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识主席晚年重大贡献 育青年马列理论队伍 借鉴俄版新教科书

[复制链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1: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恩远:蔑视国家历史不可能形成民族认同 ——俄罗斯新编历史教科书的新观念、新标


  作者:吴恩远    来源:昆仑策网【授权】  发布时间:2020-07-28 09:41:4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普京认为,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人们只有历史的耻辱感,蔑视甚至仇恨自己国家的历史,否认国家的历史经验,任何民族认同都不可能形成。“如果没有尊严感、没有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批评是对自己的贬低,毫无成果可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没有统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从2007年起俄罗斯政府开始着手编写国家统一历史教科书,2016年,经国家审定的教科书正式出版。本文旨在探讨俄罗斯教科书的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揭示其体现的历史标准和历史观念。
一、新编教科书的缘起
苏联解体前,各级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完全根据国家法令统一编写,目的是实现国家对学生规定的培养目标。如李玉兰和赵玮的论文提到,1987年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审定的《苏联普通中学章程》(草案)规定:普通教育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学校的目的是培养能创造性参加社会改革并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信念坚定的全面发展的人。而这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科书来体现的。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府认为:俄罗斯必须实行多党制和思想领域的多元化。俄罗斯联邦宪法第13款规定:“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不容许作为俄罗斯联邦国家的或者垄断的意识形态。”这样,在教学领域国家没有进行统一思想教育的教科书,学校和教师完全根据各人喜好选择教学参考书。
然而苏联解体证明:多元化的思想必然导致教学思想的混乱,直接影响到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2007年6月18-21日,俄罗斯召开全国社会科学教师会议,着重研讨历史及人文社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6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部分代表进行座谈,首次谈到修订历史教科书问题,要求在历史教科书中体现国家对历史和当代世界发展“新的观念”。普京呼吁全俄科教工作者在历史学和社会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要制定统一的教学标准,鼓励编写和出版新的教科书,绝不容许丑化、歪曲俄罗斯民族的历史。这就预示着历史教学领域将出现重大方向性变化。
2014年1月16日,普京又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历史教科书修改工作委员会成员和作者。通过多次征求广大教师意见,85%以上教师赞同重新编著新的、统一的教科书,他们认为此项工作意义重大。
第一,解决历史教学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盘西化”的现象。教师代表列昂尼德·波利亚科夫指出:1990-1991年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解除了武装,在思想领域取而代之的是所谓全人类价值的一些抽象模糊的概念,如“自由”、“民主”、“市场”、“人权”、“公民社会”等。以前的道德观念发生巨变,导致头脑一团糟、社会一团糟。因此必须改变盲从西方民主的观念,制定新的合乎社会发展理念的教科书,培养一种民族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俄罗斯人的世界观。
这就不可避免要突破俄罗斯宪法“不容许存在垄断的意识形态”的规定。对此普京这样解释:制定统一的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有统一的观点,并不意味着用官方的态度来统一意识形态领域。这里主要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要贯彻逻辑一致性;认识到国家及其体制在整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可割裂性和相互联系性;看到尽管过去发生了最具悲剧性、最复杂的事件,但仍然是祖国历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历史是民族统一和历史文化基因的基础。他认为,可以容许教科书有不同观点,但绝不容许污蔑或者丑化国家历史。
第二,消除俄罗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教师们指出:当前俄罗斯充斥着全盘否定,甚至丑化俄罗斯历史特别是20世纪历史的教科书。这些教科书以否定苏联历史和批判苏联社会制度为主题,竭力渲染苏维埃时代的黑暗、荒诞和痛苦;否定先辈在过去的年代所做的一切,或者轻视近百年来俄罗斯国家的存在,抹黑全部苏联历史;甚至否定卫国战争的正义性,把这场战争写成两个极权主义政权之间的争斗,大讲战争带来的灾难,企图把苏联人民说成实际上的失败者。

在与历史学家的座谈中,普京强调,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孩子们对祖国历史上的重大事实和杰出人物的事迹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最主要的是必须客观、公正,而且要尊重自己的历史,热爱自己的祖国。普京认为,针对苏联时期的评价,都不能从某种意识形态出发,对国家和人民在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加以诋毁。
第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20世纪90年代的国家危机不仅使俄罗斯社会经济遭受重创,也使俄罗斯思想文化受到沉重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展开对俄罗斯的文化围剿和精神侵袭,恶果已然显现:原有的价值观念崩溃,价值定位出现偏差。普京主张尊重历史传统,树立家庭观念,重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他认为,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同时,对自己的历史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人们只有历史的耻辱感,蔑视甚至仇恨自己国家的历史,否认国家的历史经验,任何民族认同都不可能形成。
二、新观念、新标准
俄罗斯编写新教科书首先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以什么思想观念统率教科书的编写?这好比是新教科书的“灵魂”,为此提出了教科书的“新观念”。二是选择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入教科书?这好比是构筑教科书的“血肉和骨架”,为此提出了教科书的“新标准”。
早在2007年普京第一次会见历史学家、商讨历史教科书时,就提出编写教科书需要统一的标准,强调新标准的实质是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于对学生思想的培养。2013年2月19日,普京提出编写教科书需要“统一的观念”:俄罗斯历史是合乎逻辑发展的不间断过程;其中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相互影响的;必须尊重国家发展的每一页历史;俄罗斯国家的命运是由不同民族、传统和文化融合而成的。这使“新观念”的内涵更加具体化了。
受总统委托,俄罗斯历史学会制定了俄罗斯统一历史教科书的“历史文化标准”。“新标准”是学校历史教育内容的依据,既适用于基础教育,也适用于深入研究历史和人文学科的职业教育。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求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接受的基本原则是:公民社会的价值(法律至上、社会和谐、国家稳定、自由与责任等);俄罗斯历史发展各阶段的传承性;近现代历史上妥协和相互尊重是处理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必要条件;明确掌握俄罗斯历史知识的意义,等等。
第二,对俄罗斯每一历史阶段列出了主要资料清单,规定了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的内容。例如,新标准列出了从古代到近现代历史的章节内容,每一章也列出了需要编写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就意味着,自此以后,不是什么书都可以称之为“历史教科书”,对于俄罗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写什么、不写什么,都有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提出了对一系列引起社会激烈争论的“历史难题”的基本观点。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期里,对于苏联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社会上都存在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观点,给许多教师造成教学上的困难。围绕这些“困难问题”,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工作小组在学界组织了多次讨论。丘巴里扬院士代表工作小组向普京汇报了对20世纪俄国革命的看法。第一,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以及后来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这个观点。第二,对于怎样评价苏联社会,较为一致的意见是:20世纪30代苏联选择了一条现代化道路,其中既存在积极因素,也由此产生了某些消极影响。第三,关于苏联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包括中亚国家、高加索地区加入联盟,某些人认为这是俄国殖民化过程,工作小组认为,不仅要注意到统一多民族的特点,更要注意这些民族加入联盟的结果,从其经济的发展、政治声望的提高、国民意识的增强等方面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成就。
普京对此总结道,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评估,如彼得大帝改革和卫国战争的代价的评估当然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到这些事件的结果和影响。一些人认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欧国家陷入斯大林体制的黑暗之中;但是,如果德国法西斯在这些国家胜利了,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可以说某些国家将不复存在。普京强调:编写历史教科书的目的在于,不仅使我们的民众了解国家的历史并知道如何客观评价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学习,每一个人明确自己对我们现在生活着、并且将来仍将生活着的国家,应该担负的责任。
三、新编教科书的结论
在俄罗斯教育科技部、国家历史学会和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通过国家审定,正式成为俄罗斯学校统一使用的教科书。涉及20世纪俄罗斯历史的有两个版本:一是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俄罗斯历史10年级教科书》(托尔库诺夫院士主编),共3册;二是大鸨出版社发行的《俄罗斯历史10年级教科书》(沃洛布耶夫院士主编),共1册。之所以称它们为俄罗斯官方认定的教科书,是因为它们具有两个非常鲜明的标志:
一是扉页上明确写道:“本书经过俄罗斯教育科技部推荐”;

二是封面或扉页上明确注明:教科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历史文化标准”编写

限于篇幅,本文着重介绍由托尔库诺夫主编的《俄罗斯历史10年级教科书》(从1914年至21世纪初),该教科书对学界比较关注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作出了新的结论。
1.关于十月革命的意义。
苏联解体后,有一种看法,把苏联解体归咎为十月革命的“原罪”。如俄罗斯政治学家Д.А.沃尔科戈诺夫说:“苏联历史的悲剧是由列宁的社会主义实验预先决定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十月革命胜利周年庆,列宁在莫斯科革命广场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前发表讲话     Olive Archive/ 供图】
新版教科书指出,
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布尔什维克创建的新社会制度更成为全世界千百万民众的榜样。世界各地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共产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成为世界革命的先进代表。1919年3月俄罗斯联合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成立了共产国际,并力图组成‘世界苏维埃共和国’。十月革命的思想不仅影响到革命者,‘资产阶级’国家领导人也清楚认识到,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革命。十月革命的共产主义影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逐步实施缓解社会内部矛盾、避免发生共产主义运动的政策”。

2.关于苏联30年代的评价。
关于苏联30年代的评价是苏联历史争论最大的问题。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管理体制最终必然走向这种可悲结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世纪50年代,苏联斯大林格勒水电站安装了22 台水轮发电机。图为施工中的水电站机房     阿·玛克列佐夫 / 供图】
新版教科书写道:
开始于19世纪末期的俄国现代化,一直持续到20世纪之初。俄国现代化的新阶段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联,这是世界历史此前从未见过的独特的现代化模式,仅仅在10年之内就奠定了苏联工业强国的基础,在世界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下保证了国家具有强大的国防生产能力。在生产规模方面,苏联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强大的经济潜力并不意味着苏联天生就具有绝对优势。苏联社会全面现代化,只有通过动员起多民族人民共同的、创造性的和忘我的劳动,才有可能实现。

教科书总结道:
“苏联依靠劳动英雄主义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劳动强度实现了经济独立,并成为能够生产任何工业产品的大国。国内已经形成的工业潜能可以匹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水平。”

这段话说明,苏联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独特的现代化模式,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苏联的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功。2017年6月16日,普京接见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时也对30年代的苏联社会作了评价,他说,斯大林的所作所为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3.关于苏联解体及其原因。
新版历史教科书比较详细叙述了苏联解体的过程及原因。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际,曾把当时的苏联说成是“停滞时代”,学界很多人据此认为当时的苏联体制已经无可救药,必然崩溃。新版教科书断然否定这一点,认为当时国内的状况“并不是什么悲惨的境地”,实际上,20世纪70年代是国家历史上发展最顺利的时期:私人汽车进入家庭,工资水平不断增长,20世纪80年代1 亿多人改善了居住条件;当时苏联在宇航技术、热核武器研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教科书也承认苏联当时经济发展出现了问题,表现在:落后于当时正在兴起的世界科技革命发展潮流,计算机技术水平与西方差距拉大10年以上;生产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太高,轻工业农业长期落后;人均寿命下降到世界第37位。因此,苏联必须进行改革,不改革没有出路;但并非国家当时就必然失败。
新版教科书指出,
当时苏联面临两种改革模式的选择。第一种模式是中国式的改革道路,由执政的共产党在坚强的政治领导下改革经济体制,这样可以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实行深刻的经济变革。第二种模式是捷克-匈牙利模式,即把国民经济体制全面纳入市场化改革,同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然而,当时很多领导人和学者都认为,中国模式不适宜苏联,关键原因是苏联社会民众更倾向于在消费标准上向西方看齐。

教科书也毫不隐讳地指出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人开始对共产主义思想和现存秩序产生厌倦,对保持旧的政治体制不感兴趣

1985年4月,戈尔巴乔夫宣布实行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戈尔巴乔夫等人还是认为改革推进不明显,原因在于党内有一个“阻碍机制”,于是从1987年开始转入政治改革,大规模撤换干部,制定“公开性民主化”的政治纲领,批判和重新评价苏联历史。对此,教科书写道:
揭露斯大林主义、研究阻碍机制后,他们得出结论:苏联一切不成功的原因是这个社会制度。”
而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促使各种思想、社会、政治、民族、宗教和利益等关系激烈冲突,对社会事态的不满最终形成对政权组织体制的大规模不满。

教科书的这个看法是戈尔巴乔夫也承认的。2010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纪念改革25周年的一次会议上说道:
“苏联解体并非不可避免……苏联是我们自己毁灭的。这是我们的失算和错误。是我们的改革者们自己犯了错误。”

新版教科书在卷首写有“导言”,在卷末写有“结束语”,代表了本书编者要求青年学生通过学习苏联20世纪历史应该接受的观念和得到的启示。教科书希望学生从20世纪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树立振兴国家的志向。教科书指出:
从1914年到2014年100年间,俄罗斯经历了两次衰落、两次解体(沙俄帝国灭亡和苏联解体);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付出了超过3000万人死亡的代价。学生从中必须了解俄罗斯民族的独特品格: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人们依然在自己的同时代人和前辈中探寻和宣传最崇高的精神和最好的道德榜样。所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俄罗斯又得到了复兴。

教科书最后强调,
21世纪应当成为新的、复兴的俄罗斯的世纪,这就需要克服以前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历史中国”,原刊于《历史评论》2020年第2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3:25:20 | 只看该作者
新版历史教科书文革部分的重大修改
楼主:扬眉剑出鞘41Lv 14 时间:2018-01-12 23:02:05 点击:34902

新版历史教科书文革部分的重大修改!!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其一,旧版本教材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其内容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合并,统称为“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二,把旧版教材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这一句改为【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旧版教材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这一段论述,容易引起读者误解,其一,误认为党和国家没有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其二,误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初衷全部是错误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教材标题中的“动乱”与“灾难”两个词语消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其三,新版教材在最后结语处,添加了一句:【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这一句非常妙,秒就妙在他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简单地发泄情绪,这是非常正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此可见,新教材的表述有利于将党和人民对文革历史的态度与敌对势力制造的党史方面阴谋史学、阴谋论做了鲜明的区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4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3:31:2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教科书删除“文化大革命”?出版社深夜回应!发布时间:2018-01-13 12:09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近日,有人在网上发帖称新版历史教科书删去了“文化大革命”一课,引起网民关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月10日深夜,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出回应:实际情况是,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专题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将在2018年3月春季学期投入使用。
  相关新闻
  人民教育出版社回应,统编历史教材按照新的编写体例,在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将“文化大革命”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重点讲述,分6段全面系统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危害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主要内容是,第一段讲“文化大革命”发生的背景;第二段讲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揪斗,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第三段讲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第四段讲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第五段讲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结束;第六段讲“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需要我们反思和总结。
  实际上,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关注,很多人都表示要客观地对待这段历史。

  学者观点
  历史学者张鸣:应该让“文革”史进入教科书
  历史的真实,是人类重建未来的基石,“文革”历史的真实,则是中国告别“文革”的起点。
  执政党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段历史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个民族,对于每个老百姓,特别是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何等的灾难。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绝不可能通过封存一段历史,就可以忘却掉这段历史,然后还可以让这段历史不再重演。
  要吸取历史的教训,必须反复告诉我们的后代,曾经发生过什么。它们不应该是教科书上轻描淡写的段落,而应该是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对历史知之不多的年轻人,必须了解、反思和直面的过去。
  当然,真正吸取“文革”的教训,还有待于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在中国,因为人为的中断,已经相当荒芜了。当务之急,是马上动手充实我们的教科书,把现有研究已经证实了的“文革”的灾难,原原本本告诉后代,不要只是抽象的几句话,而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描绘,有具体数据的历史事实。同时,重启“文革”的研究,开放“文革”的文化讨论和艺术再现,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再误以为“文革”是一种美好的经历;让很多对“文革”怀有理想化情结的人们,逐步认清“文革”的真面目。
  单仁平:“文革”已被彻底否定
  “文革”已被彻底否定,在中国“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革”在中国不可能重演。十年浩劫给中国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也让许多中国人留下了永久的人生伤痛。……彻底否定“文革”,有助于中国社会对各种失序的危险保持高度敏感和警惕。
  最近这些年,不少发展中国家持续发生内乱,但却难以撼动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革”的惨痛教训给中国人带来了某种“免疫力”。没有人比我们更害怕动荡,没有人比我们更渴求稳定。
  “文革”那一页彻底翻过去了,改革开放的大跨度前进把中国带到全球化的前沿,我们一心一意做实事,创造了与外部世界相比的赢局。而把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是最基本的历史经验。
  我们早就对“文革”说拜拜了,今天可以再说一遍,“文革”不能也不会卷土重来。中国今天的格局中已根本不再有“文革”的位置,关于它是否会重演的争论,答案是非常明确的。计算机联网的时代,何须担忧算盘会不会涨价。中国人的集体思维升华了不知几个维度,人们绝不会允许“文革”那一套再追上来纠缠我们。
  冯骥才:《历史永远是活着的》
  黑暗本身是变不成光明的。我们从悲剧的历史中能获取的只有真正的认知,警戒今天,告诫未来。
  我的历史观首先是活着的。历史不仅存在于文献或史书中,在博物馆内,在一天天远去而逐渐模糊的岁月里,也存在我们的观念、话语、行为、习惯和下意识中,不被我们察觉。
  比如“文革”的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斗争哲学、破坏欲、非理性的盲从、躁狂症、反文化及反文明,在当今充满博弈和网络化的时代,不是依然在被表现、演绎和“传承”着吗?不是叫我们忽然感觉似曾相识、甚至还会被我们自己不经意地表现出来吗?
  不管什么样的历史,只要正面和诚实地面对,本质地去追求,科学地去认识,负面的历史就会成为未来有益的告诫,成为我们自信的根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教育问题,你是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主播君分享你的看法吧!

  来源:
  综合整理: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历史教材专题讲述了“文化大革命”》、《应该让“文革”史进入教科书》、环球网:《单仁平:“文革”已被彻底否定》、《历史永远是活着的---<一百个人的十年>新版再记》。
  编辑:陈凤莉 杨宝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16:24:21 | 只看该作者
多国共青团和进步青年组织抗议法国在非洲的帝国主义行径CCNUMPFC · 2020-07-28 · 来源:WorldCommunistParties




  7月18日抗议者在克莱费朗
  多国共青团和进步青年组织抗议法国在非洲的帝国主义行径
  (华中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研究中心  闫莉萍  编译)
  【编者按】2020年7月22日印度左翼网站“人民快讯” 发表了该篇文章,谴责法国企业在原非洲殖民地的掠夺行为。原文如下:
  7月18日,星期六,几个共产主义和反帝国主义青年团体抗议,要求结束法国帝国主义在原非洲殖民地的军事和经济演习。
  7月18日,抗议者在法国的克莱蒙费朗举行了大规模反帝国主义示威活动,谴责法国帝国主义在原非洲殖民地的军事和经济行动。他们提出了许多要求,包括结束法国在非洲的战争,法国军队撤军,关闭法国军事基地,以及将非洲的财富归还给非洲工人。
  许多进步青年团体的参与了本次游行,其中包括青年共产主义者(JC-Lyon)、青年共产党员-13、下莱茵省青年共产主义者、卢瓦尔青年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青年团、法国青年革命者联盟(UJR)、比利时青年共产主义者(JCB)、布基纳法索民主青年组织(ODJ)、苏丹共产党(SCP)、法国布基纳法索学生协会。
  抗议者还提出停止在非洲原殖民地使用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简称:非洲法郎CFA franc),以及停止使用计划于2020年推出的统一货币“Eco”。自1945年以来,法国的非洲殖民地开始使用“法国在非洲殖民地的法郎”作为货币。这个殖民地的货币被改为非洲法郎,如今许多非洲地区仍地在使用这一货币。大约有8个西非国家和6个中非国家继续使用非洲法郎。有人建议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ECOWAS)引进一种叫“Eco”的共同货币,并将它与非洲法郎合并。
  参加周六抗议活动的组织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谴责法国帝国主义,宣布他们决心与非洲人民并肩战斗,反对雇主们和法国政府强加给他们的残酷社会等级。在整个中非和西非,工人们的财富、主权和尊严仍然被资本家——主要是法国的资本家剥夺,而那些资本家获得了他们的母国和本地帮凶的帮助。”
  “法国资本主义垄断企业实行独裁策略,像对待奴隶一样剥削人们,掠夺财富,让土地贫瘠,剥夺非洲人获得水、住房或能源等最基本社会需求的机会。当非洲的工人们试图起来反抗时,就会受到暴力镇压,有时甚至直接受到法国军队的镇压。”声明补充道。
  在周六的示威活动中,比利时青年共产主义者(JCB)的代表也谴责了比利时过去和现在帝国主义对其原非洲殖民地的掠夺。
  法国仍然是非洲各种帝国主义冲突的主要参与者。一些法国企业还继续在前殖民地和非洲其他地区进行掠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3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44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3:51:4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引爆了美国网络
2020-07-29 18:20




近日,美国主流媒体彭博社刊登的一篇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在美国的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这篇文章宣称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受损严重的美国80后和90后这代年轻人正快速地倒向“社会主义”,然后提出了一番化解这一趋势的办法。

然而,不少美国网民却并不买账。

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叫Andreas Kluth,曾是德国商报国际版的主编,目前给多家西方媒体做专栏作家,评论各种经济方面的话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图来自Andreas Kluth刊登在彭博社的文章

在他这篇名为“50后和60后们,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来革你们的命”的文章中,Kluth先是用文章的大部分段落阐述了美国80后和90后这代年轻人为何会越来越青睐“社会主义”的原因。

他说,虽然新冠疫情看起来对老年人最为致命,但从经济的层面来讲,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属于80后和90后这代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给出的理由是,与早就已经在安享晚年的30后40后、正在开始享受退休生活的50后和60后、乃至凭借着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互联网革命,已经“业有所成”的70后不同,80后和90后实在是被时代“亏欠”的一代人——当他们从学校毕业开始找工作时,就赶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Kluth称,这直接导致这代年轻人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拥有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得不面临只能打零工和失业的局面,数据也显示这代年轻人工资和存款,也都比50后60后和70后在年轻时要少,这也是在他们选择晚婚晚育,并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一大原因。

而新冠疫情的袭来,在Kluth看来,则进一步加剧80后和90后这代人的困境。这不仅是因为这次疫情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比2008年的金融海啸还要强烈,更因为在政府的防疫措施下,许多需要雇佣零工的酒吧、发廊、餐馆和搬砖的工作都不得不关闭,而这些工作恰恰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的这代年轻人为了糊口而选择的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图来自Andreas Kluth刊登在彭博社的文章

他因此认为,这代年轻人有理由为前途感到焦虑,为现状感到不满——尤其是他们还意识到了50后和60后享受的丰富的退休金,是需要靠身陷困境的他们来支撑的;意识到了他们面临的高房价,也是这群老一代人给炒上去的;可老一代人享受的公共医保,却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无从获取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Kluth称,这些情况都令美国的年轻人对那些靠“压榨”他们前景来享受生活的老一代人备感不满,并因此令他们开始在政治上转“左”,开始希望用“社会主义”来解决这些问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截图来自Andreas Kluth刊登在彭博社的文章

不过在写到这里时,Kluth突然话题一转,开始批判起“社会主义”来,称这些在绝望之下开始倒向社会主义的美国年轻人,并不清楚“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所以他们才会被一些“左派民粹分子”忽悠,把他们拿出的“给富人加税”和“限制房租”等措施当成是“社会主义”。

他还称“社会主义”所带来的公平是建立在“剥夺社会的前景和个人自由”之上的,美国社会应该避免落入这种命运。

紧接着,他便提出了一套他认为能解决美国年轻人困境的“指导思想”——古典自由主义,称强调“机会公平”而不是“杀富济贫”的“古典自由主义”才是解决美国年轻人困境,同时又不让他们走入“社会主义”道路的正道。

他还打着“古典自由主义”的旗号给出了4个美国以及其他西方需要考虑的改革方向:实行全民医保,改革退休金制度延迟退休,简化税制,推行全民基本工资制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Kluth表示如果美国人不希望自己的年轻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那么美国所有世代的人群就应该以“自由主义”为纲领,给年轻人提出一个更公平的方案。

目前,这篇文章已经在美国的社交网站“推特”上引起了热议,还一度成为了推特上的热门话题。但尴尬的是,不少年轻的美国网民并不认可这篇文章里提出的观点。

如下图所示,不少美国网民首先表示他们被这篇文章给“耍”了,因为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确实说到他们的心坎里去了,可文章提出的解决方案却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少人还称他们如今陷入的困境恰恰就是自由主义害的,所以应该去寻找新的出路,而不是还想着用自由主义去挽救自由主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人指出美国年轻人转向社会主义并不是疫情闹的,而是资本主义逼的,疫情只是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原本就对资本主义的不满。

这些人还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没得救了,什么花言巧语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文章最后提出的那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改革方案,也不可能不通过“杀富济贫”去实现,所以人们只会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消除资本主义这种让权贵掠夺大众的体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人还对文章中宣称社会主义会“剥夺社会前景和个人自由”的观点提出质疑,称现在美国的情况就是握有着巨大的财富的那1%的人在剥夺全人类的发展前景,“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大众个体自由的剥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人则怀疑这篇文章要么是用“古典自由主义”去偷换“社会主义”的概念,要么就是作者自己也没有搞清楚“古典自由主义”是什么,因为不论是全民医保、全民基本工资还是延迟退休,都不是“古典自由主义”提倡的,更何况那篇文章中本身也潜藏着一种想让美国的50后60后放弃自己的部分既得利益,让利给年轻人的观念,这不就是在变相劝老一代人自己革自己的命,省得被年轻人用更激烈的方式给革了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人干脆给“社会主义”打起广告来,称社会主义能带来公平的机会,公平的医保和公平的住房,还能降低犯罪率,让人口变得聪明,带来一个没有亿万富翁和无家可归的人的社会。所以人们不应该害怕社会主义,应该尝试“社会主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从其他网民的留言来看,此人所支持的“社会主义”应该是北欧乃至德国的那种“社会主义”,而不是委内瑞拉的那种“社会主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有人分析说,评论中确实有不少人并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们想要的应该不是前苏联和东欧的那种“社会主义”,而是北欧的那种“社会民主体制”,是学术上被称为“奥尔多自由主义”的一种,其强调的是通过一个强力且独立于财阀影响的政府,来平衡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限制其掠夺性,一方面给人们创造更多平等的发展机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然,这种将北欧模式误当成“社会主义”的情况在美国一直普遍存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外交政策》杂志也曾刊登过“澄清”文章,强调说美国一些人希望学习的北欧的“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就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的一种,并称北欧的那种制度首先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支撑,其次是针对中产阶层的高税负,而且他们的医保也是需要分担和自付的,并不是美国一些羡慕他们的人所以为的“免费”。

“北欧国家是很慷慨,但这些国家也不傻,他们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文章称。

但这些文章忽略的一个情况是,即便误认了“社会主义”,这也真实地反映出不少美国人对于美国现行制度的不满,以及对于一个新制度的渴求。只不过在西方舆论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常年“非黑即白”的描述下,那些受够了资本主义的美国年轻人,便认为自己所渴求的是“社会主义”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而从一个更大的层面来看,除了彭博社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美国年轻人外,美国其实还有一大群中年失意者也对现状非常不满。

但与对资本主义全无好感,渴望“变天”的那些美国年轻人不同,这群中年人曾经享受过资本主义的辉煌,所以他们寻求改变现状的方式是回到过去,回到那个工厂机械轰鸣和没有全球化的美国,并选出了承诺能带回这一切的特朗普当了美国总统。

但美国早已不是那个美国,它的贪婪和野心早已令其急速膨胀成为了一个难以调转方向的庞然大物,更不愿放弃自己今时今日紧握着的世界霸权,又何况是开倒车呢?

只是可怜了美国的年轻人,以及这些中年的失意者,他们本是被牢牢地绑在这头巨兽的身上底层“蝼蚁”,却反而将彼此视作敌人在互相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