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带一路看甘肃#历史性的跨越从这里开始——记 阿克塞...

[复制链接]

300

主题

308

帖子

107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7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23 13:5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说词】

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民族,游牧——定居——城镇化,穿越风霜,脱胎换骨,实现了三级跳。

一个力图发展的民族自治县,脱贫——小康——富裕, 沧海桑田,傲然崛起,完成了崭新跨越。

一个12个民族合聚的草原小城,祥和,宁静,安乐,六十年春秋无纷争,各民族同胞,和舟共济,风雨同舟,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大合唱。

一个地处戈壁大漠、人口刚刚过万的小县,率先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创造出了一首民族发展进行曲。

这就是甘肃省酒泉市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曾经籍籍无名,曾经偏僻冷清,但如今,它被誉为中国西部崛起的城镇化民族自治县,甘肃省民族发展的一面旗帜。

【解说词】

从游牧生活到定居城市,从住毡房到住高标准楼宅,从帐篷流动小学到网上远程教育,从马背传书到移动通讯,从听收音机到看上100多套电视节目,从烧牛粪到用上天然气,从人心思迁到人心思归,“七个跨越”将阿克塞带入现代化的时代,变成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七个跨越”,演绎着创业的传奇,诉说着昨天的光荣,塑造着阿克塞今天的富丽,也预示着阿克塞明天的灿烂。

【解说词】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1954年建县,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有哈、汉、回、维等12个民族,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县城,全县辖两乡一镇11个行政村,仅1.06万人口。

这又是一个辽阔广袤的大县,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

从游牧化到城镇化,一个甲子的努力,20千米的迁移,60厘米的跨越,阿克塞县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回顾来路,我们看得见三个赫然屹立的路标——1978年,1984年,1998年。那是阿克塞县风雨兼程、跨马疾走的三个历史性注脚。更是历届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带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结果。

1978年,阿克塞启程,从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到海拔2700米的博罗转井镇,它走到了1984年。一百米的落差,它走了整整六年,倍含艰辛。

1998年,阿克塞再次上路,从海拔2700米的博罗转井镇抵达海拔1600米的红柳湾镇,一千多米的迫降,它快如走马,优雅从容。

向更宜居的热土降落,向更安乐的梦想攀升。这就是阿克塞县城搬迁的“圆梦”之旅。

如果了解阿克塞的历史,你会惊叹这美妙降落两级的跳跃,是何等壮丽的飞行!

1954年,阿克塞建县,白手起家,筚路蓝缕。八顶帐篷组建了服务牧民的人民政府;顶风傲雪的几百号干部职工,栖居在了当金山下。然而,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是当时最靠近哈萨克牧民毡房的理想县城选址。正是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一代人高风亮节,为后来向着温暖宜居的热土迁徙奠定了基础。1984年,县城整体迁移博罗转井镇,城市格局初步建立。

【同期声】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退休干部 哈泰.热依木汉

八十年代初的阿克塞县,仅靠着二十万头左右牲畜,一座石绵山和国家的财政拨款维系着全县的财政支出。城市建设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有县无城,有街无市,这样的生活环境,是很难留得住人心的。

【解说词】

阿克塞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石棉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物产丰富并不不代表一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作保障,田园牧歌式的稳定祥和,总会遭遇震荡,90年代初,阿克塞人口迁移出现了令人不安的变化,一个又一个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始跳槽,一批又一批的牧民纷纷迁移新疆和哈萨克斯坦,阿克塞的团结稳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么办?这一严峻的叩问,像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利剑让阿克塞人开始重新思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分析人心思迁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原县城所在地博罗转井镇,地处高寒山区和鼠疫区,居民用水含有放射性元素,生活环境恶劣,发展滞后,依据县情,权衡利弊,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县城搬迁为契机,全面打响发展攻坚战。重负之下的阿克塞开始快速突围,原计划五年的县城搬迁工程,仅用三年的时间就一步到位。

1998,阿克塞县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现场同期】

搬家过程20秒

【解说词】

然而,阿克塞人并没有就此止步。在县城搬迁的同时,县上就将牧民定居点建设纳入县城总体规划之中,与县城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

如果说游牧民族实现定居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一次性实现城镇化定居无疑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解说词】

十六年前,巴德利汉一家老小,还挤在大坝图草原的毡房里,席地而睡,用牛粪做饭,没有电灯,看不到电视。

1998年,随着新县城搬迁启动的牧民定居工程,巴德利汉一家住进了120平米的高标准住宅。从此生活焕然一新。2011年,巴德利汉一家又搬进了140平米的楼房,生活再次发生变化。

【同期声】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牧民  巴德利汉

我们现在住的是楼房,睡的是席梦思床,小的睡小的,老的睡老的,现在腿也不疼了,这些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共产党佳克斯!

【同期声】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阿克旗乡冬格列克村牧民  阿丽腾剑·阿尔甫

我们以前用羊粪烧水做饭时间慢的很,现在用天然气烧水就几分钟,做饭煮肉只需半个小时,方便的很。

【解说词】

如今,在阿克塞,有90%的牧民都像巴德利汉和阿丽腾剑一样,实现了城镇定居。自来水普及率、天然气普及率、供电供热普及率、有线电视普及率、城镇道路硬化率均已达到百分之百。所有的牧民享受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城镇化率达96%,成为中国西部崛起的第一个城镇化民族自治县,实现了农牧区城镇化一步到位的跨越。

一张床大约高60公分。原来睡在地下,风湿扰人。而一张舒适的床铺,从地下到床上,这60公分的改变,展现着从一种生活方式到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提升,这是一次攀登,是一种飞翔。

骑马游牧,逐水草而居,看着老天的眼色过日子,这是曾经的阿克塞。

挖掘生产潜力,牧业工业并举,走进稳如泰山的广厦安居,这是今天的哈萨克!

这是一种跨越,是一个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精神文化等多种需求的跨越!

阿克塞县委县政府清醒的认识到,阿克塞的城镇化,不应停留在数字指标的层面,它理应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城镇化。搬迁之初到如今,以人为本的理性情怀,一直都在融入阿克塞县城的每个角落。

一路观赏,楼台玲珑,色彩斑斓,这是一个属于西部民族风情的阿克塞。

漫步街头,白杨挺秀,绿草如茵,这是一个绿色阿克塞。

登高远望,环抱县城的防风林带如绿色长龙盘旋游走,这是一个生态阿克塞。

流连广场,各民族音乐舞蹈眩人耳目,这是一个激情四射的阿克塞。

楼宇明丽,街道纯净,休闲健身者徜徉其中,这是一个文明的阿克塞。

走进社区,民族不同,语音各异的居民正在一起娱乐,情也融融,乐也融融,这是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阿克塞。

【同期声】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民族新村社区干部  扎娜

在牧区他们是牧民,在城市他们是市民,我们团结社区,人气旺得很,每天晚上象棋桌麻将桌人全满着呢,来迟一些就坐不上了,这里的汉族居民都会跳哈族舞蹈,每天晚上多半跳哈族舞蹈。

【解说词】

阿克塞人住得好。

1998年,阿克塞县累计投资3600多万元,在县城规划建设民族新村,建成高标准牧民住宅600多套,户均住房面积达到120平方米,有线电视、自来水、天然气入户率达到了100%。县城搬迁以来,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由建县初期的4.58%提高到1998年的55.9%,搬迁县城15年以来城镇化率提高了40.2个百分点达到2013年的96.1%。

近几年,为提升城市形象,健全各种功能,先后投资6900万元,实施了沿街立面改造,居民住宅楼节能改造,城区主街道拓宽以及自来水厂扩建等市政重点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阿克塞是个绿色的城市。县城占地5.6平方公里,绿地率却高达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2平方米。

阿克塞有最通畅的交通。

自治县成立时,全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路,更没有交通运输,生产生活物资主要依赖马和骆驼驮运。驼道、马道也仅有7条。从偏远乡、偏远村进县城办事,往往得走十天半个月。1956年至1984年,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县相继建成了长草沟至博罗转井镇、敦格公路至红崖子等12条简易砂砾道路。1975年建成国道215线,从此结束了自治县不通油路的历史。

如今翻开阿克塞的公路地图,一道道公路纵横交错,一条条乡村大道在大山、峡谷、草原深处延伸。截止2013年底,全县各类通车总里程达到1635.7公里,通车里程比1975年增长了近4倍。全县11个行政村等级公路率达到100%。

阿克塞有着最优良的文化福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1998年,阿克塞县建成了广播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2000年以来修建了民族风情园、会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水上乐园等文化娱乐设施。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哈萨克式摔跤亚洲锦标赛”。 阿肯阿依特斯和哈萨克族刺绣分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克塞医疗条件便利。

搬入新县城,设备齐全的县医院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酒泉市率先推行了城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养老制度,职工“五金一险”参保率达96%,新农保参保率达95%,城乡医疗保险率达到98%。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健全。

阿克塞生活保障得力。

全县坚持提标和扩面相结合,稳步提高扶老、助残、就孤、济困水平,健全完善动态科学的保障机制,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月人均补差达到369元,五保集中供养标准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210元和401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建廉租住房66套,公租房108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80户,解决了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阿克塞是富裕之县。

2001年,阿克塞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2002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第八位,在22个少数民族县中排名第一。

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68元,位居全省之首,创造了人均GDP2.4万元的奇迹。

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44元。

2013年,阿克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340元,比建县初期的77元翻了7.8番,年均增长9.4%;比改革开放初期的371元翻了5.6番,年均增长11.9%,恩格尔系数为40.8%,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比建县初期的19元翻了10.3番,年均增长12.5%;比改革开放初期的875元翻了4.7番,年均增长10.1%。

阿克塞是全国知名之县。

当金山下、苏干湖畔崛起的新城,先后被评为“省级平安县”、“无邪教县”和“无毒县”。赢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6项国字号荣誉。

【同期声】

中共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黄从光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今天的成绩的确来之不易,实践使我体会到,发展是民族地区的第一要务,是团结的基石,团结是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发展的团结是不牢固的团结,是暂时的团结,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团结才是永恒的。

【解说词】

如果说,“定居工程”是阿克塞告别贫困,走向繁荣第一步的话,那么,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才是阿克塞人长远的目标。

阿克塞是劳动者兴旺发家的草原。

六月的苏干湖草原,水草肥美、牛羊遍地。牧民们忙着抓绒剪毛。阿哈塔木村的叶尔别克,现在已经有600多只羊了,对他来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而靠养畜发家致富的阿勒腾乡苏干湖村的恩特汉,早在七年前就把400多只羊承包给了别人,自己在家当起了“老板”。

【同期声】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阿勒腾乡苏干湖村牧民  恩特汉·浩安

我放羊放了一辈子,现在放不动了,搬到县城定居了,该享福了,所以就把羊群承包给了别人,收入也很好。

【解说词】

农牧业是阿克塞县的基础产业,更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牢固树立“牧业不稳,全县不稳;牧民不富,全县不富”的思想,坚持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方向,转方式,调结构,强科技,促增收,打造升级支柱产业,重点建设特色产业,精心培育富民产业。

为了使全县畜牧业得到健康发展,近五年,阿克塞县累计投入1.3亿元,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大力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以“市场加龙头,加基地,加牧户”的模式构建发展框架,逐步实现了“牲畜良种化、圈舍暖棚化、草场围栏化、饲料基地化、防疫规范化”。通过建设城郊牛羊育肥交易基地、万吨颗粒饲料加工厂、奶制品加工等一大批龙头项目,形成了草原繁殖、城郊育肥、市场交易、加工增值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

眼下,正值苜蓿收割的最佳时机,这阵子,也是魏凯最忙的时候,他看好阿克塞畜牧业发展的大好趋势,投资160万元,成立了浩丹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加工全县3500多亩的紫花苜蓿,供给全县冬春季牲畜,年收入在60多万元。

目前,阿克塞累计修建设施养殖棚圈52座,引进优质种畜1386头(只),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91%,牲畜总量稳定到25万头只,设施养殖规模达到了2.6万头(只),现代畜牧业快速提质增效。

按照发展“五千元田”和“万元田”思路,阿克塞县先后建成了以葡萄、红枣、枸杞等为主的经济林示范工程1000亩,经济作物2325亩,高标准日光温室126座。一线农业人口基本实现了户均一亩“万元田”的目标。

60年来,阿克塞县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建县初期的21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772万元,年均增长10.6%,翻了7.8番,比改革开放初期翻了4.65番,年均增长10.2%。

2013年,牲畜饲养量达到26.19万头(只),比建县初期的3.34万头(只)翻了2.9番。

【解说词】

如果说,现代养殖业改变的是牧民的生产方式,那么,工业则是县域经济实力的有力支撑。“无牧不稳,无工不富。”打破传统发展观念,在民族地方工业上寻找出路,把工业提升到与牧业并驾齐驱的地位,这无疑是为阿克塞县经济腾飞插上的另一只翅膀。

“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阿克塞石棉储量居全国之首。如何打造“石棉之乡”?1998年,县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工业强县”战略,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了一批石棉开采企业。2009年全县石棉生产量达30万吨,创历史新高,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石棉之乡”。

然而,就在过度追求数量的时候,人们却忘记了,每生产一吨石棉,就将产生28吨的废渣,这些废渣,日积月累,堆积在阿尔金山上已达8000万吨。一面是越堆越多的废渣,一面是越挖越少的矿藏,一面是环境污染,一面又是居高不下的开采成本,阿克塞人开始探求后续发展的制高点。汇丰矿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研究从石棉尾矿中提取氢氧化镁和白炭黑技术,原来的废渣每吨又产生了3000多元的纯利润。

【同期声】太西煤集团阿克塞汇丰矿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赵生军

我从事矿山开采20多年了,这矿山资源是越挖越少,在我们这个县上,这个废料利用应该是有很大发展前途;再一个咱们国家产业政策也鼓励;再一个红柳沟的废料按我们这样的做法,再做30年也做不完,在这方面我感觉前途很大。

【解说词】

近几年,阿克塞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实施了矿山除尘降尘设备改造,争取1720万元,实施了年综合利用2万吨石棉尾矿和年处理400万吨石棉尾矿项目,矿山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县石棉产量保持在了20万吨左右。阿克塞已经走出了一条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说词】

然而,随着石棉替代品的出现和石棉市场的逐渐萎缩,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一个长期依赖石棉产业、工业经济结构单一的县份,注定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撞得头破血流,一败涂地。

【解说词】

石棉产业像阿克塞经济发展的一个触角,触摸着时代发展的脉博,开拓着阿克塞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一届领导班子清醒的认识到,石棉产业支撑了阿克塞的近半个世纪,如今已到末路。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走资源综合利用、优先发展清洁能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就是出路!

如今的阿克塞,单一的经济结构已经打破,正在用市场的理念、崭新的视角、开放的胸襟搭建新的平台,链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金属、非金属采选冶炼、建材化工、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引进建设了甘肃恒亚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海原矿业40万吨铁精粉、亚洲首座高温溶盐光热发电、汇丰800万吨石棉尾矿综合利用、兴安民爆1.6万吨乳化炸药生产线等一批支撑工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工业经济发展的实力明显增强。

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以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和风电产业园为主的“一区三园”已经形成。中国第一座高原示范风电场在这里并网发电。中能桑普、深圳金钒光伏发电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2013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建县初期的1960年翻了14番,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翻了11番。工业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非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更是支撑,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的后劲。“十一五”以来,全县实施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220项,年均增长28.5%。敦格铁路、管道引水、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哈尔腾草原、红柳沟矿区、苏干湖景区、多坝沟村等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束了农牧村不通电话的历史。

201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了24.17亿元,比建县初期翻了15.9番,比改革开放初期翻了11番。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两年,县上先后组织开展招商考察活动35次,签约项目27项,签约合同金额150.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项,千万元以上项目6项,开工建设19项,开工率达70.3%,到位资金49.19亿元,资金到位率达32.6%。

【解说词】

白天鹅是哈萨克民族的图腾,它展翅高飞靠的是两只翅膀。牧业和工业,就像白天鹅的两扇翅膀,带动起腾飞的阿克塞经济。

2013年,阿克塞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8亿元,比1978年翻了8.6番。

阿克塞看重教育。

在阿克塞,最漂亮的建筑是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教学大楼。全县义务教育和幼儿入园率都是100%。为了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县上将高中生送到相邻的敦煌市中学就读,学杂费、伙食费、交通费全部由县上承担。2009年,又将 3岁至6岁学前适龄入园幼儿的费用全部免除,使免费教育由9年延长到了15年。这是放之全国也并不多见的教育福利。

【同期声】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中学生   萨吾列剑·哈哈尔曼

现在上学不掏钱,给父母减轻了负担,我们就把省下来的钱报了兴趣班。

【现场同期】

赛马场面

【解说词】

“英雄靠骏马,飞鸟凭翅膀。”是 哈萨克族著名的谚语。哈萨克族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马。每年5月,阿克塞的半月赛马会拉开战幕。

各族民众齐聚哈萨克建筑风格十足的赛马场,哈萨克骑手跃马扬鞭,快如疾风。阿肯弹唱会和狗熊舞蹈相伴而来。

每半月举行的赛马会,草原文化艺术节,让阿克塞名声四扬,成为旅游者的最爱。哈萨克族文化是响亮的旅游品牌,哈萨克民族民俗文化是西部旅游中最具号召力的典型标志。这种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正在一天比一天更多地转化为阿克塞的另一种经济优势。

【现场同期】

国际摔跤节片段、大型舞剧表演片段

【解说词】

2013年,阿克塞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06亿元,比建县初期的16万元翻了11.4番,年均增长15.6%。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200万元。

阿克塞已经成了一座全省公园面积比率最大的城市。野生动物园、生态植物园、水上乐园、再加上上天赐给这片草原的大苏干湖和小苏干湖的旅游景区建设,阿克塞已成了名符其实的旅游新城。

【解说词】

发展,是民族地区团结的强大基石;团结,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阿克塞,团结这个词儿特别被人们钟爱。这里有团结乡、团结路、团结村、团结社区,甚至有三个人的名字,也叫团结。

这里有血管里流淌着两个民族血液的故事;有哈萨克族和汉族、藏族胜似一家,亲如兄弟的故事;还有3个民族构成一个幸福家庭的故事。

各民族政治上相互信任,感情上相互理解,风俗上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支持,汇成了民族团结的时代潮,汇成了各民族亲如一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主旋律。

建县60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民族纠纷。

平等、团结、富裕、文明,阿克塞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睦,营造了一个风情独具、风俗迷人、美丽幸福的西部城市。

【同期声】

阿克塞县人民政府 县长  银雁

六十年来,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和睦相处,阿克塞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发展局面,我想最根本的是共产党领导得好,社会主义制度好,改革开放好,党的民族政策好!

【阿克塞县歌】

打底30秒后配解说词

【解说词】

2014年,阿克塞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酒泉市委“五做五加强”的总体部署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团结和发展两大主题,推改革、调结构、抓项目、保民生,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持续进步,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巍峨的阿尔金山,碧蓝的苏干湖,水草丰腴的牧场,辽阔广袤的沙漠和戈壁,见证了阿克塞的美丽故事。这是一个用冬不拉可以一直弹唱的美丽故事。60年历如骏马驰骋而过,留下的是一串动人心魄、催人奋进的马蹄声。

阿克塞,当我们再次深情地念诵这个名字,一种热爱,在我们的心中,像苏干湖的波浪一样荡漾。

【阿克塞县歌】

继续打底出片尾字幕结束

来源 印象庆阳网 作者 李建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