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 发表于 2017-5-18 12:40:38

“安邦财团”遭遇“国美财团”的魔咒,历史会重演?

。  【安邦财团】遭遇【国美财团】的魔咒,历史会不会重演?  作者:胡马窥江出处:财团帝国大讲堂  安邦财团买下了美国总统的“官邸”  2014年10月6日,安邦财团宣布以1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原本一家中国公司买下了美国的一个酒店,这事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令安邦财团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消息竟然迅速占领了海外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美国的舆论中对华尔道夫的出售甚至还包含一丝“民族情绪”:美国的总统将会在美国下榻一家中国的酒店。那么这起看似简单的收购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华尔道夫酒店曾举办过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国家元首午宴  安邦财团收购的这家华尔道夫酒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岛金融街核心地段,与联合国总部仅一步之遥,酒店里不仅有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房间,同时也是各国元首到访美国、到访联合国时经常下榻的地方,其在美国政治文化中的地位举世公认。甚至还有些西方媒体将这次的交易从简单的投资被提升到了国家安全范畴,这是因为根据协议,中方要求对酒店进行“大规模装修”,而对该交易展开评估的有关部门“担心”,装修会让中国有机会在酒店安装秘密监控设备。  当然吸引美国媒体注意的不仅仅是他们所谓的“民族情绪”,酒店收购的价格也是美国媒体关注的重点。此次交易虽然创下美国酒店相关交易的最高金额纪录,但是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从希尔顿集团买下整栋大楼还是相当划算的。2017年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原中金公司CEO朱云来就对此评价说,吴小晖的安邦财团买下了华尔道夫是中国典型的经典打法——“空手套白狼”,朱云来还认为这简直是一件“天上掉馅儿饼的事”。  来自特朗普女婿的“拒绝”  很显然,美国似乎不想再让吴小晖和他的安邦财团在美国“捡馅饼”了,2017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女婿领导的房地产公司库什纳公司表示,终止与安邦财团就重建其旗下纽约第五大道办公大楼项目的谈判。但是这次库什纳的“拒绝”却显得十分的突然,我们要知道,就在2016年11月16日,吴小晖和库什纳刚刚在曼哈顿的华尔道夫酒店一起共进晚餐。  作为特朗普的女婿兼最亲密的顾问,库什纳当时就表示这个合资项目基本已经谈妥了,那么现在库什纳突然“反悔”的背后究竟隐藏怎样的力量呢?  此次“拒绝”了安邦财团的库什纳(图左)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婿  仅仅一个月之后,2017年4月17日,据路透社消息称,由于一些美国国家监管机构的原因,安邦财团准备放弃以16亿美元收购美国年金与人寿保险商信保人寿公司的交易计划,这其实也是继2016年4月份连续放弃收购美国喜达屋酒店与度假村国际集团后,安邦财团在美收购又一次遭遇的挫折。  也正是在2016年那次“安邦财团计划收购喜达屋”事件之后,美国媒体对安邦财团的态度由开始的“震惊”转变后来的“揭底”。“安邦的钱从哪里来”就成为了西方媒体关注的重点,2016年9月美国的《纽约时报》甚至对安邦财团的所有权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根据公司申报的文件得出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上的90多人是39家公司的股东,他们当中至少十几人来自温州平阳县一带,且大部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是安邦财团董事长吴小晖的亲属和老乡。而同时一家名为《今日澳洲》的外国媒体还“煞有介事”的对温州平阳地区的许多安邦财团股东进行了采访,并先后发表了两篇报道,似乎是在和《纽约时报》公布的“亲属名单”遥相呼应。  吴小晖PK胡舒立:一场自相残杀的内战  2017年4月29日,财新网发布了的一篇名为《穿透安邦资本魔术》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论调与此前2016年《纽约时报》和《今日澳洲》等西方媒体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文章中不仅再次提及了安邦财团2014年增资时101家公司的“资本方”问题。  2017年4月30日和5月1日,安邦财团在其官网上连续贴出声明与公开信,并决定正式向财新传媒及胡舒立提起诉讼,安邦财团在声明中称,由于安邦没有采纳财新传媒创始人胡舒立的意见而选择入股民生银行,以及安邦多次拒绝财新传媒要求的广告和赞助,所以胡舒立等人才会为了相关的利益集团,公然利用财新传媒对安邦财团及其董事长吴小晖本人展开长达数年的似是而非的,刻意抹黑和污蔑的一系列报道。    在北京,胡舒立获得了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的独家专访机会  财新传媒的创始人是被海外媒体称之为“中国最危险女人”的胡舒立,她甚至可以作为“惟一”的中国记者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进行交流,据悉她与高盛前主席保尔森的私人关系也非常不错,而根据2009年CCTV网站上出现的一篇报道称,当初胡舒立创办的杂志也有美国人的注资,包括胡舒立奖学金设立的资金也存在着不少的疑问。  胡舒立曾先后在美国世界新闻研究所(WPI)和斯坦福大学访问学习过,还曾赴美国华盛顿接受外国记者中心(C0FJ)的专业培训,多次获得欧美各类媒体颁发的诸多奖项,这其中就包括了:当选美国《商业周刊》年度五十名“亚洲之星”,被美国《华尔街日报》列为“亚洲最值得关注的十位女性之一”,获评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入选“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  这里有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当初对于收购喜达屋,安邦财团已经得到了中国建设银行提供融资的承诺,但是当财新的一系列报道出来后,建行的承诺就变得不那么确定了,一个报道就已经可以影响一家国企银行的决定,胡舒立和她的财新传媒似乎拥有着某种巨大的能量。  国美财团的下场就是安邦财团的噩梦?  媒体界曾经有人总结过一个“胡舒立定律”:凡是被财新爆出负面新闻的公司,半年内全部出事了,此前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国美财团的黄光裕,半年没有出事,不过一年之后还是“进去了”。如今财新的枪口对准了安邦财团和吴小晖,我们不知道这次的“胡舒立定律”是否真的还能应验?  早在2006年,《财经》杂志就曾披露了一项的“调查结果”:他们认为至少有13亿元的贷款是在鹏润系(黄光裕持股100%)和新恒基系(由黄光裕哥哥黄俊钦创立)之间密切流动,最终可能会流向境外,形迹可疑。同时《财经》还表示,这笔贷款的贷款行是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而黄光裕的妻子杜鹃此前曾在该行工作,因此胡舒立将矛头指向了国美财团的大股东黄光裕。  2008年11月,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接受调查  据《长江商报》报道,2008年末,就在黄光裕出事的前夕,国美财团的一位高层曾提着几十万要赞助《财经》的会议活动,但是却被拒绝了,而当时还在《财经》杂志担任主编的正是胡舒立。对于黄光裕和他国美财团而言,此时区区几十万似乎已经很难“挽回”自己的媒体形象了。  之后很快就到了2008年11月,当黄光裕被捕的消息最初通过手机短信,病毒一样地迅速扩散之时,胡舒立和她的“财经系”便迫不及待地再次抛出已经存了两年的“国美黑料”,认为此次国美在劫难逃,把黄光裕和他的国美财团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在这场事关“国美”的新闻大战中,胡舒立和《财经》的“爆料”显得非常的吸引眼球,而后面的故事大家也就都非常熟悉了。2009年1月,被拘捕后的黄光裕不得不辞去了国美电器董事和主席的职务,2010年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数罪并罚判处黄光裕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国美财团也随即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美国资本趁虚而入,民族资本束手就擒  2008年11月,随着黄光裕接受调查,国美财团受到了巨大冲击,银行收缩信贷,不愿放款,供应商也不愿供货给国美财团,当时公司现金流从100多亿元萎缩到10亿元,一时间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严重风险,国美财团风雨飘摇。  黄光裕被迫辞职,此前一直担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接替黄光裕出任了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这位永乐电器的创始人在永乐被国美财团收购后就扮演着“职业经理人”的职务。其实陈晓是最早一批接触欧美资本的中国企业家,早在2004年底陈晓的永乐家电就曾成功引入了美国摩根士丹利的战略投资,而为他牵线搭桥的就是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竺稼。  像黄光裕对陈晓的评价一样——“有野心”,在黄光裕入狱后,陈晓便开始准备实现管理层控股的计划,并逐步进行去“黄”化改革,但苦于黄光裕的大股东身份,陈晓的“夺权”计划进展缓慢,而这种情况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才有所改变,这个人就是陈晓的“老朋友”竺稼,只是这一次竺稼的身份换成了美国贝恩资本亚洲董事总经理、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国美财团内战,美国贝恩资本或许才是最大赢家  2009年6月,在竺稼的“帮助”下,陈晓为国美财团引入了美国贝恩资本18.04亿港元的投资,并与其签订了十分苛刻的投资协议,简单来讲,投资方美国贝恩资本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债权利息,本金也可无风险收回,也可以把债券转为股权,获取更高的收益。虽然作为大股东的黄光裕一直极力反对引入美国贝恩资本,但最终也没能改变陈晓的这一决议,最后只能勉强同意,这也为之后的“国美内斗”埋下了伏笔。  随即,美国贝恩资本很快便将18.04亿港元国美电器可转换债券全部转股,共换得16.66亿股,占总股本的9.98%,一举成为当时仅次于黄光裕的第二大股东,紧接着有美国贝恩资本撑腰的陈晓便开始加速其管理层控股国美的计划。陈晓与黄光裕双方的矛盾在2010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全面激化,陈晓不顾董事会反对,将美国贝恩资本的代表竺稼“塞入”国美财团的管理层,现在看来,这不仅仅只是企业内部的权利角逐,而是一场以美国贝恩资本为首的外国资本和以黄光裕为首的本土资本之间的一场惨烈斗争。  如今财新和胡舒立将枪口对准了吴小晖和他的安邦财团,【安邦财团】也遭遇了【国美财团】当年的“魔咒”,只是不知道黄光裕的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又会不会再有一个“贝恩资本”趁乱杀出?  (本文资料参考南方周末、长江商报、财新、百度、网易、界面、新京报、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其他相关媒体,在此表示感谢)

焦典 发表于 2023-1-3 15:34:59

国美零售债转股:4亿港元换10%股权,黄光裕持股将降至19.33%澎湃新闻


2023年01月03日 07:13:52 来自上海市








https://d.ifengimg.com/w1035_h582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1BD05528A78D00B4E97E04D90FDF54E1A1C3E737_size110_w1035_h582.jpg为偿还集团债务,节约现金资源,国美零售开启债务资本化。1月2日晚间,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国美零售,0493.HK)发布公告称,2022年12月30日,国美零售与寰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债权人”)订立协议,公司结欠债权人未付广告费约4.16亿港元,公司将按发行价向债权人发行资本化股份,以清偿结欠债权人的债务。公告介绍,寰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为一家于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业务,债权人由袁志铿拥有。国美由黄光裕于1987年创立,已发展成为集零售、互联网、金融、研发制造、地产、投资等业务板块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加服务的提供商。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为国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于2004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协议中指出,债权人同意认购及本公司同意向债权人发行合共40.63亿股新股份,每股股份发行价为0.1023港元。比2022年12月30日收市价0.11港元/股折让约7%,比截至最后交易日前最后五个交易日(包括该日)的每股股份平均收市价0.125港元/股折让约18.16%。资本化股份相当于本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11.37%及本公司经发行资本化股份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约10.21%。公告称,由于将发行资本化股份以清偿结欠债权人的未偿还债务,因此发行将不会产生现金收益。发行资本化股份须待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批准资本化股份上市及买卖后方可作实。倘债务资本化的条件未能于2023年1月31日或之前(或各订约方可能协定的较晚日期)达成,则协议及其下所有权利及义务将告终止及终结。待债务资本化完成后,控股股东黄光裕及其一致行动方持有国美零售的股份从原有的21.53%降至19.33%,其他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从78.47%降至70.46%,债权人持股比例从0%增至10.21%,将成为国美零售之主要股东及关联人士。https://d.ifengimg.com/w1125_q90_webp/x0.ifengimg.com/res/2023/BF3C8832B42D09CEF1B8B22A7AB36E58D2FBBD2E_size297_w2448_h996.png公告截图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大股东黄光裕夫妇有多次减持,仅去年12月就减持了8次。在去年12月22日最后一次减持后,黄光裕夫妇持有国美零售股份为205.84亿股,持股60.98%。而截至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23日黄光裕夫妇持有国美零售股份为77.14亿股,持股比例为21.6%,意味着年内减持已超百亿股。对于此次债务资本化,公告称,由于本集团存在流动资金问题,本公司认为债务资本化将使本集团能够清偿结欠债权人的未偿还债务,并让本集团节省其现金资源作其他用途。为缓解运营压力,去年12月黄光裕已向国美集团贷款输血四次,共计6.3亿港元。由公司控股股东黄光裕全资拥有的公司Shinning Crown向国美零售提供免息及无抵押贷款。此前公告称,贷款初始期限为六个月,可由订约双方于届满前以书面形式延长,贷款所得款项将由本集团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国美零售还于2022年12月29日晚公告透露,国美零售附属公司国美电器近日收到法院破产清算申请,申请人为公司供应商,主张追讨货款470.6万元,但这些债权债务并未有生效法律文书予以确认。此外,申请人与国美电器之间均没有直接的业务往来,国美电器不存在欠付申请人货款的情况,国美电器依法对该呈请提出异议。https://x0.ifengimg.com/feprod/c/feprod/c/ifengimcp/pic/20210108/3677f2773fd79f12b079_size1_w56_h34.png



去年国美集团旗下多个公司、平台风波不断。去年4月起,国美集团旗下公司开启多轮裁员及变相降薪,国美去年8月回应称因经营困难而拟将实施减员计划。去年9月底,因企业转型进程受阻现金流承压明显,员工反映国美欠薪,包括半年绩效和奖金也未发放,彼时集团回应薪酬调整系应急举措,经营好转后补足。去年11月初,国美要求集团员工签署有关工资延迟发放的承诺函。去年12月初,员工开启讨薪维权,多次前往北京鹏润大厦办公室,期望与国美集团领导进行谈判,但当时尚未有明确的资金补偿方案。此前一位被裁的员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已于去年12月初收到了补发的10月工资,去年12月中旬收到了去年9月的补发工资,而去年11月的工资以及裁员补偿公司称将于今年3月底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邦财团”遭遇“国美财团”的魔咒,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