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9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美冷战关系四大变局 关键在压仓石变冲突源渐成熟的条件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09:2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鹏:中国为历史难题寻找新答案
发表时间:2016-08-31 07:59:43 《参考消息》2016年8月30日




【“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一直延续至今,几乎覆盖了奥巴马的两个任期,在执掌白宫的最后日子里,奥巴马仍在亚太发力。他不仅将在中国参加G20峰会,之后还要到老挝参加东盟峰会。

虽然美媒对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以及“再平衡”、TPP等议题颇为关心,纷纷猜测奥巴马外交政治遗产的前景,但是,这些遗产即使真能留下来,成色几何?

本文作者袁鹏梳理了2008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变化,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可美国对华战略仍缺乏大智慧。“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中,与其说有一套完整的对华战略框架,不如说是一系列应急性、反应性的政策拼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08年以来,随着美中实力与影响力的消长,两国关系从“超”与“强”关系变异为特殊意义的“老大”与“老二”关系。中美关系新变局要求重新确立两国关系新框架。然而,美国缺少完整的对华战略,其策略只是一系列应急性、反应性的政策拼盘。中国主动寻求破解大国冲突的历史性难题,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此,美方基本采取“不排斥、不跟进、不上套、不含糊”的“四不”态度,显示其十分微妙复杂的心态

当前中美关系的一个突出现象,是过于被南海问题所聚焦,过于被网络媒体所塑造,过于被日本、菲律宾等“第三方因素”所绑架,以至于人们淡化了一个基本事实,即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全面、最具战略性的一对关系。“最复杂”意味着既有对抗、竞争之一面,也有合作、协调之另一面,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最全面”意味着双边关系的内涵和外延都极其丰富,任何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情绪化的认识和结论都将被证明是错误或至少是昙花一现的;“最具战略性”则意味着,中美关系往往牵一发动全身,不只对彼此内政,也不只对亚太局势,而且对全球战略格局和世界秩序构建深具牵动力和影响力,因此尤须倍加重视和精心呵护。

要把握中美关系“主旋律”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全面性、战略性往往在两国首脑会晤和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及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中得到体现。但相关报道往往只集中在活动前后大约一周时间,事后则一切如故,中美关系的“主旋律”仍旧被南海、军事等议题所占据。以军事关系为例,中美两军南海博弈无人不晓,而每年数十次的两军交流则鲜为人知,结果,两军之间的战略对抗被夸大,两国关系的全面性和复杂性则被掩盖。

事实上,两国高层对中美关系全面性、复杂性和战略性的认知非常清醒,对稳定和发展两国关系的决心和信心异常坚定。从2013年至今,两国领导人开创性地实现了“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对彼此发展目标、战略意图保持经常性深层战略沟通,增信释疑、明确方向,效果良好。这是中美战略稳定的重要保障。从工作层看,两国官方100多个对话交流机制涵盖中美关系几乎各个领域,累计达成数百项具体成果,这种高频率、多领域、深层次的对话机制网络被称为两国关系史上的创举。对话交流未必能立即解决问题,但有助于彼此搞清状况、规避风险、寻求合作,它们构成中美战略稳定的又一重要保障。

但在战略界和舆论层,人们往往更多看到或更关注中美关系相对负面的消息。如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叉感染,穿透力强,影响力大,极易“三人成虎”,使原本片面的信息被放大。战略层本应成为平衡舆论、塑造媒体的积极力量,但事实是要么与舆论层遥相呼应、互为印证甚至“被塑造”,客观理性的讨论和包容互鉴的精神有所缺失,其建设性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四大变化显示“部分质变”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三四十年,两国关系虽起伏不定,但总体趋势是“螺旋上升”;两国均坚持斗争与合作两手,但基本做到“斗而不破,和而不同”;两国虽“同床异梦”,但战略方向基本是相向而行。

但是,近10年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美关系的上述特征或规律开始发生变化,且已从量变累积至“部分质变”,导致中美关系的既有发展规律不再“灵验”,一些长期指导中美关系的原则、框架、政策也部分“失灵”。大体而言,中美关系出现四大新变化。

一是实力对比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前后,美国内陷金融危机,外陷中东泥潭,实力与影响力大幅受损,中国则抓住战略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实力与影响力同步提升,不仅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而且贸易总量、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也取得重大飞跃。美国战略界在认识和评估中国时,看到的不只是经济崛起,而且是中国有别于苏联的复合型实力。更重要的是,中美实力对比的拉近与西方世界同新兴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迁的国际大势产生共振,两国实力差距缩小的态势被人为放大了。其结果,美中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的“超”与“强”关系变异为特殊意义的“老大”与“老二”关系,美国对华战略也由应对“中国崛起”转向思考如何应对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新时期中美关系中竞争、博弈面明显增强,且更多地事涉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发展模式等深层领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是战略态势的变化。美国从反恐转向应对大国崛起,从中东转向亚太,看似全球战略收缩,实则亚太战略扩张,其亚太战略再平衡对中国构成军事、外交、经济、政治乃至心理上的全方位挑战。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软的一手和“填海造陆”硬的一手顶住了美国的战略压力,却被解读为大国战略扩展、欲将美国逐出亚太。其结果,中美百年来首次在亚太地区全方位正面相对,彼此既未做好完全的战略和心理准备,又缺乏现成的规则和路线图,都试图从最坏处猜度对方。中美当前在亚太地区的紧张态势,大体与此相关。中美能否在亚太地区长期和平共处,成为考验两国关系最突出也最紧迫的战略性课题。

三是战略基础的变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是共同对付苏联;冷战后10年,是全球化大潮下的经济合作;21世纪头10年,则是经贸合作与反恐合作双引擎驱动。现在,上述基础要么不再,要么松动,要么严重破损。比如,美国虽仍强调恐怖主义是头号威胁,但从其全球战略布局和实际战略投入看,从反恐转向应对新兴大国崛起一面愈益凸显,将中东乱局“转包”给欧洲人和中国人的意图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象反恐能像9·11事件后那几年一样成为中美关系的重要战略基础。再比如,经贸关系依然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随着中美双方同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美经贸关系传统意义上的互补性在减弱,竞争性在增强,如应对不当,有可能使经贸关系从压舱石变成冲突点或摩擦源。旧有基础松动,新的基础待建,中美关系这艘巨轮出现晃动就在所难免。

四是环境的变化。从外部环境看,中美关系越来越受制于所谓“第三方因素”的干扰甚至绑架。近些年中美之间的地缘战略博弈,多涉及日本、菲律宾、越南、朝鲜、苏丹、伊朗、缅甸、乌克兰、俄罗斯等国。中美与上述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引发彼此深度猜疑,而与它们之间的矛盾或过节也往往最终演化为中美之间的战略摩擦。在这种情形下,中美关系如何发展,有时不完全取决于中美自身。从内部环境看,两国国内都在经历深层次结构性改革,都在经历国内政治社会生态的重大变迁,高层决策越来越受制于国内利益集团、网络媒体、社会舆论。以美国为例,政治极化与社会保守化趋向愈演愈烈,经济民族主义与社会民粹主义大行其道。在这种背景下,一向支持中美关系的工商界对华态度变化明显,经常在对华施压上叫得最凶。在中国,理性的民族主义与狭隘的民粹主义也相互糅杂,一定程度上通过塑造舆论环境影响决策环境。

上述四大变化同时发生且互为影响,其结果,中美关系已然生变。茫然无知者以不变应万变,用旧方治新病,当然没有疗效,反而可能误事;敏于时势者则理当主动求新求变,正面迎接中美关系的新变局,重新确立中美关系的新框架。

美对华战略缺乏大智慧

对此,美国朝野展开了又一轮对华战略大辩论。数十位战略思想界人士和中国问题专家粉墨登场,思考如何看待中国的新变化、如何适应中美关系的新变局、如何谋划对华战略的新框架。有的认为过去几十年奉行的对华“接触”战略已经宣告破产,主张另起炉灶,加大对华遏制;有的强调美国对华战略的最大问题在于执行不力、协调不够,虽不赞成另起炉灶,但主张加一把火,“该强硬时要强硬”;也有少数人建议美国要学会适应中国崛起、调适自身心态、寻求包容发展。总体而言,美国对华战略大辩论负面声音较大,主张对华示强的调门较高,理性的、具有长远战略视野的观点并不多,且迄今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

体现在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中,与其说有一套完整的对华战略框架,不如说是一系列应急性、反应性的政策拼盘。个中原因,一方面在于美国疲于应对经济复苏、政治内斗和国际危机,无暇思考长远对华战略;另一方面也在于美国囿于霸权逻辑,无法摆脱遏制、接触等惯性思维窠臼,因此难以提出符合新时代条件和中美关系新特点的对华战略新思想;更重要的是,对美国而言,中国既具备苏联那样的国土规模和军事潜力,又具备远超上世纪80年代日本那样的经济实力,还拥有欧盟所不具备的强大民族凝聚力和战略执行力,且不主动挑战既有国际秩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还与美国利益深度交融,对于这样一个“三合一”或“多合一”的全新战略对手,美国既有战略工具箱里找不出一种像样的工具,这正是美国的焦虑所在。美国对华政策只好同时使用多种工具,接触、遏制、防范、规制、竞争、合作多管齐下,因时因势灵活运用、排列组合。在实践中,这种策略看似奏效,但往往自相矛盾、混乱不堪,显得功能性有余,战略性不足;“巧实力”有余,大智慧不足;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下届美国政府是否会形成新的对华战略框架?以目前大选的乱象,期待美国对华政策近期内有新的变化似乎并不现实。这是中美关系最危险的地方。

中国坦荡应对美方疑虑

如何因应中美关系的新变化?中国战略界也在思考,中国政府则在行动,初步的答案就是“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之新,首先在于中国敏锐地意识到中美关系的新变化,因此主动寻求破解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性难题,给大国冲突的老问题寻找新答案,提出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构建中美关系的新框架。其新还在于,中国期待通过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为当代国际关系开创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先例,为国际秩序的重构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

围绕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中国战略界、理论界正孜孜以求,试图从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学、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理层面吸收营养,为这座理论大厦添砖加瓦;中国政府则本着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破解中美关系从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到东海南海、双向投资等一系列新难题。总之,中国在艰难但努力地推动中美关系与时俱进,继续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遗憾的是,美国方面对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基本采取“不排斥、不跟进、不上套、不含糊”的“四不”态度,其中缘由十分微妙复杂。一方面,美国对于中方释出的善意和诚意心有感知,无法排斥;另一方面,对背后的战略意图和目的又将信将疑,不愿跟进。从根本上讲,美国这种欲迎还拒的矛盾心态反映了美国战略界当下的处境:既高度自信,认为中国还不够资格与其平起平坐奢谈所谓“相互尊重”;又战略焦虑,担心这是中国忽悠美国的战略欺骗,旨在为继续高速崛起争取更长的战略机遇期;还自怨自艾,将中国的每个具体动作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对号入座,称中国“说一套做一套”。如此这般,美方将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庸俗化和狭隘化了。

回应美方的疑虑或指责,中国的立场只能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于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中美关系新现实的战略选择,只能选择义无反顾地坚持不懈,而不为一言一事所惑。对于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既需要从理念上引领,也需要从理论上破解,更需要在实践中塑造,其中,高层引领、战略沟通、危机管控、国际合作的同步加强,至为关键。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09:30:57 | 只看该作者
美刊解析美军与中俄同时交战:海军全力对付中国
2016-08-30 08:43:55 来源:参考军事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美军会受到很大压力,被迫起码在一个战区尽可能快地取得决定性胜利。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26日发表题为《美军最糟糕的噩梦:与俄罗斯和中国(同时)进行一场战争》的文章,作者为美国肯塔基大学帕特森外交与国际商务学院高级讲师罗伯特·法利,编译如下:

在上个十年的末期,美国放弃了其“两场战争”原则。该原则要求美军有能力同时进行两场区域战争。
但如果美国今天不得不打两场战争,而对手又不是像朝鲜和伊朗这样的国家,情况会如何?如果中国和俄罗斯彼此协调好,在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同时采取敌对行动,情况会怎样?

美方分兵方案

有利的一面是,在欧洲作战和在太平洋地区作战只有部分要求相互重叠。像二战的情况一样,美国陆军会在保卫欧洲方面充当主力,而海军则会集中在太平洋地区。美国空军则在两个战区都充当支援辅助力量。

俄罗斯缺乏在北大西洋对抗北约的能力,也没有政治兴趣要试图这样做。这意味着,虽然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可以把一些军事资源部署到威胁俄罗斯海上空间的方面(以及防范俄罗斯海军的出击),但美国海军能够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太平洋地区。根据冲突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威胁的严重程度,美国可能会向欧洲输送相当多的美国陆军力量,以支援重大战事。

美国的大部分航母、潜艇和水面舰艇都会集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直接打击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通道。远程军机,包括隐形轰炸机和类似的平台,会根据需要在两个战区参加作战。

美军会受到很大压力,被迫起码在一个战区尽可能快地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可能会促使美国将空中、太空和网络资源向其中一个战区严重倾斜,希望取得战略上和政治上的胜利,从而在获胜后把剩余的力量转移到另一战区。鉴于美国的欧洲盟国实力可观,美国可能最初会集中力量打好太平洋地区的战争。

联盟结构不同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联盟结构与欧洲截然不同。尽管人们对其中一些欧洲盟国是否履行其北约承诺感到担忧,但美国除了维护北约联盟的完整之外,毫无理由与俄罗斯交战。如果美国作战,则德国、法国、波兰和英国都会跟进。在常规战况下,即便只有欧洲盟国,也会让北约获得相对于俄罗斯人的巨大的中期优势。虽然俄罗斯可能会夺取波罗的海部分地区,但它会在北约空中力量打击下遭到重创,也不太可能长久把持窃取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主要发挥支援和协调作用,使北约盟国获得彻底击败俄军所需的优势。美国的核力量会提供保险,以防俄罗斯决定动用战术或战略核武器。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面临着更为棘手的问题。虽然日本或印度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可能存在相关利益,但这很难保证它们参与一场战争(甚至无法保证它们的中立立场怀有多少善意)。在任何特定的冲突中,联盟的结构会视这场冲突的具体情况而定,菲律宾、越南、韩国或日本当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打击目标。无论美国施压与否,其他国家很可能宁肯袖手旁观。这样一来,美国用自己的军力在西太平洋占据优势变得尤为迫切。

仍能同时打赢

美国仍然能够同时打赢两场大战,或至少接近于打赢,让俄罗斯或者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看不到什么希望。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继续保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也因为它领导着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联盟。此外,俄罗斯和中国构成的军事挑战恰好是大相径庭的,因而使美国能够把一些军事资源用于对付其中一个,而把其他资源用来应对另一个。

然而,应强调的是,这种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美国不能无限期地保持当前水平的优势地位,从长远来看,它将不得不仔细选择自己的承诺。同时,美国缔造了一个有利于世界上一些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的国际秩序。它暂且可以指望这些国家提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0:41:22 | 只看该作者
社评:中美“是敌是友”是21世纪重大问题
2016-08-29 01:15:00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

  杭州G20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双边会晤,它被认为是那几天里最受关注的一场双边会晤。今年以来中美之间的战略互疑加剧,南海仲裁案及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给了中美关系新的冲击。在这个时候认真清理一下与美国有关的各种信息,让我们对美国及中美关系的认识更加准确,非常必要。
  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最大的现实干扰,它还是唯一有力量、并且同时可能存在动机对中国崛起进行战略遏制的国家。美国几乎与中国所有周边问题近年的恶化脱不开关系,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尤其是它以亚太为重心的军事再部署明显都是冲中国来的。
  然而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战略总体呈收缩态势,美对华保持了防范加接触政策,但是防范因素在增加。美国干扰中国崛起主要通过一些廉价的、使用起来不费什么力气的手段,比如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业已存在的问题火上浇油,通过意识形态杠杆支持、引导中国内部的舆论反对派或自由派等等,所有这些都属于美国的“惯用伎俩”,它们不像是美国花大本钱为对付中国专门打造的。

  中美之间的最坏情况是爆发战争,但是在不爆发全面核战争的情况下,中美不可能决出传统意义上的胜负,而爆发核战争对双方而言都将难以承受,中美交战对双方的风险和损失都太大,收益又太小。这使得包括美国在内的中美双方对以和平手段处理矛盾的积极性会大于彼此军事对抗的兴趣。
  此外,美国是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具实力的伙伴。这在过去30几年里,一直是一个恒量,未来几十年里大概也不会变。美国是第一经济大国,也是最大的技术创新国家,掌控着国际体系构建的话语权;而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一些经济单项指标逐渐超美,中美合作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这些利益的突然消失对两国来说都将不可想象。
  中美还至少有90多个稳定的对话机制,它们覆盖了中美从军事到文化交流的大部分领域。两国都感到不安,但又都有通过加强沟通而避免产生严重误判的愿望。
  中美显然做不到彼此放心,都在一方面争取实现稳定的关系,一方面在针对两国关系走向最坏情况悄悄进行准备。中美关系接下来怎么走是不太确定的,未来的方向将在两国的互动中塑造出来。由于美国的总体实力强,中国的力量增长快,谁将在两国博弈中更加主动,也是不好说的。
  由于中国不同于苏联和日本,它们的人口规模都小于美国,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只要中国自己不出颠覆性错误,我们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到那时,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它对世界体系的掌控再要转化为日常国际关系中的优势,就未必会像现在这么容易。预想到那种变化,美中两国都不会感到轻松。
  然而美国打断这一自然进程的手段很可能非常有限。除了它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或者中国自己乱了,给它捡个便宜,美国做别的什么大概都不会奏效。四年一换的美国政府很难连续不断将一种激进对华政策变本加厉地实施下去,中国崛起归根到底是十几亿中国人民勤奋努力的结果,它就是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
  美国是中国崛起的妒忌者、担心者,它既会与中国合作谋取利益,也会顺手给中国找些麻烦,在不提高本国风险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一些中国崛起的成本。但是美国大概不会为遏制中国而不惜代价,把它作为高于和平的首要目标。
  由此看来,中美化解矛盾还是有很多空间的。两国既合作又竞争、“斗而不破”状态的延长,会为两国认识彼此创造更加丰富的坐标。双方都不应因为一时的某个尖锐对立而急于下结论,历史也许会有很多丰富我们想象力的转弯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7

帖子

12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4
地板
发表于 2016-8-31 19:51:01 | 只看该作者
中美不存在冷战关系。中国只是美国的殖民地而已。作者纯属自作多情。美国重返亚太,日韩咄咄逼人,都只是为中国买办集团撑腰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06:28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论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九大特征和什么是殖民地,以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以下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些情形,不仅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的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因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的市场。

  事实上,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封建经济结构的某些破坏,还在十九世纪的下半期,还在六十年前,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到了同世纪末年和二十世纪初年,到了四十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便开始了初步的发展。到了二十年前,即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期,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于中国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如果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那末,一部分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为两个特殊的社会阶级来看,它们是新产生的,它们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阶级。它们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构成了新的社会阶级。它们是两个互相关联又互相对立的阶级,它们是中国旧社会(封建社会)产出的双生子。但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不但是伴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和发展而来,而且是伴随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地经营企业而来。所以,中国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较之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些,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

  可是,上面所述的这一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的新变化,只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和这个变化同时存在而阻碍这个变化的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一、向中国举行多次的侵略战争,例如一八四○年的英国鸦片战争,一八五七年的英法联军战争,一八八四年的中法战争,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一九○○年的八国联军战争。用战争打败了中国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占领了中国周围的许多原由中国保护的国家,而且抢去了或“租借”去了中国的一部分领土。例如日本占领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租借”了旅顺,英国占领了香港,法国“租借”了广州湾。割地之外,又索去了巨大的赔款。这样,就大大地打击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封建帝国。

  二、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驻扎海军和陆军的权利,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并把全中国划分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

  三、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海上的、陆上的、内河的和空中的)。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推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四、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中国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企业,以便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并以此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直接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五、帝国主义列强经过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因此,它们就不但在商品竞争上压倒了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而且在金融上、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六、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的通商都市直至穷乡僻壤,造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造成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以便利其剥削广大的中国农民和其他人民大众。

  七、于买办阶级之外,帝国主义列强又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它们“首先和以前的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封建地主、商业和高利贷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占大多数的人民。帝国主义到处致力于保持资本主义前期的一切剥削形式(特别是在乡村),并使之永久化,而这些形式则是它的反动的同盟者生存的基础”。“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全部财政军事的势力,乃是一种支持、鼓舞、栽培、保存封建残余及其全部官僚军阀上层建筑的力量。”

  八、为了造成中国军阀混战和镇压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列强供给中国反动政府以大量的军火和大批的军事顾问。

  九、帝国主义列强在所有上述这些办法之外,对于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的一个方面,也不放松,这就是它们的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它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民。

  十、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更使已经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一大块土地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上述这些情形,就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由此可以明白,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0:12:11 | 只看该作者
社评:当美日地缘政治出击让人目不暇接时
2016年08月31日08:03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日本政府29日开始进行协调,计划在“北方四岛”领土问题未有进展的情况下先行开展对俄罗斯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日本多年来一直坚持对俄经济合作与解决领土问题挂钩的立场,因而共同社的报道不啻为日本对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动向。

据共同社30日报道,日本政府29日开始进行协调,计划在“北方四岛”领土问题未有进展的情况下先行开展对俄罗斯的综合性经济合作。日本多年来一直坚持对俄经济合作与解决领土问题挂钩的立场,因而共同社的报道不啻为日本对俄政策的一个重要动向。

安倍晋三计划出席今年9月2日起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东方经济论坛。届时的日俄首脑会谈将商讨两国间的8个经济合作方案。

日本这样做很容易被看成它通过改善日俄关系向中国施加地缘政治压力的“一石二鸟”之举。

在中国的南边,奥巴马将在G20峰会之后出席在老挝举行的东亚峰会,并同时访问老挝。他将是第一位踏上老挝国土的美国在任总统,这被认为是他为其“亚太再平衡”战略做离任前的最后一次努力。老挝同时与中国、越南保持良好关系,但该国领导人今年换届之后,西方舆论一直在宣扬万象变得进一步“亲河内”的种种理由,并称这会让老挝进一步“靠近美国”。

此外,这两天印度防长访美并签署两国军队互相使用对方基地的协议,有美媒明确将此视为印度进一步倒向美日澳同盟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似乎在被美日越来越活跃的地缘政治出击包围。如果我们竖起耳朵,能够听到美日在中国周边各种“小会”上的喊话或低语,它们很像是在挑拨离间,算计中国。

这样的关注未必是多余的,但中国显然也不能陷进去,让自身的核心关注被美日“牵了牛鼻子”。21世纪的地缘政治并非传统“围棋”,中国及美日“每落一子”的首要目的也并非都是要“包围对方”。当代国际关系有很大的交叉性,多重意义之间常常有着复杂的关联。对什么都不敏感是“二百五”,太敏感了会“神经质”。

从中国自身的对外关系中可以看出外界过分解读“地缘政治”的荒诞。比如中国领导人访问古巴或墨西哥,是去“包围美国”吗?还有中国同拉美国家经济合作发展很快,是去挖美国后院的墙脚吗?在亚洲,中国对斯里兰卡的投资不断增加,这是我们与印度对弈的落子吗?

我们相信美日存在对华搞地缘政治竞争的真实动力,它们这方面的意愿比中国要强烈得多。但我们还应清楚,它们靠玩地缘政治是玩不倒中国的。这一是因为中国太大,二是因为它们投入的力量远远不足,它们编织的防范中国的网络产生不了“绞杀力”,它很大程度上起到的是自我安慰“壮声势”的作用,安能让中国“窒息”。

总体看,相对于中国的实力来说,美日在中国周边的很多部署都相当于在巨龙面前布下蜘蛛网。缅甸是美日重点拉拢的中国周边国家,昂山素季刚刚访问了中国,中缅关系在逆着美日的愿望“回摆”。

中国与美日近年“最硬的一仗”大概要算南海仲裁案了,仲裁案带来的损失与中国岛礁建设形成的战略所得相互抵消后,中国最后得到的是正分,这个判断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同意。

中国刚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对做大国是什么情形不是很熟悉,一时间蜂拥而至的各方反应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的判断力尚需不断成熟,在我们拿不太准的时候,看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实际利益或损害,什么带来的仅仅是“面子”的损益,这应是我们最保险和可靠的尺子。

中国要发展现代国防,同时一定要长期保持经济活力,此外还要不断拓展视野和胸怀,我们作为大国才能走好走稳。俄罗斯军力强但经济弱,它的优势和弱点都是如此突出。中国军力要强大到足以让我们对任何外部军事压力都不在乎的程度。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繁荣以及总规模赶超美国的态势,能够对各国保持持久的吸引力,为中国综合力量转化为日常优势提供基础。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永远是中国的第一要务,这点在亚太地缘政治喧嚣的时候我们尤其不能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44:55 | 只看该作者
港媒:内地核潜艇新总装生产线落成 096呼之欲出2016-08-29 11:31: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郭庆娜

核心提示:有内地军事专家表示,位于辽宁葫芦岛的渤船集团造船厂是中国唯一制造核潜艇的船厂,此次新增新型总装生产线,显示中国可能开始建设传闻已久的新一代核潜艇,外界称之为096型战略核潜艇和095型攻击核潜艇。

参考消息网8月29日报道 港媒称,继首艘国产航母被曝有望年底下水后,又传出中国将建新一代核潜艇,中国唯一建造核潜艇的渤海船舶重工集团(简称渤船集团)近日宣布,一个新型总装生产线室内船台近期落成,外界分析指出,生产线或将用于开建新型核潜艇。

香港《东方日报》网站8月29日援引官方媒体报道称,渤船集团董事长李天宝近日专程到新型总装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调研,并详细了解该项目施工进度等相关情况。

由于报道曝光了新型总装生产线室内船台车间内部画面,有内地军事专家表示,位于辽宁葫芦岛的渤船集团造船厂是中国唯一制造核潜艇的船厂,此次新增新型总装生产线,显示中国可能开始建设传闻已久的新一代核潜艇,外界称之为096型战略核潜艇和095型攻击核潜艇。

报道称,此外,中国空军28日宣布已装备第三代地对空导弹,并指解放军防空反导已形成作战体系。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28日亦在北京成立,主要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

另有美媒指,中国在南海多个岛礁修建及强化中国军队的情报、侦察设施,提升反舰弹道导弹的瞄准能力,将可威胁航母战斗群。而美海军则在菲律宾部署四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反制中国。报道强调,中国军方的雷达设施愈来愈全面,电磁频谱逐渐成为中美在南海上竞争的目标。

---------------------------------------

深度:055舰或与国产航母一同入役 战斗群中挑大梁2016年08月30日 09:31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最新的照片确认,中国下一代055型导弹驱逐舰首舰的舰体已在上海附近的长兴岛海军船坞内进入最后总装阶段。通过网络上的照片,我们可以见证这史诗般的总装过程,这是中国海军第一艘排水量10000吨以上的驱逐舰。据美《海军知识》网站近日发表文章《055型驱逐舰正在总装》称,该网站通过中国网络上流传的最新照片分析,中国上海江南造船厂055型大型驱逐舰的建造工作正在快速推进,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该舰的舰体的主要分段正在合拢,预计2017年初可能下水,最早2018年就可能交付解放军海军。建成后055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驱逐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直以来,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在排水量上均不如同时期的西方舰艇,当美国海军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以7500吨的排水量在全世界转悠的时候,中国的051型“旅大”级驱逐舰则以3000多吨的排水量在中国近海溜达;当上世纪末期美国开始大造DDG-51“阿利·伯克”时,该舰超过9000多吨的排水量以及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使得同期的中国海军排水量只有4200余吨的052型“旅沪”级驱逐舰相形大大逊色;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先后发展了051B/C和052B/C/D主力驱逐舰,但是这些在6000-7000吨级的驱逐舰,与改进后排水量近万吨的“阿利·伯克”级相比,仍旧悬殊较大。现在,美国正在建造新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其近15000吨的排水量,似乎比中国正在建造中的055型驱逐舰的12000吨还要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似乎只能建造三艘,而055型驱逐舰的真正建造数量,可能仅次于052D。从中国现在大力发展远洋海军来看,未来中国的航母远洋战斗群,最可靠的近身护卫有两型舰——052D和055型主力驱逐舰。前者在航母战斗群的配置数量较多,主要承担繁杂的反潜、防空和反舰任务,后者作为航母战斗群的护卫核心,一般配置不超过两艘,承担综合的作战指挥和更复杂的反导、反潜、防空和反舰等综合作战等重任。如果说现在的“辽宁”舰由052D驱逐舰来担任侍卫长的话,那么,在首艘国产航母服役时,几乎同一时期055型驱逐舰也将差不多加入海军,那时,侍卫长这一关键角色将由055型驱逐舰来担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各界做出的分析来看,055型驱逐舰的大小将几乎是现有中国海军主力驱逐舰的近两倍,因此重点还是搭载能力的加强。在外形上,055型驱逐舰因为十分注重隐身能力,因此其外形更精干,综合化能力更好,从分布式嵌入雷达到一体化的综合桅杆,以及简洁干净的布局,无不透露出这可能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之外隐身能力最好的万吨战舰。而这可能还不是中国最关注的,052D等中国之前的驱逐舰勉勉强强的导弹搭载能力,才是中国海军最尴尬的地方。当前美日韩的所谓“宙斯盾”舰,每艘舰的VLS数量都在96以上,而中国做得最好的052D驱逐舰只不过才达到64个,这个数量上的巨大硬伤,常常使外界在判断052D驱逐舰时,对其打分扣分最多的地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不出意外,055型驱逐舰的VLS数量应该至少能有96个,甚至乐观一下也许会有112个,从而使其能够搭载的导弹的数量赶上美军现在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055型驱逐舰除了搭载大量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和攻陆巡航导弹之外,可能还会具有相当强的反导能力。这些可搭载的导弹将包括海红旗-9B、鹰击-18、鱼-8和长剑-10,除此之外,据说中国发展的第一代舰载激光武器和电磁轨道炮,也是很有希望上舰的。有这样强大的无装备,055型驱逐舰的综合作战能力将十分可期,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脚步,无疑将是十分稳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透露,055型驱逐舰是在2014年12月开建的,到现在20个月过去了,尽管是新建舰艇,如今进入模块化分段组装阶段,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按照现在的速度进行下去,该舰虽然不可能在明年初下水,但是在明年中下水的可能性很大,这样大概在2018年初,其将和中国首艘航母一起交付海军,从而分别成为中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

中国跻身造反潜强国杀手锏 揭秘高新6号四大撒手锏2016/8/19 16:30:38搜狐 浏览28889次/0评论 [url=]收藏[/url] 分享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日,国产新型的高新6号反潜巡逻机再次露面,该机尾部的“长尾巴”是其独有的特征,网友用镜头留下了这架新型特种机凌空飞过的难得画面。虽然高新6号不是首次曝光,其标准的浅灰色作战涂装和清晰可见的机徽,表明该机已正式列装海军航空兵部队。

  高新6号是由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而成。它是以运-8运输机为基础研制的海上巡逻机。高新6号航程超过6000公里,续航时间在8小时以上。其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即为安装在驾驶舱下的雷达与用来探测水下潜艇的磁力探测仪。“高新6号”配合056型护卫舰,将赋予中国海军更加强大的反潜作战装备能力。

  高新6号使我国跻身反潜强国

  反潜机是能够搜索和攻击潜艇的军用飞机或直升机。在各种反潜方式中,水面舰艇和潜艇这样的作战平台缺乏机动优势,自身发动机或螺旋桨产生的噪声会导致声呐探测受干扰,且反潜区域十分有限,因而没有明显反潜优势。航空反潜具有反应时间短、机动能力强、作战效率高、主动性强、安全性好等特点,能够以绝对优势的速度搜索、跟踪和攻击各种潜艇。通常少量反潜飞机短时间内即可对大面积海区进行监视和搜索。因而,反潜机被视为最重要的反潜作战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上利益不断拓展,海上维权和军事防御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海上巡逻机数量不足,性能落后,为满足在大面积海域进行大规模反潜作战的需要,必须尽快发展和提高我国航空反潜能力,研制我国自己的大型反潜机。新世纪以来,我国基于运-8系列,已经发展了预警机、电子战飞机、远程侦察机等多种高新系列特种飞机,所以,我国又基于运-8高新工程三类载机平台研制出了高新6号,用以取代上个世纪末研制的运-8海上巡逻机。新的反潜巡逻机换装了新型涡桨发动机,功率、航程、续航时间等都得到了提高。2012年高新6号这一首款大型专用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实现了首飞。

  现代大型岸基反潜巡逻机是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反潜装备,其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服役周期长。战后,即使是美国也只服役了两代岸基反潜机。所以,大型反潜机一直是军事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新6号的服役,使我国成为具备制造反潜巡逻机能力的少数国家之一,从而迈入了大型反潜巡逻机世界强国的行列。

  高新6号具有四大“撒手锏”

  军事专家尹卓给予高新6号极高的评价。他指出:高新6号可进行大面积搜索,一天可以巡逻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由于升空优势,同样一款雷达安装在高新6号上比安装在水面舰艇上效率高出500倍,并且还能为导弹提供攻击目标的指示。高新6号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超强能力:

  一是巡航速度快,搜索范围广。高新6号采用先进的大后掠角6叶涡桨发动机,可在野战机场起飞,具有巡航速度快、省油、稳定的特点。其巡航速度和最大起飞重量都与美国先进的P-3C反潜机相当。高新6号航程达到数千公里,一天可巡逻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水面舰艇相比,高新6号可利用其升空优势,使机上雷达探测范围和效率大大提高。飞机可携带大量声呐浮标,部署成大范围的声呐网,从而进一步提高搜索范围和精度。

  二是探测能力强。高新6号机首下方机鼻的位置加装了“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环视海面的大型搜索雷达,能有效探测潜艇,特别是常规潜艇上浮充电时伸出的通气管、潜望镜、浮标等。它的尾部还有一条特征明显的标志性细长尾椎,这是能够探测水下潜艇的“磁异探测仪”。该探测仪具有天线愈长效果愈好的特点。高新6号的这一天线比P-3C还长,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其侦测能力优于P-3C。

  三是察打一体。高新6号装有鱼雷、深水炸弹、水雷和空对潜导弹等反潜武器。搭载的乘员超过10名,包括驾驶员、雷达员、声呐员、搜潜员,以及技术分析、声呐吊放、武器操纵等人员。既能探测目标,又能为空对潜导弹提供攻击目标指示。这样,该飞机就成为集侦察、搜索、标定、分析、攻击于一体的反潜体系。

  四是具有一定的自卫能力。高新6号装有先进的自卫预警系统及空对空导弹,能够较好地应对来自空中的威胁。这种自卫能力和P-3C基本相当。

  有分析认为,高新6号在系统硬件上已经达到P-3C的水平,其反潜能力与日本的P-1反潜机和美国的P-8A反潜机也没有很大的技术代差,但高新6号只是解决了我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的有无问题,它在软件方面与先进反潜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有专家提出,未来我国可以利用国产大飞机C919、运-20等平台发展新一代反潜机,以充分兼顾反潜机的高速性能、低速性能、大航程以及合适的价格。

  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又一标志

  现代海战或海上运输随时可能受到潜艇的打击,反潜作战自然成为各国海军主要作战目标之一。现代潜艇潜深大、噪声水平较低,水下机动性强,能在水下长时间停留。加之海底背景复杂,对潜艇的准确定位和连续追踪十分困难。因此,反潜就成了各国海军最需要解决又最难解决的问题。

  当前,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潜艇部队,日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常规潜艇。美日潜艇常年到中国周边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并在我相关水道设伏,跟踪监视我军潜艇和其他舰艇动向。美日航空反潜体系首屈一指,还在我国周边部署了200多架P-3C反潜机和其他小型反潜机,可对我国周边海域实施持续严密的监视,限制我国海军活动,因此,我们水下安全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我国反潜装备发展缓慢,尤其是能够进行大区域、大面积水域快速巡逻和快速反应的空中反潜装备更加欠缺。高新6号的服役,弥补了这一不足。它能够覆盖和控制大面积地区,能在短时间内赶到反潜区域,对可疑海域进行快速有效的反潜搜索。该机的服役,不仅使我国具有与美国等量齐观的反潜能力,而且可使我国反潜技术在相当长时间内领先周边国家,并将我国的反潜监控范围和反潜防线前推上千公里,扩展至第二岛链,使中国海军的控制范围在水下得到极大延伸。这样,就能阻止美、日潜艇针对中国的活动,使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在较为安全的情况下,顺利突破岛链封锁,更方便地走向辽阔的远洋执行作战任务。

  高新6号的服役,填补了人民海军装备的最后空白,反映出我国海军提高远海作战能力的决心,是我军广域反潜能力的重大飞跃,也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又一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9:34:06 | 只看该作者
美媒:美军应武力应对中国在南海的秘密武器
2016年09月27日 08:31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海军和海警在南海的行动往往引发关注,但美媒声称,更令人头痛的是这些年来一直在幕后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海上民兵。美国专家还在不断鼓动美国应该对其进行武力反制。

据美国《每日传讯》24日报道,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上周四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表示,中国在南海有三支武装力量:舰船为灰色的海军、舰船为白色的海警和舰船为蓝色的海上民兵。其中,海军舰艇无疑具有很大的威胁性,并且容易导致矛盾升级,因此,中国对军舰的部署比较克制。海警等执法力量是中国在南海的首选。2010年到2016年,71%的海上争端涉及海警。

报道说,海上民兵被称为第三种海上力量,是在海上前线以非军事名义行动的准军事组织。这些海上民兵的船只伪装成民用拖网渔船,但往往不进行拖船作业。埃里克森在听证会上强调,“不要搞错,这些民兵船只是政府组织建立和控制,在军事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行动”。报道称,中国的海上民兵船只参与了很多行动。2009年,有民兵船只出现在中国舰船“骚扰”美方间谍船的现场;2011年,他们破坏越南的航道测量船;2012年,他们参与控制黄岩岛行动;2014年,他们协助驱逐靠近中国钻井平台的越南船只;2015年,他们驱赶进行“自由航行”的美国“拉森”号军舰。

埃里克森声称,中国通过主导海上民兵发展,正在掀起“令人担忧的新浪潮”,比如,三沙海上民兵组织建立的目的,首先是专业的准军事组织,其次是服务于捕鱼业。《每日传讯》报道说,中国已经在南海部署了一些新的大型海上民兵船只,这些船只的船身经过加固,可以减少撞击损害,还配有水炮。这样的特征对拖网渔船来说并不正常,不过,这些海上民兵船在撞击其他渔船,使用水炮驱离其他船只方面效果明显。

至于中国海上民兵的数量,报道称,1978年为75万人和14万艘船,但目前这支力量的规模不得而知。2010年的一份防务报告显示,中国有800万民兵,其中包括海上民兵。埃里克森称,中国海上民兵一般部署在前线,海军和海警在附近实施保护,中国用这些民兵武装的船只掩盖外界称其进行南海军事化的说法。

尽管美国政府的重点是“重返亚太”战略,试图恫吓中国,但他们还没有采取措施应对中国在南海的“第三支海上力量”。埃里克森称,美国官员必须披露这支力量的本质和所作所为,“如果我们无动于衷,中国海上民兵将可能欺骗外界”。埃里克森称,美国应该公开宣布中国的海上民兵是“准军事组织”。与此同时,美国还应该与受这支武装力量影响的国家共享相关情报。美国还应该清楚表明,那些一再无视美军舰船警告的民兵武装应该被视为军事组织,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陈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9:37:10 | 只看该作者
美刊:美亚太基地很危险 中国随时可将其"抹掉"
2016年09月28日 07:57
来源:参考消息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7日发表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首席运营官洛伦·汤普森的一篇文章,题为《美国海外基地远比航母更容易受到攻击》,全文如下:

最近出现了大量有关像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正在推行旨在阻止美国海军靠近近海的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评论。某些较为绘声绘色的说法描述了在诸如西太平洋等地区存在的一条“死亡线”:美国航母要想穿越这条线,就势必会处于严峻的危险之中。

这些担忧纯属危言耸听。美国的航母极具灵活性,属于世界上防卫最严密的军事装备。此外,它们总是处在移动之中,这意味着当它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是很难被发现的,而要想把它们作为打击目标则更难了。在数分钟时间内,核动力航母可以移动很远的距离——美国航母的运动速度超过了大多数潜艇,而在战争中,美国军队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屏蔽掉有能力追踪己方军舰的敌方传感器。

鉴于笔者8月份已经在《国家利益》杂志上撰文论述了为什么前沿部署的航母不大可能被敌方火力所消灭,我打算把此文的重点放在最近的所谓“死亡线”评论所涉及的另一个方面。如果一个戒备森严和不断移动中的航母战斗群容易受到攻击,那么我们在西太平洋等地的陆上基地又会怎样呢?它们肯定是不能移动的,而且如果没有它们,空军和陆军的任何战争行动都将受到限制。

以关岛为例。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在那里集结军事能力。能在太平洋地区拥有一块美国领土用来部署军队是件好事,尽管此地距离中国将近3000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但是北京对于关岛的军事活动了如指掌,并且无疑拥有摧毁关岛基地的应急计划。这不会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美国在该地区的其他几个主要的陆上基地也是如此——如果北京决定清除掉它们,它们就不会继续存在多长时间。

现在把它们与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作以下对比。中国监视近海的侦察设施脆弱而不完备,它也许偶尔能够探测到运动中的美国军舰,但却几乎没有能力保持跟踪,因为西太平洋十分浩瀚,有能力提供寻靶级信息的卫星通常是以每小时数千英里的速度划过地球表面,这意味着它们会很快消失在地平线上。

敌方的海上侦察机(不管是有人还是无人驾驶的)都将被舰载战斗机的空中巡逻以及总是与航母形影不离的“宙斯盾”军舰上的防卫系统阻挡在很远的地方。长航时无人机的出现使这一任务变得复杂一些,但美国的敌人几十年来一直在推出改进的区域拒止能力,而美国海军总是能制订出适当的对策。除了常规的应对手段之外,海军正在不断改进电子干扰和网络能力,用于破坏敌人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

正如军事专家再三指出的,从最早发现某个区域内的美军到把他们予以摧毁的“击杀链”中包含了很多的步骤。如果海军能够通过破坏传感器、扰乱传令线路或拦截武器来干扰其中的某一个步骤,则反介入战略将土崩瓦解。这不仅对俄罗斯和伊朗有效,对中国同样有效(尽管中国似乎永远是当前评论人士最喜欢引述的威胁)。

因此,当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森上将8月告诉《国家利益》杂志防务编辑戴夫·马宗达,他预计美国航母将能在未来的战争中成功地击败敌人的反介入战略的时候,他的话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美国海军一个多世纪以来始终成功地对抗了此类战略,而且在保持拥有最新技术和战术方面进行的投入超过了可能对手的投入总和。

不幸的是,保护美国前沿基地免遭此类攻击的任务要艰巨得多,因为不管我们多少次破坏敌人的“击杀链”,敌人仍然知道目标在哪里。它们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如果敌人下定了决定,其武器最终总会打到那里。因此在敌人积极地推行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地区,海军本质上看起来会更具生存能力。

如果你关注“死亡线”评论并找到它们逻辑上的结论,那么它们真正要表达的是:随着本世纪的技术进步,除了潜艇和极具隐形能力的轰炸机之外,美军将无法在欧亚的大部分区域内生存。我们最好希望这不是事实,因为只依靠潜艇和轰炸机并不能赢得战争。不过最起码批评家们应该承认,位于装备精良的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内的陆上基地,要比在远离海岸数百英里的地方持续运动的航母战斗群更容易被消灭。(编译/曹卫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