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03:25

泰山压顶21世纪史刻 绥靖葬送民族复兴 侥幸者必被弯道甩出

张志坤:中美“战略竞争”的展望与预测
2020-12-30 11:55:57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张志坤




  许多中国人都有这样的期待,即中美关系已经开始构筑的“战略竞争”关系将美好如人所愿,他们认为,这是对中美关系的新塑造,也是中美关系新的历史时期。既然这样,我们不仅要问,新的中美“战略竞争”关系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这种关系的根本属性又是什么呢?  一、中美之间为什么要发生“战略竞争”  中美“战略竞争”关系不是中国方面所设定的关系,而是美国方面所强加给中国的。按照中国的意愿,中美关系要么是理想状态的“新型大国关系”,要么也应该是务实管用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之间应该进行的是“合作共赢”,两国理应携手,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什么“竞争”。但是,美国对这些方案及其各类变种一概都不感兴趣,非要同中国进行一场“战略竞争”,非要把中美关系搞成“战略竞争”关系,无奈之下,中国才不得不接受。  美国为什么非要这样干呢?  对于美国针对中国发动“战略竞争”的原因,一些中国人对美国的行为做出有如下几种阐释解读:  一是有误解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美国对中国搞“战略竞争”缘由在于对中国执政党中共的误解与误会,他们把中共当做当年的苏共一样看待,由此也就把今日的中国等同了昔日的苏联,于是乎,就内心充满不信任与敌视,这完全是误会。这些人指天发誓地说,今日中国绝不是当年的苏联,今日中共也绝不是当年的苏共,与苏共完全不一样,美国绝不应该拿当年的苏共来衡量与审视今日的中共,这完全是天大的误解与误会。  建立在这一论调的基础上,这些人大声疾呼美国应该“读懂中共”。在他们看来,只要美国当局能够“读懂中共”,中美之间就万事大吉、一切都好了。言外之意,大概就是今日中国与霸权美国之间根本没有传统的社资斗争,而美国方面不解其意、不懂风情,仍然用传统的社资斗争老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呜呼哀哉!  二是生焦虑  这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战略焦虑说——美国因为国力相对下降出现领导危机而产生了严重的战略焦虑,而这样的焦虑又主要聚焦在中国身上,因为中国的势头太快、太猛了,美国难以接受,心理很不适应。于是乎,焦虑之下美国霸权的种种癫狂也就随之而至,最后终于酿成美国下决心要同中国搞一场“战略竞争”矣。  于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坚决主张中国应该从战略上“安抚”美国,尤其在亚太地区,鉴于这里美国“焦虑”得十分严重,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鲜问题等,所以对美战略“安抚”的必要性尤其迫切。在经济方面,这些人主张中国应该加大对美国利益转让的力度,让美国在中国发展中获得越来越大的收益。这样的话,美国的战略焦虑症状就会适度减轻而不会越来越重了,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战略竞争”也就由此得以化解、消逝,最后烟消云散了。  三是做误判  这种说法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严重的战略误判,具体表现就是搞出了“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威胁论”的定义中,中国严重威胁美国的安全与发展,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严重威胁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和平行动,严重威胁美国在朝鲜半岛、在伊朗等地推进和平的伟大事业,等等。但一些中国人认为,这都是美国的误判,所有这一切,实际都子虚乌有。坚持美国对华战略误判的人认为,在上述一切问题上,事实上中国都是美国的助手与同盟,即所谓的“建设性力量”,是真心实意帮助美国的,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千般恩爱万种柔情却换来了如此误判,真所谓“长相思、摧心肝”也!  正是出于这样的解读,所以有人大声疾呼中国要加强同美国的沟通交流,要向美国在战略上做出“坦诚说明”,对美国做“战略交底”,把中国的底牌底线一股脑和干净彻底地向美国摊开坦白,以增强同美国的“战略互信”,从而化解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只要美国对中国没了“误判”,“中国威胁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战略竞争”也就自生自灭了。  四是60%律  这一说法是最近几年刚刚出现在中国的空前重大的科学发明与科技发现。当代中国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经过几十年黑暗中摸索,终于破迷开悟,发现美国死活拿中国过不去,说什么也要打一场“战略竞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0%。他们说,这是美国领导世界、主导全球秩序的一条警戒线,任何国家都不能超越这条界限,谁过就整谁,一定要将其整回去拉倒,过去对苏联是这样,对日本还是这样,现在轮到中国自然而然也就是这样了。这就是中国发展崛起的宿命,无关乎美国霸权的好与坏,中国你就老老实实干脆认命吧!  这种说法意味着,如果中国老老实实的满足于美国的60%以下,中美两国就能“风雨同舟、殊途同归”了,也意味着此前美国一直善待中国、帮助中国、提携中国,只是中国不知好歹,非要越雷池一步,这才引起美国的愤怒反击。这不是自己找死活的不耐烦了吗?  二、“战略竞争”之下的中美关系什么样  建立在上述解读诠释的基础上,一些中国人对 “战略竞争”下的中美关系前景寄予殷切希望,把此前对中美关系的各种幻想无奈而又迅速地转移到中美新的“战略竞争”关系上来。初步归纳,大致上有如下几种:  其一,博弈式“战略竞争”的期待  经常有人把中美战略竞争说成是“战略博弈”。这些人把这“战略竞争”与“战略博弈”两个词混同使用,在他们看来,二者大差不差,基本是一回事,或者谨慎一点说,至少是他们殷切期望中美“战略竞争”应该成为“战略博弈”。  “博弈”,简单地说就是下棋,下棋就是一种竞争与竞赛游戏,故而“战略博弈”,简单地说就是“战略竞赛”或“战略游戏”。这样描述和形容下来,中美“战略竞争”的严酷性、惨烈性就完全不见了踪影,相反,博弈双方还可互相尊重、遵守规则,可以“胜故欣然败亦喜”,也可以“哈哈一笑握手言和”,彼此都献技献艺、平等游戏,相当轻松,没有压力,仅此而已。  正因为这样,所以有人声称,“我们反复声明无意挑战美国的地位,更无意去取代美国,这是我们对美国的尊重,相应地,美国也应该尊重中国人民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这是把中美“战略竞争”当做一场“战略博弈”自然而言的诉求,所表达的都属于博弈式“战略竞争”的期待  其二,竞合式“战略竞争”的期待  这种期待在于把中美“战略竞争”同中美“战略合作”并行并举,使中美关系既竞争又合作,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二者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由此导致中美关系成为所谓“竞合”关系。  坦率地说,这种期待是对中美“战略竞争”关系的巨大修正,进行这等修正的人以中国为主,在美国及西方那里,“战略竞争”归“战略竞争”,“战略合作”归“战略合作”,二者完全是两回事,并不能糅合到一起。这些主张中美“竞合”关系的中国人刻意用“战略合作”来冲抵中美“战略竞争”,在他们心目中,中美关系的重点还是 “合作”而非“竞争”,在他们的心目中,“竞争”不过是“合作”的点缀而已。  其三,良性“战略竞争”的期待  自从美国方面强加中国以“战略竞争”以来,一直就有中国人呼吁要努力使中美“战略竞争”成为“良性”的“战略竞争”。持这种观点的人坚持认为,实现中美良性“战略竞争”完全有可能,只要双方本着善良的愿望,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客观地说,对中美良性“战略竞争”的期待比之于上述的前两种更显得理性、冷静一些,因为在这一期待的背后,事实上等于承认了中美“战略竞争”还有非良性的可能,也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了“战略竞争”的严酷与惨烈,这应该看做是向着“战略竞争”本质属性靠近了值得肯定的一步。  但是,坚持中美良性“战略竞争”的期待人并没有深入探讨和论证中美“战略竞争”良性与非良性各自的可能性有多大,而核心的问题在于,发动中美“战略竞争”的美国,他们的愿望是善良的吗?  三、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果是什么  不容否认的是,现在,中美“战略竞争”已经开始了,新的战略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新的舞台上究竟将上演什么戏还在争论,结果如何以及怎样落幕更不得而知,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  第一,各自不同的愿景  任何事情都要把未来愿景摆在突出的位置,因为没有愿景就等于没有奋斗目标。所以,当美国确定其“战略竞争”这一对华大战略时候,其决策者(或决策集团)内心已经擘画好通过竞争所要达成的效果。  种种迹象表明,“战略竞争”计划制订者所参照的模板就是前苏联。奥巴马时期提出“美国领导世界一百年不动摇”还相对隐晦,而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直接对应,就是“让美国伟大”的冷战胜利,“让美国再次伟大”其实质就是让美国再一次赢得冷战胜利。这样看来,美国当局执政者虽然前后不同,但实质如一归一。如果拜登继特朗普之后上台,还不知道他会提出怎样的口号招牌,但基本内涵将继续延续,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至于美国“战略竞争”的时间设定,目前还属于未知数,人们只能根据这一战略计划所公开的一些文件来进行推测,大致上指向从现在起直到具有标志意义的2049年。  中国对“战略竞争”的愿景目标可谓十分明确。无论是2035年目标还是建国100年的愿景,都是“战略机遇期”理论的产物,也都是在中美“战略竞争”大背景下的努力。这就意味着,“战略竞争”之下也要维持中美关系“斗而不破”的大局,在此大局的框架下中美关系没有发生重大的颠覆性危机,否则,如果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显然一切都得改写,也都将不得不改写了。坚持中美“斗而不破”,这大概就是中国的愿景了。  第二,单赢还是双赢  按照当代中国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逻辑,未来的中美关系一定是“双赢”,中美“战略竞争”也是这样,也最终将以中美两国的战略“双赢”而告结束,即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美国则继续“领导世界一百年不动摇”或者“让美国再次伟大”。届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美国经典资本主义并肩携手、风雨同舟,共同创造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永久和平的美好世界。  但是,美国霸权的哲学思维却与此截然相反。特朗普政权的“美国优先论”已经尽人皆知,即便特朗普下台滚蛋,但美国所炮制并全世界推销的“中国威胁论”早已成为美国统治者阶层最大的“共识”,按照他们如此这等思维,既然中国已经成为战略性“威胁”,既然中国已经威胁全世界,那么合理的逻辑结论就是消除与消灭这一威胁,这是天赋美国的权力、责任与道义,而中美“战略竞争”就是实现这一目的手段。因此,在美国方面,中美“战略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单赢,只能是“你输我赢”,根本没有“双赢”的任何可能与空间。  第三、“战略竞争”的世界影响  中美“战略竞争”已经成为全球战略局势最重要推动力,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全球未来面貌。  中国方面的战略推想是这场竞争将加速世界向着积极方向发展变化,世界秩序因此将更加和平与民主化,从而出现多极世界的格局。“强起来”中国成为其中强有力的一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美国方面的设想与推定则完全不是这样,美国要通过“战略竞争”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霸权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加强霸权的统治秩序,要把世界变成更加“一元化”的世界,美国为永恒的世界之主,实现对人类的永恒主宰。  上述正反两个方面的力量对冲与对撞,必将强烈地冲击世界,为此未来世界实际可能与实际展现的局面,将既不是中国所期盼的多极化,也不是美国所要求的单极化,而是以美国为核心庞大战略集团对中国的战略围追堵截,美国将发动对中国一次又一次战略围剿。如果一定要找出历史上曾经的案例或者有过的影子的话,那么中美之间的这种斗争较量将同法国大革命后大英帝国组织反法同盟围剿法国的情形相类似,只不过规模与强度以及残酷性要远远超过而已。  四、中美“战略竞争”的属性及相关问题  那么,中美“战略竞争”究竟为何发生,它属性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说,中美“战略竞争”是美国统治集团维护霸权统治的必然行动。这一行动无关乎对中国的政治误解,不管中国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有什么不同,也不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社会主义有什么差别,美国都要将中国定位于主要战略对手;也无关乎美国是否焦虑,中国是否进行了战略安抚,世界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事情都让美国焦虑,安抚它是这样,不安抚它也是这样,中国也不例外;也无关乎误判或者什么60%律,全世界任何霸权所不能掌握与控制的东西,都是美国的威胁,任何不让美国随心所欲的人和事,也一概都构成对美国的威胁,朝鲜、伊朗、古巴等小国其国力不要说达到美国的60%,甚至连1%都不具备,美国也照样打压颠覆而不放,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也是这样。中国之所以成为美国“战略竞争”的头号对手,这是美国霸权战略本性之使然,也是中国民族特点、政治面貌、历史文化、战略地位综合作用之必然。所以,中美“战略竞争”就是中美之间综合性的战略斗争,这一斗争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同当年美苏之间的“冷战”没有本质区别,而只有深度、广度与烈度等各维度上的不同,是美国霸权所发动发起的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新冷战”。  这场综合性的“新冷战”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一是具有阶级斗争的属性  今日中国毕竟还是人民中国,而美国霸权则是美国资产阶级统治者的美国,美国的霸权主义者既要统治本国人民,压迫其国内各种族人民,更要剥削压迫世界人民。他们的战略图谋历来都是拉拢收买各国的统治者共同压迫各国和各地的人民群众。对中国也是这样,不压迫十四亿中国人民,美国霸权就不能很好地统治世界,而如果十四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则简直就是美国的噩梦。所以,为着美国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计,充分利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压榨中国人民使之永久性地匍匐在霸权秩序下的底层,这是维护美国霸权的关键问题。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同霸权之间的矛盾,实质上也是阶级矛盾在全球战略领域的反映,由此而发生的斗争,也成为国际层面的阶级斗争。  二是具有民族压迫的特征  西方世界压迫东方世界、西方民族压迫其它民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中华民族就是受压迫民族和受压迫国家之一。自近代以来,中国革命与和建设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反抗与打倒这种压迫。压迫中国的主角过去以大英帝国为首,后来是日本,再后来就是美国,美国对华发起“战略竞争”的终极目标,就是继续贯彻这种压迫使之持续发展下去,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理所当然为霸权所根本不可容忍。从这个意义上看,中美战略斗争又表现为民族斗争,“战略竞争”在美国方面就是民族压迫,在中国方面就是民族反抗。  三是具有文明冲突的色彩  美国所谓的“战略竞争”其内涵包括不同文明类型之间冲突。东西方冲突历来都具有鲜明的文明色彩,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不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东西方冲突。因此,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打压据有浓厚的文明与文化歧视的特点与特征,这些特点与特征将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走向深入而日渐凸显,目前所展现的只是稍露头角的很少一部分。  在上述这些特点特征之下,中美“战略竞争”的过程中都将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  要发生的事情很多,特别值得关注的将有如下事态:  一是将发生激烈的政治斗争  中美之间政治斗争风云再起,双方将在意识形态、颜色革命、分裂颠覆等方面展开激烈的斗争,具体表现是美国疯狂进攻,中国疲于奔命,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直接影响双方的外交关系,比如台湾问题就是这样,虽然即便美国同台湾建交中国大陆也未见得断然同美国断交,但美国出于战略需要,却很有可能有朝一日断绝同中国的外交关系,以此狠狠打击中国。  二是将进行浩大的经济战争  经济与贸易战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中最明显的部分,美国将围绕贸易规则、知识产权、市场准入、高科技等问题对中国发动攻击,以达成战略上压倒中国的目标。这方面美国几乎有使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段方法,而中国则凭借同美国的经贸联系力图维系所谓的中美关系大局,维系中美关系所谓的“斗而不破”。  三是将爆发严峻的军事危机  中美之间的军备竞争是中美“战略竞争”性命攸关的要害部分,无论美国还是中国,都将全力抢占争夺军事高科技制高点,谁也不甘落后也不敢落后(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2013年文章《中美如果军备竞赛,谁能撑到最后》)。  在激烈军备竞赛的同时,中美之间还将在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军事热点地区发生危险的对峙。鉴于中美军事及战略力量严重失衡的状况短时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鉴于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承诺,所以美国将在中美“战略竞争”过程中对中国更加赤裸裸地进行战争讹诈,动辄就制造战争危机将成为美国围剿中国的经常性办法。  当然,除上述这些事项外,中美之间在“战略竞争”之下所发生的事情还将有许许多多,但没有人是算命先生,也没有人能算出全部的事情。  因此,展望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一场“新冷战”,任何粉饰与托词都无法掩盖这一事实。为此,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不要因为霸权正发生各种危机而放松自己。事实上,危机之下的霸权将变得更加疯狂、更加危险,美国发动的“战略竞争”已经成为中国复兴崛起最艰难的战略大考科目。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04:44

杨丹旭:中国为何担心被捧杀?
时间:2020-12-30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早点

京腔新韵

杨丹旭

yangdx @sph.com.sg

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让中国舆论很担心。

报告大胆预测,中国将在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比该机构之前的预估早了五年。据测算,中国2021年至2025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将达5.7%,2026年至2030年年均增长约4.5%,而美国在这两个时期年均增长率约为1.9%和1.6%。

报告指出,中国初期以严格封锁措施有效管控了疫情,而西方的长期经济增长却在冠病疫情暴发期间受到打击,意味着中国相对的经济表现已有所提升。

报告说:“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主题,已有一段时间一直是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与软实力较劲……冠病疫情和相应的经济后果,无疑使这场竞争形势开始变得对中国有利。”

无独有偶,日本一个智库本月也做出过类似预测。日本经济研究中心(JCER)通过亚洲15个国家经济的中期预测,得出到2028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美国的结论。该机构去年曾预测,中国至少要等到2036年才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GDP“老大哥”,此次则把中国赶超美国的时间点,足足提前八年。

这些经济机构对后疫情时代中美经济实力对比做几乎一致判断,也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今年10月在一篇评论中的感叹不谋而合。弗里德曼当时写道:“冠病19原本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结果看起来更像西方的滑铁卢。”

西方媒体过去几天纷纷报道中国经济可能提前超越美国的消息,但面对“中国时代”加速到来,中国舆论并没有高调自我褒奖,也没有表现出兴奋,而是对该消息低调处理,甚至有些防范。

《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指出,听到八年后中国GDP就将赶超美国的说法,很多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对“捧杀”的警惕。

评论研判,英国智库的报告“有向美国和西方世界拉响‘中国在加快崛起’警报的意味,要刺激、鼓动美国和西方社会‘行动起来’”。

评论还提醒各界,“不能被西方关于中国GDP‘将加速超越美国’的预测忽悠了”,“保持战略上的谦虚谨慎非常重要”,避免中美发生有“决战”意义的战略对撞。

2020年的开局对中国而言非常糟糕,疫情从湖北武汉蔓延开来,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大规模封城、封路,整个国家经济陷入停摆,官方对疫情的处理也遭到强烈质疑,有人甚至认为,冠病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场政治危机。

然而,中国采取充满争议的措施成功遏制疫情,在欧美国家至今仍陷入泥沼苦苦挣扎之际,中国在经济更是一枝独秀。不仅如此,中国还按照原定节奏,做好未来五年的规划,甚至有余裕制定2035年远景目标。

由于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好地控制住疫情,中国经济比之前预测的速度更快超越美国是客观事实,两大经济体交换位置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当这天真正到来时,中美仅在经济体量上不相上下,也不会即刻改变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但中国经济体量超越美国,对西方世界和中国,都会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心理节点。

从西方的角度,这意味着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美国成为既定事实,西方国家长期占据强势地位的世界秩序,可能会被一个意识形态截然不同的国家打破,随之而来会有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则同样会担忧西方世界对这一天到来的焦虑,这背后是担心遭遇西方世界围堵和封锁,陷入被针对的局面,尤其是美国候任总统拜登上台后可能连同盟友组建对抗中国的联盟,更让北京有所顾忌。

正因如此,当西方智库预测中国加速追赶美国,中国舆论充满戒备,认为这是对中国所设的陷阱,担忧这会被解读为“中国威胁论”,成为西方针对中国的证据。

不过,站上舞台中央的中国其实已经很难躲开镁光灯,中国高层也并非没有认识到这一点。10月底举行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做出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研判。说白了就是指,中国已经显著缩小与世界头号大国美国的力量差距。

一个中美实力差距缩小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格局?中国要如何化解外部世界对其担忧?西方世界又要如何面对即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中国?经过这场疫情,各方的适应期已经越来越短了。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06:44

王毅隔空向拜登政府提“愿望清单”
时间:2020-12-20 07:3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黄小芳 xfhuang@sph.com.sg

中国外长王毅向美国候任的拜登政府表明,希望重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并强调与拜登政府在三大领域有广泛合作空间,中美在亚太地区能有“共同朋友圈”。

中国外长王毅隔空向美国候任的拜登政府提出了明确的“愿望清单”,表明希望重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并强调与拜登政府在三大领域有广泛合作空间,中美在亚太地区能有“共同朋友圈”。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的新闻稿,王毅前晚(18日)在北京同美国亚洲协会举行视频交流时,呼吁中美应从建交以来的风雨中汲取有益经验教训,美国的对华政策应尽早回归客观和理性。

王毅在会上致辞时,详细阐释了中国外交与对美政策的风格与走向,并明确提出有意与候任拜登政府共同开拓的合作领域,也就意识形态、国家主权问题、经贸制裁、南中国海以及人流限制这五大中美摩擦点重申了中方立场。

王毅强调,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始终希望与美国朝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向,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国也始终认为,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双方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不必取代谁。

他批评,美国一些政府高官频频在媒体上攻击中国,这“只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有罪推定’和情绪化的宣泄”。

王毅研判,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美国一些政客在涉华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战略误判。一是无视中美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从战略认知上执意将中国列为主要威胁,扣歪了第一颗纽扣;二是从意识形态偏见出发,攻击和抹黑中国共产党;三是企图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屈服;四是企图在国际上搞反华同盟。

王毅警惕,中美合作可办成许多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则肯定是灾难。中国因此希望美国与中国相向而行,以坚持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加强对话协商为途径,以深化利益融合为动力,以夯实民意基础为支撑,重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框架。

抗疫 经济复苏 气候变化
中美可在三领域广泛合作

美国候任总统拜登上任的脚步逼近,包括王毅在内的中国外交领域高级官员,本月初曾多次向美国发出友好信号。在昨天的交流会上,王毅进一步提出中国有意与候任拜登政府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他指出,拜登提出的四大执政优先事项中,中美在抗击疫情、经济复苏、气候变化三大领域有广泛合作空间。

但王毅在提倡中美合作的同时,也表明中国从不回避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主张在正确看待彼此的基础上,建设性地处理两国关系中的突出和重要问题。

他重申,中美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要尊重彼此选择的制度和发展道路;在台湾、香港、西藏、新疆等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要坚守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准则;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要努力把摩擦转化为合作;在人文交流方面,王毅则呼吁美国尽快取消一系列人为限制。

至于美国对中国企业和政府官员实施的经贸制裁,王毅提出,中美要坚持以对话协商取代对抗制裁。他也要求美国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及对中国企业的“无理针对”。

中美都是亚太大家庭一员可以拥有共同“朋友圈”

中美的地缘政治博弈,令不少亚太国家担心会被迫选边站。王毅强调,中美在亚太地区不是对抗关系,美方在亚太地区有盟友,中国在亚太地区也有伙伴。“双方都是亚太大家庭的一员,完全可以拥有共同的‘朋友圈’”。

他指出,中国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愿同美国在亚太地区和平相处,并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08:24

未来世界:塑造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力量
时间:2020-12-26 14:50内容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沃尔夫:在一个民粹主义和大国冲突的时代,维持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维护和平、管理全球公域,将更加困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加速了世界走向未来的进程。以下是新冠疫情爆发前就已发挥作用的五股强大力量,它们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加强,并将对2025年及以后的世界产生影响。

首先是技术。计算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将继续重塑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如今,宽带通信,连同Zoom及类似的视频会议软件,使大量人士居家办公成为可能。

到2025年,这种办公场所从办公室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趋势很可能会部分、甚至大部分发生逆转。但不会完全逆转。人们将能够(并被允许)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办公。不可避免的是,这不仅将包括身居母国的工作者,还包括来自国外、通常工资较低的工作者。其结果很可能是所谓的“虚拟移民”出现爆炸式增长。

第二是不平等。许多薪水较高的办公室职员能够居家办公,其他大多数人则不能。在西方国家,许多受影响最严重的群体都属于少数族群。与此同时,许多本来就有权势的成功人士变得更加成功。

到2025年,疫情期间加剧的不平等程度很可能将不会降低。使不平等根深蒂固的各种力量太过强大。人们最多能期待出现些许改善。这反过来意味着,近些年兴起的民粹主义政治将继续在2025年塑造政治格局。

第三是债务。过去40年,几乎所有地方的债务总额都在增长。每当危机中断私营部门的借贷能力时,各国政府就会出来填补空缺。这种情况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出现过,在新冠疫情期间再次出现。

新冠疫情大大增加了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借贷。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显示,全球总债务与全球产出之比已从2019年底本就很高的321%,跃升至2020年6月底的362%。如此巨大且突然的跃升此前从未在和平时期出现过。

幸运的是,政府债务目前非常便宜,高收入经济体主权债务的名义和实际利率都处于低位。但它们的债务负担可能在未来数年里拖累部分私营部门。

第四是去全球化。一个合乎情理的推断是,未来国际交流将不会消亡。但它很可能变得更加区域化和虚拟化。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贸易增速不再像过去几十年那样超过全球产出增速,而是与全球产出增速大致保持一致。放缓的原因包括机会枯竭、全球贸易自由化缺位以及保护主义抬头。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些趋势。一个显著的结果是,各国希望将供应链转移回国内,或者至少转出中国。

新冠危机还强化了区域主义,尤其是在亚洲。近期的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东盟(ASEAN)十国及澳大利亚、中国、日本、新西兰和韩国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最后是政治紧张。一方面是自由民主的可信度下降,煽动性的威权主义在许多国家崛起,以及中国官僚专制的力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民粹主义在西方核心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崛起。虽然约瑟夫•拜登(Joseph Biden)胜选代表着民粹主义遭受挫败,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获得的大量选票表明,民粹主义并未消失。

然而,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动向或许是美中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关系。这种对峙正在迫使各国选边站。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分化。特朗普将这场大流行病归咎于中国。即使他卸任,美国国内很多人也认同这一观点。

那么,考虑到这一切,2025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幸运的话,各经济体将在很大程度上从疫情中复苏。但大多数人会比原本没有疫情时更穷。

然而,应对最大的挑战或许需要一种将不会存在的全球合作。维持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维护和平、管理全球公域向来都非易事。而在一个民粹主义和大国冲突的时代,实现这些目标将困难得多。

我们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代。新冠疫情突出了这种动荡,但疫情并非始作俑者。我们需要迎面应对这种动荡。唐纳德•特朗普败选给了世界喘息的空间。但挑战依然巨大。到2025年,许多挑战将依旧存在,而且很可能更具挑战性。

译者/何黎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09:26

李文亮吹哨一周年 网民微博悼念
时间:2020-12-30 18: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https://www.zaobao.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article_medium_x_full/public/images/202012/20201230/file79w6v2jd6iq1oswi93.jpg
许多中国网民今天涌入已故的李文亮医生的微博,悼念这位冠病疫情“吹哨人”。去年此时,李文亮在微信群组向医疗同行们警告,武汉出现了与沙斯(SARS)类似病毒的消息,这也是最早关于疫情的警示之一。冠病疫情去年底在中国湖北武汉暴发后,武汉市中心医院李文亮医生等八名医务人员向外界发出预警,却被当地公安局以“散布谣言”为由训诫。此后疫情迅速蔓延,预警成为现实,武汉市公安局在3月中旬撤销训诫书,并为此向李文亮家属道歉。不过,李文亮本人因感染冠病在2月不幸离世。当时,李文亮染疫过世的消息在中国民间引起强烈回响,许多网民都涌入李文亮的微博留言,并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发起追思浪潮。之后,中国官方在今年4月评定他为烈士。至今,仍有不少网民持续在李文亮的微博留言。其中,李文亮生前最后一条公布自己确诊的微博贴文,其留言已经超过100万则。今天,又有许多网民在他微博的各个贴文留言,并写道:“新年快乐”、“一年了,李医生谢谢你”等。https://www.zaobao.com/sites/default/files/inline_images/20201228/pasted_image_0.png许多中国网民今天在李文亮的微博上留言,悼念这位冠病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微博)中国疫情自去年底暴发后,迅速在全国扩散,并在2月引来高峰。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确诊病例数量在2月12日达到1万5152起的最高峰,之后慢慢开始减少,3月上旬开始低于50起。但随后全球其他地区开始暴发大规模的疫情,并一步步走向至今失控的局面。在此期间,有不少舆论质疑中国在疫情暴发初期试图隐瞒和淡化相关话题,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就此公开批评,并还一度称冠病病毒为“中国病毒”。对此,中国外交部已多次作出反驳和澄清,并表示指责中国隐瞒疫情的说法毫无事实根据。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13:53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2020-12-30 19:13:21 来源: 新华网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强调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 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结评估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意见》、《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回顾这些年改革工作,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第一,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我们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二,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第三,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全年经济工作等进程中,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无论从改革广度和深度看,还是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改革的实际检验看,取得的重大成就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第四,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强调,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会议指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要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会议指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是重要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内容。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市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行为,落实企业法定义务,健全披露规范要求,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法治化建设,形成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要坚持统筹协调、应用牵引、安全可控、依法依规,以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顺畅,提升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突出保基本、守底线,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杜绝大手大脚花钱、奢靡浪费等现象。

  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会议指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要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变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降低征纳成本,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会议强调,设立金融法院是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特点,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0:18:02

该来的还是来了,特朗普拜登接连对华出手

2020-12-30 20:08:03来源: 疫观全球   作者:风雷





  当地时间27日,美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2021年度拨款法案,其中包括所谓的“台湾保证法”,鼓吹美国对台军售的常态化。http://img.wyzxwk.com/p/2020/12/524ebcef3ffa6dd80e31c493e793aad1.jpg  如果往前追溯的话,2019年5月美众议院就通过了《台湾保证法》,直到最近才通过参议院审议通过。  虽然说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美国就埋下了对台关系的“雷”,事实上也在做;但在明面上,美国一直在对台政策上保持着战略上模糊性,没有宣布正式的法案来干预台湾。  《台湾保证法》恢复了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其中,明确表示,要对中国“入侵”进行军事干预。  不管是不是美国方面的口嗨,但人家至少有了明确的表示;口嗨能不能成为现实行动,其实主要取决于我们有没有相应的决心和意志。  可惜有些媒体称之为“最后的疯狂”,暗示这是特朗普的意气用事,意思是不到一个月,他滚蛋后就没事了;还有的竟然说,美老打台湾牌反映它对华无牌可打……http://img.wyzxwk.com/p/2020/12/907879a32065619068be7b03ec2adf1c.jpg  有些人还天真的以为这是特朗普在离任之前给拜登使绊子,可这分明是众议院的提案,参议院也通过了,特朗普不签署半月后也会通过。  说到底,反华已经成了民主、共和两党的共识,区别只是手段而已。  台湾,则是美国方面传统的、低成本的反华方式;何况,台湾也甘为犬马。  这不,华尔街日报主编已经呼吁拜登延续特朗普的路线,武装台湾,吓阻中国了,这样才能让亚洲盟友安心。http://img.wyzxwk.com/p/2020/12/0b356b2173783d09f20adbb42a189fcd.jpg  虽然拜登尚未对此有所回应,但本周一,拜登明确表示,希望联合“理念相近”的伙伴捍卫共同利益及价值,与中国竞争。而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其经济谈判筹码将倍增。  他说,“在我们与中国竞争并要求中国政府对其在贸易、技术、人-权和其他方面的不当行为负责的时候,如果我们建立志同道合的联盟,将会使我们的地位更加强大。”“为了对抗中国,美国必须改革。”  拜登的这番表态透露出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拜登的群狼战术,将替代特朗普的独狼术;二是对贸易、科技方面的重视,及审视美国内部问题,体现的美国对自身历史性衰落的焦虑,两党皆然;三是拜登政府将会在民主党方面更为擅长的“人-权”领域下手,从国内公知的蠢蠢欲动也可略知一二;四是让那些将美华友好关系寄托于拜登身上的人失望了,拜登执行的路线可以说是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只会在细节上略有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ECFA,如果继续惠台,助长的将是狗仗人势的台当局的“嚣张气焰”。套用一句老话,你每买的一串香蕉都相当于资助台当局向美国买武器。  更令人恶心的是那些鼓吹美国是对华最友好、帮助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的媒体人,譬如著名的胡大主编。  冰冷的现实,这些人还要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对方手里么?  堂堂正正地站着做人就不会么?  还是教员说得好:  “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正如地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我们要学景阳岗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岗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焦典 发表于 2020-12-31 01:52:21

拜登要“加杠杆”对付中国 我们怎么办
作者:肖志夫(一壶茶一闲人) 发布时间:2020-12-30 09:40:08 来源:老夫子杂货铺

  根据美国中文网消息,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8日,当选总统拜登在特拉华威明顿接受了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机构评估团队的简报,并在之后发表了讲话。
  在讲话中,拜登特别强调要与盟友合作“加杠杆”应对中国挑战。
  拜登说,在中国问题上,在我们追究中国滥用贸易政策、技术(窃取)、人权和其他方面行为的责任之际,只有当我们与伙伴和盟友的关系更好时,我们才能更有利。
  “我们约占世界经济的25%,但是,与我们的民主伙伴一道,我们的经济杠杆能增加一倍多。在任何与美中关系有关的议题上,当有共同愿景的国家加入我们时,我们就会变得更强大、更有效。”拜登说。
  看得出来,拜登老先生是很懂得“杠杆”原理的。从经济学角度理解,杠杆,是将借到的货币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产生“放大”效应,金融杠杆就是一个乘号,使用这个工具,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增加。
  拜登为什么要“加杠杆”对付中国?
  一是因为打压中国和平崛起是美国国家战略国策。这是由中美关系的性质决定的,中美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崛起大国和一个守成大国之间的不可妥协的结构性矛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称霸世界的美国梦”的直接战略碰撞。由于美国两党对待中国问题的意志高度一致,无论谁当总统,这一国策都不会改变。
  二是因为单凭美国的力量难以对付。“事实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拜登在讲话中强调,“应对挑战需要美国的领导力,需要与我们盟友和伙伴合作。”
  三是因为现有反华“杠杆”已被特朗普破坏殆尽。拜登表示,在经历4年的特朗普执政后,我们的国家安全因为本届政府采取“单干”行动而受到危害,重建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是他上任后的一项关键挑战。他的机构评估团队认为,在特朗普执政期间,政策进程“萎缩或者被边缘化”,他说,美国将“重新建立领导自由世界的信誉”,“目前存在着巨大的真空”,拜登说,“我们将必须重新获得世界的信任和信心,世界已经开始寻找绕过我们或没有我们的运行方式。”
  拜登当然知道,“加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杠杆越大风险越大,既可以放大投资收益,也可以放大投资损失。我们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要在这个杠杆的另一头加上“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砝码”,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建立合作共赢的紧密关系,形成强大的“反美统一战线”,就能够破解美帝的反华图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逐利乃人类的本性,更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资本作为无限的贪欲,决定了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一点正是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的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资本主义“逐利”这个根本,打好经济牌,以突破美帝“加杠杆”的反华重围。应当以“一带一路”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驱动,大力加强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合作,打造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利益紧密的经济命运共同体,最大程度分化瓦解反华势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让中国经济与世界融为一体;用经济牌“离间”美国政府和地方;用经济牌“瓦解”美帝反华联盟,最大程度“肢解”敌对阵营,尽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焦典 发表于 2022-8-1 21:30:58

普京最新表态 3个细节非同寻常

长安街知事

2022年08月01日 14:46:45 来自北京市








当地时间7月31日,2022年俄罗斯海军节阅兵活动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在圣彼得堡现场,签署命令批准俄新版海洋学说并发表讲话,这是继2001年和2015年俄罗斯颁布的第三版海洋学说。据路透社报道,新版海洋学说及普京讲话中提到,对俄罗斯的主要威胁是“美国主导世界海洋的战略政策”,以及“北约军事联盟向俄罗斯边境靠拢”。普京讲话说,俄新版海洋学说勾画出包括经济利益和重要战略利益在内的俄国家利益边界和区域。俄将通过一切手段维护自身安全。俄海军要能够对所有侵犯俄国家主权和自由的行为迅速作出回应。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67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2/C3F208E177BD3470852A89747541DD0EA922508C_size87_w1080_h767.jpg普京出席俄罗斯海军节阅兵活动并发表讲话。图源:路透社1696年,沙皇彼得大帝着手组建海上舰队,这被认为是开创了俄罗斯海军的历史。1939年,苏联确定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海军节。今年的俄海军节,恰好是7月最后一天。巧合的是,就在6月底的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北约成员国领导人批准《北约2022战略概念》,直接将俄罗斯称为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时隔整整一个月,俄将美国列为“主要威胁”。这波针锋相对的“反击”,虽迟但到。长安街知事发现,普京此次回应美国,有3个非同寻常的细节。首先,普京罕见地直接点名,并发出提级警告。实际上,将俄称为“威胁”,已是美国及北约的“日常操作”。除了6月底北约那场声势浩大的会议,3月28日,五角大楼向美国会提交“2022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时,还将俄罗斯称作“严重威胁”,并捎带将中国称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无论是图谋为国内各类法案通过做借口,还是在国际上渲染威胁论拉帮结派,显然,美国已将“严重威胁”这类头衔扣在俄头上当成了家常便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提起一次,架势咄咄逼人。https://d.ifengimg.com/w1080_h655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2/5ED54E056A511161F5874A076E91EB3BB56B29F9_size97_w1080_h655.jpg6月底北约通过新战略概念,称俄罗斯是“最大且直接的威胁”。图源:视觉中国俄方则克制很多。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外交部多次对美国反俄制裁等行动予以谴责,但普京本人在公开讲话中直接点名美国并不多,更没有直接为美国的战略位置“定性”。这次不仅提了,普京还特意强调,如果外交和经济手段无法有效遏制美国,那么俄罗斯将部署其军事力量。他还在讲话中提及,北约的扩张是对公海的另一个威胁。路透社说,俄新版海洋学说承认,俄罗斯在全球没有足够的海军基地,并表示,如果其他软实力(如外交和经济工具)耗尽,俄罗斯可能会根据世界海洋局势适当使用其军事力量。其次,“放话”的同时,普京已下令部署最新武器。他当天宣布,“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将在几个月内交付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护卫舰,它的部署区域将根据俄罗斯的安全利益来选择。“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是俄军方首个海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可从护卫舰、巡洋舰和潜艇上发射,最大射程达1000公里。“锆石”的性能有多强?其最大飞行速度达到9马赫(9倍音速),1000公里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到达。如果拿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对比,“战斧”飞一个小时才能打击的目标,“锆石”可能只需要3分钟。最令西方忌惮的是,这款导弹可摧毁所有类型的水面舰艇和地面目标,且无法被导弹防御系统或防空系统拦截,这意味着它有能力突破世界上一切防空系统。近日,一名接近俄罗斯国防部的消息人士证实,“锆石”将于今年9月正式列装。第三,普京讲话并未提及俄乌冲突。武器部署之外,还有战略路线。海洋学说提到,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与印度的战略和海军合作,以及与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及其他国家的更广泛合作。此外,学说还将北冰洋列为对俄特别重要的地区。对于仍在进行的俄乌冲突,普京的讲话中却没有提及,不过海洋学说中提到,俄罗斯将寻求“全面加强俄罗斯在黑海和亚速海的地缘政治地位”。有分析说,在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后,在相关海域的俄海军部署,已经被考虑在内。https://d.ifengimg.com/w1080_h710_q90_webp/x0.ifengimg.com/ucms/2022_32/EF5A60D93C0AC07C7A86ACFDF5B0D3CADD78DEC9_size70_w1080_h710.jpg普京出席俄罗斯海军节阅兵活动。图源:视觉中国


央视新闻报道说,与前几年的海军节阅兵相比,2022年海军节阅兵规模有所缩减,但在俄乌冲突的节点上,这次看似常规的阅兵,释放出诸多“非常规”的信号。对美战略“定性”、发展路线安排、“战后”部署展望……普京在视察海军后的这篇讲话不长,但从讲话内容和55页的新版海洋学说来看,信息量很大。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了新版海洋学说,新华社报道总结说,这一文件阐述了俄在世界海洋的国家利益、俄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威胁、俄海洋活动优先发展方向等,包括建立俄海军后勤保障点、发展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加强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应用、实现船舶制造技术独立、推进北极和里海大陆架勘探、加强海上活动领域动员培训等具体内容。截至发稿,白宫、五角大楼、北约均未对俄作出回应。或许,西方正在仔细措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山压顶21世纪史刻 绥靖葬送民族复兴 侥幸者必被弯道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