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读大连“环境革命”》 (三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复制链接]

84

主题

86

帖子

70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8:5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读大连“环境革命”》
(三集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编者按:2016年8月5日,就在大连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星海广场的一根华表被鬼鬼祟祟悄没声地拆除了。可作为“恶人知其善”,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薄熙来组织大连进行的环境革命能被拆除吗?在大连市老百姓全力支持下,由薄熙来主抓大连进行环境革命的记忆能被抹平吗?这部由大连电视台制作的片子,2003年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非常好。现将当年熙来省长特别交代笔者撰写的,这部三集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单独发表出来,只希望人们能给历史一份应有的尊重。
这是巴黎,这是威尼斯、温哥华、悉尼、亚特兰大,历数世界名城,无不以环境优美而著称。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让地球充满生机”。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愿。
2001年,联合国评选“全球环境500佳”,大连成为世界唯一入选的城市。
曾以重化工为主的大连,近些年所发生的变化,给世人启示颇深的是——(推出片名)
著名环境专家曲格平教授认为:计算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应扣除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环境成本包含,制造产品所用的自然资源本身价值;制造、使用产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整治修复费用。
如何以最小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各城市要致力于解决的重大课题。
   
环境革命带来环境优美(第一集)
10年前的大连还远不像现在这样漂亮。
采访:大连市市民(同期声)
“那时的大连作为重化工业城市,那煤烟,黑了去了。”
“那路除了坑就是包,血要命的颠,没法走车。外地车进大连长龙要排几个小时。”
“那土层薄啊,一锹下去就见石头。”“那雨水少的可怜,听说缺水在联合国都出了名。”
当时,不少城市都定位于向国际大都市发展。而大连市提出的理念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 重在质的提高,而不是量的扩张。大连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受客观经济规律制约的,“大有大的难处”。而一些世界名城,如悉尼、温哥华、亚特兰大、巴塞罗那,市民喜欢,游客向往,虽然不大,但有名气、有人气,还很能赚钱。
   
1993年,一个鲜亮的名词--环境革命,在大连被叫响。起初,大连的老百姓对这一名词,只感到新颖,还不完全理解。
大连的环境革命先是从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开始。当105家污染企业关闭或搬出市中心,大连市区年减少工业废水1243万吨、化学需氧量3007万吨、二氧化硫7330吨。全市所有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是中国环境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
  1999年与1980年相比,空气环境质量中自然降尘降低35%、二氧化硫降低36.7%、氮氧化物降低34.3%、总悬浮颗粒物降低80.5%;海域中油类降低16.7%、砷降低50%、铅降低97.5%。建成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实现了无害化处理,产业废物安全处置场建成投入使用,在国内率先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无磷洗涤用品,治理“白色污染”;建有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等特殊需要保护区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0%。颁布实施36个地方性环保法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8年间人均GDP增长3倍多。
大连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招人喜欢。

  人们说,大连的楼房别有风味。其实,大连的建设者有个体会:城市给人的感觉,路,比楼还重要,广场,比路还重要。
一条条城市主干道、一座座立交桥相继建成;东北地区第一批无人售票线路通车;123公里的黄海大道建成,第一条环城旅游线路峻工,32公里的旅顺南路、35公里的滨海观光路,蜿蜒穿行于绿山滨海之中。
截至2000年底,大连城市公交线路达64条,城市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19台,使大连成为一个行车方便、又不塞车的花园城市。
   
大连市被评为全国城市畅通工程第一名。外地人惊奇地“发现”,大连街上有“四少”,即电线杆少,摩托车、自行车少,警察少,道边摆摊儿的也少。那是因为大连电缆下了地,摆摊退路进了厅,自行车禁上主车道,交通管理实行了现代信号管理。
大连人忙完了路,又忙着建广场。因为有了广场,城市才有中心感。
这些年,大连市新建230多处游园、街心绿地,新建了海军广场、星海广场等大大小大30多个广场,使大连成为一座宽敞通透的城市。
作为城市环境,也需要绿地和大树。仅5年时间,大连在市区内,就恢复、扩大、新增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新种法桐、雪松等大树,早已绿树成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10多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
大连人讲,一个城市不怕不大,就怕平庸。
大连是个年轻的滨海城市,她用足球、时装、鲜花、绿地、广场、喷泉表现着城市的朝气;以空气清洁,设施完善,企业挣钱,交通便捷,适合人居,呼唤着四海宾朋。大连已成为一个干净、清新,满眼滨海风光的现代都市。

  有魅力的城市,必是有特色的城市。
   塑造城市特色,既要充分考虑城市自身特点和优势,又要广泛借鉴古今中外的城建经验和建筑风格。大连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使建造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
从滨海路观光到金石滩旅游,从海之韵到星海广场,从日本风情街到俄罗斯风情街,自然、人文,绿色、科技,古典、现代,风格迥异,交相辉映。
当来大连的游客,无不为大连的美丽而倾倒时,且不知,大连搞环境革命,仅将日伪时期的地下输水管线、煤气管网、地下电缆,全部进行更新改造,那花在地下的钱,怕要比花在地上的钱还要多。为大连的城市建设,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大连先后完成了环境基建项目和重点治污项目300多项。彻底治理了市区41条沟河,建设了马栏河、春柳河等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建成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厂、建设煤气新厂和多座热电厂。
城市要越建越美,管理要越抓越精。
抓城市管理,制度更带根本性。为此,他们在城市建设管理上,推出一连串的改革。
对城市规划审批权,建立市长办公会议审批机制;房地产综合开发,在“放开市场、有偿使用、公平竞争、统一管理”的方针指导下,形成集中审批、联审备案机制;对城市建设资金实行“先算后花,总量控制”,严格申报,层层把关,逐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对建设项目,建立专家咨询、公开招标、项目负责的管理机制;对投融资实行多渠道、多层次筹措、使用和管理机制。
城建是令多少人垂涎的肥肉,城建之路倒下了多少意志薄弱的干部。大连在城建上的一连串改革,其影响力已远远超出城建的范围。
大连着力加强城市法制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城市管理工作既充满活力和生机,又协调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就在这坚韧的努力中,大连长高了,变绿了。大连变成了最适于人居的城市,那优雅的住宅楼、购物中心、写字楼、电信、服务设施、观光点、滨海健身房,便利的交通,成龙配套。仅高档住宅楼就被三分之二的外地人购走。影视名星、科技人才纷纷落户滨城。这是人才吸引,也是经济效益。
老百姓记不住那么复杂的数字,但他们特别相信直觉,当他们亲眼目睹了这修马路、搬工厂;扒小房、拆围墙;铺草坪、建广场等一幕一幕之后,真切地感到大连的空气更清新了,大连的海更蓝了,大连的河更清了,大连的地更绿了。
随着“大连在优化”,大连连续两届被授予“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十佳城市”;率先进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列;还被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城市治理先导城市;2000年,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全面考察后,评价是:大连环境建设的实践“成功地解决了环境问题,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极有意义的贡献。”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城市,在较短时间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规划,迎头赶上,将一个重化工业为主的城市,变成了花园式城市。听听大连的老百姓咋说。
采访大连市民:“哎呀妈呀!俺们这是出了家门,就进花园”。“眼看大连日新月异的变化,简直把俺乐悔了,就像做梦。”香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陈鲁豫在路边问一女士,对大连环境的印象。这位女士讲起大连,滔滔不绝神采飞扬,鲁豫不解地问:你是干啥的?答:俺下岗了。又问:现在干啥?答:俺又上岗了。再问:你对大连挺自豪啊!笑答:何止是豪迈,俺感到傲慢!(同期声)
从环境建设到环境经济(第二集)
 
当大连市民为有公园般的优美环境而感到惬意时,大连市的决策者则在思索,如何把城市当作重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步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快车道。1996年,大连市政府拟分18批对177户耗能高、污染大、效益差的企业实施搬迁,到2000年末,已完成105户企业整体搬迁,腾出市区土地300万平方米。出让腾出的厂区土地、部分厂房,企业获取协议资金31亿元。
   
国企搬迁,盘活了存量资产;组建大化集团、大纺集团、大显集团等实现了资产重组;70万平方米盐岛区基本化工原料和金州精细化工基地在搬迁中兴建;用搬迁企业腾出的土地,陆续开发建设了一批办公、商务、住宅精品项目。
随着工厂的搬迁,烟尘少了,大烟囱撂倒好几百根;大货车少了,交通更顺畅了;排污的管子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轻了。随之而来商业区多了,居民区多了,绿地也多了。
对搬不走的企业,则就地整治。大钢集团降伏“红尘”,建成一个花园式工厂。全市1311个工业企业污染源于1999年全部达标排放。
  
在环境经济建设中,大连市民得到了极大实惠。1993年以来,大连市共完成住宅面积3000多万平方米,安居解困住宅400万平方米,改造市内34块低洼地和24个棚户区。市区200万市民中有100万人搬进了新居,其中45万人自己没有花钱,全靠政府运作就住进了新居。在大连一套普通住宅也需15万元,15万户住宅就得200多亿元!
大连市民对政府是信赖的、是支持的,大连是座有凝聚力的城市。
8年间,大连市共拆除违章建房、危旧房1500多万平方米,117个马路市场全部退路进厅,却未引发任何社会动荡。
2000年9月26日,沙河口民权小区二期工程动迁开始,3063户居民,竟在5天内全部迁走,未发生一例上访事件。
抓环境经济就是抓金融贸易和旅游的发展,就是抓高科技产业。越是高新产业,越是现代产业,越需要良好的环境。
  
建设全国环保产业的研究开发中心;建立环保产业孵化基地;建立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建立环保人才高地;建成全国环保产业的服务中心。
        
这几年,外资银行纷纷涌入,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生物工程势头强劲,信息产业快速发展,软件园如新竹拔节,双d港建设一派繁忙,大连被国家确定为国家软件示范城。
   1993年,大连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对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进行战略性调整,使大连逐步成为具有区域性航运、商贸、金融、旅游、信息城市。从环境建设到环境经济,大连如果不给城市功能作科学、合理的定位,把临港的产业及相配套的产业做大,就会辜负老天爷的恩赐。
  
  为提升城市功能,大连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这是投资30个亿的基础设施项目——引碧入连供水工程,它使大连日供水能力翻了一番。又投入12个亿,把英那河水库的水引入大连。大连用水困难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
全长50公里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改善了大连城市交通结构,缓解了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矛盾。快轨交通从市中心区穿过,把七个先导区联在一起,周边地价大幅度提升,外商纷至沓来。
代表人民的利益,完善城市功能,代表先进的文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大连又建设了森林动物园、极地海洋动物馆、圣亚海洋世界、自然博物馆、市民网球馆等近百项文化、体育、卫生设施,使大连更具国际色彩。
就在一个个城市精品问世中,大连城市框架和功能也在不断提升,市中心已逐渐调整为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至2000年,第三产业在大连的比重10年间已上升14%,现已接近50%。2000年,全市国有商业实现利润连续5年位居东北各大城市首位;接待海外旅游人数及旅游创汇连续4年增长30%;各种展会络绎不绝;大连商交所的期货交易额已过2万亿元。全市GDP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抓环境经济就是抓跨越式的发展新经济。1999年大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1992年增长371.5%,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29元,是1992年的3倍多。全市可支配财力由1992年的21亿元,到1999的95亿元,年均增长21%,2001年则达到114亿元。大规模的投入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解决了城市就业;大规模的城市引资、投资,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使全市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的《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按照国际化城市标准,在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服务功能上,21世纪,大连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五大国际性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一般人眼里,大连是一个港口城市、旅游城市、花园城市,其实,在10多年前,它还是一个典型的重化工城市,大连的老居民对其污染程度还记忆犹新。而现在,大连不仅在利用外资、出口贸易、旅游创汇方面,排在东北各城市之首,而且它的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也排在东北各市数一数二的位置。
大连的变化证明:环境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新经济;是以人为本的新经济,具有强大的发展后劲。大连运用环境经济,走出了一条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条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
环境革命的市场运作(第三集)
来大连的外地游人,在直观感受到大连的风采后,又常常提出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城建投资这么大,钱从那里来?
  大连创造性地提出:国企是国有资产,城市本身也是国有资产,经营城市本身就是“聚宝盆”!政府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征税,也可以通过经营城市增收。如果市长的兴趣不在城市,城市就会因疏于管理而出现脏、乱、差。以经济眼光来看,就意味着国有资产在悄悄贬值,在白白流失。
市政府对企业要关心,但不能政企不分越俎代庖。市政府既要关心企业的兴衰,也要关注城市本身的发展。市长的第一责任是建好城市,管好城市,要把市民安顿好,把软硬环境建设好,城市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这几年,大连搞了许多城建工程和设施,财政不仅没有背债务,财力反倒越滚越大。
大连1992年全市的可支配财力,其中可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市县两级只有8000多万元。到2000年,大连可可用于建设的资金已达50多亿。
大连将市区内污染严重的企业搬迁,搬迁的建筑费、设备费、运输费、补发职工的工资、劳保、医疗费,以及分流职工的安置费,从何而来?凡搬迁的企业,厂房、设备均已不值几个钱,但由于大连整体增值了,105家老厂的搬迁改造才成为可能。
  
用良好的环境条件,吸引内外资金,是大连从环境建设到环境经济的另一来钱之道。
几年来,大连近百个大型公建项目,80%是引资建起。目前,星海湾国宝花园、胜利广场、先施秋林、香格里拉、希尔顿、沃尔玛等项目都陆续建成。
    对于一个国际化城市来讲,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人际关系、市民素质、社会风气,在城市建设中作用不可低估。而一个城市的开放、接纳程度提高了,市民的合作、创新精神增强了,对环境革命和招商引资,又会产生积极影响。
就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东亚的非常时期,大连实际到位外资依然保持在每年10多亿美元。这些年,大连在城市建设上就直接引进了外资354亿元,兴建大型公共项目60多个。世界500强大企业中有60多家著名企业落户大连,三资企业由1993年的1000多家发展到近8000家;全市年进出口总额也突破了100亿美元。
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外商的投资或追加投资,使大连的经济,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商务活动,充满了活力;也提高了对周边地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还带动了商贸、旅游和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大幅度增值。
发展城市还有什么来钱之道?
这是1993年时的星海湾,放眼望去,荒滩一片,垃圾飞扬,经两年的“精卫填海”,如今的星海湾寸地千金,仅土地一项就给星海湾带来30个亿的收益。一些大项目争相在这里落户,会展中心、金融大厦、现代博物馆、网球馆、信息港、星海国宝、古堡博物馆等,雨后春笋般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昔日的荒海滩,变成大连对外开放的又一先导区——星海商务区。
一个城市如何提升竞争力,实际是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使城市增值。大连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城市资产大幅增值。几年来,收取了土地出让金123亿元;市内四区平均地价增长了5倍,而大连市建成区160多平方公里,土地整体增值的效益是多么巨大。城市地面建筑由价值700多亿元,已增加到3000多亿元。大连市政府未因城建背包袱,经多年发育,由小到大,到1999年,大连当年投入城市建设的财政资金就已达到40多亿元,比1993年增加了50多倍!

    大连的领导深有体会地说,任何一个城市的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改造城市的历史机遇弥足珍贵。一个城市大规模地拆旧建新,恐怕三四十年才有一个轮回。绝不能随便把土地批租出去,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那可要遗恨千秋了。
这些年,大连限量批租土地,而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又高度集中,全部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用于土地的再生和增值。
通过科学规划,美化环境,土地出让,促使城市增值;增值的城市又吸引了更多的外资、更多的旅游者、更多的人才、更多的高新技术项目回报给城市。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积累,滚动发展,才使人们真切感到“城市环境也是重要的国有资产”。正是这一系列的机制创新和市场化运营,才有了大连的美丽景色,才有了与世界同行的大连。
大连就这样树立起城建也要讲产出,城市功能和环境建设也是生产力的新思想,走出了一条有偿使用,合理分担,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环境的新路。
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和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制是大连在近几年工程组织中实施的一条成功经验,在建设系统,去年就抽调局级干部、处级干部几百人深入到重点工程第一线担任项目组负责人,对工程一包到底。

  在那难忘的岁月中,在大连市的干部中,崇尚的是:少休息,多干活;少花钱,多办事;少享受,多奉献。市里各城建项目的工地,随处可见市里领导的身影。市政府的办公会全在晚间开,灯光几乎天天亮到深夜。连机关把大门的老师傅,都十分感慨:这帮父母官当得也真是不容易!经过了多少日日夜夜,仅建委、规划局的技术人员,光图纸就画了几万张。看着这堆起来达数米高的图纸上,大连市的干部树起了良好的形象。
这座百年城雕上镌刻下的脚印,记录着大连的百年风雨,而这近10年间留下的坚实足迹,深深烫烙在这城市环境革命的历史上。
大连市的领导始终认为:大连,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需要一个大背景,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安定团结。没有这个大政策和大局面,任何一个城市想孤立地发展是不可能的。而在这10多年间,很多城市的发展经验,又足资大连借鉴。
1999年9月9日,是大连市民难忘的日子,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大连题词: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北方明珠大连,正如朝阳初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