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8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GDP相比 全球贸易量自2011年之后持续下降 陷入'谜般'停滞

[复制链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8:3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析:全球贸易为何陷入“谜之停滞2016/6/1        全球的贸易增速正在放缓。自2015年之后,贸易量便停滞不前,与保持3%左右缓慢增速的全球经济相比,停滞感明显。虽然G7峰会提倡通过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等推进自由贸易,但是出口主导型增长的难度正在增加。

  "受新兴经济体减速影响,出口增速放缓",日本银行(央行)总裁黑田东彦近日在记者会上神情严肃地表示。剔除物价影响后日本的实际出口自2015年之后停滞不前。如果考虑到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中国经济出现减速,就能够理解黑田的发言了。

  地产地消好处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是,并不能说出口低迷完全是因为新兴市场的经济减速。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的数据显示,全球贸易量自2015年之后增长就十分缓慢。据日本央行数据,与GDP相比,全球贸易量自2011年之后持续下降,"贸易量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常识已经变得行不通。

  随着自由贸易协定陆续生效,本应是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世界贸易到底发生了什么?其中一个较为有力的说法是海外消费地的生产扩大。

  "当地的采购需求正在上涨",日本JFE钢铁的泰国工厂能够生产重量轻、强度大的汽车用高级钢板。积水化学工业也于2015年4月开始在中国生产纤薄、隔音效果好的汽车玻璃。

  在消费地附近进行生产的"地产地消"模式既可以抑制汇率风险,又可以灵活应对当地的订单需求,从而控制成本。因此,即使在安倍经济学之下日元大幅贬值,日本企业进驻海外的脚步也没有停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日本各汽车企业的国内生产比例纷纷开始下降,本田和日产的目前国内生产比例仅为10%左右,丰田也仅为30%左右。尖端材料的生产也开始向海外转移,日本的出口越来越难以增长。

  新兴国技术实力增强

  贸易停滞原因的另一个说法是新兴市场的技术实力出现提高。"华为希望三星尊重华为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成果,停止未获得许可情况下的专利侵权行为",5月25日,全球第3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华为技术以三星电子侵犯专利权为由,要求三星支付损害赔偿。

  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力正在衰弱,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出现增长。零部件方面,当地企业的供货也开始增加。日本综合研究所的大泉启一郎表示,"技术实力提高的中国正在构筑自主的供应链"。

  作为电子产业的聚集地,台湾4月份的出口额同比减少了6.5%。原因是面向大陆的智能手机相关产品的出口出现减少。台湾的出口已连续15个月同比下滑,超过雷曼危机期间的持续时间。

  对于日本来说,严峻的不仅是全球贸易量蛋糕变小,还有机电等日本企业竞争力下滑导致的市场份额下降。日本的出口市场份额连续10年徘徊在6%~5%左右。

  日本2015年度的经常顺差为18万亿日元,基本为分红等所得收支的顺差。日本正在从直接向海外销售产品转为投资生利的模式。但是,从维持就业等角度来看,如何获取海外需求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利用企业充足的留存利润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也是一个办法,但如果贸易量今后仍无法快速增长,也可以通过访日外国游客入境消费的形式获取海外需求。神户大学教授松林洋一提出,"提高观光、医疗护理和教育等服务领域的竞争力"也是获取亚洲增长果实的捷径。
来源:日经中文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8:48:0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经济是否会陷入长期停滞?
2016年04月22日 12:39:42  来源: 人民日报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刘东(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

  西米恩·德加科夫(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庄巨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

  索特·达瓦斯(欧洲智库布吕格尔高级研究员)

  基本面并没那么糟

  主要新兴经济体仍具潜力

  张明: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估计最终的增长率与2015年基本相当。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包括:一是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依然不够强劲。劳动生产率增速缓慢,劳动参与率持续偏低,美元汇率过于强劲,加息可能造成资产价格下跌,这些因素将会继续困扰美国经济增长;二是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虽然有助于中长期增长,但在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进一步下行;三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低迷,这会严重影响各类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四是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可能继续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负面冲击,使得后者面临短期资本流出与本币贬值压力;五是各国争夺需求的竞争可能加剧,汇率战与贸易战爆发的概率上升。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

  刘东:随着美元货币体系的副作用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之间两极分化,全球劳动力生产率在低位徘徊,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已进入谷底阶段。这将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世界经济短期内不会“V”形反弹。但世界经济已经开始缓慢复苏,可能会有反复,但不至于大幅恶化。这主要得益于国际组织的完善、全球国家的联手,技术层面若干亮点的呈现以及人口素质的提升。

  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提出了“长期停滞”的概念,当前确实有类似的情形,导致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作用。但应该看到,财政政策尤其是长期财政政策,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如现在正在推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比较有效的手段。另一方面倒是值得警惕,连续几年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流动性大量沉淀,一旦经济复苏,流动性被激活,通货膨胀可能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

  当前资本跨境流动分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对经济造成冲击,导致全球经济脆弱性和下行风险加大,引起各国对复苏前景的担忧。但是,近期市场波动反应过度,并未完全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多数发达经济体活动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仍具潜力。

  西米恩·德加科夫:由于巴西和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困难,只有印度经济今年反弹有力。新兴市场经济疲弱有可能要延续至2017年。但这不是“长期停滞”,这些经济体在中期时段即可走出困境。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减少阻挡经济全球化的障碍。

  庄巨忠:今年世界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一些“逆风”,例如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持续的衰弱、美联储利率预期上调及其不确定的升息路径、中国经济持续放缓、疲软的大宗商品价格等。全球经济的基本面不像一些杞人忧天者说的那么糟糕,我认为新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不太可能发生。在解决结构性弱点方面,世界已经做出许多努力,其中一些弱点正是导致此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

  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16年的增长在去年的基础上可能进一步放缓。但放缓是渐进式的,不太可能是急剧的,亚洲将继续是世界增长最快的地区,也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

  索特·达瓦斯:今年以来,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均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但我对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仍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美国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仍达到2.8%,呈现出较清晰的持续复苏信号。欧洲经济总体虽然仍较脆弱,但仍处于较确定的上升通道。

  “长期停滞”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帮助理解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现在要预测西方国家是否会陷入发展停滞为时过早,美国和欧洲经济事实上处于上升趋势中。

  警惕量宽“后遗症”

  打破结构性改革迟滞困局

  张明: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结构性改革基本上乏善可陈。一是结构性改革将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阻力重重难以推行;二是大多数结构性改革措施,虽然在中长期有助于经济增长,但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下滑;三是美国与欧元区国家在危机后采取了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目前尚未从这些政策中充分退出;四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在本轮危机爆发后过了一段短期资本持续流入、本币汇率不断升值、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好日子,没有动力开展结构性改革。

  相比之下,一国实施宽松财政政策或宽松货币政策,难度远低于结构性改革。不过,这类需求管理政策只能在短期内刺激增长,中长期增长前景依然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对大国经济而言,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造成负面溢出效应,包括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竞争性货币贬值压力等等,这会对新兴市场国家持续产生冲击。鉴于短期内全球需求相对固定,在不扩大供给的前提下,通过货币或汇率手段去争夺需求最终是一场零和游戏,可能加剧国际经贸冲突。

  要打破这种全球范围内结构性改革迟滞的局面,一是要让各国政府充分意识到需求管理政策的局限性以及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二是要在结构性改革方面尽可能形成国际合作,避免以邻为壑的机会主义政策;三是要宽容、接受经济增长迟滞、金融风险上升、动荡与冲突增加等挑战来倒逼结构性改革。

  刘东: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各国就纷纷祭出了货币政策。美国多轮定量宽松把美元泛滥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欧盟和日本现在依然高举货币宽松大旗。作为一种总量政策和需求侧的政策,货币政策掩盖了结构问题,无论优劣,一视同仁,大水漫灌。在危机期间这种措施是有效的,相当于无论什么病人,抢救的时候都需要先输氧气,先保命、再治病。但危机过了,要彻底解决问题、消除病根,就得搭配实行具有结构调整功能的财政政策。但是,财政政策决策程序相对繁琐,无论是调整税率、改变政府支出、制定产业政策,都需要国家权力机关和政府部门讨论通过。考虑到西方政党政治、选票政治,财政政策操作难度更大。

  如果各国都依赖货币宽松,而逃避触动实体经济,这本身就是在制造下一轮金融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世界货币,各国都希望本国货币政策比其他国家更为宽松,推动本币贬值,刺激贸易出口,实际上就是利用别国需求,拉动本国经济,把危机转嫁出去。所以长远看来,片面的、攀比的货币宽松可谓是饮鸩止渴,势必造成全球市场流动性泛滥。

  2010年左右,各国一度纷纷出台了长期发展战略和结构改革方案。美国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再工业化”,二是新能源发展战略。欧盟各成员国领导人通过了“欧盟2020战略”,意在增强欧盟经济竞争力,并对《里斯本条约》进行“有限”修改,避免欧债危机重演。日本首相安倍打出了3支箭: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振兴及改革经济。巴西、俄罗斯等国也出台了对经济进行升级和调整的政策。但时至今日,收效甚微。

  改革能让大部分人受益,但往往面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有些国家的政府治理、政党政治带来的短视性,也天然成为改革的阻力。只有加强结构性改革,才能提高生产率和实际产出。中国去年正式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作为今年二十国集团的轮值主席国,使深化结构性改革得到了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

  西米恩·德加科夫:量宽政策最后会导致宏观经济政策不稳定,尤其在此类政策推动货币政策进入负利率的时候。这在一些欧洲国家已经显现,银行业、养老金等已出现长期性问题。一种更好的办法是投资教育和基础设施,两方面都会对国家经济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

  庄巨忠:结构性改革对于解决目前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关键的,而且必须持续下去,同时也要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来管理需求侧。我们需要推动更多改革,许多国家也正在这么做。例如,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模式由严重依赖制造业出口和投资转向依靠国内需求和服务业,同时化解一些产业的过剩产能,加大创新力度和促进产业升级。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政府正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欧洲也正在对社会福利体系、商业监管、劳动力市场弹性进行改革。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保持改革势头是一个挑战。

  索特·达瓦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美国与欧洲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关。大量货币涌入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也势必带来金融市场的波动,中长期经济增长前景依然取决于结构性改革的进程。欧盟目前忙于应对难民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结构性改革上仍没有采取实质性举措。

 防范负面外溢效应

  国际金融机构责无旁贷

  张明:本轮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量宽的实施以及退出,为主要大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提供了最佳注脚。国际社会也日益认识到,通过加强全球经济政策协调来抑制国别政策负面外溢效应的必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在治理结构更加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当前格局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来对危机爆发国提供更加及时与更加量体裁衣式的救援,并通过加强经济监测功能来更好地预测与防范危机爆发。世界银行应更好地发挥减贫与多边融资功能,增强世界经济增长的包容性,缓解各国之间贫富差距的拉大。金融稳定理事会应该在强化并协调主要国家的宏观审慎监管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刘东: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世界经济越来越牵一发而动全身,主要大国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美元是主权国家货币,又充当着世界货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外溢性尤为显著。当前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需要进一步推动向公平合理的方向改革。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应该与时俱进,切实反映并解决包括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货币金融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需要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各国不应以刺激本国经济为目标,对其他国家货币人为贬值。中国承诺参考一篮子货币稳定人民币汇率,日本及欧元区的贬值预期也要约束。这有利于稳定全球汇率,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索特·达瓦斯:当前国际经济机构在加强全球经济政策的协调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成功。大多数国家和政府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类似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政策协作已不复存在。国际金融机构要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应注重建立提供各国有效讨论的平台,更加充分地反映世界经济的格局,增强发现具有共性的经济问题的能力,更有效防范经济危机爆发。

  投资基建提振经济

  多边开发银行大有可为

  张明: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有助于提振需求,长期内有助于改善供给,是当前环境下推动经济增长非常适宜的选择。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在各国实践中探索更好的基础设施投资融资与管理模式,更好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来吸引私人资本参与;二是要通过多种渠道来解决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投资的融资缺口。诸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应积极利用自身资金或财务杠杆,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多边融资机构的资金支持要具有可持续性,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必须充分市场化,只有各方均从中获益的机制设计才是长期可持续的。

  刘东:全球基础设施中心在二十国集团布里斯班峰会上获准成立,旨在促进公私领域基础设施投资的流动性,提升公私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品质。该中心已于近日发出倡议,号召各国政府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开拓极具投资潜力的发展机遇,提振全球经济。

  最大程度发挥跨国别基建的正面溢出效应,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产能和建设能力,中国能够做出较大贡献。同时,这将促使亚投行获得更高的国际支持和影响力,更好地弥补当前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应当鼓励多边开发银行共同采取行动,加强新老多边开发银行的合作,启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带动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的企稳。

  庄巨忠: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案例中,我们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开发、水和卫生设施以及环境项目等。例如在2015年,我们贷款总计165.8亿美元。除了提供融资,我们也通过维持高环境和高保障标准、能力建设、知识转移以及推动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为投资提高附加值。

  索特·达瓦斯: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都普遍存在较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基础设施投资对带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欧洲,许多国家因为桥梁老旧而对火车运行限速。“容克计划”中提出了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然而欧盟缺乏资金投资,它的计划旨在吸引更多私人资金的加入,包括亚投行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大有可为。据悉,亚投行负责人已经连续走访了丹麦和芬兰等欧洲国家,商讨同有关方面的合作投资事宜。

  西米恩·德加科夫:作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中国急需降低运输成本,因为运输条件改善会促进沿途所运货物增加,从而有利于世界贸易的总体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对域外国家也有利,因为它们的出口也可使用升级改造后的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投行一年贷款可达200亿至250亿美元,相当于2014年世界银行240亿美元的年贷款量。亚投行吸纳了众多非亚洲成员,有利于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吸收有经验的专家,从而迅速扩大该行人才梯队,这样就可高效完成大量的金融项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具有同样潜力。

  投资国际基础设施是促使中国经济多样化的良好途径。在这方面,中国同欧盟、二十国集团国家的合作至关重要。(记者崔寅、王如君、俞懿春、刘栋采访整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8:53:57 | 只看该作者
连续14个月负增长 加工贸易该怎么办?
来源:央广网 2016-05-19 09:30:00

  央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记者高敏)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8.2%,已经连续14个月负增长。数据反映出加工贸易企业怎样的生存状态?

  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加大向海外转移

  对于加工贸易出口数据持续下滑,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给出了这样的分析:

  白明:加工贸易分不同层次,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有一些技术密集度比较高的。总的来看,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这些年来向海外转移比较大。这也是跟我们中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密集恶性的加工贸易比较粗放,比较耗能,盈利空间也越来越小,这是流失比较多的一个集群。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这种加工贸易,是鼓励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这些行业带来的压力,相对来说并不是太大。加工贸易向比较高端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力成本逐年增加 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感受最为直接。浙江省国贸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超锋的经历也验证了数据的变化:

  邓超锋:我曾经服务过一个意大利的,在我们这个地方采购针织品,做了快20年,后来每年的订单一直在下降,就是因为他每年在做成本核算的时候都发现,他的利润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等生产要素的增加逐年下降,下降到可能已经无利润可图,所以他就去越南等其他国家寻找生产基地。今年为止,通过我们下的订单,较前三年,只剩下十分之一,变化非常明显。像东莞、深圳一些外商投资的电子厂,现在可能倒闭、关停经常看得到。中国人都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国家找一些产业园,投资设厂。

  记者: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国内相关的企业也要尽快转型升级?

  邓超锋:对,生产要素的成本已经没法降的时候,那我们提升整个单位面积、单位小时这个产能的附加值。现在我们看到国家供给侧改革、鼓励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革的补贴、扶持政策也好,这样一些工作的推进,可能三五年之后,中国制造水平、制造能力、生产要素的产出又提升的时候,又会有很多这样的外贸企业进来,可能会有一些含金量更高的企业,比如汽车制造厂在中国设厂。这个路是中国一定会走的路,但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个痛苦期。

  国家出台政策 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

  加工贸易一度占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达到53%,但现在只有30%左右。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其中就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日前在发布会上做出解读:

  沈丹阳:加工贸易企业是很特别的,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有点像“候鸟”一样,寻成本洼地而居。现阶段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有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往外转移。我们当然希望加工贸易继续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有条件转型升级,留在国内。

  这种转移,就是从沿海向中西部的转移,既包括中西部直接吸引境外的投资,也包括从东部承接转移。现在东部加工贸易正在转型升级,我们希望东部地区转移的这部分能够更多地向中西部去,向境外的转移少一点、慢一点,尽可能把加工贸易能够多留在国内,把根留住。

  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应该要有差异化政策。新出台的政策从国家层面明确对加工贸易企业用地、用电支持。比如,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对加工贸易用地保障力度,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以转为商业、旅游、养老等方面的用途。这些政策都是最近提出来的,都很受欢迎,相信这些政策都会有成效。

  (责任编辑:罗伯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9:00:42 | 只看该作者
2015年中国外贸下降7% 六年来首次负增长
2016年01月13日 13:42 来源于 财新网


全年贸易顺差5945.0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2月外贸形势略有好转,但2016年压力仍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财新网】(记者 黄文辉)连续五个月下降后,2015年12月,中国出口重回正增长,但全年累计仍为负增长。
  海关总署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中国出口1.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进口1.05万亿元,同比下降4%;贸易顺差3820.5亿元。按美元计,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下降1.4%和7.6%。
  2015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同比下降7%,为2009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亦远低于6%的政府预期目标。。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进口10.45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和13.2%。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69万亿元,同比扩大56.7%。
  按美元计,2015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8%和14.1%,贸易顺差为5945.0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中国出口值下降,主要原因是外需低迷,国际经济总体复苏乏力,导致全球贸易进入深度调整期,进而抑制中国出口增长。进口值下降幅度较大,主要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的放缓。
  2015年12月,进口与出口均好于预期。此前财新调查中,12月出口和进口的同比增速的预测均值分别为-7.8%和-11%。
  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谢亚轩称,12月出口好于预期,一方面由于人民币贬值在直接兑换层面使按人民币计的出口规模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欧元区和澳大利亚制造业PMI有所回升,日本制造业PMI维持在18个月以来高位,发达国家需求改善可能是外需好转原因。 进口方面,国内需求边际改善、金属和工业类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反弹,提振进口。
  由于进口价格降幅明显超过出口价格,2015年中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12.1,黄颂平称,这意味着中国对外贸易效益有所提升。
  尽管2015年末略有好转,但未来外贸形势仍不容乐观。同时公布的2015年1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仅为31.2,回落0.8,表明今年一季度中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近期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发达国家全球化进程有所逆转,加之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中国低端出口市场,预计2016年出口形势仍然比较困难,只是微弱正增长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9:07:40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2016年04月25日21:01 商务部  

    据海关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5.21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5.9%。按美元计,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80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1.3%。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1.91万亿元,增长8.6%。其中,出口1.05万亿元,增长18.7%;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7%;顺差1946亿元,增长12.2倍。按美元计,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2917.7亿美元,增长2.0%。一季度外贸运行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是出口增速由降转升,贸易条件有所改善。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速继续下滑,但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的大力落实,加上2015年同期基数较低,3月当月出口转为正增长,增速较前两月加快31.8个百分点。受大宗商品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全国进口持续负增长,但降幅逐月收窄。一季度,出口和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下降4.2%和11.5%,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剔除价格因素按可比价计算,一季度出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进口增长3.7%。

  二是对发达经济体进出口降幅较小,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增长。我对日本、欧盟和美国进出口分别下降1.3%、1.6%和4.9%,降幅分别低于整体4.6个、4.3个和1个百分点。对南非、巴西和东盟进出口分别下降20.2%、13.9%和6.3%,其中出口分别下降25.4%、44.1%和8.5%。我对部分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对巴基斯坦、埃及、俄罗斯、印度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分别增长26.4%、6.3%、6.2%和6.1%。

  三是一般贸易占比有所提升,其他贸易持续增长。一般贸易进出口29134亿元,下降4.9%,占进出口总额的55.9%,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3月当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拉动全国出口增长14.8个百分点。其他贸易进出口7632亿元,增长3.3%,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增长。其中,3月当月增长18.5%,对全国进出口增量贡献31.1%。加工贸易进出口15378亿元,下降11.6%,占全国外贸总额比重降至29.5%。

  四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好于整体,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加快增长。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225亿元,下降1%,降幅低于整体3.2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增长42%,拉动全国出口增长6.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1737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530亿元,分别下降4.2%和2.2%。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延续量增价跌态势,其中,铜矿砂、铜材、天然气和原油进口量分别增长34%、30.1%、22.4%和13.4%,增速较2015年四季度分别加快12.9个、15.4个、16.4个和4.6个百分点。上述商品进口价格分别下跌20.1%、17.1%、30.5%和37.2%,降幅较2015年四季度分别收窄6.2个、4.6个、2.4个和7.4个百分点。

  五是民营企业活力进一步迸发,国有和外资企业双双下滑。民营企业进出口20132亿元,逆势增长3.9%,其中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4%和7.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8.6%,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8029亿元,外资企业进出口23983亿元,分别下降16.9%和9.1%。

  六是东部地区降幅低于整体,西部地区进口有所增长。东部地区进出口44252亿元,下降5.1%,降幅低于整体0.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出口25110亿元,下降2.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3.4%,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中部地区进出口3675亿元,下降11.5%。西部地区进出口4218亿元,下降8.8%,其中进口增长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 19:10:29 | 只看该作者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作者:发布时间:2016-05-23 10:13:10来源:中商情报网

2016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增长速度缓慢且分化严重,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前景总体不乐观。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一季度缓中趋稳、稳中有进,部分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结构调整阵痛仍在持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且分化加剧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局面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复苏进程的差异性进一步显现。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总体稳定,房地产市场稳步回升,制造业恢复扩张,劳动力市场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能力与预期提高,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热点纷呈,但经济增长水平仍低于危机前,企业投资波动性较大。欧元区经济在石油价格低迷、欧元贬值以及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且“难民潮”加剧成员国内部的政治纷争和成员国之间的离心倾向,增加了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持续下滑,通缩风险并未解除,货币政策效力递减问题突出,短期难以走出经济困境。受结构性改革滞后、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及政策空间收窄等因素影响,多数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放缓趋势,但印度等国家在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价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IMF在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再次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5%,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0%,新兴经济体增长4.6%。

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可能加剧全球经济金融风险

美联储在2015年12月启动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预期2016年美联储将继续推进加息进程。而面临通货紧缩压力的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还在加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新兴经济体也倾向于进一步降低利率。各国货币政策走势分化,将增加国际资本流动的无序性,威胁全球金融稳定。美联储加息将驱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导致新兴经济体融资环境趋紧。国际金融协会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资本净流出规模为5000亿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对外资依赖较大、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对外债务规模高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偿债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减速的巨大压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机。

大宗商品市场走势不确定性上升

2016年1月下旬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一轮上涨行情,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均较低点明显反弹。展望2016年全年,世界经济尚未进入稳固的复苏阶段,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加上大宗商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商品价格持续上行缺乏有力支撑。在供需脆弱平衡的情况下,市场对突发事件和政策变动高度敏感,反复震荡将成为市场新常态。中东、北非、俄罗斯等主要原油出口地区均面临较高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大,可能成为短期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发因素。美联储若再次加息,可能推动美元进一步走强,势必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施加回调压力;还可能推动金融资本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流出,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不仅影响矿山、油田的正常经营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而且使得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经济遭受重创,给大宗商品进口国带来输入性通货紧缩压力,进一步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国际贸易投资面临新变局

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佳,世界经济增长疲弱,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大幅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都成为全球贸易企稳回升的重要阻碍。世贸组织预计,2016年世界贸易量增长2.8%,增速与2015年持平。其中,发达国家进口量增长3.3%,增速较上年略有放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口量增长1.8%,增速较上年有所提高。与世界贸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跨国直接投资(FDI)强劲反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长36%至1.7万亿美元,创金融危机以来新高。但全球FDI的高增长主要由跨国并购而非绿地投资推动,投资的活跃并没有转化为生产能力的扩张,对贸易发展的带动作用较为有限。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2个国家签署《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协议,使TPP正式进入各成员国完成国内程序阶段。与普通的自贸协定相比,TPP涉及议题更多、开放水平更高,长期来看可能影响全球经贸规则的走向,也将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但仍面临下行压力

2016年以来,中国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领域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保持在预期合理区间,就业总体稳定,物价温和上涨,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运行在6.5%至7%的预期区间,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名列前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一半,比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中国经济积极迹象增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先行指标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企业利润增速提高。但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多方面阻碍,就业、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还在积累,对经济稳定运行的挑战增大。
综合考虑国际国内环境,2016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总体依然偏弱

全球贸易陷入低迷,整体外部环境不利。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此前世界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相关结构性问题迄今仍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增速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偏弱。新兴经济体受到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和政策空间有限的双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市场需求普遍萎缩。一些国家为刺激国内经济增长,推动货币贬值,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市场份额竞争。据世贸组织统计,2016年前2个月,全球71个主要经济体(占全球贸易额90%左右)进口额合计同比下降8%。据中国商务部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调查,近8成的企业反映外需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

二是外贸竞争优势转换尚未完全到位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弱化,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导致部分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周边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表现在贸易数据上,2007年加工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还在50.7%的较高水平,到2016年一季度已降至32.9%。2010年,中国在美国、欧盟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中的份额分别达到50.6%和47.9%,2015年分别降至47.1%和43.6%,而中国周边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在美欧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近几年,中国新兴产业、新型商业模式出口较快发展,大型成套设备等资本品出口好于总体,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力仍存在差距,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低迷的影响。

三是贸易摩擦的影响更加凸显

2015年,多边贸易自由化有所进展,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成员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批准稳步推进。但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底发布的贸易限制措施报告,世贸组织成员国仍在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超过1900项,2008年以来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实施。在此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明显加剧。一季度,中国出口产品遭遇37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加55.6%。特别是钢铁行业遭遇多个国家贸易救济调查,出口形势严峻。

同时也要看到,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国家对外贸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通过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加强融资保险支持等政策降低贸易成本,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为外贸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将有效提振进出口企业信心,增强企业接单能力。针对加工贸易竞争力弱化问题,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支持内陆沿边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升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促进进出口回稳向好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1)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扩大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增加短期出口信保规模,提高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2)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施支持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政策。鼓励中西部到东部招商引资,对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
(3)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和服务体系。培育外贸自主品牌;
(4)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和技术进口。更好发挥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5)在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探索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在税负公平、风险可控前提下,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进一步降低出口平均查验率,年内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

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

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中国政府将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巩固提升传统优势,积极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和发展新动能。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大力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增强双向投资对贸易的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为外贸发展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构筑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外贸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规则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7:37:59 | 只看该作者
G20贸易部长会议前夕,WTO称全球贸易近期仍将低迷

2016年07月09日 09:55
来源:澎湃新闻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闻配图
在二十国集团(G20)贸易部长会议召开前夕,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景气指数(WTOI)在上海发布,数据显示,贸易增长将继续以低迷态势进入第三季度。
7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最新季度的全球贸易景气指数。当前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99,稍低于趋势水平,最新数据呈下降态势,预示7月和8月世界贸易增长仍将持续低迷。
如果WTOI的指标值是100,则意味着贸易增长与近期水平保持一致,指数大于100则意味着贸易增长高低于近期水平。WTOI提供贸易趋势状况的总体数据信息,并进行季度更新。
WTOI主要关注6个贸易相关因子:出口订单数据、国际航空货运量、集装箱吞吐量、汽车销售和生产数据、电子元器件贸易海关数据,以及农业原料贸易流海关数据。
世贸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在发布会上表示,WTOI为当前和短期贸易情况提供季度信号,为贸易政策制定者和工商界提供更为及时、实时的世界贸易信息和状况。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致辞时也表示,WTOI与世界贸易数据及预测配合使用,可以帮助各国政府和企业,及时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全球贸易持续稳健地发展。
当前,WTOI的影响因子呈现的信号不一。领先的贸易国出口订单已反弹至荣枯线上方,且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同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数据和主要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数据仍然低迷,但渐显稳定之势。汽生产和销售在年初大幅增长后回落至持平于荣枯线。电子元器件贸易大幅下滑并失势头,而农业原材料贸易则有所回升。
“WTOI汇总贸易相关因子,可为当前世界贸易的短期发展走向发布早期信号。WTOI也可在世界货物贸易发生转折性改变时发出信号,是世贸组织长期贸易预测及其他统计信息等现有数据工具的补充。” 世贸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Robert Koopman)解释。
罗伯托·阿泽维多表示,目前,没有显著的信号显示世界贸易有明显的反弹或增长,也即2016年下半年,世界贸易的增长仍将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国家间贸易需要WTOI提供警示,及时调整贸易政策以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世贸组织此前预计,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将与2015年持平,维持在2.8%,这也是全球贸易增速连续第五年低于3%。2017年全球贸易增速可能回升至3.6%,但未来受新兴经济体经济放缓、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以及汇率急剧波动相关风险等因素影响,目前的预测数据仍有下调可能。
此外,世贸组织数据预计显示,2016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速大致相同,分别为2.9%和2.8%;但预计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速为3.3%,将快于发展中国家1.8%的增速。同时,从地区来看,今年亚洲将成为全球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增速为3.4%,紧随其后的是北美和欧洲地区,增速均为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1

主题

4万

帖子

10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2426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4:43: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6月进出口双降逊预期 分析师:下半年形势不乐观
联合早报  2016年07月14日
|
中国财经

热点

分析师指出,6月进出口降幅双双扩大,而考虑到欧日经济依然低迷、英国脱欧等问题,预计下半年进出口将继续维持跌多涨少的局面,对经济增长难以产生拉动作用。

(北京综合讯)中国6月进出口双双下滑逊于市场预期,下半年外贸形势难言乐观,可能延续上半年下滑的趋势。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昨天公布,以美元计价6月出口同比下降4.8%,进口同比降8.4%,均逊于路透调查预估中值的-4.1%和-5%。上半年出口和进口则分别下跌7.7%和10.2%。

中国6月贸易顺差为481亿零800万美元(648亿新元),高于路透预估中值466.4亿。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6月进出口降幅双双扩大,数据比较差,应该说延续了疲软势头。”考虑到欧日经济依然低迷,英国脱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发酵,预计下半年进出口将继续维持跌多涨少的局面,对经济增长难以产生拉动作用。

刘东亮进一步指出,进口跌幅明显扩大,而5、6月份大宗商品价格并未大幅下跌,显示中国内需短暂企稳后再次出现恶化势头,与二季度后国内经济动能减弱相吻合,也预示下半年经济动能不能有太多期待。

对亚细安美国等出口均下降

海关新闻稿称,中国与亚细安、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均有所下降。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1.3%、对美国下降4.6%、对亚细安下降2.9%,三者合计占出口总值的46.4%。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指出,6月加工贸易进口、出口分别连续18个月和16个月下降,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9.8%,拖累中国外贸进出口整体下降约3个百分点。“企业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

彭博社引述澳新银行分析师在中国6月贸易数字公布后发布的报告称,不认为中国政府会用竞争性贬值来刺激出口,因为当局已经重申会用鼓励创新和技术升级来达到这个目的。

经济学人智库中国经济师苏月则表示,尽管人民币走弱对出口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仍难抵国外需求低迷的态势。下半年中国出口形势依然严酷,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影响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的经济增长前景。美国加息预期也将抑制国内消费进而影响进口需求。

苏月还认为,上半年大陆自香港进口金额飙升,有国内资本通过虚假贸易发票外逃的迹象,反映投资者对人民币贬值和国内经济持续走弱的预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测试| 主人公论坛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京ICP备14052571号-1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