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史盲-人命共体论 斯密市场接战后2个平行市场 卡脖起因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00:5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准:粮仓或是粮荒

2022-06-04 09:46:31  来源: 海螺Caracoles   作者:许淮


  原刊编者按

  当下的世界粮食危机并非只是一个由非常态地缘政治引起的暂时性问题,而是两百年来国际粮食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体系是全球资本积累的重要制度,而粮食问题,则正是内生于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长期危机趋势。若要根本性地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在于培育第三世界国家掌握自己饭碗的能力,在这方面,中国是一个好的典型,但未来仍需面对更深刻的挑战。



粮仓或是粮荒——走出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

文 | 许准

(《读书》2022年6期新刊)

  随着东欧局势的进展,以及俄乌战事的展开,世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亚欧大陆的这一端。这一场战争无疑牵连甚大,在谈及俄乌情况对世界的影响时,除开军事、制裁、难民以及油气资源,还有不少分析者也指出了俄乌两国都是非常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所以目前的战争也会对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产生明显的影响。事实上,眼下(二〇二二年三月)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暴涨,从绝对价格上说,已经赶上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粮食市场危机的水平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2020年乌克兰的小麦年均产量(来源:farmpolicynews.illinois.edu)

  从表面看,当下的粮食危机只是因为某种非常态的地缘政治因素使得市场受到影响,而一切平稳之后,俄乌等地的“粮仓”也许会让粮食问题回到正常水平。然而这种思路无视了围绕国际粮食贸易的一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少有人提到的是,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所谓“欧洲粮仓”甚至“世界粮仓”的特殊地位,并不是自然资源决定的结果,更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而是相当晚近形成的世界粮食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在这种格局当中,俄乌两国的境况也发生过巨大的变化,一度从粮仓变为粮荒,而又在过去几十年恢复了粮仓的地位。这种历史变化是怎么发生的?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当今世界的粮食体系是怎么出现的,而这种体系如今的危机又意味着什么。

  所谓粮食体系,无非是指世界范围内粮食于何处并如何在世界经济当中进行贸易和消费的。在所谓前现代社会,本地的粮食生产与消费是高度统一的。一方面,有着大量的农业人口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另一方面,贸易——尤其是长距离贸易——还没有发展起来,交易也总以奢侈品为主。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中的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国际粮食贸易。

  这一切是到了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之后开始发生变化的。我们熟知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包括自由可供雇佣的劳力,以及前期积累的资本。这样的简单化描述无疑默认了市场会自动提供低廉而充足的粮食,以供城市工人消费。但是这个条件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对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工业来说,本国的农业并不总是能够解决本国的发展需要。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都使得农业人口不断减少,而居住于城市的非粮食生产者增加。这无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粮食需求。同时,资本主义的分工等级不仅在国内,同时也在国际展开,出现了“世界经济”。欧洲西部尤其是英国逐渐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业,而其附属地如爱尔兰以及欧洲东部则首先沦为地位更不利的生活资料供应地,也就是所谓的“粮仓”。这一点在所谓前现代,也就是资本主义占据统治地位之前已经显出端倪,但是真正作为一个显著的国际市场现象,是从十九世纪才开始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878年英国讽刺漫画,图中文字为“农业——真正的‘不受保护的女性’”(来源:prints-online.com)

  英国作为最早的资本主义大国,就遇到过长期的粮食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农业生产陷入停滞,这无疑制约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七〇〇年到一八五〇年这关键的一百多年里,英国的谷物产量每年只增长区区0.27%。这自然远远不够供应英国工业革命的需求。英国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大部分时候都还能略有粮食出口,而到了一八〇〇年之后,就转为一个稳定的粮食进口国。

  如果说在十九世纪前半期,英国旧势力仍然还能以《谷物法》极大地限制英国的粮食进口以及整个世界粮食贸易的发展,那么到了一八四六年废除《谷物法》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从整个世界购买便宜粮食,从此,现代的粮食体系就迅速成型了。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英国近半的小麦进口都来自德国和沙俄(包括乌克兰),美洲(主要是美国)贡献了另外三成。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新世界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开展逐渐退出了粮食出口市场。到“一战”前的十几年,欧洲大陆唯一的主要粮食出口国就是沙俄,提供了英国大约15%的小麦进口,而美洲则提供了将近六成。

  从《谷物法》废除到“一战”爆发这大半个世纪里所形成的国际粮食体系,是以主要工业国英国为进口中心而维持下来的。而这一体系的核心就在于有少数的工业国,依靠殖民地或者不发达地区的粮食出口维持本国的工业积累。这个局面在“一战”就被打破了。贸易的中断,以及俄国接下来发生的革命运动以及内战,都造成了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明确的世界粮食危机以及英国中心粮食体系的破灭。

  这个时期开始接替沙俄粮仓地位的国家是美国。为了让欧洲免于革命,不仅在“一战”期间,而且在“一战”过后的重建时期,美国有意识地大量向欧洲输出粮食。当时的美国设立了专门的食品管理部门,其领导是后来的总统胡佛。胡佛宣称,美国的粮食出口就是要同时与饥荒和无政府(革命)进行战斗。美国能够扮演这样的角色,有其优越的资源基础,但最关键的还是其政府主动的干预政策。比如美国政府在这个时期节省粮食,动员民众参与各种节食运动,比如周一不吃肉、周三不吃麦,等等。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大量补贴来管理农业生产。很快,美国就积累了大量的粮食剩余,出现了卖不动的状况,胡佛甚至开始把粮食卖给苏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食物会赢得战争(来源:美国国会图书网站,作者供图)

  可以说,在这个时期的美国已经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粮食体系的雏形,那就是以少数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干预为基础,以部分国家和地区大量生产粮食剩余为中心,而体系中其他地方则吸收这样的粮食剩余。在“二战”后的相对稳定繁荣时期,这种美国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开始正式建立起来。不过与“二战”后不同的是,“一战”后的美国体系里面购买美国粮食的是欧洲国家,而“二战”后,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和欧洲重建计划让(非社会主义)欧洲逐渐复制了美国的补贴干预模式,从而使欧洲成为国际粮食体系里面的出口方。

  如果不是欧洲,那么谁去买美国(以及欧洲)的剩余粮食呢?出于内外两方面因素,世界粮食的进口方逐渐变成了大量的曾经自给自足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国际因素来说,美国以及少数其他国家通过粮食补贴有了粮食剩余需要卖掉;从国内因素来说,第三世界国家实现独立之后,都有着迫切的工业化的要求。然而,正如之前所论述的,工业化、城市化必然会增加粮食需求,这种需求增长往往要超过本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在少数国家,比如中国,这种增长的粮食需求是靠严格的计划体制和城乡统筹来得到满足的,也就是把饭碗放在自己手里,但是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所谓“勒紧裤腰带搞建设”,会有一段艰苦奋斗的时期。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和农村集体建设,没有领导革命胜利的共产党组织,想要“抄中国作业”非常困难。这些地方采取的办法往往就是用国际市场来解决问题,也就是大量进口看似价格低廉的美国粮食。

  这当然是一种看起来成本很低的工业化方案,躲过了农村生产关系的革命。这种国际粮食体系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早期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国际粮食价格。但是廉价的国际粮食对于第三世界的粮食生产来说也往往有毁灭性的影响,不利于培育自己的粮食生产,逐渐受制于国际粮食市场(以及美国)。这种不平衡也预示着体系的危机,因为少数国家的粮食出口并不总是能够满足整个世界的粮食需求,国际市场始终处于某种紧平衡之中。比如,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东亚地区的净谷物进口翻了一番,而非洲的净谷物进口则增加了两倍,在这期间,美洲国家的净出口只增加了8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歇尔计划和“你”,欧洲宣传画,作者为Jo Spier(来源:美国国会图书网站,作者供图)

  就在这种长期危机趋势还在发育的时候,一个“外来”因素在七十年代开始进入国际粮食体系,并带来了一次大的冲击。这个因素就是拥有曾经是“粮仓”的沙俄领土的苏联。苏联在这之前基本独立在资本主义世界之外,但是就粮食来说,苏联基本上长期是一个出口方。比如在六十年代,苏联的净谷物出口跟整个非洲的进口差不多。然而这种局面在苏联开始着力提高居民的饮食消费水平之后迅速改变了。在社会主义福利社会的建设中,苏联人民开始靠拢西方式的肉蛋奶消费。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人均的热量摄入已经达到了美国的水平,而肉类的消费量超过了英国。这便要求国家把更多的粮食作为饲料,苏联在七十年代开始变为一个主要的粮食进口国,并迅速超过了非洲和东亚的进口量。曾经的粮仓似乎已经反转成了粮荒,这种发展路径对于现有的美国中心的粮食体系是一个新增的挑战,这个突发的冲击也在七十年代早期引发了二十世纪第二次,也是“二战”后的第一次主要国际粮食市场危机。

  美国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在之后的二十年里随之做了调整。一方面,美国大幅度增加了食品出口,而且长期以来需要进口粮食的西欧也成功地学习美国,转型成为粮食出口地区,这种市场供给相当程度上缓和了苏联进入国际粮食体系所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苏联在九十年代初经历剧变,苏联领导层采用的“休克疗法”对社会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不可逆转的打击。在随之而来的长期萧条之中,俄罗斯人民(以及大部分原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这也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的食品消费。以俄罗斯为例,苏联剧变之后,俄罗斯的谷物产量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增加多少,单纯是由于国内消费减少,俄罗斯得以在本世纪初期开始成为一个谷物出口国。

  这两方面条件促成了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又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粮食市场时期。但是其危机趋势也在慢慢积累,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出于种种原因,美国越来越不能独力支撑起国际粮食体系了。比如说,在七十年代危机时期,美国一国的谷物出口就占了世界谷物市场的一半,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依然占有三成,但是这个比例仍然在缩小中。到了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国际粮食市场再次出现明显的不稳定状态,美国的谷物出口只占世界的不到五分之一。一旦没有一个中心力量来维持,这个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现有国际粮食体系可以说已处在缓慢瓦解当中。这一点倒是与美国霸权为基础的各种国际秩序类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村庄的孩子》展现了当时俄国农村的生活,弗拉基米尔·马科夫斯基绘于1880年(来源:histclo.com)

  从根本上说,美国中心的国际粮食体系是难以持续的。少数发达国家拥有粮食剩余,其他大部分国家由于廉价国际粮食而丧失了自己的饭碗,主要靠购买少数国家的粮食剩余而得以维持工业和城市。这种基于高度不平衡之上的市场平衡是颇为脆弱的,哪怕不谈刻意卡脖子的因素,第三世界逐步增长的粮食需求本来就很难依靠少数地方的粮食供给来稳定满足。更不用说,二十一世纪的北美和西欧都一度出现了减少粮食供应的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批的农业用地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这也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末期粮食市场危机的成因之一。

  过去几十年的情况就是,老体系依然运行,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刚过去的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新情况,那就是前苏联地区的再度崛起,在其中俄罗斯和乌克兰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二十一世纪初的粮食危机之后,俄乌两国在数年之内就将小麦出口翻了一番。这种出口的增长建立在国内产量的实足增长,而国内消费仍然不高的基础上。就在这短短数十年间,俄罗斯的小麦出口量已经赶上和超过了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又恢复了沙俄时期的“粮仓”之名。

  从这样的趋势看,世界上会形成一个新的俄罗斯中心(或者俄乌中心)的粮食体系吗?哪怕抛开现在凸显的地缘政治不稳定性造成的危机,可能性也并不大。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建立在本国消费低的基础上,哪怕是到了近年,俄罗斯的本国谷物消费依然没有恢复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也就是说,一旦俄罗斯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哪怕是部分地恢复苏联后期的消费标准,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很可能会大幅度缩小。到那时,又有谁能来补救呢?而且,现有的石油农业本身是不可持续的,其生产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化石能源,且对环境有显著的破坏。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希望在少部分地区通过大量投入化石能源来规模集约生产以支撑整个国际粮食体系,也是不可行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劳动中的刚果农民(来源:devex.com)

  那么,世界能否跳出粮仓与粮荒的周期变化,真正解决粮食问题呢?首先,技术的作用是有限的。粮食的生产无疑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然而粮食问题却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技术本身不会解决粮食问题,不管是二十世纪的绿色革命,还是后来出现的各种新的生物技术,都是如此。我们并没有生活在马尔萨斯的预言里。实际上,全球的粮食生产完全可以满足人类总体的需要,但是具体的国际生产和分配制度,使得这一点难以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近两百年来的国际粮食体系本身。大规模国际粮食贸易的出现,在历史上首先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结果,而且粮食体系的出现和维持,又会强化这种不平衡。英国作为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国,迫切需要从其他社会里获得稳定的粮食供应,而由此出现的第一个国际粮食体系有效地支撑了英国以及其他部分国家十九世纪后半期的稳定资本积累。而到了美国主导的第二个国际粮食体系,低廉供应的美国粮食在“二战”后相当时期内促进了第三世界很多国家的资本积累,却又使得这些地方难以自己解决粮食问题,从而逐渐孕育新的危机。可以说,粮食体系是全球资本积累的重要制度,而粮食问题,则正是内生于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长期危机趋势。

  这并不是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取消粮食贸易,而是在于培育各个地区,尤其是第三世界自己掌握饭碗的能力,越是能够保护自己的农业和农民,就越是能够把饭碗放在自己手里,从而能够不被国际粮食体系所左右。这最起码要求,在这些地方,国家不能以短期的经济眼光来看待粮食生产、农业和农民,而是要将其作为整体发展的战略,把食物主权拿在手里。事实上,中国就是一个好的典型,虽然也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但从总体上说,在漫长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成功地做到了独立于国际粮食体系之外。这是与新中国彻底的农村革命以及领导层长期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分不开的。如果中国在未来逐渐进入国际粮食体系,那么中国的饭碗恐怕就如大批第三世界国家一样不稳当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0年世界饥饿人口一大半在亚洲和非洲(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作者供图)

  民以食为天,天下同理,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第二条就是到二〇三〇年的时候消除饥饿,然而现在看起来希望渺茫。摆在世界——尤其是很多缺粮的不发达国家——面前的任务是迫切的。可以预想,随着美国霸权的衰退愈加明显,未来以美国为中心的各项世界秩序都不可避免地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也包括国际粮食体系。在过去粮食体系运作相对良好的时代,世界上也没能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比如就在新冠疫情暴发前的二〇一九年,世界上仍然有将近七亿人困于饥饿中。在世界局势更加不稳,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粮食体系运作越来越不好的时候,更多的饥饿,乃至饥荒,恐怕都会出现。能否在未来几十年走出一条新的道路,真正地让全人类免于饥饿,这是我们所有人共同面临的深刻挑战。



链接


夫妻压舱石论'理论基础':2个平行市场后接斯密市场 非马列毛
18 个回复 - 14631 次查看
子午:境外敌对势力真的会打“马恩牌”吗? 2021-07-14 09:30:42 来源: 遥望黎明 作者:子午   自从陈平先生提出要警惕拜登打“马恩牌”,舆论场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发牢骚者,大抵有两类,一类是现 ...

2021-7-14 21:45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6-5 13:19: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经济发展指望美国只能是亡党亡国
天下为公 · 2022-06-04 · 来源:乌有之乡

美国对于中国的经济利诱当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社会主义中国亡党亡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那只能说明他们还未看清美国西方的真实战略意图和当下中国经济的真实处境。
  看看当今中国的经济版图就能明白,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都在沿海省市,说明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对外出口。而当今世界的全球贸易是谁在主导呢?明显是美国。全球重要贸易航路上遍布美军基地,中国不论四十年前的改革开放还是现在的一带一路都受制于美国,因为中国的对外投资对外出口都要依赖于美军把守的这些贸易航路。
  所以可以这样说,当今世界的全球贸易全球化是美国操纵的以维护美国独霸世界搞全球经济殖民掠夺的全球化。
  曾经对美国独霸世界产生重大威胁的是中苏社会主义国家。美国通过洗脑利诱苏共高层,促使苏联解体。现在唯一能让美国不安的只剩下曾让美军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两尝失利的中国了。明显搞热战,美军对人民解放军根本无胜算,所以美国改玩洗脑冷战和平演变。美国在中国周边扶植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橱窗展示国家和地区,以期对中国领导层产生影响。
  后来的事情世人皆知,中国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改革开放加入世贸。
  这里有个疑问,既然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为何美国会让同为美洲白人的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让曾使美军两尝败绩的遥远东方黄种人国家中国去发财呢?
  道理何在? 同理,既然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美国会让中国把它推下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而让中国称霸全球吗? 明显谁若有如此想法,那就是缺乏理性。
  就如同日本,在苏联解体后陷入失去的十年,当然是因为日本的战略地位急剧下降,才使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割日本的韭菜。
  那么与日本经济发展极其相似的中国,会不会也陷入失在的十年呢? 就如同日本失去的十年发生在苏联解体之后这个时间点,那么如果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出现苏联那样的重大变故,是否就是美国收割中国之时呢?
  所以中国经济怎能对美国西方充满幻想呢?幻想美国西方疫情之后世界经济重回美国的全球大战略,继续利诱中国走向苏联式的覆灭吗? 中国怎可把自己的经济发展寄托于时刻准备消灭颠覆中国社会主义的美国西方身上呢?
  显然现今的中国经济当然是在经历经济危机!
  首先一个问题,社会主义经济怎会出现经济危机? 资产主义经济危机是因无产阶级的财富绝对不足,由此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 社会主义经济从根本上讲是对资本主义式经济危机完全免疫的,为何当今中国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既使是疫情原因,中国也不该爆发经济危机。因为中国是公有制国企为主的社会主义经济,本不会出现资本主义国家私企为主,爆发经济危机时私企停产倒闭工人失业的状况。但为何现在的中国也出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呢?
  第二个问题,中国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案,真的有利于中国吗?
  中国现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财税救助政策,说明中国政府还是对美国西方充满幻想! 还在指望美国西方能带给中国经济繁荣,还在指望他们能把中国推上GDP世界第一的宝座。
  如果中国数万亿的财税扶助补贴资金打出去,意图维持美国西方市场的整个供应链。但美国突然改变了对中国过去四十年沿用的经济策略,不再想以经济利益诱使中国彻底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而取代以各类经济打击,那时中国即便想反击掉头,还能有多少弹药可打?
  美国对台湾政策都出现重大变化,执行四十年的对华经济政策却断然不会改变吗?谁敢打如此保票?
  退一万步讲,既使美国不改变执行了四十多年的对华经济政策,难道还不是为了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吗?和平演变之后呢?难道还不是为了彻底经济殖民中华民族嘛!这难道是中国共产党想要的执政目标吗?
  中国私企的数量己经完全超越公有制国企,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美国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目标己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工程只是通过经济基础改变上层建筑了。(除非中国政府再次修宪,改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宪法第六条)。
  美国提供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方案确实简单。政府可以甩掉人民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类包袱,还可以把这些曾经的包袱变成经济增长税收GDP,当然是一本万利。
  那么然后呢?中国共产党当年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何?是何初心让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国民政府打了二十多年,赢得最后胜利?难道现在的美利坚不是国共内战时期支持蒋介石的美利坚?难道是美国国家己经放弃了坚持上百年的反共立场? 明显都不是!美利坚还是那个美利坚,但中国共产党还是那个共产党吗?
  第三 在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对国企民企外资企业在经济救助政策上明显不应该一视同仁。国企即便亏损也养活着众多中国百姓。私企外资企业即便盈利,也最终会拿走利润解雇员工拍拍屁股走人。对中国经济如此不同的影响,怎么可能对它们一视同仁?
  对于深陷经济危机中的私企外资企业,中国政府应该对于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进行赎买,或进行新版的公私合营,最终把它们完全改造成国企。大量私企外企变身国企,当然也就能最终摆脱资本主义式的经济危机,重回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当今的世界还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世界,西方的抢劫习俗上千年来都不曾改变,归根到底是因为西方殖民主义从来没有被彻底清算过。美国西方现在只不过是用更隐蔽的贸易金融劫掠手段替代了百年前明目张胆的大肆抢劫。 现在的美国政府英国政府难道不就是八国联军时期的美英政府吗? 英美政府百年来并没有发生革命起义和政府更迭吧! 中国政府怎能对这样有殖民传统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心存幻想呢?怎能把中国的发展与它们建立的全球殖民秩序关联起来呢?中国的华为刚有挑战美国网络通讯霸权的苗头就被强力打压下去,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当年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四一二对共产党举起了屠刀。 那么今天的美国呢?今天的共产党呢? 美国对于中国的经济利诱当然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让社会主义中国亡党亡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那只能说明他们还未看清美国西方的真实战略意图和当下中国经济的真实处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13:59:29 | 只看该作者
反列非毛,自作自受——转帖注



张文木: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美国金融动荡和世界新格局
2022-06-06 11:20:53  来源: 昆仑策网   作者:张文木




  【摘要】今后东欧必将重复俄国人刚刚经历过的上述认识过程。毫无疑问,“慕尼黑”在东欧不会终结,下一次该清醒的就是东欧了,东欧将会从西欧再次倒向俄国。这是历史规律。别看捷克、波兰等东欧国家与西方签署各种条约,到时候它们还是被出卖的对象。波兰曾三次被瓜分,今天的捷克人一提起《慕尼黑协定》还是不寒而栗,曾为美国式民主背叛自己共产主义信仰的谢瓦尔德纳泽也在被美国颠覆后叫苦不迭,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先向苏联叫板的南斯拉夫,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也曾大声向俄罗斯求救,可以肯定,即使将来东欧国家全部换上了西式的民主“马甲”,如果自己没有战略意识,结果还是要被出卖的[1];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俄国将与东欧形成新的关系,是联盟关系还是什么形式,具体不好说,但它一定是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文章刊发于《文化纵横》2009年第1期,现将原稿刊发,作者2009年的文章如说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目前世界情况基本上是俄国的——当然还有欧洲——的崛起与美国的衰落并存。

  美国的衰落是整体性的,也是必然的,判断依据如下:

  第一,美国控制世界资源能力下降。

  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核心问题是资源危机。计算美国金融缩水是多少亿美元,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支撑庞大的美元体系的实物基础是什么?是资源;美国是靠军事控制世界资源的,只要军事强有力,还能对世界资源有效控制,它就能保证世界资源采购多以美元结算,这样美元就能支撑美国金融,美国就不会垮。

  假定美国现在在中东的军事仍保持着持续胜利的态势,国际上对美国的信心指数还会上扬。我们经常看电视观众为演员打信心指数,信心指数并不主要是对现实的肯定,而是对未来的肯定。世界政治也是这样。金融投资的多少取决于投资者对投资对象国的信心。世界货币除了支撑它的实物经济外,更多地还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并不主要靠实物支撑,而是靠虚拟的信心支撑。

  美国支撑经济的,一方面是高科技等知识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军事力量,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保证世界资源在自己手里。有了世界资源支撑,美元就不会垮。老布什的海湾战争打赢了,美国的信心指数及随之而来的金融投资瞬间就上去了。近年来因伊拉克战争失败导致美国对世界资源的控制能力严重下降,随之而来的撤军,更会使美国远离世界石油中心并由此失去国际石油采购以美元结算的潜规则,这将大大挫伤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心。这是问题的关键。

  金融是资源的倒影,国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决定金融投资者的信心。对目前的美国经济而言,信心确实比黄金更重要。这里说的“信心”,并不是美国人的自信,而是他信,即国际社会对美国未来的信心。

  第二,地缘政治方面,美国的优势正在丧失。

  美国能够在二战以后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原因,是在亚洲尚未崛起之际,美国人为地使欧洲的政治版图缩小了:二战后期,美国跟苏联用“暗盟”的方式在东欧合伙拉出一道铁幕。当时美国与苏联有许多矛盾,但在打倒欧洲问题上两家的目标则是高度一致。且不说在事关战后地缘政治布局的第二战场的开辟地点问题上,斯大林与罗斯福的想法如何一致,就是直到1956年东欧爆发“波匈事件”时,美国只是空喊,并不对苏联动真,相反在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事件上,美苏却是联合将英法逐出中东的。这是因为美国与苏联在欧洲的地缘政治上有默契,对美国而言,只有苏联占领东欧,西欧才是小西欧;小欧洲,才能听美国的话。东欧一旦回到西欧,大欧洲就会出现,这样欧洲的翅膀就会硬起来,就会反美国。

  二战之前的地缘政治特点就是这样,那时是欧洲压迫美国,二战之后美国翻了身,美国翻身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对欧洲版图做了大“手术”,即在二战中将东欧让给了苏联并由此大大压缩了西欧的地缘政治空间。丘吉尔说的“铁幕”实际上是美国与苏联合伙拉起的,目的是为了挤压欧洲。但半个世界后的今天,大家再看看地图,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已恢复到二战前的大欧洲的水平,整个东欧已融入欧洲。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欧洲力量的增强和扩大。美国失去中东以后,欧洲向美国叫板的声音还会更响。在亚洲崛起的今天,美国的东翼即大西洋东岸也开始有了危险。

  第三,目前美国的国家战略能力在严重下降。

  老布什帮着欧洲打倒了苏联,克林顿和小布什帮着西欧东扩拿到了东欧,接下来的事就会是欧洲摆脱美国控制。地缘政治的这些变化是美国人帮着欧洲人实现的,开始于老布什,收尾于小布什。

  目前的美国已失去了运用国家战略力量的基本能力。历史表明,在战略力量极限处发动攻势,尤其是发动连续攻势,是国家崩溃的开始。苏联解体后,美国全力打压南方国家,集中用兵于中东,而中东不仅是世界资源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霸权国家力量伸展的极点。大国力量伸展到极限时如再持续进攻,就必败无疑。老布什在中东是有限进攻,小布什则是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2008年初他恨不得还要打伊朗;如果打伊朗,美国国力这个“皮筋”非拉断不可。

  今天的美国人已失去了战略文化,而美国领导层也失去了战略管理能力。中亚是世界地缘政治的中枢,也是世界霸权的坟墓。20世纪末苏联在失去中亚阿富汗后便失去了世界霸权,今天美国则要从伊拉克失去世界政治的主导权。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衰落的表现是美元兑换和黄金脱钩,那么,21世纪初的美国衰落将从美元和资源,尤其是中东资源的脱离开始。对今日美国而言,失去中东,也就失去了世界霸权。今天的欧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的。

  但我们也不要夸大美国衰落的程度。我们所说的“美国衰落”,只是说作为帝国的美国的衰落,作为民族国家的美国彻底崩溃是不可能的,因为财富的基础是主权。只要美国目前拥有的大版图不解体,美国就不会彻底崩溃。最多也就是从过去的“虚胖”落到“皮包骨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实物生产慢慢恢复后美国还会崛起。“知识经济”并不能当饭吃,国家也不能主要靠印票子而不靠实物生产致富,价值的基础还是人类劳动,是实物生产。如果没有巨量的稀缺资源,国家崛起还得靠实物生产。支持中国经济的多是靠实物生产。有了自主创新基础上发展出的实物生产,中国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而美国是知识经济加上军事霸权,一旦军事霸权衰落,国家又没有巨量的稀缺资源支持,仅靠“知识经济”是撑不住金融的,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指数就会下降。

  长期脱离实物经济的美国,一旦失去了投资信心,在相当时间内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辩证法是解释历史的钥匙。昨天倒下的是俄国,今天又是美国。但与俄国倒下的情形一样,今天的美国既不会大崩溃,时间上也不会无限长,时间大概也就是十几年,俄国也是这样的期限。尼克松之前,美国的历史也是这样:当时美国从朝战起就扩张,越战中因扩张过度而衰落下去。此后,苏联勃列日涅夫向美国发起攻势,而美国则在尼克松时期实行战略收缩。苏联又因全球过度扩张垮了下去。今天的形势又翻转过来:美国衰落,俄国崛起。世界本质是平的,大国只要不扩张,至少不要过度扩张,就不会倒下。

  2008年的世界形势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就在美国衰落之际,俄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动荡后,其国家管理层的战略能力成熟了。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与叶利钦时期比,今天的俄国的国家战略开始有了人民性。如果失去人民性,再好的国家战略也是空中楼阁。战略的人民性来自国家主体人群对国家和世界事务的共识。目前俄国人民对国家和世界事务的认识日益趋同。

  其次,普京对付西方打压的战略能力也日益成熟。目前他说话很硬,但有节制,在战术上比较成熟。大家比较一下,在对待科索沃和格鲁吉亚两个事件的态度上,普京对格鲁吉亚下手狠,而对科索沃独立,普京只是表态,并不动真。普京曾告诉小布什美国会像古罗马一样因扩张过度而衰落,小布什听不懂,听不懂就没办法。普京都告诉了他,他还这样,那就对不起了。所以普京在格鲁吉亚狠狠地打,他知道在家门口打仗不会透支;在远处比如科索沃,他就不动手,这是因为巴尔干是目前俄国国力不及的地方。普京熟悉历史,从19世纪中叶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后,特别是二战结束以后,俄国在巴尔干基本上就没得过手。当时铁托在那不听苏联的话,斯大林也拿他没办法。与1962年赫鲁晓夫把手越洋伸到美国家门口古巴后又灰溜溜撤走的结局一样,今天的小布什也无知地把手越洋伸到俄国家门口格鲁吉亚,其结果美国海军也是高调而来低调而去。

  今天东欧一些国家亲西方,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东欧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在俄国与西欧之间不断摇摆的地方,1939年罗斯福将这些国家称为“‘骑墙’国家”。[3]二战之前它是倒向西方的,当时波兰最坚决站在英法一边,即使在德国大兵压境的时候,也不求苏联帮助,当时波兰对俄国特别仇恨;1938年捷克也曾为西欧绥靖德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战事未起,西欧先出卖的就是捷克和波兰。这样的屈辱经历使东欧国家在二战后又倒向苏联:当时作出这样的选择也不是几个人能定下的,那是经历屈辱后的东欧人民的选择。但苏联又不尊重东欧,把它们当作依附国家,还出兵侵略人家,这又使东欧人对苏联反感,现在东欧又倒向欧洲,其中波兰还成了西欧的“铁杆”。即使如此,波兰现在亲西方的程度,无论如何也超不过二战以前的波兰。

  20世纪末,俄国曾狂热地参与倒向西方的运动,后来大呼上当。2006年2月28日,有着惨痛亡国经历的戈尔巴乔夫对中国记者说“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谈到苏共垮台,他说:“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曾为美国人特别赏识的叶利钦,则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主动辞职并怀着内疚的心情请求人民原谅。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对各国共产党代表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们的道路是曲折的,是按照螺旋形上升的”。[4]未来的历史对俄国和中国有利。2008年8月8日,美国怂恿格鲁吉亚攻打南奥塞梯,但战火起来后,美国不仅对格口惠而实不至,反而利用格鲁吉亚战事,迅速与波兰而不是与格鲁吉亚于8月20日签署“反导基地协议”。这使格鲁吉亚有了被出卖的感觉。2008年10月7日,北约成员国冰岛宣布从俄罗斯获得40亿欧元紧急贷款,这是冰岛向邻国求救连遭拒绝后,为避免“国家破产”采取的无奈之举。眼看自己的盟国伸手向“敌人”讨钱,北约国家大为震惊。但这只是欧洲“冰川”融解的开始,其他西欧以外的欧洲及其近临国家,将来也会在“呼天不应”时向俄国求援。

  今后东欧必将重复俄国人刚刚经历过的上述认识过程。毫无疑问,“慕尼黑”在东欧不会终结,下一次该清醒的就是东欧了,东欧将会从西欧再次倒向俄国。这是历史规律。别看捷克、波兰等东欧国家与西方签署各种条约,到时候它们还是被出卖的对象。波兰曾三次被瓜分,今天的捷克人一提起《慕尼黑协定》还是不寒而栗,曾为美国式民主背叛自己共产主义信仰的谢瓦尔德纳泽也在被美国颠覆后叫苦不迭,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先向苏联叫板的南斯拉夫,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也曾大声向俄罗斯求救,可以肯定,即使将来东欧国家全部换上了西式的民主“马甲”,如果自己没有战略意识,结果还是要被出卖的[5];可以肯定,在不远的将来,俄国将与东欧形成新的关系,是联盟关系还是什么形式,具体不好说,但它一定是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今天的俄国已认识了美国,明天的美国将会重新认识欧洲。欧洲与美国是有深刻矛盾的,因为是美国替代了欧洲的霸权地位。欧美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美欧之间,意识形态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战略利益。苏联解体后,美国帮着欧洲东扩,拿下了东欧和巴尔干,可现在美国大难临头,欧洲先当“范跑跑”:面对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各扫门前雪。这不能不让美国伤感。美国迟早会认识到打破欧俄战略平衡将给美国带来的致命危险。目前西方各国经济纷纷国有化,这并不表明它们要搞“社会主义”,与1929年世界大危机中的凯恩斯主义一样,这只表明西方民族主义再次兴起。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化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对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美国,更不是一个好兆头。新自由主义曾为美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它曾为美国忽悠倒了苏联,现在又反弹回去击倒了美国。

  我们眼前的历史充满巨大的变数。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这些发生在眼前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中国要发展,就千万不能重复戈尔巴乔夫道路,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对中国最具命运攸关意义的是列宁主义。20世纪的中国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它也是中华民族在其他政治试验失败后所做的郑重抉择。我相信,即使我们今天重新开始我们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最终还会选择列宁主义,选择毛泽东思想。戈尔巴乔夫在与西方交手时,战事未起就先自掘祖坟,挖掉了列宁和斯大林,结果给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毛主席说“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6],与西方打交道,笑归笑,但要有随时“上疆场彼此弯弓月”的准备。

  注 释:

  [1] 2015年2月6日,法德首脑屈尊在莫斯科就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与普京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谈判——其间被排斥在外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一定有了1938年9月被排斥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的捷克总统贝奈斯无奈等候祖国任由大国宰割结果的屈辱感受,而2月15日法德俄乌签署的《明斯克协议》则是欧洲大国以牺牲乌克兰甚至英美的利益为代价与俄罗斯达成的妥协。与20世纪初曾全力投靠并依赖欧洲的捷克和波兰被欧洲大国出卖的命运一样,21世纪初全力投靠并依赖欧盟的乌克兰也就这样被欧洲出卖了。这样的结果对苏联解体后齐刷刷地转入欧盟的东欧影响是深刻的:它势必勾引起那里的人民对18世纪波兰三次被欧洲强国瓜分、20世纪捷克及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的痛苦回忆。出卖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今后东欧在被欧洲大国反复出卖后其转向俄罗斯的趋势将会持续加强。

  [2]刘禹锡:《竹枝词》。

  [3]“美国总统罗斯福同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协商的会议记录”(1939年1月31日),李巨廉、王斯德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历史文件资料集(1937.7-1939.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449页。

  [4]毛泽东:“国际形势到了一个转折点”(1957年11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91、298页。

  [5] 2015年2月6日,法德首脑屈尊在莫斯科就乌克兰问题解决方案与普京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谈判——其间被排斥在外的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一定有了1938年9月被排斥在慕尼黑会议之外的捷克总统贝奈斯无奈等候祖国任由大国宰割结果的屈辱感受,而2月15日法德俄乌签署的《明斯克协议》则是欧洲大国以牺牲乌克兰甚至英美的利益为代价与俄罗斯达成的妥协。与20世纪初曾全力投靠并依赖欧洲的捷克和波兰被欧洲大国出卖的命运一样,21世纪初全力投靠并依赖欧盟的乌克兰也就这样被欧洲出卖了。这样的结果对苏联解体后齐刷刷地转入欧盟的东欧影响是深刻的:它势必勾引起那里的人民对18世纪波兰三次被欧洲强国瓜分、20世纪捷克及波兰被欧洲列强瓜分的痛苦回忆。出卖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今后东欧在被欧洲大国反复出卖后其转向俄罗斯的趋势将会持续加强。

  [6]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23:52:03 | 只看该作者
外交部:历次全球粮食危机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来源:澎湃新闻
2022-06-06 20:17

6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非洲联盟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表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已经严重影响非洲粮食安全。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也发出警告,称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赵立坚表示,当前全球粮食供应面临极端紧张的局面。俄乌冲突使作为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的俄罗斯、乌克兰几乎退出全球粮贸体系,而美西方对俄制裁导致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更使局面雪上加霜。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粮食价格在今年3月就已攀升至历史新高,预计对俄制裁等因素将持续推高全球粮价。

赵立坚指出,粮价每上涨一分,脆弱地区和国家的粮食可及性就降低一分,全球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就增加一分。事实上,历次全球粮食危机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等少数国家操纵全球粮食贸易体系,构建起粮食霸权,牢牢操控国际粮价,屡屡通过炒作粮食安全问题,渲染粮食紧张局势,谋取巨额利润。美方一边指责他国囤积粮食,要求别人开仓放粮,自己的粮食能源的消耗却丝毫没有减少。同时美方又借此助推粮价高企谋取私利,这种做法十分不负责任。

赵立坚强调,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饥饿问题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当前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劝和促谈,尽快恢复和平,为化解粮食危机营造和平稳定的环境。拱火浇油、滥施制裁,无益于地区局势降温,只会加剧粮食危机,酿成更大人道灾难。
链接
战狼外交 美逼华姐赵弟学马列 资本/人民至上 政治/新冠病毒
25 个回复 - 24764 次查看
外交部:中俄合力抗击“政治病毒”树立了国际抗疫合作典范2020年11月19日 09:58:2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今天(18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 ...
2020-11-19 21:30 - 焦典 - 焦点时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