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焦典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变局大危机拜登新政 拉近中特社间距 激化姓社姓资矛盾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4:20:12 | 只看该作者
新英格兰杂志评说中国医疗60年带给世界的教训
来源:肿瘤资讯
  作者:David Blumenthal,M.D., M.P.P., and William Hsiao, Ph.D.

  对许多国家来说,中国的医疗体系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缺乏参考价值。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背景太特殊了:超过13亿人口,幅员辽阔,地域差距大,处于权威政治体系治理下,这个国家还正在从“第三世界”向“第一世界”快速的进展当中。

  但是,上述第一印象可能是错的。从1949年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医疗体系改革实验,这些实验在许多方面都有指导意义。从中国的经验中我们获得的最有趣的教训之一就是:它提醒我们“医学专业主义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有多么重要;在别的国家这种精神已经牢牢建立并被视为理所当然。

  因为中国的医疗体系的变化迅速且复杂,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其历史是有必要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医疗体系可被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84,政府模仿其他共产主义国家(如苏联、东欧)建立了全国性的医疗体系。政府拥有并运营所有医疗机构,所有从业人员都是政府雇员。这个阶段根本不需要医疗保险,因为所有的医疗服务都几乎免费。这一阶段中国的医疗体系取得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社区卫生工作者”制度成功的在乡村一级社会提供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国称之为“赤脚医生”制度)。1952~1982年,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从200‰下降至34‰,一些古老的传染病(如血吸虫病)被大规模消灭。

  从1984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紧跟着中国在经济领域激烈的自由市场化转向,中国的医疗体系也开始全面转向。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削减了政府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控制,包括对医疗体系的控制。政府向医院提供的资金支持锐减,许多卫生从业人员(包括赤脚医生)丧失了财政补贴。政府仍然拥有医院的产权,但是对医疗机构的行为则干预甚少。在一个缺乏规则的市场体系下,这些名义上的公立医院开始像逐利企业般行事。许多卫生从业人员变成了“私营企业主”。受雇于公立医院的医生如果为医院实现盈利,就可获得可观的奖金回馈。

  当医疗行业内施行这种新经济规则时,医生该如何应对?中国的医生们没有“专业主义精神”的历史和传统作为内心的支撑,也没有独立的行业协会可以去作为外部依靠。1949年以后,中国由一个儒家文化背景的乡土社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价值观指导的社会,然后再变成一个“类市场化”的社会。有上千年历史的儒家文化预测不到一个现代的、独立的医学专业的出现;共产主义价值观则认为:医生是整个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忠诚于党是第一要务;而在“类市场化”的社会中,则各类思潮混杂。无论是想建立“医学专业主义精神”的规范和标准,还是想组织独立的民间行业协会,这三个阶段的主流价值观都没法给中国医生提供机会,更不用说任何外部支持了。(独立的民间行业协会组织存在,可以促进“专业主义精神”的建立、传播、和执行)。实际上,在汉语里,就找不到一个可以与西方语义中“professionalism”相对应的汉语词汇。

  在这一阶段中,政府只给一部分人提供医疗保险,私营的保险公司又根本不存在;致使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医疗保险覆盖,这使得这次市场化医疗改革的实验造成的动荡更加剧烈。在1999年,城市人口中49%有医保(主要是政府公务员、国企员工),9亿农村人口中仅7%有医保。如此,医患矛盾的对立双方就很清晰了:一方是严重缺乏医疗保险覆盖的病人,另一方是全神贯注于“创收入、图生存”的医院,(医院这方还要加上并无“专业主义精神”的医疗从业人员)。实际上,普遍流行的新经济规则和激励机制,强烈鼓励医生像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企业主那般行事。

  政府对医疗系统完全放开不插手了吗?不!它还牢牢控制着一个要素:定价权。我们推测政府这么做最初的目的,是想通过压低价格,确保民众在缺乏医疗保险的条件下也能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控制的定价权真正能压低的,只剩下医生和护士的劳动力价格了。与此对应的是,政府却给药品和技术设备相当“慷慨”的定价,例如高级影像学技术(与药品公司和设备供应商的公关能力和议价能力相比,医生和护士的议价能力实在是太低了)。政府这么做的直接结果是:医院和医疗从业者大量增加药物和顶级医疗设备的使用,推高了医疗服务的费用,却降低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使没有医保的人看不起病。

  到90年代晚期,这种市场化改革实验导致了公众的愤怒,和对医院及医疗从业者的不信任,甚至还发展成广泛的、针对医生的暴力袭击。在一些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看不起病导致的不满,引发了公开的抗议,这威胁到了社会的稳定。

  于是在2003年,第三个阶段开始了。政府采取的第一步措施是开展一项医疗医疗保险制度(译注: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略微补贴农村人口的住院医疗开支,以减轻社会抗议。这项医保要求住院才能报销,这反映了当时住院费用昂贵,许多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现实。

  但是,这种强调“住院”的思维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局限性,他们并不理解:为了达到管理健康、治疗疾病且控制费用的目的,加强基层医疗才是关键环节。政策制定者的心思全被如何减轻昂贵的住院医疗费用所占据,没意识到真正重要的问题。最终,2003版医改也没能改善中国医疗体系困局,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中国医改第四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政策制定者已经认识到:医疗保险体系和医院还要进行重大改革,否则会危及社会稳定。这一次,他们在官方口径上宣布放弃主要基于市场原则的医疗改革实验,并承诺到2020年时,可向全体民众提供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截止2012年,政府补贴的医疗保险体系已经覆盖了95%的人口,尽管每次看病报销的比例仍然不高。政府还着手建立一套基层医疗系统,其中包括一个覆盖全国的社区诊所网络。

  2008年开始的这次医改还在进行当中,但许多问题已经开始涌现并持续挑战医改领导层,“三级医院”(译注:一种中国医院特有的等级标志,代表较大的规模和较高的水准)是其中主要问题。第一,许多名义上公立(但实质上利润驱动的)三级医院成功的抵制了最新的这次医改。这可能反映了一个现实:医院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博弈能量不容小觑。其结果可能导致:受到挫折的领导层可能再次转而寻求市场的力量,用以将上述“公立”医院拉回到设定的轨道中。2012年,领导层宣布他们拟邀请私人投资者加大投入,到2015年拥有至多20%的中国医院资产份额,增速为过去的2倍。

  第二,在贫困农村和富裕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大量的不平等现象。

  第三,要在中国形成一个高质量、可信赖、专业化的医生群体,还非得做一番艰苦斗争不可。过去中国市场化导向的医改的一大遗产,就是公众普遍认为医生把自己经济福利置于病人的利益之上,要全面扭转这个观念并不容易。

  虽然中国的医疗体系仍处于迅速演变之中,它短短的历史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教训。

  第一,在低收入国家,(或者在高收入国家也一样),像中国“赤脚医生”那样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可以显著促进当地人口的健康水平。

  第二,主要依赖市场手段来筹措资金、引导医疗服务流向,会制造整个医疗体系的危机,必须三思而后行。不能否认政府的畸形价格管制导致了市场行为的扭曲,但这并不是中国医疗困局(医疗质量、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全部原因。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医疗领域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市场失灵领域。即使存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医疗市场体系,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使得病人难以作出一个合理的选择,而病人的信息不足可能被医生所利用。若因此而导致病人的脆弱、怨恨、和不信任,就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因。当病人再遭遇巨额医疗费用的时候,就会严重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正如目前在中国发生的一样。

  第三,医生的专业主义精神,作为一个保障现代医疗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医生在受训阶段和执业阶段都应该加强职业规范教育,专业组织机构的存在可以加强这些规范的实施,仅这两条都还不能保证医生只会以他的病人利益至上、以公众利益至上。但反过来说,在一个广泛缺乏专业主义精神传统的社会中,想要形成一个让其领导层和公众都信赖的医护群体,真的是困难重重。

  最后,中国的医改经验显示,改革医疗保险体系,可能比改革医疗供应体系更容易;要创造一个有效的医疗体系,基本医疗的作用不容忽视。

  对中国医疗体系变革的历史回顾显示,其领导层曾犯下了一些错误,但他们也展现了灵活性和纠正错误时的果断。中国希望进行大规模医疗体系改革实验的意愿,使它成为值得持续观察的好样本。

  (华西张恒医生翻译,2015/4/6)

  【作者简介】美国英联邦基金会主席、卫生保健政策专家大卫·布鲁曼瑟尔(David Blumenthal);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萧庆伦(William Hsiao)

-----------------------------
张宏良:从弃善向恶的医疗改革看中国人权变化
——对《英格兰杂志评论中国60年医疗变化对带给世界的教训》的点评
2020-11-07 18:36:07作者:张宏良来源:民族复兴网

  下面这篇介绍中国医疗改革的文章,是美国英联邦基金会主席、卫生保健政策专家大卫•布鲁曼瑟尔(David Blumenthal)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萧庆伦(William Hsiao)撰写的纯粹学术文章,虽然文章是纯粹谈论医疗体制变化问题,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权的变化。

  文章把中国医疗改革划分为4个阶段,认为1949年到1982年的第一阶段,是全国人民享受医疗保障的阶段,并且在农村也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当时联合国卫生组织,都曾经把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作为样板向整个第三世界国家推广。由于医疗保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人权,所以医疗制度的变化基本能够反映人权的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讲,毛泽东时代的医疗制度,是中国人权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纵向比是如此,在当时世界上横向比也是如此。

  只是那时的人权,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人权,包括每一个老百姓,而不像今天这样,人权仅仅体现在极少数富豪和官僚身上。当今中国能看得起病的,只有少数官僚和富豪。在这里我们要顺便纠正一下人权的概念,人权首先是生存权,所以大锅饭铁饭碗、免费医疗、福利住房等是最基本的人权,而免费教育等,则是较高一级的人权——发展权。中国知识精英最邪恶的地方,就是把人权完全解释成为极少数精英对绝大多数底层民众的侮辱权、支配权和践踏权,甚至连老百姓的信仰权都可以被强制剥夺。这就是典型的精英政治、精英民主、精英特权。而他们把这些成为人权,骗了中国老百姓30多年。

  医疗问题自古以来就不是赚钱的产业,从古代郎中起就是“悬壶济世”的人道主义事业,只是从80年代以来,医疗在中国历史上才第一次成为赚钱的产业,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这种针对全国人民的犯罪行为,从性质上来讲,并不亚于历史上的大屠杀。现在农村每年因看不起病而非正常死亡的老人,死亡数量绝不亚于任何一次大屠杀。这种罪恶的严重性在于,不是因为国家贫穷而放弃公费医疗,而恰恰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废除了全民公费医疗。

  我们现在和毛泽东时代相比,全国财政收入增加了几百倍,社会总产值增加了几百倍,人口只增加了30%,从经济角度来讲,公费医疗应该比那时水平高出几百倍才对,可是我们却废除了公费医疗制度。而我们所废除的这个公费医疗,又恰恰是被称为“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那个时代创立的。如果说在“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的时代,都能实行全民的公费医疗,那么在财政和GDP超过那个时代几百倍的情况下,反而废除公费医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严重的社会犯罪。

  从中国医疗制度的变化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为什么毛泽东时代中国是世界人权的捍卫者,是世界人权的旗帜,而现在却变成了世界人权的被告,变成了世界各国谴责的对象,甚至连印度和俄罗斯都对中国这方面说三道四。或许会有人说,人权问题是美国干涉别国的手段和阴谋,这话没错,但是,把美国推向世界人权教主地位的,却是中国改革。

  没有中国废除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免费住房等基本人权的改革,美国在中国面前就抬不起头来,就无法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指手划脚,更不可能向中国输出“颜色革命”,而只能希望中国不要向美国“输出革命”,不要总是批评美国的人权。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就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在人权问题上,毛泽东时代中国是攻势,美国是守势;而邓小平时代则彻底倒了过来,美国变成了攻势,中国变成了守势。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颠倒?就是因为中国自己取消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和免费住房等老百姓的基本人权。

  这篇文章最后提到了中国医疗改革目前已经迷途知返,准备向全民医疗保障的方向再次改革,历史转了一圈,又在回归原地。只是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5/7/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4:21:54 | 只看该作者
张宏良:把患者当成牟利对象将会失去人性和兽性的双重底线
2020-11-07 18:58:17作者:张宏良来源:民族复兴网

  当一个社会把人自身当作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谋利对象时,这个社会就已经失去了基本人性,因为经济发展不再是为人服务,而是人为经济发展服务;而当一个社会不仅把人自身当做牟利对象,甚至把本来应该救助的病患者也当做牟利对象甚至是谋取暴利的对象时,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仅仅是失去了基本人性,甚至连基本的兽性都失去了,因为即便是野兽在种群生存没有受到威胁时,也不会把受伤同类作为猎杀对象。

  可是当今中国医疗却突破了这个人类和兽类的双重底线。把成本不过100多元的心脏支架卖几万元,在生死关口向患者敲诈巨额索命钱。这虽然不敢说是人类历史上但至少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突破过的伦理底线。中国历史上自有医生这个行业起,从来都是讲医者仁心,把拯救患者看作是第一位;而从来没有倡导过医者黑心,把赚钱特别是利用危重病人赚取暴利看作是第一位。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更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实行免费医疗制度,治病是医院的天然义务,看病是百姓的天然权利。国家再穷也不能从患者身上赚一分钱。这就是社会主义新中国能够人人都是尧舜,个个都是雷锋,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天然环境。

  然而,昨天国家药品招标过程中把原本13000元的心脏支架降到700元的现象,却暴露了医疗行业成为暴利产业的冰山一角,再加上此前国家已经认定的把280元的儿童急救药70万元卖给患者的惊人现象,让全世界和全中国所有人都看到了当今中国经济已经不再像以往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只是把人当做种地的工具,当做赚钱的工具,而是直接把人当做地来耕种,当做赚钱的对象。虽然中国在这方面跨出了第一步,但这却是整个世界精英集团和老板的共同梦想。正是由于1%的精英不再仅仅是剥削99%人民大众创造的财富,而是把99%的人民大众直接当做财富来榨取,这就彻底改变了1%富豪和99%老百姓之间原有关系的根本性质,他们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而是变成了人与“牲口”之间的关系。这就是1%的西方精英准备通过转基因技术要把99%的老百姓变成“会说话牲口”的历史背景和根本原因。

  自奴隶社会结束以来,人类自身就再也没有作为财富被占有过,无论是封建社会的农民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他们都只是占有财富的工具,而不是被占有的财富对象,只有牲口才是被占有的财富对象。而当今医疗制度则完全把社会推回到了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之前,甚至回到了奴隶社会之前。即便是在人类被当做财富占有的奴隶社会,奴隶作为奴隶主的直接财富,至少还是由奴隶主来“饲养”的,受到奴隶主的保护,就像农民饲养和保护牲口一样,十分珍惜自己的财富。而现代医疗制度则不是把老百姓当做直接财富,而只是把老百姓当做榨取财富的对象,只管榨取而不管“饲养”,只管掠夺而不管死活,被榨取的老百姓连奴隶和牲口都不如,奴隶和牲口作为主人的财富还会受到保护,而当今老百姓则完全成为和自然资源一样的人力资源,老板们只管掠夺开采而不管死活。为了让老板和老百姓都明确这一点,便把以往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明确宣布劳动者和其它资源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资源。

  这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老百姓不是越来越欢欣鼓舞,社会不是越来越宽松,而是越来越紧张,以至于不得不把维稳作为头等任务的根本原因。从心脏支架由13000元降到700元可以看出,在全世界186个国家都实行公费医疗的情况下,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之所以一直拒绝恢复公费医疗,坚持采用极少数国家才实行的美国医保模式,绝不是国家财力不足,而是要满足精英富豪的暴利需求。否则,当今中国实行公费医疗最容易。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是65195.9亿,按照心脏支架价格下降95%的比例,只有3200多亿,由于心脏支架700元的价格仍然超过成本价几倍,即便是按照一倍计算,全国卫生总费用也会降到1000多亿,还不足茅台酒市值的1/10,也就是每年出口补贴的几分之一,拿出两个工作日的国家财政收入就能够解决,财政负担之轻可以说是超过任何一个国家。

  由此可见,虽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斯大林所讲的社会生产目的(这也是斯大林被妖魔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社会生产目的,决定了老百姓不同的地位和命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此可以牺牲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追求利润,为此可以牺牲国民。只要一个社会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利润,那么这个社会就一定会突破人性的底线,甚至突破人性和兽性的双重底线。虽然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民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和阻挡社会兽性化的发展程度,甚至会像美国人民那样通过大众民主革命来试图改变兽性化发展方向,但是只要不改变社会生产目的,只要把人当做牟利对象,社会兽性化发展趋势就不可阻挡。

  2020-11-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6:31:09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拜登将对中国采取更加公正的贸易政策 © REUTERS / Brian Snyder
政治
15:08 2020年11月08日(更新 15:35 2020年11月08日) 缩短网址 0 63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符拉迪沃斯托克11月8日电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夫捷耶夫认为,拜登担任总统,美国将对中国采取更加公正的贸易政策,反而可能会使俄中在这一领域的关系复杂化。

他向卫星通讯社表示:“亚太地区的一切取决于中美关系,很有可能他们之间的贸易合作将更加公正。这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将疏远我们与中国的(贸易)合作。”
阿夫捷耶夫在评论拜登担任总统期间的俄美关系时指出,他的获胜对俄罗斯来说不是好兆头。他认为,拜登的对俄政策,可能将时维持冷战后的美国地位。
专家表示:“拜登获胜将对美国带来混乱,这将对全球带来影响,其中包括俄罗斯。”
拜登11月7日宣布在选举中获胜,并承诺成为所有人的总统,此前美国各大媒体宣布拜登胜选。现任总统特朗普则表示,选举远未结束,他打算在法庭上捍卫自己的胜利。

据《华盛顿邮报》援引知情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宣布自己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获胜的乔•拜登打算在1月20日就职时废除特朗普的一系列法令。

拜登计划使美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并取消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的决定。
此外,该报消息人士称,拜登想立即取消对许多主要人口是穆斯林的国家的禁令。他还想恢复一项计划,即允许那些在童年时被非法带入美国的人能够留下来。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1月8日电 宣布自己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的乔·拜登呼吁美国国会两党合作。
他在特拉华州发表全国讲话时说:“我对自己是一名民主党人感到自豪,但我将作为所有美国人的总统来治理国家。”
他表示,美国选民希望的正是两党合作。
拜登说:“我认为,这是美国人民赋予我们任务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我们为其利益合作。我选择如此。我呼吁国会,共和党人,民主党人,和我一起做同样的选择。”
他补充说:“所有投票给特朗普总统的人,我理解你今晚的失望。我本人输过多次。但现在让我们给彼此一个机会。是时候放弃强硬的言辞,降低声调,再次看到对方,再次倾听对方。要实现进步,我们必须不再把我们的对手视为我们的敌人。”
此前美国各大媒体根据自己的预测宣布拜登胜选。各大电视台和美联社根据自己的统计模型,在计票结束前预测各州的胜利者。这些预测是非官方的,但很有权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8:52:36 | 只看该作者



全面解析拜登外交政策,至关重要的“对华三条”

2020年11月08日 16:59:58
来源:新京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钟飞腾

北京时间11月8日凌晨,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宣布,拜登率先赢得270张以上选举人票。过山车一般的美国总统大选徐徐落下帷幕,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即将成为第46任美国总统。多国领导人在推特上祝贺拜登当选。不出意外的话,2个月后美国将进入拜登时代。

那么,如果美国进入拜登时代,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是会延续特朗普时期的“新冷战”手法还是转向对华缓和?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很多外交政策分析人士对于美国政府政策走向总是用“高度不确定性”加以概括,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会更加稳定和有迹可循吗?

拜登的外交政策关键词是“中产”

如果用一个核心词概括拜登的基本外交政策,那应该是“中产”。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2020年3/4月号的《外交》杂志上,拜登发表了一篇重量级的竞选文章《拯救特朗普之后的美国外交政策》,明确提出了内政外交的基本政策框架,对内恢复民主,对外实施“中产的外交政策”。

一般而言,重要政界人士在《外交》上刊发的文章预示了执政团队的基本政策。例如, 1947年7月乔治·凯南发表于该刊的《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就是冷战宣言,建议美国政府以现实主义的姿态遏制苏联。特朗普政府在大选日投票前夕于国务院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文件,对应的就是这篇当时署名“X”先生的文章。由此可见,凯南这篇文章在美苏冷战中的象征意义和巨大的动员能力。

中国人更为熟悉的可能是1967年10月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发表在该刊的《越南之后的亚洲》一文。共和党人尼克松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总的对华政策基调——“没有孤立的遏制政策”,并强调让拥有10亿人口的中国隔离于国际社会是一件分外危险的事情,也是不可持续的。

这一政策主张被认为是尼克松打算改变美国对华政策的宣言,后来美国对华关系的发展似乎沿着尼克松的这篇文章基调往前走着,基辛格和尼克松很快于1971年访华,中美于1979年1月正式建交。

拜登的对华政策将与特朗普时期有很大不同

从《外交》在美国对外关系领域的地位以及在重大事件中的作用看,拜登的对华政策也是明了的。

按照拜登在《拯救特朗普之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说法,拜登政府对华关系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如下3条。第一,美国将与其他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凭借占据全球GDP一半以上的分量,塑造从环境到劳动力、贸易、技术以及透明度的规则。第二,美国对华将采取强硬措施,不让中国主导未来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第三,美国打算在气候变化、防核扩散和全球卫生安全等“中美利益交汇的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显然,这一政策主张与特朗普时期的对外政策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在第一条和第三条上。预计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将欢迎拜登的这两项主张,即团结起来重塑西方的优势地位,在若干关键问题上和中国合作。第一条预示着美国新政府将恢复多边主义,但对华关系上具有一定的对抗性。第三条即进一步壮大中美利益交汇的领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但是,也不能忽视拜登新政府的第二条主张,即阻止中国崛起为技术和产业强国。因而,在评估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时,既要从双边关系角度衡量,也要从多边角度衡量。

从双边角度看,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有可能比特朗普政府趋于缓和,但同时,也要看到,拜登要比特朗普更加重视盟友的地位和作用,将领导盟友重塑多边领域的国际经贸规则。

8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法国演讲时指出:中美之间的分歧或者矛盾,不是权力之争,不是地位之争,也不是社会制度之争,而是坚持多边主义还是单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还是零和博弈。这才是目前中美关系面临问题的本质。

9月9日,王毅在出席中国—东盟外长视频会时又重述了上述论断。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指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时期,上述表述无疑十分重要。

拜登重振中产、打造美国新社会并不容易

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分裂的美国,因而拜登欲通过重振美国中产,打造一个更容易实现“美国梦”的新社会。但是,这一任务非常不容易。

2008年12月,拜登在奥巴马总统竞选成功后担任副总统,当时即表示要重建美国的中产。虽然奥巴马和拜登等人认识到了“美国病”的症结,但是却难以开出良方解决这个难题。

美国中低收入阶层并不认为全球化创造了互利共赢的局面,最终低收入阶层通过选票将特朗普推上总统宝座,释放了一种闻所未闻的破坏力量。

与特朗普“美国优先”策略最大的不同在于,拜登认为要通过国内重塑民主、对外推进中产外交,重新领导世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那么,拜登的这种战略能否成功呢?在很大程度上,这将取决于美国和西方世界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拜登在《外交》中的文章说,美国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总量超过全球一半。从数据来看,拜登的撰稿人用了世界银行以及IMF的数据。如果换成美国战略界人士,如已故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等人使用的美国农业部数据,那么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将很快跌破20%。

如果西方世界的经济占比持续下降,那么领导世界是不可能的,重振中产也很渺茫。逻辑是这样的,由于二战后美国和西方占据着全球经济的七成以上,因而成了绝大多数国家的买家。其他国家只能通过卖给美国人东西获得经济增长,美元的地位和价值就突出了。因而,世界领导力的核心在于市场规模的大小。

中美未来竞争取决于中产及市场的规模

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

因而,中美在未来的竞争将取决于谁能够持续壮大中产和扩大市场规模。按照世界银行2020年5月发布的报告,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在2017年已经超过美国。如果按照IMF的数据,那么6年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拜登新政府如果就位,首先要完成对特朗普政府遗产的清算,那么短期内美国政府还难以制定完善的新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中产外交更是需要时间验证。

拜登在文中还强调:美国要想在未来与中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增强其创新优势。回顾美国的历史,美国的创新依赖于两种力量,一是政府,特别是安全领域的持续投入;二是市场的竞争,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力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然而,自由主义式的市场力量也是今日美国贫富差距的最主要根源。拜登寄希望于创新,又要减少不平等,在美国现有制度体系下,这两种目标事实上存在着很大的冲突。

还有一项不容易注意到的历史事实是,在冷战开启之前,西方世界的主流国际关系思想其实是建立在中产基础上的自由理想主义。例如,如今被誉为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奠基者的汉斯·摩根索,其主要思想就是建立在批判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产外交的基础上。

70多年后,拜登再度使用“中产外交政策”,是否预示着对权力政治的扬弃,特别是对导致冷战的现实主义的漠视呢?显然,答案不会这么简单。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拜登的外交政策及其对华政策,至少将偏离这几年来甚嚣尘上的“新冷战”政策,进入一个新的轨道。

□钟飞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19:08:04 | 只看该作者
【解局】拜登时代,中美关系将会去向何方?
2020-11-08 16:36:35  来源: 环球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白云怡 李司坤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多名专家,从五大领域全面分析,以尝试勾勒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概貌。

  据美联社、CNN、BBC等主流媒体8日报道,拜登在赢下宾夕法尼亚州后,已获得胜选所需的超过270张选举人票,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随后,拜登在推特上发文表示,感谢美国选择他作为领导人,这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无论此前人们有没有把选票投给他,他都将会成为所有美国人的总统。



拜登(资料图)

  拜登入主白宫后,中美关系将去向何处?和特朗普时代相比,会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多名专家,从五大领域全面分析,以尝试勾勒出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概貌。

  拜登政府会坚持“对华接触”还是“中美脱钩”?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上台可能会为中美关系带来一个“喘息期”。

  他认为,目前中美的摩擦和对立已遍及所有领域,并处在“快速恶性循环”的轨道上,整体表现为三个特征:战略互信的摧毁,高层政治互动几乎停摆,没有任何实质合作。拜登上台,至少中美可在后两方面有所突破。

  “预计中美会在疫苗、抗疫、气候变化等领域恢复较为务实的建设性合作,一些此前停摆的对话和联络机制也有望恢复。但战略互信的重建,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信强分析称。

  不过,总统的更换或许不会改变华盛顿对华政策的总体方向。“无论谁入主白宫,美国与中国的关系都将或多或少维持现状”,美国CNBC近日援引白宫前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威廉姆斯的话这样预测称。



  “对中国强硬是使美国这个两极分化的国家团结起来的原因。我们在政治上是两极化的,但在中国问题上,我们不存在两极化”,威廉姆斯说,但与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的政策可能更稳健,更具可预测性。“你不会在半夜发推文宣布关税之类的事情,但总体轨迹将大致相同。”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政治系主任达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拜登的对华政策不会简单地回到2016年“奥巴马时代”,因为过去四年间,中美关系和世界都已发生巨大改变,两国精英和民众对对方的看法也几乎彻底重塑。

  “拜登对中国政策的调整,势必将建立在特朗普时代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对华政策的彻底改变,可能正是特朗普政府留给美国最大的政治遗产。”达巍认为。

  他表示,“对华接触政策”需要调整已渐成美国朝野的共识,拜登上台也难改两国走向竞争与对抗的大趋势,问题是他将出台怎样的替代性政策框架尚不清楚。“不过,竞争并不意味着脱钩。我不认为拜登政府会赞成对华全面脱钩战略。”

  贸易战是否还会继续?对华关税会取消么?
  据CNBC报道,瑞士隆奥银行分析师的报告认为,拜登的胜利可以减少一些交易的不确定性。“拜登或将对双边贸易采取更加理性的态度,即使在其他领域内,他的团队可能表现出和特朗普政府一样的对华鹰派态度。”不过,该银行的分析师们称,他们并未假定拜登会自动降低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信强预测,两国政府或将首先重新评估此前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协议部分内容不排除因现实情况变化进行调整,进而再在第一阶段协议的基础上继续谈判。“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特朗普加征的关税其实是拜登继续谈判的‘好筹码’,他不大可能会主动取消。”

  他同时指出,民主党背后有劳工群体存在,一直比共和党相对更倾向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是共和党中的“另类”。因此,信强预测,在日用品等美国老百姓受损失较大的领域,对华关税或许先有放松,但其他领域则需要更艰难和长期的谈判。

  路透社10月的一篇独家报道曾援引拜登两名高级顾问的话称,拜登若当选,在对华关税作出决定前,将先与美国主要盟友磋商,以寻求“集体影响力”来应对中国。两名顾问称,这么做是为避免重复特朗普“美国优先”议程的错误,该议程曾惹恼多个美国关键盟友。另据《华盛顿邮报》更早前援引拜登助手的话称,他将“重新评估对华关税”,但尚未就此作出最终决定。

  另一个在贸易领域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是,拜登领导下的美国是否有可能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贸易协定”(TPP)?TPP是奥巴马主政时期的经贸主张,普遍认为对中国将造成巨大压力,然而该协定却一直未获美国会批准通过。特朗普上任后,于2017年正式宣布退出TPP,剩下11国在2018年3月另行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议”(CPTPP)。

  对此,达巍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有重返CPTPP的可能性,但难度很大,该协定在国会或将面临两党反对,因加入自由贸易安排在美国社会已日益“政治不正确”。此外,重返CPTPP还需和现有成员国谈判,技术上需要时间。

  中美在台湾海峡“擦枪走火”的危险上升还是下降?
  美国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助理教授孙太一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希望提升美台关系,这也是白宫和参众两院的共同立场。

  不过,拜登的外交顾问、未来拜登政府中国务卿一职的有力竞逐者安东尼·布林肯今年5月曾对媒体称,他将采取一种“平衡战略”来处理两岸关系。这种策略不会像特朗普所追求的那样“亲台湾”,但有助于在台湾海峡营造更安全稳定的环境。他称美国不会试图通过越过“红线”来挑衅中国,这可反过来减少北京军事打击台湾的可能性。

  “特朗普在对台政策上的‘好处’是:他不会为台湾冒与中国开战的风险。但是,他做事莽撞,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缺乏认识,有引发意外风险的可能。”信强认为,拜登在台湾事务上料会更谨慎克制,尽管对台军售和支持台湾有更大国际空间的努力还会继续,但他对这一问题的危险性和“红线”有清晰认知,两国在台湾海峡“擦枪走火”的概率会降低。

  信强预料,拜登政府不会太超出美国对台传统政策范围,在其任期内推动对台“战略清晰化”的可能性很小。

  对华为、TikTok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制裁会松动还是加剧?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6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如果拜登选前的政治言论转化为选后对中国科技的实际行动,那美国与中国的科技脱钩将会加剧。

  该评论称,拜登曾公开明确在该领域表达过对中国的不满,称“中国政府和其他由国家主导的行为体正在攻击美国的创造力”,并称会对中国企业实施新的制裁。他还曾表态称,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是“凌乱而无效的”,而他将采取“协调并有效的策略”。

  达巍认为,拜登上台后,美国在关键核心科技领域对中国的打压不会放松,但“脱钩”的范围有望缩小,因为特朗普现在将“国家安全”和“科技竞争”的范围设置的过于广大,且不切实际。



  “比如对TikTok和Wechat这种没有不可调和矛盾的企业,禁令有可能取消。但华为在很多领域都牵涉到中美间无法调和的核心竞争,情况就要更复杂。我预计美国在对华为的芯片出售上会有一定松动,但在5G建设领域的政策,恐怕很难有所改变。”他对《环球时报》称。

  而信强则认为,在一些非关键技术领域,拜登不会像特朗普一样“死缠烂打”,但在航空航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核心领域,拜登和特朗普不会有本质区别。“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部分脱钩,已是必然”。

  拜登会继续出台更多对港制裁措施吗?
  “特朗普此前制裁香港官员、终止香港特殊贸易地位的举措不太可能被撤销,即使拜登当选总统。”香港《南华早报》6日援引观察人士的话称,拜登预计将继续在技术、经济等领域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但他不太可能把香港当作“棋子”,而更倾向于在中美争斗中回归传统外交。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拜登在特朗普现有的制裁措施上“没有太多回旋余地”,但他不认为拜登会在现有措施基础上对香港采取进一步行动。

  《南华早报》援引国际关系分析师袁弥昌的话称,黎智英旗下的《苹果日报》与一则诋毁拜登的阴谋论有关的事情,可能会降低拜登未来支持香港抗议活动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代表拜登会对中国“更软”。而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让-皮埃尔·卡贝斯坦教授则认为,对于拜登而言,最大困难在于能否找到“既能对香港和北京施压、又能保护不愿意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利益的策略”。

  未来70天权力过渡期,美国是否会出现对华政策“最后的疯狂”?
  从此刻到明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还有70余天,在此期间,中美关系将面临哪些风险?此前有分析认为,如若特朗普败选,不排除他会在对华关系上表现出“最后的疯狂”。

  达巍对《环球时报》表示,从逻辑上来说,特朗普会利用在任上的最后两个月,固化自己任期内的各项政策,防止未来其被拜登政府逆转,其中也包括对华政策,因此蓬佩奥等官员很可能将利用这段“最后的机会”继续破坏中美关系。

  《南华早报》7日分析认为,在1月份的就职典礼之前,中美在台湾、南海等问题上的紧张局势可能加剧,特朗普政府或将继续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与中国对抗的努力。不过,如特朗普将注意力紧密放在美国内的选举斗争和法律诉讼上,则会降低发生重大危机的风险。

  对于这一局面,中国将如何应对?中国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近期对美外交风格已十分清晰,即“不与美走向全面对抗,但施压一定会迎来反制”。他表示,中国此前对美制裁的几轮反制措施已释出明确信号:中国会依照自己的利益和节奏决定对美政策,而不会因美国内议程而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3:56:07 | 只看该作者
【解局】美国史上最动荡的权力过渡期,会发生什么?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作者:白云怡 李司坤 陈青青
2020-11-08 21:33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白云怡 李司坤 陈青青】虽然世界主流媒体已集体“官宣”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在2020年美国大选中获胜,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向拜登致电庆祝胜利,但现任总统特朗普似乎并不打算“认输”:一方面,特朗普阵营正在多个差距微弱的摇摆州要求重新计票;另一方面,其律师团队也以“选举舞弊”为由,发起多项法律诉讼。

特朗普的反应或许意味着美国将迎来其史上最动荡、最具不确定性的权力过渡期。这一冗长的政坛闹剧会对美国国内政治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在离任后,特朗普会遭到政治清算,还是会因其“铁盘”的存在而继续拥有巨大的能量?未来七十天内发生的一切,又会对中美关系造成怎样的影响,是否会上演“对华惊奇”?

政治分析人士:共和党或正私下接触特朗普要求其几天内承认败选

几乎所有政治分析人士都认为,特朗普无论通过法律还是政治途径,都已“无力回天”,因为他一无坚实法律基础,二无足够经济资源,三无政治盟友支持。他们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共和党内部或正在对特朗普施压,促其承认败选,实现权力和平移交。

目前,特朗普律师团队在佐治亚州、密歇根州提起的“选举舞弊”诉讼已先后遭地方法院驳回,因为他们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而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艾伦·温特劳布希也于7日表示,在今年的选举中“确实没有发现舞弊的证据”。

在经济资源方面,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重新计票还是法律诉讼,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但根据目前外界已知的情况,特朗普集团可支配的资金也很少,且未来两三年内面临偿还超过十亿美元的债务和贷款。

据美媒报道,面对拜登的胜选演讲和特朗普拒绝承认失败的态度,共和党高层一片沉默,只有罗姆尼一名共和党参议员向拜登表示祝贺。根据美国政治传统,发布祝贺声明是多年来两党资深议员的标准做法,但截至目前,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等人迟迟未表态。

吕祥分析认为,共和党由于预计能在此次大选中保住参议院这一“宝贵资产”,因此将不会陪着特朗普一味任性,否则2022年中期选举,共和党或将面临丢失参议院的风险。他预计,麦康奈尔等共和党大佬此刻可能正在同特朗普私下接触,要求其在几天内承认败选。

“共和党或许会帮特朗普在司法和制度的框架内挣扎一下,比如帮助其竞选团队募款进行法律诉讼。但如特朗普挑战美国制度本身,共和党领导层不仅不会理睬,甚至可能会直接出面制止。”美国克里斯托弗纽波特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孙太一对《环球时报》分析认为。

据福克斯新闻援引特朗普身边的消息人士称,虽然特朗普表面上依然不肯让步,但他已经计划在特定条件下承认败选:如果诉讼无法改变结果,他计划“大方地承认败选”并“愿意和平移交权力”。另据CNN援引两名消息人士称,特朗普的女婿、资深顾问库什纳,已经找他接洽承认败选一事。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12月8日是解决各州选举纠纷的最后期限,所有关于选举结果的重新计票和法庭诉讼都必须在此日期前完成。12月14日,各州选举人将进行无记名投票,最终确认总统和副总统人选。政治分析人士认为,等到这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无论特朗普是否认输,都再无任何翻盘可能。

被清算?会破产?还是继续拥有巨大政治能量?——特朗普卸任后的几种可能

据路透社8日报道,明年1月,特朗普失去在任总统豁免权后或将面临大量法律诉讼和刑事调查,其中涉及封口费、税务欺诈和涉性侵诽谤等。有分析认为,由于特朗普在其任内大量破坏美国政治默契,其离任后或将难逃“政治清算”。

不过,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沈逸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美国的政治传统中,一般有“不清算前任总统”的政治默契。他认为,从特朗普角度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在未来权力移交的70天中,用自己手上的近7000万选票与和平交接作为筹码,与对方换取不对其进行“政治清算”的交易。

而从拜登的角度来说,沈逸认为,拜登并不想成为第二个特朗普,一个把“成为所有美国人总统,无论你支持还是反对我”挂在嘴边的人,在政治上必然相对温和,大概率也不会走极端,在特朗普有如此大“铁盘”支持的背景下对其搞“政治清算”。

但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所面临的纽约州和纽约市独立刑事指控不属于联邦层面,无法被总统赦免。此外,他还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税务局的巨额罚款,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成为美国历史上结局最“潦倒”的总统。

“然而,只要不入狱,特朗普或将继续尝试占领舆论和政治舞台的焦点。”孙太一对《环球时报》分析认为,特朗普在美国政坛上的“闹剧”未必一定会在一两个月内结束,拥有很多坚实“基本盘”的特朗普,仍有可能拥有不可小觑的“政治能量”。

“特朗普有可能把自己包装成所谓的‘共和党领袖’,未来,可能将海湖庄园作为‘南方白宫’,用来指挥支持者的集会和抗议。”孙太一认为,届时,共和党或将面临两难甚至分裂局面。

事实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早在今年10月就曾警告过特朗普败选可能为共和党带来的“分裂”:倘若特朗普无法连任,共和党内部势必将面临一场巨大的争论,一部分共和党人或将继续效仿特朗普依靠民粹崛起的道路,而另一些传统共和党人则希望重新拥抱华尔街和大型跨国公司。

或许,美国大选正在上演的“闹剧”对美国政治生态的破坏还要更长远:前来美国监测大选的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观察员指出,特朗普作为现任总统,却在各种重要场合毫无根据地指责大选舞弊,甚至散布阴谋论,这将破坏美国公众对该国整个民主制度的信任。

未来七十天是否上演“对华惊奇”的几个衡量指标

面对或许是美国史上最动荡、最具不确定性的权力过渡期,中美关系将面临哪些不确定性?

香港《南华早报》7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倘若特朗普和拜登间的选举诉讼旷日持久,在此事解决之前,中国很难与拜登团队建立联系,因为“高调行事可能会被美国人视为站在拜登一边,这可能非常敏感”。有学者建议,在此期间,中国应保持克制和低调,尽量不让特朗普有机会采取极端措施。

尽管舆论普遍认为,在权力过渡期内,特朗普的权力会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法在未来七十天内制造“对华惊奇”。“有以下几件事可作为间接的衡量指标”,沈逸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指出,“比如,年底孟晚舟究竟会在加拿大,还是被送往美国,抑或返回中国。还有,特朗普会不会做一些‘路径锁定’的事情,比如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彻底强行禁止TikTok和WeChat。”

“相反,军事挑衅的可能性反而微乎其微”,这名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特朗普政府现在已进入“跛脚鸭时期”,需要复杂的机构和流程去执行可能有严重后果的指令,并需要考虑执行后的现实成本。

他表示,倘若未来七十天过渡期相对顺利,未来拜登对华战略的调整空间和自由度也会相对较大,而反之则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社会切记要克服虚幻的认知,认为拜登上台后中美关系中的所有问题都会自动解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3:58:04 | 只看该作者
特朗普过渡团队成员称新冠病毒是民主党为“夺权”而“释放”
2020-11-08 21:2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特朗普过渡团队成员称新冠病毒是民主党为“夺权”而“释放”】美国总统特朗普过渡团队成员,克利夫兰牧师达雷尔·斯科特近日对民主党的一段攻击言论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达雷尔·斯科特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称,“民主党蓄谋已久,有朝一日如果发现新冠病毒是民主党故意向全世界释放的,其目的是在美国‘夺权’,我丝毫也不会感到惊讶,他们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达雷尔·斯科特的这番言论引来了许多特朗普的“拥趸”,一些人在斯科特的言论下附和他的观点称,自己一开始就这样觉得。据美媒之前报道,达雷尔·斯科特是特朗普的“铁粉”,十月初他还以总统顾问的身份参加了特朗普与拜登之间的美国总统大选首场辩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2
1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00:14:57 | 只看该作者
胡锡进:美国进入极不寻常过渡期 中国不应刺激
时间:2020-11-08 20:2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今天(8日)在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宣布胜选后说,美国进入“极不寻常”的过渡期,中国需与拜登团队开展联系,但也不要刺激现任总统特朗普。

胡锡进在微博上说,这将是美国最为动荡、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个过渡期。中国一定要有底线思维,做好各种应变准备,并与拜登团队发展联系,探寻中美关系摆脱极端动荡的可能性。

由于特朗普不接受选举结果,憋了一肚子气,胡锡进认为,他将这一切朝美国之外发泄比对内发泄更加容易。中国应有避免把特朗普的败选怨气朝中美关系方向引的意识,尤其是对他本人保持必要的尊重。

-----------------------
中国官媒嘲讽特朗普 推文疑似被删除
时间:2020-11-08 20: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人民日报》在推特上嘲讽特朗普声称自己在选举中“赢很多”,推文虽无法在《人民日报》账号上找到,但相关截图在网上流传。(互联网)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昨天(7日)在推特上嘲讽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自己在本届总统选举中“赢很多”,但这则推文随后疑似被删除。

据美国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报道,特朗普在美国主流媒体预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胜选前,曾在推特上以英文大写宣称“我在这次选举中赢很多!”(I WON THIS ELECTION, BY A LOT!)

《人民日报》随后转发特朗普的推文,并打上“哈哈”以及一个哭笑表情符号。《联合早报》无法在《人民日报》推特账号上找到相关推文,但推文截图在网络上流传。

据美国媒体的预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在拿下关键州属宾夕法尼亚州和内华达州之后,选举人票总数达到279张,超出了当选所需的270张,特朗普则有214张。

尽管如此,特朗普坚持不承认败选。据路透社报道,他在声明中说:“这次选举远未结束。拜登尚未在任何一个州确定获胜,更不用说是在选情激烈、朝向强制重新计票方向的州属,或是我们竞选团队提出有效合法司法挑战,以确定最终胜利者的州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