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山居士 发表于 2017-9-8 10:05:02

树立科学的改革观

树立科学的改革观2005年并没有按某些人预想的那样成为改革的攻坚年,相反却成为人们对改革争论最激烈的一年。这场围绕如何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争论中,无论是对改革的肯定,还是对改革的质疑,甚至对改革的否定,其核心问题实质上是要不要树立科学的改革观。  邓小平曾经讲过“发展是硬道理”,一些人便错误地理解为不管什么样的发展,只要是发展就是好的,就要肯定。于是便出现一些地方不择手段,盲目地进行“发展”,从而造成当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盲目引资、重复建设等情况。正是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提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就是说,发展要讲科学。不是什么样的发展都是好的,都是要肯定的,只有讲科学的发展才是好的,才是要肯定的;不讲科学的发展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不仅不能肯定,而且必须加以否定。既然发展要讲科学,那么改革要不要讲科学?从发展与改革的关系上看,发展要讲科学,改革也必须要讲科学。因为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才能促进发展。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改革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只有科学的改革,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反之盲目的改革只能造成盲目的发展。  改革要讲科学也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改革观。所谓科学的改革观也就是要把改革当作科学来研究,来认识。其中不仅包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改革,也包括要用科学的态度认识改革、评价改革、总结改革。  现在有一些人非常反对对改革进行反思,也不允许人们对改革提出任何质疑,只许对改革进行肯定,不许对改革进行否定,还提出什么“警惕和防止往回看”。这种态度可以说就不是科学的改革观。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本身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如同任何科学一样,有一个探索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改革认识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可能完全正确的,是难免有错误的,而且完全有可能在总体的思路上出现方向性的错误。这也是任何科学研究探索都常遇到的问题。如果说一出现问题就完全否定改革,就认为不应当进行任何改革的探索,那是不对的,是不符合科学改革观的要求的。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肯定改革的必要性,必须克服墨守陈规,固步自封的思想,树立改革无止境,不断进行改革的思想。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什么态度?是承认,还是不承认?是认真对待还是想加以遮盖?是认真分析还是以“不可避免”为由一带而过?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学者总以自己“学贯中西”,无所不知自居,认为自己只能一贯正确,不会犯任何错误,更不要说会方向性的错误。这种态度本身就表明他们的肤浅和无知,就如同历史上的王明一样。不承认自己会犯错误,本身就是不懂得科学。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承认错误。既然改革是一种科学,是一种探索,我们就应当承认改革会犯错误,同时我们也允许改革犯错误。但是我们不允许对改革的错误采取不承认的态度,采取回避的态度、掩盖的态度,轻描淡写,以“不可避免”为由一带而过,或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不了了之。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犯错误;也就不知道究竟应该纠正什么错误,怎样才会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按照科学改革观的要求,现在我们完全有必要对二十多年的改革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可以说通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对改革的认识在逐渐深化,按理说,我们对今后的改革方向路径应当更清楚,但是由于我们对改革的认识还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还处于零碎的状态,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且人们对改革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以至于现在我们对今后究竟改革向什么方向改,究竟应该怎样改都产生了困惑,这种情况是很不利于今后的改革的。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边进行边总结,只有不懂得科学研究的人才不懂得总结,才会把自己的认识停留在是否符合书本的答案上,停留在一经形成就一成不变的认识上。对改革进行总结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对改革认识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分清是非、查找根源、端正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的总结,我们才能进一步明确今后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要总结当然就要往回看,当然就要对改革进行反思,做对的,就坚持,做错了就否定,方向对了就继续往前走,方向错了就加以纠正,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是为什么会有人害怕反思,害怕往回看呢?无非是心里有鬼,怕否定自己,怕追究责任,怕掉了乌纱帽。怕这怕那,说到底都是从个人利益着想。为什么就不能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着想?如果从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着想,就不会怕这怕那了。  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改革观来反思改革、总结改革,我们就不难发现,二十多年改革,成绩不能说是没有,但是问题也不少,甚至相当严重。而且许多问题都是与我们缺少科学的改革观有关。试举几例:  比如,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上,就是完全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硬要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制度生搬硬套到我国的国有企业上,是典型的洋教条。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即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本身就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公司是由私人股东共同投资组成,所以才能由股东共同投票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而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国有公司根本不存在私人股东,所以也就根本无法按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选举产生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原来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经理(厂长)分工负责制,经理(厂长)还有人监督制约。而搞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后,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实际上只是花架子,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起作用的只是上级任命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个人,所以必然要出现各种问题。结果就是照搬洋教条,不仅没有把国企搞活,反而把国企搞垮了,搞死了。再比如,价格双轨制的问题,提出者也许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想法,只是在实施中龙种变成了跳蚤。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个想法本身就没有考虑到其实施中的各种因素,没有考虑到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政治的因素、权力影响的因素,也就是没有从整体上、系统上考虑问题,因而必然要在实施中走样,并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对于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措施,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以致造成全国性的官倒成风,富了一小撮有权有势的人,同时造成国企大面积的政策性亏损,引发全国性的三角债恶性循环,成为大批国企最终不得不破产的导火索和重要原因。  还有深圳特区问题,也是缺乏从整体上、系统上考虑问题。就像打仗和下棋一样,局部的胜利不等于全局的胜利,甚至会造成全局的被动甚至失败。搞了一个深圳特区,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无非是深圳特区的优惠政策导致全国的资金都涌入深圳,富了一个深圳特区,穷了全国一大片地方。再就是全国各地纷纷仿效深圳办特区,纷纷给自己的特区以优惠政策。要是这样做能加快发展,岂不是全国都应该搞成特区,都实行优惠政策。所以深圳特区的经验根本没有什么可学之处,也没有什么推广价值。全国学深圳特区的结果就是留下一大堆后遗症。  还有引进外资,给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确实是增加了GDP总量,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也冲击了国有企业、民族工业,造成国内企业的破产倒闭及大批工人失业。如果再从全面的看,包括税收、资源、环境等方面,引进外资对国家整体的发展究竟起到什么作用也是值得分析的。  当然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未必正确。  对二十多年改革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这是一篇大文章,非本人能力所为。我认为应该将此列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当然在总结中应当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可以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别组成各自的课题组,互相展开讨论,结论也应当允许求同存异。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总结,一定会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改革观,一定会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改革观来指导今后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2005.12.23

识丁老头乙 发表于 2017-11-17 21:01:24

改革什么?为什么要改革这?
可以把这两问的答案天天宣传,让老百姓都知道么?
看看老百姓都知道的改革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改革
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改革旧的教育方针和方法,是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在各类学校中,必须彻底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制要缩短。课程设置要精简。教材要彻底改革,有的首先删繁就简。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也就是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的斗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树立科学的改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