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4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印边界或爆发新战争?美俄站哪边 上合金砖咋办?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6 15: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印边界或爆发新战争?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03:30 AM/于泽远来自/联合早报

特稿

于泽远

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前天强调,这是印军首次越过已划定的边界,侵入中国领土,形成两军近距离对峙;印方占着中国领土,中国老百姓很愤怒,中国政府面临很大压力。

中国和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的对峙已近一个月,局势仍未缓解。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前天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PTI)采访时直言:“目前形势严峻,我深感担忧。”

这次对峙的地点位于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的洞朗地区。印度认为洞朗属于不丹,指中国军队在该地区通过修路改变边境现状。6月中旬,印军人员和车辆越过印中边界锡金段进入中方实际控制区,阻止中方修路。中国指责印军越过双方已定边界,要求印军立即撤回。

这次对峙的时间已超过2013年双方在中印边界西段长达21天的“帐篷对峙”,罗照辉前天强调,这是印军首次越过已划定的边界,侵入中国领土,形成两军近距离对峙;印方占着中国领土,中国老百姓很愤怒,中国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印度媒体也报道,这是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双方时间最长的对峙,双方都已增兵,印军士兵“枪口朝下,进入非战斗模式”。

中印两军不仅在对峙地区发生推搡,双方也隔空进行了口水战。印度高级将领上月表示,印度要打“2.5线战争”(针对中国、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分裂活动),中国国防部则提醒印度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印度国防部长随后强调,今天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国外交部则跟着表示,今天的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

那么,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到底留下了什么遗产,为何双方总是念念不忘?

1950年解放军进军西藏后接管了中印边界,而印度与西藏之间漫长的边界线大多没有划定,边界纠纷在所难免。1959年3月,在藏人组织的武装暴动被解放军镇压后,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逃亡印度。中印两国开始交恶,双方互指对方在边境挑事,边境冲突陡然增多。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先后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向印军展开“自卫反击”,击溃多支印军部队。11月21日,中国宣布全线停火,并主动放弃攻占的领土,将军队撤回到1959年11月双方实际控制线。

根中方统计,中国军队在“自卫反击战”中毙伤印军准将以下4885人,俘虏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中方阵亡722人,负伤697人。中国舆论认为这场战争获得完胜,很多人得出印军“不堪一击”的结论。

印度舆论承认输掉了这场战争,并认为这是印度的耻辱。但印度舆论同时认为,印度当年的失败具有偶然性,比如中国搞突然袭击;如果双方再战,印度未必会输。

由此可见,1962年的边境战争不仅是中印关系的分水岭,也是中印双方看待对方的一个重要依据。它带给中国的遗产之一就是确立了对印度的心理优势。长期以来,中国舆论不大关注印度的情况,甚至不太在意这次中印边境对峙,就与这种“战胜国心理”有关。

而对很多印度人来说,中印边境战争不仅是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还证明中国是个不可信任的邻居。多年来,印度舆论一直把中国当作对手,明里暗里在各个领域与中国较劲,很大程度上也是那场战争的影响在作祟。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昨天再次敦促印军撤回印方一侧,以避免更严重后果。罗照辉也强调,印度无条件撤军是解决这次对峙事件的重中之重。

[size=1.1em]中印目前表现克制

截至目前,中印双方在这次边境对峙中的表现还算克制,对峙的中印士兵都没有将武器指向对方。但根据中国“先礼后兵”的处事原则,如果印军继续长时间留在中国实际控制线内,双方的冲突有可能檫枪走火,导致兵戎相见。

作为两个大国,中印如果再度爆发边境军事冲突,肯定会伤害两国和地区的利益,谁也不会是真正的赢家。因此,中印高层应该尽快找到和平解决对峙的方案。或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度总理即将在德国会晤,能为这场对峙画上一个句号。

中印两军边境对峙事件表

2017年6月1日,中国军队要求印度拆除两座设在争议地区的碉堡,遭到印度方面拒绝。

6月6日,中国军队派出两台推土机铲除了这两座碉堡。

6月中旬,印度军人和车辆越过中印边境锡金段进入中国实际控制区,阻拦中方在该地区修建公路。

6月下旬,中国开始禁止印度香客经洞朗地区乃堆拉山口赴西藏朝圣。

6月26日,中国外交部证实中印双方在锡金段边境发生“相持”,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指责印度在锡金段挑起事端,印军进入中国一侧。此后,中国多次要求印军撤回印方一侧。

印度方面回应称,中印锡金段边界尚未最后划定,洞朗属于不丹领土,中国修路是在改变边境现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3:50:00 | 只看该作者
独家:印度在锡金部署5.5万兵力 意在请中国入瓮

2017年07月11日 08:55:39
来源:凤凰军事 作者:刘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3032人参与 748评论



印军对华部署分析:就等你开第一枪
军事评论员刘乐
从2017年6月延宕至今的“洞朗事件”,实为印度军队越过边境线对中国领土的公然入侵。消息传来,中国民间群情激愤,要求对印采取强硬手段甚至武力反击的声音不绝于耳。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印军在对华作战方面有什么设想?又做了什么准备?本文将逐一介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印东部边境态势图。(军事专家罗富强制图)
印度军队的作战指挥体制分为决策与执行两个部分,决策层包括总统这个三军统帅,以及以总理为主席的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有关战争方面的决议呈总统批准后通过国防部监督三军执行。而印度三军没有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陆军、海军、空军这三个军种各自的最高主官是军种参谋长,他们由2至3名副参谋长协助工作,军种司令部通过其所属的军区(地区)司令部对部队进行指挥与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加快了争当军事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采取西攻北防、区别对待,即对巴基斯坦保持进攻态势,而对中国采取攻势防御态势。力求避免但也准备两线同时作战,同时不断向印度洋扩张。
目前印度将50%以上的兵力部署在印巴边境,从而形成优势,对巴基斯坦保持较大的军事压力。战时除相机夺取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外,还计划攻入巴基斯坦腹地,并使用海军封锁其海上通道,从而迫使巴基斯坦屈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方可俯视印东北部咽喉——西里古里走廊。(军事专家罗富强制图)
印度针对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已非法侵占的大片中国领土,保住既得利益,并图谋在中印边境西段夺取我阿克赛钦地区,以谋求战略主动。
印度在总体战略上对华采取“防御”态势,但这种“防御”是一种进攻性防御,从不放松对争议领土的争夺和相机进行新的扩张蚕食,这次的“洞朗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印度沿中印边境部署了8个师以上的陆军部队,以及数百架作战飞机,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含准军事部队)。同时还在武器装备、战场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既准备打速决战,也准备打持久战。
根据印军在中印边境东、中、西三段所处的战略态势,印军高层的战略设想是“保东、守中、夺西”,即保住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的既得利益,在西段相机夺取中国的阿克赛钦地区。为达到此目的,印度在完成中印边境东段和中段的防御体系后,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段的兵力部署,形成了局部军事优势,具备了在中印边境西段对中国打一场进攻性局部战争的能力。
未来如果和中国在中印边境东段或中段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印就抢先攻占西段的阿克塞钦地区,实现“再挖一块中国领土”的野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民日报微博此前发图表态:界线,即是底线!
此外,印度政府虽然表面上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暗中长期支持“藏独”势力,妄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变成中印之间的所谓“缓冲地带”。所以说,印度始终把分裂西藏视为从政治上、军事上牵制中国的重要手段。
在对华作战方面,印军选择达旺和锡金为其主要作战方向,并在这两个方向上部署了重兵集团。在达旺方向上,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2个师部、11个旅,约4.5万兵力;而在锡金方向上,印军部署了1个军部、3个师部、14个旅,约5.5万兵力。形成了对我边防部队的绝对兵力优势。
而此次“洞朗事件”发生地的西藏亚东县,其东、西、南三面都处在印度锡金邦和不丹王国(受印度控制)的包围中,战略态势于我极为不利。更重要的是,该地正处在印军对华作战的主要方向上,双方兵力对比也最为悬殊。假如中国军队在该地和印军爆发武装冲突,则正中印度下怀。
对中方来说,冷静面对、不示弱、不吃亏方为上策。和印度相比,中国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方面占有压倒性优势,可以制衡并反击印度的手段还很多。即使要使用军事手段,也应视印军的下一步行动而逐渐升级,而避实击虚、围魏救赵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凤凰军事独家原创内容,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19:06:40 | 只看该作者
罗援:给边防部队多些信任和支持
2017-07-11 00:59:00环球时报

  当前,中印边界争端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对此可谓众说纷纭,有些人迎合西方敌对势力的论调,指责中国在搞“领土扩张”;也有些人不了解情况,埋怨中国军队“软弱”。我们有必要说明实情。

  冲突地段是中国法定领土。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多次对这一事实予以确认。1960年2月12日,印度驻华大使馆在给中国外交部的照会中指出,“印度政府欢迎中国照会中对于锡金和不丹为一方和西藏为另一方之间的边界的解释。中国照会说,锡金和中国西藏地方之间的边界早经正式划定,在地图画法上既没有任何分歧,在实践中也没有任何争论。印度政府愿意补充说明,这条边界在地面上也已标定了。”白纸黑字赫然在目,印度公然违背自己的承诺,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将自己置于被告地位。

  中国在己方一侧进行边境建设合理合法,无可指责。印度可以在中国的藏南地区非法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非法移民70多万人,修建机场、公路,进行军事建设。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印方在中印边界锡金段大量修建设施,大量部署军队,甚至在有些地方骑线、越线修建碉堡等军事设施,不断改变边界地区的现状。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毫无争议的国土上修建公路?不说这条公路主要用于民用,就是军民两用,也无可指责,我们不能有国无防,有防不强。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近日,身兼国防部长的印度财政部长阿伦·贾伊特利表示,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那么,196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有必要帮他做一个回顾。当年,印军不断入侵挑衅和蚕食中国的领土,中国始终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和忍耐,采取了一系列避免武装冲突的措施。这就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暴露了印度政府扩张侵略的野心,揭穿了它捏造“中国侵略印度”的谎言,争取了国际舆论的同情。

  当印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纠纷时,中国政府指示中国边防部队做好两手准备:力争好,准备坏。即在争取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同时,必须做好应付印军进攻的准备。当印度政府大幅度右摆时,中央军委适时告诫边防部队,要提高警惕,加强边防,防范印军的进攻。当印军大肆占地设点,步步向前推进,严重威胁中国边防部队安全时,毛泽东主席指示:对印军的入侵,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当印度政府大肆反华,疯狂挑衅,调兵遣将,集结部队,完全堵塞了和平谈判的一切渠道时,中共中央及时作出决断:为了打击印度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创造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解决的条件,决定对入侵印军进行反击。在和平无望的情况下,中国边防部队后发制人,实施反击,而且首战告捷,打出了国威军威。

  历史殷鉴不远,印度确实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我们不希望兵戎相见的历史重演,但如果重演,印度将输得更惨。

  中印边境冲突既是军事仗,也是政治仗,要确保军政双赢。前年,我曾到中印边境实地调研,看望边防战士,亲眼目睹了一线指战员们的战备状况和精神面貌。我们年轻指战员们在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为祖国站岗放哨,他们的钢铁誓言是:“我们的背后就是祖国,我们绝不会把祖国的一寸土地守丢了”。当前,我军正努力锻造成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铁血之师,相信我们的边防官兵一定能够践行他们的诺言。

  广大网友们应该对人民军队保持一种战略自信。不要听信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动摇军心,当我军重拳出击时,指责我们“好战”;当我军克制忍耐时,指责我们“软弱”。士气只可鼓,不可泄。民众应该给我们年轻的勇士们更多信任、鼓励和支持。我军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战,慎重初战,打则必胜。相信我们边防部队一定会把好祖国的西南大门,给全国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作者是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37:25 | 只看该作者
扬言“打持久战”的印度 处心积虑拉拢中国周边国家

2017年07月11日 21:51:31
来源:参考消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右)7日在印度加雅欢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
原标题:扬言要在中印边界“打持久战”的印度,这些天正处心积虑拉拢中国周边国家
最近几天,因为一位外国政要的到访,印度媒体兴奋不已。
本月7日,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抵达印度,展开对印度长达8天的访问。此行受到印度媒体的高度关注。
尽管是在报道缅印两国高层的会面,印度媒体却全程不忘提及中国:
“印度用红地毯迎接缅甸军方领导人,同时紧紧地盯着中国。”《印度时报》网站8日称。
“印度紧盯中国,又给了缅甸军方领导人国王般的待遇。”印度“one india”新闻网这样描述。
甚至,还有张冠李戴的“标题党”——印度门户网站“indiatimes”妄称:“印度邀请缅甸军方领导人,共同讨论让中国从锡金撤军的计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门户网站“indiatimes”报道截图
事实上,除了这个耸人听闻的标题,“indiatimes”有关印缅两国政要的会面报道中,并没有任何涉及中印两军边境对峙的内容。
以“国王般待遇”迎接缅甸将军
对于缅甸国防军总司令的此次访问,印度方面可谓是高规格、高标准、全力以赴地接待。
“作为欢迎缅甸将军的一个特殊姿态,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7日亲自赶赴印度东北部城市加雅,在当地军官训练学院设宴款待。”《印度斯坦时报》称。
由于缅甸是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印度方面特意安排敏昂莱访问了世界文化遗产、佛教圣地摩诃菩提佛寺。
8日当天,和敏昂莱一同参观该寺庙后,印度陆军参谋长拉瓦特被媒体问及对中印两军边境对峙的看法,他回应说:“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合适场合或时机”,但同时他也强调:“没有人能质疑印度的军事能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媒引用印度陆军参谋长的话说:“印度有能力应对任何威胁。”
据印媒报道,为期一周多的访问期间,敏昂莱将到访印度多地,包括参观印度陆军第11步兵师、装甲团中心学院等。
最后,他将于13日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与印总理莫迪、国防部长贾特利以及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会面。
“敏昂莱在印度享受的是‘国王般待遇’。”有印媒如此形容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印度访问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右前二)(法新社)
拉拢东盟意图制衡中国,印媒:印度要当“地区领导者”
印度为什么如此重视缅甸军方领导人的到访?
《印度时报》是这样解释的:随着中国在缅甸的合作足迹不断扩大,印度方面决定采取对策,与缅甸修好。这不光体现在总理层面和其他高层次互访层面,印度还会努力加强与缅甸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合作。
该报还引用消息人士的话说,印度已经做好准备,加大对缅甸的军事援助力度,而这将作为印度“东进政策”下,加强与东盟国家防务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媒体称,印缅边境合作是两国间的重要议题。
就在7月4日,印度和东盟国家刚刚召开了“德里对话”。
这一论坛活动以“东盟-印度关系:为未来25年指明路线”为主题,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在论坛上表示,印度和东盟期待双方的关系“达到新高度”,建设“决定性伙伴关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右三)在德里对话上与东盟国家部长合影。
有意思的是,部分印度媒体也不忘借机生拉硬拽,一边炒作“中国威胁论”,另一边假借他国之口,强行给印度“加戏”。
“东盟希望印度扮演地区领导者的角色”——这是印度《经济时报》网站对此次“德里对话”报道的标题。报道开篇就宣称:“在中国行为愈发强势的背景下,东盟国家期待印度发挥领导角色,提升该地区的商业、互联和安全。”
不过,锐参考浏览东盟国家的主要媒体报道后发现,很少有媒体集中报道“德里对话”,更没有一家媒体表达“期待印度领导”的意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左图为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截图,而右图的越南媒体只简短报道了“德里对话”召开。
此外,作为“东进”政策的另“一大步”,《印度快报》7月8日称,印度将邀请东盟10国领导人,出席明年1月在印度举行的共和日游行和庆典活动。
印度共和日是该国三个国庆日之一。印媒称,2018年的共和日将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国家领导人做客参与的庆典活动,印度将借此展示军事实力。
时刻防范中国在南亚的一举一动
不只是高调拉拢东盟国家,最近一段时间,印度对周边小国同样“小动作”不断。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提出了“周边第一”的政策,寻求进一步将南亚邻国与印度“捆绑”。
经过几年的筹划,印度拟投入10.4亿美元实施南亚四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和尼泊尔,简称BBIN)公路联通项目,根据这一构想,这些国家可以和印度互联互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媒体称,除了BBIN的公路互联,印度还希望实现铁路互联,甚至空中互联。
不过,就在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议会相继通过BBIN公路联通协议后,不丹全国委员会于去年年底否定了这一协议。
印媒注意到,该协议在不丹国内其实“不受欢迎”。不丹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如果其他国家机动车都可以进入不丹,将给不丹带来更多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观察人士则认为,更深层的担忧在于,作为只有70万人口的小国,不丹担忧印度人大量涌入后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印媒看来,不丹的退出或意味着南亚四国联通的构想只剩下三国。
但事实上,尽管其尼泊尔和孟加拉国并未退出,并不代表这些国家对印度充分信任。
就在本周二(7月10日),来自尼泊尔政府的一支代表团抵达新德里,就有关7月1日,印度开始实施新的商品和消费税(GST)与印方会谈。由于尼泊尔在经济上高度依赖印度,尼泊尔担心这一争论长达10年的税制改革会对本国经济带来冲击。  
新华社驻加德满都记者周盛平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对于来自印度的控制,“尼泊尔人普遍反感,但很多尼泊尔人依靠印度过活。这一次代表团就是去争取权益。”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快报》刊发评论,担忧尼泊尔民族主义对印度的对立情绪,称尼泊尔一直对“这个南部巨人感到不满”。
而对于孟加拉国,印度总统最近用“印度最亲密的朋友”来形容两国关系。
然而,印度仍然不放心这个“最亲密的朋友”。
根据孟加拉国媒体《财经快报》10日的报道,印度政府已决定调查中国对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印度方面称,鉴于“中国在南亚影响力的迅速提升”,此举主要是出于印度“国家安全”的考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孟加拉国媒体《财经快报》截图
来自印度官方的报告还称,印度除了将调查中国对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影响,还将研究中国对阿富汗和马尔代夫的投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5#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2:53:58 | 只看该作者

印媒:尽管言辞愤怒 印度相当确定中国不想战

2017年08月07日 11:16:07
来源:环球网








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但一些印度媒体似乎仍未放弃为非法越界的印度士兵“摇旗呐喊”,甚至出言挑衅。《印度时报》网站在其8月7日的头条新闻中宣称“尽管言辞愤怒,但印度‘相当确定’中国不想开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时报报道截图
环球网记者发现,该篇发表于当地时间8月6日晚间10:48的文章宣称,印度安全部门相当确定中国不会发动战争,甚至连“一次小型的军事行动”都不会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名所谓的消息人士也扬言称,印度军队正在积极训练,加强边境管控措施,可阻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任何意外”。
中国军方人士回应印军非法越界:“勿谓言之不预也”
8月6日,中国多名军方人士接受国内媒体专访时表示,当中国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释放出最大善意和高度克制后,如果新德里仍执迷不悟,入侵者将面临被解放军清除出境的结果。“所谓‘勿谓言之不预也’,就是最终采取武力方式时,事先不是没有警告你”。
“老祖宗留下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
8月7日,解放军报融媒体发表题为《老祖宗留下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的评论文章。文章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来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遇到重大挑战时,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守底线、坚决斗争。老祖宗留下的国土,我们一寸也不能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军网报道截图
能战方能止战。对于肆无忌惮的挑衅者,一味忍让往往无济于事,唯有采取霹雳手段,不打则已,打则必狠,打则必赢,才能真正形成“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有效威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次战争,不论是抗美援朝战争,还是历次边境自卫作战,人民军队都不是主动挑起战端,而是被迫长剑出鞘,一次次打出了国威军威,一次次捍卫了国家主权。
文章在最后提到,最近,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界入侵我国领土,中国军队从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地区和平稳定出发,始终保持高度克制。但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守土有责的人民军队会用忠诚和胜利作出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6#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3:03:11 | 只看该作者
印媒对比中印军力 列举诸多“优势”反而暴露弱点
2017年08月07日 08:57:02
来源:环球时报

印度军队非法进入中国领土引起的中印军事对峙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中方的警告日趋严厉,印度国内逐渐出现降温的声音,但仍有部分印度媒体为印军继续在中国境内停留“壮胆”。“今日印度”杂志网站5日从海陆空三方面详细列举了印军相对解放军的优势,试图反驳“中国军力相比印度更占优势”。但只需仔细琢磨,印媒该报道实属“猪队友”,列出的所谓“优势”其实正好暴露了印军的弱点。

军队规模:印军总兵力更多?

“今日印度”的报道称,在军队规模方面,解放军是世界人数最多的部队,约有226万人;而印度现役部队仅次于中国,约为136万。“尽管中国军队的人数相比印军优势明显,但还有其他因素发挥作用”。

报道特别强调,如果加上预备役人员,中国军队的人数优势就被削弱了。按照“全球火力”网站的统计,印军预备役人员共284.4万,解放军预备役为145.2万,这样“印军总兵力达420.7万,而中国仅有371.2万”,印军总兵力反而超过中国。

一名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该报道在挑选两国军队统计数据时“颇下了一番工夫”。因为情报来源不同,不同智库的统计数据有时会相差很大。例如在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军力平衡》报告中,解放军现役部队人数为233.3万,预备役为51万;印军现役部队为134.6万,预备役为115.5万,这样解放军总兵力(284.3万)还是超过印军(250.1万)。

该专家认为,现代战争比拼的不只是军队数量,更重要的还有人员素质。因此相比玩弄统计数字的把戏,与人员素质相关的那些指标更值得关注。例如最基础的文盲率,即便按照印度政府的统计,这一数字也高达20%-30%。联合国报告称,印度的成年人文盲人口达2.87亿。相比之下,中国的文盲率仅为4%。这个指标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很难想象一名缺乏基本读写能力的士兵如何能够操作先进雷达或发射精确制导武器参与到现代化战争中。

地面装备:印军牵引火炮占优?

该报道承认,解放军的地面装备,尤其是重装备优势明显。例如在主战坦克方面,中国为6457辆,印度为4426辆;在自行火炮方面,中国为1710门,印度为290门;在多管火箭发射车方面,中国为1770辆,印度为295辆。不过报道坚持认为,由于解放军需要防守比印度更广阔的边境地区,因此这些纸面上的优势显得并不突出。

此外报道还特意提到,印军两种重装备占有优势:装甲车方面,印度有6704辆,而解放军为4788辆;牵引火炮方面,印度为7414门,中国为6246门。

中国专家认为,印度陆上边境线虽然相对较短,但军事压力大得多。除了近年陆续向中印边境增派部队外,印军还不得不在印巴边境长期部署重兵集团。这种“两头作战”甚至“多头作战”的态势,天然就犯了“兵家大忌”。

该专家还表示,由于中印边境大都属于高原山地环境,不利坦克和装甲车等陆战重型装备发挥作用,因此印媒列出的相关装备数据实际意义不大。

根据以往经验,炮兵在山地作战环境中的意义更大。在1999年印巴之间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军FH-77B榴弹炮就有出色表现。但这种牵引式火炮在山地环境下行动不便,印军当时就认识到火炮机动能力的重要性,并为此考察了包括韩国K-9自行榴弹炮在内的多种自行火炮。但相关采购一直没有完成。近日美国CNN网站披露的“印军向中印边境增派火炮”,也以老式牵引火炮为主。专家认为,印度牵引火炮数量占优并非好事,反而折射出印军在装备建设上的落伍。中国占据绝对优势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才是印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空中力量:中印战机相当?

报道还提到,中国共有1271架战斗机或截击机、1385架攻击机;而印度的相应数量为676架和809架。虽然印度空军在主要的战斗机数量上落于下风,但“支援系统的规模却占优”。按照印媒提供的数字,印度有857架运输机,中国为782架;印度有346座机场可利用,中国为507座。在直升机方面,印度有666架直升机,中国为912架;其中中国拥有206架武装直升机,印度只有16架。但“最关键的一点,中国战机需要守卫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三倍”,因此中印空中力量实际相当。

专家对此表示,且不论印媒的这些混乱数据究竟有多可靠,光是最后这个违背基本军事常识的结论就让人哭笑不得。事实上,抛开战机数量上的优势不谈,解放军在装备上的优势也日益显现。刚过去的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空军的歼-20隐形战机公开亮相。按照国际公认的说法,歼-20等四代隐形战机对三代战机具备压倒性的优势。印度不但从俄罗斯引进PAK-FA隐形战机遥遥无期,就连地面反隐形雷达也未有装备,想要克制歼-20也无从谈起。此外,在直接影响空中战力的预警机领域,印度也远落后于中国。

海军:中国将受困印度洋?

“今日印度”网站最后还提到与这次边境对峙事件关系较远的海上力量对比。报道称,虽然印度拥有3艘航母(编者注:印度现役航母实为一艘),中国为1艘,但“中国海军在纸面上强于印度”——中国有68艘潜艇,印度为15艘;中国有51艘护卫舰,印度为14艘;中国有35艘驱逐舰,印度为11艘;中国有31艘水雷战舰艇,印度为6艘;但“海上优势不可能真正帮助中国在战争中获胜”。而且中国海军无法在远离后勤基地的情况下与印度作战,中国的潜艇和驱逐舰容易在印度洋受困于印度海军。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海军舰艇近年来出现在印度洋上,印度海军的确一直高度戒备。但与中国同行相比,印度海军不仅数量上存在明显差距,更饱受老化和性能缺陷等严重问题的困扰,显得力不从心。不过印媒提到的中国海军远洋能力不足,确实也是我们当前正努力解决的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7#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3:08:1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拟出动武装直升机闪电袭击印度军队
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 10:42 AM
数码编辑/苏亚华
Sina Weibo  Email

(联合早报网讯)中国外交部日前发布文件《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透露将用一切手段清场。最近,中国西部战区空军某团多架直升机挺进陌生高原,开展超低空搜索营救训练。暗示将动员武装直升机,闪击入侵印军。

据环球网报道,某团多架直升机为紧贴实战,设置多个复杂环境搜救区,涵盖河床、险滩、峡谷、山涧、密林等地形地貌,锤炼机组应急作战能力。该团领导介绍,此次训练,为高海拔、超低空、低含氧量环境下组织战场搜救积累了大量数据,提高了部队低空机动、战场生存、精准搜索能力。

这次军演透露,中国武力“清场”入侵印军行动箭在弦上,以武装直升机进行驱离任务在火力、速度上极占优势。尤其,印军仅构筑临时壕沟、地堡恐不堪一击。在国际最近消息,伊拉克军方动用武装直升机对萨拉赫丁省舍尔加特镇西南部实施多次空袭,摧毁8个“伊斯兰国”据点,消灭170多名武装分子,足见武装直升机摧毁对手能力。

目前,印度方面仍强调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要求,但中国领土遭入侵,在履次警告无效后,若被迫武力“清场”,印度士兵恐将洒血在洞朗高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8#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7:36:53 | 只看该作者
郑永年:中国在洞朗危机中输了吗?
2017年08月30日 09:22:51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来源:正角评论;作者:郑永年

编者按:

持续两个月的中印两军洞朗对峙局面终于结束了。中国外交部确认,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

中印边界对峙和平解决,对于中印两国而言都是理想的结局。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对峙期间,网络上充斥着众多主张开战、贬低印度的言论。在对峙得以解决的当下,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上的激进言论呢?民族主义情绪对国家外交乃至国家建设究竟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正角评论独家专访了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

中印两国理性外交的胜利

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是对对峙的反应,还是对对峙结束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人类情绪的反映,而不是人类理性的反映。正如上次我们所聊到的,“阴谋论”始终是愚昧者的自我解释。这次对峙的结束是中印两国理性外交的胜利,即双方外交谈判的结果。中印双方在对峙期间从来没有中断过对话和谈判。这里面哪有那么多的“阴谋”?

把双方结束对峙和经济方面的交往牵连起来,更是没有理性。中印两国之间一直有经济交往,并且越来越密切,这次对峙也没有影响到经济交往。没有任何理由相信中国是用经济手段和印度达成交易的。前两年,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和菲律宾、越南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但也没有影响到双方的经济交往。

即使中国有能力用经济手段来解决战略问题,那么也表明中国的强大和外交的文明性。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灾难,不过很多人还是希望用战争和冲突来解决问题。这是人类的悲剧之所在。当然,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且也发生在印度,或者其他很多国家。

“阴谋论”根本站不住脚。首先,如同这些愚昧者自己都说了,中国对印度是贷款,而不是赔款。如果贷款是表示服软,那么现在世界上到处服软的国家就是美国,因为美国的银行体系给全世界其它国家提供的贷款最多。按照这个逻辑,美国就是当今世界第一弱国。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崛起,尤其是“一带一路”的继续,中国给其他国家的贷款会越来越多。

其次,“撤离”不是割地,印军如果已经退出了我国领土,我国军方没必要继续“站在”原地和印军“对峙”。用“撤离”来描述我国军队完成任务后离开对峙现场没有任何问题。自媒体牵强附会的咬文嚼字不过是哗众取宠,显示出自我愚昧的一面。

最后,这些自媒体称印度向我国贷款修铁路、配合我国“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印度服软,这种在逻辑上根本没有理由的言论会在国内互联网上竟有那么大的市场,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在社交媒体时代,人们朴素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者爱国主义情绪经常被利用,转化成流量和商业价值。

中印开战两败俱伤

开战的可能场景应当是人类的理性首先应该想到的。有几点是可能明确的:

首先,中印之间大规模的置对方于死地的战争不会发生。两国都是地域大国,战争一旦发生,双方各自的生存能力都很强。更重要的是,两国都是核大国,局部的冲突也不至于诉诸于核武器。正是因为任何一方都不能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所以双方对战争的结果的评价也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失败方,或者绝对的胜利方。

可能性更大的是,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者,把对方称为是失败者。我们已经看到,即使是对洞朗对峙结束的评价,中印两国内部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不过,中印如果在这类对峙中一旦失控,出现类似1962年一样的军事冲突也不是不可能。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就实力而言,如果中印开战,中国在战场上必然会取得胜利——当然,如果失败,中国就会彻底失去崛起的可能性。但战场的胜利也不见得是中国的胜利。

如果中国取胜,那么印度就要二次蒙羞,就会成为中国永远的敌人。虽然印度成为敌人也不见得能对中国造成致命的威胁,但是印度完全有能力给中国制造麻烦。我们上次讨论过,无论是西藏问题、中巴关系问题、印度洋问题和眼前的“一带一路”问题等等领域,印度都是有能力制造麻烦的。

更严重的是,如果印度战败,那么完全有可能改变地缘政治格局。印度独立以来,其外交政策还是坚持独立的,它和所有大国打交道,但没有依附任何一个大国。但如果二次失败,印度有可能会放弃独立的外交政策,投入美国和日本等大国的怀抱,甚至成为这些国家的正式联盟。如果这样,在这次对峙中,中国的胜利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招致更大更高层面国家利益的流失。

这样说并非虚构。实际上,美国和日本这年来一直想方设法拉拢印度。美国方方面面“宽容”印度,即使在核武器问题上也如此。日本更是要和印度建立“民主价值同盟”来围堵中国。这次对峙以来,美国内部就有人一直主张,美国政府应当表态,支持印度。中国和印度的长期对峙,或者是冲突甚至是战争,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所以,看问题需要格局,因为格局决定了利益。这方面,还是需要学习毛泽东。中国在1962年冲突中取得了胜利,但马上撤回,并没有占领印度的领土。毛泽东还建议在中印边界上建立一个“缓冲区”,双方都不要进入。毛泽东试图用这个方法来求得30年的和平。结果,这个战略已经保持了50年的和平了。

今天,那些认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力强于印度,所以我们能轻松获胜的人,其实是无知与愚昧的体现。幸运的是,领导层保持着一场清醒的头脑,不会受社会公众的影响。

顺便说一点,外交政策不会受一部分“民意”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中国制度的一个优越之处。一旦外交“民主化”,那么就完全没有外交了。中国在重大的外交领域,例如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俄罗斯和越南的边界谈判等,国内都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如果受制于这些声音,那么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呢?执政党也是领导党。毛泽东曾经说过,既不要当人民的“大老爷”,也不要当人民的“尾巴”。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就是领导层不当人民的“尾巴”的结果。

中国外交切不可学普京

不仅仅是网友,整个政策研究界大体上也就是这两种相反的声音。对于强调要对印度强硬,以此来保持对周边国家威慑的说法,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我们该强硬到什么程度?我们当然需要强有力的回应,但是强有力的回应不代表过度回应。

过度回应会将本来可控的冲突,变得失控。印军在这次事件的性质是非法越境,不是像1962年一样演变到了军事攻击。对于非法越境,我们在越境区域控制他们的行动,形成了对峙是属于正常反应。但是如果我方贸然开火,单方面将对峙变成军事冲突,就是不必要的过度反应。

其次,正确的反应是要建立在正确的预判上。印度在整个对峙期间,没有像中印1962年一样直接煽动明确的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今天的印度具有非常强大的民族主义情绪,但莫迪并没有进入动员状态。莫迪在印度国庆阅兵时的表态,仅仅是提到印度有能力抵御外敌,并没有说具体的外敌是谁。这种表态的方式结合莫迪所选择的印度崛起路线(即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印度崛起,详情请点击:郑永年:从印度国民的自信,谈中印两次冲突的相似与不同)来看,应当理解成对印度国内舆论的正常反应,而不是蓄意煽动针对中国的民族情绪。

其三,印度的发展并不像二战前日本的发展,经济服务于军事,印度目前的道路更多是用经济发展来为印度人民谋福利。

从这三个理由来看,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印度单方面升级对峙为军事冲突是大概率事件。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忘记了如何寻找战争和冲突之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国在过去70余天的边境对峙处理并没有过度反应,这是国家理性的表现。实际上,并不是中国没有看到自己在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优势,更不是担心一旦发生冲突中国会失败,但是领导层克制了诉诸于冲突方法的冲动,而诉诸于理性。当社交媒体上喊打喊杀的时候,双方都在寻找和平的、非暴力的解决方式。

网民效仿普京大帝的观点其实是一些不了解国际时政的人的臆想。

首先,普京并非如网友想象的那样非理性。普京的确在国际上以强硬著称,但是外交如果是如此机械的你来我打,就不存在所谓的外交智慧了。普京实际上从来没有以如此机械地应对外交事件。举个例子,2015年11月,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中,其战机就被土耳其空军击落。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远超印军的非法越境,普京并没有不顾一切喊打喊杀,而是一贯的理性应对。

再者,对普京强硬外交的评级,不同的人的评价是很不相同的。普京的强硬外交广受国内民众的支持,但在国际舞台上,这种强硬外交并没有给俄罗斯这个国家加分。今天的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仍然处于相当鼓励的状态。这对俄罗斯各方面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民族主义情绪在外族将战争强加给中国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当的民族主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往往也是致命的。近代以来,各国大概都经历了民族主义的崛起时刻。但一些国家(例如英国和美国)成功了,另一些国家失败了(例如德国和日本)。因此,我们要理清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民族主义。这就要认清我们目前所处的国际形势。尤其在亚洲,当美国在亚洲的霸权衰落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取决于中国如何来履行作为大国的角色。

中国历史上早就有“王道”和“霸道”的争论。中国是亚洲的大国,其崛起必然会把中国至于一种天然的“领导”位置。这种“领导”作用如果应用的方式不妥,就会被称作“霸权”。霸权往往是恶的化身,因为霸权可以利用其国家力量,对他国实行强权政治,从政治和经济各方面控制他国,如二战前的日本;但“领导”也可以是善的化身,因为其也可以利用其它方面的影响力,协调各国的利益,解决国家间的纠纷。

国际政治关系是实际上的不平等与形式上的平等的混合体。我们在过去处于弱势时,习惯于看到了各国之间实际的不平等,但是我们忽略了原则和形式上的平等。现在中国强大了,如果中国也学以前的大国,赤裸裸地凭借国力妄图对国际秩序施加影响,那么必然会失去其合法性,将其它国家推向美国。所以国际政治上,大国的领导地位一定要具有道德性,和原则上的平等性。弱国服从于强国才能成为该服从而不是不得不服从。在这一点上,全盛时期的美国做得很好。

美国不管是政府的态度,还是媒体舆论,都倡导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美国实际是二战后对外军事行动最频繁的国家,但是很多国家也乐于服从美国的领导,核心就在于此。美国不会把自己的出兵在舆情上说成是维护其全球霸权,而是一种“大国责任”。

同样,我国民众在中国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是对内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共同塑造一个良好的国内舆情环境。这样才能让我国在国际上有一个善的大国形象,才能减少其它国家对我国不必要的抵触与防备,降低我国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的执行阻力。

如果我国的舆情整天是义和团主义的喊打喊杀,是动不动就要灭掉印度,荡平日本,扫灭南海,我国的国际形象就会是一个亚洲和平的威胁,我国的经济崛起和军事崛起就会引发更多的猜疑和抵制。这点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今天,中国的电视和社交媒体到处充斥着军事和战争节目,而有关当局则是抱着“政治上正确”的态度而不管。或许出发点是为了爱国主义或者国防意识,但结果是培养着人们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目前西方很多持“中国威胁论”的团体,正是利用我们这样的国内舆情,在妖魔化我国的国际形象。如果我们国民对内不抵制这样的舆情,就会无形中帮助那些西方反华势力把本来的同盟和朋友推向对手的阵营。

我们的国民不应助长那些以喊打喊杀的极端言论哗众取宠,博取流量的自媒体。这是我们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有的爱国素质与责任。大国地位的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大国的国民。国民没有大国心态何以成为大国呢?那些以极端言论获取关注,实现个人商业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国家舆情导向与国际形象者,实则与汉奸无异,是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客观的结果往往是牺牲国家利益。

具体到这次中印对峙,一个健康的、有利于我国大国崛起的舆情导向应该是理性的,我们强调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就算是最后冲突升级,我们出兵目的也是以公平的国际准则出发,维护藏南边境上多国的合法边界;而不是如某些公知所说要将印度这个国家从地图上抹平。

一些人认为,中国应当鼓励印度内部分离分子闹独立,也有人说印度本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应当把印度打回“部落”社会。这些人说的可能是真的,但结果必然刚好相反。如果中国这样做,必然造就一个强大的印度民族国家,使得印度从今天的准“部落”状态快速转型成为一个整合团结的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大多数民族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本身都是在外力的威胁下形成的。

实际上,未来的中国,成败都在民族主义。中国今天的民族主义现状远远不足以支撑中国的崛起,更难支撑中国在国际上的道德地位。所以说,随着硬力量(例如经济和军事)的继续崛起,中国迫切需要建设软力量(例如“王道”和国际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9#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18:02:11 | 只看该作者
印度国防部宣布与中国军队在边境线发生新的冲突 © AP Photo / Mukhtar Khan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军事
14:21 2020年08月31日(更新 16:53 2020年08月31日) 缩短网址
题目: 中印边境冲突升级 (49)
0 615
印度国防部发布消息称,上周末,与中国军队在拉达克边境地区发生新的冲突。消息没有透露具体伤亡情况。

印度国防部消息称:“2020年8月29日夜间至30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违反了此前在东拉达克持续对峙期间举行的军事和外交会议上达成的共识,采取挑衅性军事行动,改变现状。印度军方预先防止中方在班公湖南岸的活动,采取措施强化自己的阵地,阻止了中国单方面改变当地现状的意图。”
印度军方指出,在楚舒勒-莫尔多区(Chushul Moldo)印度哨所举行的指挥官级别会议正在处理发生的情况。

5月初,约250名中国和印度士兵参加冲突后,拉达克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双方超过100人受伤。 6月15日晚至16日,印度和中国军队在加勒万地区爆发了新的冲突,至少有20名印度士兵死亡,76人受伤。印度方面表示,约有45名中国士兵在冲突中丧生或受伤。这就是印度和中国向拉达克调动作战部队、作战装备和军用飞机的原因。
链接

中印边界解放军为何拼死防守
25 个回复 - 3424 次查看
中国边防军为何拼死防守?再忍让退下去,新藏公路就被印军切断了! 作者:走进科学 来源:走进科学 发布时间:2020-06-18 11:24:20 北京时间昨天深夜,中印边界冲突又传来新消息,印度军方表示,又有17名在加勒 ...
2020-6-19 01:56 - 焦典 - 世界格局大变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10#
 楼主| 发表于 2020-8-31 20:46:58 |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与“不打第一枪”
耿来意 · 2020-08-30 · 来源:乌有之乡


 “不打第一枪”,但要防范敌人打第一枪。“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后半句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在“八七”会议上纠正了“书生主观的错误”,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从此“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便成了一个共识,成了共产党人的普遍真理和主张。
  毛主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面出一切东西。”
  中国革命实现了从“书生造反”向武装革命的根本性转变,革命的局面焕然一新,枪杆子造出了一个新中国。
  枪杆子事关革命的成败,没有它,就“闹不出什么名堂来”。
  枪杆子是如此重要,但毛主席还有另一条主张:不打第一枪。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虽然建立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但磨擦仍然不断。毛主席制定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说:
  “这条原则是很重要的,比方我在这屋子站着,他把我挤一下,我若让他,退一下,这样一步一步会挤得我无容身之地,所以,他挤来,我们反挤一下,挤回他到原来地位,他要磨擦,我们就反磨擦。”
  1945年5月31日,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结论中提出了在自卫中“不打第一枪”的原则,他说:
  “我曾经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的原则是三条:第一条不打第一枪,《老子》上讲‘不为天下先’,我们不先发制人,而是后发制人。第二条‘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三舍九十里,这是《左传》上讲晋文公在晋楚城濮之战 中的事,我们也要采取这样的政策。第三条‘礼尚往来’,这是《礼记》上讲的,礼是讲究往来的,‘来而不往非礼也, 往而不来亦非礼也’,你来到我这里,我不到你那里去,就没有礼节,所以我们也要到你们那里去。我叫国民党的联络参谋把这三条告诉胡宗南,希望他们也采取‘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礼尚往来’的政策,这样就打不起来。他们不喜欢马克思主义,我们说:这是老子主义,是晋文公主义,是孔夫子主义。无论斯科比来了也好,蒋介石来了也好,我们都是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不打第一枪这个原则我们要谨记,从一个时期来看好像不一定有利,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很有利的。当然到了该打的时候,就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
  解放之后,毛主席也屡屡表达“不打第一枪”的观点。
  1956年1月22日,毛主席会见南斯拉夫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应代表团的要求,他就国际局势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
  “我们要准备着。我们没有原子弹,不想打,苏联有,也不想打,但如果帝国主义丢下原子弹来了,我们准备打。……我们认为,保持十年的和平是有可能的。当然,我们不是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要准备突然事变,但我们决不先打第一枪。”
  1962年1月29日,毛主席主持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林彪在大会上讲话,关于军事工作,林彪说:我们对战争的方针,第一是不挑衅,不主动发动进攻,我们要争取和平,尽量推迟战争的爆发。第二是不搞单纯防御,而是打进攻防御战。林彪讲完后,毛主席非常赞同林彪的这一观点,他说:
  “给你一个月时间整理出来,一个月不行两个月,请你整理出来。”
  毛主席“不打第一枪”的主张表现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上,尤其鲜明、突出。
  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印度尼赫鲁政府在中印边境不断推行“前进政策”,向中国境内纵深进逼。毛主席向中国边防部队提出了“决不退让,避免流血;武装共处,犬牙交错”的十六字斗争方针。总参谋部根据毛主席的定方针制定了《西南地区边防守则》,《守则》具体规定:“不主动惹事,不挑起争端,不越出国境”,“邻国武装人员向我进行或大或小的越境挑衅,在未超过我国三十公里时我概不开枪。”直至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才进行了坚决回击。后来毛主席谈起这场战争时说:
  “印度整了我们整整三年。从1959年开始,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有四个年头了,我们才还手。不打不行了,打就打嘛。你整了我们三年嘛。”
  打仗,都明白一个“先下手为强”的道理,先发治人,打人个措手不及,占尽优势,取得先机。毛主席用兵如神,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而为什么他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后发治人呢?这要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战争的政治观。毛主席认为战争即是政治,是政治的延续,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他在1929年12月为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中明确批评和纠正了红军中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他说:
  “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的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
  因此,毛主席打仗考虑的更多的是政治的意义和必要性。在抗日战争中对国民党的反磨擦自卫战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不开第一枪,从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派,并使顽固派尔后不敢轻易向我们进攻,不敢轻易同敌人妥协,不敢轻易举行大内战。这样,就有争取时局走向好转的可能。”他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说:“不打第一枪这个原则我们要谨记, 从一个时期来看好像不一定有利, 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很有利的。”就这样,国民党在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和磨擦中,政治道义一点一点地流失,而毛主席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政治道义在不断累积,整体实力不断壮大。
  在对印自卫战中,毛主席对印度的进逼保持了让人难以想象甚至是难以理解的克制,考虑的也是政治。他曾分析这样做的道理:
  “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为什么呢?第一,要进一步暴露尼赫鲁的真面目,现在尼赫鲁得意忘形,认为他的赖皮战术很有办法,前几天印度报纸有个消息说,尼赫鲁、梅农的战术是拿破仑战术;第二,争取国际上正确认识中印边境斗争的是非问题,争取大多数同情和支持我们,特别是要争取中间派;国际上有些国家对问题看得不十分清楚,弄不清谁是谁非,同时我们和印度的斗争,是复杂的国际问题;不仅仅是印度的问题,美帝国主义、苏联等都在支持印度,他们想利用我们存在暂时困难的机会,推我们上阵,整我们一下,但是我们不上他们的圈套。我们现在坚持不打第一枪,我们的方针是八个字:‘决不退让,避免流血。’”
  在忍无可忍进行自卫反击后,尼赫鲁摆开拼命的架势,要大干一场,而毛主席则点到为止,鸣金收兵,在全线主动停火后撤,并将缴获的人员、武器、装备全部还给印方。这一招,大出印度和国际社会的意外,国际舆论普遍叫好。毛主席称这次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认为至少可以保持中印边境十年稳定。而实际上这一战何止保持了十年稳定,那一场“政治军事仗”,直到今天仍在安享着他的荫护。
  二是毛主席的大局观。毛主席是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打仗不是他的目的,和平才是他的目的。例如,抗日战争结束后,和平和民主是中国的大局,也是世界的大局。为了这个大局,毛主席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当时很多人,包括重庆的一些同情共产党的人士,都说跟蒋介石是谈不出好结果的,内战是蒋介石早就定了的,毛主席自己“积十八年之经验,深知是这么一回事。国共两党一定谈判不好,一定要打仗,一定要破裂”,但他同时认为“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得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这里主要有三个因素:解放区的强大,大后方人民的反对内战和国际形势”,因此只要有一线和平的希望和曙光,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经过艰苦的谈判,国共两党签订了会议纪要《双十协定》,第一条就是“和平建国”。1945年10月17日,毛主席从重庆回到延安后,在延安干部会上说:
  “《会谈纪要》上所发表的和平方针和若干民主协议,一方面是写在纸上的,还不是现实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由各方面力量决定的。解放区人民的力量,大后方人民的力量,国际形势,大势所趋,使得国民党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成立了《双十协定》以后,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中国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
  服从大局,就会占理;不服从大局,就会输理。先“理”后兵,有理走遍天下,在坚持大局的原则下,毛主席为共产党趟出的路越走越宽。
  三是局势的战略观。毛主席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他的决策往往建立在对宏观世界的准确分析和把握之上,例如在中印问题上,毛主席一让再让就是基于这种宏观分析。1959年5月13日,毛主席在中国外交部关于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谈话的答复稿上亲笔加写了一大段话,他说:
  “中国人民的敌人是在东方,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在南朝鲜、在日本、在菲律宾,都有很多的军事基地,都是针对中国的。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
  同时,毛主席更认识到,中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绝不不仅仅是中印度之间那么简单,美、苏联等国都在支持印度,他们巴不得中国对印度开第一枪呢,好借机对中国进行打击。毛主席的忍让,是国际斗争大势中做出的相应对策,他在创造和等待一个战略转机,等待一个“该打的时候”,然后“坚决、 彻底、 干净、 全部消灭之。”
  四是毛主席的哲学观。毛主席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大师,善于用哲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的哲学思想融入了他的军事思想之中。他认为:
  “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则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
  他得出一条结论:侵略的一方总归要失败,防御的一方总是要胜利。这条结论不仅来源于实践及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哲学分析的结果。在侵略与被侵略这一矛盾体中,侵略一方呈现为旧的方面,被侵略一方呈现为新的方面,由于侵略激起的反侵略力量不断增强,新的方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上升为支配的东西,逐步取代旧的方面,消灭侵略者,取得战争的胜利。
  毛主席“不打第一枪”的观点,也包含着他的哲学思维,不打第一枪,在于创造、积累和调动矛盾的积极因素,向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化,甚至于实现矛盾的逆转,取得矛盾的支配地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先犯我,我后犯人”,还有象他在抗日战争后的时局和方针中提出的“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无不体现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历史早已经证明了毛主席这一军事思想的正确性,总是要先开第一枪,时时处处要占上风的蒋介石最终是节节败退了,有时看起来占了先机和上风,回头一看却是在走一条下坡路。建国后第一战“抗美援朝”也是这样,美国人也是不可一世,在我东北扔炸弹,杀我人民,不断挑战中国底线,眼看要踏平朝鲜,饮马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发治人,把美国人赶回了“三八”线。
  “不打第一枪”,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畏战,而是为把仗打好。
  1954年6月11日,毛主席在主持召开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的时候,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何香凝提出:如果遇到紧急关头,比如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中央要能采取办法才行。毛主席说:
  “遇到紧急关头,别人打进来了,常务委员会可以决定问题,无须等着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还是讲宣布战争状态。如果敌人打来了,我们的军队当然立即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是等到宣布了战争状态再开枪,而是先“打”后“布”。常务委员会也可以立即开会,国务院总理也可以立即下命令行动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可以立即指挥军队。根据宪法草案第二十条,我们军队的任务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哪个打来我们就打,讨论也不要讨论。”
  “不打第一枪”,但要防范敌人打第一枪。“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后半句才是最重要的,当敌人枪响的时候,要有“犯人”的意志,要做到“犯人”必胜,必须做好“犯人”的准备。
  毛主席对付蒋介石的内战是如此。“现在蒋介石已经在磨刀了,因此,我们也要磨刀。”“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应对美帝、苏修的侵犯,也是如此。“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如果没有准备,“不打第一枪”就失去了任何意义。而这个准备,是全军、全民的动员和准备,不能有任何的偏废,如果只是军队动起来了,而老百姓还是一片莺歌燕舞,没有联动,这不是一种有效的准备,还是毛主席说的那样: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对于毛主席“不打第一枪”的思想,我们今天该怎样去理解?尽管我们不能拘泥于前人的论断,因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他们对中国的威胁与讹诈,仍然可以追源于二战之后对中国的大战略方针,只是增添了许多更加复杂的因素,需要“我们的脑子也要复杂一点”,毛主席的“不打第一枪”的原则还是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的,当然,毛主席的“枪”,并非具体的“枪”,而是用枪来比喻“侵犯”,敌人侵入了你的领海、侵入了你的领空、侵入了你的领土,那就是向你开了枪,就需要你的“犯人”亮剑了,就需要果断地打出你的枪了。
  决定成败的从来就不是打不打第一枪,而是枪声背后的众多因素,毛主席就是长于调动这众多因素的行家里手,因此可以说,他的“不打第一枪”,更是对战争胜利的高度把握和自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