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典 发表于 2022-6-10 17:39:02

'资本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共同富裕'? 动荡逼中特社露真貌

改剥削雇佣劳动剩余价值的资本增殖为“增值”,妄称剥削是资本中性的“自然属性”——转帖注
引导资本充分发挥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
2022-06-10 10:47:47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李诗洋 盖艳梅

  【核心提要】《光明日报》2022年6月8日第6版发表了李诗洋 盖艳梅文章《引导资本充分发挥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文章认为:必须理性地看待资本的逐利性,激发资本逐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效应。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设置资本发展的“红绿灯”,科学控制资本逐利的“速”与“度”,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应防止资本扩张“超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增值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本增值周期越来越短,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冒进和急功近利会对经济秩序带来破坏,必须控制资本无序扩张,避免资本疯狂冒进。同时,防止资本扩张“过度”。资本规模过于庞大往往难以控制与监管,一旦资本规模失去控制,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必须控制资本过度扩张,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现多方共赢。http://static.szhgh.com/p/33dd1d42d4fdc3be981f691d28aff719.jp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关系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重大问题的重要论述,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各类资本活力,克服资本无序扩张,发挥其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积极用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资源配置属性  配置资源是资本的重要功能之一。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要素逐渐发展,经历了从商业资本、工业资本、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逐步演进过程。资本与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逐渐分离又有机融合,成为各类生产要素聚合配置的重要工具。在社会化分工不断深化和协作网络日趋复杂的经济体系中,通过资本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几百年来,全球经济和人类福祉的大幅进步与改善证明,建设高水平的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推动经济增长、驱动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经数十年艰苦奋斗,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作为人类文明演化的产物,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也必须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具有磅礴的生命力。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须遵循资本运动的基本规律,不断加强资本累积,充分发挥资本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功能。用好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也是我国建设和发展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为各类资本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积极用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资源配置属性。  辩证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追逐利润属性  资本逐利的本性即增值性,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二重属性中的自然属性的一面。无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增值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不会因社会因素差异而不同,缺少了增值功能也就不能称其为资本。资本逐利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一方面,资本逐利的本性会推动经济发展和极大繁荣。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资源,既是社会发展所需要,也可以被所有劳动者拥有。资本的合理逐利是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资本逐利的本性也可能会导致经济失衡的不断加剧。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逐利往往会失去控制,一味追求资本增值而不择手段,忽略长远的、全局的、人民的共同利益。  必须理性地看待资本的逐利性,激发资本逐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效应。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设置资本发展的“红绿灯”,科学控制资本逐利的“速”与“度”,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应防止资本扩张“超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增值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本增值周期越来越短,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冒进和急功近利会对经济秩序带来破坏,必须控制资本无序扩张,避免资本疯狂冒进。同时,防止资本扩张“过度”。资本规模过于庞大往往难以控制与监管,一旦资本规模失去控制,可能对经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必须控制资本过度扩张,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实现多方共赢。为此,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完善市场准入、行业监管、公平竞争等法律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  有效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跨界扩张属性  扩张性是资本的自然属性之一。资本具有无限增值性和扩张性,它的运动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领域,而是倾向于超越行业或国家界限进行积累和集中。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时空虚拟性、流动性、脱域性,使资本开始摆脱了物质形态和实体空间的束缚,其借助与技术、数据等要素的融合不断实现跨空间跨领域的扩张,开始出现数字资本、数据资本。资本在不同领域的适度流动会提高投资于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收益,驱动生产力的进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资本扩张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有边界的,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资本形态的跨界扩张和过度积累,可能会造成资本运动矛盾和经济失衡,加剧经济发展泡沫。资本助推下的虚拟经济膨胀会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极大破坏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就是典型代表。同时,资本扩张有可能使其能力超出经济领域,损害效率与公平。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对资本的跨领域扩张加以适度而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我们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有效防范资本垄断与盲目扩张带来的弊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已经步入数字全球化的新时代,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让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开始和资本深度结合。数字化与资本结合在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平衡发展和安全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治理,打造事前引导、事中防范、事后监管相衔接的全链条资本治理体系。健全完善资本行为的宏观审慎管理架构和政策工具,注重预防各类资本的跨机构跨市场风险传染。完善行业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协同机制,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完善资本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科学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社会关系属性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的是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也包括了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的分配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中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体现了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的所有行为,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我国,资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反映的是劳动者之间互相尊重、互利互助、协作劳动的经济关系,资本是全体劳动者通过联合劳动壮大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工具。伴随着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完善发展,资本与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雇佣关系,其融合发展的关系愈发凸显。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关系中体现人民至上。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既要注重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值和发展,也要注重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我们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各类资本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人民和国家利益。要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劳动者通过劳动积累、集体协作来组织生产、增加资本,推动不同所有权资本融合发展;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资本在推动生产力进步的有效边界内健康发展,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非公有资本。要培育向上向善的诚信文化,引导资本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全社会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作者:李诗洋、盖艳梅,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链接
残酷压榨=合作共赢 骗称劳资根本矛盾是人命共体4 个回复 - 2515 次查看钱伟品:为农民工呐喊 钱伟品 · 2022-06-02 · 来源:乌有之乡   为“农民工”——呐喊 !  作者:钱伟品 原创:2019-10-09 首发:新浪网  国家权威机关公布:至2019年,我国农民工有2.88亿。  是中 ...2022-6-3 17:36 - 焦典 - 坛友之声


焦典 发表于 2022-6-10 23:46:24

下午察:中国00后整顿职场
2022-06-10 20:46 联合早报

https://oss-alpha-static-zaobao.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3fs-public/styles/article_large_full/public/2022-06/file7l13niluguwvzdseni2.jpg?27581105月17日,在合肥学院内,求职者现场了解招聘信息。(新华社)


























一些00后诅咒、辱骂他人的行为不该被鼓励。(互联网)
遇到拖欠工资、非法解雇等大是大非之事,00后更是勇于维权,已有不少00后把公司告上法院的案例。有00后声称,自己“工作一年仲裁了四家公司,告倒闭两家”。于是,网民给00后职场人贴上了“仲裁侠”的标签。首批在2000年以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陆续进入劳动市场,一些职场新人已“崭露头角”:怒怼领导、拒绝加班、花式辞职……还有00后跳槽数次,甚至有人把公司告上了法庭。杜轩说,00后讨厌没有意义的内卷,比如为了博取老板眼球做没有意义的加班。中国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他们绝大部分都生于千禧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前景不明朗,00后找工作将越来越困难。网上流传的一封00后辞职信。(互联网)
有00后强烈反对无效加班,并通过怒怼老板的方式表达不满。(互联网)
一个相关的原因是,00后刚步入社会,没有太多经济负担,大部分也尚未成家。一名00后在辞职信中就说得明明白白:“我不像那群有家室有房贷的人一样,生活压力让他们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我没有老婆孩子要抚养,能让我牵挂的只有父母,你笑我年轻气盛,我还觉得你工作死板,所以抱歉了,老子辞职。”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但互联网“大厂”缩招与裁员的消息频传。今年4月,中国16岁至24岁青年的失业率已达18.2%,是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最高。凤凰网昨天的一篇报道称,一些985、211大学的硕士博士找工作都有问题,最后无奈前往小县城入职基层岗位。不愿加班的00后讽刺老板。(互联网)
https://oss-alpha-static-zaobao.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3fs-public/2022-06/cizhi.png?95700后之所以要“整顿职场”,与职场内卷有一定关联。中国职场上一些潜规则确实与内卷相关。周围同事都加班加点,努力进取,你也不好意思先走,只好留下来一起卷。中国一大型企业人事部经理于淼说:“每一届毕业生刚步入社会时都浑身带刺,很多人都是经历过社会的‘毒打’、背上车贷房贷后才变得‘乖巧’。未来,他们能够保持这股子锋芒才是真正难得的。”00后杜轩告诉微信公众号“豹变”:“老板嘴上跟我们强调着不提倡加班、尽量不加班,转头又说留下来干嘛干嘛。并且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老板都还没走,员工怎么能先走。我确实受不了这股风气,直接说了‘拜拜’。”有00后声称,自己工作一年仲裁了四家公司,告倒闭两家。(互联网)
00后凭什么“整顿职场”?有媒体分析,社交媒体泛滥的时代,00后获取信息更加迅速娴熟,渠道也更多样化。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快,意味着选择增加,不少00后可以灵活就业、频繁跳槽换工作,对老板敢怒敢言,是因为心里清楚“还有下家”。00后反抗的规则,一般是职场潜规则,譬如无偿加班、下班后团建、等领导走后才下班等等。对于看不惯的职场规则与风气,00后敢怒敢言,霸气十足。能否成功“整顿”职场另当别论,他们出格的言谈举止已让职场“老兵”叹为观止。https://oss-alpha-static-zaobao.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3fs-public/2022-06/jieba.png?95700后许灵并不觉得同辈有什么过于特殊的地方,“如果非要说的话,我们不再把用人单位看成一种权威,你可以选择我,我也可以放弃你”。还能“整顿”多久?https://oss-alpha-static-zaobao.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3fs-public/2022-06/zuzhou.png?957一些00后动辄“炒掉老板”,为一年跳槽三四次沾沾自喜,但这样做的代价是无法积累深厚的技能与人脉,对未来发展未必有益。况且,频繁跳槽的机会,或许也越来越少。双向选择、捍卫个人权益固然没错,但平心而论,若网上那些“整顿职场”的聊天记录与自我分享属实,一些00后表达诉求时的遣词用字未免过激。这句最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段子,不止区分部分00后与前辈在职场的状态,也凸显他们令人瞪目结舌的硬气。https://oss-alpha-static-zaobao.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3fs-public/2022-06/jiaban.png?957无论如何,随着00后扛起更多负担,“整顿职场”这一现象可能会消失,或以另一种形式在下一代人身上体现。而00后反抗内卷的方法,不是躺平,而是硬怼甚至怒斥,直言不讳、毫不留情地表达与宣泄不满。敢怒敢言背后,是平视、甚至轻视权威。此外,00后的成长轨迹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轨迹基本重合,这代人的成长环境更加优越,他们的父母大多数是70后,家底也更加殷实。有网民点破,00后之所以能那么硬气,主要是因为父母有钱,自己不用为五斗米折腰。选择态度强硬、不卑不亢是立场问题;诅咒、讽刺、辱骂上级则是涵养问题。后者无论是不是在职场,都不应该被鼓励。部分网民看到00后讥讽侮辱领导,一味地欢呼叫好,只会助长这种不尊重他人的言语。“整顿职场”的00后或许只是一小部分响亮的声音,和80、90后一样的“打工人”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那些有条件、有底气“整顿职场”的00后,间接影响了同辈人的就业机会。已经有企业对00后有不良印象,担心难管理、惹官司,索性拒绝招聘00后。每代人都有各自的挑战以及热血时刻,也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使命。真正的硬气并非“整顿职场”,而是通过实际作为,做出有益社会的贡献。“整顿职场”的条件一些职场“老兵”在网上为这些00后喝彩,夸赞他们的勇气,并感谢他们帮忙“整顿职场”,替敢怒不敢言者出口恶气。看00后如何整顿职场https://oss-alpha-static-zaobao.oss-cn-hongkong.aliyuncs.com/s3fs-public/2022-06/001lvb9uly4h2dfrhqtuhj60u00o0abm02.jpg?957“80后唯唯诺诺、90后天天摸鱼、00后整顿职场。”各种00后怒怼领导、人事经理的聊天截图蹿红网络。一些00后还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整顿职场”的经历,也有人科普与公司博弈的窍门,互相鼓励。一切00后认为不公平、不合理的要求,都会让他们极度不满。他们“整顿职场”的做法,是拒绝忍气吞声,用强硬、甚至时而过激的语言把不满表达出来。反抗内卷,平视权威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仅46.7%已收获Offer(录取通知)。

链接

资本剥削超大市场 毁毛时代工农兵主人公 分裂中国丧世人心5 个回复 - 394 次查看台媒体人:神十四升空、杨勇5秒内拉闸救全车人,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 海峡舆情2022年06月09日 09:54:51 来自福建省 海峡之声网6月8日北京讯(记者 曹婷)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在正在举办的第二届“携手圆梦——两岸 ...2022-6-9 20:08 - 焦典 - 焦点时评

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国企改革后非市场主体的产业工人地位16 个回复 - 2515 次查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年来不断走深走实——实现人生出彩 书写时代荣光 来源:人民日报2022-06-04 09:41 [*] [*]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 ...2022-6-4 13:40 - 焦典 - 焦点时评

当家做主 逝去的国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毛时代 真情洋溢7 个回复 - 13250 次查看两代摄影师镜头里的国企兴衰史2020年03月17日 12:54:20 来源:澎湃新闻网 施瀚涛(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火星街100号”是原兰州第一毛纺织厂的地址。该厂的两位职工卢世汉和吴平关在工厂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里相继承担 ...2020-3-21 21:46 - 焦典 - 焦点时评


[*]不等20大 沪抗疫大败 满曝官媒鼓吹56789恶果 奴役打工人迎5.110 个回复 - 4018 次查看上海17名防疫保安应聘被骗 如今在桥下和楼道过夜 冰点周刊 2022年05月01日 20:57:05 来自北京 4月30日,马江明脱掉防护服,在浦东新区一处商场的安全通道休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摄作者|耿学清 ...2022-5-1 22:05 - 焦典 - 焦点时评
[*]

[*]空间相对论阶级分析 仰视/平视世界 躺平/打工人/站起来6 个回复 - 12927 次查看伟达:中国问题的格局与曲线 时间:2021-05-28 07: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时事透视近来的一个说法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即改革开放以后出生成长的新一代中国人,由于4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增长,已经可以“平 ...2021-5-28 17:49 - 焦典 - 坛友之声





焦典 发表于 2022-6-10 23:56:01

时政新闻眼丨四川之行,习近平关注了哪些“时时放心不下”的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6-10 21:18



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837ff51e3cacda356a852e1c4b8a892.jpg?w=1260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第三次出京考察。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途中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总书记曾经两次谈到“时时放心不下”这句话。这次四川之行,从念念不忘“十分关心”“十分牵挂”的事,到强调“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从表达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到勉励大学毕业生“保持平实之心”,传递的正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情怀。




△联播视频丨习近平在四川考察
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3eb05f78db70a8ab949dfe3992bd1fd.gif?w=1260△四川之行考察点示意图这些念兹在兹的大事,习近平再次强调到“天府粮仓”,首先看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这次在“天府之国”的永丰村,总书记说,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a6ee77a37263b4e82a34da58d7d90dd.jpg?w=1260△眉山东坡区永丰村,建成了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总书记十分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专程来到宜宾学院实地了解,在关键阶段作出关键指导。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在宜宾学院,除了对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提出明确要求,总书记寄语毕业生“要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fb49d88218a3e747be606f345606552.jpg?w=1260△宜宾学院,企业招聘宣讲会现场。(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解决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就业问题,民营企业是重要渠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就业”。在宜宾,总书记调研了一家民营企业,既了解企业带动就业情况,也了解当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纾困帮扶政策情况。在这家企业,总书记还重点关注自主创新,提出要打造更多“隐形冠军”。“隐形冠军”指的是在某一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又隐身于大众视野之外的中小企业。当越来越多“隐形冠军”成长起来,就是浩荡东风。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2c63f78b22a3089e022ed4d27719e5d.jpg?w=1260△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光机组装线。(总台央视记者范学禹拍摄)这些鲜明意识,习近平要求牢固树立有些思考,始终萦怀。有些道理,总在心头。有些认识,铭刻于心。这也是“时时放心不下”。学懂了,弄通了,悟透了,才能做更好的“行动派”。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a4d051440220b7d70b2218f4a82e5e6.jpg?w=1260△四川眉山,三苏祠。(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三苏父子,尤其是苏轼,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眉山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今年1月,总书记在山西平遥古城考察时,曾经强调“三个敬畏”——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从“敬畏”,到“敬仰”,表达的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在三苏祠,总书记还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这个道理,中国人已经越来越明白。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fd582d3dfb4f50aaa6e5b913c4242fb.jpg?w=1260△这是三苏祠的镇馆之宝之一,楷书《醉翁亭记》拓本。(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四川宜宾,长江、金沙江、岷江汇流之地,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在宜宾三江口考察时,总书记说,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就要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cf0f5e45288ae184e1e19f5cac21ee1.jpg?w=1260△宜宾三江口。(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无拼搏,不青春。在宜宾的民营企业考察时,看到很多“80后”“90后”开始挑大梁,总书记深情寄语青年人:“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切成就都要通过我们共同拼搏来取得。”今年1月考察北京冬奥筹办备赛工作时,总书记勉励冬奥运动员:“人生能有几回搏,拼搏是值得的。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个月前,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号召广大团员青年:“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b83e5ffbb3e32f5da446e57ad12cef9.jpg?w=1260△宜宾学院。(总台央视记者张宇拍摄)这些牵挂事,习近平殷殷叮嘱四川考察途中,习近平总书记还针对几件十分牵挂的事,提出要求、作出部署、细细叮嘱。一件是抗震救灾。6月1日,四川雅安发生6.1级地震,总书记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十分牵挂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区人民生产生活,叮嘱当地继续做好伤员救治、遇难者善后处理、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首次赴四川考察,是2013年5月去芦山地震灾区。考察第一天晚上,总书记就住宿在帐篷区的活动板房里。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7d441c130a45ac8e0c0a89d9bfa031f.jpg?w=1260△这是2018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芦山县全貌。(资料图)一件是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在四川考察途中,总书记指出,要坚决克服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做好就业、社会保障、贫困群众帮扶等方面的工作,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保持人心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谈到疫情防控,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稳定人心、坚定信心,“时时放心不下”,才能换来百姓安心。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281de34dc532e968efb2f40171cd5367.jpg?w=1260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49bdc834ee748150ea186ca9f6d250e.jpg?w=1260△眉山东坡区永丰村卫生站。(总台央视记者马超拍摄)还有一件是防汛救灾。近期,我国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地质灾害。在这次考察途中,总书记对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等提出明确要求。防汛救灾,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今年1月赴山西考察,总书记去的第一站,就是去年秋汛时受灾比较严重的霍州市冯南垣村。“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在四川考察途中,总书记强调,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7c027b9e946e682f251500e7e57774a.jpg?w=1260△永丰村,人工湿地池。(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在永丰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时时放心不下”,是甘为孺子牛的责任,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怀。https://rs1.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4a74619e2bf5def14bcf293690a06e2.gif?w=1260监制丨申勇主笔丨龚雪辉 刘瑞琳策划丨彭娜摄像丨总台时政新闻中心摄影团队责编丨侯艳 蔡靖骉 刘会民 马喆 郁振一 覃思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编辑丨王尊
链接
[*]真人民福祉 与身边5纵队划清界限 习访公有东坡国家农业园10 个回复 - 770 次查看习近平四川行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走进太和镇永丰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6-08 22:25 点击视频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48LLAoZ8sT6 太和镇永丰村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距离眉山市主 ...2022-6-8 23:20 - 焦典 - 焦点时评
[*]

[*]荒唐逻辑 稳外贸稳外资保民生福祉6 个回复 - 719 次查看国常会: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2022-06-08 19:13:04财联社 来自上海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会议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022-6-8 20:07 - 焦典 - 焦点时评




焦典 发表于 2022-6-11 22:24:18

王伟光: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什么?
2022-06-11 20:25:06作者:王伟光来源:《中国纪检监察》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委员交流时鲜明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共同富裕发表重要讲话。深刻理解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生活富裕是人类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美好愿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中华民族素有追求共同富裕的远大理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就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儒家代表人物孔子道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至理名言。中国从原始无阶级社会进入剥削阶级社会,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发动了无数次抗争运动乃至武装起义,反抗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帝国主义残酷的剥削压迫,憧憬共同富裕,然而一次次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之前,既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没有切实的社会制度保证,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贫苦人们描绘出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景,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他们并没有指出达到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和实现途径。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取代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指出了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剥削制度,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途径,才真正为工人阶级和全人类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光明道路。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财富虽然可以共同享有,但是没有富裕可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财富虽然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增加,但只实现了极少数人的富裕,与之相伴随的却是绝大多数人的贫困,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两极分化越发严重。马克思深刻指出,资本主义在几百年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以往任何社会形态所无法比拟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制造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占人口比例极少数的资产阶级财富占有的高度集中,一极是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贫穷的绝对积累。阶级矛盾对立激化,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反抗斗争把资本主义几乎置于崩溃的境地。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统治阶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采取了一系列局部改良的办法,以缓解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但是,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越发展,工人创造的财富越多,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穷人和富人、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大,两极分化就越严重,必然结局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实现资本家对剩余价值、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与之截然不同,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为人类开辟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科学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首先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上。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了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指出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使得人类社会历史由无阶级差别和对立的原始公有制社会,发展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产生阶级分化和对立的剥削阶级社会,又将发展到以更高级的公有制为基础的消灭阶级差别和对立的无阶级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没有压迫、剥削和阶级差别的共同富裕的未来社会,必然代替人类社会最后一个两极分化的剥削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恰恰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

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灵魂和指南的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最根本的制度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这个富,是共同的富”。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里,党领导人民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的物质基础、制度前提和政治保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阐发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走共同富裕之路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有两条,一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条是不搞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两条是一致的,可以归结为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终于走出了一条使中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光明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共同富裕原则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中,创造了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战略目标,深刻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形势,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发展生产力,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使共同富裕成为现实的根本保证。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坚持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靠马克思主义,靠理想信念,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提升人的精神素质,靠精神力量支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始终不渝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做大“蛋糕”,才能为共同富裕创造充分的物质基础。

实现共同富裕,重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所有制问题,是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标准,是决定社会财富占有和分配的根本问题。在经济基础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标志。所有制决定分配,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财富如何分配,收入的两极分化是由生产资料占有的两极分化所决定。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制度差别根本在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是解决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的根本性举措,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才能从经济基础上保证共同富裕的实现。

实现共同富裕,重要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做大做好“蛋糕”,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国家尽快地富起来、强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再一个就是要切好分好“蛋糕”,解决好分配问题,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关键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让人民公平地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既要做大做好“蛋糕”,又要切好分好“蛋糕”,解决好发展和公平这两大问题。分配是个大问题,在发展起来以后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分配问题,如果分配问题解决不好,不能共同富裕,就不是社会主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搞好三次分配,解决好民生问题,建立完善配套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慈善、社会教育、社会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利用适当的手段、方案、方法解决好分配问题。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来源:昆仑策网,原刊于《中国纪检监察》2022年第6期)

焦典 发表于 2022-6-11 22:37:49

科学认识资本的自然与社会属性2022年06月10日 08: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广禄

关键词:市场经济   生产要素   马克思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让包括资本在内的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必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善于总结正确经验、创造正确思想、制定正确政策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经过多年不懈探索,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价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实现市场有效与政府有为相结合,鲜明指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深化新时代资本理论研究,对于更好地发挥资本促进生产发展的积极作用,限制其牟取暴利的消极作用,使健康发展的各类资本最大限度地服务人民需求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6/W020220610321204821860.jpg区分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资本的弊病进行了无情批判,对资本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利润为永恒目标、利益高于一切的本质进行了彻底揭露。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6/W020220610321204910829.jpg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理论,资本就是用于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资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有正反两面性。”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萍表示,资本的正面性,是能够有效地组织市场资源,刺激生产的快速发展。而它的反面性,则是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以至于在经济领域,打破生产的平衡,造成经济危机;在政治领域,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公平,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不公正。也就是说,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具有一般性,而体现为生产关系,则具有特殊性。由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制度下,资本运行又具有个别性。  何萍进一步分析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只讲资本的正面性,不顾资本的反面性,因而导致了资本的无限扩张,造成了连绵不断的经济危机,加大了社会的不公平、不正义。与之相反,社会主义社会在发挥资本的正面性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它的反面性,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注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资本的消极后果。  “能否驾驭资本,可以说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评判不同现代化道路孰优孰劣的最重要标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丹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本的批判,并不是完全否定资本,也不是纯粹道德化地反对资本,而是客观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的内在原理,从而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里面蕴含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马克思明确地认识到资本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资本一般,是指资本的自然属性,即资本具有增殖性、竞争性、扩张性等特点,参与生产过程并且创造财富;资本特殊,是指资本的社会属性,特指资本背后所隐藏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此,属性之间的重大差异,必然指向实践运动结果与影响的重大差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是一种资本特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应当是资本一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小锡认为,资本的一般属性应该是指能带来利润(或剩余价值)的、体现为实物和思想观念的价值,这是在一般意义上的“资本一般”。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由资本家占有,资本的运动形式被扭曲,出现了劳动力买卖,由此促进的活劳动才能产生资本增殖。其深层影响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最终体现为财富聚集和集中的趋势在历史性地强化,社会两极分化导致贫富差距向社会深层传导,并在代际之间传导、固化,“目中无人”的资本逻辑始终以社会不平等为资本主义制度运行的核心表达,社会危机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宿命。很显然,尽管社会主义制度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中同样存在资本的运行,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法律制度与政府依法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是解决马克思资本批判视野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人被“异化”、被资本所支配的根本保障。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6/W020220610321204951027.jpg资本是社会主义生产要素  在经济学中,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各种形态的资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调整生产关系,能够有效规范和引导资本的自然属性,使资本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要素,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这一重要论断是从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一种理论总结。要从理论上明晰这一论断的内涵,同样要追根溯源。  何萍表示,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分析时,区分了资本主义的资本和共产主义的资本。对于这两种资本,马克思的主要任务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资本,并未对共产主义的资本形式和特点作出详尽说明。但是,他在论述资本主义资本自我否定的辩证法时,提出了建立共产主义资本的原则,即消灭私有制,把资本从资本家的私人占有变成全社会占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以社会的生产经营为基础的社会所有制。马克思对资本这一概念的相关分析,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也为我们研究“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提供了理论根据。  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缺德”性及其可预见的悲惨结局,说明了道德与资本的逻辑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运行一定内含着包括道德在内的精神资本。王小锡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资本不仅是物质要素,还是精神要素。资本靠活劳动实现增殖,活劳动必然包括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术能力、道德觉悟等。作为资本精神要素的人的道德觉悟,决定着资本的理性度、运行特质及其运行效果。事实上,在资本投入生产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道德起着引导、协调、监督的作用,离开了道德的特殊作用力,一般意义上的资本就无法充分展示,失去理性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向,成为资本特殊或伪资本、恶资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了资本的创造力。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在无限地追求发财致富时,力求无限地增加生产力。”在激活“资本的文明面”的同时,资本惯有的“坏毛病”也日益显现。周丹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运行不可避免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由于既有认识不足、监管缺位,一些领域出现了资本无序扩张现象。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规范和引导资本,更好地发挥资本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生产要素的功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的坚强意志。http://news.cssn.cn/zx/bwyc/202206/W020220610321204971289.jpg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存在激烈竞争。如果机制不够完善,竞争就会走向非理性,导致资本无序扩张,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深化资本理论研究,为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才能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服从和服务于人民需求与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  恩格斯在1890年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历史……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积极利用资本发展经济,首要的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的关系。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发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价值》一文中,周丹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既不是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资本利润”逻辑,也不是传统马克思主义纯粹的“资本批判”逻辑,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驾驭资本”逻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能够通过公有制及其资本形态驾驭传统的资本逻辑,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条件、有能力驾驭资本,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性超越。  毋庸讳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警惕资本无序扩张现象。王小锡总结了资本无序扩张的几种表现:一是凭借已有的所谓资本实力与理性资本相抗衡,甚或打压理性竞争者;二是无序抢占甚至垄断市场,破坏市场的生态性发展;三是与国家和社会争利,与广大民众争利,影响经济有序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四是不合理使用剩余价值,将其作为恶意竞争的资本投入经济活动中。王小锡认为,“遏制资本的无序扩张,首先要运用法律手段,设立‘红绿灯’,依法规范和引导,推动资本健康发展。此外,我要特别强调道德在提升资本治理效能中的作用,道德手段是基础、核心、根本性的。”在道德视野下,要坚持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至上,完善政策法规,在全面引导、协调资本投向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遏制资本的恶意扩张,有序推进资本理性、科学运动。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逐利性无限制扩张,演变成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及其劳动的残酷剥削,“镀金时代”的资本原始积累野蛮推进,正是资本内在否定性的现实体现。在超越资本逻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规范并驾驭资本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资本为人民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引导资本向善,在发展生产力、创造社会财富、增进人民福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久繁荣发展,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焦典 发表于 2022-6-13 14:22:18

中国社科院报告:互联网企业已与共同富裕目标产生交集
2022-06-13 11:04

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称,互联网平台企业已经跟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富裕目标产生了交集。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社科院在北京发布了《从“经济新动能”到“共富新使命”——互联网平台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研究报告》。
由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胡洁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对41家上市互联网平台企业助力共同富裕的贡献进行了测度,主要考察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两大维度以及相关细分维度。结果发现,综合指数得分前三的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在价值创造方面,阿里巴巴、腾讯控股、京东集团、小米集团、美团排名靠前。价值分配方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京东集团、美团、拼多多排名靠前。此外,京东集团、美团、网易等互联网平台企业成为网络销售、生活服务和社交娱乐分类榜单领先企业。

报告称,在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平台企业凭借其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外溢效应,以及在三次分配中的价值转移,已成为助力中国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在拉动就业、科技普惠、数字化公益、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等方向做出了诸多尝试和贡献,作用显著。

延伸阅读下午察:共同富裕不是“捐钱了事”下午察:劫富济贫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海舰认为,互联网平台经济兼具生态经济、数字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特点和开放、平等、普惠、免费的特征,在理论上具有推进共同富裕的天然基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文书教授认为,平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以灵活就业替代了单位制的标准就业,将无数的就业困难群体和不适合从事全职工作的人解放出来,对于低收入或者说低人力资本就业的劳动者提高收入,保障家庭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脱贫致富、共同富裕非常有帮助。
报告总结指出,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借助创新能力和先进工具孵化了大量的创新企业和个体创业者,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就业新机会,为国家纾困解难、稳定就业孵化创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弥合数字鸿沟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未来,互联网平台凭借自身的体量、技术、规模优势,在共同富裕建设中仍有相当大的潜力,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焦典 发表于 2022-6-13 16:50:02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发言摘编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6-13 08:56
6月10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在江西井冈山举行。会议强调,要增强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定不移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持之以恒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思想理论氛围。现将会议发言内容摘编刊发。

——编 者

以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引领江西改革发展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易炼红

思想就是力量,旗帜就是方向。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真理的光芒穿越时空。今天,我们相聚井冈山,共同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引领我们奋勇前进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和高超政治智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铸入灵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引领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战略思考,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路径、方略,把牢方向、揭示规律、擘画蓝图。我们深感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全党就有定盘星,人民就有主心骨,实现伟大梦想、答好时代考卷就有指路明灯。新征程上,我们一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忠诚是根本“考验”、岗位是最好“考场”、人民是阅卷“考官”、自己是永远“考生”、法纪是严明“考规”,满怀豪情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续写红土圣地新的时代荣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引领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江西视察指导,对江西工作提出“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新使命、新要求。新征程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工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王伟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以人民为中心,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不断发展的实践,以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让马克思主义永葆蓬勃活力。

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 傅 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个新的飞跃突出表现在:把握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点燃理想信念之光,赢得彻底的精神主动;把握科学社会主义本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赢得彻底的历史主动;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赢得彻底的发展主动。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当代中国发展新逻辑,引领共产主义运动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国“强起来”、世界好起来的理论,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创造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提供总依据;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发展思想、发展理念、发展方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创造性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纳入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纳入共产主义征程,在迈向远大理想过程中树立新的里程碑;创造性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人类关于自由文明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厚植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中华文明史,把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思想智慧、文化精髓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把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赋予道路、制度以民族的血脉,赋予理想、信念以文明的底蕴;倡导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与礼乐文明有机结合,赋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以伦理的力量;倡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赋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价值的源泉;倡导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赋予民族复兴根与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人类最重要的思想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历史性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世界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变革性实践、推动突破性进展、取得标志性成果,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智慧、提供方案、指引方向;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而且标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至高点。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石泰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原创贡献与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展现的我们党的理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刻阐发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活水”赓续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新时代的凝练升华,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事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精神追求熔铸于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让中华文化血脉赓续于新时代,使中国精神之花绽放于新征程,凝聚成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在制度文化、精神理念层面深度融合,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光彩。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求是杂志社社长 夏伟东

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诞生、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强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科学的理论指引至关重要。

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看,我们党屡经磨难,能够在绝境中再逢新生、凤凰涅槃,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党形成了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找到了指引前途的科学理论,从而掌握历史主动,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全党上下高度一致地得出了这样的共识: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恢弘气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带领全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辉煌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卓越的理论创造、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娴熟高超的政治领导、真挚博大的人民情怀、强烈坚定的历史担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拥护。

新时代的十年决非寻常、极不平凡。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时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是开创性、根本性、决定性、划时代的,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文明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科学的思想伟力和磅礴的实践伟力,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必将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党百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政治论断,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历程中,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得出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根本性结论,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深刻领会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方江山

这里,尝试从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的视角,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谈点粗浅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贯穿和体现着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守正创新、胸怀天下等独特标识,以一系列原创性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建党学说。

从时代观、辩证法、矛盾论等方面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出关于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导向的工作着力点、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的工作推进力等工作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等等。

从政治保障、制度基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根本政治保证的认识;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理论;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

从战略布局、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方面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理论;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擘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等等。

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总要求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依规治党,发展了党的建设方式的理论;提出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丰富和发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等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要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高举旗帜,忠于职守,踔厉奋发,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深学笃行悟思想 踔厉奋发开新局

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庄兆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维、科学的哲学创造、博大的天下情怀,将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宣传思想战线要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上作表率,自觉担负起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坚持立根铸魂,在入脑入心抓学习中夯实思想根基。按照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求,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握基本观点,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十个明确”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注重把握科学体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同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注重把握思想风范,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理论源泉、深厚文化底蕴、丰富实践基础、强大人格力量,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强的政治定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务实的工作举措。

坚持凝心聚力,在创新出新抓普及中汇聚磅礴力量。不断创新和改进理论宣传普及的方式方法,着力在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理论普及和生动的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用新鲜生动的事例、具体鲜活的案例阐释理论,真正让基层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着力在对象化分众化上下功夫,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革命旧居旧址和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阵地作用,用好各类理论宣讲队伍,灵活开展基于不同主体、分为不同层次、聚焦不同领域的理论宣传普及活动,切实增强理论宣传阐释的针对性和说服力。着力在网络化多样化上下功夫,建立全方位、数字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努力将理论宣传普及融入融媒产品、文艺作品、通俗读物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知行合一,在对标对表抓落实中推动事业发展。宣传思想战线承担着推动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职能,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必须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着力立根固本,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立足宣传思想工作实际,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全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始终保持斗争精神,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理论武装、新闻舆论、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等各项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焦典 发表于 2022-7-5 14:19:18

郝贵生:把资本看做“物”是历史的倒退——再谈对“资本”本性的认识2022-07-04 21:50:06作者:郝贵生来源:橘子洲头


把资本看做“物”是历史的倒退——再谈对“资本”本性的认识郝贵生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所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看做“物” ,由此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和写作,就是站在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从商品生产的起源、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劳动价值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商品拜物教到资本拜物教、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劳动力商品、资本的具体运行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等多角度、全方位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的这种错误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一板上钉钉的科学论断,这是人类思想发展史对“资本”认识的飞跃和根本变革。《资本论》就是《剩余价值论》、《资本本性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论》,而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论,不是资本主义的资金、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机器、技术论。《资本论》是对《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和消灭私有制等思想的拓展和深化,不仅是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资本主义,也是认识当代帝国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本性、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区别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那种把资本重新看做“物”的错误思潮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倒退,是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倒退。
  “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毕其一生的大半精力,致力于”资本”的研究,写下了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宏伟巨著,对“资本”现象做了极其深刻的研究,做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社会关系”的科学论断,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最近,我国思想理论界某些人在媒体上公开发表文章,一而再再而三鼓噪“资本是物”这种早已被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过的资产阶级的陈词滥调。笔者认为,这种鼓吹“资本是物”的现象是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倒退,是对《资本论》的根本否定,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倒退和反动。笔者前不久写了一篇谈论“资本”的文章《是辩证法,还是诡辩论》,本文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学思想发展史角度再谈“资本”的本性。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古典经济学理论对“资本”的认识  中世纪之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法等欧洲国家出现和发展起来,同时也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理论论证,出现一批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家。在哲学领域宣传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在经济领域里出现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1623—1687年)、亚当·斯密(1723—1790年)李嘉图(1772—1823年)等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的经济现象,而经济现象的主要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交换、货币以及资本现象。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无疑对商品、劳动、货币等做出了一系列合理正确的回答。但是在对“资本”这个最主要的经济现象的回答基本都是错误的,都是把资本等同于物。
  古典经济学首先是把资本看做一种自然物,从直观的物质性出发阐述资本从物到物的增值过程,认为资本、劳动、土地在创造价值的意义上来说都是独立的生产要素。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将金属货币等同于资本,而重农学派所理解的资本就是指农业物质产品这种实物。亚当·斯密早期著作中曾经一度认为资本家的收入来源于工人的无偿劳动,最后他背叛了自己的这一观点,把投入生产活动的资金就看做是资本。他说,某人“所有的资金,如足够维持他数月或数年的生活,他自然就希望这笔资金中有一大部分可以为他提供收入;……他希望从中取得这笔收入的部分;称为资本。”而其继承者大卫·李嘉图却将资本与生产手段等同,混淆了资本与资本的物质形态。他说:“即使在亚当·斯密所说的那种早期状态中,虽然资本可能是有猎人自己制造和积累的,但他总是要有一些资本才能捕猎鸟兽。没有某种武器,就不能捕猎海狸和野鹿。”这里,他把资本和生产手段完全等同了,他甚至把猎人自己制造和积累起来的劳动手段以及所有的武器都认为是资本。古典经济学之后,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萨伊(1767—1832)、托伦斯(1780—1864)、西尼耳(1790—1864)、穆勒((1806—1873)等也都主张“资本是物”的思想。萨伊在其主观价值论中提出了“生产三要素论”,认为土地、资本和劳动一样,凡能给行为人带来效用的东西,都是价值的源泉。托伦斯甚至在野蛮人用的石头上发现了资本的起源。“在野蛮人用来投掷他所追逐的野兽的第一块石头上,在他用来打落他用手摘不到的果实的第一根棍子上,我们看到占有一物以取得另一物的情形,这样我们就发现了资本的起源。”西尼耳说:“资本是永远的生产和分配的一项财富,是人类努力的结果。”穆勒说:“所谓资本,是手段与工具”。
  这种把资本看做“物”的观点,不可能正确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更不可能真正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二、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资本是物”认识的批判及对“资本”本性的科学揭示  “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现象,但“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唯一现象,它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现象都有直接的联系。对资本现象的不同认识,同人们的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也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从多个角度、多个视角批判了那种把“资本等同于物”的错误认识,科学揭示了“资本“的本性,也就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性。
  1、错误地解读商品生产的起源  把“资本看做物”的观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否认“资本”的历史性,把资本看做人类的永恒现象,因为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商品看做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永恒的存在物。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一书中讲到,任何人首先都有吃喝穿住的需要性,而这些需要物都不能自己生产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商品的交换活动。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类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和原始公有制,生产活动没有任何剩余产品,也就没有商品交换的活动。即使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只是出现少量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人们生产商品是为了交换,是为买而卖,即W—G—W,而不会出现G—W—G',更不会出现G'大于G的现象,不会出现资本现象。所有“资本”现象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且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的现象。而经济学家把人类阶级社会以来才产生的物与物的交换活动来解读为资本也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后增值的过程,也看做普通交换活动中物与物交换过程的新的历史条件的延续。自然就把“资本”看做一种物,看做一种普通商品,看做投入商品生产的资金、本钱或者生产的物质手段。
  2、用资产阶级人性论和唯心史观解读商品生产者的动机和目的  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上帝创造一切的唯心主义的宗教神学。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就在思想理论方面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用无神论反对有神论,用人性论反对神学论。他们主张人不是上帝造的人,人首先是自然的人,人的本质、人性是人的吃、喝、性行为。人们追求这些自然物质不需要任何约束,人应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人们在这种动机、目的支配下的活动就是历史,历史就是人的动机、目的史。亚当·斯密就是在这一世界观、历史观、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和阐发他的系统的经济学理论。他的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经济学原理就是他的“看不见的手”的思想。他认为,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客观上就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他人利益的实现。如他说:“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它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些假装为公众幸福而经营贸易的人做了多少好事。”一些经济学家竭力把这一思想概括为商品生产发展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也就是说,在存在商品交换的社会中,参与其活动的每一个人都只要从个人的物质利益出发,客观上就一定会促进他人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资本家参与商品交换活动赚取利润或价值,也就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通过“资本”进行物与物的交换,也一定会定促进他人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就是物,就是资金,就是生产资料。利用“资本”这种“物”赚钱发财是资本的本性。
  3、生产和交换活动中的“物”不能脱离生产关系谈论资本的本质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物质生产劳动即劳动中的物资因素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单独的物质生产并不能给资本家带来任何利润和发财致富,归根结底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的目的才能够达到。也就是说,资本不是利用“物”,而是利用“社会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达到。马克思早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批判了那种把资本归结为劳动工具和原料的错误观点。他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构成资本的生活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难道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生产出来和积累起来的吗?难道这一切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内被用来进行新生产的吗?并且,难道不正是这种一定的社会性质把那些用来进行新生产的产品变为资本的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第345页)马克思还说,如果把资本看做“物”,那就是“忽视了使资本成为资本的形式规定。这无非是说,资本就是生产工具,因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任何东西,甚至纯粹由自然提供的物,例如石头,也必须先通过某种活动被占有,然后才能用作工具,用作生产资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211页》马克思还推理说,如果“按照这种说法,资本存在于一切社会形式中,成了某种完全非历史的东西。按照这种说法,人体的四肢也是资本,因为要使它们能发挥器官的作用,就必须通过活动,通过劳动来使它们发育,以及使它们取得营养,把它们再生产出来。在这个意义上,臂,尤其是手,都是资本。这样,资本就只是一个同人类一样古老的事物的新名称了,因为任何一种劳动,甚至最原始的劳动,如狩猎、捕鱼等等,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把过去劳动的产品用作直接的活劳动的手段。”马克思认为,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抽掉资本的特定形式,只强调内容,而资本作为这种内容是一切劳动的一种必要要素,那么,要证明资本是一切人类生产的必要条件,自然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抽掉了使资本成为人类生产某一特殊发展的历史阶段的要素的那些特殊规定,恰好就得出这一证明。要害在于:如果说一切资本都是作为手段被用于新生产的物化劳动,那么,并非所有作为手段被用于新生产的物化劳动都是资本。资本被理解为物,而没有被理解为关系。”(同上,第212页)
  4、没有把劳价值论贯彻到底  古典经济学的重要成果就是发现了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原理以及劳动创造交换价值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但他们的商品二重性原理与劳动价值论思想有极大的缺陷和不足。一是把商品交换的根源归结为人的自私本性,二是停留在对交换价值的现象认识上,没有揭示交换价值背后的东西。三是把商品交换的关系只是看做物与物的关系。四是没有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进行二重性分析。五是没有揭示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整过程和货币的本质。六是把商品交换看做人类永恒的社会现象。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思想。马克思认为,商品的实质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经济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条件一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二是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三是出现社会分工。商品的二重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交换在现象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实质是人与人的劳动的交换。马克思特别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而且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他的整个经济学的枢纽。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作为价值,也一定是劳动创造的产物。而劳动绝不单纯是纯自然的活动,按照唯物史观它一定是在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下进行。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的社会性来解读“资本”的本性,那就说明,资本不是物、不是资金、更不是单纯的生产资料,而是劳动中的社会关系,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5、停留在直观、现象的角度认识资本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要求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外在、现象的认识,而应该透过表面、外在、现现象的认识把握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认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人类不可能直接认识事物内在的本质,必然是一个曲折的从现象到本质、从表面到深入、从外在到内在的过程。从对一般商品到资本的认识过程也必然如此。最初人们看到商品的交换只是看到其表面的、现象的物与物的交换。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之后,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性、本质不是自然性,而是社会性。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实质是社会的人的劳动的交换,货币也不是纯粹的金银等自然物,而是充当交换价值的人类的劳动凝结。马克思所揭示的商品拜物教现象就是只看到商品交换中的物与物的表面的虚幻的对人的支配关系,看不到其背后的凝结人类劳动的人与人的关系。同理,在资本运行过程中,人们从现象上也是看到资金、生产资料等在生产和物物交换过程中的作用,也就把“资本”只是等同于资金、资产和生产资料、土地等物质因素。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劳动创造价值,不懂得劳动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这种现象如同商品拜物教一样也是资本拜物教。资本的本性、本质被物的外壳掩盖着。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是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其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离开了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系,抽象地谈论生产劳动,谈论资金、资产、资源这些物的因素,就只是现象的、外在的、表面的看问题,也就必然把资本只是看做“物”,看不到“物”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看不到资本的本质、本性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鼓吹资本是“物”而不是社会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人其目的,就是把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离开来,变成一个孤立的中性概念。(如《财经杂志》6月22日欧纯智、贾康文中说:“当代经济生活中,‘资本’已不是贬义词,而是指生产资料的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中的中国,既有国有资本,亦有民间(民营)资本,本身都是中性概念了。”)然后在与所谓社会主义关系嫁接在一切,不仅作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也变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如他们把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离开来,在“市场经济”前加一个“社会主义”概念的如同一辙的手法,资本的本性就变戏般成为“社会主义”性质了。
  6、没有把劳动力当做特殊的商品  马克思认为,货币和商品,正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样,开始只是物,而不是资本。它们需要转化为资本。但是这种转化本身只有在一定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种“情况归结起来就是:两种极不相同的商品所有者必须互相对立和发生接触;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81—782页)没有劳动力的买和卖,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的商品活动,也就不可能物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存在两个流通公式,在第二个公式中,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的商品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用货币购买的生产过程中的物的要素即机器和原材料,二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人的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它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综合。劳动者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条件一是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生产资料,二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家在第二个流通公式中一定要使第二个货币高于第一个货币。但这种变化,马克思认为,从纯粹的流通中是不可能产生的。“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第190页)因为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也具有二重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马克思这里把劳动力与劳动严格区别开来。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本身不是商品,它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过程。劳动力的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维持自身生存、繁育后代、接受教育和训练费用等)的价值。资本家最后获得的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而绝不是一般商品交换中的物与物的交换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是把劳动力当做一种普通商品,而没有把其看做具有劳动这种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而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也只有在资本主义商品交换关系中才能够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绝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交换的“物”,而是特殊意义上的商品交换,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离开“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就绝对没有资本主义的商品交换,也就是没有“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特殊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区别于以往社会的商品经济的特殊性就是把劳动力和土地推向市场,这也是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资本主义经济。三个名称本质完全是同一含义。那种企图把能够自由买卖劳动力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割裂和剥离开来,戴上“社会主义”的大帽子,于是就改变了“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转变为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完全是企图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地上实行地地道道的资本主义经济。
  7、不能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科学认识资本的运行过程  以往的经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他们发现了资本运行过程中的利润或者说剩余价值,但利润或者说剩余价值究竟如何产生的。他们只是极其简单认为,资本购买了劳动力、机器和原材料之后,在资本运行过程中就产生了利润和剩余价值,于是把他们投入的资本就归结为资金、机器、原材料、生产手段等。这是一种极其简单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经把人类社会分为四个阶段:蒙昧、宗法、野蛮和文明。最后一个阶段就相当于现在所谓的资产阶级社会,他指出:“这种文明制度使野蛮时代每一以简单方式犯下的罪恶,都采取了复杂的、暧昧的、两面的、虚伪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7页)也就是说,资本对工人的剥削本性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要复杂得多,人们极容易受现象的迷惑,看不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资产阶级思想家也正是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关系的这种“复杂、暧昧、两面、虚无”的特征竭力掩盖资本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具体深入通过资本的具体运行过程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一是马克思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这种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已经以工资的形式付给了工人,而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就完全被资本家占有。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是占有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占有工人的劳动,就是剥削压迫。
  二是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所谓不变资本就是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而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所谓可变资本就是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这个超出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增大原有的价值,是一个可变量。这一部分就是可变资本。马克思这一理论的提出,证明了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不是资本家垫支的全部资本,而是由其可变资本带来的,即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理论的核心、精髓。恩格斯把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精髓归结为剩余价值学说理论。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的核心精髓就是两种劳动的划分和两种资本的划分。这两种划分就更加具体揭露了那种把“资本看做物”荒谬性。没有资本对劳动力的购买、没有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就没有资本的剥削。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其含义一是原始资本积累是靠暴力、掠夺实现的,二就是在资本的具体运行过程中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成果。
  8、不能离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谈“资本”的本性  人类任何生产活动包括交换活动都有其动机目的。亚当·斯密从“人本质自私论”的角度揭示了一般商品交换的动机目的。人们进行商品生产为买而卖,就是生产目的。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目的是为卖而买,而卖的目的就是赚钱、就是获取剩余价值。谈“资本”的本性不能离开这一生产目的。恩格斯早在1843年在英国调查期间就发现了资本的这一本性。有一次他和一个资产者漫步在曼彻斯特街道上,他谈起工人区的恶劣的可怕的居住条件时,这个资产者与恩格斯告别时说:“但是在这里到底可以赚到很多钱。再见,先生!”恩格斯对此评论说:“英国资产者对自己的工人是否挨饿,是毫不在乎的,只要他自己能赚钱就行。一切生活关系都以能否赚钱来衡量,凡是不赚钱的都是蠢事,都不切实际,都是幻想。所以政治经济学这门专门讲赚钱方法的科学就成为这些人所喜爱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57年,第565页)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动机和决定目的,是资本尽可能多地自行增殖,也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剩余价值,因而也就是资本家尽可能多地剥削劳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第368页)“生产剩余价值或榨取剩余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定内容和目的。”(同上,第330页)“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本质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产生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974年,第996页)资产阶级“所关心的就是交换价值和它的增加,而不是使用价值和它的数量的增加。他只关心抽象财富的增加,对别人劳动的愈来愈多的占有。他象货币贮藏者一样,完全受发财的绝对欲望支配,所不同的只是,他并不以形成金银财宝的幻想形式来满足这种欲望,而是以形成资本的形式即实际生产的形式来满足这种欲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第260页”,而且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这种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欲望是“尽可能多”的、“永无止境”的、“无穷无尽”的,是“绝对的致富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那种把“资本看做物”的资产阶级思想的观念就是否认资产阶级这种特殊的动机,同一般商品生产者的为买而卖的物物交换的动机混为一谈。因而掩盖资本生产的特殊目的,也就是掩盖“资本”的剥削、压迫、吃人肉、喝人血、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本性。而当今某些人把“资本看做物”也是把资本的运行活动与其无耻、卑鄙的赚取劳动者血汗钱的目的割裂和掩盖起来。
  三、《资本论》的核心、精髓就是剩余价值理论,就是《资本本性论》、《资本主义关系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过程,实质是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家把“资本看做物”的荒谬观点的过程,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和运用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上从资本主义的大量事实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从“资本是物”到“资本是关系”认识的质变过程,也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理论革命和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所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就是科学的对资本本性的确立,对资本主义本性的确立。整个《资本论》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论”、也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本性论”,不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论,不是资本主义生产资金、生产资料、生产工具、技术论。《资本论》实质是《共产党宣言》在对资本主义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其主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具体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就是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戳穿了资产阶级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欺骗性。二就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两极分化、工人阶级贫困化和反抗斗争的深层次的经济和阶级根源。三是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灭亡,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正如《资本论》第1卷第24章结尾所说,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封建社会是第一个否定,而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第二个否定。实际是就是通过对资本的详细的运行过程的揭露再次证明和深入论证《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等思想。《资本论》中的关于资本本性的论述不仅是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资本主义的本质,也是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整个资本主义时代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区别的理论武器。列宁正是依据《资本论》的基本思想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本质,写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巨著,不仅在《资本论》对资本本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揭示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腐朽性、寄生性、垂死性等特征,揭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和现代战争的根源,揭示资本主义国内阶级矛盾和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矛盾的尖锐化,导致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等,由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客观依据。由此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出现了与帝国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压榨世界人民的本性没有丝毫改变,侵略扩张的本性没有改变、武装颠覆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本性没有改变。所有这些都是资本“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本性的延续及其在政治、军事等领域的表现,是障碍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最大阻力,也是中国当代社会私有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切罪恶现象的经济根源。
  四、当代中国鼓吹“资本是物”的观点是思想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倒退  “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板上钉钉的确凿无疑的著名论断和客观事实。但当今某些权力者和某些学者却在媒体上以创新为名,公开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发出挑战,鼓吹什么“资本是物,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要素,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一部分”。资本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对“资本”要进行“辩证”分析,既要看到“资本”的无序发展,也要看到其有序发展,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应该为资本的有序发展(资本无穷无尽的追求剩余价值和贪得无厌的本性决定了其只能是盲目无序发展)大开绿灯。他们还鼓吹资本“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的本质过时了。资本这个“贬义词”已经转变为中性词。他们玩弄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把“资本”与资金、资产混为一谈,认为民营企业有“资本”,国有企业也有“资本”(实质是指资金、成本)。离开“资本”的经济运行活动是不存在的等等。
  上述论断绝对不是创新,也不是与时俱进,而是倒退,是反动,是把早已经被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过的资产阶级的陈词滥调重新乔装打扮一番,打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旗号推销和贩卖之。
  首先是思想发展史的倒退。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否定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研究及某些科学范畴的提出。这种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理论来源。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种种原因,其某些成果带有极其严重的局限性和缺陷,尤其是在对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资本”的认识上。其共同特点都是把资本看做货币、看做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看做普通商品。正是由于停留在这种现象的认识上,他们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做真正“自由、平等、博爱”、看做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他们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也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特点,不可能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和灭亡的必然性。他们必然要全力捍卫这个制度。他们和封建主义比较起来,是代表社会的进步和先进势力,但和其内部成长以来的否定因素社会主义比较起来,他们代表历史发展的阻力、障碍、倒退和反动。在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170多年,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建立70多年的历史时期,还在继续鼓吹被马克思主义批判过的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垃圾和破烂玩意,难道不是对《资本论》从“物”到“关系”认识的根本变革的根本否定吗?难道不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根本否定吗?难道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大倒退和反动吗?
  其次是社会主义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倒退。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全世界无产者就为消灭“资本”和“消灭私有制”进行永不停懈的斗争。巴黎无产阶级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在原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原苏联和新中国翻身做主人的亿万人民群众把原苏联建设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中流砥柱。中国也从一穷二白的东亚病夫成长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巨人。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方取得的成就世人瞩目。然而在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及各种反对势力的破坏之下,原苏联解体了,资本主义在苏联复辟了。当代中国尽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大旗还没有倒下,但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想、势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当今这种把“资本看做物”的思潮在中国的泛滥和影响就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尖锐化的突出表现。鼓吹这种观念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大地让“资本”复活、让“资本”复辟,就是让生产资料重新回到少数人手中,就是让劳动者重新沦为资本家的雇佣者,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让南霸天、黄世仁们重新压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就是公开举起资本主义复辟的大旗,是让无数革命前辈、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革命成果付之东流!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一切逆历史发展前进的错误思潮和反动势力必将被发展前进的历史车轮所碾碎!  2022年7月4日
链接
资本是剩余价值规律实现唯一主体 官媒被逼终露反马真面目14 个回复 - 10147 次查看人民日报: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不是不要资本人民日报官网 2022年02月08日 07:33:14 原标题: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人民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 ...2022-2-8 13:53 - 焦典 - 焦点时评

焦典 发表于 2022-7-5 14:39:44

规范资本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2-07-05 10:48
作者:何德旭、谭洪波(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了资本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规范资本发展给出了全面的指导性原则。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发展阶段,准确理解资本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利于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还有利于资本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专门论述资本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共同富裕视角给出规范资本发展的政策建议。

资本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逻辑关系

首先,资本是做大“蛋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富裕,即做大“蛋糕”,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资本都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必然参与做大“蛋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资本是连接劳动、土地、技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重要纽带,是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的重要旗帜。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长期处于资本稀缺状态,资本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积极引进国外资本,逐步允许、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众多行业和领域参与平等竞争,因此,各类资本在获得高额收益的同时推动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健康而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居民财产转化为社会生产性资本进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资本和劳动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主要生产要素,其供求双方均是作为微观主体的居民和企业,并且双方通过各类中介机构连接彼此。具体到资本,需要银行和以保险、证券、基金等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连接资本的供求双方,居民储蓄只有经过金融中介机构转化为生产要素时才成为资本,这些资本参与生产获得的收益又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返回到居民手中。除此之外,作为居民跨期财产配置的各类养老保险金通过资本市场进行长期投资,一方面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本供给,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居民退休后的收入。由此可见,资本市场除了可以发挥为各类市场主体融资的重要功能之外,同时还是每一位居民平等参与资本收益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

再次,共同富裕有利于资本在长期中保值增值。从微观上来讲,资本的保值增值要求资本运营管理方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准确研判国内外经济走势的能力。从宏观上来讲,只有宏观经济保持健康和繁荣发展,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才能获得可观的报酬,如果宏观经济低迷甚至萧条,即使资本运营管理方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丰富的投资经验,也难以做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消费是拉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动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大国而言,消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当收入差距过大时,低收入人群即使将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也难以拉动宏观消费增长,而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他们的绝大部分财富和收入成为储蓄“沉淀”下来,所以,此时宏观消费需求难以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消费低迷引发的总需求减弱会进一步挫伤投资者信心,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价值也随之下降。反之,在社会总财富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收入差距显著缩小,社会总消费需求将会显著提升,资本才能从中获得回报,资本价值随之提高。

虽然资本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但资本也有不利于甚至损害共同富裕的一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本可以通过先补贴后收益的方式重塑市场结构,快速形成垄断,从而重新分配市场收益。具体来说,某个企业可以凭借大规模资本的支持在某一行业先以低价倾销或给予消费者补贴的方式击败原有的众多供给者并迅速占领整个市场,之后借助于垄断优势,不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和服务价格收回之前所付出的倾销或补贴成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价格歧视、捆绑销售等方式攫取更多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导致财富向少数垄断企业集中,其背后的资本最终将获得大部分垄断利润。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借助于数字技术更容易实施这种操作。由于这种模式往往发生在已有的成熟市场中,因此该模式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是一种零和博弈,也就是说,资本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仅仅是对已有市场在结构上进行重构并把财富集中到少数企业手中,并没有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方面开疆拓土。

第二,资本的投机行为及其催生的经济泡沫无形中会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资本的财富再分配效应与上文所说的市场结构重构效应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是大规模的资本有能力在短期内改变某一行业原有的均衡价格。不同之处在于投机资本一般不参与生产经营,主要是一种短期行为,资本在短期内拉升标的物价格吸引众多中小投资者进入市场,然后自己在价格高位时悄然离场获取丰厚投机收益。资本的投机行为不但没有增加社会总财富,反而使实体经济的投入和产出品价格大幅波动,增加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也会引起相关资本的效仿而挤压实体经济的生产性资本。

第三,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中常表现出收入分化的趋势。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其《21世纪资本论》中考察了近两个世纪来20多个欧美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现长期以来资本的收益率一直高于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和劳动收入回报率,并认为这是发达经济体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皮凯蒂认为,资本持有者只需将资本收入中的一小部分用于消费就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水平,而将大部分用于再投资,因此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会持续扩大,并进一步造成资本的高度集中。另外,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资本推动的技术进步往往是一个替代和节约劳动的过程,并把替代和节约劳动作为一个基本不变的目标,这也是导致资本和劳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

共同富裕视角下规范资本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发挥资本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在分配领域和监管方面做出更积极的举措。

在一次分配领域,通过体制改革让更多城乡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是克服资本与劳动收入分配矛盾的有效途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改革。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而通过推进农村土地资本化和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不但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还可以显著提升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的意愿,从而推动城镇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知识产权资本化,积极建立和繁荣各类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盘活各类无形资产,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快数据要素确权,从产权上厘清数据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防止资本超范围获取数据收益,另一方面确保数据相关利益人的权益。四是进一步改革社保基金投融资体制,在稳健的前提下拓宽各类社保基金的投资规模和范围,促使社保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劳动者分享更多的资本收益。

在二次分配领域,加快制定和完善资本利得调节税制度。在制定和完善资本利得税制度过程中,应坚持调节收入分配、支持实体经济、抑制投机行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本等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累进的资本利得税,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针对不同产业、部门、产品和环节设置不同的资本利得税率来调节资本的流向和规模。三是制定随投资期延长而递减的资本利得税率,以此鼓励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将更多资本导向实体经济。四是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利得税的做法,吸引国际优质资本流入的同时改善劳资收入关系。

依法加强资本领域的事前引导、事中防范和事后监管。首先,根据资本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明确共同富裕的资本监管原则、行业准入标准和清单等,完善资本监管的法律法规,使资本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加强监管执法,提高资本违规违法的(期望)成本。其次,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反垄断政策、竞争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环保政策等对资本的行为和流向进行引导,限制资本利用自身优势对社会财富进行不公平分配,限制资本进入“内卷”程度较高的行业,积极引导和鼓励资本更多地进入社会整体财富创造环节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资本做大“蛋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05日 11版)

焦典 发表于 2022-7-15 03:09:18

郝贵生:恩格斯对杜林把资本看作“物”和污蔑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发布时间:2022-07-14 08:13:02

http://www.kunlunce.com/d/file/llyj/fl1/2022-07-14/f553c261f684b22925def8f93a5f8ca8.jpg
【马克思支持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油画)】杜林是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19世纪70年代初,突然宣布自己改信社会主义,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向马克思主义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并标榜自己都是以最新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出现的,且体系混乱庞杂、内容晦涩难懂,对当时的德国工人阶级政党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恩格斯应马克思的要求,放下手头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不得不坐“冷板凳”,去收拾“无聊的杜林”。从1877年1月至1878年6月,写了关于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方面的几十篇论文,在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前进报》及其副刊上发表。这些文章系统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并详细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还撰写了个别章节。之后,以《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为名结集正式出版。1880年,应马克思女婿拉法格的请求,其中《概论》和《社会主义》编前两章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单独出版单行本。《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一生最大部头的著作,其最大特点是全面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恩格斯在第二版序言中谈到他的这部著作的特点时说:“消极的批判转变为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广泛的领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第347页)
笔者前几天分别写了两篇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本性的论文,即《是辩证法,还是诡辩论?》《把资本看作“物”是历史的倒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包括庸俗经济学家都把资本看作“物”。马克思《资本论》实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做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科学论断。但一种错误思想并没有伴随着新思想的提出而销声匿迹。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不久,杜林就跳了出来,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开始进行攻击和污蔑,重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资本是“物”的老调。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二编(政治经济学)有关章节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http://www.kunlunce.com/d/file/llyj/fl1/2022-07-14/2a1b0f2cc0af24d190d277c33f231f9a.jpg
一、批判杜林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攻击和歪曲
任何一个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学者都不回避对“资本”的回答。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作批判了以往经济学家把资本看作“物”的片面、肤浅、简单的认识。详细阐发了剩余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理论,做出了“资本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剩余价值产生的详细过程的大量论述。杜林也根本否定了马克思的这一科学论断。
恩格斯引证了杜林的原话:“关于资本,马克思先生首先不是使用流行的经济学概念,确认资本是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而是企图创造一种更专门的、辩证的历史的观念,这种观念无异于玩弄概念和历史的变态术。他说,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它构成一个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开始于16世纪,即开始于大概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世界市场萌芽时期。显然,在对概念的这种解释中,国民经济学分析的尖锐性就丧失了。在这些应该半是历史和半是逻辑的、而实际上只是历史幻想和逻辑幻想的杂种的荒谬观念中,知性的识别力连同一切正直的概念运用全都消失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概念的表述,只能在严谨的国民经济学中引起混乱……产生冒充深刻的逻辑真理的轻率见解……造成基础的薄弱”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46页)
这一段话有三层意思:第一,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就否定了以往经济学把资本看作“生产资料”的传统观念,这是错误的。第二,马克思解释“资本”本质的剩余价值理论是“玩弄概念和历史的变态术”、“在严谨的国民经济学中引起混乱”“是历史幻想和逻辑幻想的杂种的荒谬观念”、是“产生冒充深刻的逻辑真理的轻率见解”等等,第三,鼓吹资本是直接从货币中产生的,歪曲马克思关于资本与货币内在联系的科学见解。恩格斯从三个方面批判了杜林。
第一,恩格斯阐述货币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的《资本论》论述资本的产生过程首先是从商品交换开始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后出现了交换过程的中介物,最后出现了“货币”现象。资本确实与货币有内在联系,但绝不是说,出现了货币,就出现了资本。杜林认为,马克思的意思是说,资本是从货币直接产生的。恩格斯认为这是绝对错误的。恩格斯引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4章第1节的论述说,资本在产生过程中确实曾经以货币的形式出现,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作为商品,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之后,货币才可能转化为资本。“经过一定的过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恩格斯说,这“是马克思陈述的一个事实。杜林先生无法驳倒这个事实,就把它加以歪曲,硬说马克思认为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同上,第547页)杜林不懂得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借口马克思讲过资本与货币的内在联系就武断推论,马克思也主张资本也是“货币”这种特殊的“物”。这完全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和污蔑。
第二,恩格斯详细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并高度评价剩余价值理论的时代意义。马克思的整个《资本论》就是论证资本的本质既不是货币,也不是生产资料,而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恩格斯引述马克思《资本论》的论述说,货币作为资本流通形式与货币作为一般商品等价物流通形式是相反的。普通的商品生产者使用货币是为买而卖,资本家使用货币是为卖而买,他卖出的商品价值要大于买进的商品价值,“马克思把这种增加的叫做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既不能来自买者以低于商品的价格购买商品,也不能来自卖者以高于商品的价格出卖商品,也不能来自欺骗。这个过程究竟是什么呢?恩格斯说,这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应该转化为资本的那种货币的价值的增加,不能由这种货币产生,也不能起源于购买。所以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所购买的商品中,但不是商品的价值中,而是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中。恩格斯引用了马克思的原话:“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别商品,这就是劳动能力或劳动力。”(同上,第547页)注意,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极其重要一点,没有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或者说没有雇佣劳动就不可能有“剩余价值”,就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然后恩格斯就具体分析了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劳动力的价值就是劳动者为维持自己能劳动的状态和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费用。资本家就以工资的形式付给了劳动者。劳动者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这就完全归资本所有者支配。如果劳动者一天12小时劳动,6小时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者的价值,那么劳动者剩余6小时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就完全归资本家所占有。恩格斯做出结论说:“魔术变完了,剩余价值产生了,货币转化为资本。”(同上,第549页)
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他就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以它为基础的占有方式的结构,揭示了整个现代社会制度在其周围凝结起来的核心。”(同上,第549页)“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同上,第548页)
通过恩格斯转述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资本的形成过程,表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理论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杜林却污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理论是“玩弄概念和历史的变态术”、“在严谨的国民经济学中引起混乱”“是历史幻想和逻辑幻想的杂种的荒谬观念”、是“产生冒充深刻的逻辑真理的轻率见解”等等。表明杜林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资本的形成过程的科学理论完全是无知的,是主观主义的捏造和诽谤。他根本不懂得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上的变革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批判杜林剽窃马克思的“资本”思想。杜林一方面攻击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不等于国民经济学中“货币”和“生产资料”的思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剽窃马克思的思想。杜林说:“资本是经济的权力手段的骨干,它被用来继续进行生产并构成一般劳动力成果中的份额。”恩格斯说,杜林这里讲资本的条件是只有出现“构成一般劳动力成果的份额。”如果没有构成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时,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恩格斯说,杜林这里不仅自己犯了他指责马克思违反了国民经济学对资本的理解,“而且还犯了笨拙地剽窃马克思思想的罪过。这是使用高傲的字句也‘掩饰不好的’。”(同上,第551页)
杜林有时也表明自己的“资本的职能”与“纯粹的生产资料有差别”,“社会的资本大部分不过是处于自己的社会职能中的技术性的生产资料。”也就是说,资本的社会职能只有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它才和单纯的生产资料有所区别。恩格斯追问道,如果杜林认为资本的这种社会职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地产生的,而且预言了这种社会职能一定会消失。杜林这里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资本是一个历史阶段”。恩格斯批判说“如果马克思说,资本是一个历史阶段,那么这是荒谬的观念,是历史幻想和逻辑幻想的杂种,在这里识别力连同一切正直的概念运用全都消失了。如果杜林也把资本描写成一个历史阶段,那么这就证明了国民经济学分析的尖锐性和精确学科意义上的终极的最严格的科学性。”(第552页)你杜林这里承认资本具有历史性,就是具有科学性,这难道与你攻击马克思的思想不是自相矛盾吗?
接着恩格斯指出了杜林的“资本”概念与马克思的资本观念的根本区别。恩格斯说,剩余劳动和商业劳动的产品被别人占有,这是阶级对立的一切社会形态中共有的社会现状,如奴隶主对奴隶剩余劳动的占有,封建地主对农民剩余劳动的占有。恩格斯说,只有剩余劳动采取了剩余价值的形式,生产资料所有者找到了自由的劳动力,剥削这个劳动力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时,“只有在这个时候,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资料才具有资本的特殊性质。而这种情形是在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才大规模地出现。”(同上,第553页)杜林实际是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剩余劳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相混淆了。杜林也讲资本是“劳动力成果中的份额”,是劳动者剩余劳动的财富。恩格斯说,你杜林的“剩余劳动”概念是剽窃马克思的概念。而马克思的剩余劳动只是生产资料所有者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的一部分的成果资本家以工资形式付给工人,这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之为必要劳动,其余的劳动马克思才称之为“剩余劳动”,这部分的劳动成果即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所占有。这种能够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和生产资料才称之为“资本”。而杜林混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剩余劳动的根本区别,把能够占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一切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的“生产资料”统统称之为资本。这种离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离开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或者说雇佣劳动)谈“资本”的本质,完全暴露出杜林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无知及其荒谬。他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理论的攻击、污蔑的帽子完全可以反扣到杜林的头上。
恩格斯最后用这样一个比喻讽刺杜林对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和“资本”的歪曲和污蔑。恩格斯说,杜林完全可以把马、牛、驴和狗包括在“机车”这个名词之内,因为它们都是托运工具,并且责备今天的工程师把“机车”这个名词局限于现代的蒸汽机车,把“机车”看成一个历史阶段,这是“荒谬的观念”、“历史幻想和逻辑幻想的杂种”等等。然后杜林自己又宣布马、驴、牛、狗应该排除于“机车”这个名词之外,说这个名词只适合于“蒸汽机车”。杜林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和资本的攻击恰如他对马、牛、驴、狗与机车的关系的自相矛盾的歪曲和攻击一样,他这种对“资本概念的解释中,国民经济学的一切尖锐性丧失了、混乱、冒充深刻的逻辑真理的轻率的见解和基础的薄弱,在杜林先生那里恰似繁花怒放。”(同上,第555页)也就是说,杜林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荒谬推理现象在杜林著作中比比皆是。
二、恩格斯对杜林把资本看作“物”及攻击污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批判对当代共产党人的启示
第一,必须深刻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革命变革的基本内容
“剩余价值”概念不是来自于马克思,而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的,但他们由于其资产阶级的立场与唯心史观、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不可能对“剩余价值”的实质及其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和阐明。马克思正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详细、系统阐发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及其实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说是《资本论》的最精华、实质所在,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理论从“资本是物”发展到“资本是生产关系”科学论断的认识上的飞跃和根本变革。杜林要变革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也必然否定和歪曲剩余价值学说理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资本又拉回到“资本是物”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旧轨道上去。因此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变革和《资本论》的实质,就必须认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实质及其科学来源。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理论和历史意义
研究《资本论》除研究其基本内容特别是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之外,还要研究《资本论》的理论和历史意义。杜林歪曲和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不可能正确认识《资本论》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资本论》的意义:一是对资本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又包括三点内容,其一是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的本质,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其二是提出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工人阶级生活贫困化以及工人阶级反抗斗争的深层次的经济和阶级根源。其三是进一步证明了“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是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必然”思想的拓展、深化。二是为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如恩格斯批判杜林中阐发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论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同上,第548页)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概论”中还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第三,必须批判当今一切否定、歪曲和污蔑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
马克思的《资本论》公开问世之后,就一直受到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和社会主义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歪曲和否定。19世纪70年代的德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杜林打着社会主义改革家的旗号,直接或间接否定、歪曲《资本论》的科学思想,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及其根本变革。恩格斯对其进行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和阐发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今天,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斗争仍然十分尖锐激烈,而否定、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现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最近国内媒体上掀起的重新把资本看作“物”、要“辩证认识资本本性”、把“劳动力推向市场”等论调,实质就是要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否定资本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的剥削压迫现象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否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否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社会主义中国大地上复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切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必须拿起《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科学思想,学习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给予这股否定《资本论》的错误思潮以迎头痛击,勇敢捍卫《资本论》的伟大的思想成果。
第四,学习、掌握《资本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进行到底!
马克思的《资本论》绝不是一大堆观点的堆积,而是全书章章节节贯穿着马克思的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恩格斯对杜林的批判及对当代把资本当作“物”的错误思潮的批判。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读马列的著作,尤其是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这些马克思主义最基本最经典的著作。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包含十八大、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和政治报告中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既然还在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那就必须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如毛主席生前语重心长地对全党同志说,“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否则就会上假马克思主义、上修正主义的当,断送无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革命成果。而当前党内出现的把资本看作“物”、否定资本的剥削本性的错误思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权力者和知识分子不读马列书,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国内外阶级敌人和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猖狂进攻之下,败下阵来。一个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者,不读马列书,不读毛主席书,还是共产党人吗?
【相关阅读】郝贵生:把资本看作“物”是历史的倒退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资本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共同富裕'? 动荡逼中特社露真貌