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山居士 发表于 2017-11-8 06:21:50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束,直到现在我们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还是形成不了统一的认识,还说不清楚,比如我们国家现在是不是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不承认我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有没有姓“资”姓“社”之分?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不要保留公有制?我们下一步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不是要把所有的国有制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等等,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时理论与实际脱节,就经济体制改革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只看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如果我们能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来看经济体制的改革,许多经济体制改革争论中的问题都不难搞清楚。谈到经济体制改革,一些人往往会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分为两次,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建国初期开始的;78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第二次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把我们国家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由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经济形式(包括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官僚、半买办、半民族)形成的混合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那么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没有争论呢?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争论。为什么没有争论,因为当时没有现成的关于经济体制方面的理论研究,因此谁也没有从我们究竟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的问题上提出问题。我们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所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讲的是生产方式,讲的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应当建立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当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建立起计划经济这种生产方式,随之也就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我们建立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先决条件,是我们党用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对我国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能动的进行的一次改革。从哲学理论上讲,这种情况应当属于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范畴。换言之,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并引进我国,如果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政权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科学理论能动地改革我国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我国就不可能建立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只能听凭我国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自发的盲目的发展。至于究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建立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是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照搬前苏联的模式,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我国建国初期显然不具备资本主义生产力比较充分发展的条件,因此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的,我们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也是搞早了;更何况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很难说是正确的、科学的。对这种说法笔者是不赞同的。事实上我们党在建国初期之所以要建立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教条,生搬硬套,而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比如我们并没有脱离我国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归为一种单一的公有制,而是采取了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在农村集体所有制又划分为三级所有制,这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没有的,也是同前苏联的模式有所区别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当时所做出的决策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表现在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后不仅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对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避免了我国经济自发的、盲目的发展所必然要产生的种种弊端和问题。比如:我们很快就摆脱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对我国经济上的掠夺和控制,取得了经济发展上的自主权;在很短的时间就医治了由于多年国内战争所给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创伤,就克服了国内财富几乎被掠夺一空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困难,迅速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稳定的农业基础,为我国社会的政治、科学、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就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了“两弹一星”“人工胰岛素”等一大批科研成果。同时,我们也很快解决了大多数人口的就业问题,为大多数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教育、医疗保障,避免了社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避免了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等。这些成果取得都是其他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当时我们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建立起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并且把这一条作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之一,以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种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以后,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人提出计划经济体制统的太死、政府管的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大锅饭、铁饭碗”、生产效率低等,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问题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就很难找到答案了。后来改革开放后,一些人走出国门到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看,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人们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我们,并没有出现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所预言的那种整个社会要“炸毁”的状况。于是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这时有的经济学家接触到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比我们搞得好,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不同,是因为这些国家搞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而我们搞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我们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有问题;西方经济学理论解决了这些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不了我们国家发展中的问题。所以我们也应当运用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要把我们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经济学家的主张得到当时党的决策者的赞同和支持,于是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在我国逐步展开: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市场配置资源等等。可是经济体制这样一改,就出现了:许多国有企业破产,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大批工人失业,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诸多社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的经济学家提出这些问题都是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彻底,还不到位,如政企还没有彻底分开,国有企业还没有完全改革为民营企业等,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就是继续深化改革,彻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可是他们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悖。因为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要求,我们原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全部改掉,不仅生产不能再搞什么计划,只能由市场来决定;而且企业要产权清晰,要把公有制完全变为私有制。这显然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消灭私有制”的主张。同时,在实践中也有一些人认识到如果按照他们方案继续进行改革,不仅解决不了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将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由此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于是又有经济学家提出一个折衷主义的主张: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区别于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这些争论都是就理论争论理论,就经济体制争论经济体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难于说服谁。所以现在尽管还在讲要深化改革,但实际上究竟怎样深化改革谁也说不清楚,谁也拿不出更好办法。但是据笔者观察,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问题,而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揭示过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一些老问题。这就使笔者想到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是不是也使我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变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此才出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的那些老问题。由此就让笔者想起恩格斯的这样两段论述:“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经济科学的任何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标志,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恩格斯的这两段论述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使笔者认识到:一、生产方式是经济体制的基础,也就是说经济体制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必然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同时经济体制也是生产方式的体制表现,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也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改变经济体制也就是改变生产方式。因此经济体制改革绝不仅仅是一些经济制度上的改革,实质是生产方式的改革。改变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必然要改变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建立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二、经济体制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仅从经济体制中去寻找,而应当从经济体制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就不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上去寻找终极的原因,而是从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入手去寻找终极原因。因此我们对经济体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仅仅从经济体制中去寻找根本原因,而应当从由经济体制所体现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根本原因。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对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根本原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就不难对经济体制改革中争论的问题以及今后改革的方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也就是说,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前面提到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把计划经济的体制改为市场经济的体制从而把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改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所必然要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否认当今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确实克服了早期发展中出现过的许多问题,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在其中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要“炸毁”了的预言确实并不准确。但这并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可以说是对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揭示与批判,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改革仍然有借鉴意义,正如笔者前面提到:我们现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揭示相类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要“炸毁”了的预言可以说只是马克思理论中的个别结论,而马克思本人始终强调不能把他的个别结论当作教条,当作绝对真理,他的个别结论有的也是错误的。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要记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个别结论,而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且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论述现在也并不没有过时,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可以说就是例证。现在我们国家之所以没有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那样出现大规模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由于我们的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改革为市场经济生产方式、市场经济体制,比如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石油、水力、电力等企业还是公有制的国有企业,因此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和功能,这就使得国家还能够按照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方式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使我们国家能够避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那样出现大规模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能够在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时,使我国经济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那么今后如果我们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的生产方式,可以预测,必然会出现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计划经济生产方式、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是每个生产方式、经济体制在其发展中都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但我们完全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不能把西方经济学理论当作洋教条,当作解决我们实际问题的灵丹妙药,不顾我国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至于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比我们国家富裕,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起码有一点,近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曾经长期对我国进行侵略和掠夺,而且他们不光侵略掠夺我们,还侵略掠夺许多国家,他们怎么能不富,我们怎么能不穷?关于这个问题,有一本喻权域写的书《论“三个时间差”》讲得比较清楚,笔者就不在这里多言了。 2016.12.2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生产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