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垄断竞争丛林法则 "旺旺,不旺了!" 海南代购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20:5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旺旺,不旺了!
2020-07-31 18:09:06来源:华商韬略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杨凯


20年后,三年级六班的李子明同学成了李老师。可惜,旺旺却旺不起来了。
跨界之王
今年年初,旺旺因为自家的医院火了一把。
疫情期间,位于湖南长沙的旺旺医院被选为湖南省新冠病毒疫情定点医院,不仅24小时连轴转,还派出了近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支援湖北一线。
无处不在的旺仔和人性化的服务,让它被评为“中国最温柔的医院”。
旺旺医院刷屏后,不少网友惊呼:喝了这么多年旺旺,竟然不知道它还有家医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官网介绍:成立于2001年的旺旺医院是中国第一家合资三级综合医院,拥有全科门诊,医疗设备基本都是西门子。
这家医院的存在,甚至让不少长沙人都误以为旺旺是本地国企。
平日里,这家医院就像是旺旺周边的集合体。
医院的大厅里,旺仔牛奶堆成山,就像是旺旺大卖场;这里拥有旺旺全线产品,而且价格比超市还便宜,每年春节都有不少长沙人到这里排队置办年货;就连给员工发的福利都是旺旺的产品……
而这只是旺旺跨界版图的冰山一角。
除了医院,旺旺还开过酒店。
门前金灿灿的旺仔雕像是神旺大酒店的标配,在上海、淮安、西宁、南京等城市均有连锁门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康熙来了》的铁粉一定留意过,片头有个旺仔。
因为,出品方中时传媒也是旺旺集团的一份子。
2008年以来,旺旺先后斥巨资收购了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中嘉系统台、壹传媒等传媒集团,创始人蔡衍明因此被称作“台版默多克”。
在父亲的影响下,蔡衍明热衷于多角投资,希望各行各业都有旺旺的身影。在食品行业成为一方霸主后,他开始将更多精力放在跨界投资上。
从医院、媒体、保险、酒店,到美妆、家居、育儿,旺旺均有所涉猎。
营销上,旺旺也不忘将跨界进行到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跨界美妆火了,旺旺就联合自然堂推出了“雪饼气垫”、面膜;老干妈的潮牌卫衣火了,旺旺也和TYAKASHAT推出了联名款,毛衣、帽子、T恤、卫衣等一应俱全;“社会人”火了,旺旺又马上跟进,推出旺仔二锅头、雪饼零钱包和旺旺大金链社会人三件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8年12月开始,旺旺开了50家旺仔主题门店。水桶包、抱枕、手机壳、便利贴、马克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旺旺做不出来的周边。
因为疯狂的跨界营销,旺旺也被戏称“已经转型成广告公司”。
与热闹非凡的跨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旺旺的主业一片惨淡。
2013年开始,旺旺营收连续3年下滑,尽管近几年有所回升,但始终没能突破2013年230亿的高峰。
消息面上,旺旺卖不动了、大批经销商解约等负面声音不断。
资本市场上,旺旺最新市值约741亿港元,较巅峰时接近腰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旺旺雪饼、仙贝等产品,渐渐从超市货架的中心位置转移到了角落里。
跨界之王的背后,是旺旺满满的求生欲。
“败家子”的逆袭
旺旺的老板,曾经的台湾省首富蔡衍明,年少时,曾是个混迹街头的“败家子”。
蔡衍明是个典型的富三代。
祖父清末渡台谋生,创下基业。到他父亲这一代时已是家大业大,除了一间食品厂,台北“中央戏院”、“丽都游泳池”都是他家的,台湾省第一座公共图书馆也是蔡家私人捐赠的。
家里捐了图书馆的蔡衍明对于读书却毫无热情。他生性叛逆,信奉街头哲学:“在街头看一年,胜过读三年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衍明后来给孩子们定下一条家规:年满18岁便不再升学,直接进入企业学习经营蔡衍明儿子蔡绍中(左二)
“以前念书的时候,早上起来,窗户打开,楼下的人都在排队等我逃课。因为我口袋零用钱多啊!”蔡衍明曾回忆说。
当然,大佬混过的街头也不是普通的街头。
蔡衍明待的台北迪化街,被誉为台湾省富豪发家“第一街”。前台北101董事长陈敏薰、“东帝士”老板陈由豪、“台南帮”大佬侯雨利、台湾新光集团创始人吴火狮、统一创始人高清愿、义美食品高腾蛟等都是从这里崛起的。
读高中时,他三番两次和同学发生冲突,最后索性退学,到父亲的制冰厂工作。19岁时,他正式从父亲那里接下宜兰食品厂。
当时的宜兰食品厂,主业是食品代工与外销。蔡衍明觉得做代工没前途,于是创立自己的品牌,外销转内销。
想法倒是很好,可惜输在了没有经验。
蔡衍明后来回忆说:“我账也看不懂,人也不认识,我又不敢问。损益表是赚是赔,我也不知道。”
短短一年多时间,就赔了一亿多台币,最后不得不找家里贴钱补救。外面的人都说“蔡家出了个败家子儿”。
不过,蔡衍明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是收敛个性,像变了个人一样。
三年后,他发现日本的米果在台湾省卖得很好,而且台湾省稻米资源过剩,刚好适合生产米果,于是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家族企业之一的岩冢制菓,学习米果生产技术。
带回生产技术后,蔡衍明将宜兰食品厂改名旺旺。1979年,旺仔诞生。
80年代,借助大手笔的营销和价格战,原本瞄准贡品市场(供奉神佛先祖用的美食)的旺旺米果热卖全台湾,一度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蔡衍明成为中国台湾“米果大王”,终于证明了自己。
称霸台湾省后,蔡衍明将目光转向了大陆。1989年,蔡衍明正式注册“旺旺”商标,成为第一个在大陆注册商标的台商。
1992年,两岸关系缓和,旺旺正式进军大陆,成为第一家投资湖南的台商。
投产后,蔡衍明原本希望通过郑州糖酒会打开市场。结果,收到300多份订单,却没有一家来交钱提货。
情急之下,蔡衍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将产品免费送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学生试吃。不想大受欢迎,旺旺一炮而红,投产当年,便创收2.5亿。
可好日子只维持了2年。
1994年,康师傅等两百多家食品厂加入“米果大战”,将米果价格从1公斤50元打压至30元。
那时的蔡衍明以杀伐果决、手段狠辣而著称。
面对危机,他主动发起价格战,推出四个副品牌的低价米果,一口气将产品价格降到1公斤5元。
“除根之后,才好做”,他说。
为了降低成本,他拼命扩大生产规模。“一下子要盖很多工厂,我们又没有那么多钱。我就给各县政府写信说要投资,条件是政府出资盖好厂房出租给我。”
当时正值各地招商引资热潮,蔡衍明发了1000多封信,收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回应。
借助成本优势,蔡衍明将立足未稳的竞争对手杀得所剩无几,米果老大的地位再无人撼动。
米果生意稳定后,蔡衍明又挥起了“铺渠道、打广告、扩品类”三板斧。
渠道端,旺旺是中国最早卖到县乡镇一级的零售品牌,将渠道下沉做到了极致。
营销端,旺旺不落俗套又放飞自我的魔性广告脱颖而出,帮助其迅速打响了知名度。90年代,旺旺比现在的AJ还潮,“旺旺大礼包”堪称无数孩子的童年梦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旺旺大礼包”洗脑的广告语:人旺,气旺,身体旺,财旺,服旺,运道旺,我会旺!
值得一提的是,旺旺不少魔性广告都是出自蔡衍明本人的手笔。
产品端,旺旺立足米果产品,迅速拓展品类,旺仔牛奶、旺旺小馒头、旺旺碎冰冰、旺仔QQ糖等都成为爆款产品,旺旺也由此从一间米果厂转型为一家食品饮料公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旺仔牛奶洗脑广告语:再看,还在看,再看我就把你喝掉!
1996年,在中国如日中天的旺旺,成功在新加坡上市。但没过多久,蔡衍明又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安排:新加坡市场流动性不足,公司市值太低。
于是,他又决定将旺旺从新加坡私有化退市。为了不让投行与私募瓜分利润,蔡衍明还做了一个相当江湖气的决定:用自己的团队替代专业私募。
他以私人名义向12家银行财团联贷8.5亿美元,收购了旺旺26.35%的流通股股份,每天的贷款利息就高达15万美元。
这笔当时亚洲规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额融资收购,前后只用了200天便顺利完成。
蔡衍明决策之大胆、行动之迅速,自此在业界立下威名。
截至2006年6月,旺旺在中国地区开办工厂110多家,打造生产线200余条,经销合作伙伴超万家。
2007年,旺旺的米果和风味牛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8.6%和40.6%,成为当之无愧的零食大王。
中年危机
2008年,旺旺在新加坡私有化成功后赴港上市,股价扶摇直上,市值从300多亿港币攀升至2014年近1500亿港币的峰值,比同期的茅台还高。
也是在这时候,蔡衍明开始将越来越多的精力和资金用在传媒等多元业务上,食品主业则沉浸在过往的成功中,止步不前。
2013年是旺旺的巅峰,也是拐点。
这一年,旺旺的营收超过230亿元。紧接着便是连续3年的业绩下滑,2016年,旺旺营收仅197.1亿元,较2013年减少了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9年,旺旺营收也只有201亿元,净利润36.5亿元,仍未能翻过2013年的顶峰。
过去10年,中国零食业飞速发展,总产值从4000亿涨到了22000亿,涨幅超过400%。可旺旺的业绩却几乎一直原地踏步。
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000年前后,旺旺依靠旺仔牛奶在含乳饮料领域一骑绝尘,伊利和刚成立不久的蒙牛还只能在后面苦苦追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今,伊利和蒙牛已然成长为中国乳业的大哥和二哥。伊利一年营收超过900亿,市值超过2000亿;蒙牛一年营收超过790亿,市值超过1200亿。
可旺旺的营收依然在200亿上下,市值也缩水到700多亿港币。
90年代末,旺旺依靠米果和旺仔小馒头等拳头产品在零食业大杀四方时,达利食品还只是泉州一间无人无津的小厂,生存都成问题;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还在东莞打工、卖光碟、做电工,最惨的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如今,达利食品的营收已经超越旺旺,三只松鼠也已经成为一线零食品牌,取代旺旺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挚爱。
这些年,当伊利、蒙牛、达利、三只松鼠激烈厮杀、狂追猛赶的时候,旺旺一直在“吃老本”,沉迷于零食王者无人可撼的美梦中,不可自拔。
在经验主义上高枕无忧的旺旺,终于从云端狠狠跌落。
最可怕的是,旺旺赖以为生的那些拳头产品都已是20多年前的杰作了:旺旺仙贝诞生于1983年、旺旺雪饼诞生于1984年、旺仔小馒头诞生于1994年、旺仔牛奶诞生于1996年……
超过20年的生命周期,在零食业已经称得上奇迹了。
不过,就算奇迹也有凋零的那一天。
以贡献近一半营收的旺仔牛奶为例,2014年销售额达到115亿元,2019年已经下降到88亿元。
过去的成绩和路径依赖,让旺旺变得越发迟钝。
2014年,中国食品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超过45%,三只松鼠在“双11”当天的销售额破亿元时,旺旺还对外界的变化充耳不闻。
直到最近几年,感受到压力的旺旺才开始试水电商,发展现代渠道。
但效果一般。2019年,“双11”食品饮料品类榜单上,三只松鼠位列榜首,蒙牛、伊利紧随其后,TOP 10内并没有旺旺的身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旺旺已经掉出了一线零食品牌的队伍。
旺旺为什么被抛弃
旺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蔡衍明“铺渠道、打广告、扩品类”的三板斧。
可是,旺旺在产品创新、渠道力和营销力方面的优势,如今却都成了短板。
产品端,抱守爆款单品过活的旺旺早已丧失了对消费者喜好变迁的敏感性。
当健康成为最重要的消费理念,有机乳品、低温鲜奶大行其道,雀巢开始降低巧克力饮料的糖分,旺旺依旧坚持旺仔牛奶的复原乳配方20年不变(奶粉勾兑后再还原成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竞争对手达利食品,已经拥有达利园、可比克、好吃点、乐虎、和其正、豆本豆、美焙辰7个国民级零食品牌。
2015年,旺旺也开始推出多品牌策略,比如:黑皮、哎哟、那多利、辣人,没有一个成功打响的。
2017年,旺旺推出了50款新品,2019年更是超过100款,却没有一款复刻当年的成功。
旺旺的天猫旗舰店曾经推出一个叫“你没吃过的旺旺”的专题,却被网友调侃是“你没什么印象的旺旺”。
病急乱投医的旺旺,似乎陷入了盲目创新的怪圈。
新杀入的领域,如鲜食产品流通、婴幼儿服饰、方便面,无一不是巨头环伺的红海,突围谈何容易。
现实是,这样不考虑市场需求、漫无目的的撒网式创新,反倒成了业绩的绊脚石。
新品研发的试错成本很高。一款新品通常需要6000-8000万的开发成本,还要大量的营销和渠道资源配合。这也意味着,如果100个新品全部失败的话,旺旺一年至少会损失60-80亿。
渠道端,旺旺的傲慢正在瓦解它的优势。
在传统线下渠道,过去的成绩让旺旺对经销商形成了强大的话语权,旺旺的结算方式是业内罕见的“先款后货”。
据多家媒体报道,旺旺在季度末还习惯于对经销商压货冲销量,最后经销商不得不低价抛货,蒙受损失。
旺旺近几年频繁的组织架构调整,还造成了严重的冲货问题,各级代理商、分公司,受利益驱动跨区域销售,造成价格混乱,货都压到了经销商手里。
与之相对的是,新品牌为了维护渠道关系,大幅向经销商让利。
于是,2014年以来,大批经销商解除了和旺旺的合作。旺旺的产品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堆积在传统商超货架的最不起眼的角落里。
财报显示,旺旺的存货周转天数大约是80-90天,远高于60天的行业平均水平。
在线上渠道,起步很晚的旺旺同样没有太大竞争力。
2018年,三只松鼠、百草味和良品铺子线上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1.2%、6.2%和5%,而旺旺则不足1%。
营销端,旺旺曾经的手段也在渐渐失灵。
消费者对魔性广告已经不买账了。创新乏力的旺旺开始打起情怀牌,比如重拍“再看就把你喝掉”的广告、拍李子明版旺仔广告续集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频繁的跨界营销虽然吸睛,却也只是短暂提振业绩的权宜之计。
近几年,旺旺不是没想过“亡羊补牢”,却始终少了当初壮士断腕的气魄和决心。
突围无门的旺旺开始将目光转向东南亚市场。
故技重施,收割人口红利,真的能帮助旺旺走出困境么?
《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曾评价蔡衍明:天生不信邪,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在他生命中,多次被别人看扁,也在最后证明别人看错了。
62岁的蔡衍明还能找回狼性,带领旺旺再次逆袭么?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原标题《旺旺,不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00:02:26 | 只看该作者

海南免税新政一月:离天堂很远,离代购很近

2020年08月01日 18:09:13
来源:财经杂志






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以来,消费数据漂亮,但是不乏水分。价格没有优势、供货不足、品牌稀缺;代购是免税店的一大收入来源,却遭海关严厉打击。开放免税行业的竞争,是市场繁荣的第一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中新

文|《财经》记者 杨立赟

编辑|余乐

戒指、项链、手表……在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楼的卡地亚柜台前,小兰(化名)一边买单刷卡,一边用微信视频直播着整个买单过程。

近日免税城人头攒动,其中不少是像小兰一样的“直播客”。“看他们拍照就知道是代购,有些都是熟面孔了。” 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财经》记者。

《财经》记者上前询问是否可以代购,小兰打量了记者一番,小声回答“可以”。“今天(免税)额度不够了,明天还有。需要买什么,微信上发给我,现在不方便多说,最近查得很严。”她边说边环顾四周。

在卡地亚柜台的正后方,竖立着海关的“郑重提示”——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轻则三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纳入相关信用记录;重则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免税城的商家并不排斥代购,“只要他是用自己的额度买,我们不在乎是不是代购。”那位销售人员说。海关打击,商家默许——对代购的不同态度,体现出各个利益方之间的微妙关系。

千载难逢的免税新政让业界翘首期盼,磨拳擦掌。2025年前“全岛免税”的宏伟蓝图更是吸引了众多玩家提前布局。海南省三部门已经宣布采用招标等方式新增离岛免税购物经营主体,一众A股上市公司宣布申请免税牌照,目前保持着垄断地位的中免集团也正在加紧海口“巨无霸”免税项目的建设,绝不会将既得利益轻易拱手让人。

但是,如果没有代购,普通消费者能够撑起海南免税市场吗?《财经》记者在海南的走访中发现,虽然海南免税政策不断释放出利好,但无论免税商场本身,还是海南整体的旅游配套,吸引力都还有待提升。在购物走向全球一体化、消费渠道越来越多元的今天,海南免税品的价格、品牌、数量都没有体现出不可替代性。

海南离“免税天堂”还很遥远。

代购与新政齐飞

7月1日起,海南开始实施调整后的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离岛旅客每年每人免税购物额度提高至10万元,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据《海南日报》报道,7月1日至13日,离岛旅客累计购物16.8万人次,购物总额9.03亿元,日均购物旅客1.3万人次,日均购物额7000余万元,比政策实施前日均购物额增长三成。

这些成绩单背后不乏代购的“功劳”,其中一部分来自海南本地。小兰自称是三亚当地的导游,在朋友圈每天晒出珠宝首饰、苹果手机、皮具箱包的代购信息,包括《财经》记者遇到她那天的卡地亚账单。不过,这并不是这个月才开始的,今年春节之后,她便开始在自己的朋友圈内提供代购服务。“有人问我为什么朋友圈都是带货信息,今年旅游业没得做,只能带货。”

如今离岛免税额度提高至10万元,对于代购和普通消费者,都是一种刺激。对于代购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代购费也越高,动辄几万元的珠宝首饰是代购的首选。在三亚免税城,宝格丽(Bvlgari)、蒂芙尼(Tiffany)珠宝店门口排着长队。西班牙品牌罗意威(Loewe)正对着这两家珠宝店,“柜姐”对《财经》记者说,珠宝店门口排队的很多都是代购。《财经》记者在蒂芙尼店内看到,标价最高的商品超过40万元。柜姐表示,超过10万元免税额度的部分需要补税,但价格有折扣优惠,总体算下来比有税商店划算。

因此,一个人10万元的免税额度如果用来购买珠宝,买不了几件就超额了。小兰会使用朋友、同事的额度在免税店代购,但熟人圈子可以借用的额度总是有限,免税额度便成了有价值的东西。她时不时以300元的价格征集离岛机票——根据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旅客在购物时必须已经购买离岛机票、火车票、船票,离开海南本岛但不离境时凭身份证件和机票才能在关口提货。

如果游客在海南时正巧是生日当月,购物会享受额外的折扣,这意味着同样的10万元额度可以购买更多商品,因此这类离岛机票的报酬高达1500元。

小兰透露,也有旅游从业者组织人员从外省进海南岛,目的就是取用他们的免税额度。不过她没有透露“人头”的报酬。

小兰常常跑腿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只是目前海南的四家免税城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海口美兰机场免税店、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则是另一番光景。

这家免税城位于海口市中心、海南省政府正对面。《财经》记者观察到,周五的白天商场门庭冷落,不少店铺里店员比消费者多。然而,夜幕降临之后,这家免税店逐渐热闹起来,在香水化妆品柜台前结账的人开始排队。这与当地居民上下班的时间一致。

张鹏(化名)和妻子推着婴儿车来逛店,妻子想挑选一些化妆品。张鹏告诉《财经》记者,他们是海口本地人,虽然政策规定包括海南省居民在内的所有人,必须在离岛时才能在机场等关口提取免税商品,但是实际上“只要你认识机场的人,就可以提货,不用出岛”。这一说法也得到小兰的证实。

不过,虽然代购为免税城和商家贡献了不少的销售额,但他们却属于海关严厉打击的对象。

7月6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监管办法》,明确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购买免税品或将所购免税品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的、购买或者提取免税品时提供虚假信息等违反海关规定的情形,3年内不得享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纳入相关信用记录;组织、利用他人购买离岛免税品的资格和额度购买免税品谋取非法利益构成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或者走私行为的,由海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天后,7月10日,海口海关缉私局联合地方公安机关在一次打击行动中,打掉离岛免税品套购组织团伙6个,抓获涉案团伙首要分子6名,查获带货“人头”39人,在海安港码头、新海港码头、三亚海棠湾免税店等地现场查扣涉案离岛免税化妆品、箱包、配饰等千余件,扣押手机、电脑等相关证据材料。经初步查证,自今年6月以来,这些团伙利用他人离岛免税额度,组织购买离岛免税商品,向市场出售、牟取非法利益。

专职在海口代购的王莉(化名)对《财经》记者说,自从7月免税新政出台,海关的监管随即收紧,她已暂停大批量到店采购,近期不接急单;她的妹妹帮助带货去广州时曾遭到抽查。

吸引岛外游客,还欠几把火

“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不应该去管(代购)。如果严厉打击代购,海南免税行业的收入、海南政府的税收会减少。”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遊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麦磊明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但是,他又表示,从海南岛外,即大陆市场的角度,应该做一定监管。“如果每天有很多人代购运到大陆销售,那么会搅乱大陆的有税市场,对大陆的税收、金融都有影响;真正去海南购物的消费者也不得不排队,还可能买不到货。”

目前尚没有数据显示海南免税市场中,代购和普通消费者的比例。不过,从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海南免税新政实施的第一周,即7月1日至7日,购物旅客人次排前三的省份为海南(占8.1%)、四川(占7.7%)和湖南(占7.2%),后两者在海南游客的客源地排名中均不在前列。

海南免税市场对岛外的普通消费者真的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吗?如果没有代购,普通消费者能够撑起海南免税市场吗?

首要问题是,外省游客愿不愿意飞赴海南。“飞去海南本身就有成本,大多数消费者是旅游的时候顺便购物,而不是为了购物顺便去旅游。”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对《财经》记者表示,“免税要与旅游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如何吸引内地人去海南是一个问题。如果光是去购物,就比较局限。”

2010年国务院曾经公布计划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但现在看来距离“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还有很远。与普吉、巴厘等东南亚的热门海岛相比,海南在价格、景点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不占优势。

即使是从购物本身来看,目前无论是海口还是三亚免税城的商品价格和数量,都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

以香化产品为例,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最受欢迎的品牌,与日上免税航、跨境电商的价格相比并不算最低。雅诗兰黛的拳头产品“小棕瓶”眼霜可以算是一个比价的基准,海南免税城的价格是680元两瓶,的确低于每瓶510元的官方定价,但在“618”、双11等购物节大促时,电商平台上的售价会低至每瓶300元以下,比免税城的价格还低不少。

在其他代购渠道,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因出境游停摆而转做代购的导游老朴告诉《财经》记者,他最近从韩国乐天等免税店远程拿货,雅诗兰黛的“小棕瓶”眼霜两瓶550元。“海南不便宜。”不过,他声称因涉及进货价格等“机密”,没有向记者展示购买凭证。

苹果手机是海南的抢手货,“便宜两千块的iPhone”也曾在媒体上被爆炒过一番。免税新政规定手机单次限购4件,但是实际上,消费者能买到的手机比限购的数量还少。主要原因是缺货。在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的苹果手机柜台,消费者围着唯一的一个“柜姐”询问何时进货。在品牌方面,爱马仕、路易威登等一线奢侈品尚未出现在海南。

“游客都会精打细算,去海南一趟花的机票、酒店费用能不能通过免税的差价赚回来,不能赚回来,购物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麦磊明说。

麦磊明认为,免税商品价格偏高与市场垄断不无关系。目前,消费者在海南免税店的消费,都贡献给了中国中免(601888.SH,原名“中国国旅”)。海南的“三城四店”完全为其一家所拥有。

“香港零售业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竞争。游客可以去品牌店购买,可以去免税城购买,可以在机场买,选项多了,在价格、品牌方面都有的比较,店铺、商场就愿意让利给消费者。”麦磊明说。

开放竞争是第一步

“我们期待海南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的环境。”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免税零售行业逐渐走向开放,就好比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有税零售行业起步的飞跃发展——当时的’友谊商店’曾经是唯一的高端进口商品零售窗口,但是之后的开放才带来市场繁荣。有了市场允许公平竞争,就能赢得多方的参与、水准的提升、受众的获利,从而可以构建起大都市的优质零售生态。海南自由岛,免税零售肯定需要打破垄断、实现公平,而整个行业也需合规合法的透明经营。一旦透明,很多政府担忧的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自贸港新政的公布,国际时尚行业自然关注;但大家更关注实施开放市场的举措。” 在过去十几年来,吴越一直深度观察着海南高端零售行业的曲折发展,期待现状得以改善。他说:“海南免税市场的概念,不是突发奇想;过去数十年也已经有了‘离岛免税’。最近新政公布,起步阶段暂时还没有打破特许经营的授权,海南的高端零售面貌难以焕然一新。

LVMH集团旗下的路易威登(LouisVuitton)曾在2008至2015年期间,在海南三亚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商场营运过一家精品店,但因市场环境的发展迟缓而撤出。吴越表示,头部的国际时尚高端零售品牌,需要寻找到合适的经营环境、零售项目、营运伙伴,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落成门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建立高端零售生态的逻辑,完全不同于建立工厂或房地产基建项目,不以签协议、握手剪彩为焦点,而是精工出细活的结果。”

这一次,随着免税新政落地,海南省发出了放开免税行业竞争的信号。7月10日,海南省财政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局宣布,按照经营品牌、品种、价格和国际三同步的原则,采用招标等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并确定新增加的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经营主体。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和海南省批准,任何企业不得擅自发布在海南设立离岛免税购物店开展免税品经营的相关信息。

进入6月以来,A股市场免税概念股一路狂涨。王府井集团(600859.SH)率先获得免税牌照,其后,百联股份(600827.SH)、岭南控股(000524.SZ)、鄂武商(000501.SZ)、大商股份(600694.SH)、欧亚集团(600697.SH)、南宁百货(600712.SH)、友阿股份(002277.SZ)、中百集团(000759.SZ)、步步高(002251.SZ)、东百集团(600693.SH)共计10家上市公司宣布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免税品经营资质申请。这些公司均声明最终能否取得资质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不过,上述大多数是百货公司而没有旅游业背景,且无一公开表示布局海南。此时申请牌照,究竟意在海南,还是为了“蹭热度”拉升股价,或者是为了布局另外一种免税业形态——市内免税,尚存在疑问。

除了上市公司的狂欢,相关企业注册量也呈现十倍级的增长。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免税相关的企业共有8623家,其中上半年新增企业达到3871家,同比大涨1377.5%。背靠政策优势的海南省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264家,占据全国总量的49.4%,排名2至4名的分别是广东、福建、江苏等东南沿海省份。

国际免税店品牌也密切关注着海南。诞生于香港的免税店品牌DFS回复《财经》的问询称,“一旦DFS集团得到许可来参与布局,我们一定拥抱良机,在此创建全世界最创新、最极致的零售环境。我们相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将是全面挖掘海南旅游创收的潜力的巨大机会。”

DFS方面与海南免税行业有不浅的渊源。据DFS称,曾经把它在日本冲绳岛首创的国人免税零售店模式分享给海南政府和中免;2012年起,DFS为海免在海口美兰机场的免税店供货。双方的合作持续了7年,后因中免收购了海免51%股权并接管了海免的供货业务,在2019年初终止供货。

在海南自贸港的宏伟蓝图中,现在炙手可热的“免税牌照”在未来或许不再是一个敲门砖。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5年前,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建设海关监管特殊区域。

业界对于“全岛封关运作”的理解是“全岛免税”,即香港“全岛免税”模式。届时,海南岛的任何一家门店都是免税店,品牌方的销售无需依托于特许经营的免税城。这对于品牌方而言是更大的吸引力。吴越表示,期待政府如何尽快让全岛封关运作落地、杜绝走私,建立公平的市场机制。

无论未来海南免税业的开放走到哪一步,可以肯定的是,中免在海南的垄断地位不会一直保持下去。

不过,即便打破垄断,在海南岛上,中免也已占尽先机。因历史积淀、项目资源等优势,其龙头地位在短期内难以被撼动。除了拥有目前海南全部四家免税城,中免还在建设海口市国际免税城。


这座免税城位于海口市西海岸新海港东侧,拟建设规模约93万平方米,含免税商业、有税商业、办公、酒店、人才公寓等,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国际免税综合体建筑群。该项目拟投资金额128.6亿元,计划在2022年1月竣工备案、商业进场,2022年6月开业。

中免所属的中国旅游集团表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调整堪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集团将充分用足用好优惠政策,进一步丰富离岛免税商品种类,优化商品结构,引进国际一线高品质、高水准的产品,以迎接这次离岛免税政策调整落地,满足岛内外居民游客高端消费需求。

截至发稿,海南省商务厅、海口海关、中国旅游集团、王府井集团均没有接受《财经》的采访请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