货品”,佩克莱斯具体解释道:“我们选择的是货到付款,因为我们想先看到口罩再说;而美国人则是先付了现金,但没有看口罩如何。对于那些趁着全世界都陷入麻烦而做生意的人来说,这的确很具有吸引力”。


对于围绕口罩产生的纷争,一些海外网民开始嘲讽美国与法国的“塑料友情”,号召停止使用美国产品和服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网民评论。(图片来源:以上三图均为社交媒体截图)

其实,欧美国家直接的友情一直很“塑料”,“截胡”的事情早已不算“新”闻,就在不久前,欧洲境内也发生多起物资被截事件。以可怜的欧洲内陆国家瑞士为例,3月8日瑞士被德国拦截了24万只口罩;3月11日,德国汉堡海关截留了瑞士向中国采购的一批外科手套;同样在3月11日,意大利扣了瑞士一批消毒水......而意大利的口罩也曾被德国劫走。

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惹恼了不少欧洲人,连71岁的前中国国家队主教练、世界杯冠军大帅里皮也炮轰说:“欧盟的这些人,口口声声说大家是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互相帮助,但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根本没有人帮助意大利,甚至还有人趁火打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争抢医疗防护资源,新冠疫情还让欧洲南北之间的分歧重新浮出水面,使得欧洲经济及政治危机四伏。

3月26日的欧盟峰会上,法国为首的9个成员国要求建立共同债务工具“Coronabonds”,用来为紧急和长期措施提供资金,但这一提议遭到了强烈反对,德国和荷兰的反对情绪尤为激烈。

Ostrum AM的经济学家Philippe Waechter表示:“只要一谈到财政计划,(欧盟)就会陷入困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图来源pxhere 欧洲时报制图)


随着美国成为全球疫情“震中”之后,也欢快地加入了“截胡”的大军。不过,在美国国内疫情尚未爆发之前,美国也没闲着。

在全球吹响集结号共同战“疫”的当下,作为最大经济体的美国频频升级制裁大棒,接连给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穿小鞋”。

3月31日,美国国务院公开一份框架方案,以逐步解除对委内瑞拉的经济制裁为诱饵,寻求在该国组建“过渡政府”。此前,美国司法部于3月26日宣布以涉嫌“毒品恐怖主义”起诉委总统马杜罗及政府高官。

在受到美国制裁的国家中,伊朗疫情最为严重。美国的长期制裁本就让伊朗经济社会发展受限、应对危机能力不足,疫情暴发以来美国还不断加大制裁力度,更导致伊朗难以及时获得抗疫需要的医疗物资。

国际舆论认为,美国上述行为是对这些国家的落井下石,不仅有悖国际公义,加剧了这些国家的人道危机,也给全球协作抗疫的努力带来障碍。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此前发表声明强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战胜新冠病毒,国际社会必须表现出“团结、合作和关怀”。“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阻碍哪一个国家的医疗努力,都会增加我们所有人的风险。”


(内容来源:欧洲时报,俄罗斯卫星通讯,想法,道德经,上海观察者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5#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36:31 | 只看该作者
YouTube向TikTok发起竞争 德媒:虽非易事 但有亮点
发布时间: 2020-04-03 10:32:38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白劼 编译        

【欧洲时报白劼4月3日编译】谷歌子公司YouTube正在筹备自己的短视频产品,这款产品将与抖音国际版本(TikTok)争夺用户。


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YouTube正在研发一个名为“Short”的短视频产品,这款产品同其竞争者TikTok一样,用户可上传短视频,并配置音乐。而这些音乐将来自YouTube庞大的曲目库。


TikTok是中国字节跳动公司旗下的一款产品。在过去的几年中,TikTok在全球一路高歌猛进,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人可以上传一部15秒的短视频,可伴随音乐假唱、跳舞或者摆出各种造型。


为了开发年长用户群体,TikTok将其产品特色进行了拓展,除了作为电商交易平台以外,在这款应用上人们还可以看到幽默视频、生活常识或烹饪教程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资料图为游客在旧金山湾区的脸书总部留影。(图片来源:中新社)


目前,Facebook和YouTube等许多社交和视频平台都想复制TikTok模式,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例如,Facebook推出了一款TikTok的克隆产品Lasso,目前Lasso只能在美国和拉美市场下载;Facebook的子公司Instagram也在快马加鞭推出一款叫“Reels”的产品。


对于YouTube来说,虽然同TikTok竞争并非易事,但YouTube开发的这款视频产品也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用户制作短视频和使用不同的滤镜将更加简便。另一方面,用户可以使用其他用户的视频制作合集或是作为灵感来源,这个过程只需通过轻触屏幕就可以实现元素复制。报道称,后者的网络传播效应,对于用户来说意义非凡。


YouTube的音乐库也是这款视频产品的另一大亮点,这或许也会起到吸引用户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6#
 楼主| 发表于 2020-4-3 20:41:09 | 只看该作者
赵永升:法政府为何要夺回医疗控制权
2020-03-30 03:09 环球时报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在电视讲话中表示:法国将汲取当下疫情的教训,反省民主国家所暴露的缺陷,并计划夺回国家对民生医疗行业的控制权,将其置于市场规则之外。

该讲话的分量从收视率上就可见一斑,12日当晚8时全法国有1900万名TF1、France 2和M6的观众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了总统讲话。如果将全部电视台都统计在内,当晚全法国有2500万观众收看,占该市场80%的份额。在一个历来以“个人主义”和“挑战权威”闻名的国家,如此高的收视率意味着什么?笔者当时正在巴黎做学术交流和调研活动,部分上了年纪的法国民众坦言,该讲话甚至可以与当年戴高乐将军的讲话相比肩。尽管上任后先是遭遇每逢周六雷打不动的“黄背心”示威,后又遭遇包括反对退休制度改革在内的各类“社会运动”,马克龙能在新冠疫情面前一下将支持率提升至历史新高,其应对之策必然是点中了法国社会的“穴位”。

法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多轮“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浪潮。一般规律是左派上台就搞国有化、右派上台就搞私有化。但根本上来说,法国还是一个相当传统的社会,民众对私有化尤其是医疗行业的私有化一直持谨慎态度。这也是为何直至今日,全法依然保留有45%的公立医疗机构以及22%出于集体利益的私有机构,出于营利目的的私有机构仅占33%。若仅以医疗行业的公有化率指标来衡量,法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阵营里已经算得上相当“社会主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尽管私有化的进度远没有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的代表英美来得快,但作为欧洲大陆文化国家代表的法国与作为莱茵模式代表的德国一样,从几十年前就已开始在“私有化之路”上作了不少的尝试。所谓“处于私有化进行时之国,通常是其陷入财政困境之际”,一个国家的政府遭遇巨大的财政压力,通常是这个国家启动公立医院私有化的主要动力所在。实事求是地说,当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遇不景气时,政府除了通过私有化政策来缓解财政压力、倚靠私有资本的投资来刺激该国经济活动之外,一般情况下也拿不出多少真正有效的政策工具。以德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其医疗体系一直以公立医院为主、非营利性医院为辅,由国家财政和法定医疗保险对医院提供大部分财政保障,基本实现了医院投资和运营经费全覆盖。然而,随着医疗服务成本不断上升、财政压力倍增,德国政府不得不加快了对原有公立医院的私有化改造步伐。

虽然同样遭遇财政困境,法国当年却走了一条与德国不同的道路。例如在 “2007医改计划”中成功创建了一种新型医院融资模式“T2A”。这是一种根据门诊和住院的病种来决定资金的分配方式,旨在达到平衡预算的目的。具体操作是,国家先根据试点医院的实验来制定具体医疗取费表,医疗机构再根据该取费表通过医疗保险报销。如此这般,政府就能够通过专项资金预算为医疗活动实现融资。笔者将法国的此类医改称之为“医疗机构部分私有化”。其实,私有化的主要原由还在于公立医院的效率低下与资金短缺。法国历史上的公立医院主要通过合同制来雇用市场稀缺人才。而公立医院的身份改变之所以能够得到不少人支持,主要在于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令医改能够有效地促进公立医院机构内部运转。

与历史上的“被动”改革相反,此次马克龙主动出击,是在法国政府并未承受巨大财政压力的背景下,先一步倡导民生医疗行业的国有化改革。而改革的驱动力无疑是此次新冠疫情。尽管马克龙在几次讲话中均未细述疫情中私有医疗部门的表现,但民众对讲话的态度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事实。

接下来,法国政府有可能对部分私有医院直接加以国有化改造。此外,由于法国医疗机构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有较大分散性和较高差异性的,如牙科诊所一类,法国政府很有可能另起炉灶,投入大笔资金建设类似于中美的大型和超大型医院,以应对未来潜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民生医疗机构的国有化进程还有可能与同样在疫情下遭遇危机的法国大公司同步。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近日表示,法国政府准备使用一切手段去支持受新冠疫情冲击的大型企业,必要时包括将其国有化。法国政府正在投入约450亿欧元,以帮助公司在疫情冲击下能够生存下来,同时还将为企业从银行贷款提供3000亿欧元的“国家担保”。

而这些措施背后所蕴含的,是法国政府与社会在疫情下对“民主国家所暴露的缺陷”的思考。当今世界上一些规模靠前的所谓“民主社会”,其基础都建立在“资本”与“利益”之上,必须接受资本和利益规则的约束。作为跨国投行前高管的马克龙能够推动法国社会的这种反思,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7#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01:42:49 | 只看该作者
专家:中国依然是亚洲可持续粮食安全区 © AFP 2020 / DIBYANGSHU SARKAR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经济
23:21 2020年04月03日(更新 23:30 2020年04月03日) 缩短网址
作者: 弗拉基米尔 •费奥多罗夫

印度因COVID-19疫情,有近5万辆远途货车滞留,它们无法将至关重要的食品运到指定地点。在马尼拉港,约有8200个集装箱,其中有很多装有居民需要的商品,因菲律宾交通管制和人员不足而将无所用处。
这是COVID-19疫情侵入亚洲国家食品安全领域最近、但并非仅有的场景。大流行病已经对全球食品供应造成破坏。其中,非洲供往欧洲的蔬菜、南美运往北美的水果,正逐渐终止。严厉的隔离措施,已造成全世界农业领域劳动力的短缺。在欧洲,因边境关闭阻碍了外国工人的正常流动,农场主无法收获早期的草莓和芦笋。法国呼吁本国公民提供帮助,解决短缺20万工人的问题。
在印度,也可能发生大规模收成损失。小麦,作为主要的谷物农作物之一,即将成熟但将无人收割。因为移民劳工正匆忙返回故乡,农场和市场都将无人可用。确实,印度目前并不存在米面短缺问题,因为这个国家是世界最大谷物出口国之一,其仓库因去年创纪录收成而装的满满的。
3月份,世界小麦期货价格暴涨,部分原因是对面粉和通心粉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泰国白米的预测价格,为8年来的最高水平。商品市场的波动,不会马上抬高居民的食品价格,但据专家预测,合同价格的持续上涨,最终要折射到消费市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发现这样的趋势:对主要食品有进口依赖的国家,正紧急采购。粮农组织警告道,这可能刺激全球粮食通货膨胀,尽管主要农作物有相当的储备,其中包括大米和谷物。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因对自身食品安全的忧虑,已对亚洲大米出口构成威胁。比如越南,作为世界第三大大米供应国,临时停止新的出口销售。越南经济学家阮明就此问题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给出自己的解释。
他说:“越南政府临时终止粮食出口,对补充2019年下半年已经枯竭了的国家储备是必要的。一旦疫情拖延,可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长期前景看,食品生产也可能遭遇自然灾害、土壤盐化和害虫化等等。长期填充国家储备是战略性任务。疫情对大家的心理状态也产生影响,大家由此神经紧张,并去购买食品。短期内,同样也可能导致储备枯竭。”
中国为了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稳定供应而提高了一系列谷物的采购价格,其中包括大米。政府同时还承诺,创纪录地购买今年的新收成,以保障粮食安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国际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志民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一直在完善谷物储备系统。
他说:“目前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前段时间蝗灾又席卷了包括大米出口国印度、泰国、越南等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所以确实对全球粮食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无需过度担心。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粮食总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稻谷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另外,中国虽然也在进口粮食,但是这并不表示中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从国外进口的粮食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丰富粮食的种类,平衡消费市场对品质的要求,如泰国香米。而且中国粮食除直接食用的口粮外,粗粮如玉米等饲料粮也是大头,还有工业方面的用途—制造燃料乙醇、酿酒等。最近几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一直都维持在6.5亿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市场供应和消费需求。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因此全球粮食情况对中国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也不会带来过多的恐慌。 百姓可能有时候对整体情况不大了解,但是党中央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粮食问题,每年的一号文件也都涉及这一情况,以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一些国家尤其是弱发展国家的超市,出现了粮食抢购恐慌情绪。在此条件下,各国政府意识到,为居民提供合理价格的粮食保障,对政治稳定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时指出,中国有能力保障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

她说:“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方针和国策,因此我相信我们能够保证自己的粮食总产量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国策都是保证粮食自给自足,即口粮需要绝对安全。虽然我国同时也在进口粮食,但是据我了解,主要还是以调剂性为目的,丰富粮食的口感和品种,比如不同面筋含量的小麦等等。而且除口粮外,粮食也还做饲料等其他用途。那在此基础上,我国日常也对外出口粮食,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若是只从国内的角度来看,粮食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依然是可持续粮食安全区。这对亚洲总体局势、其中包括对区域性贸易平台的恐慌情绪产生良性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6
8#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23:33:16 | 只看该作者
社论:全球经贸变局 重塑产业链
时间:2020-04-24 07:5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社论

面对新冠病毒疫情,各国都祭出超级纾困振兴方案,虽然或可应急避免经济崩盘,但有些伤痕造成的长期性影响已开始浮现,使得“后新冠”时代全球经贸变局山雨欲来,必须掌握动向谨慎因应。

新冠疫情爆发后,各国都出现医疗公卫甚至一般物资短缺问题,小则排队抢购,大则对医护人员生命造成威胁。各国政府都使出浑身解数全力动员改善,但困扰却持续存在。这种情况引发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认为过去30年来的全球化不断深化,却导致先进国家高度仰赖外包(off-shore),丧失了工作机会及对基本物资的生产能力,也使各国暴露在供应链断链的风险中。尤有甚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正是“疫情全球化”的主因。这样的反思引发的后果,就是开始出现生产回流(Re-shoring)、经济“自给自足”,等去全球化的主张,更耸动的喊出“全球化已死”。

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中国大陆。近期最常被举出的例子,就是2003年SARS疫情时中国仅占全球商品产出的4%,而伴随全球化进展,17年后的今天竟已提高到16%,因此中国任何风吹草动,世界都跟着遭殃。本次重灾区湖北是全球汽车零组件重镇,于是湖北封城后,从日、韩到德国、意大利的车厂也都跟着停产或减产。而过去中国供应了全球口罩及个人护具需求的一半,这次全球短缺,更让中国背上了“全球化罪人”的原罪。欧盟是另一个受重伤者;新冠疫情深刻的烙下欧盟政府的迟钝及无力,各国只能自求多福的伤痕,未来对欧盟整合应该只有不利影响。

台湾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若非全球化,台商不会包办了全世界多数的笔电、主机板、半导体、机能性布料、运动鞋以及其他我们引以为傲的成就,因此若“后新冠”时代“去全球化”思潮蔓延,台湾绝对也是受害者。

全球化在新冠疫情前就已经伤痕累累。各国或因内部的贫富差距、治理失灵,或有感于南中国海、朝鲜及美中等大国及地缘冲突风险,乃至于看到新科技带来的机会,都出现某种程度的去全球化作为。特朗普2016年当选的论述,就是“去全球化”思维的代表作。然而,因新冠肺炎引发的去全球化主张,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论点。例如全球外包生产架构下,不但物美价廉,而且多数利润最终还是被先进国家企业拿走。同样拜全球化所赐,才让先进国家垄断全球智财权、金融、数位经济到高等教育市场。

更重要的是,去全球化或自给自足根本无解于“后新冠”时期的挑战。以口罩为例,台湾在疫情前每日产能近200万片,现在力拼日产2,000万片。中国大陆更是大赚全球口罩经济,日产能已经超过2亿片,单月产能已接近2019年整年产能(50亿片),再加上各国投产数量,后新冠时代全球口罩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是各国追求自给自足不可行的一个实例。

简言之,全球化有成本代价,但完全抛弃也不是解法。不过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可能就难以避免。后新冠时代各国的自给自足率,可能会反应在供应链布局的调整上,例如企业分散供应来源、缩小外包程度及深耕在地市场,政府提高关键物资战备存量,诱使少数重要能量回流等作法,才是相对合理的对策。

因此后新冠时代台湾一方面有沉重的义务,要跟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努力,避免经济全球化继续受到打击,他方面政府及产业都要因应供应链的变迁有所准备。

要小心的是,因为“去全球化”常常跟“去中国化”有所连结,而因供应链变迁很容易被理解为“离开中国”,这种狭隘的解读会使产业及政府无法精准的提出有效回应之道,不可不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